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惰体,所以出现不愿意健身这种情况是正常的,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的心态要端正,就像一句话说的: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不断地安慰自己的内心,我自己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在自己沮丧的时候我就安慰自己在心里安慰自己,这样就会好受一点。
既然选择了健身这一个事情,就需要自己坚持,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比如说自己健身完了可以犒劳一下自己,允许自己吃多一点,但是健身期间还是要注意饮食,这样效果才会有成效,制定一天的运动量,同时也可以带动身边的人,让他们和你一起运动,这样你自己也会有动力的。
在健身期间出现一段时间的消沉,是属于正常现象。但是长时间的没有状态,不仅会耽误自己健身进程,还会对自己造成负面的影响,自己可以选择看看一些健身成功的人的或者是视频,这样可以在自己的内心中激发自己的斗志。
就像袁姗姗那样,为了洗白自己,就每天坚持健身,成果很显著,她练出了马甲线,这样的她为自己吸粉无数,再给自己洗白之后还有一个良好的健身时间。
在健身时间长了之后,你就会发现你自己也会坚持下去的,只要一天停下来,你就会感觉十分的难受,所以你要趁自己有信心的时候坚持健身,不仅给自己生活上带来一些改变,还会给自己的形体带来改变。
健身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拥有合理的价值观
健身是一种系统的锻炼方式,可以最有效的让肌肉发达、结实起来,直到你获得你自己想要的富有美感的体型。但是很多人健身都没有去遵循健身的法则,没有给自己定制一个系统的锻炼方法,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时兴起就给自己练练,过后就置之不理了。这样子的锻炼方式和锻炼态度注定你还是健身不成功。当你开始想去健身时你就要开始去制定一份合理的健身计划和树立一个正确的健身价值观。合理的健身计划可以让你更加和合理的锻炼你的身体,让你不会过度的去承受锻炼带来的伤害。而正确的健身价值观呢可以让你树立一个良好的健身态度和习惯,使你不会轻易在健身路途上轻易放弃。
健身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在健身的过程中,你要学会逐步的去锻炼,哑铃的重量要逐渐上涨,不能初学者上来锻炼就用40KG的,这样子你既举不动也练不下去。初学者健身可以从10KG、15KG这样子较轻的哑铃开始锻炼,到了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在逐渐加上重量。这样子你的身体才会慢慢的适应你的锻炼方式,健身的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渐进式的训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只要身体所承受的压力比他习惯的大,它就会去适应,从而变得强壮起来。
很多人健身并没有很好的去理解渐进式的训练方式,并非任何一种使用重量的训练都能给你带来健美的身材,所以,在渐进式的训练中也要学会选择正确的练习,使用正确的技巧,这样你的身体才能向你的神经系统发出特点的信号。在健身张中,身体只是一个接受指令的部位,你通过锻炼方式向他发出明确的指示,而它只是记录并适应这些信号。除非你发出正确的信号,不然你做多少锻炼都是无用功。
合理的健身饮食计划
在制定完健身计划后别急着开始锻炼,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健身饮食的合理规划。健身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三分练七分吃,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饮食上的合理安排决定着你的健身的效果。要明白自己健身的饮食摄入,要明确好自己每天摄入的热量和计算好该摄取多少蛋白质多少碳水等。首先你要计算自己的每天所需能量要多少,具体从哪些方面摄取,然后制定一份饮食表,每天吃什么、吃几顿、几点吃。其次最好准备一本笔记本,每天都记录下自己所吃的东西,计算好摄入的量,这样子才可以能知道往后自己的饮食摄入问题出在哪,哪里需要改善。
每次训练都能挑战自己,尽量让受训肌肉疲劳吗
每星期能训练下肢、胸、背、腹各1次吗
能保持每天饮食清淡,并摄取足够蛋白质(每磅体重08-13克蛋白质)吗
肥胖的朋友,在减脂期间,你能戒酒戒甜戒高脂食品吗
瘦的朋友,你能维持卡路里摄取量为你所需的最少15倍吗
你有充足的深层睡眠吗
最重要的是,你能够坚持、自律、维持以上的生活最少一年吗
如果你能对上面八个问题都有肯定的回答,那么恭喜你,你离健身成功不远了。
为什么同样是跑步,短跑运动员都是粗壮的大块头,而长跑运动员却都是细长瘦瘦的呢?更进一步,关于我们健身,为什么都是在做力量训练,有些人练出了铠甲般的胸肌,而有些人怎么依然不见强壮呢?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答案。
1是什么决定你的肌肉纬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肌肉。心脏的跳动,食物的消化,身体的运动,都离不开肌肉的收缩。人体内的肌肉也通常分为三种,分别是平滑肌和心肌和还有骨骼肌。
平滑肌是不受意识支配的,大多数血管壁上有平滑肌,它们的收缩和舒张可以调节我们血管内的血流量。多数内脏器官管壁也有平滑肌,通过它们的收缩和舒张,可以完成食物在消化道的运动和尿液的排出还有胎儿的分娩等等。
心肌仅在心脏可见,是构成心脏壁的主要成分。它的运动同样是无法主动支配的,而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微细调解下自我进行调控的。
骨骼肌可以受意识支配,它主要负责身体的运动,它附着在骨骼上,所以叫骨骼肌,而增肌就是针对我们的骨骼肌。
骨骼肌外面会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我们把它叫做肌外膜,肌外膜包绕着整块肌肉,使肌肉成为一个整体。把肌外膜切开,可以看到很多有结缔组织包绕的肌束。包绕肌束的结缔组织叫做肌束膜,切开肌束膜,里面有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的肌纤维。那每条独立的肌纤维又会被一个叫肌膜的东西包起来,打入肌膜内部,每条肌纤维还有很多小的亚单位,里面最大的是肌原纤维,它是我们肌肉产力的基础,并且在极限强度磷酸原供能训练后会出现明显的生长。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是相同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又会根据肌纤维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来划分,分为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
慢肌纤维:也叫氧化型慢肌纤维、I型肌纤维、红肌纤维;肌纤维直径较细,肌浆丰富,肌浆中线粒体直径大、数量多,更有利于有氧代谢;收缩速度较慢、收缩力量较小,但持续时间长,更不易疲劳;快肌纤维:也叫II型肌纤维、白肌纤维,具体还可以细分为IIa型肌纤维(氧化酵解型快肌纤维)和IIb型肌纤维(酵解型快肌纤维);肌纤维直径粗,肌浆少,但肌质网发达,反应收缩速度快,收缩时产生的张力也大;无氧代谢能力相对也更高,不过易疲劳。
虽然分了两类,但是在骨骼肌中两种肌肉纤维都是混在一起的,只不过比例不同。
2又是什么决定了快慢肌的比例?
不得不说天赋会有一定影响。比如有的人天生就是快肌纤维多,那他就更适合爆发力项目,而有的人天生慢肌纤维多,就更适合有氧项目。这也是为什么,短跑牙买加,长跑肯尼亚,这是由于他们的基因和天赋决定的。
此时有人就会抱怨了,怪不得有些人随便练练就那么有型,而自己却没什么效果,一定是因为我天赋不好。
天赋确实会有影响,但是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运动是可以逆天改命的。
比如长期的有氧训练,就会很好地提高慢肌纤维的强度,让单位肌肉的毛细血管数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和体积增加,氧化酶的活性增加等等。
而经常进行强度较高的力量训练,尤其是爆发力、最大力量训练等,则肯定会提高你的快肌纤维强度,同时也能比较好的增长肌肉围度。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短跑运动员都是粗壮的大块头,而长跑运动员却都是细长瘦瘦的呢?因为短跑运动员跟多锻炼到的是负责爆发力的快肌纤维,而长跑运动员锻炼到的是慢肌纤维。两种运动刺激的肌纤维类型不同,练出来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3明明练的很刻苦,围度却没增加?
见过很多瘦弱的男生,在健身房锻炼时不敢加重量,总是拿个哑铃举呀举,一个动作做好几十个,练完之后满头大汗疲惫不堪,因此自我感觉良好。可是纬度却不怎么增加。
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训练强度太小,训练过程中只刺激到慢肌纤维,却不能很好地刺激快肌纤维。有研究表明,采用相对较低的运动强度进行抗阻力训练,募集的运动单元主要是慢肌纤维,并不能有效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体积。就像即使你天天出去走一整天,走得腰酸背痛腿抽筋,由于训练负荷不够,也不会走出健美先生一样的大块头。
那如果我训练负荷够大了,是不是就能很好地强化肌肉围度、肌肉力量和肌肉爆发力了呢?还不完全是。在一组大负荷的力量训练中,不同时期的运动单元募集也不同。在训练刚刚开始体力足够的时候,最先募集到的是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中的IIa型肌纤维,而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等到这两种肌纤维逐渐疲劳后,才会募集到对爆发力和最大力量有巨大提升高作用的IIb型肌纤维。
也就是说,为了能够强化肌肉围度、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爆发力,出来要有足够的负荷,同时还要有足够的组数,做到力竭。
在肌肉系统的复杂网络中,所有肌肉都不断的互相合作,通过结缔组织的基体平衡、加强、调整和调节彼此。肌肉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组织。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放在一个关节周围的肉如何相互平衡、从深层到表层的各肌肉层如何产生不同的效果,或者肌肉和结缔组织运动链如何使四肢和躯干成为一体等等等等来理解。在生活中,我们从来不会只使用一块肌肉来完成一个任务。在一个有效的综合性动作中,我们则需要运用足够的肌肉,获得足够的力量去完成任务,但又不应花费太多能量或涉及过多肌肉,以免阻碍自己。
每当我们使用一块肌肉时,它都通过结缔组织对身体的其他部分产生影响。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都通过链接各肌肉的结缔组织的直接关系让运动循着从一块肌肉到另一块肌肉的动力链传递,并通过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通路,按顺序触发肌肉动作。
真正研究过肌肉机理的人会知道,肌肉在关节周围,并且包裹着骨头,其螺旋形式的层次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从胚胎学的角度而言,肌肉遵循从身体中心流出到四肢的体液通路。肌肉通路的三维性使它们能够对它们所移动的骨头产生难以置信的微妙影响。
在三维模式中,很明显每个人的肌肉都交织在一起,形成动态拉长和缩短的独特模式,产生日常生活的动作,如步行和聊天、打开瓶子或刷牙。就产生协调运动的模式而言,每个人的模式都是不同的。
有关肌肉的传统观念限制了我们的运动选择时,我们最终对肌肉在产生运动和支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会形成错误的概括和假设。
如果我们预期,在任何给定情况下,每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使用自己的肌肉,会发生什么?假定肌肉要按“正确”的顺序来执行动作?假定这种方式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且假定增加锻炼强度就会使一个人更强壮?
如果我们认为可以对在每个人和每个运动选择中所表达的肌肉动作的独特而复杂的序列做出决定性的完整分析,我们就给自己设下了障碍,并限制了新的选择可能出现的方式。
因此,适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来自己的观点进行更新是必须的,高中哲学课本上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如果认知都是错的,又谈何实践呢?
我们需要用开放性的心态去观察和研究个人的运动模式,个人的肌肉形态,在保证认知正确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锻炼,才是最好的,你觉得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还有什么疑惑的话,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