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是一种常见的恋爱末路,当爱情的火苗被熄灭,双方也难免会出现分手的情况。但在分手之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掉价的行为,显示出对前任的不满和愤怒。这种行为不仅不能有效地舒缓双方的情感,还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分手后掉价的行为究竟是什么,以及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分手后掉价的行为可以包括以下方面:在社交媒体上贬低前任、公开嘲笑前任的行为、与前任的共同朋友刻意断交、散布前任的隐私等。这些行为不仅会伤害前任,而且可能会对个人形象和社交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对于双方而言,掉价的行为不仅不能带来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思路,反而会加剧双方情感的冲突,导致关系更加糟糕。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掉价的行为呢?在情感上,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帮助受伤害的一方缓解自己的压力和不快。在分手后,遭受打击的人会感到被抛弃、受到背叛等情感上的创伤,而通过掉价的行为,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胜利的感觉。另一方面,掉价的行为也有可能是双方之前存在的问题所引起的后果。在恋爱中,双方可能存在着不良的沟通、性格不合等问题,导致双方彼此不理解,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分手后的掉价行为,就很可能是情感矛盾的放大和表现。
因此,为了避免分手后的掉价行为,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和行为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分手是一种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因为分手而过度放大自己的情感。面对分手,我们应该以一颗成熟的心态理智分析自己的感受,充分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如果我们无法摆脱掉价的情感绑架,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援助,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情感需求。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沟通和表达,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伤害。在分手后,我们可以通过对双方问题的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积极学习处理方法,以避免矛盾的升级和场面的尴尬。通过沟通,我们也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彼此的处境和不足,建立起更为深入的理解。
总而言之,分手后的掉价行为,非常不利于双方的情感发展和修复。我们应该以成熟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情感,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理智分析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出合理的选择,化解矛盾,开创更为美好的未来。
当你付出的时候,就要有这份付出可能会打水漂的觉悟。
人之所以称为人,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有自私和自我的一面。无私奉献出全部而又不去计较回报的,那是圣人,不是我们普通人。
对自己所爱的人在乎的人,我们会付出会对ta好,我们认为我们不求回报。因为爱你,我心甘情愿对你好,我甘愿付出。但其实我们好像把自己都骗了。
我们真的不求回报吗?不是的。我们想要回报,我们想要的是:我对你好,你也要对我好。我对你这么好了,你应该加倍对我好。
只是我们想要的这种情感上的回报被美化了,成为了一种情感和道德绑架。
当我们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时,我们心理会失衡,我已经对你这么好了,你怎么可以对不起我!
热播剧《安家》中,有一位充满戾气的妻子——阚太太,她婚后在家相夫教子,牺牲了自己的事业,结果丈夫出轨,她的心态彻底崩了,她歇斯底里,我为了你牺牲了这么多,你竟然对不起我!
妻子是受害者,值得同情。但是,她在选择牺牲自己的事业时,其实也是有一定私欲的。她以为自己付出的越多,她得到的回报也越多。
或许这句话听得太多,我感觉这句话基本是一段感情走到尽头的结束语。
太多的人用自己的付出对自己所爱之人进行情感绑架了。当你付出的时候,就要有这份付出可能会打水漂的觉悟。
人与人的感情,平衡才能持久。一方付出太多,另一方就会感到压力很大。
一方为一方牺牲奉献太多的桥段,看似很伟大,其实是对两个人的折磨。
自我的初衷,是让双方都觉得舒服和幸福,而不是让一方压力大愧疚。
没有人逼着妻子拿出钱来帮丈夫创业,没有人逼她放弃事业相夫教子,说到底,那都是她自己的选择。既然做出这种选择,就应该承担后果。
我之所以对这一点感触很深是因为,我无意识地也会有这种情感绑架,我对你好你也要对我好,我期待你对我好。你如果对我没有达到我的期待,我就会很失望。
大恩如大仇,过度的恩情会让人喘不过气来,ta为了逃避为了轻松,可能会做出对不起你的事来麻痹自己。
剧中妻子有恩于丈夫,妻子会有种“有了我的一路帮助才有今天的你”,所以丈夫看妻子的眼神,一直是躲闪的,逃避的。
太多的付出和牺牲带来,对于付出者是偶尔的优越感和自己心态的崩盘,对于付出对象则是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巨大的思想包袱。双方在心理上已经不平等了。
在感情里,不能坐享其成,但也不能一味地付出和牺牲,一切都要适度。即使未来没有得到回报,至少不会让自己心态失衡歇斯底里,更不至于让对方感到窒息想要逃离。
适当的恰当的付出,才能维持双方感情上的平衡。
生而为人自私和自我,是本性,这世上,没有人有义务为另一个人的人生负责,除了ta自己,所以不要动不动就愧疚,不要动不动觉得对不起你,更不要“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太傻了。
1嘴上的“为你好”,不过是为了控制你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一句诚挚的“我都是为了你好”,顺理成章地控制了孩子。从此,孩子的人生被父母控制,孩子的生命被控制束缚。父母习惯下达命令,子女习惯服从顺从,当一个生命凌驾在另一个生命之上,孩子早已迷失了自己。最后另一个人生未必如父母所愿,但是另一个生命一定伤痕累累。
孩子因你而来,但是孩子未必不如你,我们要认识到自身局限和狭隘的思想,不要让爱的起点,导致伤害的终点。每个人要走自己的人生的路,每个人要通过自己的成长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身份。要让孩子认可你,愿意听从你的意见,而非一句“我是你妈,我是对的,我是为了你好”去情感绑架孩子,堵住了孩子未来更多可能。
2挂在嘴边的“付出感”最可悲
“为了你,我辛辛苦苦打工赚钱。”
“为了你,我每天低三下四伺候人。”
“为了你,我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付出感”,不过是想要孩子记得你的好,回报你,顺从你。可父母子女一场,不是一场交易,不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们要知道,挂在嘴边的“付出感”,走不到孩子感恩的心田,只会让闻者愧疚反感,说者变得越来越可怜。
父母若合格,孩子孝顺是自然的,父母若是暖阳,孩子自然一生向阳。摆正态度,生孩子是为了自己,丰富体验,付出是我愿意,努力活出自己的价值,也让孩子轻松做自己,而非背负“付出感”沉重一生。
3做这样的父母,孩子自然孝顺感恩
以行动表达爱
董宇辉曾在直播中讲过一件事:一年前暑假时,自己不小心摔断了腿,母亲为了他补身体,天天变着花样做排骨,可是他叛逆,还挑食,也不喜欢吃排骨。于是他总是对母亲说,这个不好吃,那个也不好吃。母亲很生气,但还是默默忍受,还根据他的要求不停地改变做法。
终于在母亲默默无声表现得爱意里,他渐渐消磨了身上的戾气,也唤醒了他理解感恩母亲的神经,从此叛逆也消失了。
努力做好自己
那些总是极力控制孩子,要求孩子高飞,成绩好,必考第一的父母,如同网友眼里的“自己不飞,就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的典型。
要知道,父母对孩子控制过多,孩子会窒息、逃离,最后我们也开始讨厌自己。而总是宣扬付出感,孩子背着“负罪感”。而父母也因为付出太多,失去自己,很难快乐。最好的父母,是给予孩子足够爱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自己。
婚姻更需要保养
比起孩子,婚姻关系更需要保养,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谐的氛围悄然而至。当父母做好自己,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也会开始思考怎么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我们的人生足够美丽,孩子也一定会活得漂亮。
用情感绑架孩子的一生,孩子的生活难免沉重和不悦。摆正态度,生孩子是为了自己丰富体验,付出是我愿意,努力活出自己的价值,也让孩子轻松做自己,而非背负“付出感”沉重一生。心理学家李雪说:“若父母对孩子抱怨,我为你付出了一辈子,言下之意就是我一辈子都没有爱过你。”有时,爱的起点,未必到达爱的终点。
胡适在给孩子的信中写道:“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当我们,真正认识理解了这段话,对孩子,学会放下控制,丢弃“付出感”。相信亲子关系的和谐与美好,便会悄然而至。
最近接待了一位来访者,和男友出去旅行,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和男友发生了性关系,为此很困惑。这种个案接触了很多,有好几对情侣,都有类似的烦恼,例如“交往一定要做吗?
为什么有的女孩明明不那么心甘情愿,却又极力压抑自己的直觉,最后在摇摆不定中选择了妥协? 一是恐惧,二是内疚。
人都害怕失去,即使我们不那么愿意,但又害怕拒绝男友后,对方会不高兴,两人感情产生隔阂,最坏的结果是分手。
这种“失去一段关系”的恐惧会让我们的应对和处理能力降低,于是安慰自己 “大概是我想太多”。
再者,即使你委婉拒绝,男友说一句:“你就是不爱我”的时候,脸上一副委屈巴巴的样子,就会引发女生强烈的内疚感,容易心软,觉得对方是出于善意,进而放弃原则,选择妥协。
部分男生恰是看中女生这种心态,索性“将计就计”。
很多伴侣没意识到,尽管男友的行为初衷确实不是骚扰,但他们以为这种无大碍的做法,实际构成了性骚扰,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称之为 “煤气灯操纵模式”。 这个概念来源于一部名为《煤气灯下(gaslight)》的黑白老**。
一个本是美丽、自信,且能独立思考的女主角,在丈夫缜密的心理操纵下变得怀疑现实、质疑自己,最后精神上几乎完全被对方控制。
别以为它离你很远,其实在亲密关系中十分常见,旨在通过“扭曲受害者的感受”来操控对方:
TA 会试图通过说谎、夸大、隐藏来直接给你下定义。 如 TA 会给你灌输一种观念,让你觉得自己就是从 TA 口中说出来的样子:“你就是太单纯了,一点也不懂人间险恶”,通过夸大社会的危险,来否定你的辨别能力,以为只有 TA 才可以帮你扫除障碍,加深对 TA 的依赖。
当你的依赖到达一定程度时,TA 就开始干涉你的生活,和谁一起吃饭,谁和你走得比较近等。 你不接受 TA 说的“事实”?TA 就会有不好的反应,例如不理你或生气,你随之妥协。最后则是不断地向你灌输各种“美化”过的东西,让自己变成权威,让你相信真的就是那样。
即使再自信的女生,也会因为不断地被劝说、贬低,甚至被威胁分手,久而久之在这种“软磨硬泡”的攻势中怀疑自己的认知,相信“如果爱一个人就要为TA改变”,陷入对方 “情感绑架”的陷阱 。
那么,如何打破被 TA 说服,然后妥协的死循环?
第一,相信你的直觉,有时候它会成为保护你的力量。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第二,性骚扰与正常男女亲密行为的区别是: 如果我也有意图,就是确认双方关系的美好时刻。
其实,“如何委婉拒绝男友的性要求?”与“如何告诉女友想要进一步发展?”的道理是一样的,真诚沟通最重要,把你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如果双方都有意愿,那就 OK,只要有一方不愿意,对方就不能以所谓的“生理需求”“你不爱我”之类的借口变相逼迫他人妥协。
真正爱你的人,考虑的是双方的感受,不会因为你不和他睡就要和你分开,威胁你分手。只顾虑自己一时爽的人,才最自私。
如果孩子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出现一些极端的心理问题。 父母只有正确认识孩子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积极健康的发展。 因此,家长除了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外,还应重视培养孩子的情感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感?
1提高孩子识别情绪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确引导他们很重要。 当孩子有情绪时,家长要宽容,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正确应对。
2培养爱好
爱好成熟的人,对新事物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 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有内在动力,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除了解谜、修情、休闲等,它还可以像精神上的朋友一样,让人开心时与它分享,难过时与它倾诉。 它还可能提供一个新的身份,让你拥有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3与孩子一起品尝好
品味美好的另一种方式是储存记忆,延长美好,即拍照、录像、日记记录、档案,并经常与孩子一起观看,以反思这些美好的时刻。同时,要学会分享,鼓励孩子积极分享,让孩子把自己想到的小美分享给别人,让他感受到乐趣,放大这种乐趣。 让您的孩子意识到积极的情绪具有传染性。
4、满足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
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家长一定要衡量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孩子,尽量每天抽出时间及时与孩子交流互动,否则孩子会孤僻、孤僻,不利于孩子情绪的培养。
5 不要进行情感绑架
如果你总是用父母的情绪来管教孩子,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总是这么说,孩子会觉得自己应该为大人的情绪负责。 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义,容易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看到自己不良行为的不良后果,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6教你的孩子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宣泄方法:比如打沙发、打枕头(当然,对于喜欢打人的小男孩要慎用)、撕纸(其实这些宣泄方法背后的原因是在破坏性最小的情况下发泄情绪) 方式,不影响他人)。
谈话方式:找人聊天,写日记,随便画画; 冷静法:数数,深呼吸。
转法:看风景、听歌、运动、做自己的爱好。
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听过家长对他们说:“我们这样做不都是为了你好吗”,这就是中国式父母,用着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情感全部寄托在孩子身边,当孩子达不到他们心中的样子,就会用道德绑架的方式,给他们很大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能够更加优秀。
隔壁中学有一位成绩优异的高二学生,平常的他都是乖巧懂事,但突然有一天,他在深夜选择了离家出走,并留了一张小纸条给父母:“我恨你们,我走了。”他的父母看到这张纸条的时候感觉非常慌张,马上报了警,后来在警察的帮助下,男孩终于被父母找到。
男孩见到父母后,变得十分冷漠,他的父母终于见到他,忍不住对他怒吼了起来,等到父母冷静下来,男孩只对父母说了一句:我不回去,我没有家。男孩的父母一下子就没有了刚才的怒气,非常害怕的祈求男孩回家,男孩的父母永远都不知道,男孩离家出走,不想回家的原因都是因为父母,父母却还在一味责怪男孩突然的性情大变。
男孩最后在警察和老师的劝解下,还是回了家,不知道他回家后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解决,但父母对于他的情感绑架是不会变得。男孩的父母在最后带着男孩回家的时候,嘴里还念叨着: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没有良心,我们父母能做错什么。
这个男孩的情况在很多中国式家庭中都有所出现,只是这个男孩选择的方式比较极端,让大家能够知道。这类父母总是用自我感动自我牺牲的方式去成就孩子,然后从孩子身上得到回报。
一、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式父母?
1 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因为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很多梦想都没有办法实现,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于是当有了孩子之后,就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他们心中所期望的样子。但对于孩子的这个期望是对孩子的束缚,他们控制孩子的一生,希望孩子一定要成为优秀的人,必须按照他们安排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孩子出现反抗的想法,那么他们就是不孝顺,白眼狼。这样的父母只用自己的思想控制住孩子的一生,让孩子没有可以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
2 为孩子倾尽所有
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最好的一切,很多父母会选择牺牲自己去成求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能够在最好的条件下成为优秀的人。很多家长甚至都超出了自己家庭收入的情况下,给孩子最好的培训,甚至花费自己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家长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都花费在孩子身上,倾尽所有,这样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让孩子很难去轻松的进行生活。当孩子的某次的成绩不好时,就会对父母产生愧疚,并且父母也会对孩子表示失望。在长期这样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性格只会变得越来越内心自卑,十分压抑。
3 过分溺爱
很多家庭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溺爱,因为很不容易才获得的一个孩子,在很多方面对会对他们进行保护,不让孩子进行做家务,不让孩子独自出门,孩子想要的都给他,孩子做错了也可以原谅他。在长期的溺爱下,孩子性格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自私。当孩子长大后,家长希望能够从孩子身上获得些回报,但孩子已经养成自私不懂得回报的性格,自然不会对父母进行回报,家长也会对孩子表示失望。
我是在完成课堂阅读任务时候看了这本书,读书笔记已经上交,感触颇深希望在此分享。
苏珊博士的这个系列书籍确有直击内心的力量,执迷、依恋和原生家庭探讨的是我们每个人毕生十分重要的亲密关系,通过这部分阅读可以了解到,如何建构真实的亲密关系也会刹那间发现,所谓的套路和技巧多么不堪一击。
或许你会天然地代入自己,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执迷者,越读越害怕,没关系,在心理学的学习中产生这样的困惑很正常,在我们了解更多理论的过程中,我们的自我察觉能力会不断增强,会不断反思并发现那些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的合理理由,一旦我们发现、悦纳他们,问题的解决也就容易多了。
(一)执迷者的界定
心理学家苏珊在本书中让我们了解到执迷者、协同执迷者的特点,分析这种病态爱恋的原因,并教会我们一些实用方法来摆脱执迷的牢笼。首先是执迷爱恋的界定,执迷是一种在心理学被称为“强迫”的行为,执迷者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也没有性别、职业、年龄方面的集中特征,特别注意的是酗酒、吸毒、工作狂、洁癖有很大可能出现执迷行为。从本质上说,执迷的爱恋是一种渴望,渴望自己没有的东西,本性是贪得无厌,总想要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和承诺,对对方无休止地索取。一般而言,深陷执迷爱恋的人有以下四个特征:满脑子都是自己的恋人,或想要得到的那个人;对执迷的对象有难以满足的渴望;已被明确拒绝,或者得不到:要么肉体得不到,要么精神得不到;被拒绝或得不到后,自己的行为开始失常。 (二)四种执迷爱恋者的特点
1疯狂追求
这类执迷者按照自己的期许爱上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情人,相信这个唯一最爱的人能让他们感到幸福和满足、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然而他们的爱人实际上与他们的幻想没有什么关系,甚至可能问题百出。但正由于执迷者内心对爱人的塑造,即便他们发现了爱人的缺点也仍然不会放手,这种执迷者只会选择性地关注自己想要看到的一面,几次亲密地接触就可能被无限地放大,全然不顾真实情况。假如根本没有得到对方的爱,则会出现远距离崇拜和被拒焦虑,前者与心仪的情人根本没有接触但却因自己的幻想而疯狂,后者每天疑神疑鬼,生怕遭到抛弃,在亲密关系中小心翼翼。
书中,唐爱上已婚的辛西娅,出于良好的第一印象,强烈要求和辛西娅交个朋友,在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辛西娅不幸的婚姻就误以为她把自己当成唯一可以倾诉的人,随后又荒唐地认为她会马上和丈夫离婚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竟然开始幻想自己和辛西娅未来的幸福生活。实际上摇摆不定了两年多,即便已经和丈夫分居,辛西娅仍旧没有和唐在一起。然而在这段时间,唐尽管受尽分分合合的折磨依旧没有放手,一旦辛西娅来到他身边他就欣喜若狂,拼命为她的摇摆找借口,说服自己辛西娅是爱他的。
2情感绑架
面对被拒绝,执迷者无法直面痛楚就此放手,而是反复做一些伤人伤己的傻事,用消极的行动转移痛苦,这种行为会对以往的恋人造成情感绑架,对于双方都十分痛苦。
情感绑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自我惩罚:执迷者不能很好地表达消极情绪,这种情绪深入潜意识,表现成各种症状,伤害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第二,死缠烂打:为了不让对方离开自己,采用不停打电话、跟踪、突然出现在对方家里、威胁自伤、送礼物等方式对对方穷追不舍。第三,品尝痛苦:保持着与爱人的最后一丝联系,觉得这样体现自己对于爱情的勇敢。当所有这些方式不能奏效时,常常会产生伤人的怒火。
3因爱生恨
爱之深,恨之切,一旦真的无法挽回爱人,这类执迷者就开始沉迷于复仇的幻想,主要有情感暴力、肢体暴力两种。
书中的安妮,无时无刻不在用幻想的方式排解痛苦,她想烧对方的房子,砸对方的车子,给对方制造情感纠纷,尽管意识到自己的疯狂却还是无法摆脱这样的心理。
4救世主情节
这类执迷者经常被问题人物吸引,相信自己能拯救对方并把对方变成完美情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拯救对方的无底洞,最后心力交瘁。实际上,问题情人才是亲密关系中的掌控者,因为他们只要表现得无助,就能诱使对方无条件地付出。
书中的里克和娜塔莉,里克大娜塔莉八岁、常年困于自己的经济压力、在亲密关系中性致低落,在他身上麻烦层出不穷,娜塔莉花大量的钱帮里克解决财务问题,想尽办法调情激发里克的性趣,在他们的关系中,娜塔莉透支自己的情感、金钱和性爱,尽管情况一如既往的地糟糕,娜塔莉却始终不忍丢下里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