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回答图文链接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e2d450100a8xshtml
答谢亚龙:女足不是输在“叉腰肌”!
奥运女足1/4决赛,中国女足0:2完败日本女足,相对于男足的小组赛一场不胜,女足姑娘无论是战绩还是拼搏精神都明显高出一筹。怎料,今日惊闻谢亚龙主席在女足总结会上提出闪亮观点“要精神没精神、要斗志没斗志、要技术没技术……中国女足身体肌群中最需要训练的是‘叉腰肌’”!不由得一连串疑问浮现在大家眼前……
何为“叉腰肌”?
“叉腰肌”到底有何作用?
不锻炼“叉腰肌”会怎样?
如何才能锻炼出能“强健”的“叉腰肌”?
诸位莫急,请看如下专业解答:
何为“叉腰肌”?
髂腰肌,又被人称之为“叉”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腰大肌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向下两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叉腰肌”到底有何作用?
髂腰肌的主要作用:近侧支撑时,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收缩时能使大腿屈,在跑动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摆和高括与髂腰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关系。而在远侧支撑时,两侧髂腰肌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盘前倾,又为跑动中身体重心积极前送完成抬腿下压动作从而获得向前的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不锻炼“叉腰肌”会怎样?
根据研究,女性身体线条自37~39岁起开始变形,但除了肌肉衰退、激素失衡、压力等原因之外,尤其腹部容易囤积脂肪。这些都是由于髂腰肌较为脆弱引起的。
因松弛而逐渐衰退的髂腰肌,无法正常保持在脊椎与骨盆位置上。当姿势不佳,骨盆倾斜后,原本应处于紧张状态的腹肌与背肌就会松弛,而让内脏下垂、沉积到下腹部,如此一来便造成小腹外凸。
看到这里,我们不由得对谢亚龙同学的“学识之广博、之专业”,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那么又如何锻炼,才能拥有像巴西女足姑娘一样的“叉腰肌”呢?
如何才能锻炼出“强健”的“叉腰肌”?
腰腹部锻炼方法
腰腹部处于身体最中央,是特别引人注目的部位。从人体健美出发,真正健美的腰部应由细而有力的腰和线条明显的腹肌构成。
成年人的体型变化,往往首先从腰腹部增大开始,肥胖体型的特征也首先表现在腰腹部脂肪堆积上,“粗腰,大腹便便”不仅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带来行动上的不便,而且也会影响到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常此以往,还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腰腹健美训练,首先,思想精神要放松。其次,要适当的减少糖类,淀粉类以及动物脂肪类食物摄入。再次,要坚持体育锻炼,消耗腹部肌肉内沉淀的脂肪,增强腰腹肌肉的力量,使腹腔内脏不致因腹壁肌肉薄弱或松懈无力而前突、下垂,因此经常参加些游泳、慢跑、爬山、体操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腹肌运动将能减少腰腹脂肪,增强腹肌力量。
在开始锻炼之前,可先拿皮尺测量一下自己的腰围和胸围。如果腰围比胸围小25~30厘米,就是最理想的比例。但有相当多的人还达不到这个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去锻炼,以消除多余的脂肪,使腰身窈窕,体态健美。
如果腰腹过肥,除进行以下锻炼外,还需配合有氧运动,如健身跑、游泳等,这样才效果显著。
1 坐姿转体+伸展腹部
(1)、坐姿转体
动作方法:坐姿、屈腿交叉并抬起离地10厘米,两手握拳胸前曲臂。数一时,上身向左转体,数二时,向右转体,连续转体5至8个8拍。
作用:锻炼上、下腹部及腰部的肌肉。
注意:双脚始终不要着地,上体转动稍大些。
(2)、伸展腹部
动作方法:俯卧,腿侧分稍宽,手撑于腰侧。双手用力撑起,使上体后屈,抬头,向垫上挺腹,静止用力5至10秒,然后用双手握住脚面,用力挺身反弓形,静止用力5至10秒。
作用:伸展腹肌、腰侧肌、肩带肌,促进腰椎的灵活性,使身体舒展、挺拔。
注意:要量力而行,不可过分。
2 仰卧直臂起坐+俯卧挺身
(1)、仰卧直臂起坐
动作方法:仰卧屈膝分腿,双手向前伸直,上体抬起30度。上体由30度抬至40度左右稍停,还原成预备姿势。反复做20~40次。
作用:使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及髂腰肌、有形。
(2)、俯卧挺身
动作方法:俯卧分腿,双手自然放在头两侧。尽量向上抬起上体,还原成预备姿势。反复做20~30次。
作用:锻炼背部及后腰部肌肉群,使后腰背结实不松弛。
3 俯卧撑
动作方法:双腿并拢,双臂伸直支撑。肘关节向两侧屈,身体下压,伸屈胸肌。然后用力向上推起至预备姿势。反复做10~20次。
作用:使胸、肩、手臂的肌肉饱满,与腰部形成反差。
4 仰卧转腰臀
动作方法:仰卧,并腿屈膝抬起,两臂侧伸,掌心向下。双腿向左侧倒下至膝触地,同时上体尽量向右转。还原成预备姿势,再反方向做。反复做20~30次。
作用:锻炼腰及下腹部。
5 站姿转体+仰卧转体肘触膝
(1)、站姿转体
动作方法:分腿站立,双手放头后。双腿不动,上体向左后方转动。然后上体再向右转动,做动作要连贯。反复做20~40次。
作用:促进腰部组织的新陈代谢,锻炼腰部肌群。
(2)、仰卧转体肘触膝
动作方法:仰卧,双手轻触耳垂处。上体抬起30至40度,并向左转体,右肘关节触前屈的左膝,右腿向前伸直,脚跟离地面10厘米,然后再做反方向,最好能做30次以上。
作用:锻炼腹直肌、腹内外斜肌、髂腰肌及下腹肌群,使腹部平坦结实。
注意:动作要连贯。
6 仰卧收腹举腿+仰卧屈腿起坐
(1)、仰卧收腹举腿
动作方法:仰卧,腿并拢屈膝,脚离地面10厘米。数一、二时,小幅用力使腿部举起,臀部离地。数三、四时,还原成预备姿势。五至八同一至四。反复做5至10个8拍,也就是说尽量做够20次。
作用:锻炼下腹肌肉,多做效果更好。
注意:腿一定要弯屈,否则腰会感到吃力。
(2)、仰卧屈腿起坐
动作方法:仰卧,屈膝分腿,双手抱住大腿后侧,上体抬起30度。数一时,上体由30度抬至40度左右,数二时还原成预备姿势,反复5至10个8拍,也就是说做20次以上。
作用:锻炼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及髂腰肌(上腹肌群)。
注意:开始动作时,手臂不要用力,当腹肌感到吃力时,手臂可以给一些助力。
若是谢主席觉得这样还不够,不妨进行中医按摩健腹,效果更显著。
腰部按摩法
一、方法
按揉腰部诸穴:两手握拳,用食指掌指关节突起处着力,在腰部两侧骶棘肌上,自上而下按揉,并分别点按所过的肾俞、大肠俞、腰眼诸穴,以盩胀为度。
捶振腰骶:两手握空拳,以拳背处着力,自上而下,分别沿肾俞至膀胱俞一线和骶部,反复叩击,往返5~10遍。
擦腰:两手掌分别紧贴腰部两侧,适当用力做上下往返摩擦,以透热为度。
横擦骶部:用一手掌紧贴骶部两侧,适当用力做上下往返摩擦,以透热为度。
活动腰部:做前后仰及侧屈、旋转活动,各20次。
二、作用
本法有益肾气、强腰脊的功能,可防止各种原因引起的腰部盩痛、无力、失眠、阳痿、尿频、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并有放松腰部肌肉、消除疲劳、增强腰部运动功能的作用。
以上介绍的部分自我按摩法可用于多方面。如作为全身保健性按摩,可头部→颈项→上背→胸腹→腰骶→下肢的顺序,每天操作一遍;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部分的操作,以作为肢体或五官的自我保健疗法。
综上所述,显而易见的是,腰部锻炼不仅对运动员非常重要,对普通大众同样重要。只是女足自孙雯、刘爱玲、温丽蓉、范运杰、高红等一代“铿锵玫瑰”纷纷抱憾退役后,就进入了漫长的衰退期,直到现在的9年无缘世界大赛四强,难道真的是输在“叉腰肌”上?恐怕不然吧。巴西女足的玛塔、克里斯蒂安妮、丹尼埃拉也是凭借精湛的球技4:1大胜德国战车,而不是靠着在酒店健身房加练出的“叉腰肌”吧?与其总是在赛前准备会上越俎代庖的布置技战术,在赛后总结会上纠缠于“叉腰肌”这类“细节”,还是多花些心思在营造促进中国足球发展的环境上来得恰当些。
谨以此文与谢主席共勉。
以上楷体文字摘自学苑出版社出版《健康生活丛书》之《人人会按摩》,图摘自学苑出版社出版《形体健美训练速成》。
问题一:引体向上一个都做不起来,怎么办,汗! 你这么个身高、体重做不起来那就不是胖的原因了,应该是你的力量不足。
引体向上的力量最要有两方面,一个是手臂力量,那么你就做哑铃来练习。还有一个就是腰腹的力量,多做仰卧起坐!
你可以这样,每天做半小时哑铃,然后10分钟仰卧起坐,这样为1组。每天做3组,一个月后做引体向上应该很轻松了。
问题二:为什么做不了引体向上是体重原因还是力量不够 5分 你好,引体向上分正手和反手,由于引体向上属于复合动作,需要多肌群参与,当然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主要的发力部分是背阔肌和大圆肌以及斜方肌,反手做的时候需要肱二头肌和三角肌前束还有上胸参与,所以大部分人都可以拉的起来,但反手做的时候,需要三角肌参与,而三角肌中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其实还有很多肌群参与,有一个肌肉的部分弱都很难拉的起来,而你做俯卧撑虽然也是复合动作,但发力部分主要是胸肌,三头。三角肌后束,和引体向上所调动的肌群没关系。
问题三:为什么力气大却做不了一个引体向上? 一个人的力气大小,是各方面的,比如手臂,胸肌,背肌,腿部等。
你做的了臂力棒,能说明的是你的手臂力量可以。
而引体向上更讲究的是背部力量,体重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你的背部肌肉不够发达,导致你拉不上去。简单说吧,就是减轻一点体重(因为你超标),锻炼背部肌肉。
这是我作为专业角度给你的意见,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问题四:为什么引体向上上不去 如引体常上做不了几个,可以从双臂下拉开始练。开始时重量可以轻一点,然后逐渐增重。如果今天规定拉50个。第一次你竭尽全力拉了10个。第二次你拼了命做了8个。好,你已经完成了18个。第三次你若能拉5个,那就做了23个。就这样做下去,即使做20次,也要完成定额。
问题五:做不了引体向上怎么办? 引体向上,背肌和肱二头肌都需要,窄握的话,胸肌也会使劲~。最好还是去健身搐练习,可以有保护,并且有器械可以让你的引体的重量变轻些,慢慢增重。如果没条件的话,中学老师给过一个最实际的建议,那就是找个单杠,每天往上窜,跳起来抓住窜一个,多练习,直到不行为止,慢慢地你所需的肌肉就会加强,由窜一下改成窜上去后做一个或半个,下来再窜一次~~手疼的话去运动用品店买双健身用得手套,会好些
问题六:为什么我做不了引体向上 因为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练的肌肉不一样。引体向上要练肱二头和肩膀小臂背部肌肉。
这是哑铃和无器械计划,还有一些图文和视频教程资料。panbaidu/s/1i322wvj
问题七:为什么女性做不了引体向上 何止大部分女性,很多男性也做不了多少个引体向上的好吧!不要高看中国男青年的运动平均水平了。大家这么多年学生生涯,各种体育课,大考小考的,知道身边是个什么情况,别骗自己了,这就是事实啊,同志们!这跟女权有半锤子关系哦!就像问为什么大多数女性柔韧性比男性好,你不能跳出来说人歧视男性吧!不要搞这些无聊的引战。
问题八:如何练习引体向上啊?我现在一个都做不了 你好,我是体育教练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学生有的从2下进步到13下,重要的是用意志去克服。
下面讲一些方法:
(1)引体向上凡是能完成一个以上的学生,应以练习引体向上为主。按自己完成最大量为指标练习一次,稍事休息后再练习1~2次。如只能完成一个,则需反复多做,以6~10次为宜。
(2)平梯移行在平梯上做移行,每次手向前移动一个横杠,两手交替行进。移行一个横梯长为一次,练习4~5次。
(3)屈臂悬垂练习者站于凳上,两臂全屈反握横杠,两手与肩同宽,使横杠位于颏下,然后双脚离凳做静止用力的悬垂姿势,但下颏不得挂在杠上。垂悬时间越长越好。练习2~4次。
(4)斜身引体要求杠面与学生 齐平,两手与肩同宽正握杠,两脚前伸蹬地,使两臂与躯干成90°的斜悬垂,由同伴压住两脚,做屈臂引体,使下颏触到或超过横杠,然后伸臂复原为一次。30~45次为一组,练习3~4组。
(5)仰卧悬垂臂屈伸(抬高脚的位置)学生在低单杠上做仰卧悬垂姿势,另一学生握其脚腕或小腿,将练习者的脚抬至水平部位(也可将练习者的脚放在稍高的器械上)。拉25~40次为一组,练习3~4组。
(6)手足并用或只用手的爬竿或爬绳根据个人力量选用,每次爬5~6米,练习3~4次。
(7)可每天做俯卧撑来训练上肢力量
引体向上的练习,对尚不能完成者要先争取“0”的突破,然后再追求完成的次数。
练习注意事项
(1)引体向上是上肢力量耐力项目,练习有一定难度,同样需要持久性意志努力。
(2)对引体向上一个也完不成的同学可进行帮助,即由同伴托腰向上推举帮他练习。
(3)能完成一个以上的同学,要增加练习的重复次数,力争在短期内达到较高水平,而且要持之以恒
问题九:为什么引体向上很多人都做不了几个 引体向上做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一, 正手抓主要取决于手前臂力量和肱二头肌加上背部的力量,肱二头肌和背部力量起决定性作用;
二,反手抓主要取决于手臂前臂力量和肱三头肌的力量加上背部的力量,肱三头肌和背部力量起决定性作用
在双杠上做曲臂伸运动主要取决于手臂前臂力量加上肱三头肌加上胸大肌的力量,胸大肌和肱三头肌起决定性作用
这两个动作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你的体重的大小,体重大的在同等情况下做的比较少,还有你有没有习惯性的做这个动作
问题十:引体向上一个都做不起来,怎么办? 首先肯定这个和你上肢力量和体重有直接关系,没有太多肥肉的话,照你的身高和体重还算标准。
你应该臂力不够,建议,多锻炼上肢力量,哑铃,及俯卧撑,双杠支撑这个很管用。
单杠锻炼需要循序渐进,从正握一个,反握一个起练,不要做不了就放弃了,半个半个做也是有效果的,你坚持几天就会有不小的收获,可以晚上去练,对初学者有帮助,安静,力量集中,练累了休息一到两天再练,会有变化的。
锻炼就是坚持,不坚持不行。我以前上学时练单杠就是晚上去学校操场,从3个开始练到20,完全用手臂不用身体发力,正反握都得练。
你的身体条件很好,坚持锻炼会有很好的体态和身体素质,可以在健身房学学基本动作,然后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锻炼。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愉快!
工作一整天回到家,你都喜欢倒在床上,还是喜欢缩进沙发里呢?即使是年轻人,可能从学生时代就不停坐在位置上写作业、听讲课、玩手游,常常姿势不良,要站的直直的就觉得好累。可是你有没有发现,运动员、健身教练好像没有很刻意,也能保持不错的站姿坐姿?这很大一部分的差别在于是否有做背肌训练。
听到背肌,你可能会尴尬笑:「背肌?ㄜ…我想我大概没有这个东西吧!我的back 很bad !」这就是我们现在该训练的原因罗!留意这些肌肉的训练与运用,能保护脊椎,后来脊椎出问题,导致受伤或背痛的机会就比较少。
好了,不多说,直接来练习几个动作吧!
雪天使
有没有看过小孩倒在雪地上,不断挥动双臂,在雪地上画出翅膀般的印痕呢?这次我们要练背部,所以要倒过来,不是躺在地上,而是先趴着,双手臂向两旁伸直,手掌着地。接着将双手臂抬离地面,画著弧形往头部会合,再回到身体两侧。反复练习,感觉肩胛背部的收紧。
超人
趴在地垫上,手脚伸直,将手臂与双脚抬离地面,感觉背部到臀部的收紧,停留几秒再放松。抬离手脚时不要仰头折脖子。
水行侠
算是超人的变形,同样先趴在地垫上,手脚伸直先着地。接着把右手左脚抬离地面,放下时改成把左手右脚抬离地面,你可以尽量愈做愈快。如果这样一下左手右脚一下右手左脚对你而言太困难会搞混,也可以把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开想,反正双脚就一直交换举起放下,双手也轮流举起放下,两个不一定要配起来。这样是不是很像地面划水呢?刚开始练习游泳时教练也常叫学员在岸上这样做吧。为了好记,我们就姑且叫这个动作为水行侠。
跪姿平衡
这个动作与水行侠是类似的道理,不过这次不是趴着,让身体呈现跪姿,以双手和双膝着地。双手的距离与肩膀同宽,并刚好落在肩膀下方,而膝盖刚好落在髋部下方。收紧腹部的肌肉,背部打直,放开右手和左脚,举至与肩膀和背部同高度的位置,这时臀部、大腿、背部的肌肉是收紧的,你的下背到臀部的地方都会有感觉。记得背部是平的,不要拱起来或凹下去,维持平衡几秒后,回到原始位置,换成放开左手和右脚。之后就交替练习。
接着我们要站起来练习了。
微蹲展翅
双脚与肩膀同宽,脚尖微微著外,膝盖微弯, 往后坐,背部打直,收小腹。双手拿着装水的保特瓶,先是朝地板方向,接着感觉上背出力,肩膀往后内侧夹,打开双臂到与地面平行。过程中手肘保持微弯,但不要动手肘这个关节。过程中其他身 置也不要动。
顶天立地
试着拿一只扫把、摺叠棍等有点重量的长杆,(当然也可以是健身房里的专业器材),先双手握好杆子保持杆子与地面平行,双脚与肩同宽,然后 往后做深蹲,起身时往上推杆子到手伸直。深蹲本身就能训练到背部,加强脊柱旁的肌肉收紧,再加上往上推杆子的动作能更动到上背部。
推桌伏地挺身
找一张稳定的桌子,扶着边缘做伏地挺身。双手打开与肩同宽,脚离桌子一些距离,身体打直下降靠近桌子,再推桌直到双臂打直。桌子愈高,愈简单。桌子愈矮,会愈像在地面做伏地挺身,难度会高一些。在家做家事时,找一张稳固的桌子、茶几、洗衣机、靠墙的柜子,都可以练习,对着墙练也可以,刚好要等个烤土司或泡咖啡的时间都可以拿来练习。
趴桌抬脚
身体趴在茶几、长凳、或床上,双手稍微捉住茶几的边缘,髋部位在边缘,双脚先着地。然后用力往上抬起双脚,如果觉得太难,就先一次抬一只脚练习。
好好练习这八个动作,不但保护脊椎,还能找到消失已久的背肌喔,让你的背再也不bad !
延伸阅读
运动后头晕要小心,医师图文解说
在家运动指南
背影杀手养成班 – 臀部训练菜单
您好!
锻炼腿部肌肉或者站的稳,有两种办法!
要想锻炼腿部肌肉的话,就是坚持长跑!视情况而定,以自己的能力来决定时间和长度!
还有一点,想要锻炼站的稳的话,就是我们中华武术中说的扎马步!
扎马步相当的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每次扎马步需要1个小时-3个小时!锻炼几个子月效果不大!
最少1-5年左右!
扎5年以上的马步!你站着,扎个马步普通人基本上根本踢不动你!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肌肉酸痛的时候能否坚持训练呢?弄清这个问题要先了解以下几个概念。
一、ATP供能。ATP(三磷酸腺苷)是肌肉活动唯一的直接能量来源。在酶的催化作用下,ATP迅速分解并释放能量,以供肌肉收缩之需。肌肉中ATP储量很少,必须边分解边合成,才能供给肌肉持续活动的需要。供ATP分解后再合成的能源有三个途径,一是糖与脂肪的有氧氧化,二是CP(磷酸肌酸)的分解,三是糖元的无氧分解。
二、无氧代谢。无氧代谢是人体能量代谢的组成部分。当肌肉进行短时间、高负荷运动时,氧的供应量不足以进行糖的有氧氧化,肌肉即利用CP和糖的无氧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再合成ATP,以供肌肉运动之需。
三、糖的无氧分解。糖的无氧分解是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糖原或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同时快速释放能量合成ATP,以供肌肉收缩所需。因为CP在肌肉中储量也很少,所以糖的无氧分解是无氧代谢的主要供能方式。
糖无氧分解的代谢产物是乳酸,肌肉酸痛的感觉就是乳酸大量堆积造成的。肌肉中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不能在肌肉内逆转为糖,而是少部分被氧化,大部分由血液输送到肝脏,转变为肝糖原。
由上可知,重量训练后的肌肉酸痛是必然的,只有乳酸不断地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转变为糖原,肌肉酸痛才会逐渐消失。而这一过程是训练后恢复过程的一部分。
乳酸是一种强酸,它在体内积聚过多会使体内酸碱度的稳定受到破坏,从而使机体工作能力降低。许多健美运动员的经验证明,肌肉酸痛时坚持训练,肌肉感觉不刺激,很难练涨。而且肌肉酸痛会使肌肉的本能反应趋向排斥肌肉运动,所以很难集中意念进行训练,更不用说建立肌肉---意志联系了。因此最好是等到肌肉酸痛现象消失后再训练。尽管你的训练热情很高,训练欲望很强烈,但你要明白:没有充分的恢复,肌肉就不可能充分生长。
那么,肌肉酸痛现象的消失能不能作为机体充分恢复的标准呢?了解这个问题需要先弄清“恢复”的概念。
健美训练消耗和恢复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运动时,消耗过程占优势,由于能量物质的消耗大于恢复,所以运动时能量物质逐渐减少,肌肉和身体各系统的工作能力逐渐下降。
第二阶段:运动后的恢复阶段。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弱,恢复过程占优势,这时能量物质和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第三阶段:超量恢复阶段。集体内能量物质的再生与合成进一步加强,运动时被消耗的物质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来的水平,此时机体的工作能力最强。这成为超量恢复或超量补偿,随后又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
“超量恢复”是健美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进行高强度、超负荷的重量训练后,肌肉能否充分生长即取决于超量恢复的水平。因为超量恢复使肌纤维中能量物质的储存高于以往,肌肉围度增大,负荷能力增强,此时是投入训练的最好时机。可以说,充分恢复的标准就是“机体能否最大限度的超量恢复”。超量恢复使ATP、CP、肌糖原、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和存储的过程,而“肌肉酸痛的消失”只是乳酸转变为部分糖原的过程。可见,“肌肉酸痛的消失”并不代表超量恢复,所以也不能作为充分恢复的标准。
直观地讲,超量恢复后,由于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训练部位的肌肉发胀、发硬,肌肉围度增大,故此时开始更大负荷的训练效果最好。否则,肌肉中供能物质的存储量逐渐降低,就错过了时机。
最后要说明的是,超量恢复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的,那就是充足的营养和充分的睡眠。肌肉在超负荷工作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的补充是超量恢复的物质基础,充分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能量物质的合成、再生基本上在睡眠时进行。所以决不可轻视营养和睡眠这两个重要环节,否则将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找了这么多资料,希望能对你有用!祝愿你早日锻炼出一幅结实的身体!!
你主要要炼肌肉还是弹跳,炼肌肉的话负重深蹲吧做10组-15组每组8-12次最好,不过是尽全力后只能做8-12次,如果练弹跳做深蹲吧使用重量要保证每次可做30次以上,不过要尽量快最好定量,比如每组30次记时第一组热身不计第二开始记,组间休息3-4分钟在进行下一组,如此反复
但一天不可超过25不低于15组,以每天对比时间长短,一般每进步一秒钟,弹跳高度增加5-7厘米不过开始训练不能以此计算,因为开始进步的很快身体很快适应重量一般是训练1星期后开始不要小看这一秒,越到后面越难当然作完深蹲后进行4-5组百米冲刺跑效果最佳也最容易提高弹跳平时一定注重百米训练
还有饮食上一定注意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牛肉,去皮鸡肉,还有多吃蔬果
按此方法训练保证一月后,弹跳增加5-7厘米,不过要持之以恒,不可懈怠因为肌肉休息一段时间后很难找到原来的感觉,这就是是人的爆发力为什么会在不训练后会下降的原因
胳膊肌肉锻炼
A)双手平举法
第一步:步骤为双脚张开比肩宽,身体重心往下摆(此动作如蹲马步),不过臀部需保持稍高于膝盖。
第二步:双手握拳于前档交叉,手臂打直向两边上抬至与肩同高,此时你需要能感受到肩三头肌用力(不是用甩手臂的方式),重复约20次后,稍作休息以此循环三遍。
(B)双膝跪地伏地挺身法
第一步:双膝跪地并保持双脚尖着地,双手指尖张开着地,此时需保持背部成一直线不要弓起,眼睛正视下方。
第二步:开始时手肘弯曲,身体垂直降下,手臂用力并保持均匀吸吐气,重复约15次后,稍作休息以此循环三遍。
做完了吗?有没有觉的自己的手臂变美了、变结实了呢?但抱歉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正如同你那松垮垮的肌肉一般,持之以恒三周后你就可以出去见人啦!
至于如何能达到运动后较好的效果呢?很多人认为就是运动前保持空腹,然而从事健身这类的运动反倒是应该在运动前进食一点食物。例如两片吐司,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你的热量燃烧的更完全喔!
前臂健美——关键在于多次数
除了脖子,前臂是人体最常显露在外的部位,为此,今天有一小部分健美运动员不惜花大量时间来练前臂。真让人不可理解。其实,几乎每一项练习都已经不同程度地使前臂得到了锻炼。如果你的前臂低于正常水平,你就必须把专门性的前臂练习作为基础训练来做。这就是说,在训练课结束时,要做2—3组以上的前臂练习。做这些练习时,要象练其他肌群时一样努力和认真。一般认为,前臂是不太好练的部位,必须采用多重复次数的递增练习方法。很多健美运动员犯的错误是在每次练习前臂时,用的负荷都是相同的。应不断提高负荷,这样才能使前臂发达起来。在前臂练习方法中,如何安排训练课节奏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前臂练习应做得缓慢,有节奏,应尽量减少组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练习时,要使前臂处于“唧筒效应”之中,这样可使血液流入前臂,并有利于血液流在前臂肌肉里。一组练习后,间
歇几秒钟,抖动一下手臂,使肌肉放松既可,随即进行下一组练习。练习时,如能把负荷集中在前臂上,结果必将会使前臂迅速增长。只要坚持下去,前臂臀围的增粗可能会出乎你的预料。前臂围是不易练组的,需用大负荷量给予充分的刺激。
上臂健美——练出坚实的肱二、肱三头肌
目前,上臂健美正朝着粗壮、硕大的方向发展。但要注意以下两条:第一条就是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应该协调发展,第二条就是臂和两腿以及双肩也要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我反对不考虑全身的合理比例,盲目地发展肌肉。事实上,在训练计划里,把腿部练习包括进去,将会使上臂围增加15%。有许多小伙子只想把胳膊练得粗粗的,并且认为只要盯着练胳膊就能做到。而实际上并不是这幺一回事。因为只有当机体能释放出大量的神经冲动时,肌肉才能发达起来。而脚部练习在全身所有的练习中,最能促使人体发出最大的神经冲动。所以剧烈而有规律的腿部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腿部练习不一定要和臀部练习在同一天进行,可以用交叉的训练方法把臂、腿练习结合起来。在进行双臂练习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的训练课节奏,不要突然提高练习重量,这会导致练习动作做得不标准。应该在动作感到不必竭尽全力的基础上,再少量地增加负重即可。但对练习的目标,仍需要继续努力去达到。要不断做新的尝试,分祈在训练中从自己身上得来的反馈信息。既要下决心使自己的上臂围增粗,但又千万不要使神经处于过分的紧张状态。
发达的肱三头肌是健美运动中最令人惊叹的奇观之一。那当然还要看肱三头肌的三个头都是否发达。如不是,那还说不上十分完美。肱三头肌和重要的肱二头肌相对,前者的作用是伸臂,任何抵抗一定阻力的伸臂动作都将会刺激这部分肌肉,所以,有许许多多的肱三头肌练习方法。而后者的作用是屈臀。无论是用哑铃还是用杠铃来做卧推或挺举,都会程度不同地使肱三头肌发达起来,围度也会迅速增加。但要进一步使肱三头肌发达,使你的上臂进入超级水平,还需要专门的肌肉练习发法来训练。事实上,任何两肘关节间的距离明显地大于两手间距离的肱三头肌动作,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发展肱三头肌的外侧头。例如,在练习器上做普遍的肱三头肌下推动作时,如两臂紧贴在身体两侧的话,肱三头肌的三个头都得到了锻炼。但是,如把两肘尽量提起,让肘关节外展,这样所练的主要就是外侧头了。我确信,当这部分肌肉最充分地发达起来后,上臂才能显得更厚实,更健美出众。尽管我坚决地阐明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发达肱三头肌,但我还应该警告你们,没有必要用非常大的负重连续不断地练肱三头肌,因为这会使肘关节受到损伤而产生强烈的疼痛。这种疼痛通常称“网球肘”,是由韧带发炎引起的。如果在做肱三头肌练习时肘关节受到损伤,应立即停止练习。这样等恢复后,就可能再做同一练习。一般讲,最容易引起肘关节痛的肱三头肌练习,是单臂肱三头肌伸和在架式练习器上做肱三头肌练习。最安全的是一些复合练习,如窄握推和撑双杠。但也因人而异,我认识一个人,他一年到头用极重的重量做所有的肱三头肌练习,从未感肘部什幺不舒服。而另有一位中量级的运动员,而另一个人做一些复合肱三头肌练习时,肘部却出了问题。处理的方法都是一样,就是停止该项练习。
在健美界,普遍认为可采用专门的练习对肱三头肌的三个头进行单独练习,从而使得肱三头肌轮廓分明,三个头线条清晰。而肱二头肌就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水平。假如你的肱二头肌长得比较靠上(从侧面看到在肘弯处,有一个大缺口),你将不得不做大量的“布道凳”屈臂练习(凳面与地面的角度越小,所练的部位越靠下)。相反,肱二头肌长得较平,就需要做一些我所列举出来使肱二头肌增粗的练习。特别要做一些小幅度肱二头肌练习,如反握引体向上和坐姿屈臂滑轮拉力练习。但如我前面所说的,要完全改变肱二头肌的形状是不现实的。
如何使手臂后段结实
人体的肌肉训练状况,视活动状况来决定。当你以腕关节的活动为主时,训练的肌肉主要在前臂肌肉;如果以肘关节为主时,训练的肌肉为上臂;以肩关节为主时,训练的肌肉为肩部的相关肌肉。也就是说,活动关节的近端肢体(靠近驱干)肌肉,是该关节的主要作用肌,训练时当然是以此部位为主。
虽然手部拿着哑铃,如果以腕关节为主要的活动方式,而不是平均分配手腕的收缩伸展、外展内缩、肘关节的收缩伸展、肩关节的收缩伸展、外展内缩、水平外展水平内缩、内旋外旋、旋转等,才能够确实有效的训练手部肌肉。
哑铃的重量有限,但是相对于手部、前臂、上臂、肩部肌肉而言,远端肌肉的训练以肌力为主,进端肌肉的训练则反而已肌耐力为主,自然显现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想要训练手臂的肌力与肌肉量时,哑铃的重量仅对于手部与前臂的肌肉有效,上臂与肩部的肌肉训练,要更重的重量才易显现肌力训练的效果。重量太轻仅能训练肌肉的耐力。
肌力训练要全身性的配合,局部的训练不但效果不佳,也很容易再退化。如果驱干的肌肉能力不佳,胸部与背部的肌力不足时,希望显现肩部的肌肉也不容易。
参考资料:
回答者:独特最终冷血 - 魔法学徒 一级 6-8 10:20
手臂:举哑铃 倒立 引体向上
腿:单脚跳
这些都是效果明显地.
(纠正一个误区,仰卧起做是锻炼腰和背部力量地,绝对跟腿和手臂没关
人体的肌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髋(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壮,这与支持体重、维持直立及行走有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