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共情,实在有些矫情。共情,情感同频,感同身受,但不至于不开心,或者内耗。好与不好,要看在什么条件下。或者说,好与不好的标准是什么?快不快乐?有些时候,标准是自己定的。
首先要明白共情能力是什么呢?我看过很多关于共情能力的文章,有人说这是天生的,有人说这是换位思考的能力,有人说这是善良的体现。后来我又去搜了一下专业的名词解释,共情又分为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过强的情绪共情能力可以让人体会到丰富的情绪,运用的好的话,被共情的那一方能感受到被理解认同的感觉。但是物极必反,过于强大的的共情能力如果加注在没有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躯体上,这对共情者本身将会是一种伤害。
强烈的情感如果没有及时疏导的话,这种伤害会造成成倍攻击,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他应该承受的情感。我不知道这种伤害到底有多么的大,但是我知道这会很难受,而这是出于我的认知共情得到的认识。
共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提出来的,它的操作定义是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感人所感,想人所想。
这个是站在自我1也就是头脑层面的共情,通常捕捉不到真正的感受。因为头脑不能建立和对方的连接,而身体和情感才行,而共情就是链接。共情时能感人所感时,有一个技巧,当有了一些身体感受,你就在画面上想象,你进去到对方的身体,我还有这样的感受,我会想些什么。
头脑层面的共情,它的画面是语言只不过,就是分析分析对方的语言,要不要补充的,有没有遗漏的,问一下前因后果,但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体验。而情感身体层面的共情,这通常不会骗人,比如我听一个人分享不愉快经历时,很明显能感受到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也是对方身体层面被我感知到了。
我为啥不想和别人共情,哪怕是头脑层面?
因为不想建立好的关系,怕日后会有矛盾,我觉得这是在关心别人,这种关心使我内心觉得很虚假,很难为情,当有这个想法时,当时的反应是马上逃离。
那日后怎么办呢?日后交流时,把注意力多放在自身的情感上,身体感受上边,毕竟身体情感才是与潜意识相通的。
共情又叫“移情”,意思是一个人善于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立场和处境来考虑问题,故而很能体察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
粗略一点来讲,就是特别“善解人意”。
按理说,这分明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尤其是在各种思想百花齐放、各种观点激烈交锋的网络时代,这种共情能力更是有助于在多元割裂的时代氛围中消解冲突和分歧、起到很好的弥合作用。
甚至哪怕仅仅是在个体社交活动当中,共情能力都可谓是种肉眼可见的“长项”。譬如备受世人推崇的“高情商”,便通常是建立在共情能力的基础之上。
因而共情能力强的人似乎也像是一块“香饽饽”,属于到哪都受欢迎的类型。
然而事实上,共情能力太强,于人于己都未必是件好事。
首先,对于他人来说,共情能力太强的人非但不是一种帮助,反而很可能是一种“添乱”。
很多人难免想当然地认为,一个人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能够将心比心地代入他人的情感,那么他们必然也是温暖的、值得信赖和依靠的。
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因为一个人无论再怎么善于“共情”、再怎么理解你的境况和心情,但他终究是个跟你不一样的、独立的个体。他可能会“懂”你,但却未必会作出跟你一样的、或是符合你期待的“反应”。事实上,他只会、也只能作出符合自身惯例的“反应”。
比如有一对关系很铁的闺蜜。其中A与同事发生了一点不愉快,心里又气又难过。闺蜜B知道了,也很生气,转身就去找A的同事理论。结果由于她的态度表现得太过蛮横嚣张,俩人竟几乎动起手来。最后因为关系弄得太僵,A也没办法再继续与那个同事一起正常共事,于是只好被迫离职。
俗话说:关心则乱,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一个人太能共情、在别人的事情上太有代入感,很可能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逾越”的举动,按照自己的行事做派去越俎代庖地处理别人的事情。
在他自己看来,这或许可以称之为热心。但在他人看来,却未免有些热心过度、甚至有些太自以为是了。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所谓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该词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
扩展资料:
培养共情能力:
1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同理心的起始是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假如无法触及自己的感受,而要想体会别人的感受,就太难了,因为这个领域对你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呢!因此,首先你必须能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自己的感受,能体会这些感受。
2表达出自己的感觉,重要的是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
3倾听他人的感觉。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
4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最后,你一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并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参考资料:
-同理心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共情成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交集部份。
共情是指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和感受。共情的本质不是要求我们去赞同对方,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要求我们:用眼睛看,用心灵去体会。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共情,尤其是家人之间,共情是保持家庭和谐的基本能力。人人都需要在家庭和谐中担任自己可以共情的角色。
进行共情的方法:
1、使用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在表达共情,因为这样能传达出对每个人独有的反应和回复的尊重。这相当于你先交出控制权,允许他人把你引领到他想要或者希望你去的地方,而不是你努力把谈话带到一个指定的方向上。
2、放缓节奏
“一般认为,在生理唤醒水平很高的情况下,会伴随有感知焦点的收窄。”我们其实就是因为情绪而“失明”了,变得只关注于战斗还是逃跑。
3、不要匆忙做出评判
共情是想要为行为提供一个更深层的理解方式。共情能把想法和感受关联到特定的事件上。共情会提醒我们:真正的生活是流动的,人们一直都在适应环境,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们都是能让步和弯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