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这为他赢得了世界了性声誉。克拉申在20世纪中叶以来提出的第二语言学获得的“输入假说模式”,这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广泛、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早在1970 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 ,该模式以“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为核心;80 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步扩充修订,转为以“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为中心,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具体而言,“输入假说模式”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 ①语言获得- 学得(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假说; ②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③监控假说; ④语言输入假说; ⑤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五个假说彼此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作品有: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等。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且颇有争议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曾用一本专著论述他的这个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 i + 1 公式。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 i + 1 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目录
1 克拉申理想输入特点
▪ 可理解性
▪ 既有趣又有关
▪ 非语法程序安排
▪ 足够的输入量
2 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理想输入特点
编辑 语音
可理解性
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 incomprehensible ) 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
既有趣又有关
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非语法程序安排
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足够的输入量
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1985年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正视归纳为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这一理论被认为是跌入演习的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力最大的理论,但同时也是引起很多争议的理论。
事实上,早在1970 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 ,该模式以“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为核心;80 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步扩充修订 ,转为以“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为中心,形成了输入假说理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