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肌下滑囊增厚需要手术吗?

三角肌下滑囊增厚需要手术吗?,第1张

肩峰下滑囊又称三角肌下滑囊,是全身最大的滑囊之一,位于肩峰、喙肩韧带和三角肌深面筋膜的下方。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肩关节外展并内旋时,此滑囊随肱骨大结节滑入肩峰的下方,不能被触摸到。肩峰下滑囊有许多突起,以伸入到肩峰下部分的最明显。另外,此囊附着于冈上肌的囊底较小,而游离缘较大,对肩部的运动很是有利。因此,肩峰下滑囊对肩关节的运动十分重要,被称为第二肩关节。

肩峰下滑囊炎,可因直接或间接外伤引起,但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和退行性变,尤以滑囊底部的冈上肌腱的损伤、退行性变、钙盐沉积最为常见。肩峰下滑囊由于损伤或长期受挤压、摩擦等机械性刺激,使滑囊壁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等无菌炎症反应。

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疼痛为逐渐加重,夜间痛较著,运动时疼痛加重,尤其在外展和外旋时(挤压滑囊)。疼痛一般位于肩部深处,涉及三角肌的止点等部位,亦可向肩胛部、颈部和手等处放射。

治疗

首先查明原发病因,施以针对性的处理。急性期的治疗包括休息、给以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针灸和将患肢置于外展外旋位,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有较好效果。慢性期除了上述疗法外,要强调不增加疼痛的康复治疗,主要恢复肩关节在三个轴上的运动功能。对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滑囊切除术、冈上肌腱钙化灶刮除术、肩峰和喙肩韧带切除等成形手术等。

1止痛

治疗原则主要是止痛,防止滑囊粘连和恢复肩关节功能。急性期悬吊前臂制动,也可用支架保持肩关节于外展90°位。局部热敷、理疗、按摩等。可用醋酸氢化可的松加普鲁卡因作滑囊内注射。慢性滑囊炎,在理疗和药物治疗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恢复关节功能。

2手术

顽固性疼痛的三角肌下滑囊炎,非手术疗法无效,可考虑手术切除滑囊;但陈旧性腱袖完全撕裂时,修补手术很难奏效。在滑囊增厚严重影响肩关节外展时,可切除肩峰。

3针灸治疗

(1)刺灸

选穴:肩髃、臑俞、肩前、肩贞、肩髎、肩井、合谷、阿是穴。

刺灸方法选用泻法,或加灸,或温针灸等。

(2)穴位注射

在肩外侧局部压痛点作注射治疗,药选当归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液等。

(3)拔罐法

在患部痛点(阿是穴)点刺出血,加拔火罐,每次留罐10~15分钟。

4推拿治疗

取穴以阿是穴为主,其他基本同针灸处方。

操作手法:滚、按、揉、提拿、弹拨、擦和摇法等。

急性期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在患肩之肩峰下和三角肌部施于按揉法,手法宜柔和缓慢,同时配合患肩部周围轻快的提拿法治疗,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然后在三角肌及其周围施于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

慢性期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在患肩之肩峰下和三角肌部施于滚法治疗,手法宜轻柔,同时配合上臂的内收、外展和旋转活动。其次在患肩施以拿、按、揉法治疗,手法宜深沉而缓和。再在上臂外展30°状态下,肩峰下和三角肌部施以弹拨法治疗,手法宜轻柔。最后患肩及上肢的摇、搓、抖手法治疗。可加用中药热敷。

什么动作能锻炼全身肌肉

 什么动作能锻炼全身肌肉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补充水分,运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这项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现在分享什么动作能锻炼全身肌肉 技巧。

什么动作能锻炼全身肌肉 1

  方法1、俯卧撑

 锻炼到的肌肉包括胸肌 三角肌 斜方肌 三头肌

  方法2、弯举

 手臂收缩把哑铃提起来 练二头肌

  方法3、硬拉

 将可调节哑铃放在面前 弯腰两手拿住它 然后在直起腰然后再弯腰再直腰 反复做这个动作 这个动作可以练到竖脊肌等腰部肌肉

  方法4、杠铃卧推

 背部平躺,双臂分开与肩同宽握分开,双手握住杠铃,举起杠铃离架,慢慢地降低下来到你的胸部,再向上推举,尽可能多重复此动作

  方法5、仰卧起坐

 趟身仰卧起坐也一样

  方法6、仰卧抬腿

 平躺着身体 然后把腿抬起来 抬到九十度再放下再抬起来、

  方法7、双杠臂屈伸

 双手分别握杠,两臂支撑在双杠上,头正挺胸顶肩,躯干、上肢与双杠垂直,屈膝后小腿交叠于两脚的踝关节部位。肘关节慢慢弯屈,同时肩关节伸屈,使身体逐渐下降至最低位置。稍停片刻,两臂用力撑起至还原。

  方法8、坐式哑铃弯举

 双手握住哑铃,坐在长椅上,直立身体。手肘微曲。保持哑铃平行,举起到平肩部位置。缓慢还原动作。

什么动作能锻炼全身肌肉 2

 正确的硬拉应该怎样完成

  一、起始姿势

 我们刚开始硬拉的时候如果力量不足,可以选择空杆进行硬拉。杠铃与小腿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在贴近小腿3~5厘米的距离,保证我们在拉起杠铃的时候可以贴着小腿拉起。我们硬拉更多的是为了刺激臀部,所以我们两腿中间的距离相对于深蹲要变得更短一些。

 对于手的握姿,大家都会纠结与正握与反握之间,但是对于新手来说,正握的姿势是最安全的,也是最有效率的,握杆时大拇指应该扣在四指上。手臂伸直,双手要略宽于肩膀,腰背挺直,上半身与大腿的夹角要小一些。

  二、上拉过程

 最关键的一点是从地面拉起时,保持杆始终贴近小腿,大腿要用力蹬地,上半身的腰背一直都要挺直,在从脚拉到膝盖位置的过程中,上半身不要抬起,当过了膝关节之后,就要尽量感受髋关节的伸展,收紧臀部向前顶,在我们的上拉动作完成之后,一定要停顿一下,这个时候,要保持身体笔直,不要耸肩,这个时候臀部也不能放松。

  三、还原过程

 在我们下放的过程中,小腿是固定不动的,然后臀部感觉是向后坐,带动着膝盖弯曲。当杠铃低过膝盖时,再弯曲膝盖更多点把杠铃放下,千万不能弯腰。

肌肉注射部位如果选择在上臂三角肌,进针时的操作为:一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另一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肌内2.5~3cm(针梗的2/3,消瘦者及小儿酌减)。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注意事项如下:

1、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不能在有炎症、硬节、瘢痕等部位注射。

2、需要2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须注意配伍禁忌。

3、同时注射多种药液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液,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4、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进针、拔针快,推药慢)。

5、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6、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臀大肌注射,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7、长期注射的病人,轮流交替注射部位。

扩展资料: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取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此部位注射方便,但只能用于小量药液注射。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取大腿中段外侧,成人位于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约7.5cm宽处为注射部位。此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P95

从肌肉功能学瑜伽:站立体式

站立体式:扭转三角式;扭转伸展侧角式;战士三式;扭转半月式

  站 立体式锻炼力量和柔韧性,每一个体式都有各自的优点,锻炼不同的肌肉群。

扭转三角式: 扭转三角式难度较大,既需要胭绳肌和脊柱的柔韧性,也需要腿部和臀部的稳定性和力量。

1 站在瑜伽垫中间,从山式开始。双手放在髋部,双脚分开3个脚长的距离。

2 右脚外转45度,使之对准瑜伽垫右上角,左脚向左迈出一二十厘米,保持双脚脚跟对齐。

3 吸气,双手举过头顶,做向上致敬式。呼气,左手放到髋部左侧。

4 吸气,尽可能地伸展右臂,试图够到你身体右侧最远的地方。背部保持平展,上半身向左扭转。

5 右手放在左脚外侧地面上,左臂向上伸展指向天花板,打开锁骨。

6 呼气,右侧躯干向左扭转,目光注视左手大拇指。

7 保持1-5次呼吸,保持骨盆垂直于地面。每一次呼吸都尽力再扭转一些。另一侧重复以上动作。

正确姿势 :伸直手臂和腿。吸气延展脊柱,呼气时扭转身体。如果胭绳肌紧张,那么左脚就往外多迈一点,靠近瑜伽垫的边缘。左脚不要抬起来,以免动作不稳。

避免脊柱弯曲 。

步骤一: 将身体靠向前腿大腿,以收缩髋屈肌。这个动作与之前体式相比,激活腰肌的方式不同,因为在该动作中骨盆旋转的程度更大。观想前腿臀小肌的启动,当股骨和骨盆在这个角度时,臀小肌能完善髋屈动作。

步骤二: 激活股四头肌,以伸直膝关节。将前脚压入地面,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均匀分散到足底。一般来说,在这个体式中,重量会转移到足部外缘。为修正这种情况,要激活腓骨肌,在踝关节处创造一种外翻的力,将重量转移回跖球。尝试将前脚向下侧手臂的方向拖,以收缩髋关节的外展肌。收缩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注意在闭链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如何带动骨盆,使骨盆与大腿处于正位。

步骤三: 收缩腹外斜肌的下侧和腹内斜肌的上侧,以扭转躯干。激活竖脊肌上侧,使后背微微拱起。手臂压入地面,肩胛骨外展,激活前锯肌。这一步的窍门是观想用手推墙的动作。收缩肱三头肌,伸展肘关节,将这些动作贯穿整只手臂。注意这些肌肉如何合作,帮助身体进入更深的体式。

步骤四:将下侧手掌的掌心压在踝关节外侧,前臂旋前。这会启动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使用肱三头肌伸展肘关节。收缩三角肌后束,进一步伸展手臂,掌心压向踝关节。这会使身体从肩胛带核心扭转。收缩上方的菱形肌,将上方肩胛骨拉向身体中线,使所有动作连接起来。

 步骤五: 收缩股四头肌,以伸直后腿膝关节,并将足跟压入地面。用脚掌其余部分保持平衡。激活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使足部内转,踝关节背屈(将足部上方拉向胫骨)。启动臀大肌和臀中肌,以伸展、外旋髋关节,对抗足部内旋。这在后腿创造出两股螺旋式的力,将地面与骨盆相连。注意,臀大肌的启动使骨盆旋转方向与肩膀相反。肩膀与骨盆向两个方向转,进而扭转了脊柱。

 扭转伸展侧角式: 这个动作的完整版本难度很大,刚开始,如果你觉得扭转伸展侧角式太难的话,可以先做降低难度的版本。

1 从山式开始,双手放在髋部,呼气,双脚分开3-4个脚长的距离。

2 左脚向内旋转45度,右脚向右迈出一二十厘米,保持双

脚脚跟对齐。

3 双手在胸前做祈祷手印。右膝弯曲,右侧大腿和地面保持平行,左腿伸直。

4 躯干向右扭转,左肘放在右侧大腿外。臀部和地面垂直,右侧臀部向后弯曲。

5 眼睛向上看,可以试试看房间的右后上角。保持1—-5次呼吸,吸气时伸长脊柱,呼气时加深扭转。另一侧重复以上动作。

降低难度 :后腿不伸直,而是弯曲,膝部和小腿着地,这样容易保持平衡

步骤一: 躯干紧靠大腿,以收缩髋屈肌,包括腰肌及其协同肌。将手肘背面与大腿外侧互推,激活缝匠肌。注意,当前腿股骨屈曲时,骨盆会微微前倾。

步骤二: 用肘关节推膝关节,以转动身体。该动作可分解为以下几步,感受一下每个动作如何加深躯干扭转。

A将上手掌向下压向下手掌,以激活上侧的胸大肌。

B将小臂背部压向大腿,以激活下侧的三角肌后束。

C下方手臂固定在大腿上,将上侧的肩胛骨拉向脊柱。菱形肌会以脊柱为轴心,加深躯干扭转。

D尝试将上侧手掌往外擦动,远离身体,以收缩肱三头肌。

下侧手掌往里擦动,以收缩肱二头肌。因为两手掌压在一起,所以它们不会移动,但是激活这些肌肉有助于扭转。

步骤三: 启动下侧腹斜肌,使躯干向前腿扭转。同时,轻轻拱起背部,使躯干从身体核心扭转。下侧前锯肌帮助扭转躯干,上侧菱形肌将肩胛骨拉向脊柱,以协同扭转躯干。这些动作相结合使胸部以脊柱为轴转动。

步骤四: 在该体式中,前腿膝关节有向内移动的趋势。将大腿外侧压向手臂背部,激活阔筋膜张肌,以对抗这种趋势。尝试伸直前腿膝关节,同时后脚试着往后推。结合前后腿两个相反的动作,创造一种稳定性。

步骤五: 激活后腿胭绳肌,以伸直膝关节。收缩后腿臀部肌肉,以拉伸并外旋股骨。观想臀小肌将髋关节的股骨头稳定在髋臼窝中。

扭转半月式 :这个体式是半月式的变化形式。扭转半月式既是平衡体式也是扭转体式。这个动作十分考验核心力量。

1 从扭转三角式开始,双腿分开,双脚距离1米。左手放在右脚外侧的地面上右臂伸直。

2 右手放在右臀上,保持扭转,注视地面,右膝轻微弯曲,左脚向右侧迈出30厘米。提升左腿至臀部高度,右腿伸直。

3 臀部和地面垂直,左侧肋骨向右扭转。保持了平衡后,右臂伸展指向天花板。向外扭转右臂,指尖伸直。

4 保持1-5次呼吸。保持臀部垂直,右腿向后弯折,左腿放到地面上。另一侧重复以上动作。

步骤一: 收缩包括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和短收肌在内的髋屈肌群、使躯干在站立腿正上方屈曲。从骨盆屈曲,不要为了进入该体式而弓背。启动股四头肌,以伸直站立腿。股四头肌一收缩,会自动激活股直肌,该肌肉是股四头肌的一个组成部分。股直肌和缝匠肌穿过骨盆和膝关节,会协同腰肌,使躯干向大腿方向屈曲。这些多关节肌肉都跨过两个以上的关节,使腰椎往下直到小腿产生连接。

步骤二: 收缩髋伸运动的原动肌臀大肌,以提起后腿。该肌肉还可以外旋股骨。在该体式中,我们希望膝盖骨面向正下方。要达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对抗臀大肌收缩造成的外旋。激活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以内旋股骨。该动作的一个窍门是想象用后足外侧推墙。这会导致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的外展和内旋,并展示出一块肌肉可以做“双重动作”。当你对此进行尝试时,不要使腿部外展到一侧,而是要收缩大收肌,以对抗这一趋势。大收肌同时还协同臀大肌伸展髋关节。启动股四头肌,伸直膝关节。已经收缩的阔筋膜张肌可以帮助伸直膝关节。小腿一侧的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用力,可以使脚掌外翻,并向后打开。

步骤三: 股四头肌和膝关节构成了站立腿的伸展肌机制。两者一结合,作用如同液压起重机,伸直膝关节,抬高骨盆。当我们以单腿站立时,臀中肌会自动收缩,使骨盆固定。从腿侧一路延伸下来的阔筋膜张肌会同时协同臀中肌固定骨盆,协同伸直膝关节。使股骨、胫骨和踝关节保持正位,这样重量才能由足弓支撑。通过收缩小腿一侧的腓骨肌,激活足弓,以将跖球压入地面。

步骤四: 收缩三角肌中束以外展手臂,收缩肱三头肌以伸直肘关节。启动旋前圆肌和方肌以内旋下侧手臂的前臂,将手掌压向地面。激活冈下肌和小圆肌以外旋肩关节。前臂和肩关节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整个手臂产生一种双螺旋力。激活下侧的前锯肌,从肩部向地面下压。收缩菱形肌上侧,将肩胛骨拉向脊柱。感受这一动作如何帮助扭转胸部。

战士三式: 战士三式有很多不同的变种,从山式开始往前迈步达到平衡,这里我们介绍的是从战士一式到高冲刺式的版本

1 从山式开始,右脚向前迈出30厘米。

2 手臂高举过头,互相平行。左脚抬起,身体的重量放在右脚上。

3 左腿伸直,左边大腿和左侧胆绳肌发力,为抬腿积蓄能量。臀部和瑜伽垫前部垂直,右臀往前,左臀向后。手臂在头的两侧伸展,躯干向右侧大腿靠近。

4 重量始终放在右腿,左腿不断抬高,左脚脚尖勾起,直到双臂与左腿和地面平行。

5 保持1—5次呼吸,保持臀部与右腿垂直。尾骨向左脚脚后跟方向向后伸展,右腿向后绷紧。另一侧重复以上动作。

步骤一: 启动腰肌和耻骨肌,使躯干在站立腿的正上方屈曲。注意缝匠肌和股直肌跨过髋关节,可以被用来协同主要髋屈肌。你可以通过收缩股四头肌,伸直膝关节,以激活股直肌。如果膝盖骨向内转动,外旋大腿骨,以收缩缝匠肌。

步骤二: 注意该体式中,背部、髋关节和膝关节这三个部位的伸展肌群的关联性。股四头肌得到阔筋膜张肌的协同作用,伸展抬起腿的膝关节。臀大肌由大收肌协同,伸展抬起腿的髋关节,并使骨盆后倾。收缩臀部、后腿拉向身体中线,启动臀大肌和大收肌。激活臀大肌还会使该腿外旋,这是我们在最终体式中不愿看到的。启动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内旋髋关节,以对抗外旋的趋势。这里的一个窍门就是想象用上抬腿的外侧对抗面虚拟的墙,以创造一种外展的力,进而做到内旋这个次要动作。这会使腿部回到中正位置,膝盖骨朝下。拱起背部,启动竖脊肌和腰方肌,抬起躯干。

步骤三: 战士第三式平衡的核心角色是站立腿的股四头肌。用其伸直膝关节,抬起躯干。膝盖骨应该面向正前方。如果其面向外侧,那就将跖球压入地面,使大腿内旋。这会激活站立腿的小腿侧面的腓骨肌,以及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

步骤四: 注意竖脊肌、斜方肌和三角肌之间的关系。观察这些肌肉如何协调合作,以提起胸腔、抬高手臂,同时将双肩拉向下背部,远离颈部。伸直肘关节以启动肱三头肌。将食指手丘压在一起,以启动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使用旋后的力以平衡前臂的旋前动作,利用拇长伸肌以及拇展肌向后拉拇指,将其拉离食指手丘。启动肩袖肌群的冈下肌和小圆肌,使肩膀外旋。与前臂的旋前的动作一结合,会形成一股双重螺旋的力,通过肘关节,贯穿整个手臂。

以上就是今天的瑜伽入门分享,带你从肌肉功能角度学瑜伽。喜欢可以 转发加关注 。这是瑜伽入门第四章,欢迎 收藏 。

1 菱形肌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小菱形肌

起点:颈椎6、7棘突

止点:肩胛骨脊柱缘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作用:小菱形肌为菱形肌的一部分,和大菱形肌共同构成菱形肌,小菱形肌与大菱形肌之间有一层非常薄的蜂窝组织层

应用解剖学

(1)菱形肌和前锯肌是拮抗肌

当前锯肌损伤过度收缩,会牵拉到菱形肌,导致菱形肌区疼痛,即原始病变在前锯肌,症状在菱形肌;反之亦然

(2)菱形肌和深层肌肉

菱形肌牵张性无力,造成脊柱周围的深层肌肉功能下降。菱形肌作为背部较为浅表的肌肉,肌纤维走向大致为横向排列。而脊柱周围的深层肌肉(包括竖脊肌、横突棘肌、颈夹肌)的肌纤维走向多为纵向排列的。菱形肌对其深层的纵向肌肉有稳定作用。相当于在笤帚外面外面绑上绳子,绳子够紧,里面的高粱穗才够结实。

2 肩胛提肌

起点:上位颈椎横突

止点:肩胛骨上角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作用:上提肩胛骨

应用解剖学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均受肩胛背神经支配,当肩胛提肌损伤时,可通过神经,出现菱形肌区的疼痛,反之亦然。

3 斜方肌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

止点: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

神经支配:副神经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应用解剖学(易损伤原因)

(1)重力因素

由于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斜方肌平时需要对抗头部、肩部和上肢所产生的重力

(2)不良姿势

圆肩驼背头前引,很多时候肩胛骨越往前,头颈越容易往前。头越往前颈部前面和侧面的维持稳定的肌肉被缩短,就不能正常维持颈部稳定了。上斜方旋转力臂最长,止点在锁骨最外侧,所以更容易维持头颈侧面稳定。所以上斜方肌受代偿的较多,但上斜方肌属于体表肌肉,功能多,又是白肌纤维,适合做动作,募集快,但他耐力差,不适合干稳定的活。所以圆肩驼背头前引的患者往往上斜方肌张力很高,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伏案工作时间长了上斜方肌最酸的原因。

(3)代偿

能够产生肩胛骨上回旋的肌肉有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和前锯肌。由于现代下斜方肌和前锯肌常常是无力的,因此要完成肩胛骨上回旋这一常用动作时,上斜方肌自然工作量大了。

(4)拮抗肌因素

多数人胸小肌和肩胛提肌是比较紧张的,这两块肌肉有肩胛骨下回旋的功能;斜方肌功能是使得肩胛骨上回旋,需要对抗较多的力量,才能完成动作。

(5)运动模式

当代人普遍缺乏运动,特别是科学的运动。举例,当我们要从桌子上拿东西时,主要的关节活动是肩屈90度左右,完成这个活动的主动肌本该是胸大肌和三角肌。但是很多人确习惯性的先耸肩(斜方肌功能)再做肩屈。

你知道你锻炼的是哪块肌肉吗

 你知道你锻炼的是哪块肌肉吗,久坐的上班族和学生党都需要得到锻炼,运动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减肥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运动可以降低身体的血糖,以下分享你知道你锻炼的是哪块肌肉吗。

你知道你锻炼的是哪块肌肉吗1

  下图动作描述: 上半身慢慢向上蜷曲,躯干屈曲并转向左侧,带动右侧肘关节转向左膝,弓背抬肩,下背部仍躺于垫子上,坚持片刻,还原。重复上述动作。左右侧交替进行。 保持姿势的技巧 ,缓慢地进行可控制的全方位运动,避免强力运动。当身体向上蜷曲时,避免下颌和颈部前伸。略收下颌,维持脊柱颈部居中。避免用力牵拉躯干向上蜷曲,避免通过肩部力量牵拉肘关节转向,最好由腹肌单独完成此项训练。避免耸肩。保持挺胸,双肩下沉。向上屈身时呼气。

  脊柱: 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

 腹肌。

  颈部: 胸锁乳突肌。

  肩胛骨: 前锯肌、菱形肌和斜方肌下部。

  坐式反握腕弯举

 让杠铃从手掌滚落于手指上,然后向上屈腕,使杠铃的重量回落于手掌上,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身体始终保持一个姿势,保持脊柱居中。

 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避免强力运动。

  腕关节: 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

 全部躯干稳定肌群。

  屈腿上提

 通过伸膝关节和髋关节,联合背部、髋部和大腿的力量,上提杠铃,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得到正确指导后方可进行此项训练。

 在增加重量之前,要掌握正确的姿势。

 在上提过程中,保持头部和肩部在上,髋部在下。

 当杠铃上提至膝部时,前推髋部。

 在训练过程中,始终让杠铃紧贴身体。

 保持挺胸。

 始终保持身体平衡。

 上提时吸气以增加腹内压,保持挺胸,防止脊柱弯曲。放下杠铃时呼气。

  膝关节: 股四头肌。

  髋关节: 臀大肌、腘绳肌。

  脊柱: 竖脊肌。

 竖脊肌和腰方肌是保持伸脊柱的主要稳定肌。其他稳定肌包括:

  肩胛骨: 斜方肌中部和下部、肩胛提肌、菱形肌、前锯肌。

  臂: 肌腱袖、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

  躯干: 腹肌。

  髋关节: 臀中肌和臀小肌、髋关节主要旋外肌和内收肌群。

  小腿下部: 踝关节稳定肌群、胫骨前肌、腓肠肌。

  直立弯举

 通过屈肘关节上举杠铃,至前臂贴紧上臂,下降杠铃至臂完全伸展,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保持脊柱居中。

 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避免强力运动(最曲型的是以下背部为轴心作摇摆运动)。

 进行全方位运动,前臂不要停止在与地面平行的位置。

 上抬哑铃时吸气,下降哑铃时呼气。

 避免含胸和耸肩。

 上臂的位置始终固定。当肘关节完全弯曲时,肘关节应该稍微前伸,使前臂不处于垂直位置。

 通过肱二头肌的力量上举,而不是通过手的牵拉,或是摇摆下背部。

 肘关节: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躯干:腹肌、竖脊肌和腰方肌。

 肩关节:三角肌、肌腱袖和胸大肌。

 肩胛骨:前锯肌、菱形肌、斜方肌中部和下部。

  上斜卧杠铃推举

 从器械架上抓取杠铃,屈肘,使杠铃下降至上胸部,向下推举杠铃至手臂伸直,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在增加重量之前保持正确的体位。

 避免强力运动,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

 避免耸肩。挺胸,双肩下沉。

 当向上推举杠铃时呼气。

 两脚分开以便更好地保持平衡。

  肘关节: 肱三头肌、肘肌。

  肩关节: 主要是胸大肌的锁骨部和胸骨部、喙肱肌、三角肌前部。

  肩胛骨: 前锯肌。

  肩胛骨: 前锯肌、胸小肌、菱形肌、斜方肌下部。

  肩关节: 肌腱袖、肱二头肌。

  固定躯干中部: 腹肌和臀肌、背阔肌。

  俯立侧平举

 肘关节固定,保持屈曲±10°~20° ,向侧上方平举手臂至与肩同高。肘关节高于腕关节。哑铃下降,重复上述动作。

 避免强力运动,尤其避免上抬躯干,缓慢地进行可控制的全方位运动。

 挺胸。前锯肌收缩,拉肩胛骨向前。

 在训练中增加重量后,试图通过屈肘来侧举哑铃是无益的。因为屈肘时,杠杆的有效长度缩短,增加的哑铃重量补偿了缩短的杠杆长度,实际上做功不变。

  肩关节: 三角肌后部。

  肩胛骨: 菱形肌、斜方肌。

  哑铃前平举

 肘关节固定,保持屈曲±10° ,向前上抬手臂至与肩同宽,使腕、肘和肩位于一条直线上。哑铃上降,重复上述动作。

 避免强力运动,尤其避免下背部拱起,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

 挺胸,避免含胸弓背。前锯肌收缩,拉肩胛骨向前。

  肩关节: 三角肌(主要是前部)、胸大肌(主要是锁骨部)。

  肩胛骨 :斜方肌、前锯肌。

  躯干: 腹肌、竖脊肌。

  耸肩提哑铃

 通过上提肩胛骨和锁骨上提哑铃,哑铃下降。重复上述动作。

 避免强力运动,尤其是避免下背部拱起,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

 耸肩时保持脊柱居中,不要使颈部弯曲。

 挺胸。

 力量相反的一组肌群,像斜方肌上部和下部,在斜方肌下部不发达的情况下继续锻炼斜方肌上部,会使两块肌肉的力量悬殊更大。

 上提哑铃时吸气。

  肩胛骨: 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直立弯举

 通过屈肘关节上举哑铃,至前臂贴紧上臂,下降哑铃至臂与地面平行,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避免强力运动(最典型的是以下背部为轴心作摇摆运动)。

 上臂的位置始终固定。当肘关节完全弯曲时,肘关节应该稍微前伸,使前臂处于与地面平行位置。

 通过肱二头肌的力量上举,而不是通过手的牵拉,或是摇摆不背部。

  哑铃俯卧撑

 保持身体的姿势,屈肘,使身体靠近地面,向上推举身体至两臂伸直,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缓慢地进行可控制运动。

 保持脊柱平直。

 避免强力运动带来的姿势补偿。

 固定躯干:腹肌、臀肌和股四头肌、腰方肌、背阔肌。

  坐式哑铃推举

 通过伸展手臂,将哑铃垂直上推越过头顶,然后降至臂部。重复上述动作。

 此项训练需要有强有力的腹部肌肉来保证脊柱居中、收腹。

 避免含胸。

 哑铃降低时吸气,上举时呼气。

  躯干和肩关节: 腹肌、背阔肌、大圆肌。

  上斜卧哑铃推举

 屈肘,将哑铃下降至上胸部水平,向上推举哑铃至手臂伸直,还原。重得上述动作。

 在增加重量之前保持动作准确。

 当向上推举哑铃时,使两哑铃之间保持±15厘米的距离,不要靠拢。

 向上推举哑铃时呼气。

  坐式划船

 拉横杠至腰部,挺胸,肩部向后,拉至臂部呈垂直位,还原。重复上述动作。

 避免强力运动,缓慢地进行可控制的全方位运动。

 在训练中避免耸肩和弓背。挺胸,两肩下沉。

 避免中、下背部拱起或下降。使脊柱挺直,骨盆处于自然位置。

 向后拉时吸气。

  肩关节: 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

 腘绳肌、臀肌、内收肌群。

  双杠臂屈伸(传说中的双杠,建议对自己肩宽不够满意的男同胞多练一练)

 身体上降至胸部有轻微的拉伸感,靠双臂的力量平控制动作,向上推撑身体,复原。重复上述动作。

 避免弓背,保持挺胸,两肩下沉。

 集中应用胸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力。

 向上推撑身体时呼气。

  肩关节: 胸大肌、胸小肌、喙肱肌、背阔肌、大圆肌。

  肩胛骨与胸部连结: 前锯肌、斜方肌下部、菱形肌。

  固定躯干中部: 腹肌和背肌。

你知道你锻炼的是哪块肌肉吗2

 今天,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些健身和肌肉锻炼的技巧,这样下次你说肩部酸的时候,就可以分辨出到底是斜方肌酸还是三角肌酸。

 仰卧起坐主要是练腹部肌肉,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有很多动作,有时想判断训练的肌肉是哪里的`并不容易。

 例如,正握引体主要是练哪里的肌肉?反握引体又主要是练哪里的肌肉?对握引体又是在练哪里的肌肉呢?

 标准俯卧撑是练哪里?宽距俯卧撑是练哪里?钻石俯卧撑又是在练哪里呢?

 这些运动很常见,但它们训练的主要目标肌肉群并不明显。

  有两种方法可以判断:

 1、做完一个动作后,第二天起床看看身体哪里酸,酸的位置就是在那个动作中发力的主要肌肉群。

 2、当你在做运动时,用手触摸你身体的肌肉,无论哪块肌肉变得坚硬,都说明你是在用哪块肌肉。如果自己摸不到肌肉,你可以向别人寻求帮助。

  实际应用:

 对于反手引体,会发现二头肌比较硬,正手引体,前臂,背阔肌比较硬,这表明它们是锻炼的主要肌肉群。

 徒手健身的先决条件是确保脊柱的中立位置,在这个前提能够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姿势是否正确呢?

  同样有两种方法可以判断:

 1、在网上找到该动作正确的姿势,运动时通过照镜子或拍一段视频,然后与标准姿势进行比较。

 2、根据发力的比较,例如,正握引体球,主要练习宽背,如果你的姿势是正确的,那么你的背部应该又酸又痛,或者在锻炼时背阔肌应该很硬。然而,如果你做完引体,主要是手臂酸但背部不酸,那很可能你的姿势是错误的。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当你逐渐搞清哪个动作是训练哪个部位后,相信以后做针对性训练,将更加游刃有余。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部位:脊柱两侧,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上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

三角肌

部位:肩部皮下,呈倒三角形。

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和内旋;中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伸、水平伸和外旋;整体收缩,可使肩关节外展。

部位:肩胛骨冈上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展。

部位:肩胛骨冈下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部位:冈下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部位:肩胛骨肩胛下窝内。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

部位:冈下肌、小圆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和伸。

部位:上臂前面浅层,有长、短两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肘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部位:上臂后面,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长头还可使肩关节伸。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部位:位于肘关节后面,呈三角形。

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

止点:止于尺骨背面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并加固肘关节。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部位:胸廓侧面浅层。

起点:上位8~9肋骨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远固定时。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部位:胸大肌深层。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部位:肱二头肌下半部分深层。

起点:肱骨前面下半部分。

止点:尺骨粗隆和冠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部位:位于肱二头肌上半部内侧,为长梭形肌。

起点:起于肩胛骨喙突。

止点:止于肱骨中部内侧(与三角肌粗隆相对应)。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内收和外旋。

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

止点:桡骨茎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并使前臂内旋或外旋和保持正中位。

起点:肱骨内上髁及前臂筋膜。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手关节外展、辅助肘关节屈和前臂内旋。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和尺骨鹰嘴。

止点:豌豆骨、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桡腕关节内收和肘关节屈。

起点: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

止点:桡骨外侧面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前臂内旋,辅助肘关节屈。

起点:肱骨外上髁、前臂筋膜及肘关节囊。

止点:第五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伸,参与手关节内收。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手关节伸,参与桡腕关节外展及肘关节伸。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三掌骨底。

功能:基本与桡侧腕长伸肌相同。

部位:腰椎两侧和髂窝内,由腰大肌、髂肌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倾。

部位:骶骨前面、小骨盆后壁。

起点: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

起点: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可使髋关节外展,下部可使髋关节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前部使髋关节屈和内旋。后部使髋关节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前倾,后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大腿前面,有四个头。

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合并成一条肌腱,包绕髌骨,向下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股直肌可使髋关节屈,整体收缩使膝关节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部位:大腿内侧上部浅层。

起点:耻骨上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部位: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

起点:长收肌起自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自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部位:大腿内侧深层。

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大腿后外侧浅层,有长、短两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

止点: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使膝关节屈和外旋,长头还可使髋关节伸。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使骨盆后倾。

部位:大腿后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层。半腱肌下半为腱,半膜肌上半为腱膜。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后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还可使髋关节伸。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部位:小腿前外侧浅层。

起点:胫骨体外侧的上2/3。

止点:内侧楔骨内和第1跖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踝关节伸(背屈)、内翻。远固定时,使小腿在踝关节处伸,维持足弓。

部位:小腿后部。包括浅层的腓肠肌和深层的比目鱼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跟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踝关节屈(跖屈),腓肠肌还可使膝关节屈。远固定时,可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协助膝关节伸,维持人体直立。

部位:腹内斜肌深层。肌纤维横向分布。

起点:第7~12肋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止点: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壁。

功能:维持腹压。

部位: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起点:耻骨上缘。

止点: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前面。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两侧收缩,使脊柱屈。还可降肋助呼气。

部位:腹外斜肌深层。肌纤维由后外下向前内上斜行。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止点:第10~12肋骨下缘和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壁。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回旋;

两侧收缩使脊柱屈。

部位:腹前外侧壁浅层。肌纤维由外上向前内下斜行。

起点:第5~12肋骨外侧面。

止点: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壁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可使脊柱屈以及降肋助呼气。

部位:大腿前内侧浅层,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下斜行。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呈梭形。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并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88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