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阔肌有一个极其实用重要的作用:防治驼背和脊椎病。
背阔肌是背部最宽大的肌肉,纤维浅而薄。其在胸腰筋膜内的宽广附着点以及在肱骨的特定附着点,让它对肩关节产生着巨大的力量。
背阔肌在肱骨处的附着点也有和胸大肌类似的扭转,这一共同特点可能是这两块强大肌肉存在协同关系的原因。在过顶投掷运动中,扭转展开。
背阔肌对肩关节的伸展从180度至-40度全都有参与,它与胸大肌、大圆肌、三角肌后束协作,下拉上举的手臂,是上肢拉的动作模式中最主要的肌肉。
背阔肌在肩关节足够的活动范围对于正确进行手臂在头部上方的运动很有必要,当它紧张时,脊柱代偿性后弓,会对脊柱背侧结构产生压迫,造成腰痛。
扩展资料
背阔肌和胸大肌共同协作,完成肩内收和肩内旋的动作。这两块力量很强的肌肉,在功能上有多处重叠,在肱骨上又有机械性的联结,像是一件背心的前襟和后摆。
由于背阔肌附着点广泛,它不仅能够移动臂部,而且还能影响躯干和脊柱。左侧背阔肌收缩可辅助躯干向左侧侧屈,臂部固定时,背阔肌能辅助脊柱伸和骨盆前倾。
通过长期的健美训练实践,觉得有些人们熟知的训练理念并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若不加区别地一味照搬,则可能妨碍体格的发展,或引起不必要的运动损伤。这里依次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也许你可从中收益
1 一般对训练动作的要求都强调要准确到位。在采用孤立重量(即传统的10-12次/组)时,因为能完全掌控重量,故动作应要求幅度充分,收缩伸展到位,这很正确。但在做极限重量(1-3次/组),尤其是超负荷极限组时,应将动作安全、确保目标肌不受伤放在首位,其他则是次要的。动作幅度亦不应有过分要求,否则会使韧带、肌腱无谓受伤。待负重能力提高后,再将这一重量的动作规格逐步提高,直至做到标准、到位。
2 下背部一直是训练中的难点,多数都建议用硬拉来发展。硬拉确是发达下背部的方法之一,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下背部缺乏拉伸幅度。硬拉时要求肩部后展,目的是为了起拉伸背肌的作用。但因动作局限,拉伸幅度很有限,所以硬拉的主要作用还是在增加背部肌肉(包括下背)的厚度上。为了使下背部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向两侧生长),必须加大下背肌的拉伸幅度。
通过训练检验,有这样几个动作对增加下背部的宽度和厚度有较明显的作用。
①单臂哑铃划船。要点是哑铃与身体纵轴垂直而不是通常的平行。背部保持自然状态,腰部随动作自然转动,这样才能保证大的运动幅度,既能放得远,又能拉得高。与身体纵轴垂直的握法(正握)对背部的拉伸感比侧握(常规握法)更明显。
②T型杠划船。超级背阔肌从上背至下背都有一个弧度。直线三角形背阔肌无论是力度还是实际面积都不尽人意。
宽握类划船对发展背阔肌的两侧有很大作用,但对背沟附近肌群及背部弧线的塑造不如窄握。窄握T杠划船则是使背部圆实的强力动作,其拉伸作用之强连坐姿滑轮窄拉也难以相比。通过对动作技术细节的调整,对下背也有极好的训练效果。
方法是:如果做窄握划船的极限负重是100公斤(1-3次/组),那就将负重调至最大强度的80%左右(80公斤上下),下放时尽可能伸展背阔肌,仿佛要将重量放至极低位置;上拉时采用暗示技术,用躯干迎接T杠。这样可保持整个上半身的前倾角度,避免出现在使用极限重量时站得较直,有较大的后仰借力情况。同时使把手位于腹部近腰处,以确保下背部的训练效果。
由于有意识地迎接T杠,躯干会有一个不自觉的"下沉"动作,这可使下背沟加深,形成"翻起"的效果。视觉上整个背肌的轮廓会更加分明,更具力度,比赛时更具竞争力。
③史密斯架卧推。要点是横杠位于胸线以下近腰部位置(以不妨碍动作起落为准),注意力集中在下背沟处。下落时刻意收缩下背部,使之像活塞般压缩,然后推起,重量不要过大,以6-8次为宜。这个动作对增大整个下背部面积,尤其是腰长者很有益处。
④窄握坐姿拉力器划船。要始终以背部肌肉对抗负荷,保持一种拉伸感。拉近时把手应位于腹部而不是胸前,还原时肩部前送放远。每组8次左右,保证动作幅度到位。此动作对整个背形的弧度及下背肌的生长都有较好效果。
3一般的10-12次/组是大众健身的要求,此范围既能使肌肉有一定的发达度,又能避免受伤。但对健美Fans或有志于参赛者来说,这远远不够。
初练者只要经过6个月左右的系统训练,就应逐步加进低次数组,保证一个动作的基本组(一般是5组)内必须有1组(一般是中间的第3或第4组)做8-10次或6-8次的较低次数,一年后可降至4-6次/组。随着体格的进一步发展, 1-3次/组的极限组和有保护的超负荷组也应在考虑之列。这是体格开拓者不可避免的必经之路。
4 比较特殊的部位--肱二头肌。关于肱二头肌的训练,可谓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小肌群,训练的总组数应在9组以内,否则容易疲劳过度,如多里安·耶茨和纳赛尔·桑贝蒂。有人认为它是一个中等大小的肌群,16组最理想,以克雷格·泰特斯为代表。"超人"李·普锐斯特认为做20组也只是在挠痒痒,只有做足30-35组才能彻底震撼这块具有标志性的肌肉。最不可思议的是有着65厘米臂围的曼弗雷德·胡伯勒,他在《十分钟练就粗胳膊》中宣称,只需严肃认真地竭力做上6组弯举,即可"搞定"肱二头肌。那么,到底该听谁的呢?
训练实践表明,每个人的肱二头肌对训练的反应各不相同,差别很大。你认为不够的组数,别人也许已训练过度,反之亦然。所以,最终是要通过训练的信息反馈来决定各自的训练组数。如果16-20组不行,即应适当减少动作和组数,做10-12组或降至10组以内。但要保证一个动作用杠铃做,一个动作用哑铃做。如果你的训练反应与李·普锐斯特相似,那么超高组数就应是你的选择。正因为肱二头肌不像胸背等大肌群有个相对通行的组次标准,所以每个训练者应在不断尝试中找到适合个人特点的理想训练组数,惟此才能使肱二头肌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5 令人费解的部位--斜方肌。与肱二头肌相似,它也是一块较为特殊的肌肉,有些直接刺激它的动作效果反不如一些间接动作好,如深蹲、硬拉、拉力器下压和杠铃高翻等,这确实有点让人费解。
肱二头肌的训练反应不同,是因为每个人肱二头肌的红肌纤维与白肌纤维的比例不相同,且由于在上身训练中胳膊都直接或间接参与用力,故对疲劳的耐受度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训练组数的极大差异。
斜方肌的构造特点是:被周围的肌肉包围,做动作时很难相对孤立地对抗负重,颈部、上背肌及三角肌都会参与用力,大负重时三角更是"热心参与者",从而使训练效果减弱。所以直接针对斜方肌的训练重量应适中,并要将意念集中在目标肌上。另外,深蹲、硬拉和下压动作可采用4-6次/组的低次数组(在充分热身后)。推荐的斜方肌训练动作是杠铃身后耸肩,每组12次左右,效果较明显。
如果不是为参赛,则无需专门发展斜方肌,让其在训练中自然增长即可,这样肩部会显得更宽阔自然些。
6 怎样进行布道凳弯举?只有极少数人肱二头肌天生较长,一直达到肘弯部,具有得天独厚的长条型肌肉形态。这类肱二头肌大多训练反应良好,只需将训练的重点放在打造"尖峰"上即可。但大部分人没有这么幸运,侧视一般都有一个较明显的"缺口",所以布道凳弯举就成了训练的必修动作。
为了使肱二头肌的下端尽快发达起来,每次动作都要下放到底部,有意识地将胳膊伸直,注意力集中在肱二头肌的下端,以此发力起动,带动整个肱二头肌的收缩。
有种说法是布道凳弯举不可将胳膊伸得太直,否则有损肘关节。事实并非如此。训练中只要采取逐加重量的方法,就可使次数降至4-6次/组,不会对肘关节及肌腱造成伤害。只有肘关节伸直,才能刺激到肱二头肌下端,否则就失去了布道凳弯举的意义。当然,纠正错误动作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并不要求降至较低次数,让肘关节和肌腱有个适应阶段,逐步掌握正确发力方式并使动作定型。若无特殊目的,一般不提倡做极限组(1-3次/组)或超负荷。
不少训练者为了举起较大重量,将动作的准确性和训练目的置之脑后,胳膊弯曲得很厉害。这样长久练下去不会有什么好效果,对改善肱二头肌的外形也不会有什么帮助。
7 要不要专门练小臂?通常的说法是:在练上臂的过程中小臂已得到了足够的刺激,无需专门练小臂。
实际情况是,如果不进行专门练习,小臂与上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形成明显的缺陷。虽然小臂在弯举和划船、硬拉等动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难和上臂达到和谐平衡,这是绝大多数训练者存在的切实问题。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必须专门进行小臂练习。由于小臂与小腿一样,耐受性很好,因此最好安排在弯举或背部练习后进行,这样效果会更好。但手腕关节相对较弱,故采用的重量不要过大,以每组12-25次为佳。
8 深蹲要不要蹲到底?深蹲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要不要蹲到底。
大量训练实践证明,蹲到底对腿部力量的增长和围度的增加更有效。原因是这样做大腿肌群能拉伸到极限长度,同时对腰骶部力量增大也更有帮助。另一个作用是对臀大肌的刺激也很大,臀肌围度也会随之增长。
对臀肌欠发达者来说,可以借此获得改善,使之与大腿肌群平衡发展。对臀大肌本来就较发达者来说,则应考虑改变一下动作方式(可选择平蹲),可在脚后跟垫一块高度适中的木块,使压力更多转移到股四头肌上。也可做一些颈前深蹲(横杠位于颈部锁骨处,双手交叉托护杠铃)。这样既可兼得下蹲到底的益处,又可减少其弊端。但这些变化最好采用自由深蹲,而不是在史密斯架上做。史密斯架的过度限制和前深蹲的取放不便,会对动作造成一定影响。
平蹲(大腿与地面平行)能使用更大的重量,故也是腿部训练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动作。将深蹲、平蹲及倒蹬等方式结合起来,你会在腿部发展上取得最大的收获。
以上8条训练建议供大家参考。只有切实面对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放任、回避,才能使自己的体格进一步发展。
在健身房里和一些会员交流时,发现不少人觉得背阔肌下部很难练到,尽管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动作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其实,很多时候,训练效果的差异就来自于一些动作细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关于下背阔肌的训练这个话题。
本文将和您分享以下内容:
背阔肌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哪些动作可以锻炼到下背阔肌
练下背阔肌时容易出现的3个细节问题及改善方法
背阔肌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肌肉起点:借胸腰筋膜起于T7~L5全部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及10~12肋面;
肌肉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拉"的功能(肩伸展、肩内收、肩内旋、肩水平外展);脊柱侧屈、脊柱伸展、同侧回旋、骨盆前倾,协助呼吸。
哪些动作可以锻炼到下背阔肌?
从背阔肌的解剖功能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要想练到背阔肌,主要就是做下拉和后拉(划船)这两类动作,不管是使用绳索还是使用杠铃、哑铃,这些动作的原理都是相同的。下背阔肌是整个背阔肌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说大部分练背的动作都会练到下背阔肌,例如引体向上、宽握下拉、反握下拉、坐姿划船、杠铃划船、哑铃划船等动作都可以练到下背阔肌,只是每个动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为了更好地刺激下背阔肌,我们可以选择反握下拉,反握划船这些动作。当使用反握姿势的时候,肩关节为外旋状态,这样可以减少背阔肌上部肌肉的用力,所以这类动作更侧重于训练背阔肌的下部。我们反握的握距可以与肩同宽,这样在做动作时手臂可以更贴近身体,从而有利于对下背阔肌的刺激。
练下背阔肌时容易出现的3个细节问题及改善方法。
在练背的时候,由于个体的差异,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在此,我们只分析很多人容易出现的3个细节问题。
问题1,上半身过于后仰
以反握下拉动作为例,很多健身者为了去练到下背阔肌,他们会将上半身使劲向后仰,并且表示能够感觉到下背部收缩得很紧。但是,请注意,这个"下背部"并不一定就是下背阔肌。
当上半身用力向后仰的时候,首先发力的肌肉是竖脊肌,而不是下背阔肌,我们感觉到很紧张的部位主要是竖脊肌的腰椎段和背阔肌下部的胸腰筋膜而已。
上半身过于向后仰,还会给腰椎及腰部肌肉增加过大的压力,特别是使用大重量并且快速地做动作时,更容易造成腰部急性或慢性的损伤。
改善的方法:减小身体后仰的角度,甚至可以将身体坐直,在拉起重量之前,预先收缩腹部,尤其是腹部深层的腹横肌,并维持住腹部的刚性。腹部肌肉收紧后可以使脊柱向前屈,而且腹部保持的这种刚性能够增加腹压,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抗身体在向后仰时施加在脊柱上面的压力。
如果你还不太会收缩腹横肌,那么你可以收紧盆底肌(也就是我们平时在憋尿时会使用到的肌肉),同时将肚脐向后收,将肚脐朝腰部靠拢,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活腹横肌。
问题2,动作的角度偏上
有些健身者在练背时,关注了向心收缩阶段用力将背阔肌收紧,却忽略了动作角度的精准性。例如,在练反握下拉或者坐姿划船动作时,如果绳索下拉的角度偏上,就更多的练到了背阔肌上部和中部,背阔肌下部并没有达到充分收缩,所以背阔肌下部自然就感觉比较弱。
改善的方法:加大动作行程,将横杆下拉到胸大肌下缘位置,稍停片刻后再有控制地还原。
问题3,动作的幅度过大
和第2个问题相反的是,还有些健身者的问题是动作的幅度过大,肘关节过于向后拉。这样的动作形式看起来好像可以使下背阔肌收得更紧,可是实际上,在这样的动作形式下,下背阔肌却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刺激。
当动作幅度过大时,会出现两个问题:
在进行下拉动作时,阻力的方向是向上的,肌力应该和阻力的方向相反才能很好地锻炼到下背阔肌。当肘关节过于向后拉时,肌力线是以肩关节为轴心呈弧线向上运动的,动作发力的方向和阻力的方向并不是相反的,所以下背阔肌的感觉会很弱,反而是肩胛上部的肌肉会感觉更强。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由于久坐、长时间看手机等生活习惯,多少会有一些含胸、耸肩、头向前探等不良体态。当肘关节向后、向上运动得越多,肩关节就越容易向前移,特别是肩胛骨没有注意收紧的情况下,这样也会加重含胸、耸肩等不良体态。所以我们在健身的时候,更应该多注意姿势,不能因为练健身反而强化了不良体态。
因此,为了精准锻炼到下背阔肌,反握下拉正确的动作形式是:预先下沉并向后收缩肩胛骨,同时收紧腹部核心肌肉,将横杆下拉到胸大肌下缘位置,并控制好动作的幅度,肘关节指向地面或者略微向后即可。
很多高水平的健身者在练背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大幅度的完全动作,这与上述内容并不矛盾,因为这是在基于他们良好的核心力量和肌肉募集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健身者尤其是新手来说,不能盲目模仿别人的训练方式,而是要更多地关注核心的稳定和正确的动作形式,这样才能安全、高效的取得进步!
结束语
背阔肌就像一棵倒立的圣诞树,而下背阔肌就是树冠部分。在这个圣诞节即将到来之际,但愿你能注意以上3个动作细节,开始点亮你的"圣诞树"吧!
引体向上—背阔肌训练最重要的手段
比赛时,我清楚地意识到,在任何动作造型中,宽大且给人以力感的背阔肌有多么重要。当我把背阔肌伸展开来时,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架“巨无霸”喷气机(指波音747系列)。我认为,我背阔肌的宽度对我最后一次赢得“奥林匹亚先生”起了很大作用。从肌肉的线条,肌肉所显示的力感,以及巨大的肌肉块来看,我和我的竞争者都差不多。要说不同,则是我练背阔肌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效果确实非比一般。
引体向上会使背阔肌变宽,同时也练了背部肌群,但是你必须了解背部肌群和背阔肌的区别。只靠背阔肌你就可以拥有V字型的体型,即宽肩、细腰的倒 三角形体型。要练出厚实的背部肌肉,你得练划船之类俯身拉动作。虽然总体来说引体向上也能练背部肌群,但它主要是练背阔肌,其次是肱二头肌,然后是前臂肌群和胸肌。引体向上是衡量一个人基本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
健美运动员对宽握颈后引体向上十分熟悉,且许多人只练这种引体向上。其实,引体向上还有许多重要的练习方式。宽握引体向上可以把背阔肌上部练出来。为了最大限度地伸展和收缩背阔肌,每次拉引必须到背触杠为止,向下必须将身体放到底,臂伸直。做宽握引体向上时,一般都喜欢只拉到一半,实际上充分引体对背阔肌的全面发展更有利。
为了从各个角度刺激背阔肌,胸前引体向上也是很不错的练习。做胸前引体向上时,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必须上拉到胸部,这样背阔肌才能充分收缩。而许多健美运动员只拉过下颏。要知道,只有拉到胸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达背阔肌,雕刻出肌肉线条来。
做引体向上时,双手的握距越近,对背阔肌的刺激越靠下,对前锯肌的刺激越大。无论握距宽窄,每次练习都要充分伸展和收缩背阔肌,向下要放到最低,向上要拉到胸部(窄握时当然无法在颈后拉)。你可以做许多组引体向上,开始用宽握,然后每组逐渐缩小握距,最后用窄握结束。
反握引体向上可以练肱二头肌。握距很窄,你练一下这个动作就会惊奇地发现它给肱二头肌的刺激有多强。
有些健美运动员可以做单臂引体向上,这可不容易。弗兰柯哥伦布就能悬空做单臂引体向上。像我们这些弱者只能在联合器械上用练双臂下拉的器械做做“单臂引体向上。”即使如此,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背阔肌能获得最大限度的伸展,胸肌也能帮着把拉杆拉到最低。爬绳者的背阔肌都很棒,从肩部一直延伸到腰部,并向外突出。双臂交替爬绳实际上是一种变形的单臂引体向上。
还有一种宽握引体向上,上拉时身体后倾,一直拉到腰部。这时身体要尽力后仰,几乎与地面平行,好像在做杠铃划船练习。这个练习效果很不错,因为它把划船和引体向上结合起来了,使背阔肌和背部肌群都得了锻炼。
用来做引体向上最简单的器械就是单杠。另一种是倒V型把手的杠,用来做窄握距(双手相距20-25厘米)引体向上。还有一种两头下垂呈45度角的横杠,宽握时手抓两端很舒服,手腕和前臂成直线。如果用单杠,宽握时就容易伤手腕。
如引体向上做不了几个,则可以从双臂下拉开始练。开始时重量可以轻一点,然后逐渐增重。到所练重量和体重差不多时,就可以直接练引体向上了。记住,当你在器械上能用体重的重量下拉8次时,就应改到单杠上练引体向上了。
开始练引体向上时,当然你要确定背阔肌的负荷,如规定拉50个。第一次你竭尽全力拉了10个。第二次你拼了命做了8个。好,你已经完成了18个。第三次你若能拉5个,那就做了23个。就这样做下去,即使做20次,也要完成定额。
我就是这样练引体向上的。我这个办法十分成功。显然,体重大的人做引体向上比较困难,因为需要克服的重力更大。
当你能做10-12个引体向上(无论宽握、窄握还是反握)时,就应在腰间挂点重物来进行练习了。这时背阔肌才真正开始增长。如果你不挂重物能做12个引体向上,那么挂上45公斤的重量也许就只能做10个。直练到又能做12个时,再把挂的重量加到9公斤。循环前进。我认识的一些健美高手可以挂23、27、32甚至37公斤的重物做引体向上。他们的背阔肌都极大。所以我认为,当你能做10-12个引体向上时,就应挂上些重物练。如果你坚持不挂重物练,那你的背阔肌就永远不可能获得突破性进展。
每练完一组引体向上后,应双手抓杠悬吊一会儿,以伸展放松背阔肌。这一练习非常重要,因为它能把背阔肌伸展到训练时因动作限制而不能达到和程度。不论做哪种伸展练习,只要你感到肌肉被拉伸到了极限,对肌肉生长就大有好处。
做引体向上时应用护手带。带的一头套在手上,另一头套在单杠上。这样你可以集中精力去练背阔肌,不必担心会滑手,还可以让你多拉几个。如果负重练习,那就更要用护手带。
做引体向上时,手上还要注意抹防滑粉,这样你才能提高抓杠能力。注意了这些细节,你就可以集中精力于背阔肌的收缩和伸展,从而获取良好的训练效果。
另外,做动作时保持身体垂直也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只靠背阔肌的力量慢慢拉起身体,然后慢慢还原。上拉时若身体摆动,就会向胸肌和其它肌肉借力,背阔肌受到刺激就小多了。
无论健美训练还是健身锻炼,引体向上都是一个基本练习。它不仅能提高人的力量素质,而且能美化人的肩背。
我练引体向上,每次都严格按动作规范来做。前8个尽量保持匀速,最后2个得蹬蹬腿、借点力才能完成。
我双手的握距比肩略宽。从最低处开始慢慢上拉,尽全力拉到不能再高为止。然后慢慢还原。我得承认,我每次拉不了10个,特别是当我体重达到113公斤时。这就是我为什么在训练计划中规定每次训练课要练50个引体向上而不管做多少次的原因。
前面曾提到,练引体向上主要是为了发展背阔肌。为了练出厚实而线条分明的背部肌肉,我还练俯身划船、单臂划船和硬拉。我还喜欢用超级组的方法把引体向上和卧推(包括平板和斜板卧推)结合起来练。我的练法是:开始时先拉一组引体向上,10个,不休息,接着做一组平板平板卧推。休息一下,重复练一组。一共做5组引体向上和5组平板卧推。接下来改练斜板卧推,和刚才一样,一组引体向上,一组斜板卧推。引体向上和斜板卧推之间不休息,斜板卧推后休息一会儿。
练完上述10组超级组后,做胸肌练习,然后再练背部肌肉。就是说,你必须认识到背阔肌的训练绝不能和背部肌群训练相混淆。将引体向上和卧推结合起来用超级组的方法训练使我获益匪浅。也许你也可以试试。
我觉得,没有任何形式引体向上的训练计划不能说是完备的训练计划。无论你怎么练,都别忘了练引体向上。
背阔肌是背部的两侧,肩膀的下面,胸部的后侧,当双臂贴近身体三头肌能挨着的地方, 其实,无论初习者还是有一定训练年限的“老手”,拥有令人羡慕的肱二头肌始终是他们的追求与梦想,并为此一直不懈努力。那么,发达肱二头肌究竟有哪些较为有效的方法,技术特点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又是什么呢 肱二头肌理想的形态是:直臂状态下侧视,其下端一直长达臂弯。弯曲时,呈半球状明显隆起(施瓦辛格和冈特的肱二头肌呈抛物线状,如停留在胳膊上的两座高耸的山峰)。这种理想形态对于先天长条形的训练者来说,可谓得天独厚。但拥有这种形态的人极少,大部分人侧视时臂弯处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缺口。所以,应针对性地优先刺激肱二头肌的下端部分,这样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上臂形态 下面介绍各类弯举动作的细节要点。 一、杠铃弯举 1、立姿直杠弯举 站立,双手同肩宽握杠,自然速度弯举,时间1~2秒:下放时控制还原,时间3~4秒。上举时注意力应集中在整个肱二头肌上,想象并排的两条肌束如钢绳般收缩。如果想尽快使肱二头肌下端发展起来,则应将注意力和起动点均放在此处。还有、杠铃下放到底部时要有意识地伸直胳膊。如果屈臂,则难于刺激到嵌入肘弯的肱二头肌下端这是很多健身者不太注意的地方,只要做标准次数(8~12次/组),都应刻意伸直胳膊,但8次以下(承重较大)为避免肘关节和肌腱无谓受伤,应保持胳膊自然的屈伸度。 常规重量组为每组10~12次至力竭,做3~5组。上身应保持正直,不要靠晃动身体借力,这对初练者最合适。系统训练半年以上者,应采用变速组或爆发式上举。实践证明,只要采用逐加重量的方法充分热身(至少2组,一般是3组),使肌肉和神经系统进入训练状态,同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目标肌上,用适宜的重量(8次左右)做变速或爆发式弯举就不会产生伤害事故。中、高级水平者应在正式组的第3或第4序列将试举次数降至6~8次/组或4~6次/组,然后再回升到正常训练次数。这样既能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又能保证足够的训练量,使目标肌更好的充血膨胀。变速组是指将一个训练组分为前、后两个半程,两个半程的上举速度和还原速度有较明显的区别,从而使肌肉受到更强烈的刺激。 这个动作的主要作用是全面增大肱二头肌的厚度与块头,另外,可通过握距的变化重点刺激内外两个肌束:宽于肩部的握距对肱二头肌外束刺激较大,略窄于肩的握距对内束刺激较好、可根据个人情况侧重采用。 2、曲杠弯举 站立,双手执杠做弯举。由于是曲杠,小臂不像直杠那样紧张,参与用力较少,可保证更多的负荷加在肱二头肌上。 曲杠弯举的效果有争议,部分训练者认为效果不如直杠,主要是施加在肱二头肌上的张力不明显。 曲杠由于角度基本符合自然状态下手臂的内旋状态,肌肉感觉较舒适。直杠迫使双小臂呈一定的外旋角度,上臂和小臂肌肉都有一定的紧张度,对抗负荷做动作时更明显,故感到张力效果十分明显。且无论上举还是下放都能保持持续紧张,使目标肌没有多少“喘息”机会,这种紧张度的存在使直杠弯举在发展肱二头肌的同时,对小臂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这是曲杠难于比拟的地方。从肱二头肌承担的负荷来看,曲杠由于小臂参与用力少,若重量相同,则承担的负荷大于直杠,对肱二头肌的刺激作用更大些,但在肌肉的持续紧张度上逊于直杠,特别是在杠铃下放阶段。由于角度适宜。对腕部不适或有伤者,曲杠则是代替直杠弯举的好方法。 训练要求与立姿直杠弯举基本相同,注意力应集中在整个肱二头肌上,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2、10、8、6、10次,做5个正式组,其中孤立重量组(10~12次/组)必须保证做3组,较高次数与较低次数的合理搭配,既能保证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又能保证动作的规格与次数,利于产生“泵”感的充血效应, 二、哑铃弯举 1、坐姿哑巴铃交替弯举 坐于凳端,双手各执一哑铃,左右交替做弯举动作。 弯举时为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可采用对镜训练方式。这样可纠正低头助力的毛病。 为了让肱二头肌弧度更饱满、肌肉更厚实,应做“均衡弯举”,哑铃尽量保持水平,不要左右晃动,使肱二头肌的内外两个肌束均匀受力;若为打造肱二头肌的尖峰。则须有意识地外旋小臂,仿佛要用小指去触碰肩膀。另外,可用一个小技巧来修饰上臂形态,兼顾肱二头肌下端;这就是在哑铃下放至底部时有一个自然后撤动作,幅度不大,但能令胳膊彻底伸直。然后以肱二头肌下端为起动点(意念也集中于此),带动哑铃弯举。次数变化在每组10~12次之间,下限不要低于8次,否则难以保证动作的规范。 为打破适应性,接受不同的刺激频度,有时可安排连续试举,一般是安排从重至轻的不同重量,而不是反向顺序。这更符合肱二头肌的耐受特点,也更容易挖掘其生长潜力,同时可避免拉伤肌腱。例如,以25公斤的哑铃弯举至力竭后(10~12次左右),紧接着试举20公斤的哑铃,无法再完成一次时立即接做15公斤的哑铃至力竭。这样重量呈现2~3个阶梯,但至多不要超过3个,每个阶梯重量相差5公斤左右,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进一步挖掘肌肉潜力,影响训练的综合效果。 2、哑铃斜板交替弯举 坐在后倾角为45度的斜板上,双手各执哑铃做交替弯举。 第一组的重量不要过大,目的是热身、确定动作路线和感觉,然后再逐加重量。正式组为5组,第3、4组可加至最大负重,次数为6~8次。 这种后倾角度能使肱二头肌上缘与肩部交接的肌腱处始终处于牵拉的紧张状态,利于发展肱二头肌上部。由于无法像普通状态那样“夹肘”,下放时手臂的后展和上举过程的转腕动作对肱二头肌的下缘与尖峰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这是一个较全面锻炼肱二头肌的动作,也是健美巨星施瓦辛格极偏爱的一个必练课目。 由于这个动作的“支持性”较差,故整个动作过程应全神贯注。必须均匀发力,下落也应如此。上升至顶部时做顶峰收缩2~3秒钟效果会更好。 3、单臂哑铃斜托弯举 杠铃斜托弯举的目的是为了刺激肱二头肌的下端,所以下放至底部时双臂必须有意识地伸直,否则就失去了动作的意义、单臂哑铃斜托弯举不具备双臂执握的稳定性,对关节和肌腱的要求也较高,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肌肉的持续紧张给肱二头肌以集中刺激。 动作的细节要求是:一手扶凳,以提供稳固的支撑,持铃臂的伸展不要太充分,以免给关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要尝试做顶峰收缩(会很别扭,找不到通常的训练感觉),也无需刻意伸直胳膊,这样才能让肱二头肌保持持续紧张状态,达到较好的训练要求。 另外,由于单手执握依托凳面,没有任何借力机会,故采用的重量也应谨慎。仍然是5个正式训练组,第1组采用较高的次数,然后逐增重量。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5、12、10、8、6次,这更符合动作的特点和要求。 三、牵拉类动作 牵拉类动作的特点有二:一是超常的持续紧张状态;二是为了对抗负荷和保持动作的稳定性,肌肉要承受强大的张力。 比较有效的动作是: 1、单械徒手(或负重)引体向上 掌心向内反握杠,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肱二头肌上。拉起时要以肱二头肌的收缩力带动身体移动,下放时必须做到控制还原,保持身体稳定,缓慢降至最低位,不要顺势而下,否则得不到负功收缩的效益,肌纤维也得不到拉伸的张力,这正是引体向上训练的关键之处——拉伸使肌纤维产生的有益损伤(相比屈伸类动作,拉伸使肌纤维的有益损伤更显著)使肌纤维在获得充足营养和休息的情况下,能更好的超量恢复,体积和力量增长更明显。 一旦能徒于完成10~12次/组,就应在腰部挂杠铃片,使每组次数降至6~8个,若又做能到8个以上,则应再增加铃片重量,使之回归到6个左右。中高级水平者也可通过每组4次以下的低次数针对性地发展力量,以挖掘更大的潜力,使基础训练的负重得到提高,也相应提高了训练强度。 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2、12、10、8、6次,共做5组。关面2组12次为徒手动作,后3组逐增负重,这样总的组次数和强度都有了保证 2、拉力器直杠弯举 立于十字拉力器架一侧,调节好拉力器长度。然后进行弯举、 先进行1~2组的轻负重练习,以确定一下线路及动作感觉,然后再逐步加大重量。 拉力器弯举的最大优势在于:施加在肱二头肌上的压力不会因动作角度而变小,张力效果非常明显。所以提倡下降时刻意控制动作,与铁块配重相抗。上升时速度应较快,也可用爆发力,但必须在充分热身后,且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在目标肌上、 我喜欢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肱二头肌下端,以此发力带动整个弯举动作做爆发式弯举。至顶部时停留1~2秒,做顶峰收缩,然后控制性还原,上臂形态因此获益匪浅。 3~5个正式组,逐加重量,次数为15、12、10、8、6。如果体力下降,也可只做3组高次数组,以肱二头的“泵”感为主要训练目的。 一般而言,拉力器弯举应安排在杠、哑铃弯举之后偶尔(10~15天左右)也可倒过来,给肌肉一个“冷不防”,以激发其活力,打破刚刚建立的动作定型。 除上述动作外,还有反向布道凳弯举、固臂板弯举、顶肘式弯举、俯姿哑铃集中弯举等动作,可做为训练的替代或补充。但不要为了追求动作形式的变化而采用一些看似花哨实则有害的弯举动作,如平肘式弯举(胳膊平放在凳面上)、倒地(卧姿)拉力器直杠弯举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掌握尽可能多的训练手段的同时,避开不必要的动作伤害,稳妥地取得一个个实质性的进步,使健美的臂膀成为你倍感骄傲的风景。 这是我转载的象这些问题可以去百度上搜索!!1
我们在锻炼背肌的时候,主要就是锻炼我们的背阔肌,因为我们在锻炼背阔肌的时候可以增加背肌的宽度,背肌的宽度足够就会显得身材接近倒三角的形状,看起来就是非常好看的。
男性增肌速度比较快,所以男性能够拥有标准的等边倒三角形身材是非常好的,而女性的要求稍微松一点,能够锻炼出肩宽腰细的身材,有一种微微倒三角的感觉,这样的身材是非常好看的。
锻炼背阔肌可以让我们的身材变得很好,但是锻炼背肌是一项非常难的事情,因为我们背上的肌肉数量实在太多了,不像胸肌那么简单。
我们的胸肌只有胸大肌和胸小肌,而我们的背肌有非常多快,包括肩袖肌群斜方肌和背阔肌以及各种深层的肌肉等等,数量非常多功能非常复杂。
我们在锻炼背阔肌的时候需要避免背部其他肌肉的发力,孤立性的使用我们的背阔肌,这是非常具有难度的,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避开别的肌肉专门锻炼背阔肌。
第一点,在锻炼背阔肌的时候重视引体向上。我们在锻炼背肌的时候可以选择很多的动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划船类的动作和引体向上这样的动作。
划船类的动作有坐姿划船和杠铃俯身划船等等,引体类的有引体向上和高位下拉。这样的两种动作在运动的时候利用的背肌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做划船动作的时候,做了一个肩关节伸的动作,而我们在做高位下拉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肩关节内收的动作,所以这对背肌来说锻炼的方式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动作的优点也是不一样的。
在进行划船类动作的时候,我们的背肌会做一个肩胛骨后缩下降的动作,在进行划船类动作的时候我们的背肌上部发力会很多,而我们的背阔肌的发力就不会很充分。
我们背部肌肉很多都是在肩胛骨上的,所以如果能降低肩胛骨的运动,就可以增加背阔肌的发力,对背阔肌的锻炼更充分,引体向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动作。
第二点,学会控制肩胛骨。我们在做引体向上的时候,最好的优点就是我们没有办法把肩胛骨充分收缩,我们做的是一个肩胛骨内旋的动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到我们背阔肌的功能。
而不像我们在进行划船类动作的时候那样,我们的肩胛骨运动轨迹,其实更多的是运用肩袖肌群和斜方肌。
我们在进行背阔肌锻炼的时候,需要避免别的肌肉发力,所以控制肩胛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比如我们在进行划船类动作的时候,我们肩胛骨后缩收紧,这个时候我们背阔肌就会被迫更多的发力。
如何练出一身肌肉呢
如何练出一身肌肉呢,健康的身体不光是要靠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行的,还要靠全身的肌肉健康才行。肌肉是身体上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一起看看如何练出一身肌肉呢。
如何练出一身肌肉呢11首先做的就是每天抽出45分钟锻炼身体,首先要做有氧运动,比如说跑跑步,跳跳绳,做10到15分钟,先让肌肉充分接触氧,这样也能按摩一下各个器官。
2然后再做无氧运动,可以练练哑铃,俯卧撑,每天做8到10组,每组以肌肉坚持不下去为止,每组间隔时间为1到2分钟,这个时间应该伸拉一下肌肉让它充分有氧呼吸。应该每天坚持,但是不要每天练习同一部分的肌肉,同一部分的肌肉应该是隔一天锻炼一次,因为它需要充分的休息,比如说,今天你练习了俯卧撑,明天就应该练习一下胸肌。
3仰卧起坐(锻炼腹肌),这个很特殊,需要每天坚持,每天最少60个,可以分成3组,每组20个,每组间隔1到2分钟。
4其实最累的时候就是最长肌肉的时候,坚持才是最重要的,按照我的方法,一个月后就会有明显的改善,锻炼的时候,试想自己力大无穷,心理的暗示也是有促进作用的。还有每天锻炼的时间最好是每天的下午3点到8点,这时最佳的锻炼时候。
5摄入量的增加也是可以促进肌肉增长的,首先锻炼的这段时间平时的饭量一定要比以前多吃一点,要想长肌肉就得多吃蛋白质含量多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鱼肉类的。
1、循序渐进原则
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大重量,我们需要循序渐进,掌握标准动作的前提下再进行负重训练。从中低重量的动作入手,感觉可以适应了再叠加重量,不要挑战不适合自己的重量。
当你感觉熟悉动作轨迹了,这个时候再尝试8-12RM的重量进行增肌,可以快速提升肌肉维度,同时降低受伤的风险。
2、分肌群训练原则
进行增肌训练的时候,并不是每天把身体肌群虐个遍,就能让肌肉快速生长起来的。肌肉的生长并不是在训练的时候,而是在休息的时候。身体大肌群训练后需要72小时时间修复,而小肌群也需要48小时修复。
因此,增肌训练的时候,我们需合理分配肌群训练,每次训练的时候安排2-3个肌群训练即可,比如今天练肩部跟背肌,明天练胸跟手臂,后天练臀腿肌群,而健身新手可以一天锻炼上半身肌群,一天锻炼下半身肌群,一天休息,这样轮流训练,肌肉才能获得高效刷脂。
3、保证规律早睡
当身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时候,肌肉修复速度是最快的,而熬夜晚睡会抑制睾酮水平的分泌,不利于肌肉的修复跟合成,还会加速身体机能的老化。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规律早睡,提高睡眠质量,睡眠状态好了,第二天精神会更加充沛,身材发展速度也会更快哦!
4、定期优化健身计划
训练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的肌肉会发展,身材会进步,力量会提高,所以你的健身计划要及时优化,才能避免瓶颈期的出现。
一般健身计划1-2个月后你就需要调整新的重量、组数、间歇时间了,要给身体更大、更深的刺激,肌肉才会获得持续发展,你才能突破瓶颈期,更快获得好身材。
如何练出一身肌肉呢2一、胸部
以最大卧推重量100公斤为例60、70公斤热身,各推1组,8-10次左右,无需达到力竭。然后进入正式训练,80、90公斤各1组,然后将负重加至极限重量100公斤,做1组后降至90、85、80、70公斤,每个重量完成1组,每组都达到力竭。
最后用60公斤以爆发力做快速推举,尽可能做20次左右(力竭),这样能让深层的红肌纤维也得到彻底刺激。这种练法对体力要求较高,故大负重组组间休息要充分,并注意相互保护,以使训练顺利进行。
飞鸟和夹胸练习重量不要过分,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胸肌的拉伸感上,确保动作幅度充分。每组在12-15次之间,各做3-4组。动作要点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胸沟处,控制住哑铃(或器械)的下放,然后做环抱动作,使哑铃相触。
二、背部
仍将大负重的复合练习作为主打动作,如杠铃划船、T型杠划船等。辅助动作有坐姿滑轮颈前(后)下拉,窄握坐姿滑轮划船,引体向上等等。
任选两个动作与主打动作相配,原则上与主打动作形成一个合理的动作配比,使上背部、中下背部及背中肌(近背沟处,主要以窄手位划船或下拉动作来刺激)都能练到。
背部训练的要点是宽厚度和细节刻画两方面。主打动作的`大负重复合练习主要是全面增大背肌块头,滑轮下拉(或引体向上)及窄握坐姿滑轮划船重点是在体验拉伸和收缩感上,以充分的幅度确保动作的精确,从而丰富背部肌群的细节。
同样,选定的主打练习要做8-12组,这样在全面刺激背阔肌同时,对相关小肌群,如冈下肌、大圆肌、斜方肌深入上背的部分也有很强的兼带刺激作用。再用两个配比动作,如滑轮下拉和窄握划船(T杠和拉索皆可)进一步充分刺激小肌群,以增加背部肌肉的密度和隆起度, 达到良好的力度和审美效果。
三、肩部
肩部的主打练习以立姿或坐姿杠、哑铃推举为最佳。比较而言,哑铃的自由度大,能综合刺激整个肩部,使肩部三角肌圆度更饱满,锻炼效果更显著。
无论是杠铃还是哑铃,大重量的翻举动作(使器械至肩部位置的过程)非常容易伤及手腕与腰部,故最好和训练伙伴一起练,请他们帮助将哑铃放至肩部,并待握牢后提示放手松开,以免脱手产生伤害事故。杠铃推举最好在史密斯架上练,同伴立于身后做保护。
主打练习做8-12组,具体组数依个人体力与训练感觉而定。仍然采用双金字塔式练法,先逐增再逐减重量,在逐降的后半程可做一些变速举,有意识加快或放慢动作(重量为极限强度85%左右)。结束组做爆发式快速推举,力争做15-20次,以强化训练效果。
大重量推举动作对肩肌的前、中、后都有很强的刺激,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刺激。可选用两个专项动作,针对三角肌中束;另一是俯姿哑铃飞鸟,针对三角肌后束。两个动作各做3-4组,这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肩部训练计划,使肩部的块形和力度均渐趋理想。
四、腿部
毫无疑问,腿部训练必须以最强力的深蹲为主打动作,迫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开发至极限,以最强的神经冲动驱动腿部肌群收缩。与训练上身肌肉一样,你应将意念与肌肉紧密联系,注意力放在腿部肌群的收缩上。
如果在巨大的负荷下这样做感到困难,则说明平时练习的方法存在不足,只想如何抵抗重量站起来,忘了健美训练的黄金法则“将意念与肌肉相联”。如果你在深蹲中做到了这一要求,那么你的负重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
深蹲至少做8组,能力强者以12组为限。采用逐加逐减重量法,至最大负荷后再逐减到起始重量。当负荷增至最大强度的85%左右时,即应互相保护(保护者一定要随训练者一起下蹲站起,双手始终穿过练习者腋下呈托起状,否则反应跟不上)。
两个辅助练习是俯卧腿弯举和坐姿腿屈伸。深蹲后股二头肌已经受到一定刺激,但深度和数量不够,必须通过俯姿腿弯举进一步强化(高级水平者也有用腿举来强化股二头肌的。
要点是两腿间距较大,下降时以最大幅度将双膝降至腋窝处,然后蹬起)。一般做4组左右,然后做坐姿腿屈伸,也是4组左右,以进一步孤立刺激股内肌和股外肌。
许多伙伴喜欢在训练后自拍,但大多拍的都是正面照片,因为大多数人的背部肌肉非常虚弱,而正面肌肉比较饱满。背部肌肉通常是指背阔肌、斜方肌和倒三角身材,再配合圆润的三角肌,结实的下背部肌肉和背沟。
但是想练出这样的背通常很困难,所以难怪这么多人只从正面拍照,但是如果你想脱颖而出,接下来的这个动作或许可以帮助你增强背部肌肉。
硬拉在迫使你将杠铃从地上拉起来的同时,会刺激到全身所有的肌肉,参与这一过程的所有肌肉链都会被迫参与发力。
没有什么运动可以像硬拉一样训练你的竖脊肌,所以硬拉更像是下背部的运动。
这个动作就是硬拉,当你从下放阶段到锁定阶段的全程硬拉过程中,你的握法、背阔肌、斜方肌和其他上背部肌肉将会受到训练。
当你锁定负重时,你可以拉一个很大的重量,这可以对你的斜方肌施加一个很大的压力,并使你的上背部和肩部肌肉增厚。
训练技能:
为了更有效地刺激背部肌肉,可以使用和臀部同宽的固定站姿距离。因为运动范围会比相扑硬拉大,所以需要更多的机械训练,肌肉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收缩状态。
相扑硬拉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充分发力,但是它在增加肌肉围度方面的效果不如传统的硬拉。
训练中的一切都基于风险效益,当你的姿势正确时,在持续训练中,风险相对较低,收益也较高。因此,当你难以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停止练习硬拉。否则,你的训练效果就会非常不理想,而且甚至可能会导致受伤。
如果你不确定你的步距应该有多宽,可以采用与直立垂直跳跃相同的距离,也可以根据你的个人喜好,随意调整你的步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