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胸大肌和背阔肌的起点及功能。如何锻炼这两个肌群?

简述胸大肌和背阔肌的起点及功能。如何锻炼这两个肌群?,第1张

1胸大肌通常称为胸肌,成扇型。位于胸廓的前上部,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背阔肌。起点:7-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 由胸背神经支配 作用:伸展、 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

2锻炼方法:

胸大肌:(功能:肩水平内收)

训练动作:

组合器械:

坐姿推胸

蝴蝶夹胸器

上斜板杠铃

哑铃板卧推

下斜板杠铃

哑铃卧推、

哑铃飞鸟(上、平、下斜板飞鸟)

钢线、弹力绳:

龙门架飞鸟

钢钢索十字夹胸

橡皮带

弹力绳飞鸟

(推举)俯卧撑

功能性训练:

健身球、(单、双)俯卧撑

蜘蛛人俯卧撑

背阔肌:(功能:肩内收、肩伸展)

组合器械:

坐姿划船、高拉力器、低拉力器(窄握)

自由重量:

引体向上

单臂哑铃划船

杠铃划船

钢线、弹力绳:

直臂下压

弹力绳划船

  (1)前屈:是上臂从身体后方向前方的运动,人在行走时.上臂的前屈和后伸就形成了手臂的摆动。参与运动的有三角肌前部肌纤维、胸大肌的锁骨部位、喙肱肌及肱二头肌。当越过胸前臂时,三角肌前部纤维尤为重要。

 

  (2)后伸:是上臂从身体的前方向后方的运动,和前屈运动一起完成了上肢前后方向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主要参与的有三角肌后部纤维及背阔肌。当上臂在屈曲位及休息位之间,胸大肌胸肋部亦起到一定作用。大圆肌及肱三头肌长头亦稍能后伸,但其作用不如内收强。

 

  前屈与后伸是肩关节一对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运动。在肩关节主动前届时,位于前方的屈肌收缩,而位于后方的伸肌则处在松弛状态,利于功能发挥。

 

  (3)外展:是上臂在与身体平等的平面上,从靠近身体的部位向外侧远离身体的运动。双手从身体两侧展开的动作就是肩关节的外展运动。参与的肌肉只有三角肌及冈上肌。三角肌是肩部外侧最主要的外展肌肉,其外展作用力较强,但仍然需要冈上肌的协助,否则在肩关节最初外展及超过90度以后的外展运动就会受到限制。三角肌纤维中中部纤维最起作用(健美运动员往往通过平举双肩向观众展示丰满的三角肌),如同时伴有上臂内、外旋转时,则其前部及后部的纤维分别起一定作用。上臂外旋、外展较内旋、外展更有力。

 

  (4)内收:是上臂从身体的侧方向身体靠拢的运动,与肩关节的外展运动一起完成了身体侧向的运动,是肩关节一个较大范围的活动。在上臂运动到不同的部位时外展肌群中承担着不同的运动角色。主要参与的肌肉有位于身体前部的胸大肌(主要为胸大肌的胸肋部位肌纤维)和位于身体后的背阔肌。此外,还有大圆肌、三角肌前部及后部肌纤维、喙肱肌及肱三头肌长头。

 

  (5)内旋:肩关节内旋的运动比较复杂,是肱骨的纵轴围绕肩关节盂傲的旋转运动。手掌从掌心向上的位置转向左、再转向掌心向下的运动称为内旋。在肩关节内旋时,肩前方组织相互靠拢,而肩后方的组织则相互分开。主要参与的肌肉有肩胛下肌,尚有大圆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及背阔肌等,但三角肌、胸大肌及背阔肌只有当同时有其他运动时才具有内旋作用。

 

  (6)外旋:与内旋运动完全相反方向的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有冈下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后部纤维。

 

参与肩关节运动的肌肉主要为肩部肌肉,而且肩关节活动必须在上臂肌肉协助下共同进行。

肩关节的活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良好的肩部肌肉使肩部保持相当的稳定;其次,肱骨头和关节盂之间必须保持密切相接(这主要是靠肩袖来完成)。

参与肩关节活动的肌肉大致可分为3类:

1、主要作用为稳定关节位置,次要作用为供给关节动力的肌肉:如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脚下肌,统称为肩袖肌。在这些肌肉瘫痪时,失去部分动力,肩关节脱位现象便十分明显。

2、专供动力的肌肉;如胸大肌、斜方肌等。此类肌肉的纤维较长,活动障碍时肩关节仅失去部分活动功能,但不会引起肩关节脱位。

3、稳定关节及供给动力二者并重的肌肉:如三角肌。当此类肌肉运动障碍时,肩关节一方面失去部分动力,同时也可有脱位现象产生。

当第2,3类肌肉同时瘫痪时,肩关节不仅失去大部分动力,而且脱位现象也更为显着。

扩展资料:

肌肉的构造为:肌肉→肌束→肌纤维(肌细胞)→肌原纤维→肌节(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肌肉作用:肌肉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关节的运动,其作用犹如杠杆装置,有3种基本形式。

1、平衡杠杆运动,支点在重点和力点之间,如寰枕关节进行的仰头和低头运动。

2、省力杠杆运动,其重点位于支点和力点之间,如起步抬足跟时踝关节的运动。

3、速度杠杆运动,其力点位于重点和支点之间,如举起重物时肘关节的运动。

-肩关节

-肌肉

颈部的浅筋膜一般较薄,含有少量脂肪,在颈前部和颈外侧部浅筋膜内含有颈阔肌。浅筋膜内还有浅静脉、浅淋巴结和皮神经,均位于颈阔肌的深面。

颈部浅结构

1.皮肤

颈部的皮肤较薄,活动性较大,横纹明显,手术时,宜作横切口,以利愈合。

2.浅筋膜

颈部的浅筋膜一般较薄,含有少量脂肪,在颈前部和颈外侧部浅筋膜内含有颈阔肌。浅筋膜内还有浅静脉、浅淋巴结和皮神经,均位于颈阔肌的深面。

(一)颈阔肌platysma(图6-2)为阔而薄的肌片,起于胸大肌上部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行,前部肌纤维附于下颌下缘。后外侧部纤维越过下颌骨下缘延至面部,与口角的肌肉纤维交织。前部纤维在颏下方与对侧颈阔肌纤维交织,而越往下两侧肌间的距离越远。颈阔肌变异较大,可一侧或双侧缺如。收缩时,颈部皮肤出现斜行皱纹。其前部纤维可协助降下颌,后份纤维可牵下唇和口角向下。颈阔肌受面神经颈支及颈丛皮支支配。

图6-2 颈阔肌及颈部浅层结构

(二)颈部浅静脉

(1)颈外静脉externaljugularvein(图6-3、4)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它由前、后支合成。前支是面后静脉的后支;后支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合成。两支在下颌角处汇合,沿胸锁乳突肌浅面行向外下方,在距锁骨中点上方25厘米处,穿过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穿入处深筋膜与静脉壁愈着,当静脉损伤时,管腔不能闭合,易发生气栓。颈外静脉末端,通常只有一对瓣膜,不能完全阻止血液倒流,故当上腔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时,可使颈外静脉怒张。

图6-3 颈部浅静脉

(2)颈前静脉anteriorjugularvein(图6-2、3、4)起自颏下部,沿正中线两侧下降,进入胸骨上间隙内,呈直角转向外侧,经胸锁乳突肌深面,注入颈外静脉,偶有注入锁骨下静脉或无名静脉者。在胸骨上间隙内,两侧颈前静脉间常有横吻合支相连,称颈静脉弓,颈前静脉无瓣膜,离心脏距离较近,受胸腔负压影响较大,故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手术,气管切开术等)时,需注意防止空气吸入静脉。颈前静脉有时只一条,其位置居于中线。

(三)颈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cervicallymphnodes(图6-5) 沿颈外静脉排列,收纳外耳部份、腮腺区下部和下颌角等区域的浅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颈深淋巴结。

(四)颈部皮神经 包括颈丛发出的皮支和面神经的颈支两种。

(1)颈丛的皮支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穿出颈深筋膜浅层分布于皮下(图6-2、4)

枕小神经lesseroccipital nerve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枕部皮肤。

耳大神经greatauricular nerve 绕胸锁乳突肌浅面向前上方行,分布于耳廓及其周围的皮肤。该神经较粗大,受麻疯杆菌侵犯时经皮肤可触及。

颈横神经transversecutaneous nerve of neck经胸锁乳突肌浅面横行向前,呈扇形分支,分布于颈前部皮肤。

图6-4 颈丛皮支

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行向下外,分为前、中、后数支,分布于颈前外侧部、胸前壁第2肋以上及肩部皮肤。

(2)面神经颈支cervical branch of facial nerve从腮腺下端穿出,行向前下方,分布于颈阔肌,为该肌的运动神经。腮腺手术时,面神经颈支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之一。

颈部浅层肌

1.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图6-6) 以两头分别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合成一个肌腹,斜行向外上方,止于乳突和枕骨上项线的外侧部。一侧收缩时,可使头倾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并可屈颈。受副神经和第2、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支配。

2.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图6-6)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下颌骨、颞骨茎突、乳突之间,主要为封闭口底的肌肉,由浅面的二腹肌和茎突舌骨肌;深面的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组成。舌骨下肌群为位于中线两侧的扁条肌,浅层为并列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深层为上、下相续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它们的具体起止见表6-1:

图6-5 颈淋巴结浅群

图6-6 颈部肌

表6-1舌骨上、下肌群各肌的名称、起止点、作用及神经支配

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

颈部的深筋膜位于浅筋膜及颈阔肌的深面,包绕颈部的肌肉、血管、神经和脏器,形成浅、中、深三层。颈部器官借致密的筋膜互相分隔,筋膜之间有由疏松结缔组织充填的间隙,称筋膜间隙。(图6-7、8)。

1.浅层

颈深筋膜的浅层 又称套层,环绕颈部。后部附着于项韧带及颈椎棘突,向外侧再转向前方,依次包绕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后,被覆于舌骨下肌群表面至正中线与对侧者愈合,构成颈白线。

浅层筋膜上方附着于枕骨上项线及乳突,向前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继而在下颌骨下方,分为两层,包绕下颌下腺,附着于下颌骨,形成下颌下腺鞘。浅层筋膜下方附着于肩峰、锁骨及胸骨柄。在颈静脉切迹上方,分为浅、深两层,分别附着于切迹前、后缘,两者之间的间隙称胸骨上间隙,含有颈静脉弓及淋巴结。

2.内脏筋膜即颈深筋膜中层

又称气管前筋膜,可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薄而疏松包绕颈部器官,如喉、气管、甲状腺、咽和食管,包绕甲状腺的部分构成甲状腺假被囊。壁层较致密,位于颈部器官的前面,贴于舌骨下肌群的后面,向两侧形成颈动脉鞘,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脏、壁二层之间形成气管前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左、右甲状腺下静脉构成的甲状腺奇静脉丛,位于间隙内。在幼儿的气管前间隙的下段有胸腺上部,向下通上纵隔前部。因此,颈部气管前间隙有感染或出血时,可沿此间隙向下到达前纵隔。前纵隔如有气肿亦可沿此间隙上延到颈部。

3.椎前筋膜

即颈部深筋膜深层,覆被椎前肌、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臂丛及锁骨下血管,构成颈外侧三角的底,并向外下方伸展,包绕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与腋鞘相续。向上附着于颅底,向下与脊柱的前纵韧带融合。椎前筋膜与咽后壁之间为咽后间隙。此间隙的脓肿,可向咽腔膨出,患者可出现吞咽和发音困难。感染时可向下延至后纵隔。椎前筋膜与脊柱颈部之间有椎前间隙,颈椎结核的脓肿,脓液多积于此间隙内,也可顺此间隙向下蔓延至后纵隔,或向两侧扩散至颈侧部,或穿破椎前筋膜至咽后间隙。

图6-7颈筋膜及颈筋膜间隙(正中矢状切面)

图6-8颈筋膜及颈筋膜间隙(横切面)

4.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

颈动脉鞘为内脏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周围增厚形成,内部包绕着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该鞘上达颅底,下至纵隔,周围以疏松结缔组织与颈部深筋膜浅层及椎前筋膜相连续。

颈部的分区

图6-9 颈部分区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为标志划分为三区,即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颈前区的境界是胸锁乳突肌前缘、前正中线和下颌骨下缘,呈尖向下、底朝上的三角形,故又名颈前三角。颈前区又可分为下列四个小(三角)区,即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容纳下颌下腺;由左、右二腹肌前腹和舌骨体围成的颏下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前正中线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的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即肌三角),内有甲状腺和气管等;由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的颈动脉三角,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颈外侧区的边界是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锁骨,是一个底朝下、尖向上的三角形,又名颈外侧三角。颈外侧区可分为二个小(三角)区,即以斜行的肩胛舌骨肌下腹划分为上方的枕三角和下方的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锁骨上大窝)。枕三角内有副神经从中点向外下方斜过。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的深部有锁骨下动脉越过,并有肺尖和胸膜顶自胸腔突入(图6-9)。

肩关节指上肢与躯干连线的部分,包括臂上部、腋窝、胸前区及肩胛骨所在的背部区域等身体很大的一部分。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是上肢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关节囊较松弛,附着于关节盂周缘和解剖颈。关节腔的滑膜层穿经纤维层膨出,形成肩胛下肌滑液囊及包裹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结节间滑液鞘。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肩关节 外文名 :Shoulder joint 构成 :关节盂和肱骨头 分属 :球窝关节 特点 :可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 相关疾病 :肩周炎 功能解剖:,运动:, 功能解剖: 锁骨是自由上肢与躯干相连的仅此一个骨性结构,其内侧是胸锁关节,向外与肩峰相关节。肩胛骨通过盂肱关节与臂部连线。肩关节的肌肉一部分起于肩胛骨止于上肢骨,作用于肩关节,称肩关节的内在肌;一部分起于胸廓脊柱等中轴骨止于上肢骨,作用于肩关节,称肩关节的外在肌。 支配肩关节肌肉的神经大部分起于臂丛,营养血管来自锁骨下动脉或腋动脉。 臂丛神经: 臂丛由C 5 -T 1 神经根前支组成,起于颈下部,向外下走行,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斜角肌间隙,与锁骨下动脉、腋动脉伴行至腋窝,在腋窝外侧壁于肱骨内侧可摸及臂丛。臂丛从中枢到外周可分为根、干、股、束四部分。按其所支配的肌肉,臂丛可分为两组功能单位:内、外侧束主要支配胸肌组及臂、前臂前方的肌肉,即屈肌群;后束主要支配肩胛区和臂、前臂后方的肌肉,即伸肌群。 骨与关节: 肩胛骨呈三角形,外侧角有一卵圆形较浅的关节盂称肩盂,肩盂周围有盂唇以增深增大肩盂。肩胛骨上缘有一小而深的半圆形切迹,称为肩胛切迹,其上有肩胛上横韧带。从肩胛颈向前伸出钩状的喙突。肩胛骨的前面光滑,称肩胛下窝,为肩胛下肌起点。背面以肩胛冈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分别容纳冈上肌和冈下肌。肩胛冈向外上伸展形成肩峰,构成肩关节最上缘且与锁骨相关节形成肩锁关节。肩峰与喙突以喙肩韧带相连,肩胛骨与锁骨及肱骨相关节,主要以肌肉悬吊与躯干相连线。 锁骨为长骨,内侧与胸骨相关节,胸锁关节中锁骨向上后方突出。外侧与肩峰相关节。锁骨使上肢远离并间接附着于躯干上,增加上肢活动范围。 肱骨为长骨,近端膨大形成肱骨头,围绕肱骨头关节面与肱骨结节间有一浅沟,为肱骨解剖颈。外科颈指大小结节下方肱骨较狭窄的一段区域,因易于发生骨折而得名。 盂肱关节由肩盂及肱骨近端组成,肱二头肌肌腱于肩关节腔内止于肩胛骨盂上结节。当肩关节反复脱位时,盂唇会从盂缘撕脱肩关节主要是承担悬吊上肢的作用,除关节囊、韧带外,悬吊力量主要来自肩关节周围肌肉。 肩大小结节、肩峰等骨性结构及肩周韧带、短肌肉等限制了这一球窝关节的运动,同时稳定了肩关节。 皮神经、浅静脉及筋膜: 皮肤感觉:胸前区上方皮肤感觉由锁骨上神经支配,为颈丛C 3 , 4 的分支;胸区皮肤由肋间神经支配,T 2 支配胸骨柄水平,T 4 支配乳突水平;背部皮肤由肋间神经支配;臂外侧上部由腋神经支配;腋窝底及臂内侧由来自T 2 或T 2 , 3 的肋间臂神经支配;臂内侧下方由来自内侧束的臂内侧皮神经支配。 肩部浅静脉主要可见头静脉上端,此静脉位于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 肩区的深筋膜分层包绕所遇到的肌肉等结构,再与骨组织结合。在胸小肌与锁骨之间的深筋膜形成锁胸筋膜,其间有胸肩峰动脉,头静脉,胸外侧神经通过。腋窝底的筋膜称腋筋膜,中央部较薄,为众多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所穿通。 韧带: 1喙肱韧带: 自喙突至肱骨大结节,部分纤维在后上部与关节囊融合,增强关节囊上部,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2盂肱韧带: 位于关节囊前壁,可分为上、中、下三部,自关节盂周缘前部至肱骨小结节。有加强关节囊前壁的作用。 3肱骨横韧带: 为肱骨的固有韧带,横跨结节间沟的上方,有固定肱二头肌长头腱于结节间沟的作用。 运动: 广义的肩关节运动包括肩胛骨的运动及盂肱关节的运动。 (一)肩胛骨的运动包括上提、下拉、内旋、外旋、前伸、后伸: 1、上提:四个肌肉可上提肩胛骨,斜方肌上部纤维可提肩胛骨外角;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上提肩胛骨脊柱缘。 2、下拉:胸小肌、锁骨下肌、背阔肌、斜方肌下部纤维、前锯肌、胸大肌都参与该动作。只前锯肌有使肩胛骨下角外旋作用,其余均有使肩胛骨内旋作用。 3、外旋:指肩胛骨下角外旋,由斜方肌及前锯肌协同完成。 4、内旋:指肩胛骨下角内旋,主要由菱形肌、肩胛提肌提升肩胛骨内侧缘,而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及上肢的重力作用使肩胛骨外角下降共同完成。肩胛骨内旋多伴有肩胛骨下降动作以协助上肢向下伸的动作。 5、前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前外侧移动,由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共同完成。 6、后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后内侧移动,向脊柱靠拢。斜方肌中部纤维或全部纤维同时收缩可使肩胛骨后伸,大小菱形肌、背阔肌也有使肩胛骨后伸的作用。 (二)盂肱关节的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1、前屈:肩关节前屈主要由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头肌完成,其中三角肌前部纤维最明显。 2、后伸:肩关节后伸的肌肉主要有三角肌后部纤维、背阔肌、胸大肌的胸肋部、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其中三角肌后部纤维作用最大。 3、内收:主要有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此外三角肌前后部纤维也有内收作用。 4、外展:肩关节的外展由三角肌(主要是其中间束)及冈上肌完成。当肩处于内旋或外旋位置时,三角肌在最外侧的部分是外展的主要肌肉,当肩外旋时外展肌力要更强些。 5、内旋:内旋肌主要是肩胛下肌,当肩关节处于特定 时胸大肌三角肌前部纤维、大圆肌及背阔肌也有一定的内旋作用。 6、外旋:肩关节的外旋肌有冈下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后部纤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293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