练太极拳如何松开肩关节

练太极拳如何松开肩关节,第1张

杨澄甫宗师《太极拳说十要 》中说:“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本人习拳多年对“沉肩坠肘”略有所悟,今试以论之以飨读者,文中不当之处及错误之处还望坛中高手不吝赐教点拨一二。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首先双肩從夾脊夹脊双关在人背脊二十四节上下之正中,(即背部两肩胛尖中间的空窍)左右意松至肩,使两肩关节放松有外张下垂之意,使两肩向下沉坠,同时微微向前合抱(即微前扣)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的话,虚腋和臂不贴身就很难做到。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余以为坠肘先沉肩,沉肩先松肩,松与沉是因果。能松则能沉,能沉则能坠,能坠然后有力。能松、能沉、能坠,则力能贯。坠肘是肘尖常有下垂之意。除肘部须高于和平于肩部的动作外,肘尖都应垂朝下方。坠肘的关键是不翻肘、不亮肘,翻肘亮肘容易引起抬肩。比如起势两手下落,肘尖不过背,过背是亮肘,亮肘力不整。白鹤亮翅时,肘不要翻,翻肘容易使肋部、背膀部肌肉上提,肩也容易提起,力就上浮。要避免这个问题,手上举时应当同时将腰收住,肋部肌肉放松,收住肩窝,使肩胛拔开即可。杨氏太极拳二十字口诀(对上肢要求)曰:“抻(chen)出肘尖;空出胳肢窝。肘尖、拽(zhuai)膀尖、连手腕、带手指”。二十字口诀字句不多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它虽然指的是上肢各个部位,却能够起到由此及彼的连锁反应,不只是联想到而且能够立即真正感觉到,由于上肢的活动,牵动了含胸、引发了拔背、。。。。。这其中一抻一拽引出虚腋(空腋)、臂不贴身。虚腋垂臂,手指松开微曲这是为了创造手三阴、手三阳这六条经脉通畅气血流通的客观条件。如果不这样,把两只手夹得紧紧的,手三阴不通;如果虚腋太大,手三阴通了,肩部倒紧张了,手三阳就不通了。所以,要自然下垂。虚腋不要太大,拳头这样大小就行了。要松静自然,不能够矫揉造作,故意拿架式。。沉肩坠肘,虚腋松腕,使我们的胸大肌,臂大肌,三角肌,扛上肌都松驰下来,这样才能使手三阴、手三阳这六条经脉通畅。每次行拳走架能做到这些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就会使肩关节松开;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手臂抬不起来,就像脱臼了一样,酸痛难楚,而且用不上一点力;说白了就是手臂不敢动弹了,这就是肩关节松开时的现象,不用害怕的,经过十天左右的时间一切恢复正常,到这个时候你就能体会到上肢有松、沉、灵的感觉;两臂就像挂在肩上一样,你的意念一动手臂就自然而然的上提或下沉,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起作用,尤其在练太极起势的时候,这种感觉最为明显;每一动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没有一点矫揉造作。

太极拳五大主要部位放松方法

 导语:松,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也是太极拳习练者苦苦追求的功法。本文对头、肩、腹、腕、胯五大部位的放松,提供了一定的具体操作方法,希望对拳友们有所启发。

一、松头

 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坐于颈椎上。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坐到脖子这个架子上的感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要点:1、头颅放正,此时眼睛平视。2、舍掉脖子上的肌肉。3、脸部眼眉之间、眼皮、嘴放松,放松到抬抬眼皮好像都不大容易。

二、松肩

 要松肩,首先要将胳膊松透。这样来体会胳膊放松:两腿站直后弯腰,两臂如吊环一般自然下垂,与地面成九十度角,感受一下此时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觉。此时手指会有肿涨的感觉,用腰带着手臂晃一晃,体会一下肩的感觉,记住这个感觉。

 缓缓站直身体,每移动一分重新体会一下,放松的状态如有变化就重新调整到松。胳膊能松开后,胳膊的重量都缀在肩关节,所以你会感觉到手臂是有重量的。有一定时间积累后肩关节会慢慢松开。

 松肩很重要。首先要知道松的感觉,如果有点困惑,如果恰好家里有小孩子,托托他们的手臂,找找感觉。如果身体直立后感觉不到手指的涨热麻,那就是还没有松透。

 当你坐着或站着入静,就想象:这两条手不是我的,是两件身外之物挂在我的肩上,手指就会慢慢有肿胀的感觉,如果微微把手指张开,感觉更强。一旦想别的,或被打扰,感觉就一下消失。手指肿胀是因为各关节放松,气血贯通到手指产生的感觉。

 没事的时候就想着,挂着。现在需要挂的有脸、脖子、手臂、肩膀,只要想起来了,就检查一下这些是不是在理想的状态。

 现在,在保持上述感觉的前提下练练太极起式(就是手臂平举到胸前再放下,着重做两臂平举):

 第一步,两臂上举。做法:仿佛有细绳拴在手腕处,来牵动两臂上移。要点:肩膀不能上提,手臂上移的时候,能感到肩关节的开展。此时的手臂仿佛有千斤重。

 两臂上举的时候照看自己的全身,每移动一分,就检查一下脸、脖子、肩膀、胳膊上的肌肉是不是放松了。现在一点也不要加意念,把自己完全倒空,不但胳膊,整个身体都是空的。所以这个简单的抬手的动作应该在1分钟以上完成。

 随着你对身体放松程度的提高,你也许会听到身体里有一些细微的从没有过的`感觉,不要控制这些感觉,也不要强求,让他们来去自由,你就静静的听着。

 肩关节可能不舒服,如果胳膊放松的好,肩关节比较疼。因为,肩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缝隙会因此而拉大,连结骨与骨的韧带会因此受力,而一般人很少有机会让韧带有被拉扯的机会,所以会感觉很不舒服。等练久了,不舒服的感觉,酸痛的感觉会减轻。

 第二步:肘尖平着向两侧牵扯,胳膊的其他部分不自动。

 第三步:慢镜头自由落体运动,手臂缓缓下落。

 肩关节好松,肩胛骨不容易松。但只要肩关节能够由着地球引力松开,由着肘尖的开展而开展,不久肩胛骨也会开。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棚劲才能生出。但这不能执著地去想,因为会引起后背、脖子僵硬。

三、松腹

 腹部很容易紧张,尤其是在运动的时候。拳彦有云"腹内松净气腾然"。腹部不松,则上下双重,运动的时候不容易平衡。腹部紧张往往是由于憋气、努气等不自然呼吸造成的。在想松却不能松的时候就深吸一口气,细、慢、匀、长地轻轻地吐出,意想从胸口吐到腹底甚至脚底,找找松的感觉。

四、松腕

 脚腕不松,腿部不会真松。松脚腕,如同脚腕处的皮肉虽连,但筋已断开。即使地面不平,身体中正也不会因地势原因受影响。

五、松胯

 1、左腿弓步站好,小腿垂直地面。

 2、意念左腿成实腿,右腿虚掉。

 3、重心慢慢前移,收右腿。

 要求:

 1、收腿的时候,注意尾闾托丹田。尾闾托丹田,就是尾椎骨的尖端微微向前向上托。

 2、收腿的时候,左腿10分重,右腿0分。仿佛从泥沼里拔右腿一样。体会右腿胯关节。

 高低架都可以,高架易松好找,低架对腿的要求比较高。左右交替练习。

;

方法一

用一只手从外、后侧抓住对侧手臂肘部,拉向被抓手臂的对侧,保持姿势数10,重复3次,然后拉伸另一侧肩部。

拉伸肩部肌肉——方法二

双手手指在头顶交叉互握,掌心朝上,双臂向上、向后伸展,保持15秒钟。

拉伸肩部肌肉——方法三

一只手臂向上伸直,然后前臂向脑后弯曲,放松,用对侧手从脑后抓住其肘部,向其对侧缓慢拉动,保持15秒钟。

  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尤其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背包或者是长时间久坐就容易让肩部的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这样就会长期以来对健康是特别不利的,如果我们平时锻炼的时候多对肩部的肌肉进行拉伸,也能够让身体得到更好的放松,但是也要掌握好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肩部肌肉如何拉伸

 肩部肌肉如何拉伸

 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可按照个人喜好而选择合适自己的一种。例如参加校外活动、到公园/郊外散步、做运动、与朋友聊天、洗热水澡、或在感到紧张压力时进行深呼吸、听音乐等。一种能让我们的身心得到舒缓的方法便是最佳的方法。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放松方法,包括:肌肉松弛法,呼吸放松法,音乐放松法

 其他放松方法

 肌肉松弛法

 肌肉松弛法是一种让肌肉放松的练习。练习者透过肌肉接紧及放松,使身体感受及得到放松的状态,从而舒缓紧张的情绪。

 呼吸放松法

 当压力来临时,人的呼吸变得急速,呼吸量会减少。因此,学习呼吸放松的方法能让我们控制自己的呼吸,间接改变生理与情绪的反应,达到松弛的功效。

 控制呼吸有两个重点,分别是「频率」和「部位」。

 音乐放松法

 音乐存在於广泛的文化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我们到街外走走,不难在商场、店铺、巴士、诊所等听到播放的音乐。

 根据外界研究,音乐除了有美学与娱乐性的价值外,亦被应用到治疗上。音乐治疗能够诱发生理反应,协助放松及调适压力,达到身心舒畅的目的。

 但是,每个人对音乐的反应及喜好都不同,放松的效果可能会因年龄、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而产生差异。

 其他放松方法

 香味放松

 香味能够松弛紧张的情绪、舒缓压力,有时更令人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震。常见的香味放松方法如下:

 香薰油 -- 可配合不同用途,如浸浴、按摩、蒸薰等。例如在浸浴时加入具有舒缓压力的芳香精油,如薰衣草、迷迭香、柠檬等。

 香薰沐浴皂 -- 洗澡时使用可令人心旷神怡,亦可护肤。

 花草茶 -- 饮用不同花种的花草茶,有不同疗效。

 运动 -- 经常运动可消除烦恼及控制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以按个人体质及能力去选择运动方式,如跑步、打球、远足等。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虽然能达到健身和减肥的作用,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方法才能达到对身体的锻炼目的,上面就是对肩部肌肉如何拉伸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尤其是平时经常背包或者久坐电脑前的上班族可以多进行锻炼。

1松肩叫沉肩。要松肩,先体会胳膊的“松”感觉,两腿站直后弯腰,两臂自然下垂,感受此时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在练拳中始终保持这种感觉。

 检查肩关节,想象着这两条胳膊不属于自己,而像两件身外物挂在肩上,手指就会慢慢有肿胀的感觉,如果微微把手指张开,感觉更强,如此长时间练习,就可以将胳膊“松”透。

 在练习中,注意肩膀不能上提,注重上肢梢节的“松”,手指千万不要用力,寻找或者保持“松”透的感觉,即涨、热、麻的感觉,仿佛有细绳拴在手腕处,来牵动两臂上移,长期如此练习,胳膊松透指日可待。

 经过上述方法练习,肩关节好“松”开,肩胛骨不容易“松”,但只要肩关节由着肘尖的动作方向外展,不久肩胛骨也会“松”开。

 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内劲贯通,含胸后形成拔背,含胸拔背、劲由脊发就是这个道理。

 但如果肩胛骨没“松”开、内劲没贯通,而是仅仅用意念执著妄想,往往会引起后背、脖子僵硬,身体不能中正,练到肩胛骨“松”开后,自然一点即通、一说就明,这是初学者必须注意的一点。

松垮分为好几种:

一,缩胯是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

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如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矩。

在太极拳的很多招式中,都需要练习这种方法。

缩胯运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后推,及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他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中。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灵顶劲)。

落胯要沉稳,要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武当太极拳,太极拳怎么练,太极拳的松垮方法

落胯是是一种能够让你感到放松的招式,它并不是随随便便简单的一个动作。

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会习惯本能地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境界,外力进来时不是被吞入身体,而是被轻松化掉。

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应邀在广西钦州太极推手辅导站教学中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中。

三、坐胯

坐胯是在落胯的基础上,臀部再加点下坠的意思。臀部下坠的时候注意胯仍保持下落,不能挺出去。

坐胯时要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项一点儿,实脚脚尖有回扣之意,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

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坐胯用于揽雀尾、搂膝拗步等动作中。

四、塌胯

塌胯与顶头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

肩是松沉的第一关卡,沉肩墬肘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後面还有一句就是(沉肩,墬肘)提腕,坐腕,跟立掌劲透指,为何呢因为手掌是上半身劲的出口,如果肩没有松透的话劲就无法贯串出去,如此就会僵硬,一般为了要掩饰此一缺奌变成了慢慢来,比手划脚的太极拳,这是错的,太极拳要能慢能快才对

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对上肢运动状态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在于肩胛骨的松沉与外展,也就是说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坠肘”。肩胛骨的基本运动为上提、下沉、内对缩、外展四种,所谓力走后背,实际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发力时,力沿脊柱上传,至肩胛骨部,通过肩胛骨的支撑传导作用(肩胛骨处在沉下外展状态),传递给臂、手。要求在发力之前手臂先到,所谓稍节起,根节催。

“松肩”,但“肩”的问题不要多问、也别多想,记着“松”这个大要领,先站去。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说不明白,越说越糊涂。其实就是耗的肌肉没劲了,筋就抻开了,筋一开就不用别人给讲了,自己就明白了。如果能把肩松下来,手就沉了,这是个标准。利用手的沉劲,进一步松肩,慢慢就把颈、背的筋腱抻开了。这样劲才能顺着脊椎沉下去,然后才能谈到练腰

杨式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法

 太极拳源于武术,就象一棵大树扎根于中华武术的沃土之上,而传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武术的根,太极拳理论是大树成长的营养,基本练习技法就是养育大树的土壤。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杨式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功架

 练习太极拳时架势有高有低,练拳时应该选取什么功架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初学太极拳往往认为低架子就是功夫好,高架子就是没什么功夫,是在站着打拳。其实功夫的高低和练拳时功架的高低是不能简单以正比或反比而论。老辈人的说法,练拳的功架分低、中、高架,各有所长,各有所取。每一个练拳阶段的目标不同,所取功架的高低也就不同。尤其是练习传统太极拳,对此要有明明白白的认识,以便明明白白的练拳。

 1、低功架练形

 低功架练拳,练习强度大,体能消耗大,是对下盘功夫的强化训练。如髋关节活动范围加大;下肢的支撑力加强;有利于锻炼腰胯的柔韧性。练拳时架式较低,有利于重心下移和稳固下盘。在低功架练习下盘的同时还要注意拳式套路的规格标准、行拳的方向变化,在身型身法、步型步法、手型手法上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学规矩练功夫的阶段。取低功架练习太极拳,练的是抻筋拔骨、大开大合,练的是肌肉、骨骼和外形上的东西。

 低功架由于步子偏大、架式偏低,此时的行拳走架,多以本力支撑自己的身体。前后步距和左右步宽拉开后,尾闾与脚跟前后不能中正,两胯根合不住,不易发出浑身的整劲。由于用本力控制自己身体的移动,虚实的变化难以圆活处理,常带重心移动不流畅,很难达到行拳时的绵绵不断。低功架练拳腿部负担太重,尤其是对膝关节容易造成伤害,还会由于胯关节和膝关节不易松开而内气不易下沉。

 低功架练太极拳,在做马步和弓步时,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较小,此时要注意这个夹角最好不小于90度,以免形成M裆。弓步时还要注意前膝不可弓过脚尖,后脚外缘不可向上掀起;后坐时,臀部不可向外凸出,上身不可前倾。

 有人认为练低功架“人体重心降低了,稳定性就强。”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在增强稳定性的同时必然丢失了灵活性。由于低功架练拳“出功夫”,不少行内人士仍然采用低功架练习太极拳。

 2、中功架练气

 中功架练拳是练习太极拳中普遍采用的练法。中架行拳架势高低适中,对练习松身沉气及轻灵的虚实转换大有益处,可以在练习松沉中自然而然的养成腹式逆呼吸的习惯,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中功架练拳的注意力在于周身一家,求内、外三合,心意的开合带动肢体的运动。虚实的变化已不再是本力下的支配,而是由松沉而轻灵中产生的虚实变化。此时行拳处处体会松活,松腰胯、松膝踝、松脚松手、松肩肘、松头颈、松胸背。前进后退中的虚实变化要在力松沉下去又重返上来的过程中交替完成,重心的移动要力求轻灵自然,此实一分彼虚一分,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绵绵不断油然而生。

 中功架练拳还要注意圆活饱满,肢体舒展,意气放得远。手眼身法步处处合度。

 气沉丹田是中功架练拳必须达到的目标,但这只是第一步,还要逐步完成劲力松落脚底,植根入地,浑身弹性,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融会贯通。这是守规矩、合规矩阶段。

 3、高功架练虚无

 取高架练习练的是轻灵圆活,老话讲叫安轮,身上各个大小关节都似有万向节类的轴承,运转起来圆活自如,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都能受自己支配,此时练的是内里的东西,练的是中定的功夫。中定是太极十三势的魂,杨家早就对此高度重视,杨澄甫给大儿子取名叫“守中”,其中不无道理。

 拳练到此时,看着不起眼,摸哪哪没有,又浑身都是手,打人没商量。高功架练拳速度往往很快,如王秀田先生演练的杨式太极小式,三百多个式子只用时十分钟。在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采用高功架练拳,令人感到深不可测。

 二、步距

 步距包括步长和步宽。步长指两脚跟之间的纵向距离,步宽指前脚内侧与后脚跟内侧之间的横向距离。

 1、弓步时的步距

 弓步时的步距以能轻松上步落脚而不牵扯重心为准。步宽有两种情况,一是揽雀尾式,步宽以一拳宽度为宜,因为需要后坐重心,如两脚之间距离过宽,后坐时会出现斜身,凸臀的弊病。一是搂膝拗步和野马分鬃等式,步宽宜在横向一脚宽度上为好,杨振基先生称此为一个自然裆的距离,便于稳定重心和运行自如。弓步姿态上注意前脚尖放正,小腿至与地面垂直或膝盖不越脚尖为好,后膝外开,裆部圆撑。

 2、虚步时的步距

 虚步时,重心在后脚,前脚或以脚掌点地,或以脚跟着地。此时步距以重心在后脚,前脚轻落地面不牵带重心为好。步宽约一拳。姿态上保持坐胯,胯根后掖,前腿膝盖上提,开胯圆裆,双膝在各自脚尖方向上。

 3、马步时的步距

 马步时,重心在两脚之间,步宽大约在两脚内侧有三个脚的长度,原则上仍然要以出步落脚而不牵扯重心为准。

 还有一个总是争论不休的问题,传统杨式太极拳弓步后坐时前脚翘还是不翘这翘与不翘是与重心前后移动的距离相关,重心向后移动少,前脚就可以不翘,重心向后移动的多,前脚掌势必向上扬起,甚至前腿后移成活步。前脚翘与不翘应以后坐时脚踝的放松舒适度为准。

 三、猫步

 都知太极拳走的是猫步,讲究“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尤其是练习连续上步的式子(如搂膝拗步、野马分鬃),怎样才能走出猫行步怎样在连续上步时体现出轻灵的步态,步换身随的腾挪气势,这是我们太极拳人苦苦追求的。

 练习猫步首先要解决的是出步的基本方法,出脚时,脚踝要放松,先以大拇趾引领,与地面平行向前探出,随即脚跟(脚后掌)着地,前脚掌略向上扬(不要过高),此时胯根松开,劲力引向支撑腿脚下,前脚脚踝完全放松,将前脚掌落平后,屈前腿蹬后腿,重心前移成弓步。要点是,向前迈步时,体重要坐在支撑腿上,劲力从支撑腿向下松沉,迈出的脚自然被送出。换言之,坐时臀部收敛,命门外凸形成腰弓,以腰弓的弹性将脚送出。弓步完成时,弓腿以小腿与地面垂直为宜,膝盖前弓万万不可超过脚尖,感觉全脚掌与地面贴平,俗称涌泉穴与大地接吻,脚上各个关节都要放松。“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仆,即失中正之势。”澄甫先师之言不可不察。最要紧处,一定要等前脚落平后再继续转腰向前弓腿成弓步,此时前弓之劲力是后腿松沉劲向前蹬出的一个沉中带转的不可抗的力,切不可不等前脚落平便一边落前脚掌一边向前弓腿移重心,此时产生的力量是一个由上向前下方落下的力且既不稳又无力。

 其次,要注意前脚摆脚后重心前移准备上步时,后脚跟要随着重心的前移缓缓提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轻便地将后腿收回。

 脚的`外摆角度要略大于45度,以脚内侧对45度为宜。此时支撑腿的膝盖有一个向外侧的撑力,可以很稳定的支撑住身体的左、右转体,并消除迈步时带来的膝部的里外摇摆。

 身体向摆脚侧的转体一定要适度,以能将后腿轻松收回为准。而向另一侧的转体则是要等收回的腿将要迈出的瞬间才开始。

 注意:所谓脚下走弧线,是在上步的过程中,由于转体(俗称转腰)和腿的收回与迈出两个动作自然复合生成的,不可一味的不转腰只用脚蹚走弧线。还要注意以腰脊的开合带动四肢的收放。

 四、碾步

 什么是碾步杨式太极拳的碾步是以脚跟为轴,脚掌轻贴地面碾转(或以脚掌为轴碾转脚跟),如同碾砣在碾盘上转动一样,杨式太极拳的碾步由此而得名。

 碾步大体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连续的上步,步与步之间的衔接需要碾步(如搂膝拗步、野马分鬃)。碾步之先,前弓腿的重心一定要移动到脚跟上,此时前脚掌虚贴地面,然后再转体,通过抽胯根以及腰脊的催动,由膝带动以脚跟为轴脚掌轻贴地面向外辗转。碾步过程中切忌脚掌高高翘起,离开地面挪动。

 注意:在碾步过程中,不可将体重全部沉落在前弓腿上。此时身体要放松,内劲要向上虚灵,如果此时体重全部落在弓腿上,在碾步时又不知虚灵,久而久之膝关节必会受损。

 一是拳势转换方向时需要碾步(如揽雀尾接单鞭、抱虎归山接肘底看捶、扇通背接翻身撇身捶等)。此时转体大都在180度以上,可实腿碾转,也可虚腿碾转。即使是实腿碾转,也切不可将体重压在实腿的膝关节上,而是以实腿的脚跟为轴,脚掌轻贴地面向内碾转。转体在180度以上的拳式,除了注意掌握碾转的方法,还要注意圆裆开胯,即在转体之前,两腿膝、胯放松,先将后腿膝盖外开,在转体的过程中,以腰的转动带动前腿的前脚以脚跟为轴向内碾转,如此可避免形成尖裆和撅臀。

 一是在大角度转体之后,形成弓步之势时,前腿前弓,后脚要向内扣脚碾转(如揽雀尾接单鞭、抱虎归山接肘底看捶、扇通背接翻身撇身捶等拳式)。此处与24拳的脚部处理方式是不同的,24式采用的是蹬脚跟。这里体现的不仅仅是处理方法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劲力上的不同。弓步时蹬脚跟,脚跟向后移动的同时劲力是向后下方泄去,与弓势相悖;而前弓之时,后脚以脚跟为轴向内扣脚碾转,有一个助弓的向前上方运出之势,同时腰有可靠之后援。这是二者之间根本上的不同。但是在做这个动作之时胯膝要松活,这是要点之要。

 碾步时应注意的要点是:腰、胯、膝、踝一定要放松。腰不转脚万万不可自作主张地先动,腰动脚动,腰停脚停,脚的碾转不要先于腰的转动。在腰的带动下,脚的碾转恰到好处。碾转时,膝盖不要丢掉脚尖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屈臂

 在套路里典型的屈臂动作有搂膝拗步、高探马、倒撵猴,这里主要讲的是后手的屈臂。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屈臂动作不仅仅是外形上手臂的屈折,内里充分体现的是以腰脊的开合带动肢体收放的问题,其中也包含了肩、背部的放松问题。

 以腰脊的开合带动肢体收放,这是太极拳用力方式与常规用力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常规情况下,迈步就直接上脚,拿东西就直接动手。而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是上步要先由腰脊催动胯、膝、踝至脚,出手同样是由腰脊催动肩、肘、腕至手,且收放相同。既无论是出脚、出手还是收脚、收手,运动的传导过程是一样的。有句话叫“首领、腰催、身随”,手是上肢的首,脚是下肢的首,头是躯干的首,“首”指明并引领要去的方向,在腰脊的催动下由根及梢实现太极拳运动方式下的“节节贯穿”。

 屈臂动作就是要在上述运动方式下完成,此时上肢在放松伸长的同时,拉开了肩关节的缝隙,肩部向下松沉,屈臂时,小臂折回,肘不要上抬,否则前功尽弃。手臂屈好后,腰背上的劲已蓄足,脚下劲力的松沉已完成,由脚下向上返出的蹬力通过腰脊的主宰由背、肩、肘、腕直达掌根。

 前文曾提到“收放”,收放时要注意收与放之间的转换。放时不可放到极限后停顿,有所谓的定式亮相。而是在放到即将到位就已经孕育着收,在收到适当之处就已经暗藏着放,收放中体现出太极生生不息的阴阳变化,走出轻柔缠绵的内劲,太极拳的“相连不断”的浓厚味道也由此而生。

 六、抄抱

 “抄抱”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的显著特征之一。做好抄抱这一动作使之贯穿于整个套路中,不仅可以体现出浓郁的杨式拳味,更可以此体现出杨式太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圆活饱满、舒展大方,处处松掤的特点。

 “抄抱”动作是双臂由开到合的动作过程,有双手一上一下的抄抱,如野马分鬃在上步的同时完成两手的抄抱,俗称抱球;有双手同时由外向下向内的抄抱,如蹬脚、分脚独立前的抄抱;也有单手只抄不抱的动作,如云手时的下抄手的动作,等等。

 练习“抄抱”动作首先要注意打开自己的肩胸,腋下虚空,两臂舒展,肘不出尖。

 练传统套路,有人往往被“含胸拔背”束缚住,肩往前扣,两腋夹紧,手臂伸不出去。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含胸拔背”只是太极拳蓄合状态方面的要求,而太极还应包含开放的状态,这两种状态时时交互变化,既对太极的认识不仅仅只是停留在阴阳两个方面,必须要有动态的变化,没有动态变化不能称为太极。天地一大太极,人体一小太极,练拳时只要把握住肩胸不挺不扣,保持自然舒松状态,随拳势的开合变化即可。肩胸一打开,腋下自然松开,手臂自然伸长,这是它们之间的连带关系。

 人说两臂如绳一样挂在肩上,到后来两臂与肩侧相连的一端会同时系在背部的脊柱上,只要腰脊一动,即可带动两臂节节贯穿地实现腰脊的开合带动手臂的开合,也就是说,胸与背也当作是臂的一部分参与运动,这样胸背就活了,避免了“大板腰”,含胸拔背自然而出。这是太极拳特有的力的传导方式,务必细细体会。两臂展出如同被云托起一般,抄抱时,向下向内运行的手臂,边外旋边向异侧运转,向上向内运行的手臂,边内旋边向异侧运转,两手掤圆,似抱非抱。

 “掤劲不丢”是练杨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的问题,所谓掤劲,不是把劲掤到对方身上,而是松松的,有弹性的掤。就象吹了气的气球四面八方都有一股向外张出的感觉,如用手指触及球壁,表面上向内凹陷,实际上有向外的弹性。掤是松掤,意在试探,随曲就伸,而非用力外撑。有了掤的感觉,抄抱动作成亦。

;

太极拳的养生功怎么练

 杨式太极拳历经近200年的发展,代代相传,时至今日杨式太极拳风靡神州,并辐射到香港及海外。在杨澄甫众弟子中,傅钟文常随左右,得师之真传。1944年,在上海义务教授太极拳的傅钟文发起成立“永年太极拳社”,并提出“勤恒礼诚”的社训。傅钟文之孙傅清泉,精习拳艺,是第六代嫡系杨家太极拳代表人物之一。他根据杨氏太极拳套路特点编纂永年太极养身功,针对普通民众,简单易学。下面一起看看吧!

 第一式“寿星松肩

 可以站立练习,也可以平肩正坐。练习时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双眼正视前方。自然呼吸,内心平静后,由左肩关节带动手臂,依次向上耸肩、向前含胸、向下沉肩、向后展胸。缓慢重复20次,换右肩。

 之后再换左肩反方向动作,即向上耸肩、向后展胸、向下沉肩、向前含胸,重复20次,换右肩。

 做时手臂自然下垂,只通过肩关节转动。动作一定要慢,用心感受肩关节转动的过程,如抽丝剥茧一样,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到疼痛时,更要动作到位,才能疏通血液经脉。

 长期练习这个动作,可以防治肩周炎、关节炎、肌肉拉伤等肩部疾病,有助于打通关节灵活,减少外力损伤。同时,颈部、胸部等部位也能得到锻炼,避免落枕和肺部疾病。太极讲究一个松字,肩松是最主要的。

 第二式“灵龟望月”

 自然站立,重心立于脚掌,双脚与肩同宽。缓慢吸气的同时,双肩后耸、缩脖、仰头,使肩胛骨和颈椎部位的肌肉充分收缩。至肺部吸气饱和时,用口深呼气,并放松全身关节,双腿屈膝半蹲。

 该功法与《易筋经》中“雄鸡高唱”相似,通过肺部吸气,达到增加肺活量的效果。练习中向后耸肩时,手臂要自然放松,双手可自然握拳,由肩关节带动手臂微微提起。此外,在缓慢吸气的过程中,应用心充分地感受到肌肉和关节的收缩。

 每天重复练习3次,可以防治肩周、颈椎疾病,促进氧气进入肺部,加速血液流通,对手脚冰凉的症状特别有效。此外,还可以疏通手太阳小肠经穴,打通百会、大椎至命门的督脉,能放松精神、舒缓压力。

 第三式“翻云覆雨”

 该功法主要针对上肢进行锻炼,练习时不限场地,站坐皆可。

 首先将双臂向前平举,与肩同宽同高,手心向上。调整呼吸后,双手腕部同时360°向内、外旋转,分别做20次。

 练习时动作要慢,使手腕旋转到位,手指得到舒张。同时呼吸时舌尖抵上颚,使用腹式呼吸法,并放慢呼吸频率,做到心无旁骛。

 手部是全身经络集中的地方,汇集了人体6大经穴。该功法的练习可以通过手腕带动手指、手掌、手臂进行有氧呼吸,同时锻炼肩背的肌肉。对中风、半身不遂的病患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白领一族也大有裨益。

 第四式“顶天立地”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臂前伸,与肩同高。吸气的同时,双臂打开,展肩扩胸。至手臂与身体同一平面时,缓慢呼气。之后手心向上,双臂上举,缓慢吸气。同时脚跟微微立起,使身体肌肉收缩,全身骨骼拉伸牵引。吸气至肺部饱和时,用口深呼气,手臂同时下甩,并放松全身关节,双腿略微屈膝半蹲。

 这个功法有医学牵引的效果,每天重复3次,既能锻炼腰椎、颈椎,防治骨质增生,又能达到收小腹、减肥的功效。全身松紧有致的舒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补充大脑供给,减缓精神压力,以提高工作效率。

 其实这个功法就像伸懒腰一样,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延伸规范。最有效果的锻炼方式,源于生活而又融于生活,只要通过日常每一个小动作的积累,便能达到自然养生的效果。

 第五式“鸳鸯戏水”

 左腿弓步向前,右腿微屈向后蹬地,将全身重力集中于左腿大腿肌肉。同时双臂上抬,与肩同高,手心向内,使手臂呈环状向前捧。调整呼吸后,重心后移,双臂沉肩坠肘,手心向下画圆,缓慢吸气,直到手掌收至腰际。

 缓慢呼气,重心前移,手心向内外捧,使双臂再成环状。如此反复20次,再换右腿弓步向前,重复20次。

 在杨式太极理论中,人体共有三个心脏,除了左胸腔的心脏外,左右大腿是另外的两个心脏。俗话称,“人老先老腿”,该功法通过弓步的重心前后转移,可使大腿肌肉随呼吸收缩、放松,加速下肢血液的循环,增强腿部力量,延缓衰老。

 上下肢的配合还有利于加强身体的协调性。双臂外捧缓慢呼气的同时,可助身体发力,并通过呼吸吐纳,颐养精气神。

 第六式“天女散花”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手在胸前十指交叉。缓慢吸气,双手向上翻,使双臂上举至头顶。上举时头部随着手部向上抬起,同时脚跟微立。吸气至肺部饱和时,用口猛呼气,双臂从身体前方向下甩。全身关节放松,双腿半蹲。

 该功法主要对腰部、颈部、颈椎进行拉伸,全身肌肉从紧张到放松的过程,能加速体内血液循环,舒缓压力。但由于该动作在甩臂下蹲时,易造成脑部短暂失血,所以动作次数不宜过多,每日三次即可。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366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