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数量俯卧撑和引体向上,谁更胜一筹?

同数量俯卧撑和引体向上,谁更胜一筹?,第1张

俯卧撑引体向上是男性的基础锻炼动作,不论是不是健身达人均有涉猎。由于引体向上在锻炼时需借助单杠,所以俯卧撑成为很多男性徒手训练的第一选择,甚至一度成为男性体能比拼的首选。

事实上,与引体向上相比,俯卧撑只支撑身体70%的体重,而引体向上却是100%,这也变相说明引体向上的难度系数更高。俯卧撑在锻炼过程中主要依靠臂力及胸肌,引体向上在使用臂力的同时需要背肌发力。

二者的发力肌群不一样,俯卧撑做20个与做30个的差别不大,但是引体向上的20个与30个差别就大了。当然二者在锻炼时均需保证核心收紧,俯卧撑时如果核心不收紧,腰背部压力过大,长期训练会产生损伤。

引体向上时核心不能收紧,可能会导致身体左右摇晃,动作不到位。长期做引体向上在臂力训练的同时对背肌尤其背阔肌训练较为明显,易呈现“倒三角”身材,此外,引体向上对身体协调性,灵活性也有很大帮助。

体重过大的人一般撑不起引体向上,体重过轻者如果臂力不行的话也撑不起来。一般来说,刚刚开始训练没有一定训练基础的人做10个引体向上都是有困难的。想要做好引体向上,首先臂力要过关。

完全做不了的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弯举,屈伸的动作加强自己肱二头,肱三头肌的训练,此外可做一些基础的划船动作刺激背肌,找到背肌的发力点,当然身体是一个整体,训练也应该是综合体能的训练。

在臂力,背肌加强的同时,核心肌群的锻炼也是必要的。在身体训练了几个月,体能有了一定基础,身体的整体素质提高以后,就可以试着做引体向上了。引体向上的标准姿势是什么?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又有哪几点?

1 双手握距

不论是俯卧撑,卧推还是引体向上,双手的握杆间距都决定了你锻炼的发力点,一般来说窄据训练臂力,宽距刺激背部发力。俯卧撑与卧推的宽距刺激胸肌发力。

引体向上时,保证双手握紧单杠,正向去握,双手环扣式避免滑落,双手间间距比肩稍宽,训练时双手一定要握紧,头部中立位,一般头部稍稍超过单杠即可。

2 核心收紧

引体向上时,双腿并拢,双膝并拢,臀部夹 紧,双腿微微弯曲,保持收腹状态。让整个身体绷紧,呈现出个板直的状态,才能确保身体不左右摇晃。

3 背肌发力

没有背肌训练基础的人可能会完全依靠双臂的力量去支撑整个身体向上,学会背肌发力,才能轻松应对。引体向上时,可集中精力感受背部肌肉的拉伸与收紧。

总的来说,如果你现在可以不间断做20多个引体向上,说明你自身水平已经很高了。当然前提是你的动作是到位的。相比于俯卧撑,引体向上更能看出一个健身者的耐力,体能。

一般来说,训练背肌时基础较好的人会选择引体向上,它是一个复合型训练动作,不仅可以很好的拉练背肌,还能带动身体多部位肌群参与,减脂效果也相当明显。

引体向上是背肌训练的原始性动作,坐姿划船,直臂下压也是训练背肌的动作,但其作为后期引进动作,调动的肌肉群并不多,操作起来也较为简单,想要拥有宽硕的肩膀,完美背肌的小伙伴可先从划船等简单动作练起。

背肌训练有了基础之后,再通过引体向上进行加强。

为什么你的胸部会随着俯卧撑的练习而增大?

这个是因为你的肌肉在受到一定的锻炼之后,它会出现肌纤维的肥大 导致你的肌肉纬度变大,从而反映到你的身体情况上,就是你的胸部越来越鼓。

但是你要让你的胸部变得更加结实,肌肉维度的增长和胸部变得更大,这是不可避免的。

你只能在训练的过程中调整一下,让他尽量变得不要鼓得太高。

这时候你就要注意在胸部练习的过程中,要调整你手部的距离,不要让它变得太窄,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宽距的俯卧撑,这样能够避免肌肉,再收缩到最高点的时候缩的更短,从而导致鼓的更高。

与此同时你的训练在次数的选择上就要更高一些,因为次数越高更偏向于耐力训练他主要提高的会是肌肉的耐力,而不会增加太多的肌肉维度。

训练次数你可以保持在20次或者以上。

最后一点就是你一定要坚持训练啊,因为你训练时间的长短,会很直接体现到你的肌肉质量上

你训练时间越久,肌肉的这种质感会看起来更好一些,你现在时间比较短的话,这个时候你只是感觉肌肉它有增长,撑起来感觉松松软软的并不是那么的好看。

希望有帮到你。

你好,这里是健身树洞。无意中看见这个问题…

胸部肌肉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手臂往中间靠拢。所以,形式上手臂往中间靠弄的动作都可以练到胸部肌肉。

比如俯卧撑和卧推。

俯卧撑,利用自己的身体给肌肉施加负荷,这是自重训练。

卧推使用杠铃或者哑铃,能够更加自由的调整重量。

这两种训练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就可以。

不过实际上可不要小瞧了俯卧撑对胸肌的锻炼效果。许多街头健身者的胸肌就是俯卧撑练出来的(当然还有肱三头肌臂屈伸这个绝佳动作。

俯卧撑练胸肌有很多种变体,根据双手之间的距离可分为宽距俯卧撑,窄距俯卧撑以及三角俯卧撑。三种俯卧撑胸肌和背肌的刺激程度不一样,你可以体验一下。

理论上,胸肌还可以分为胸肌上部和胸肌下部。

刚好手头有一张图,利用身体的倾斜程度,可以有侧重的练习这两部分肌肉。

至于你问题的后半部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表述问题,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有一些男性的胸肌看起来像女生胸脯一样非常“大”,这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困扰。

有时候是因为激素失衡,导致乳房肥大。

有时候是因为脂肪过多,需要减脂减肥。

具体什么原因,你可以去医院了解一下。

如果你做了很久的俯卧撑或者是卧推训练,那么胸肌一定会变大的,而且会看起来很结实。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因,所以胸肌的形状也会不一样,有的是方正的,有的是圆形的。

不过徒手训练和卧推训练对胸肌的塑造效果略有出入。

下面是徒手健身者的训练效果。(增肌,2年)

下面是一直在做卧推训练的胸肌。(减脂,3年)

当然这仅仅只是举个例子。个例不能代表所有,如果想要让胸肌变得结实又漂亮,得根据你现在的体脂率、运动偏好去做选择。

要想真正的力量和极致的协调线性美,极致的精干,去搬砖扛大包,扫地,干活去,那种的核心才是真牛逼

俯卧撑练出大胸肌,这是理所当然的结果!让胸肌形态更好看,我建议添加练习双杠臂屈伸锻炼外沿。

俯卧撑是最经典的健身动作之一,它对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为主的推力肌群肌肉塑造及力量提升最为针对,同时也是一项良好的核心力量训练。

几乎所有的人练习俯卧撑都是为了胸肌更大更厚更有型,因为它是一个门面肌肉,只要练出来就会带来不同的形体表现。而题主你做到了!恭喜!

但从你的描述看,不喜欢鼓鼓的胸肌,而是要结实的有型的胸肌。所以我推荐你练习双杠臂屈伸这个动作,它能够对胸肌的外沿刺激更好。同时,动作强度更大也会带来更好的训练效果。

还需要注意的事:在训练前做好热身,训练中确保动作姿态的标准,训练后做好拉伸放松。配合良好的饮食与休息,你的肌肉就会越来越强壮有型了!

众所周知,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会严重下降,所以很多老年人在晚年都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其中帕金森综合征是发病率最高的综合征。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当患者生病时,他们的身体功能会下降,他们也会失去照顾自己的基本能力。

1、帕金森康复训练的上肢和肩部训练:帕金森病患者可以耸耸肩、举臂、伸展等伸展运动,也可以使用内吊环等设备加强肩关节的活动和灵活性。

2、帕金森康复训练的面部动作训练: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在生病期间对着镜子皱眉、睁开眼睛、鼓起脸颊、露出牙齿、吹哨、微笑、微笑、露出牙齿和撅嘴。

3、帕金森病康复训练的放松和呼吸训练:患者可以先闭上眼睛,然后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此时,患者的腹部在吸气时鼓起,想象气体向上到达头顶。呼气时,腹部放松,想象气体从头顶顺流而下,通过背部到达脚底,放松全身肌肉。反复练习5-15分钟。

4、躯干训练:让帕金森病患者有节奏地进行侧弯、转身、仰卧起坐、俯卧撑和燕平衡训练。帕金森病康复训练可以控制躯干腹背肌的力量和协调。

五、帕金森病康复训练的头颈部训练:让帕金森病患者的头部上下运动、左右旋转、侧转、左右摆动等。

6、穿着:选择容易穿脱的粘扣衣服和前面没有套头的开襟衣服。尽量穿不系鞋带的鞋子,不要选择橡胶或胶底鞋,因为当鞋子被抓住时,病人可能会向前摔倒。

太极拳的入门身法技巧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是多方面的: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还有艺术修养方面的。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太极拳的入门身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太极拳的入门身法

 一、上下一条线

 太极拳入门的身法,主要是“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处处不使身体各部散漫失中,要表现出中正、大方、严正、舒展、和顺的形象,符合“心静用意”的要求。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十三势行工歌诀》上说:“尾闾正中神贯顶”,这些都表明太极拳的身法要中正。

 在练拳时不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即四肢动作不论如何转换,自头顶、躯干至会阴穴,始终须形成一条垂直线,形象的比喻为“上下一条线”。

 凡是身体向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失去重心垂直平衡的,都是身法上的缺点。

 “上下一条线”的关键,在于用意使脊柱保持垂直状态。太极拳入门身脊柱要求节节松沉,而又上下节节虚虚对准,以意贯注其间,使骨节圆润灵活,整个脊柱极为坚强,来调节动作过程中的不平衡,使之趋于平衡。

 用意使脊柱保持垂直状态,不但外形上中正,而且可使脊柱得到微微的屈伸运动。在动作过程中,两肩与两胯上下对齐,齐进齐退,不先不后,始终保持“上下一条线”,完成“中正不偏”、“上下相随”的要求。

 二、中正不偏和中正之偏

 太极拳入门身法的中正不偏,同静坐时身法端正是一致的,保持躯干正直,对老年人特别重要,上身前俯,头向前倾,弯腰屈背,失去虚领顶劲,这是衰老的象征。

 正如书画家认为:身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因此不论工作还是平时,都要正襟危坐,躯干笔挺。

 太极拳名师陈长兴,无论坐立、行动、练拳、推手,身法总是保持中正不偏,当时人们称他为“牌位大王”(指立身如直竖的牌位一般)。

 但是,练拳不能不有伸缩,身法有时也要歪斜,有时弯腰幅度较大,但只要仍然保持上下相随的虚实划分和“百会、中极,一气贯通”的原则,这是许可的,这是所谓“中正之偏”,内劲仍然中正不偏。

 例如,斜形一势,要求身体向左倾,但不能弯腰,须从右肩到右后脚要求保持一条垂直线,百会穴、大椎穴、长强穴与会阴穴须成一条直线。

 这是“斜中寓正”、“中正之偏”的一种身法。但如果练成弯腰、软腰,就不能上下一气贯通了,就不能使身法“中正安舒”了。

 三、虚领顶劲和尾闾正中

 太极拳入门身法的轻灵、空松、圆活,全凭腰、胯、胸的运转和协调动作,使在任何角度上都能够保持全身的平衡;进退、旋转,不论手足如何伸缩,身法都须保持中正。

 最忌前俯后仰、弯腰屈背。拳术家有句成语:“低头弯腰,传授不高。”太极拳也不例外。“虚领顶劲”和“尾闾正中”是太极拳身法中正不偏的标志。

 “虚领顶劲”也叫做“提顶”即头顶百会穴轻虚地往上领起,似乎顶着一个分量不大的物件,与臀部的尾闾脊骨成垂直,有对拉拔长的意思,这是身法中正的首要条件。

 由于尾闾负担上体重量并作为动作定向的舵手,因此“尾闾正中”在“立身须中正安舒”中趁着关键的作用。

 所谓“尾闾正中”的练法,就是尾闾脊骨根部向前托起丹田(小腹部),并且脊骨根部要向前对准脸部中间至脐的一条垂直线,凡动作向何处转动,脊骨根部便须直对何处,等于对动向起着舵手的作用。

 这样,在转动时也就能够处处保持“尾闾正中”,身法也就始终能“中正不偏”。

 四、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

 按照上述“尾闾正中神贯顶”的练法,身法中正不偏了,但如果没有“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的协调动作,胸部就会直僵僵地得不到运动,腿部也只有随着腰部的左旋右转而左右旋转,得不到一升一降的上起下落的弧形运动。

 所以要有“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的练法来扩大它的活动。

 “含胸”是在两肩松沉下(陈氏太极拳主张两肩骨于松沉中还须微向前卷),两根锁骨也要往下松沉,肋骨也自然节节往下松沉,胸腔微向内含(但内含度不宜过大,否则成为凹胸)。

 “拔背”是两肩中间的背脊骨,特别是大椎算起的第三根脊骨,有微微鼓起上提之意,两肩胛张驰灵活,这部分皮肤有绷紧的感觉,但不能练成偻背凹胸的病态姿势,那就不符合“中正安舒”的原则。

 左右两侧胸肌松驰地弧形下沉,外向前合,焦点有汇合集中于腹前的意思,在身法上称作“护肫”。

 两侧锁骨要用意念来固定它,锁骨管着两手,能使手臂在肩关节松活的情况下,加强肩背部肌肉群的伸缩力量。

 通过沉肩坠肘,可以使手臂在伸缩旋转时加大力量;锁骨被用意念固定,使得手臂的动作定向也易于做到正确。

 练拳时如果刻刻留心“意守丹田”,腰部松沉直竖,则下部自然有稳重的感觉;胸背部分的'肌肉和骨节用意识加以控制,尽量松舒下沉,则自然就会有“含胸拔背”姿势的形成。

 “含胸拔背”时内部横膈肌向下舒张,自然形成横膈式的呼吸,可以帮助气沉腹部,使上体轻灵,下 体稳重,它不同于挺胸的上重下轻。

 胸膈的一张一缩,腹腔脏器受到有规律的时紧时松的腹压运动,则有利于输送血液和内脏的机能活动。

 “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是太极拳身法上始终必须保持的,是气不上浮、重心稳定的关键。

 在手法引劲回收和手法运劲前进的时候,胸肌、背肌在伸缩着,但“含胸拔背”的基本状态不变,这样一开一合,一呼一吸,可使胸背部的肌肉、骨节和韧带得到锻炼,而仍保持周身劲整的要求。

 “劲贯脊中”、“力由脊发”、“牵动往来气贴背”等拳论,即指“含胸拔背”而言。

 “气沉丹田”也不能理解为始终气聚腹部,要通过一呼一吸,起到“气宜鼓荡”的作用,这样才能不致于有硬压丹田的流弊。

 “拔背”是两肩中间的背脊骨有微微鼓起上提之意。严格按照要求练拳时,脊柱在中正不偏的状态下,即可得到微微的屈伸运动,可以起到畅通经络、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开通闭塞的作用,对促进机体的消化机能和新陈代谢等都有显著作用。

 “沉肩坠肘”能帮助“含胸拔背”的自然形成,如果肩节耸起,肘节上抬,就会破坏“含胸拔背”的姿势,从而影响“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在技击作用上具有加强蓄劲与发劲的功能,在“沉肩坠肘”的配合下,可以充分发挥蓄发相变的技巧。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01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