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
异名斑猫,龙尾(《本经》),螌蝥(《说文》),斑蚝、龙蚝、斑菌、晏青(《吴普本草》),龙苗(《药性沦》),羊米虫(《陆川本草》),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中药志》),花罗虫(《广东中药》),章瓦(《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
动物形态①南方大斑蝥,又名:大斑蝥。
体长15~30毫米,底色黑色,被黑绒毛。头部圆三角形,具粗密刻点,额中央有一条光滑纵纹。复眼大,略呈肾脏形。触角1对,线状,11节,末端数节膨大呈棒状,末节基部狭于前节。前胸长稍大于阔,前端狭于后端;前胸背板密被刻点,中央具一条光滑纵纹,后缘前面中央有一凹陷,后缘稍向上翻,波曲形。小楯片长形,末端圆钝。鞘翅端部阔于基部,底色黑色,每翅基部各有2个大黄斑,个别个体中斑点缩小;翅中央前后各有一**波纹状横带;翅面黑色部分刻点密集,密生绒毛,**部分刻点及绒毛较疏。鞘翅下为1对透明的膜质翅,带褐色。足3对,有黑色长绒毛,前足和中足跗节均为5节;后足的跗节则为4节,跗节先端有2爪;足关节处能分泌**毒液,接触皮肤,能起水泡。腹面亦具黑色长绒毛。
具复变态,幼虫共6龄,以假蛹越冬。成虫4~5月开始为害,7~9月为害最烈,多群集取食大豆之花、叶,花生、茄子叶片及棉花的芽、叶、花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②黄黑小斑蝥,又名:黄斑芫青。
外形与上种极相近,体小型,长10~15毫米。触角末节基部与前节等阔。
生活习性及分布同上种。
采集7~8月间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捕捉时宜戴手套及口罩,以免毒素 皮肤、粘膜。捕得后,置布袋中,用沸水烫死,然后取出晒干。
药材干燥虫体呈长圆形,大斑蝥全长10~25毫米,宽5~10毫米;小斑蝥长10~15毫米,宽5~7毫米。头略呈三角形。黑色。有1对较大的复眼及1对触角,触角多已脱落。背部革质鞘翅上有3条淡棕色横带纹。胸腹部棕黑色,有光泽。胸部突起,有足3对。腹部呈环节状,有黑色绒毛。气特异,味初辛后苦。以个大、有**花斑、色鲜明、完整不碎者为佳。
主产河南、广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南、云南、江苏等地。以河南、广西产量较大。
化学成分南方大斑蝥含斑蝥素1~12%,脂肪12%及树脂、蚁酸、色素等。黄黑小斑蝥(台湾产者)含斑蝥素097%,但亦有达13%者。此外,一般斑蝥属含斑蝥素1~15%。
药理作用①发泡作用
斑蝥(主要是其所含的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曾用作抗 药。其 性颇强烈,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其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遗留疤痕。对粘膜或皮肤创口,则其作用较为剧烈。亦较难痊愈。口服毒性颇大,可引起肠胃炎及肾炎;特别是肾脏及泌尿道,对斑蝥素很敏感,小量可扩张肾小球,中毒量主要伤害肾小管。斑蝥素易自肠胃道吸收,皮肤也能吸收少量;排泄则主要通过肾脏,泌尿道受 可产生尿急、疼痛等症状(如使尿呈碱性,增加其溶解度,可减轻其 症状),我国民间用其 发泡作用(称为"冷灸")于一定部位,治疗多种疾病。在甲醛性"关节炎"的兔身上,用斑蝥丹(即01克斑蝥蜜丸)灸治,有明显疗效,并证明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关于斑蝥素引起皮肤发泡,特别是引起皮肤棘层松解的原理问题,进行过很多研究,一般认为是由于皮肤中某种酶的参与所致。各种动物对斑蝥素的敏感性(特别是肾炎)有很大的种族差异。
②抗肿瘤作用
斑蝥素对小鼠肉瘤-180略有抑制作用,能使瘸组织呈碎块及糜烂状。临床上治疗肝癌有效,唯副作用较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③其他作用
斑蝥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蓝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人报告斑蝥素有雌激素样作用;但有人认为,只有不纯的斑蝥素方有此作用,而单纯的斑蝥素并无激素样作用。
毒性本品属剧毒药。小鼠急性实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25毫克/公斤;其内脏切片检查,无论急性或亚急性毒性试验,各脏器皆出现病变:心肌纤维浊肿明显(尤以亚急性试验为著);肝细胞浊肿、脂变;肺、脾郁血,并有小灶性出血;肾小管上皮浊肿。斑蝥素30毫克即可使人死亡。
炮制斑蝥:拣净杂质,除去足、翅。米斑蝥:将米置锅内加热,喷水少许至米粘贴锅上,俟烟冒出时,加入斑蝥,轻轻翻炒,取出,去净米粒,除去足、翅。(每斑蝥10斤,用米2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斑猫,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黄黑、出,去麻子等,去两翅、足并头。以血余裹悬墙角上一夜用之,则毒去也。"
②《纲目》:"用麸炒过,醋煮用之。"
性味辛,寒,有毒。
《本经》:"味辛,寒。"
归经入大肠、小肠、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
②《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③《会约医镜》:"入肺、脾二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②《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
③《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
④《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
⑤《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敷贴、发泡,或酒、醋浸涂。内服:炒炙研末,1~2厘,或入丸、散。
宜忌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肤青。"
②《日华子本草》:"恶豆花。入药除翼、足,熟炒用,生即吐泻人。"
③《本草衍义》:"妊身人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人,尤宜斟酌。"
④《纲目》:"恶甘草。"
选方①治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仁斋直指方》)
②治疔肿:斑猫一枚,捻破,然后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封上。(《备急方》)
③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斑猫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敷之。(《外台秘要方》)
④治牛皮癣:斑蝥一个,甘遂一钱。共研细末,以醋调和,日擦数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颜面神经麻痹:斑蝥一个。研细,水调贴颊上,向左歪斜贴右侧,向右歪斜贴左侧。起泡即取去。(《山东中草药手册》)
⑥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斑蝥适量。研末,取少许放清膏药中心,如是扁桃体炎贴患侧颈外压痛处,如是咽、喉炎贴两侧人迎穴,待皮肤起泡(约三至四小时),即可揭去。起泡处用酒精消毒,再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放出液体,涂上红汞,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河北中药手册》)
⑦治疟疾:斑蝥七只,麻黄、雄精各一钱二分,朱砂半钱。共研细末,每次用一至三分,调放在膏药上,贴头颈项第二骨节处。(《浙江中医杂志》(7):39,1959)
⑧治剧烈头痛:斑蝥(去头、足)三至五个。研末布包,贴痛处。起泡后用针刺破。使水流出。(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疣痣黑子:斑蝥三个,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饯,炒黄去米,入蒜一个,捣烂点之。(《纲目》)
⑩治耳卒聋:斑猫二枚(去翅、足,炒黄),巴豆一枚(去心、皮,生用)。同研令匀,绵裹塞耳中。(《圣惠方》)
⑾治大人小儿瘰疬内消方:斑猫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猫炒令米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于薄荷末四两,同研令匀,以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却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经偏方》)
⑿治一切瘘:斑猫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蜥蝎三枚(炙令黄),地胆四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搀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黑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温酒二十丸。(《圣惠方》)
⒀治疯狗咬伤:斑蝥三七枚,去头、翘、足,先以七枚,用糯米一勺,略炒过,去斑蝥;别以七枚,如前炒,色变复去之;别以七枚如前,至青烟为度,去蝥,只以米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许,空心调服,须臾再进一服,以小便利下毒物为度;如不利,再进。利后肚疼,急用冷水调青靛服之,以解其毒,否则有伤。黄连水亦可解之。但不宜服一切热物也。(《医方大成论》)
⒁治经候闭塞及干血气:斑猫十个(糯米炒),桃仁四十九个(炒),大黄五钱。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丸,甚者十丸。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送下。(《济阴纲目》斑猫通经丸)
⒂治血疝便毒,不拘已成未成,随即消散:斑蝥三个(去翅、足,炒),滑石三钱(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汤下,日一服,毒从小便出,如痛,以车前、木通、泽泻、猪苓煎饮。(李杲·破毒散)
临床应用①治疗风湿痛、神经痛等
用斑蝥贴敷穴位治疗四肢关节、腰背部的风湿痛(包括职业性良性关节炎、肌纤维炎、风湿性关节炎、因神经血管疾病或外伤而引起的关节疼痛等)及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三又神经痛、手术或外伤瘢痕区的反射性神经痛等)、传染性肝炎恢复期的肝区痛等,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据数百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0%以上。大多数患者经1~3次治疗后,症状即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对急性风湿痛疗效显著。对增生性关节炎无明显效果,对有明显不可逆性的关节病变亦不适用。用法:取斑蝥125克、雄黄2克;或斑蝥50克、雄黄5克,共研细末,加蜂蜜适量,制成粒状备用。用时按针灸取穴原则选定穴位,然后取绿豆大小的圆粒,置于2平方厘米的胶布中央、贴于选定的穴位上。四肢躯干部位的穴位,一般在24小时后揭去。穴位的皮肤上可出现绿豆大小的微**透明小水泡,无明显疼痛,有时周围略痒。水泡通常在4~7日内结痂脱落。1次以敷贴1~3个穴位为宜,多则不超过5个穴位,以便有可能交错地进行第2、3次治疗。一般隔3~6天治疗1次,3~5次为一疗程。每疗程后可休息2~4天。亦可将斑蝥去头足后研成细末,以少许置膏药中心,贴于疼痛关节处,24小时后揭去,局部即发生银杏大小之水泡,以消毒针尖刺破,挤出液体,敷料覆盖。斑蝥敷贴于穴位上,起到一种"微面积的化学性烧伤性 "作用。这种 首先作用在皮肤的神经感受器上,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机理而达到止痛及治病的目的。
②治疗颜面神经麻痹
取斑蝥粉02克,置于药油摊得较薄的膏药中心处,然后贴在病侧的太阳穴上(嘴歪向左侧贴在右侧,歪向右侧贴在左侧)。1昼夜后局部发泡,刺破后揩干渗液(防止流入眼内及附近皮肤上),隔2~3日再贴,直至痊愈。局部发泡有感染时,待痊愈后再贴。治疗过程中忌饮酒。据近千例的观察,一般在用药后4~7日内口眼歪斜即渐减轻,10~14日可望痊愈。
③治疗肝癌
从斑蝥中提取的斑蝥素,对普通型原发性肝癌前期有一定疗效,表现为治疗后癌块缩小,自觉症状改善,生存时间延长。但对黄疸、腹水型肝癌的疗效较差。据35例、15例、32例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74%、80%和72%。另有5例治疗后,1例临床治愈;2例病情一度好转,最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另2例病情明显改善。用法:内服斑蝥素片或胶囊(每片或每粒含斑蝥素1毫克),每次1片(粒)。开始每日1次,待适应后可增加到2~3次,同时多饮绿茶解毒。并配合应用中草药,大部分病例加用小剂量化疗。此外,有用斑蝥原生药制成药片治疗肺癌、肝癌、 癌、宫颈癌,用斑蝥烧鸡蛋(鸡蛋叩一小孔,放入去头、足、翅的斑蝥1~3只,再用纸和泥糊好,置于火上烤熟,只吃鸡蛋,每天1只)治疗肝癌、胃癌,均获得一定疗效。服用斑蝥制剂后的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方面。如口腔、咽部粘膜充血、灼痛或溃疡;心窝部不适,甚或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尿颊、尿痛,甚或血尿。有时可出现四肢、面部麻木,或心率减隆,或暂时性血压升高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反应。一般反应轻者不一定停药,多饮绿茶或对症处理即可缓解;泌尿系统症状严重者,应该停药数天。个别病例服药后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所以在服药期间应注意心脏情况。
④治疗神经性皮炎
一斑蝥15克,浸入70%酒精100毫升中,1周后取浸液涂患处。涂药后数小时,局部即发生水泡,用针刺破,敷料包扎,3~4天后即结痂脱落而愈。如病灶部仍有苔藓样变,可再次涂药,直至病变组织脱尽为上。一般涂药1~3次。亦可结合用025%普鲁卡因于病灶周围封闭。单用斑蝥酊外涂治疗24例,除1例中断治疗外,均获痊愈。加用普鲁卡因封闭治疗54例,除2例结果不明外,亦均治愈。二斑蝥2克,浸入65度烧酒100毫升中,7昼夜后取其上清液涂于患处,每日1~2次。30例患者经15~50天治疗后,痊愈25例,显著进步或进步者4例,无效1例。涂药后起泡者7例。治愈病例中,18例随访半年以上,有8例复发,但病情较原来为轻,经再涂药,很快又趋治愈。认为斑蝥酒有良好的止痒作用,可以阻断因搔痒而引起的恶性循环,使已紊乱的大脑皮质机能得到调整,并消除因搔抓对皮肤的 ;同时,斑蝥酒的引赤作用,可以加速局部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改善局部营养,使苔藓比的病理组织吸收消退。
⑤治疗斑秃
取斑蝥40只,闹羊花40朵,骨碎补40片(每片约2分厚),浸于95%酒精500毫升内,5天后取澄清液涂擦患处,每天1次。擦药前,先用土大黄、一枝黄花煎洗患处。据24例经1个月以上的治疗观察,其中显效及好转者9例,控制发展者11例。
⑥治疗传染性疣
取斑蝥125克,雄黄2克,研粉,加蜂蜜适量,调制成膏。同时先将疣之角化层削去,以碘酒消毒,然后取相当疣大小之斑蝥膏,用手指搓成扁圆状置于疣面,以胶布固定。经10~15小时,患部即起水泡,疣便浮离皮肤。治疗10例,均痊愈。
毒性斑蝥虽非临床常用内服药物,但因误服或制药时防护不慎从皮肤及口、鼻粘膜吸收而引起中毒者并不罕见。内服中毒剂量自1分至5钱不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在消化系主要有口、咽部烧灼感,恶心、呕吐或呕出血水样物、血丝、血块,腹部绞痛等剧烈反应,在泌尿系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和毒性肾炎症状。皮肤、粘膜吸收中毒者,局部常发生水泡或充血、灼痛等。大多数患者经及时而有效的救治,均可恢复;但亦有少数严重中毒患者因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全身循环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因此,临床应用和调制时,必须严加注意。
名家论述①《纲目》:"斑蝥,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气,以毒攻毒是矣。杨登甫云: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
②《本草经疏》:"斑猫,近人肌肉则溃烂,毒可知矣。性能伤肌肉,蚀死肌,故主鼠瘘疽疮疥癣。辛寒能走散下泄,故主破石癃血积及堕胎也。甄权主瘰疬,通利水道,以其能追逐肠胃垢腻,复能破结走下窍也。""斑猫,性有大毒,能溃烂人肌肉,惟瘰疬、癫犬咬或可如法暂施,此物若煅之存性,犹能啮人肠胃,发泡溃烂致死,即前二证亦不若用米同炒,取气而勿用质为稳,余证必不可饵。"
提醒您:斑蝥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冬虫夏草
又叫虫草,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长的一种奇特的东西,冬天是虫子,夏天从虫子里长出草来。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草是一种虫草真菌。怎么长出来的呢?夏季,虫子将卵产于草丛的花叶上,随叶片落到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便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层里有一种虫草真菌的子囊孢子,它只侵袭那些肥壮、发育良好的幼虫。幼虫受到孢子侵袭后钻向地面浅层,孢子在幼虫体内生长,幼虫的内脏就慢慢消失了,体内变成充满菌丝的一个躯壳,埋藏在土层里。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长成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小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肾、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养肺阴,补肾阳、止咳化痰、抗癌防老的功效,为平补阴阳之品,诸无所忌(男女老少都能吃,是适合人群最广的补品,而且不需要忌嘴,对身体大有补益,补精髓益肺肾,而且药性温和,不似人参会使人产生燥热,有人参之益而无人参之害)。可用于肺痨咳血,阳痿遗精等症。如东宝肝泰、百苓胶囊、金水宝。此外,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可以用冬虫夏草同鸭、鸡、猪肉等炖服,有补虚扶弱之效。 现代研究表明,虫草有平喘作用。本品多入丸散剂,每次用量5克--10克。
虫草为麦角菌科植物,干燥的虫草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3~6厘米,粗约04~07厘米。表面棕**,粗糙,背部有许多横皱纹,腹部有8对足,中间4对足较明显,其特征如蚕体,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周边显深**,断面心内充实。虫体头部生出菌座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达4~8厘米,气微臭,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
真虫草用开水浸泡,虫体变膨大而软,菌座色加重成为黑褐色,虫体和菌座紧相连,不脱落。浸液微有臭味。
由于虫草价格昂贵,用药量大,供不应求,一些不法商贩,想尽一切办法制造假虫草。有的用地蚕、地笋等制造假虫草,以假乱真,使一些鉴别能力较强的中药专家不用理化鉴别手段也难以鉴别。
但是,只要有较高的鉴别能力,仔细观察,还是可以识别的。假虫草色泽比真虫草略黄而色泽不光亮,细看**带点状,味臭,断面类白色有暗点并有髓腔。其他外观完全和真虫草相同。假虫草用开水浸泡10分钟后,会慢慢显出原形,**开胎脱落,假菌座也开始脱落,与虫体分开。虫体有的变成植物根茎、地蚕,有的变成僵蚕体,菌座慢慢变成类白色的黄花菜,黑褐色的颜色完全退掉,浸泡的开水渐渐变成浅黑色,微有黏性。希望广大使用者注意识别,严防假冬虫草危害人民的健康。
英文名 CORDYCEPS
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
来源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 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注:蛹草(北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 Link的子实体及虫体也可作冬虫夏草入药。
性状本品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 3~5cm,直径 03~08cm ;表面深**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 8对,中部 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 4~ 7cm,直径约 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磷酸盐缓冲液(PH65)〔取001mol/L磷酸二氢钠685ml与001mol/L磷酸氢二钠315ml,混合(PH65)〕-甲醇(1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腺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腺苷对照品适量,加9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90%甲醇10ml,密塞,摇匀,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9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腺苷(C10H13N5O4)不得少于0010%。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 3 ~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服冬虫夏草因病而异。冬令季节,不少人喜欢选用冬虫夏草进补,这里谈谈冬虫夏草的功效和选用方法。
十大功效: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膳滋补品,它性平味甘,具有补肺肾、止咳嗽、益虚损、养精气之功能。
据临床研究报道,冬虫夏草具有十大功能:①抗菌,②免疫调节,③抗癌,④抗炎,⑤滋肾,⑥提高肾上腺皮质醇含量,⑦抗心律失常,⑧抗疲劳,⑨祛痰平喘,⑩镇静催眠。
适应人群:适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咳嗽气短、自汗盗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劳嗽痰血等病症。由于它性平力缓,能平补阴阳,所以也是年老体弱、病后体衰、产后体虚者的调补药食佳品。
怎样挑选:购买时首先要注意外观色泽。冬虫夏草虫体似蚕,长约3~5cm,表面深**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足8对(中部4对比较明显)。子座细长圆柱形,长约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红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断面为白色,气微腥,味微苦。选择时以虫体完整、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色白,子座短者为佳。要注意有些空壳冬虫夏草,是在提取有效成分后再出售,这种虫草内容物少,外观不饱满。也可以掰开细看,若有在虫草中插入铁丝等异物的即是伪劣商品。建议购买正规商店或有信誉厂商的产品。
食用方法:服用冬虫夏草补虚,要因人因病而异,或单药服用,或配合他药同用。可以煎水、炖汤、做成药膳服食,也可泡酒、泡茶等。例如有腰痛虚弱、梦遗滑精、阳痿早泄、耳鸣健忘及神思恍惚诸症,可单用冬虫夏草每次2克,研末,空腹送服,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用冬虫夏草5克,配杜仲、川断等,煎汤饮服。属病后体虚,或平素体虚容易感冒、畏寒自汗者,可常用虫草与鸡、鸭、牛、猪、羊肉等炖服。如用冬虫夏草5~10枚,老公鸭一只,去除肚杂,加少许黄酒,煮烂食用,可增强体质。或每天用虫草4枚,煎汤后空腹服用。
其他产品:由于天然冬虫夏草价格昂贵,自然资源短缺,促使人们研究和探索人工培育的方法。用冬虫夏草上分离菌种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已渐趋成熟,从冬虫夏草上得到的分离物名目繁多,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药品或保健品及其菌种在遗传上与冬虫夏草没有联系,经过发酵生产的产品种类很多不是来源于真正的冬虫夏草菌种,所以要注意选择。
保存方法:一般家庭每次购买的虫草量都会比一次服用量稍多一点,这就需要注意虫草的储藏了。虫草的储藏要点是防潮、防蛀和防虫。如果量很少,而且储藏时间也很短的话只需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就行了。或将其与花椒或丹皮放在密闭的玻璃中,置冰箱中冷藏,随用随取。如果量大或者需要放置较长时间最好放虫草的地方放一些硅胶之类的干燥剂,因为,刚买来的虫草都有些潮而且久置容易发霉、生虫。
虫草受潮后要化苗,即虫体成空过壳,捏后变扁,但虫草质量降低。若用白酒喷撒虫草(每千克用250ml酒),喷后再喷水,用硫磺熏,可保几个月不化苗。发现虫草受潮后,应立即曝晒。若生虫,可用硫磺熏之,或用炭火微微烘焙,事后筛去害虫虫体与蛀屑。虫草保存不宜过久,过久则药效降低。
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逐步应用了除氧保鲜技术,并应用于冬虫夏草的保管。研究表明,采用除氧保鲜养护的虫草,在长达2年的贮藏期内,品质完好,无虫蛀、无损耗。与氯化苦熏蒸法相比,有很多优点,不但虫草粗蛋白质总含量较后者为高,而且无毒、无害,杀虫灭菌迅速彻底,不影响虫草的有效成分和商品质量,还方便贮藏与检查,安全性强。
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为中华之特产,主要产于中国四川、青海境内的青藏高原上。自明代开始,青海冬虫夏草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460年,中国虫草销往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被称为中国传奇式的珍宝。目前,冬虫夏草仍是青海省换汇度最高的出口商品之一。在
国际市场上,冬虫夏草的售价每吨高达70多万美元。
冬虫夏草均为野生,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的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其形体如老蚕,表面黄棕色,背部有许多皱纹,腹部有足八对;其断面呈白色或略黄,周边深**;体长六厘米,直径约三毫米,很象一棵草。每年五月中下旬,当冰山上的冬雪开始融化,气候转暖的时候,草蝙蝠蛾的幼虫破土而出,开始活动,在山上的腐殖质中爬行,待头向上爬至虫体直立时,寄生在虫头顶的菌孢开始生长,菌孢开始长时虫体即死,菌孢把虫体做为养料,生长迅速,虫体一般为四至五厘米,菌孢一天之内即可长至虫体的长度,这时的虫草称为“头草”,质量最好;第二天菌孢长至虫体的两倍左右,称为“二草”质量次之;三天以上的菌孢疯长,采之无用。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青海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约7%,蛋白质约25%,脂肪约84%,其中822%为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碳水化合物289%,游离氨基酸12种,水解液氨基酸18种,其中成年人必需从食物中供给的8种氨基酸均具备,还有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组氨酸。此外,尚含有综合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
虫夏草以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味甘、性温、气香,入肺肾二经,具有益肺肾、补筋骨、止咳喘、抗衰老等作用,并对结核菌、肝炎菌等均有杀伤力。冬虫夏草传统上既作药用,又作食用,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珍品
在现代,由于需要和想要减肥的人非常多,所以市面上各式各样的减肥方法都出来了,包括什么减肥茶、减肥药、刮痧减肥、针灸减肥、中药减肥等等中西方式。可能很多人觉得中医减肥法要更健康。那么中医减肥的效果到底怎么样?中医减肥误区有哪些?
1、中医减肥误区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病,近年来肥胖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肥胖对体形美的损害,而非对健康的影响。再加上浮躁的心态,对减肥急功近利的追求,减肥市场的火暴便成为必然。”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医美容教研室主任傅杰英教授指出,相比吃减肥药、节食等,现代人越来越觉得传统的方法安全,中医减肥因此备受推崇。“用针灸、中药等方法治疗损美性疾病确实能收到一定效果,但并非人人适合,中医的一些治疗手法也并非什么人都能掌握。目前,大家除了对中医减肥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外,中医减肥市场也相对比较混乱。”
误区一,遍地都是中医减肥师。中医治疗方法应该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使用,这就要求医者必须拥有多项资格,而且要熟练掌握肥胖症的诊断治疗方法,即必须是持有《职业医师资格证》和《职业医师注册证》两证的执业医师。针灸等中医美容更应在医疗机构内,如果在医院外诊疗,就要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和备案,最起码要求具备《医疗机构资格许可证》。但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国贸周围近十家有中医减肥项目的美容院、纤体馆中,很少有中医减肥师能拿出两证,更多的人只受过美容美体培训。
误区二,一扎就能瘦。“为了‘体形美’,很多体重并不超标的人也会求助于中药或针灸。”傅杰英教授强调,针灸是用来治疗疾病的,没病乱扎对健康而言是得不偿失。正在现代城一家美容院做中医减肥的李女士和邱女士都告诉记者,她们分别做了点穴和针灸减肥疗程之后,减肥师都要求她们不吃肉,最好只吃鸡蛋和黄瓜。做完治疗后虽然胃口小了些,但她们觉得,一天只吃鸡蛋和黄瓜,不减肥也能瘦下来。“其实,肥胖症是一种受生活方式影响极大的疾病。”傅杰英说,多余的脂肪就像是身体产生的垃圾,你得先改变自己扔垃圾的习惯,别人帮你清理才能更有效。如果你不扔垃圾或减少扔垃圾了,自然就瘦了。而像针灸减肥,虽说副作用小,但单纯依靠它,还是难以达到减肥目的。
误区三,扎哪儿瘦哪儿。遗传也是导致肥胖的一个因素。“很多人体重并不超标,只是觉得自己肩膀太肥、小腿太胖,就要求针灸减肥。”傅杰英教授说,针灸可不是“扎哪减哪”,实际上,皮下脂肪分布常与遗传因素或长期处于某种姿势有关,单纯针灸很难解决这些问题。针灸更适合内脏脂肪多的中心性肥胖者。
误区四,速效减肥法。很多减肥机构在打着“中医减肥”的同时,还推行“快速减肥协议”,向消费者保证“30天减10斤”等。实际用的却是过度节食、超量运动等方法。傅杰英指出,“快速减肥”是减肥的最大误区,它常以损害健康为代价,而且减肥后体重很容易反弹,最终还可能导致不孕症、慢性盆腔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适量脂肪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我们没有必要去仇视它。想保持理想的身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2、瘦身的健美操
一、掌上压
Step1:开始对你的四肢着地,然后向上推到腰板挺直的位置。请确保你的肩膀是在你的手腕和手指和手掌对准被广为流传,压力集中在你的指尖。
Step2:在紧拉你的肚脐,保持你的脊椎伸直使你的身体在一条直线上。
请务必与您的移动连接你的呼吸。当你低,向外弯曲你的肘部向两边,慢慢吸气,然后呼气,你挺起背起来。
重复20秒,然后休息10秒完全一致。
二、木板旋转扭
Step1:用肩膀挺直背部成板的位置在手腕,肚脐拉,脚和臀部同宽。
扭动你的上半身向右,释放你的右臂并把它上面的你,让你所面对的权利。记住要保持双脚插在你垫的脚趾。
Step2:下回落到木板的位置,然后扭到你的左边,牵着你的左手手臂向上。
重复20秒,确保你留在板位置切换之前,双方一拍。休息四肢着地,持续10秒。
三、边栈道臀围骤降(右侧)
Step1:趴在我们的身边,对着右边。把你的右前臂在你的面前,并握拳。
Step2:你的左脚堆叠在你的右上角,并且站起来,直到你的整个身体是在垫子上,承载你的体重在你的右前臂。你可以选择将你的左手在你的臀部,或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举动,提高你的左臂在天花板上。
Step3:慢慢放下你的右髋关节稍微直到它盘旋略高于你的褥子,确保不让它碰你的褥子。把你的髋关节恢复到起始位置。
重复此举措,持续20秒,然后休息10秒。
四、登山
Step1:开始在传统的掌上压起始位置-在肩上的手和重量只是你的脚趾。
Step2:把你的右脚向前,弯曲膝盖,并把重量对你的脚球。
Step3:换腿,使左膝盖向前移动的同时右腿向后。它应该感觉有点像发生在一个腰板挺直的位置运行。
重复20秒,确保你的头保持在与你的身体线条和你保持你的腹肌参与。休息20秒钟。
五、超人
Step1:面朝下放在你的胃胳膊和腿延长。保持你的颈部处于中立位置。
Step2:保持你的胳膊和腿伸直(但不锁定)和躯干静止,同时抬起你的胳膊和腿向天花板,形成一个细长的“U”形与你的身体-背部拱起和手臂和腿抬起几英寸离地板。
Step3:保持两到五秒钟,并降低回落到地板上。
重复进行20秒,然后休息10秒钟。
肝肾阴虚证,为中医证型,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致的证候。多由久病及肾;或情志内伤;或房室太过;或温热病后期,损伤肝肾之阴等引起。常见证候为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胁肋胀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现代医学诊断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出现上述症状可以按肝肾阴虚证治疗。
治疗要点1本证肝、肾阴虚同时并见,治疗当以滋补肝肾为法。常用药物有沙苑子、女贞子、枸杞子、生地、熟地、山茱萸、首乌等。
2若见阴虚发热者,可辅以青蒿、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等药以清退虚热。
3《景岳全书》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在滋补肝肾之阴的同时,可根据病情需要,佐以黄芪之类以温养阳气。
4本证多为先天不足,后天久病劳伤所致,病程较长。在运用综合治疗措施控制症状后,应改汤为丸,以求缓图之功。同时还要注意血肉有情之品的应用或食物调养,如鳖甲、龟甲,甲鱼、乌龟等。
5滋阴药多滋腻碍胃,运用时常配以理气健脾之品,如陈皮。
辨证施治(一)内治法
肝肾阴虚证主要有三组证候,治疗以滋补肝肾为法,可选用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大补阴丸、滋水清肝饮、滋水生肝饮等方剂。
1肝肾阴虚,虚热内扰
证候: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治则:滋肾养肝明目。主方:杞菊地黄丸加减。方药: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各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温服,或制丸服。
胁痛者,加川楝子、赤芍、郁金;腰膝酸软疼痛者,加杜仲、桑寄生、怀牛膝;若午后潮热,加知母、鳖甲、龟板;若见齿衄,加炒山栀、白芍、代赭石;若眩晕者,加鹿角胶(烊化)、龟板胶(烊化)、龙骨、牡蛎;若见雀盲,加服羊肝丸(羊肝、当归、木贼、蝉蜕、夜明砂);遗精者,加知母、黄柏、煅龙骨;月经先期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痛经者,加香附、郁金、川芎;闭经者,加丹参、菟丝子。
2肝肾阴虚,真阴不足
证候: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治则: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方:左归丸加减。方药:熟地、山药(炒)、枸杞子、山茱萸肉(制)、川牛膝(酒洗,蒸熟)、菟丝子(制)、鹿胶(敲碎,炒珠)、龟胶(切碎,炒珠)。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9克),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若真阴失守,虚火上炎,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者,本方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冬以养阴清热;若火烁肺金,加百合以润肺止咳;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以清热除蒸;若小便浑浊不清,加茯苓以利水渗湿;大便燥结,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若汗出多者,加黄芪、浮小麦以益气固表。
3肝肾阴虚,阴虚火旺
证候: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咳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消渴易饥,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治则:滋阴降火。主方:大补阴丸加减。方药:熟地黄(酒蒸)、知母(酒浸,炒)、黄柏(炒褐色)、龟板(酥炙)。各药为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服70丸(6~9克),空心盐白汤送下(现在用法:上为细末,猪脊髓适量蒸熟,捣如泥状;炼蜜,混合拌匀和药粉为丸,每丸约重15g,每日早晚各服1丸,淡盐水送服,或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若阴虚较重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以润燥养阴;阴虚盗汗者,可加地骨皮以退热除蒸;咳血,吐血者,加旱莲草、仙鹤草、侧柏叶以凉血止血;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山茱萸以固精止遗。
(二)外治法
1外敷药物
枸杞子、吴茱萸,捣烂敷胁下或涌泉穴。
2推拿按摩
用指腹轻摩肋下10分钟,用大小鱼际揉按肾俞、肝俞,来回30~50次,然后在背部轻揉。
饮食疗法1羊肝1具、熟地200克、枸杞30克,捣烂为丸。每次9~15克,日服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2胡桃仁、首乌各15克、天麻6克,与龟头或鸡头或猪脑炖至肉烂,吃肉喝汤。
3猪脑1具、天麻10克、枸杞子30克,隔水炖熟服食。
4鹌鹑1只(去毛及胆肠)、枸杞子30克、杜仲10克,煮熟后去杜仲,吃肉喝汤。
5清炖鳖鱼,常食之。
6枸杞子10克,嚼碎吞服,每晚l次,可长期服用。
7菊花(胎菊)5~10克,枸杞子10克,开水泡服。
(《本经》)
异名独摇草(《别录》),独滑(《本草蒙筌》),长生草(《纲目》)。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毛当归、兴安白芷、紫茎独活、牛尾独活、软毛独活以及五加科植物食用楤木等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①重齿毛当归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带紫色,有纵沟纹。根生叶和茎下部叶的叶柄细长,基部成宽广的鞘,边缘膜质。叶片卵圆形,2回3出羽状复叶,小叶片3裂,最终裂片长圆形,长4~8厘米,宽约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两面均被短柔毛,茎上部的叶简化成膨大的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缺乏;伞辐10~25,极少达45,不等长,密被**短柔毛;小伞形花序具花15~30朵;小总苞片5~8枚,披针形;花白色;萼齿短三角形;花瓣5,等大,广卵形,先端尖,向内折;雄蕊5,花丝内弯;子房下位。双悬果背部扁平,长圆形,基部凹入,背棱和中棱线形隆起,侧棱翅状,分果棱槽间1~4油管,合生面有油管4~5个。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湖北、四川及江西等地。
②毛当归
多年生草本,高1~3米。茎带紫色,无毛。根生叶和茎下部叶2回3出羽状复叶,小叶片卵圆形,长4~14厘米,宽25~8厘米,边缘有钝锯齿,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叶脉上疏生短柔毛,茎上部的叶片逐渐简化而成膨大的叶鞘。复伞形花序伞辐10~20,总苞无或有1~2枚鞘状的苞片;小伞形花序具花16~30朵;小总苞数枚,花白色;萼齿短三角形;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双悬果扁椭圆形,背棱线形隆起,侧棱翅状,每个棱槽中有油管1个,合生面有油管2个。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谷、水沟、草丛中或灌木丛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广西、新疆等地。
③兴安白芷,形态详"白芷"条。
④紫茎独活
多年生草本,高1~2米。茎深紫色,有纵沟纹,上部有少数分枝,密生短硬毛。叶互生,下部及中部叶2~3回羽状深裂,最终裂片狭卵形、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6~12毫米,两面脉上有细毛,边缘有缺刻状尖齿;叶柄基部膨大成鞘。上部叶简化成紫黑色囊状叶鞘,外面密被绒毛。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有毛;无总苞;伞辐20~30,密被柔毛;小总苞片钻形,有缘毛;花紫色,少为白色。双悬果宽椭圆形,长06~1厘米;宽5~7毫米;悬果扁平,有宽翅,背棱细线形。
多生于山坡草丛。分布东北、河北、山西等地。
⑤牛尾独活
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长圆锥形,有时有细长的支根数条。茎单一,表面有纵直沟纹,疏生短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的叶柄长8~17厘米,基部扩大成宽阔的叶鞘,边缘膜质;1~2回羽状分裂,有3~5裂片,裂片广卵形或卵形,长5~13厘米,宽4~20厘米,3浅裂,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两面疏生短柔毛,茎上部叶较小,3浅裂至3滦裂。复伞形花序顶生,密生纫柔毛;伞辐16~18,长35~9厘米;总苞少数,长披针形,有时边缘羽状浅裂,小总苞片5~8,线状披针形,有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约20朵,花白色;萼齿不明显;花瓣5,顶端凹入,大小不等;雄蕊5;子房下位,密生细柔毛,花柱基部圆锥形。双悬果扁圆形,长6~7毫米,宽5毫米,背棱不显著,有油管4个,合生面有油管2个,侧棱发展成翅。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灌丛林下。分布四川、云南、湖北等地。
⑥软毛独活
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体被有柔毛。根圆锥形,黄白色。茎绿色,表面有纵直沟纹及白色短毛。叶互生,下部叶具长柄,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上部叶柄短,或仅有宽大的叶鞘;1回羽状分裂,裂片3,广卵形或菱形,不规则的3~5裂,长约10~20厘米,宽14厘米,深裂或浅裂,先端钝或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有白色短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伞辐12~30枚,长2~12厘米;被有柔毛;总苞少数,线形,小总苞片5~10。披针形,常较花梗为长;花小,白色;花瓣5,大小不等,边缘的花瓣较大,先端凹陷;雄蕊5,子房下位。双悬果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凹陷,扁平,长约8毫米,侧棱发展成翅,背棱及中棱线形,油管4条,显著,合生面有油管2个。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坡地、草丛中。分布于我国北部及中部。
⑦食用楤木,形态详"土当归"条。
采集4~10月挖取根部,除去地上茎及泥土,晒干。
药材①资丘独活
又名:巴东独活、肉独活。为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茎及根。根茎部粗短,圆锥形,长15~4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棕色至灰棕色,具密集环状叶痕,有数条纵槽,并多不规则纵皱纹;顶部有凹陷的茎痕。根数个稀为单一,呈圆柱形,弯曲,长短不一,约至30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较粗糙,具深皱纹及横裂纹,有多数横长隆起的皮孔,长2~3毫米。质软韧,折断面带裂片性。切断面皮部淡灰棕色,有弯曲裂隙,射线暗棕色,油点细密,挤压时渗出**油滴,近形成层呈暗棕色环带;木质部带**。气香郁,味苦微甜,后辛。以根条粗肥,香气浓郁者为佳。
主产湖北思施、资丘、巴东及四川巫山、巫溪等地,江西亦产。
②香独活
又名:浙独活、绩独活。为植物毛当归的干燥根茎及根。根茎部膨大,呈圆锥状,表面灰棕色,具多数不规则纵皱纹。顶端残留茎基及叶鞘的痕迹。根数条呈类圆柱形,略弯曲,长约5~12厘米,直径约15~3厘米,多分歧。质轻而脆,易折断。切断面韧皮部和皮部灰白色,有裂隙,棕**油点散在;形成层棕色;木质部暗棕色,约占直径的1/2。气芳香,味微甜而辛辣。以根粗壮、质软、气香者为佳。
主产浙江、安徽。
③香大活
为植物兴安白芷的干燥根茎及根。呈长纺锤形,常分歧。根茎部表面密生横纹,顶端有茎痕或茎叶残基。根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明显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色,木质部**。气特异而强烈,味辛苦。
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④紫茎独活
为植物紫茎独活的干燥根茎及根。根茎短相,圆锥形,长约5厘米,直径达32厘米,表面棕**,有多数不规则纵皱,顶端残留茎基及叶鞘的痕迹,具环状横纹。根多条呈类圆柱形,稍弯曲,长5~14厘米,直径05~2厘米,具纵皱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韧皮部及皮部棕**,木质部黄白色。气芳香,味微甜而辛。以根粗、香浓者为佳。
产河北。
⑤牛尾独活
为植物牛尾独活的干燥根茎及根。根茎部略膨大,长25~5厘米,有密集的环状叶痕及环纹,较粗者并有纵沟纹;顶端常残留茎基和**叶鞘。根单一,少有分枝,长16~25厘米,直径约至13厘米;表面略租糙,有不规则皱缩沟纹;皮孔细小、稀疏,横长排列。质较坚硬,折断面不平坦,具粉性。根的切断面皮部类白色,多裂隙,有众多橙**油点;近形成层现棕色环;木质部淡黄白色,偏心性。气微香,味微甜。以粗壮、分枝少、气浓者为佳。
主产四川。
⑥山独活
为植物软毛独活的干燥根茎和根。根茎部近圆锥形,长1~3厘米,直径07~2厘米;表面灰**至灰棕色,有密集环纹及环状叶痕,较粗者具少数纵沟纹;顶端残留茎基及具光泽的棕**叶鞘。根多分枝,稍弯曲,长8~18厘米,直径至15厘米;表面淡灰棕色至黑棕色,略粗糙,具不规则皱缩沟纹;皮孔细小,稀疏,横长排列。质较坚韧,折断面不平坦,具粉性。根的切断面类白色,多裂隙,可见橙**油点;近形成层现淡棕色环;木质部淡**。气微香,味微苦。以粗壮、气香者为佳。
主产四川、陕西等地。安徽、浙江也产。
⑦九眼独活
为植物食用楤木的干燥根茎和根。根茎粗大,呈弯曲扭转不整齐的圆柱体,长约10~30厘米,直径3~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具有约6~9个比较大的圆形凹穴(茎痕),所以有九眼独活之名,凹穴径宽15~25厘米,深约1厘米,每一凹穴构成一结节,内有残留的茎基部。根茎的底部散生多数圆柱形的根,大小粗细不一,长约2~15厘米,粗04~1厘米,表面有显著的纵直皱纹。横切面灰**或棕**,组织疏松,有很多的裂隙和分泌腔,形成层不显著。质轻,坚脆。气微香,味淡。以独根、粗壮、有油性者为佳。
主产四川。此外,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等地亦产。
此外,尚有短茎独活(产新疆)、白根独活(产四川、陕西,又称大活)、永宁独活(产陕西、四川,又名毛独活)、白亮独活(产四川、云南、西藏,又名白独活)以及浓紫龙眼独活(产西藏)、小叶龙眼独活(产四川、贵州、云南,又名九眼独活)等的根,在少数地区亦作独活使用。
化学成分毛当归根含当归醇、当归素、佛手柑内酯、欧芹酚甲醚、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当归酸、巴豆酸、棕桐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植物甾醇、葡萄糖和少量挥发油。
软毛独活根含白芷素、虎耳草素、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牛防风素、异虎耳草素、异佛手柑内酯等多种呋喃香豆精类。叶除含上述成分外,还含补骨脂素等,其中主要的呋喃香豆精类为牛防风素。还含挥发袖026~057%。
药理作用①镇静、催眠、镇痛、抗炎作用
独活煎剂或流浸膏(品种未经鉴定)给大鼠或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可产生镇静乃至催眠作用,甚至可防止士的宁对蛙的惊厥作用,但不能使其免于死亡。用小鼠热板法证明,它有镇痛作用。独活寄生汤同样有镇静、催眠及镇痛作用,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独活粗制剂(品种未鉴定)予麻醉犬或猫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酊剂作用大于煎剂。切断迷走神经不影响其降压,注射阿托品后,降压作用受到部分或全部的抑制。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煎剂在蛙腿灌注时,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③其他作用
独活能使离体蛙腹直肌发生收缩。煎剂(品种未鉴定)在试管内(1:100)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抗菌作用。
软毛独活对人能引起日光性皮炎,是由于其中所含之补骨脂素衍化物,如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欧芹属素乙等。而花椒毒酚、异虎耳草素、Angesin等则无"光敏"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洗净,润透后切片,干燥。
《雷公炮炙论》:"采得独活后细锉,拌*羊藿裛二日后,曝乾,去*羊藿用,免烦人心。"
性味辛苦,温。
①《本经》:"苦,平。"
②《别录》:"甘,微温,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苦,性微凉。"
归经入肾、膀胱经。
①《珍珠囊》:"足少阴肾,手少阴心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通玄》:"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
④《药品化义》:"入心、肝、肾、膀胱四经。"
功用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
①《本经》:"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痓,女子疝瘕。"
②《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③《药性论》:"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
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能燥湿,苦头眩目运,非此不能除。"
⑤张元素:"散痈疽败血。"
⑥李杲:"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头项难伸。"
⑦王好古:"去肾间风邪,搜肝风,泻肝气,治项强腰脊痛。"
⑧《滇南本草》:"表汗,治两胁、面寒疼痛。"
⑨《本草通玄》:"治失音不语,手足不随,口眼歪斜,目赤肤痒。"
⑩《本草正》:"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
⑾《现代实用中药》:"发汗,利尿,消浮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宜忌阴虚血燥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蠡实为之使。"
②《本经逢原》:"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 瘙弱者禁用。一切虚风类中,咸非独活所宜。"
选方①治风痹:独活、石南各四两,防风三两,附子、乌头、天雄、茵芋各二两。以酒二斗,渍七日,服半合,日三,以知力度。(《干金方》独活酒)
②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产后腰脚挛痛,除风活血:独活二两半,桑寄生、杜仲(切,炒断丝)、北细辛、白芍药、桂心、芎藭、防风(去芦)、甘草、人参、熟地黄(洗)、大当归各二两。上锉散,每四钱,水二盏煎,空心服。(《世医得效方》独活寄生汤)
③治少阴寒湿腰痛:独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甘草。水煎服。(《症因脉治》独活苍术汤)
④治历节风四肢头面肿:黄芪十二分,独活八分,生地(切)三升( ),豆豉一升(熬),鼠粘子三升( ),上五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猪肉。(《延年方》)
⑤治惊瘫、鹤膝,及中风湿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昼轻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川独活半两,当归(酒洗)、白术、黄芪(蜜水涂炙)、薄桂(去粗皮)、川牛膝(酒洗)各二钱半,甘草(炙)三钱。上件细切,每取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薤白一根,煎七分,空心热服,或无时。(《活幼心书》独活汤)
⑥治产后百日中风,痉,口噤不开,并治血气痛,劳伤,补肾;独活一斤,大豆五升,酒一斗三升。上三味,先以酒渍独活再宿,若急须,微火煮之,令减三升,去滓,别熬大豆极焦,使烟出,以独活酒沃之,去豆服一升,日三夜一。(《千金方》独活紫汤)
⑦治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独活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小品方》一物独活汤)
⑧治风著人面,引口偏著耳,牙车急,舌不得转:独活三两,生地黄汁一升,竹沥一升。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⑨治头痛属少阴者: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水煎服。(《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⑩治齿根动痛:生地黄、独活各三两。上二味细切,以酒一升渍一宿,含之。(《千金方》)
⑾浣洗一切痈疽:独活、黄芩、莽草、当归、川芎、大黄、赤芍药各-两。上为散,分作两次,先用猪蹄以水二升煮,令蹄熟,去蹄入药,再煎十余沸去滓,乘热洗疮。(《普济方》独活散)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独活3钱,红糖5钱,加水煎成100毫升,分3~4次服,疗程1周。治疗422例,显效29例(69%),有效282例(668%)。有效病例均显示一定的镇咳、平喘作用。副作用有头昏、头痛、舌发麻、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一般不必停药。
名家论述①《汤液本草》:"独活,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故两足寒湿,浑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
②《本草经疏》:"独活,其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之所袭击,则血气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独活之苦甘辛温,能辟风寒,邪散则肌表安和,气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奔豚者,肾之积,肾经为风寒乘虚客之,则成奔豚,此药本入足少阴,故治奔豚。痫与痊皆风邪之所成也,风去则痫痓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湿乘虚中肾家所致也,苦能燥湿,温能辟寒,辛能发散,寒湿去而肾脏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也。"
③《本草汇言》:"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祛散寒邪,故《本草》言能散脚气,化奔豚,疗疝瘕,消痈肿,治贼风百节攻痛,定少阴寒郁头疼,意在此矣。"
④《药品化义》:"独活,能宣通气道,自顶至膝,以散肾经伏风,凡颈项难舒,臀腿疼痛,两足痿痹,不能动移,非此莫能效也。……能治风,风则胜湿,专疏湿气,若腰背酸重,四肢挛痿,肌黄作块,称为良剂。又佐血药,活血舒筋,殊为神妙。"
⑤《本草求真》:"独活,辛苦微温,比之羌活,其性稍缓,凡因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则能善搜而治矣,以故两足湿痹,不能动履,非此莫痊,风毒齿痛,头眩目晕,非此莫攻……因其所胜而为制也。且有风自必有湿,故羌则疗水湿游风,而独则疗水湿伏风也。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羌有发表之功,独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二活虽属治风,而用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
⑥《本草正义》:"独活为祛风通络之主药,《本经》主风寒所击,祛风之正治也。主金疮止痛,盖指风邪外袭之破伤风,则能法风而止其痛,非能止脱血发热之疮痛也。奔豚本属肾水之邪上涌,温辛下达,故亦治之。痫痓亦因风动而发,然寒风则宜于独活,而痰火生风,非其治矣。《别录》疗贼风及百节痛风,无问久新,则芳香走窜,固无微不至,亦防风之流亚也。独活气味雄烈,芳香四溢,故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凡寒湿邪之痹于肌肉,着于关节者,非利用此气雄味烈之味,不能直达于经脉骨节之间,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惟古时羌活独活,未尝分别,故古书以独活通治内外上下诸证,凡头面肢体,无一不在独活范围之内,自宋以来,则羌活别为一条,而芳香之气,尤为浓郁,则彻上旁行,合让羌活占其优胜,而独活之味较厚,则以专治腰膝足胫等证。虽古人尚未明言,而海藏已谓羌活气雄,独活气细,石顽亦称其升中有降,皆隐然有上下之别,颐业师朱氏家法,恒以独活治下,凡自腰及少腹以下,通用独活,不仅风寒湿气痿痹酸痛,可以立已,即疡证之发于阴分者,未溃易消,已溃易敛,功绩显然,确乎可信,此古人未尝明言之奥旨也。……然如着痹痿躄诸侯,又多气血虚寒,不得流利,苟非羌独辛散,亦难速效,则病本虽属血虚,又宜于养血滋液之中,参入宣络温运,徐图奏绩。"
提醒您:独活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