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新手该从哪里练起。
热身:
1、以我们在训练之前需要让身体慢慢的热起来,可以进行快走慢跑的方式,如果是在健身房方式就更加多元化了,单车椭圆机楼梯机都可以,让身体先微微出汗,为接下来的运动做一个铺垫,不管身体还是心里层面上先有一个预热。
2、除了微微出汗之外,在热身的过程中也要加入一些拉伸的动作,也就是所谓的“抻抻胳膊抻抻腿”,上肢的运动主要以活动肩关节为主,下肢的运动可以拉伸大腿的前后测,拉伸臀部肌肉,运动的拉伸时间不要太长,单个部位2-5秒左右就可以,每个肌肉可以多拉伸几次。
3、我们也可以用相似肌肉群的相对更轻松的动作进行热身,比如在深蹲之前用徒手的深蹲预热身体,卧推之前用跪姿俯卧撑提前预热身体,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力量训练:
1、力量训练是什么呢深蹲卧推硬拉引体向上俯卧撑这些都属于力量训练,跑步跳操蹬单车属于有氧训练。
2、相对于跑步你可以持续进行30甚至更久的时间,俯卧撑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能做20个就已经很不错了。
3、力量训练是非常好的增肌塑形的手段,它可以有效的通过增加负荷来逼迫你的肌肉生长,让你看起来更加的强壮,达到塑形的效果。
分化训练1:
1、在力量训练中我们一般都采用分化训练,因为单个肌肉在充分的训练之后需要两天左右的休息时间,分化训练可以让训练的时间效率最大化。
2、一般新手健身建议采用两分法,上下肢交替的方法,比如今天训练上肢所有的肌肉,明天训练下肢所有的肌肉,或者今天训练胸部哥背部的肌肉,明天训练腿和肩膀的肌肉。
3、新手在一开始不需要对单个肌肉群给予太大的刺激,水平达不到,不用把一个小时的力量训练全部用在胸肌上,每次训练一个单一部位,分化的周期也会更长,单个肌肉的训练频率也会更少,不利于身体的塑造,可以随着水平的慢慢提升逐渐采用更系统的分化方式。
训练列举(分化训练)2训练安排举例(胸背):引体向上3-4组6-12RM(做不了可以器械辅助)。杠铃卧推3-4组12-15RM。高位下拉3-4组12-15RM。坐姿夹胸3-4组12-15RM。坐姿划船3-4组12-15RM。俯卧撑3-4组12-15RM。
新手一般力量都比较弱,可以用这种交替训练的方式,让肌肉有足够的休息时间。RM的意思是你用的这个重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只能做12次,比如说你做俯卧撑一组只能做15次,那么这就是你的15RM其他动作同理。
放松:
1、运动后的放松虽然在最后,但是至关重要,很多人运动后就直接甩手走人了,久了对身体不太好,会让你的关节活动度下滑,身体变得僵硬,得不偿失。
2、如果有条件的花,可以在运动后先用泡沫轴或者筋膜枪对肌肉进行一遍深层次的放松,让充血肿胀的肌肉慢慢舒缓下来,给予足够的肌张力释放。
3、然后再用静态拉伸的方式把目标肌群,也就是你训练的部位充分拉伸一下,每个部位拉伸时间不低于30s,可以缓解第二天的肌肉酸痛,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合理范围内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运动后的拉伸放松,是人人都应来做的百利无一害的好方法。
有来医生
肌张力高怎么治疗
2019-04-15 18:36:52
李洪莲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三甲
点击播放医生语音回答
01:19
语音内容
肌张力升高的治疗首先要明确导致肌张力升高的病因。在临床上,最常见的肌张力升高是由于脑卒中之后所出现的废用性改变。针对这类疾病,先要进行病因学的治疗,建议使用改善脑循环以及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同时给予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指导。对于脑卒中所诱发的肌张力升高,最佳恢复期从发病开始计算到三个月截止,在这个阶段功能恢复比较理想,一旦病程超过三个月,则效果就会逐渐下降,但持续性的功能康复锻炼,也会起到有效的收益。另外一些变性疾病也会导致肌张力升高,例如帕金森病,以及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都会引起肌张力升高,治疗上要用改善线粒体的药物,例如丁苯肽静脉注射。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
肌张力异常可分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肌张力障碍。
左图为4个月的正常宝宝,右图为4个月问题宝宝↓
肌张力检查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进行:1触摸和按压肢体肌肉时感觉到的肌肉紧张度。
2被动肢体运动时所感觉到的阻力,若伸直肢体时阻力很大,缩回时运动亢进,提示肌张力高;被动伸直时毫无阻力,提示肌张力低下。
3测量关节活动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肌张力,我们会调整到不高不低的状态,自然舒服。而宝宝们的异常肌张力,这是在一些特殊原因下造成的。“过高”/“过低”,就会引起肢体异常形态,也会影响到孩子运动发育。
肌张力高的临床表现:一,手大经常呈握拳状,拇指内扣。按摩其手背仍不易使小手张开。
二、牵拉婴儿的四肢时,感觉抵抗力强,很难拉开或活动,如拉动手臂前伸、上举均困难或拉不直,胸前交叉困难。
三、脚腕经常呈内扣状,脚趾下扣,呈剪刀状。手扶婴儿站立硬的平面,脚一直内扣和踮脚。
四、触摸腿肌肉,往往大腿小腿肌肉生长粗细不均匀,肌肉较硬,容易被误认为老年人常说的结实。
五、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角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
何改善宝宝肌张力异常1家庭训练建议
2—6个月的婴儿,每天做适当的运动,对宝宝的运动发育有很大的好处和帮助。
上举、平举和胸前交叉双臂练习、双腿轮流蹬车轮式练习、手握脚踝转动脚和腿脚面贴小腿练习。
需注意拿捏力度,动作要轻柔,切勿用力过度伤到婴儿骨头。可以在练习的同时放舒缓轻音乐,帮助婴儿放松。
另外,对于小宝宝来说,俯卧趴着玩,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和玩耍方式哦!
2水疗
水疗利用了水的压力、温度、溶质等多种物理特性,同时也利用了宝宝喜爱玩水的天性及水的特点。
水可以温柔自然地刺激宝宝的视觉、温度觉、嗅觉、触觉,配合水的按摩,宝宝的皮肤、肢体、关节、骨骼都会得到活动与刺激。
并间接地作用到五脏六腑及神经系统,刺激宝宝的神经发育,加强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提高运动能力、扩大关节活动度。
3中医推拿
比如,对于宝宝肌张力高的情况,在推拿手法上我们会选取一些滋补脾肾、平肝开窍、调和阴阳等相关穴位。
如:补脾经、补肾经、平肝经、按揉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涌泉穴,拿捏风池、推天柱骨以及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耳后高骨等手法。
同时对四肢采用按、揉等手法进行肌肉关节的放松。
4悬吊训练
悬吊训练系统是一种力量训练、肌肉功能性康复方法。
悬吊训练通过悬吊的无重和不稳定的锻炼机制来降低肌张力,缓解全身痉挛状态,改善关节活动度,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通路重建功能。
同时,也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提高肌力。
肌张力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那么你对肌张力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肌张力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肌张力的简介
肌张力的产生与维持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其反射弧叫做“r-袢“,包括r-袢的传入部分(肌张力反射的感受器是神经肌梭和神经腱梭)和r-袢的传出部分(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性神经核内的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r运动神经元发出Ar纤维到达并支配梭内肌)。其反射弧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肌张力改变。
肌张力减低的介绍(一)肌原性疾病
⒈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肌肉急性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骨骼肌进行性加重的无力和萎缩。其肌张力减低与肌萎缩平行,往往在肌萎缩部位伴有肌张力减低。由于肌肉萎缩、力弱及肌张力减低,临床表现站立和步行时特殊姿态,站立时腹部前凸与腰椎前弯,行走时呈“鸭步”,这是由于脊柱旁肌肉张力减低与萎缩,臀肌受损骨盆固定不良引起。前锯的萎缩、力弱与张力减低,站立与坐位时肩胛骨向上外方移位,同时胸廓和脊柱分离,呈翼状肩,检查者能将手指深入至肩胛骨与胸骨之间,系斜方肌、菱形肌肌张力减低所致。
⒉肌病同样于肌萎缩部伴有肌张力减低,与肌萎缩呈平关系,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如多发性肌炎在急性期可见血清中CPK和免疫球蛋白增高,尿中肌蛋白出现,肌酸增加,肌电图可出现纤颤和插入活动增加。
(二)神经原性疾病
⒈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的肌萎缩主要分布于肢体的远端,与肌张力减低有平等关系。由于肌张力减低腕关节、指与踝关节动幅增大,呈过伸过屈的异常姿势。根据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受损肌亦有选择,如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胫骨前肌麻痹最明显,肌张力减低也最突出,故往往表现为足下垂。
单神经病(mononeruopathy)主要由外伤、缺血、浸润、物理性损伤等引起,如上肢尺神经、正中神经损害明显时,上肢的屈肌群张力减低明显,上肢伸肌群(拮抗肌)张力占优势,因而掌握背屈。挠神经高位损伤时,因肱三头肌瘫痪和张力减低而出现肘关节不能伸直及垂腕征,并因肱挠肌力弱和张力减低而使前臂在半旋前位不能屈曲肘关节。
⒉后根后索病变:脊髓后根、后索病变时肌张力减低是突出症状之一,以脊髓旁(tabes dorsalis)为代表有静止性肌张力减低,同时也伴有姿势性与运动性肌张力异常。患者仰卧位时胫骨甚至可贴床面,站立时膝关节部张力低,不能保持膝关节固定而出现“反张膝”,下肢肌张力低下较上肢明显。
⒊脊髓疾患 ①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g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多见于40岁以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均受累,因此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的特征。上肢有肌萎缩、无力、肌束颤动和腱反射亢进。颈膨大的前角细胞严重损害时,锥体束症状被掩盖,此时上肢出现肌萎缩,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被动运动肢体时动幅增大。②Charcot-Marie-Tooth氏病:早期在大腿下1/3以下出现肌萎缩,晚期肌萎缩可扩展到上肢的前臂下1/3以下,两侧对称。在肌萎缩部伴有肌张力减低。③急性脊髓前角炎:于肌萎缩部位肌张力减低,由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瘫痪与肌萎缩的范围较小,故萎缩的拮抗肌保存,而且它的肌张力占优势,因而经常伴有异常体位,如马蹄内翻足、足下垂等。受累肢体被动运动幅度增大,呈过度屈伸姿势。
⒋小脑性疾患:肌张力减低是小脑病变的常见症状,由于肌张力减低,使肢体产生姿势异常,如处于过伸过屈位,除了静止时肌张力表现低下之外,被动运动时也可见到明显的肌张减低,主运动开始与终止时缓慢,自觉无力,容易疲劳,由于肌张减低,腱反射也减低或消失,可见到钟摆动样腱反射。亦因肌张力减低和拮抗肌作用不足而出现“反击征”。
⒌锥体疾患:锥体束损害的急性期由于产生锥体束体克,在锥体束休克期内肌张减低,瘫痪的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无阻抗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