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肌
跖肌(M plantaris日译称足底肌),大小不一,亦可缺如,位于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之间,起自股骨外侧踝及膝关节囊,肌腹窄短呈梭形,在比目鱼肌上缘处即形成一细长健,经腓肠肌与比目鱼肌之间的内侧下降,抵止于跟结节。
此肌的功能意义不大,在膝关节屈曲时,可向后牵引膝关节囊,并有协助小腿三头肌运动的作用。支配神经为胫神经发出的坏肌支。动脉由胭动脉分支供应。
据钟世镇等359例标本调查,跖肌缺如率为808%(正负144%)。另据叶鹿鸣等500例尸体调查,拓肌缺如率为92%。据记载,跖肌在人类为退化肌,与上肢掌长肌相类似,断肌的足底部分,形成跖腱膜,但与小腿部之间,并不直接连接。
在临床上处理手指及拇指断裂损伤,作肌键移植修复时,有时便取材于跖肌肌腱。
跖肌的演化在哺乳动物如猴、犬等,跖肌是一个很大的肌肉,其肌腱行于跟骨后面的沟内,抵止于各跖,有屈跖作用。在人类跖肌渐退化,并被分为小腿部和趾部两部分,趾部演化为足底腱膜,小腿部演化为人类的跖肌,其上提跟骨的作用已被强大的小腿三头肌取代。
骨骼肌属于肌肉组织。
一块完整的骨骼肌主要有肌肉组织组成,但它除了含有骨骼肌外,它还含有肌腱(结缔组织),肌肉里还含有神经组织、血管(血管的内表面为上皮组织)等,因此一块完整的骨骼肌有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因此,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属于一个器官。
肌肉组织简介:
人体肌肉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有两千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胸大肌的作用 4 胸大肌的锻炼 1 拼音
xiōng dà jī
2 英文参考ectopectoralis
pectoralis major
胸大肌位于胸廓前上部,宽厚呈扇形。
3 胸大肌的作用
使肱骨内收和旋内。如上肢固定,则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帮助吸气。
4 胸大肌的锻炼胸部运动是健美运动的一个重要项目。
男子的胸大肌外形部分只要分外侧翼,下缘沟,中间沟和上胸部。由胸大肌、胸小肌、前肌和肋间内、外肌等组成,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充分锻炼这些肌肉。
1“平握推举”。锻炼胸大肌的最好方法是“平卧推举”,可以用杠铃和哑铃练习。方法是:仰卧于一块与肩齐宽的板或凳上,双手握杠铃,杠铃放在胸部 以上1厘米左右。如果是哑铃应于两肩外侧。吸气,以胸大肌的力量持铃向上推起至两臂伸直,并使胸腔挺起,胸大肌充分收缩,再呼气,双手慢慢回到原位。
向上推起时,应当略向前偏成抛物线向上运动,两臂伸直时杠铃中心应处于肩关节的支撑点上。两臂伸直时胸腔要保持挺胸沉肩,使胸大肌处于完全收紧状态,不能含胸耸肩。
用杠铃推举时两手的握距一般为中握距,就是两手握在两肩外侧一些,它主要发达胸肌的外侧翼和下缘沟。有一定锻炼基础的人可以选择宽握距,两手比肩宽1~2手掌的宽度。它主要锻炼胸肌的两侧翼中部,使外侧翼宽厚。若握距小于肩宽度,则用力点就会集中到肱三头肌,成了锻炼手臂了。
仰卧在长凳上时,腰背要用力收紧,挺胸收腹,腰背部离开凳面,只以肩背部和臀部触及凳面,使躯干形成一个桥形。这样有助于胸大肌的集中发力。
2“仰卧飞鸟”。姿势同上,双手掌心向内持哑铃,两臂伸直向上垂直于地面,慢慢呼气,以胸大肌控制住,两臂慢慢稍曲肘向两侧下落到最低位置。再吸气,胸大肌收缩使双手举起至两臂伸直。
这个动作对发达胸大肌的外侧中部较好,对扩大胸腔有特殊作用。
3“俯卧撑”。一般做俯卧撑时,用力点都集中在双臂上,这里的俯卧撑则要求胸大肌用力。主要区别在于:首先,预备姿势时,直臂支撑,肩关节应向前倾成10—15度角,而不是双臂垂直。其次,伸臂撑起时,身体向前成弧线上升,使胸部向前挺出,身体不是垂直上下或向后退缩。处学者可以在地上练习,等力量有了增长,就可以把脚垫高一点做,最后可以在背上负重做。
4“双杠两臂曲伸”。如有双杠可以用这个方法。和俯卧撑一样,通常是锻炼双臂的动作,稍加改进可以锻炼胸部。要领是双手伸直撑在双杠上,屈臂使身体下降到最低,然后头部向前伸,使胸大肌充分伸长,随即吸气,身体向上撑起时,臀部向后缩,上身向前俯,躯干成含胸姿势。为了增加强度,还可以在腰间悬挂重物。
每个动作可以做3~4组,每组做8~12个,如果做不到8个,说明负重过大,需要减轻重量;如果能较轻松的做完12个,则要加大负重。否则效果不大。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腰大肌 4 髂肌 5 臀大肌 6 臀中肌 7 臀小肌 8 阔筋膜张肌 9 梨状肌 10 闭孔内肌 11 闭孔外肌 12 股方肌 1 拼音
kuān jī
2 概述髋肌位于髋关节周围,起自脊柱腰部、骨盆或增厚的深筋膜,止于股骨上段;分为前后两群。前群包括腰大肌、髂肌,后群包括三个臀肌、两个闭孔肌和孖肌以及阔筋膜张肌、梨状肌、股方肌(见“背肌”条图)。它们都作用于髋关节,受腰丛分支的支配;分别接受髂腰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分支的血液供给,这些动脉都是髂内动脉的壁支。
髋关节肌群,是人体637块肌肉中的一块。在人体中,髋肌属于下肢肌的一部分,从躯干骨和骨盆开始,然后穿过髋部与股骨相连。从止点处可看出其作用,并可划分为第一和第二肌肉群,前部肌肉群与股骨前部相连,主要为屈髋肌肉群。大腿后侧肌肉群止于股骨后侧,主要用于髋部的后伸、旋转和外展。
3 腰大肌腰大肌位于脊柱腰部的两侧,构成腹后壁的一部分。它起自各腰椎间盘侧面、椎间盘毗邻的腰椎体侧方的下缘与上缘、同一椎体上、下缘之间的腱性弓和各腰椎横突根的下缘。肌束经腹股沟韧带后方,髋关节前方向下集中移行为坚强的腱,止于股骨小转子。此肌受腰丛的分支支配(L2~4),接受髂腰动脉分支的血液供给。功能: 对骨盆屈股、侧屈腰部,对股屈骨盆; 肌收缩并有内旋大腿的趋势,但未得到肌电的证实。
另有腰小肌起自末胸椎与第一腰椎间的椎间盘侧面及毗邻椎体的下、上缘,其小条肌股随腰大肌下降,以薄腱膜融于髂筋膜告终;接受第一腰神经前支分支支配,血液供给与腰大肌同。功能: 拉紧髂筋膜。
4 髂肌
髂肌呈扇形,位于髂窝。它起自髂窝的上2/3、髂嵴内唇、骶髂前韧带及其附近的骶骨盆面。肌束向下经腹股沟韧带后方集中成腱,从后外侧并入腰大肌腱、止于小转子。髂肌与盆缘之间有髂肌腱下囊。神经支配与血液供给与腰大肌同。功能: 对髋关节的作用与腰大肌同。
5 臀大肌臀大肌呈方形,覆盖臀部的大部分。它起自髂骨翼臀面臀后线后方的骨面、髂嵴后分、骶骨尾骨背面及骶结节韧带上分。其粗大肌束斜向下外; 上分肌束从后方止于髂胫束,下分肌束止于股骨臀肌粗隆。此肌与大转子之间有臀大肌转子囊。臀大肌受臀下神经支配(L5~S2);接受臀下动脉的血液供给。功能: 伸股和外旋大腿,伸已屈的大腿时,如登山,作用更明显。
6 臀中肌臀中肌位于臀部外上方,其内下分被臀大肌掩盖,二肌之间有臀肌间囊。此肌起自髂骨翼臀前线与髂嵴之间的骨面及覆盖肌的深筋膜;肌束向下集中为腱 ,止于大转子外面的斜线 (与大转子隔以臀中肌转子囊)。臀中肌受臀上神经的支配(L4~S1); 接受臀上动脉的血液供给。功能: 外展股,肌前分能内旋大腿。
7 臀小肌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面,二肌间有臀肌间囊。它起自臀前线与臀下线之间的骨面;止于大转子前分,二者之间有臀小肌转子囊。其神经支配与血液供给与臀中肌同。功能: 内旋并外展大腿。
8 阔筋膜张肌阔筋膜张肌位于髋部,起自髂前棘、髂结节及二者之间的髂嵴外唇和阔筋膜。肌腹长度约为大腿的1/3,下行借髂胫束止于胫骨髂胫束粗隆。此肌受臀上神经支配(L4~S1),接受旋股外侧动脉的血液供给。功能: 协助进一步展股,足着地时助伸膝,足离地时助屈膝。
9 梨状肌此肌内侧大半位于盆内,起自骶骨骶前孔之间的骨面;肌束向外侧集中,通过坐骨大孔,移行为腱,止于大转子最高处。梨状肌受至梨状肌神经支配(S1~2),接受臀上动脉在盆内的分支供给。功能: 外旋、外展股。
10 闭孔内肌闭孔内肌肌腹位于盆内,起自闭膜内面及其周围的骨面,集中为腱,绕过坐骨小切迹,经髋关节后方,止于大转子顶梨状肌止点前方。其腱在绕过小切迹处与坐骨之间有闭孔内肌坐骨囊; 与关节后面之间有闭孔内肌腱下囊。闭孔内肌腱出盆之后,接受分别起自坐骨棘与坐骨结节的两个小肌——上孖肌与下孖肌并入。上孖肌受闭孔神经支配,下孖肌受至股方肌神经支配(L4~S1),两肌都接受臀下动脉分支的血液供给。功能:使股外旋。
11 闭孔外肌此肌位于髋关节下后方,起自闭膜外面及其下方的骨面。肌转向后上绕过关节下方,以腱止于转子窝。其腱与关节囊之间有闭孔外肌腱下囊。闭孔外肌受闭孔神经支配(L2~4),接受闭孔动脉血液供给。功能:外旋大腿。
12 股方肌这是一个关于肌肉耐力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1个(含子类)。
简介
肌肉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持续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
发展肌肉耐力素质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途径是提高心肺的功能。
耐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人的发育成熟,也和负荷要求有关。合乎规律的耐力性负荷训练可使肌肉、器官、心肺、血液、免疫系统以及物质代谢调节出现适应现象。
发展耐力素质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途径是提高心肺的功能。可安排室外较长时间的走、跑,跳绳、爬山、游泳、滑冰、各种球类运动等。同时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