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猫》 文章主要是什么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急~~~~~~~~~~~~~~~~~~~~~~~~~~~~~~~~~~~~

郑振铎《猫》 文章主要是什么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急~~~~~~~~~~~~~~~~~~~~~~~~~~~~~~~~~~~~,第1张

《猫》中讲述的家庭生活,叙述时间与故事发展的时间同步(并没有把故事时间采用插叙或倒叙等手法扭曲着来表现);文本反映的生活也不复杂,只是记写了家养“三只猫”的生活片段,似乎更像“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然而这正是郑振铎小说的特别之处,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一种尝试。其中“**小猫”和“花白猫”都很活泼、很可爱,但详略安排不完全相同;而且根据“这只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一句话来看,第二只猫带给“我和家人”的“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来得更加强烈与鲜明。然而“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恰好对应了一句话:“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强烈”。“我”在养猫的经历中感受到了悲剧意味。第三只猫无论从“出身”(来历)还是丑陋和肥壮的外表以及时时表现得非常“忧郁性”和“懒惰”,都表明它在“我家”得到的宠爱都不如前两只猫。如此看来,第三只猫大概不会再落得一个“自然死亡”或“被外人掠夺走”的悲剧命运吧?但结果它出人意料地被“我”“冤苦”而死,被“我”害死。至此,“猫”这种动物的悲剧命运产生的悲剧色彩在构成对比的情节演绎中给读者留下更加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第一只猫的病死,第二只猫被外人掠夺,第三只猫被人冤屈而死,这是小说叙事的表层结构(故事直接展示给读者的情节发展流程),似乎波澜不惊,而作品的深层结构(小说的隐性含义或线索)借助“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以及“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的对比得以体现。前者是因为曾经拥有的“新鲜与快乐”无端地失落而下定决心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而后者是因为全家人误解、冤苦、害死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在心中留下了负罪感,觉得永远愧对这种生灵。如果说“好久”表达了“我”因为守护不住生命内心十分痛心与惋惜,那么后者的“永不”则抒发了绝然毅然的情绪,内心的痛悔之意完全被递进,被深化了。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在这前后的时期郑振铎主要的社会经历有如下一些: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0年11月,郑振铎与茅盾、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与叶圣陶、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行。同年,他参加发起“中国济难会”,并与郭沫若、茅盾、胡愈之等人签名发表《人权保障宣言》。1927年2月,郑振铎与叶圣陶、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公会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的革命活动。

1934年回到上海,和周扬、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中国文艺界协会”。

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

由上述可以看到,郑振铎也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然而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跟鲁迅在1924年至1925年思想上非常“彷徨”一样,郑振铎也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那么,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鲁迅《纪念刘和珍君》1926年3月18日)的结果。这是因为对于作家而言,他们的生活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生活,另一个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同时代的作家张爱玲,当她很年青的时候,其实在她拥有恋爱经历之前,就已经把“两人世界”描摹得入木三分了,这是内心想象的功夫和对人世洞若观火的结果。而创作于1925年至1927年间的《家庭的故事》,秉承着“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视角被严酷的社会现实所扼杀,由观照社会转向了“内视”,开始审视、挖掘和揭示人性的多面性。

短篇小说《猫》读起来平淡朴实,其实正是作家刻意“淡化了传统小说中的二元对立模式”(人和命运的二元对立),《猫》中出现的则是人和猫的命运之间的关系,只是将叙事内容采用散文化的写法创作而已。“猫”是动物,“我”是“人”。可以这么说,当人和动物对立的时候永远都要比人与人对立起来更能看到真实的“人性”,而且看得更真切。

比如第一只猫“很活泼”,“我”看着三妹逗猫玩的融融泄泄的生活情景“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当猫无故病死后“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并为之“酸辛”;当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泼”的猫在周围邻居冷漠的观望中被那些“过路人”捉走后就“怅然”、“愤恨”、“诅骂”,在这段生活经历中展示的“我的人性”充满爱心,表现得十分宽容、温馨、善良和光明。然而在“芙蓉鸟事件”发生后的“我”,不仅只凭主观猜测“妄下断语”,面对猫这个弱小、可怜的动物“怒气冲天”、“拿木棒追打”、“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人在动物面前恃强凌弱,则充分暴露了人性中凶恶、冷酷、残暴和阴暗的一面。不过,当“我”明白这只丑猫并非是罪魁祸首后,良心受到了谴责,就开始对“无人性”(人性的阴暗面)的言行表现加以痛心疾首地批判,作为自己“心灵救赎”的“急救包”,则象征着人性中“公正”和“正义”的觉醒。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里说的:“(本心:天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又是光明的人性的回归,唱响了一曲人性的牧歌。

《猫》这篇小说作为爱心等情感教育和反思精神等思想教育的题材比较合适。

文章的结构采用双条描叙线索并进的方式,一条明线是猫的故事,写得起伏跌宕,一条暗线是“我”的情感变化,写得抑扬得体。

《猫》是老舍创作的一篇状物散文,该文描述的是老舍的家猫,其形象在老舍的笔下栩栩如生,挚情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爱猫至深是有缘由的。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作者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的魅力他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一、课文理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按照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用归并法把文章分成两大段

第一大段(第1----3自然段)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三次用“可是”作转折,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虽胆小却勇猛的性格特点第二自然段中,“这可都凭它的高兴”一句,一个“可”字,形象地写出了猫的古怪,同时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二大段(第4自然段)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样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猫的淘气①“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②“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撞疼了也不哭”③“所过之处,枝折花落”写出了小猫的“更可爱”,在于更淘气,更天真,更生气勃勃作者喜爱之情更深了一步

二、学习重点:

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易学的方法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一般这种文章的段落里都有总起句或中心句如《猫》,几乎每个自然段开头都有一个总起句但第2 、3自然段总起句只是概括第2、3自然段内容,只有“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概括全大段的主要内容,可作为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同样第4自然段总起句的前半部份“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可作为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

三、难点分析: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指的是猫的脚印因为梅花有五个花瓣,猫有五个脚趾,它的脚印和梅花的形状很相似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十分喜爱猫,由于喜欢就不会嫌它脏,就不讨厌它,所以把猫的脚印比喻成美丽的小梅花这表达了作家老舍爷爷喜爱猫的思想感情

四、

参考资料:

作者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他的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

《猫》郑振铎,运用了”三猫”写作法

一、“三猫”写作法定义:

”三猫”写作法的名字来源于郑振铎先生的《猫》。先来回顾一下文章中所出现的三只猫,以及这三只猫给作者带来的影响。

第一只猫

来源:隔壁邻居家领养的。

长相:花白的毛。

性格: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血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喜欢它。

结局:死掉了。

作者的心情:“我心里也感到一缕酸辛。”

影响:空缺。

第二只猫

来源:从虹口舅舅家要的。

长相:浑身**,三妹一见就喜欢上了。

性格:较第一只更有趣、活泼,也更讨人喜欢。

结局:让人捉走了。

作者的心情:“我也怅然,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走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影响:“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

来源:流浪猫,因为可怜拣的。

长相:“毛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有一天,

钻到火锅底下,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了。”

性格:“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然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捉老鼠……”

结局:被打后不见了。

作者的心情:“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影响: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分析:文章写了三只猫,而文章的主题在于表达作者对动物的忏悔,表达生命平等的思想和善待其他生物的理念。从这个主题来看,作者的落脚点在第三只猫。我们再从逐项的比较中来看这三只猫。来源上,前两只明显优于第三只,长相上更不比说。

性格上前两只讨人喜欢,而后一只甚至有点让人生厌。但是就它们的结局和作者对失去它们的感情以及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来看,第三只猫,明显要甚于前两只。这就是说,作者在构思文章时,是有所安排的,这个安排就是猫的外表、性格的递增,与作者对它们感情的变化不完全是顺向。

猫的外表是“增增急转”的变化,而作者对猫失去的痛是“增增剧增”的变化。如果我们采取数学的算式来列出,这个设计的巧妙就明显地呈现出来了:

猫1情感-猫1外表=落差一

猫2情感-猫2外表=落差二

我们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两只猫的情感和外表的变化是顺向的,也就是说“落差一≈落差二”。而对于猫3来说:

猫3情感>猫1、猫2

猫3外表<猫1、猫2

这样就可以得出:猫3情感-猫3外表>落差1+落差2

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正是由于猫一、猫二的存在,使得猫三的表达效果增强了。

这种用某一或某几者为铺垫,为突出第某者的写法,我们给它命名为“三猫”写作法。

诚然,我们可以知道,“三猫”写作法不一定就写三件事情,可以是两件,也可以是三件以上的事情。目的只有一个,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个。

二、“三猫”写作法的优势: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们可以知道这种写作方式的优势了。即用一个或几个做铺垫,为最后一个服务,用最后一个来承载核心价值,也更容易使核心价值凸显。

三、“三猫”写作法的变体:

“三猫”写作法的变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小标题式或者序号式的写作法。不同的是,“三猫”写作法内部的“三猫”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急转的关系,它的一般格式是“上+上……-下”或者是“下+下……-上”。

扩展资料:

使用“三猫”写作法: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利用急转,造成凸显。在顺势而上的时候,忽然来个转折,类似于一件事情的“蓄势”。当然,更高明的就是郑振铎先生的《猫》,有两条线前进,一条线是顺势上升,甚至急升,而另一条线顺势后忽然急转。

在前一条线急升的时候,后一条线急转而下,或者相反。因此,在使用“三猫”写作法时,首先要对所选事件的性质做一分类,同一类放在一个位置,最好同一类排列时也要有个梯度。

性质相反的放在另一类。一般的结构程式是把有梯度的同类放在文章的前面,而异质的放在后面。所以,事件的分类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当然做好了第一步,就要考虑排列这几件事情是为了揭示一个什么价值。

没有价值的排列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完成了以上两步,文章基本上是成功的,或者是比较成功的。倘若使文章的表达效果更进一步,就要按照《猫》的写作方法,设置两条线,在这两条线的异曲线变化中,增强表达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521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