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回肠以及结直肠区域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其主要的原因是病毒性感染而导致,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或者其它病毒感染引起。其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的表现是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常常见于有咽痛、咳嗽、乏力,继而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腹痛主要以脐周以及右下腹疼痛为主,常常呈阵发性发作,有一定的压痛和反跳痛。其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高,偶尔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增加。
肠系膜淋巴结炎需要与急性阑尾炎、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相鉴别,可以做右下腹超声检查或者下腹部CT检查来进一步的判断。在治疗方面,可以通过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支持治疗,大量补液来进行综合治疗。如果合并有肠套叠等并发症,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属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临床表现:
发热、腹痛、呕吐,或发生腹泻或便秘。
诊断标准:
a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发热、腹痛、呕吐等表现。
b腹痛以脐周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
c腹部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d超声检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治疗:
抗生素治疗为主,并配合解痉镇痛药如山莨菪碱类。经过3~5天的治疗后发热大多消退,白细胞明显下降,腹痛症状明显缓解,经过1周的抗感染治疗多痊愈出院。
预防:
a平时注意预防感冒发热和注意饮食规律。
b本病预后良好,常在5~7天内自然缓解。
c对伴有发热,特别是儿童及青壮年,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应立即进行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预防发生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最终要带孩子看医生怎么说,每个人的情况和身体素质也有不同
淋巴瘤也就是恶性淋巴瘤,俗称淋巴癌,它是发生在全身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很多患者的首发症状。患者常发现颈部出现肿大的淋巴结。此外,部分人会有长期低烧以及淋巴结无痛性的持续增大、还有皮肤瘙痒,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
一、颈部淋巴是位于颏下三角内,收纳颏部、口底及舌尖等处的淋巴,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及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颈部淋巴组织来自鼻,鼻窦,咽,喉,口腔和面部的淋巴回流。
二、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有过滤、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亦无压痛。
三、从临床表现判断,淋巴结转移癌的就诊年龄最大,无性别差异,病程较长,淋巴结较大。淋巴结核以女性多见,病程长。淋巴结炎患者多较年轻,平均病程短,淋巴结较小。恶性淋巴瘤男多于女,淋巴结肿大明显,常伴发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多部位性,常有发热,平均病程较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发病年龄小,伴高热,淋巴结肿痛明显。
四、颈部肿块诊断80%规律可作为诊断分析的参考:颈部非甲状腺瘤20%为炎症、畸形或其他非肿瘤性疾病;恶性肿瘤20%为颈部原发肿瘤,80%为转移性肿瘤;转移性肿瘤20%来源于胸腹部脏器,80%来源于头颈部恶性肿瘤。转移性恶性肿瘤中,20%原发灶不明,80%可找到原发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值得注意的是,诊断为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proliferationofthelymphnode)的病例越来越多。常是不明原因的多部位淋巴结肿大,无或轻度不适。能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因素有多种,例如病毒、某些化学药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及异物等。组织学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表现十分复杂,是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淋巴组织交界性病变。如伴有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则需注意恶变倾向,予以严密观察。
意见建议:典型表现为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约20%的病儿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可在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最敏感的触痛部位可能每次体检不一样,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不似急性阑尾炎时固定,并且程度较急性阑尾性炎轻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偶可在右下腹部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有些患者可能并发肠梗阻,应注意观察,年龄较小患儿在临床上出现与阑尾炎相似的症状,但病情较轻,而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经过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等治疗后腹痛可明显好转,无需手术治疗,但有时很难与阑尾炎鉴别,治疗观察症状不见好转者宜手术探查, 当患儿在临床上出现发热,腹痛,呕吐且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生于肠道炎症之后,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本病的特点:1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临床有发热,腹痛,呕吐等表现,2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3腹部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4超声检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5诊断本病需与急性阑尾炎,肠蠕动亢进,肠蛔虫症等急腹症相鉴别,
1、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小于7mm;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淋巴结长轴直径大于10mm,短轴直径大于5mm,纵横比大于等于2为肿大;横径大于15CM提示病理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的分布: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该型通常见于非特异性炎的淋巴结。
2、典型表现为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约20%的病儿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腹痛是该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可在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
2、最敏感的触痛部位可能每次体检不一样,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不似急性阑尾炎时固定,并且程度较急性阑尾性炎轻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偶可在右下腹部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有些患者可能并发肠梗阻,应注意观察。
3、年龄较小患儿在临床上出现与阑尾炎相似的症状,但病情较轻,而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经过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等治疗后腹痛可明显好转,无需手术治疗。但有发热、腹痛、呕吐且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生于肠道炎症之后,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流行病学 10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 101 柯萨基B病毒(Coxsackie B病毒) 102 链球菌及金黄葡萄球菌 103 肠道内的细菌及寄生虫 11 发病机制 111 好发部位 1111 解剖因素 1112 生理因素 112 病理特征 12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 121 上呼吸道感染 122 表浅淋巴结肿大 123 腹部症状与体征 13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 141 血常规 142 淋巴结活检 143 细菌学检查 15 辅助检查 151 B超 152 CT扫描 153 腹腔诊断性穿刺 16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 17 鉴别诊断 171 急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172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173 肠系膜恶性淋巴瘤 18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 181 非手术治疗 182 手术治疗 19 预后 20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防 21 相关药品 22 相关检查 附: 1 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穴位 1 拼音
jí xìng cháng xì mó lín bā jié yán
2 英文参考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3 概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cute nonspecific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由Brenneman(1921)首先提出,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发烧、急性腹痛为其临床特点。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属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一般病例药物治疗有效,少数肠系膜淋巴结炎化脓后形成脓肿,则需外科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预后良好,常在3~4天内自然缓解。
4 疾病名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5 英文名称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6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别名
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Brennemann综合征;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7 分类普通外科 > 网膜和肠系膜疾病 > 肠系膜疾病 > 肠系膜炎性疾病
消化科 > 腹膜、网膜和肠系膜疾病
8 ICD号K928
9 流行病学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5~15岁是高发年龄段,石景森等报告(1985),6522%发生在8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可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冬春季多见。
10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肠系膜由壁层与脏腹膜组成,主要有小肠系膜和结肠系膜,此外还有阑尾系膜和卵巢、输卵管系膜等。小肠系膜是连接空肠、回肠与后腹壁的腹膜,呈扇形,附着在腹后壁的部分叫系膜根,系膜的小肠缘长6~7m,内有肠系膜上动、静脉及其分支、乳糜管、神经丛及淋巴结等。肠系膜有丰富的淋巴分布,淋巴管源于肠黏膜毛细血管丛或小肠绒毛中的中心乳糜管,与肠系膜静脉同行,引流到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或主动脉旁淋巴结,然后经乳糜池、胸导管而进入血循环。
病毒或细菌感染波及肠系膜淋巴结时,可产生肠系膜淋巴结炎。导致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有葡球菌属(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红球菌、假结核杆菌、青霉菌属、病毒、血吸虫、阿米巴等。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且多见于回盲部淋巴结。该处淋巴结很多,儿童尤为丰富。肠内容物在回肠远端停留时间较长,毒素及细菌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而引起淋巴结的急性炎症反应。另外也有人认为,患者在发病前1~2天常感倦怠、不适和上呼吸道炎症状,故认为是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有作者认为毒血症是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的关键,但淋巴结培养多无细菌生长。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由于细菌,病毒及其毒素引起的感染,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常见感染病原有:
101 柯萨基B病毒(Coxsackie B病毒)临床资料已证实,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Coxsackie B病毒及其毒素,病毒及其产物经血循环到达回肠系膜引起淋巴结的急性炎症。
102 链球菌及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及金黄葡萄球菌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这些化脓菌及其产物从原发病灶经血行或淋巴途径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的急性感染,炎症通常较为剧烈。
103 肠道内的细菌及寄生虫肠道内的细菌及寄生虫如沙门氏菌、耶尔森菌、血吸虫、阿米巴原虫等,可经肠壁直接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内,引起特殊性炎症,但临床上较少见。
11 发病机制 111 好发部位非特异性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发生于回肠末端的肠系膜淋巴结内,空肠系膜淋巴结也可发生急性炎症,但临床上少见。
肠内容物在回肠远端停留时间较长,毒素及细菌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而引起淋巴结的急性炎症反应。另外也有人认为,患者发病前1~2天常有倦怠不适和上呼吸道症状,故认为是因柯萨奇B型病毒或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
肠系膜淋巴结以回盲部最丰富,也是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并可逐渐发展至系膜根部淋巴结。
感染与下列因素有关。
1111 (1)解剖因素回肠末端肠壁各层内含有极为丰富的淋巴管网,末端回肠系膜内淋巴结,特别是中间群淋巴结的数量,远远多于空肠系膜的淋巴结,常成群分布,数目高达数百个,这是感染好发于此的基础。
1112 (2)生理因素由于回盲瓣的影响,食糜在回肠末端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这虽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但是也增加了肠道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吸收量和肠系膜淋巴结感染的机会。
112 病理特征炎症的早期,可见肠系膜内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相互不粘连,触之尚软,可以活动。后期淋巴结逐渐变硬,灰白色外观,同时腹腔内可有少量浆液性渗出液。镜下主要发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充血及水肿。少数病例,淋巴结呈化脓性改变,可形成脓肿,甚至相互融合成较大的脓肿,溃破后导致化脓性腹膜炎。受肠系膜炎症的影响,回肠末端、盲肠及阑尾等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存在,一般情况下,腹腔渗出液及肿大淋巴结穿刺做细菌培养大多为阴性。
12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常在发病前1~2天感全身不适,咽痛,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而出现腹痛,多位于左下腹及脐周围,往往呈阵发性,如拧绞样。进食后再次出现疼痛可呕吐食物。查体见面部潮红,口唇苍白,咽部充血,腹部压痛多由右下至左上呈斜行分布,但以右下腹为明显,多无肌紧张及反跳痛。体瘦之儿童有时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上须和急性阑尾炎鉴别。前者一般为发热后腹痛,转移性腹痛不明显,腹痛往往不局限,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后者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恶心、呕吐比较明显,右下腹压痛局限,常伴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升高。典型病例,一般不难鉴别。但年幼儿童不很合作或不能表述病情时,鉴别可能很困难。
121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近期内曾有低热、咽痛及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就医时正值上感期,表现为腹痛的同时有发热、头痛及咽部充血等(约占425%)。
122 表浅淋巴结肿大颈侧表浅淋巴结可有反应性增大,触诊可及肿大伴有压痛的淋巴结,病愈后肿大的淋巴结可恢复正常。
123 腹部症状与体征腹部疼痛是患者主要就医的原因。
(1)腹痛发生较急,常呈绞痛性及阵发性的特点。间歇期腹痛明显好转,或毫无不适,照常活动。腹痛部位常较广泛,疼痛可始于上腹、脐周或全腹部,以后局限于右下腹部。常伴有轻度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腹泻等。
(2)腹部压痛以右下腹部为主,但范围较广泛,压痛明显的部位,经常变化不恒定。左侧卧位时,压痛点也可移向左侧。腹肌紧张较轻或无,反跳痛常为阴性。部分患者在右下腹可触及结节状伴压痛的肿块,很可能是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13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并发症偶发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其发病急骤,突发腹痛、畏寒与发热。腹痛多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当炎症波及肠管时可造成肠麻痹而出现肠梗阻症状。一旦脓肿溃破引起腹膜炎,则腹痛和腹胀加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由于腹痛呈阵发性,如拧绞样,临床上出现进食后再次呕吐。
14 实验室检查 141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升高或反而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若发生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伴明显全身中毒症状时,常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
142 淋巴结活检剖腹探查时,可在切除阑尾的同时,作淋巴结活检。
143 细菌学检查取腹腔净液行细菌学培养与药敏试验。
15 辅助检查 151 B超高频超声可直观地显示腹部肌肉、大血管、肠管的蠕动及肠系膜上肿大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分布,方便易行,无放射损伤。通常淋巴结周边皮质为低回声,中心髓质回声相对较高,接近肝脏回声强度,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显像,可根据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增多、径线增大、皮髓质回声有无异常,作纵、横、斜切扫查,结合呼吸运动、消化道声学造影等作出定性诊断。
声像显示:囊段回肠肠壁增厚,淋巴结肿大,未见阑尾。
152 CT扫描可见阑尾正常,淋巴结肿大。
153 腹腔诊断性穿刺腹腔诊断性穿刺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16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依据有三:
1青少年或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右下腹急性疼痛。
2腹痛起病较急,但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照常活动。
3右下腹压痛不固定,范围较大,有时可触到肿大的淋巴结。
17 鉴别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71 急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一般为发热后腹痛,转移性腹痛不明显,腹痛往往不局限,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急性阑尾炎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恶心、呕吐比较明显,右下腹压痛局限,常伴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升高。肠系膜淋巴结炎压痛部位较阑尾炎压痛点稍高,且偏内侧,压痛点不固定,少有反跳痛与腹肌紧张。而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明显固定压痛点的持续存在是阑尾炎的特点。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可表现为右下腹痛、发热等,易误诊,但各有其特点,见下表1:
原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也多见于儿童,但女孩较多。腹痛较重,范围较广,下腹部的腹膜 征也较明显。腹腔诊断性穿刺可抽出稀薄的脓性分泌物,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革兰染色阳性的球菌。
172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肠结核之后,病程较长,伴有明显的结核性中毒症状,腹痛不剧烈,部位不明确,腹部体征较轻。多见儿童和青少年。声像图为椭圆形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型回声,部分有融合、液化和钙化灶强回声出现,或合并大量腹水、肠管粘连等改变。
173 肠系膜恶性淋巴瘤肠系膜或腹膜后是其常见来源,通常典型者累及多个部位,超声表现趋向圆形,纵横比<2,累及节段较长,可有中心坏死呈强回声斑,或多个结节聚集成花瓣状。但不能完全依靠声像图表现,考虑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发育尚未成熟情况下,其声像图还存在一定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
18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应以非手术为主,决定手术应慎重。
181 非手术治疗考虑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应积极保守治疗24~48h,如诊断明确,措施得当,一般在24h内腹痛症状及体征可逐渐减轻和好转,具体措施为:
(1)卧床休息,暂禁饮食,严密观察体温及血象的变化,注意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发展。
(2)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调。
(3)采用广谱抗生素,迅速控制感染,中药解毒清热剂也有一定效果。
(4)腹部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局限及吸收。
182 手术治疗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因考虑同时合并有其他急腹症时,如不能排除急性阑尾炎,则应果断地施行手术治疗。由于该病有时与儿童急性阑尾炎颇难鉴别,因此,对诊断不能肯定者,宁可开腹探查,否则让已有急性炎症的阑尾留在腹腔内可能贻误治疗。B超检查是以阑尾的影像为直接依据,还可显示肿大的淋巴结,是二者鉴别的有效方法。若病情尚稳定或发病在6h以内,可继续观察,急性阑尾炎病情常进行性加重,应手术;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可缓解。若病情较重或发病在12h以上仍不能排除急性阑尾炎时,应行剖腹探查,行阑尾切除术。如果经抗感染治疗仍持续腹痛6h,体温不降,腹肌较前紧张者,就应果断手术,避免阑尾穿孔,一般观察时间不超过24h。如果经治疗后,腹痛不剧烈,体温也无明显增高,血白细胞无继续增加,可按该病治疗,延长观察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如误诊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时,一般认为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如是急性阑尾炎而延误手术,可造成穿孔和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术中发现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应取肿大淋巴结作病理切片检查。
(1)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经右下腹纵切口进行。
(2)适当探查:包括回盲部、阑尾与末端回肠及其系膜,女性病人还要探查卵巢及附件,以明确诊断。对于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作腹腔引流;当累及邻近肠管时,有时需作受累肠管的切除。
(3)关于阑尾切除:如误诊急性阑尾炎而行手术,术中发现阑尾病变轻,而常规探查发现回肠末端系膜淋巴结散在多个肿大,即可诊断为本病。阑尾无论是否合并炎症或炎症很轻,均应予以切除,以防日后腹痛发作时造成诊断困难。
(4)关于淋巴结活检:多数学者认为取肠系膜淋巴结活检应列为禁忌,因活检后可能带来局部粘连的发生,且此举意义不大。
(5)腹腔渗液:应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6)术后处理:继续应用以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措施。若为耶尔森菌属感染宜用环丙沙星治疗,若为鸟胞内分枝杆菌感染宜用克拉霉素(甲红霉素)治疗。
19 预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预后良好,常在3~4天内自然缓解。
20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属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因此平时注意预防感冒发热和注意饮食规律。对伴有发热,特别是儿童及青壮年,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应立即进行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预防发生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21 相关药品环丙沙星、克拉霉素、红霉素
22 相关检查白细胞计数
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穴位 十六郄穴拼音:shíliùxìxué英文:sixteenXipoints;概述:郄穴为经穴分类名。出《针灸甲
腰痛点拼音:yāotòngdiǎn英文:EXUE7;yāotòngdiǎn;EXUE7概述:腰痛点为经
梁丘拼音:liángqiū英文:LiángqīuST34;liángqiū;S34;ST34概述:梁丘为
郄穴拼音:xìxué英文:xicleftpoint;sixteenXipoints概述:郄穴为经穴分类
上巨虚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正常人胃肠道内可有少量气体,约150毫升(ml)左右,当咽入胃内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肠道内的气体又不能从肛门排出体外,则可导致腹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