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是斑痕体质,是不是我这种情况属于增生性的?大家知道哪种治疗比较好?

我知道我是斑痕体质,是不是我这种情况属于增生性的?大家知道哪种治疗比较好?,第1张

  瘢痕体质指的是即使很微小的外伤,如蚊子叮咬,也能导致皮肤产生比外伤更大的、向外生长的瘢痕,并且不会在短期内消退的瘢痕。瘢痕体质的人,发生手术、烧伤、外伤后,易形成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

  目前医学上,只能根据个人的表现诊断瘢痕体质,但无法真正通过哪一项化验指标去检验一个人是否是瘢痕体质。事实上,真正瘢痕体质的人很少。诊断瘢痕体质是要经过判断的,治疗上也要十分慎重,有时治疗后反而失大于得。

  瘢痕疙瘩起初为淡红色,逐渐凸出皮肤表面并超出原来受损的范围,形成硬而有弹性的包块。几个月后,斑块颜色变淡,表面光滑发亮、无毛发,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并有发痒、刺痛或灼痛,有的还会发生破溃、流液等。

  瘢痕疙瘩与遗传密切相关,明显的瘢痕人群有时与过敏体质有关。易发于皮肤富有色素的人种。好发痤疮的皮肤、晦暗干燥性皮肤、油性皮肤、多汗皮肤的人易发。静脉淋巴回流不良部位容易发生。胸部瘢痕疙瘩好发于乳房发育良好的人。

  增生性瘢痕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但与体质、年龄、部位等因素也有关系。消瘦、肥胖,特别是发育期的女性多见。这是由于这些人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所致。增生性瘢痕无特定的好发部位。

  一般具有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的患者可以判定为疤痕体质;通俗地讲,就是疤痕突出皮面并较外伤后的伤口面积大者。并不是疤痕体质就不能做任何手术,但一般不适合做美容、精细手术但位置相当关键的手术,如准分子激光手术,虽说构成皮肤和眼角膜显微结构称呼不一样,但疤痕体质其基因控制是一致的,如在激光手术后哪怕长出一丁点多余的组织,对视力将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仍将其列为手术禁忌。

  瘢痕100%的与人体体质有关。一般情况下,手术、烧(热)伤、外伤等是否容易形成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医生都根据以下几点来考虑的。

  1、是否有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或者是增殖期持续1年以上的陈旧性瘢痕的发病史。

  2、是否是过敏性体质。

  3、家族内的人是否有1、2情况。

  瘢痕的不同形状与分类,临床上特发性瘢痕疙瘩、真性瘢痕疙瘩、假性瘢痕疙瘩、瘢痕性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疙瘩及瘢痕疙瘩等多种用语被使用,至今尚无明确的分类。

  面部和身体容易出现痤疮的皮肤、晦暗干燥性皮肤、油性皮肤、多汗皮肤的人都容易发生瘢痕现象。还有,静脉淋巴回流不良部位容易发生。胸部瘢痕疙瘩好发于乳房发育良好的人。

  此外,在人体的上臂上外侧(三角肌)、前胸部、肩胛骨部是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耳后、耳廓、颈部、枕部、耻骨上部也较易发生。相反失神经支配区(癞)和脊髓麻痹区,不易发生瘢痕疙瘩。

  瘢痕一旦形成,即使采用最精细的手术方法,也只能是使其得到部分改善,而不能彻底根除。因为每一次整形手术,都是一次新的创伤。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瘢痕形成,与瘢痕的治疗具有同等的意义。

颈部的浅筋膜一般较薄,含有少量脂肪,在颈前部和颈外侧部浅筋膜内含有颈阔肌。浅筋膜内还有浅静脉、浅淋巴结和皮神经,均位于颈阔肌的深面。

颈部浅结构

1.皮肤

颈部的皮肤较薄,活动性较大,横纹明显,手术时,宜作横切口,以利愈合。

2.浅筋膜

颈部的浅筋膜一般较薄,含有少量脂肪,在颈前部和颈外侧部浅筋膜内含有颈阔肌。浅筋膜内还有浅静脉、浅淋巴结和皮神经,均位于颈阔肌的深面。

(一)颈阔肌platysma(图6-2)为阔而薄的肌片,起于胸大肌上部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行,前部肌纤维附于下颌下缘。后外侧部纤维越过下颌骨下缘延至面部,与口角的肌肉纤维交织。前部纤维在颏下方与对侧颈阔肌纤维交织,而越往下两侧肌间的距离越远。颈阔肌变异较大,可一侧或双侧缺如。收缩时,颈部皮肤出现斜行皱纹。其前部纤维可协助降下颌,后份纤维可牵下唇和口角向下。颈阔肌受面神经颈支及颈丛皮支支配。

图6-2 颈阔肌及颈部浅层结构

(二)颈部浅静脉

(1)颈外静脉externaljugularvein(图6-3、4)为颈部最大的静脉,它由前、后支合成。前支是面后静脉的后支;后支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合成。两支在下颌角处汇合,沿胸锁乳突肌浅面行向外下方,在距锁骨中点上方25厘米处,穿过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穿入处深筋膜与静脉壁愈着,当静脉损伤时,管腔不能闭合,易发生气栓。颈外静脉末端,通常只有一对瓣膜,不能完全阻止血液倒流,故当上腔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时,可使颈外静脉怒张。

图6-3 颈部浅静脉

(2)颈前静脉anteriorjugularvein(图6-2、3、4)起自颏下部,沿正中线两侧下降,进入胸骨上间隙内,呈直角转向外侧,经胸锁乳突肌深面,注入颈外静脉,偶有注入锁骨下静脉或无名静脉者。在胸骨上间隙内,两侧颈前静脉间常有横吻合支相连,称颈静脉弓,颈前静脉无瓣膜,离心脏距离较近,受胸腔负压影响较大,故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手术,气管切开术等)时,需注意防止空气吸入静脉。颈前静脉有时只一条,其位置居于中线。

(三)颈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cervicallymphnodes(图6-5) 沿颈外静脉排列,收纳外耳部份、腮腺区下部和下颌角等区域的浅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颈深淋巴结。

(四)颈部皮神经 包括颈丛发出的皮支和面神经的颈支两种。

(1)颈丛的皮支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穿出颈深筋膜浅层分布于皮下(图6-2、4)

枕小神经lesseroccipital nerve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枕部皮肤。

耳大神经greatauricular nerve 绕胸锁乳突肌浅面向前上方行,分布于耳廓及其周围的皮肤。该神经较粗大,受麻疯杆菌侵犯时经皮肤可触及。

颈横神经transversecutaneous nerve of neck经胸锁乳突肌浅面横行向前,呈扇形分支,分布于颈前部皮肤。

图6-4 颈丛皮支

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行向下外,分为前、中、后数支,分布于颈前外侧部、胸前壁第2肋以上及肩部皮肤。

(2)面神经颈支cervical branch of facial nerve从腮腺下端穿出,行向前下方,分布于颈阔肌,为该肌的运动神经。腮腺手术时,面神经颈支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之一。

颈部浅层肌

1.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图6-6) 以两头分别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合成一个肌腹,斜行向外上方,止于乳突和枕骨上项线的外侧部。一侧收缩时,可使头倾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并可屈颈。受副神经和第2、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支配。

2.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图6-6)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下颌骨、颞骨茎突、乳突之间,主要为封闭口底的肌肉,由浅面的二腹肌和茎突舌骨肌;深面的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组成。舌骨下肌群为位于中线两侧的扁条肌,浅层为并列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深层为上、下相续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它们的具体起止见表6-1:

图6-5 颈淋巴结浅群

图6-6 颈部肌

表6-1舌骨上、下肌群各肌的名称、起止点、作用及神经支配

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

颈部的深筋膜位于浅筋膜及颈阔肌的深面,包绕颈部的肌肉、血管、神经和脏器,形成浅、中、深三层。颈部器官借致密的筋膜互相分隔,筋膜之间有由疏松结缔组织充填的间隙,称筋膜间隙。(图6-7、8)。

1.浅层

颈深筋膜的浅层 又称套层,环绕颈部。后部附着于项韧带及颈椎棘突,向外侧再转向前方,依次包绕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后,被覆于舌骨下肌群表面至正中线与对侧者愈合,构成颈白线。

浅层筋膜上方附着于枕骨上项线及乳突,向前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继而在下颌骨下方,分为两层,包绕下颌下腺,附着于下颌骨,形成下颌下腺鞘。浅层筋膜下方附着于肩峰、锁骨及胸骨柄。在颈静脉切迹上方,分为浅、深两层,分别附着于切迹前、后缘,两者之间的间隙称胸骨上间隙,含有颈静脉弓及淋巴结。

2.内脏筋膜即颈深筋膜中层

又称气管前筋膜,可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薄而疏松包绕颈部器官,如喉、气管、甲状腺、咽和食管,包绕甲状腺的部分构成甲状腺假被囊。壁层较致密,位于颈部器官的前面,贴于舌骨下肌群的后面,向两侧形成颈动脉鞘,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脏、壁二层之间形成气管前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左、右甲状腺下静脉构成的甲状腺奇静脉丛,位于间隙内。在幼儿的气管前间隙的下段有胸腺上部,向下通上纵隔前部。因此,颈部气管前间隙有感染或出血时,可沿此间隙向下到达前纵隔。前纵隔如有气肿亦可沿此间隙上延到颈部。

3.椎前筋膜

即颈部深筋膜深层,覆被椎前肌、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臂丛及锁骨下血管,构成颈外侧三角的底,并向外下方伸展,包绕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与腋鞘相续。向上附着于颅底,向下与脊柱的前纵韧带融合。椎前筋膜与咽后壁之间为咽后间隙。此间隙的脓肿,可向咽腔膨出,患者可出现吞咽和发音困难。感染时可向下延至后纵隔。椎前筋膜与脊柱颈部之间有椎前间隙,颈椎结核的脓肿,脓液多积于此间隙内,也可顺此间隙向下蔓延至后纵隔,或向两侧扩散至颈侧部,或穿破椎前筋膜至咽后间隙。

图6-7颈筋膜及颈筋膜间隙(正中矢状切面)

图6-8颈筋膜及颈筋膜间隙(横切面)

4.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

颈动脉鞘为内脏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周围增厚形成,内部包绕着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该鞘上达颅底,下至纵隔,周围以疏松结缔组织与颈部深筋膜浅层及椎前筋膜相连续。

颈部的分区

图6-9 颈部分区

颈部以胸锁乳突肌为标志划分为三区,即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颈前区的境界是胸锁乳突肌前缘、前正中线和下颌骨下缘,呈尖向下、底朝上的三角形,故又名颈前三角。颈前区又可分为下列四个小(三角)区,即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容纳下颌下腺;由左、右二腹肌前腹和舌骨体围成的颏下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前正中线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的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即肌三角),内有甲状腺和气管等;由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的颈动脉三角,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颈外侧区的边界是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锁骨,是一个底朝下、尖向上的三角形,又名颈外侧三角。颈外侧区可分为二个小(三角)区,即以斜行的肩胛舌骨肌下腹划分为上方的枕三角和下方的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锁骨上大窝)。枕三角内有副神经从中点向外下方斜过。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的深部有锁骨下动脉越过,并有肺尖和胸膜顶自胸腔突入(图6-9)。

在肩部,呈三角形。

扩展资料:

三角肌(deltoid muscle)俗称"虎头肌",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后3部。

近固定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旋内。中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臂外展。此外,该肌对加固和稳定肩关节有一定作用。当手臂处于小于60°角位置时,此肌外展效率相当低,而在90°~180°度之间角度时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果。

参考资料:

-三角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235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