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撑训练的是我们的胸大肌,也就是说维持俯卧撑训练的主要肌肉群是胸大肌群,而人体向上主要是锻炼的背阔肌,那么我们在发力的时候,也是由背阔肌主要发力。由于两种锻炼方法所锻炼的目标肌肉不同,所以我们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来确定训练的计划,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快的达到目标。不过对于新手来讲,训练两种动作的时候,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分组训练
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把这种动作进行分组来练习,如果是俯卧撑的话,我建议新手朋友可以把俯卧撑训练分为5组,每组做15~30个,中间休息不要超过半分钟。而人体向上对于新手来说可能过于困难,所以在训练的时候,我建议把引体向上分为三组,每组6~12个标准的引体向上就可以了,当然这里所说的标准的引体向上是正手引体向上,每个都需要越过自己的下颚才可以。
2、隔天训练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肌肉也是需要休息的,如果每天持续训练同一个目标肌群的肌肉,那么它生长的速度会变得缓慢下来,因为如果肌肉得不到良好的休息,也会觉得疲惫,这就让我们的训练效果慢慢的下降,正确的做法是同一个地方的肌肉要隔一天训练,也就是说每隔48小时训练一次,才会让他们长得更快更大。
3、营养要跟得上
这点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我们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对身体内能量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所以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的营养跟不上的话,那么也会严重影响到我们训练的结果,所以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制定一个训练计划和营养补充计划,如果实在不懂的话,那么就要多吃一些高蛋白含量的食物就可以了。
一般俯卧撑的核心肌肉是肱三头肌和胸大肌外上侧,辅助肌肉是腹直肌。而和肱三头肌互为拮抗肌的肱二头肌由于重力的影响一直处于省力地收缩,毫无锻炼意义。
一般引体向上的核心肌肉是背阔肌和前臂的众指伸屈肌群,辅助肌肉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由于重力的影响一直处于省力地收缩,无锻炼意义。
由以上两个动作的对比可以看出俯卧撑对引体向上能力的提高没有训练意义。
朋友你可以从以上两种运动中发现,俯卧撑和引体向上其实是互补的,以解剖体位来看,俯卧撑训练躯干肌腹面(任脉)和上臂的背面;而引体向上则训练躯干肌的背面(督脉)和上臂的腹面。呵呵,两个都锻炼,那就打通任督二脉了。
哑铃训练多是关节附着肌肉的屈伸运动,以拿最常见屈伸肘关节来训练肱二头肌效果肯定比俯卧撑好。
俯卧撑(英文:push-up;Press-up。中国大陆称作俯卧撑,中国台湾地区称作伏地挺身,港澳地区称作掌上压),常见的健身运动有助于增加胸大肌锻炼效果。
在日常锻炼和体育课上,特别是在军事体能训练中是一项基本训练。俯卧撑主要锻炼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尤其是胸肌。是很简单易行却十分有效的力量训练手段。
初学者练习俯卧撑可以进行两组,每组15到20下;有一定基础的运动者则可做3组,每组20下;高水平人士可以尝试4组30到50下的俯卧撑锻炼。
我们一般将引体向上分为正握杠和反握杠两种方式,你说的那种是反握。
引体向上主要练的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带肌肉群,另外,对腹肌、胸肌、背阔肌也有一定的作用。还可有效提高小臂力量、腕部力量和手指的抓握力。
引体向上和俯卧撑有一点关联,但不大。你想提高引本向上的力量,主要还是以拉杠为主,对引体向上关联大的有向上推哑铃或杠铃。
当然有用,俯卧撑是练手臂肌肉的,也能练习到腰部力量。对引体向上当然很有帮助。
补充:
引体向上练习方式:
1、练习引体向上时,一般每次3-5组,每组8-12次,组间休息1分钟左右。也可以第一组时做到几乎竭尽全力(无论是三个还是四个)。然后再做两组,每组尽力而为,能做多少做多少。下次再做时,尝试每组多做一两个,或多做一个。
2、当引体向上次数超过12次每组时,即可考虑负重练。一般要做3-8组,每组8-12次,组间休息1-2分钟,休息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也可按照规定次数做。例如:第一组采用顶峰收缩法做8次,有余力也不多做,组间休息1分钟。第二组也按规定做8次。直至最后几组,用尽全力,即便借助外力,动作不太规范,也要完成规定的8次。总共做50次左右,这样练习效果也不错。
3、有些人练背时总是没有什么感觉。究其原因,还是动作没有做到家,或者没有领会文斯·吉龙达所说“在做所有背阔肌练习时,当肌肉处于收缩用力状态时,数数1到6,然后再还原。”通过顶峰收缩来加强神经冲动,从而获得支配肌肉的神经感觉,使肌肉充分充血发胀,最终有效地发达肌肉。这就是吉龙达理论的要义。
做俯卧撑对引体向上有帮助吗?怎么做? 做俯卧撑对引体向上有帮助,但是帮助有限。
俯卧撑和引体向上,虽然同是训练上身为主的力量训练,但是训练的主要部位不一样。 俯卧撑是训练胸肌和肱三头肌为主的力量训练,引体向上是训练背阔肌和肱二头肌为主的力量训练 ;两者可以结合训练,共同提高,只是就相应部位的肌肉和力量提升而言,效果有限。
提高引体向上的训练能力,首先应坚持常规的引体向上训练,其次可以做背部肌肉群的其他训练,再者可以辅以有氧训练。 常规的引体向上训练,每周三到四次,每次四到六组,每组拉到接近力竭。
背部肌肉群的训练,引体向上动作之外,可以做俯身杠铃划船、屈腿硬拉、坐姿横杆/绳索下拉、坐姿横杆/绳索划船、单臂哑铃划船等不同的动作。 做背部肌肉群的系统训练,每周二到三次,每次三个以上动作,每个动作四组以上,宜做大重量、少次数的训练。
引体向上是完全自重的训练,体重越大,训练的难度越大。训练者坚持常规引体向上训练,或者背部肌肉群系统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辅以有氧训练。有氧训练可以减脂减重,体脂体重的减少,同样有助于引体向上训练能力的提高。 快走、慢跑、健身操、跳绳、动感单车、椭圆机等都属于有氧训练,有氧训练适合安排在力量训练之后做。
虽然针对性不高,但也有一定帮助的。俯卧撑和引体向上利用的不是同一肌群,但对于上肢肌力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引体向上的发力肌群是背阔肌为主的背部肌群和肱二头肌为主的手臂屈肌肌群,它们叫做上肢拉力肌群。
俯卧撑主要的发力肌群是上肢推力肌群,它以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为主。并在动作当中腰腹核心肌力维持身体平板姿态。
这两个动作的俯卧撑更加简单,所以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说可以直接上手。而引体向上的难度会更高,所以大多数朋友想通过俯卧撑来提高引体向上。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并不具有针对性,效果不高。
我建议利用低杠来练习水平引体向上,它的难度不高,可以直接上手,可以提高引体向上所利用的所有肌群的力量。
身体位于杠下,动作发力需要从背部带动手臂进行发力(肩胛骨后收),注意沉肩姿态。每次练习3-6组,每组8-20次,隔天训练即可。
锻炼一段时间过后,引体向上就能够完成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
有帮助,但帮助不大!
引体向上难度比较大!
个人建议可以先吊杠,坚持一定时间,握力和小臂肌肉成长很重要!
健身房有引体助力器可以使用!
或者可以找人辅助拉引体向上!
总而言之,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
帮助不大。
1、俯卧撑主要参与肌肉是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其他部的肌肉参与程度不高。
2、引体向上主要参与肌肉是背部肌群、肱二头肌、三角肌前束、前臂肌群。从中你可以看出,二者真正能共同使用的肌肉很少。想加强引体向上的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拉单杠。
俯卧撑会增强力量,但是主要锻炼胸和肱三头,而引体向上只要是依靠背部的力量建议每天练习俯卧撑,先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练习引体向上,另外双杠屈臂伸也可以练习我上初二的时候,也和你一样,一个引体向上也做不了,就是这么练习的,2个月吧差不多就可以见效
正手标准引体向上是练 三角肌后束 前臂肱桡肌 肱二头 背阔肌大圆肌 斜方肌下部。反手标准引体向上是练肱二头肌 、大圆肌斜方肌中下部。
宽握正手引体向上重点刺激背阔肌中、上部; 中握正手引体向上重点刺激斜方肌; 窄握正手引体向上重点刺激背阔肌上部、大圆肌。
反手无法宽握,中握练习肱二头肌、斜方肌下部、背阔肌中下部、大圆肌。
引体向上重点锻炼背阔肌和肱二头肌,对肩胛骨周围许多小肌肉群以及小臂肌群也有一定的训练效果。认真练习此动作,可以矫正不良的身体姿态以及提升精神面貌,使练习者拥有倒三角形的健美体型,在攀岩、划船等休闲运动项目中表现得更出色。
引体向上锻炼背部,增加背部的宽度。可以有效地缓解背部疲劳,帮助年轻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和预防一系列腰、背和肩部的疲劳和酸痛等问题。同时可以拉伸脊柱,使脊柱尽力伸展,促进脊柱骨的增生。
正握颈后引体向上重点刺激背阔肌中、上部、大圆肌、小圆肌、菱形肌、背部深层肌肉。
扩展资料:
练习方案参考
练习引体向上时,一般每次3-5组,每组8-12次,组间休息1分钟左右。也可以第一组时做到几乎竭尽全力(无论是三个还是四个)。然后再做两组,每组尽力而为,能做多少做多少。下次再做时,尝试每组多做一两个,或多做一个。
当引体向上次数超过12次每组时,即可考虑负重练。一般要做3-8组,每组8-12次,组间休息1-2分钟,休息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也可按照规定次数做。
例如:第一组采用顶峰收缩法做8次,有余力也不多做,组间休息1分钟。第二组也按规定做8次。直至最后几组,用尽全力,即便借助外力,动作不太规范,也要完成规定的8次。总共做50次左右,这样练习效果也不错。
有些人练背时总是没有什么感觉。究其原因,还是动作没有做到家,或者没有领会文斯·吉龙达所说“在做所有背阔肌练习时,当肌肉处于收缩用力状态时,数数1到6,然后再还原。”通过顶峰收缩来加强神经冲动,从而获得支配肌肉的神经感觉,使肌肉充分充血发胀,最终有效地发达肌肉。这就是吉龙达理论的要义。
-引体向上
俯卧撑和引体向上能锻炼到的都不仅仅是手臂,这些动作都是需要身体多个部位协同发力才能完成的,比如俯卧撑也练胸肌和腹肌,引体向上练背肌和三角肌。
俯卧撑和引体向上都是统称,其下还有很多种类动作之分。动作的变换也刺激不同的部位肌肉。具体的楼主可以去查查,里面有挺多挺全的介绍,而且配图。
这里提醒一下楼主,千万不要只做一个动作来锻炼,要协调不同部位,否则锻炼出来的形体很有可能是畸形的,比如胸肌外侧特别发达,内侧很薄弱等等情况。
运动量酌情。根据楼主自身的体能渐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