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总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腓总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第1张

(一)治疗

注意预防,如上石膏或夹板前在腓骨头后加用衬垫保护,奈窝或腓骨头处手术时应防止腓总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应尽早治疗,多数可通过神经直接吻合进行修复,如果神经缺损过大,可考虑选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临床治疗表明,伤后3个月以内手术的效果最好。闭合性腓总神经伤尽管有自行恢复的可能,但也应尽早手术探查,行松解术、吻合术或神经移植术,如无恢复,可转移胫后肌或行三关节融合术,以改善功能。感觉障碍不在负重区,可不处理。

1腓总神经的显露

(1)奈窝部腓总神经的显露:俯卧体位,患肢稍垫高。手术步骤如下:

①切口:自股后腓骨头上约8cm处,沿股二头肌内缘,由下外经腓骨头后方,转向腓骨颈前下,长约12cm。必要时可延长切口(图1A)。

②切开筋膜:在股二头肌内侧深部游离出腓总神经,用橡皮条轻轻牵引,继续向远侧游离,至腓骨头后外稍下。必要时在此处分离出腓总神经浅支与深支(图1B)。

(2)小腿部腓深神经的显露:体位,仰卧位。手术步骤如下:

①切口:沿胫骨前肌外缘切开,其部位及长度视需要而定(图2A)。

②沿切口线切开深筋膜,于胫骨前肌与长伸肌之间分离,显露胫前动脉静脉紧贴于动脉旁,腓深神经位于动脉外侧。

2胫后肌腱转移纠正足下垂畸形转移胫后肌腱至足背以代替伸肌功能,有经胫腓骨骨间膜孔转移和经胫骨前内侧皮下转移两种方法。

仰卧体位,手术步骤如下:

(1)足背内侧缘舟骨结节处做一长2~3cm之纵行切口,显露及游离胫后肌腱,于紧靠其止点处连同骨膜一起切下。

(2)于小腿下1/3内侧、胫骨后缘后方做一长5~6cm之S形切口(图3A),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及游离胫后肌腱,将其远段由此切口抽出(图3B)。注意勿损伤该肌后面的胫后神经血管束。

(3)于足背正中相当于外侧楔状骨处做一长2~3cm之纵切口(图3A),显露楔状骨,剥离骨膜后用手钻向足底方向钻一骨洞。

(4)在足背切口与小腿内侧切口之间做一皮下隧道,将胫后肌腱经皮下隧道拉至足背切口。此时即可缝合足背内侧切口及小腿内侧切口(图3B)。

(5)使足背屈至80°位,用拉出钢丝法将胫后肌腱末端缝合固定于外侧楔状骨的骨洞内(图3C)。缝合固定时肌腱要保持适当张力。缝合足背正中切口。

(6)术后用短腿石膏固定于上述位置,6周后去除石膏及拔除固定钢丝,开始功能训练。

(二)预后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不满意,但胫后肌肌腱转移术,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军训蹲姿坐不到脚上,膝盖超脚尖可能是由于动作不正确或者肌肉紧张导致的。下面有几个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1 足背屈受限:这是由于比目鱼肌(小腿后侧的肌肉)过度紧张引起的。你可以通过下面方式来改善:

坐下来,将一张毛巾折叠起来放在足背下,使足背屈曲,维持15至20秒,重复数次,或使用墙壁或椅子背进行支撑。

2 股二头肌紧张:如果手无法碰底,可能是由于股二头肌(大腿后侧的肌肉)过度紧张引起的。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拉伸股二头肌:

坐在椅子上,将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弯曲,将伸直腿的脚放在弯曲腿的膝盖外侧,然后将伸直腿的脚向地面压,感受大腿后侧的拉伸感。

3 动作不正确:你需要检查你的动作是否正确。正确的军姿蹲应该是两腿分开45度,脚跟微接,这需要你多加练习才能掌握。

最后,军训是一项体力活动,要注意适度和休息,以免身体受伤。如果长时间做同一个动作感到不适,要适当休息并检查一下是否有身体的损伤。军训中的正确动作和体位姿势是军训训练的一部分,也有助于避免身体不适和受伤。

三点告诉你健身教练证怎么考考什么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健身教练越来越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如果你也想成为一名健身教练,就需要考取相关的证书,国职证书是目前认可度较高的。而国度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有等级限制的,对于一个健身新人来说,需要从初级开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理论知识

包括运动营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健康体适能,健身教练职业道德规范,健身教练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学习技能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掌握的更扎实,未来的发展才会更好。

2实践技能

包括器械的抗阻力练习,肌肉的主动和被动拉伸,有氧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技巧。具体流程是:考生随机抽取两块肌肉,其中一块考察抗阻力训练方法,进行动作示范演练,步骤讲解和注意事项,另一块肌肉进行拉伸练习的动作示范和讲解,比较后根据考官指定器材讲授动作并做示范。

3体能测试

分为男子和女子两组。男子组的要求是坐姿体前屈静力性伸展5秒,俯卧撑40次,徒手下蹲60次。女子组的要求为坐位体前屈静力性伸展5秒,俯卧撑15次,徒手下蹲40次。

以上课程必须全部达到60分以上,才可以颁发证书。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职业健身教练的话,不仅要开拓知识的广度,更要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如果你连基本知识都没学过,只是知道动作该怎么做,我觉得这样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教练。在考取健身教练证的过程中你就会自然而然的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健身会让你发现自己坚韧勇敢的一面,从而找到一个新的自己,为健康阳光坚韧的自己感到自信满满。

下肢是指人体腹部以下部分。包括臀部、股部、膝部、胫部和足部。股部分前、内和后区,膝部分为前、后区,小腿部分前、外和后区,足部分踝、足背、足底和趾。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下肢 外文名 :lower limbs 概念 :指人体腹部以下部分 部分成分 :肌腔隙、血管腔隙 分类 :人体 概述,对比关系,基本结构配布,简介,股三角,隐静脉裂孔,收肌管,股内侧区,股后区,膝后区, 概述 小腿 境界与分区 下肢与腹部的界线为骨性骨盆上口,下肢与盆部的界线为骨性骨盆的下口,下肢与脊柱区的界线为骶尾骨。 对比关系 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半屈位。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Nelaton线。此线恰通过股骨大转子尖,若大转子尖向此线上方或下方移位,多见于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Kaplan点:仰卧位,两腿伸直并拢,两髂前上棘处在同一平面,左、右大转子尖经同侧髂前上棘的延长线,正常情况下,两线在脐上相交之点,称Kaplan点。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该点常移至脐下,且偏向健侧。 基本结构配布 简介 下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经及浅、深筋膜和皮肤形成的多层次鞘状局部。可分为浅、深二层结构。浅层结构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在浅筋膜内有丰富的浅静脉、淋巴管和皮神经。深层结构由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和骨构成,并以血管神经及其行径形成了若干重要局部结构及局部核心结构。 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主要局部结构:肌腔隙、血管腔隙、 进入股前区的血管神经,通过二个腔隙即肌腔隙和血管腔隙进入;然后集中于股前区的股三角区内;最后经隐静脉裂孔进入股前区和腹前外侧壁浅层;经收肌管进入膝后区。 1、肌腔隙(英文名:lacuna m usculorum): 由腹股沟韧带、髂耻弓和髂骨围成,内有髂腰肌及其浅面内侧的股神经和其浅面外侧的股外侧皮神经。 2、血管腔隙(英文名:lacuna vasorum): 由腹股沟韧带、髂耻弓、腔隙韧带和耻骨梳韧带围成,内有股动脉及其内侧的股静脉和股管。股管的开口为股环,其外为股静脉,后为耻骨,仅前、内为韧带,是扩大股管的部位。 股三角 股三角 (英文名:femoral triangle): 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和长收肌围成。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鞘和股管。 (1)股动脉(英文名:femoral artery): 是股三角内的中心结构,有四大分支。向前发出三条动脉即: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 外动脉。向后发出股深动脉,该动脉又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股动脉与股深动脉几乎处于同一垂线上。 (2)股静脉(英文名:femoral vein): 位于动脉内侧,有四条属支,与动脉的分支同名但归属有异。其前方为一支,即大隐静脉。后方为三支,即股深静脉、旋股内、外侧静脉。 (3)股神经(英文名:femoral nerve): 位于动脉的外侧,立即分成多条肌支和皮支,其中有两条神经一直伴动脉下行,即隐神经及其外侧的股内侧肌支。 (4)股鞘(英文名:femoral sheath): 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图1-8)。 (5)股管(英文名:femoral c ): 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及筛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神经、动脉和静脉三者间的动态变化为:由原位的外、中、内关系,发展到前、中、后关系。即外侧的神经向前,内侧的静脉向后,在三角的尖部,神经和血管呈前后一排,由前向后分别为: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深动脉、股深静脉。因此,在三角尖部由前向后刺入,可同时损伤四条血管。股动脉浅面无任何神经肌支跨过,沿股动脉切开,除切断浅层的股前皮神经和隐神经外,无任何神经肌支受损。动脉的内侧肌群由闭孔神经支配,其外侧肌群由股神经支配,耻骨肌位于动脉内侧,也由股神经支配,但该神经由动脉之深面通过。 隐静脉裂孔 隐静脉裂孔 (英文名:saphenous hiatus): 是由大隐静脉穿经阔筋膜并钩绕牵拉形成。有一条静脉及三条动脉通过,血管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结,大隐静脉的五条属支并不通过此裂孔。 收肌管 收肌管(英文名:adductor c ): 由股内侧肌、缝匠肌、长收肌和大收肌围成。进入收肌管者为:股动脉、股静脉和隐神经;通过收肌管者为:股动脉和股静脉;途中穿出收肌管壁者为:隐神经和膝降动脉。 股内侧区 局部核心结构:短收肌 股内侧区有五块肌肉,短收肌与该区的血管神经及肌肉关系密切。 短收肌前方为三块肌肉,即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 后方为一块肌肉,即大收肌。 由闭孔进入股内侧区的血管神经分别经短收肌浅、深面下行,即骑跨于该肌之上。 股后区 局部核心结构: 股二头肌。 股后区是坐骨神经的通道,有三块肌肉即股二头肌、半膜肌和半腱肌。其中股二头肌与坐骨神经相关密切。 坐骨神经(英文名:sciatic nerve): 行于股二肌长头的深面,在股二头肌上缘与臀大肌下缘之间,坐骨神经无肌肉覆盖,为第一危险区; 在股二头肌下缘坐骨神经仍无肌肉覆盖,为第二危险区。 在坐骨神经行程中,自内侧发出肌支至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及大收肌的坐骨部,而股二头肌短头则由腓总神经支配。坐骨神经的内侧部则为第三危险区。 坐骨神经外侧部无分支,故为安全区。 膝后区 主要局部结构:膕窝。 膝部分为前后两区,后区是下肢血管神经汇集的局部,该区肌肉形成菱形窝即膕窝。 膕窝 (英文名:popliteal fossa): 是膝后区由诸肌肉形成的菱形局部。窝的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下内、外侧界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在膕窝内有大量血管神经,由浅入深分别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膕静脉、膕动脉。膕动脉因发出胫前动脉和腓动脉,故于胫神经的深面先跨其外侧,然后再重返其内侧下行,沿途发出大量分支形成膝关节网。胫神经由窝上角至下角,在上角处与腓总神经紧密相贴,在下角处有分支进入小腿三头肌。腓总神经紧贴窝上外侧界全程。

对股三角境界的描述错误的是后壁为股二头肌与耻骨肌及其筋膜。

拓展知识:

1、股三角在哪儿

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下续收肌管。股三角的位置位于大腿前内侧上分,外侧界是缝匠肌、内侧界是长收肌内侧缘、上界是腹股沟韧带。其前壁是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构成的肌性凹槽。

2、股三角的境界包括什么

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侧向内侧分别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3、股三角的内容包括什么

股三角内的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及股深淋巴结和脂肪等。股动脉居中,于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成。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

医疗行业的发展怎么样?

医疗行业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医疗行业也在快速地转变中。

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他们愈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且主动向医生咨询。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医疗科技公司和互联网科技公司开始打造各种医疗应用程序,帮助用户得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2、虚拟医疗助手、预约挂号平台、医疗问答社区等应用程序的出现,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咨询和服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医疗行业在沟通、信息共享、医疗数据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巨大的进步。

3、智能化医疗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化医疗已经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医疗通过整合医疗和科技,加速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得医疗服务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和人性化。

4、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医疗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因为智能医疗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且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系统的监管和管理。

5、个性化医疗人类基因组计划终于完结,这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个性化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医生可以仔细地分析患者的个体差异,并制定更加精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缩短治疗时间。

6、此外,个性化医疗还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以便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并提高治疗效率。

7、多学科融合医疗行业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不同科室之间的融合,包括现代内科、外科等多种学科的结合,以及传统医学知识和现代医学技术的整合。医疗行业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行业,它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才能让医疗服务更加完善和高效。

8、传统医药的复兴虽然现在的医疗行业更加侧重于先进的医学技术,但仍然有很多人关注传统医药的疗效和价值。传统医药注重整体调理和预防,它涵盖了许多植物药物和各种自然疗法。在新时代,传统医药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改善人民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髋肌为运动髋关节的肌,主要起白骨盆的内面和外面,跨过髋关节,止于股骨上端,按其所在的部位和作用,可分为前、后两群。

(一)前群 有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

1.髂腰肌iliopsoas 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psoas major 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iliacus呈扇形,位于腰大肌的外侧,起自髂窝。两肌向下会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使大腿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2.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e latae 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腹在阔筋膜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作用:使阔筋膜紧张并屈大腿。

(二)后群 主要位于臀部,故又称臀肌,有7块。

1.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位于臀部浅层、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隆起,覆盖臀中肌下半部及其它小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肌束斜向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作用:使大腿后伸和外旋。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的主要肌之一。

2.臀中肌gluteus medius 位于臀大肌的深面。

3.臀小肌gluteus minimus 位于臀中肌的深面。臀中、小肌都呈扇形,皆起自髂骨翼外面,肌束向下集中形成短腱,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两肌均使大腿外展,前部肌束能使大腿旋内,而后部肌束则使大腿旋外。

4.梨状肌 piriformis 起自盆内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达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外展、外旋大腿。

5.闭孔内肌obturator internus 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肌束向后集中成为肌腱,由坐骨小孔出骨盆转折向外,此肌腱的上、下各有一块小肌,分别为上孖肌、下孖肌,与闭孔内肌腱一起止于转子窝。作用:使大腿旋外。

6.股方肌quadratus femoris 起自坐骨结节,向外止于转子间脊。作用:使大腿旋外。

7.闭孔外肌obturator externus 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的后方,止于转子间窝。作用:使大腿旋外。 大腿肌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一)前群

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1.缝匠肌sartorius 是全身最长的肌,呈扁带状,起于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斜向内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屈大腿和屈膝前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 是全身最大的肌,有4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在股内、外侧肌之间,起自股骨体的前面。4个头向下形成一强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作用: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可屈大腿。

(二)内侧群

有5块肌,位于大腿的内侧,分层排列。起自闭孔周围的耻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等处。

1.耻骨肌pectineus 长方形短肌,位于髂腰肌的内侧,长收肌的外侧。

2.长收肌adductor longus 三角形扁肌,在耻骨肌的内侧。

3.股薄肌gracilis 带状长肌,在最内侧。

4.短收肌adductor brevis 近似三角形的扁肌,在耻骨肌和长收肌后面。

5.大收肌adductor magnus 为内侧群最宽大的三角形肌,在上述肌的深面。

除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外,其它各肌都止于股骨粗线,大收肌还有一腱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为收肌腱裂孔,有大血管通过。

(三)后群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均跨越髋关节和膝关节,常称之为“腘绳肌”。

1.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 位于股后外侧,有长、短两个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合并后,以长腱止于腓骨头。

2.半腱肌semitendinosus 位于股后的内侧,肌腱细长,几乎占肌的一半。与股二头肌长头一起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

3.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在半腱肌的深面,以扁薄的腱膜起自坐骨结节,腱膜几乎占肌的一半,肌的下端以腱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小腿肌分为3群:前群在骨间膜的前面,后群在骨间膜的后面,外侧群在腓骨的外侧面。

(一)前群 有3块肌。

1.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经踝关节前方,至足的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作用:伸踝关节(足背屈),足内翻。

2.趾长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上2/3和小腿骨间膜,向下至足背分为4条腱至第2-5趾背移行为趾背腱膜,止于中节和远节趾骨底。由此肌另外分出一腱,经足背外侧止于第5趾骨底,称为第3腓骨肌。作用:伸踝关节,伸第2~5趾,足外翻。

3.踇长伸肌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位于前两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中份和骨间膜,肌腱经足背,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作用:伸踝关节,伸踇趾。

(二)外侧群

外侧群为腓骨长肌peroneus longus和腓骨短肌peroneus brevis,两肌皆起自腓骨的外侧面,腓骨长肌起点较高,并覆盖腓骨短肌。

两肌的腱经外踝的后面转向前,在跟骨外侧面分开,短肌腱向前止于第5跖骨粗隆,长肌腱绕至足底,斜行至足的内侧,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 (三)后群 分浅、深两层。

1.浅层 有强大的小腿三头肌triceps surae,两个浅表的头称腓肠肌gastrocnemius,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两头相合,约在小腿中点移行为腱,位置较深的一个头是比目鱼肌soleus,起自腓骨后面的上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肌向下移行为肌腱与腓肠肌的肌腱合成人体最粗大的跟腱tendo calcaneus,止于跟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膝关节。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2.深层 有4块肌,腘肌在上方,另3块在下方。

(1)腘肌popliteus:斜位于腘窝底,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部分,止于胫骨的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作用:屈膝关节并使小腿旋内。

(2)趾长屈肌flexor digitorum hmgus:位于胫侧,起自胫骨后面,长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在足底分为4条肌腱,止于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第2~5趾。

(3)踇长屈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起自腓骨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至足底,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踇趾。

(4)胫骨后肌tibialis posterior:位于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到足底内侧,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使足内翻。 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一)足背肌

足背肌较薄弱,包括伸踇趾的踇短伸肌和伸第2~5趾的趾短伸肌,位于趾长伸肌腱深面。

(二)足底肌

足底肌的配布和作用与手掌肌相似, 亦分为内侧群、中间群和外侧群,但没有与拇指和小指相当的对掌肌。

1.内侧群 为运动跗趾的小肌。有3块,浅层有踇展肌、踇短屈肌;深层有踇收肌。

2.中间群 由浅至深排列为趾短伸肌、跖方肌、4条蚓状肌、3块骨间足底肌和4块骨间背侧肌。

3.外侧群 为运动小趾肌,有小趾展肌和小趾短屈肌。

下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经及浅、深筋膜和皮肤形成的多层次鞘状局部。可分为浅、深二层结构。浅层结构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在浅筋膜内有丰富的浅静脉、淋巴管和皮神经。深层结构由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和骨构成,并以血管神经及其行径形成了若干重要局部结构及局部核心结构。

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主要局部结构:肌腔隙、血管腔隙、

进入股前区的血管神经,通过二个腔隙即肌腔隙和血管腔隙进入;然后集中于股前区的股三角区内;最后经隐静脉裂孔进入股前区和腹前外侧壁浅层;经收肌管进入膝后区。

1、肌腔隙lacuna m usculorum: 由腹股沟韧带、髂耻弓和髂骨围成,内有髂腰肌及其浅面内侧的股神经和其浅面外侧的股外侧皮神经。

2、血管腔隙 lacuna vasorum: 由腹股沟韧带、髂耻弓、腔隙韧带和耻骨梳韧带围成,内有股动脉及其内侧的股静脉和股管。股管的开口为股环,其外为股静脉,后为耻骨,仅前、内为韧带,是扩大股管的部位。 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和长收肌围成。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鞘和股管。

(1)股动脉 femoral artery: 是股三角内的中心结构,有四大分支。向前发出三条动脉即: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向后发出股深动脉,该动脉又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股动脉与股深动脉几乎处于同一垂线上。

(2)股静脉 femoral vein: 位于动脉内侧,有四条属支,与动脉的分支同名但归属有异。其前方为一支,即大隐静脉。后方为三支,即股深静脉、旋股内、外侧静脉。

(3)股神经 femoral nerve: 位于动脉的外侧,立即分成多条肌支和皮支,其中有两条神经一直伴动脉下行,即隐神经及其外侧的股内侧肌支。

(4)股鞘 femoral sheath: 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图1-8)。

(5)股管 femoral canal: 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及筛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神经、动脉和静脉三者间的动态变化为:由原位的外、中、内关系,发展到前、中、后关系。即外侧的神经向前,内侧的静脉向后,在三角的尖部,神经和血管呈前后一排,由前向后分别为: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深动脉、股深静脉。因此,在三角尖部由前向后刺入,可同时损伤四条血管。股动脉浅面无任何神经肌支跨过,沿股动脉切开,除切断浅层的股前皮神经和隐神经外,无任何神经肌支受损。动脉的内侧肌群由闭孔神经支配,其外侧肌群由股神经支配,耻骨肌位于动脉内侧,也由股神经支配,但该神经由动脉之深面通过。 局部核心结构:短收肌

股内侧区有五块肌肉,短收肌与该区的血管神经及肌肉关系密切。

短收肌前方为三块肌肉,即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

后方为一块肌肉,即大收肌。

由闭孔进入股内侧区的血管神经分别经短收肌浅、深面下行,即骑跨于该肌之上。 局部核心结构: 股二头肌。

股后区是坐骨神经的通道,有三块肌肉即股二头肌、半膜肌和半腱肌。其中股二头肌与坐骨神经相关密切。

坐骨神经 sciatic nerve: 行于股二肌长头的深面,在股二头肌上缘与臀大肌下缘之间,坐骨神经无肌肉覆盖,为第一危险区;

在股二头肌下缘坐骨神经仍无肌肉覆盖,为第二危险区。

在坐骨神经行程中,自内侧发出肌支至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及大收肌的坐骨部,而股二头肌短头则由腓总神经支配。坐骨神经的内侧部则为第三危险区。

坐骨神经外侧部无分支,故为安全区。 主要局部结构:腘窝。

膝部分为前后两区,后区是下肢血管神经汇集的局部,该区肌肉形成菱形窝即腘窝。

腘窝 popliteal fossa: 是膝后区由诸肌肉形成的菱形局部。窝的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下内、外侧界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在腘窝内有大量血管神经,由浅入深分别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腘静脉、腘动脉。腘动脉因发出胫前动脉和腓动脉,故于胫神经的深面先跨其外侧,然后再重返其内侧下行,沿途发出大量分支形成膝关节网。胫神经由窝上角至下角,在上角处与腓总神经紧密相贴,在下角处有分支进入小腿三头肌。腓总神经紧贴窝上外侧界全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778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