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是什么?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是什么?,第1张

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活动;

2、不愿与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能被喜欢;

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

4、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的先占观念;

5、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抑制;

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

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或参加任何新的活动。

形成原因

一些理论学家认为,生物化学方面的异常、易患病的基因、习得性恐惧(learned fears)、令人不安的思维方式(upsetting thought processes)是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

但在这些原因和这种障碍之间的直接因果联系是否存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性研究的检验(Barlow,2001)。

许多学者认为,有这种障碍的人所具有的羞耻感,是由于童年时期的内心经历和父母训斥造成的。他们发现,如果经常遭受父母的嘲笑,孩子就会将这种屈辱的经历内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向,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也不相信会真正得到他人的爱。

在一项研究中,具有这种障碍的病人比控制组的被试更多地回忆起在童年时使自己感到受挫的家庭气氛,以及不会认为父母爱自己或为自己感到骄傲(Barlow,1995)。

但对这个研究结果的解释需小心,因为这是一个回溯性的研究,是依靠被试的回忆报告所得到的结果。也许病人正是由于对他人如何对待自己非常敏感,所以其回忆报告的情况可能距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距离。但这个研究结果对于我们今后更多地了解这种障碍的原因还是有意义的。

扩展资料:

摆脱“回避型人格”

在宋广文看来,有关“回避型人格”的话题被刷上热搜,说明不少人关注到或者想摆脱此类不甚理想的人际交往生活状态。对父母而言,应该从小引导孩子学会如何恰当表达情感,形成比较正确的自我认知。

“如果觉得自己的‘回避倾向’很严重,就要及早寻求心理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针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心理自卑等问题,也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彭凯平提出,第一,面对自卑感,可以通过对自身天赋和独特魅力的发掘,去战胜它。

“第二,克服懦弱胆怯的心理,有一些技巧可以利用,比如主动打招呼、第一个发言等等。”彭凯平认为,勇气是可以被塑造、培养出来的。

爱是人类具有的一种积极心理,对消弭内心的孤独感有重要作用。他说,培养美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社交网络,并能从中获得支持和愉悦感,也是战胜“回避”行为的重要方法。

不要过多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有价值的人生也不是只有一种。彭凯平认为,社会需要具有各种天赋的人才,我们要相信,一生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具有足够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当我们获得足够的爱和支持,“回避”这种行为,自然会消散大半。

参考资料:

新华网-“回避型人格”,因何害怕与别人打交道?

-回避型人格障碍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

有些人在恋爱中碰到对方比较冷淡,遇到矛盾爱回避就认为这是回避型依恋,其实是不对的,每个人在遇到未知或自己承受不来的事情,或多或少都会有回避的倾向。

回避型依恋人格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征:抵触亲密接触、缺乏共情能力。

这种人很敏感、特别敏感,一旦有什么让自己感到不安或者不舒服的事情发生就开始畏缩,不敢再进一步,选择逃离现场躲进自己的“小房间”。

等到什么时候这种情绪被自己消化好了,他们又会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和你热络起来,以致出现让恋人感到忽冷忽热的情况。

文章1

那这种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1 家庭

依恋关系的最初模板就是来自于父母亲的关系。

在教育不健全的家庭中成长,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理解自己的情绪被剥夺了,他们就像是被支配的玩偶,拼命压抑自己爱的需求,时刻处于害怕失去的焦虑与恐惧中,故在长大后只能能通过麻木自己内心的感受来防御伤害。

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安全的爱的孩子,在当别人发出爱的信号时,ta的回应要么是有条件的爱,要么就是忽视。

2 认知

鉴于以往的生活经历,比如曾有过付出真心却被伤害的糟糕体验,故而使得他们害怕再次重蹈覆辙。

甚至产生“我不值得被爱”的念头,所以与其最后被抛弃,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克制自己,好让自己随时可以抽身离场。

由于这种认知的不断被强化,他们很难从固有思维里走出来。

文章2

如果伴侣是回避型依恋人格,在相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1 给予肯定和赞扬

回避型依恋者从骨子里散发着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极其渴望认同感、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夸赞,告诉ta你为什么喜欢ta,让ta看到自己的发光点。

即使有些小缺点也要委婉的表达,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否定,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配得上这份爱,配得上这段关系的。

2 保持适度的爱意

很多人觉得爱就要完全的表达出来,让对方感受到,这对于普通恋人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对于回避型依恋者来讲,这无形中给他们增加了很多的压力。

如果你每次在ta退避时都表现出自己强烈的爱意,久而久之就很容易让他们形成一种习惯,觉得只要自己回避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爱,这对于对方的成长和关系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度的把握很重要,要让ta觉得你是爱ta的,但也绝不会无底线的纵容。

文章3

3 尊重ta的感情空间

在感情中,回避型依恋者为了保护自己不被伤害,往往不敢过于交付真心,他们把这当作保护自己的手段。

如果他们提出自己冷静一段时间,请不要想太多,也不要误以为他们是在针对自己,多给对方一些耐心和信心。

千万不要抱有拯救者的心理,更不要过多的纠缠,如果你过于进入他们的世界,反而会让他们关闭自己的心。

文章4

4 学会沟通你们的感情

回避型依恋者可能会无形中与伴侣划分界限,让你感到疏离感,可能会让你焦虑,但你一定不要被这种情绪困住,因为你的焦虑也会给伴侣增加压力。

找个机会坐下来聊一聊,告诉对方你内心的想法,也鼓励ta说出自己的顾虑,逐渐摸索出适合彼此的相处模式,避免因感情错位造成的一系列不必要的误会。

最后祝愿每一个回避型依恋者都可以遇到一个愿意陪你慢慢改变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值得被爱,也应该学着如何去爱。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对亲密关系的回避,对父母他说不出感谢和感激的话,他认为自家人没必要把爱挂在嘴边,放在心里就够了。对于爱人他做不出浪漫温馨的事,也会隐藏自己的心里话,他认为说出来不被理解,只会自寻苦恼。婚姻就是例行公事和搭伙过日子。对于子女他认为应该严格教育,和年幼的子女一起时他感到亲密放松,但子女慢慢长大会对他们一板一眼的说教。对于朋友他会保持距离,没有完全交心和特别信赖的知己。有人想要靠近他,和他发展进一步亲密关系时,他会习惯性后退,保持安全距离。如果有一天他一直暗恋的对象像他表白,他不会欣喜若狂,而是感到对方是那样的平凡易得而怅然若失。他会用理性来为自己缺乏感情辩解,用责骂来代替甜言蜜语,用匆忙来草草结束社交活动。他内心也常常为自己糟糕的人际关系苦恼不已。

有关于回避型人格障碍

你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一次成功的经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打个比方,大白天站在大街上,你敢高声大叫吗?不妨做一次,看看周围除了个别人诧异,个别人麻木,个别人翻一下白眼,剩余的人谁去理你?一个人淹没在人群中是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的,除非你穿了一件非常刺眼的衣服。过分注重别人的看法是不恰当的。你想想,如果你不高兴时,旁边正唱歌的人会停止歌唱吗?既然别人对你的存在都无所谓,你又何必自作多情在乎别人的存在呢?行动起来,挑战自己。俗话说战天易,斗地易,战胜自己最困难。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表现是什么?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表现如下:

1、个人社交边界感极强

从小到大,几乎没有谈过一场走心的恋爱,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很喜欢这个人,但对方也难以突破自身的防御机制。上一秒两个人还如胶似漆,下一秒就开始臆想着“对方有朝一日会离开自己”。

不相信自己能爱别人,更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同样,回避型人格在社交经历中,几乎也没有什么要好的伙伴。表面看起来可能和谁的关系都不错,但没有一个非常要好、可以谈心事的朋友。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并且总是在自我暗示“孤独才是一生的归宿”。

别人对自己好十分,自己才能拿出一分的热情。倘若别人对自己冷淡,那么下一刻自己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2、冰点式恋爱状态

在伴侣眼中的回避型,总是一副阴晴不定的状态。在某些高甜的恋爱瞬间中,回避型会突然感觉到不幸福和不安全。总是怀疑自身的价值和定位,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要么有一天自己会辜负伴侣,要么有一天伴侣会辜负自己”。

上一秒你们还说着“永不分开的誓言”,下一秒回避型就能甩开你的手说道“滚远点”。

排斥亲密行为,例如拥抱、接吻、安抚等,虽然内心渴望,但在刚在一起时,对伴侣表现出厌恶反感的情绪状态,即使伴侣做的很完美,但回避型就是幸福不起来。

3、隐忍,不善言辞

即使有些回避型是属于外向的性格,但在两性关系中的回避型,往往是一种沉默寡言的生物。他们不会向伴侣提出自己的诉求,更不敢指出伴侣的过错,对待感情中的矛盾,能忍则忍、能不说就不说。

就算伴侣犯下过错,他们表面上也会装作风平浪静,之后找一个不经意的时间点默默离开。

甚至有很多时候,明明自己是感情的受害者,但回避型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责备自己。就比如面对伴侣出轨,回避型的第一反应永远不是愤怒,而是自责“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是不是自己根本不配得到爱情”。

4、表面冷漠,内心挣扎

在分手的时候,即使自己内心再波涛汹涌,但表面上依旧会装作异常淡定。并且,只有在分手的时候,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离不开前任,但回避型就算再不舍,也不会做一丝的挽回行为。

回避型人格在两性关系中,习惯性地会把自己所有的情绪埋在心里,这样给伴侣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段感情谈与没谈没什么区别。

回避型不会对自己的伴侣太好,也不希望伴侣对自己太好,总是觉得平淡才是爱情的常态。与回避型谈恋爱,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感情里几乎不存在热恋期,从一开始就是平淡期几乎没有任何激情和新鲜可言。

5、患得患失,极度缺乏安全感

对于回避型人格来说,从本质上对于亲密关系属于一种“又爱又怕”的状态。不相信有人会完全无理由的喜欢自己,就算有人主动示好,自己反而会莫名地觉得“是对方瞎了眼才看上自己的”。

同时,会经常幻想出“伴侣不爱自己时的场景”,并且会继续想到“伴侣出轨”等一系列的场景,尽管伴侣什么都没有做,回避型会先入为主地代入“伪事实”。

6、自卑,原生家庭不被爱

造成回避型人格的诱因,其绝大多数的原因在于——在成长过程中,长时间处于不被原生家庭成员“爱和关注”的氛围之中。

这也就导致了回避型的心里,其实都住着一个“渴望被爱又非常自卑”的小孩儿。因为没有被爱过,所以他渴望受到异性的关注,但又因为从未体验过被爱的滋味,所以也极度恐惧有人会接近自己。

自己从不敢做出恋爱承诺,同时也不会相信伴侣的承诺,不会认为有人会对自己付出真心,默默地认同着“孤独终老才是自己一生的归宿”。

什么是回避型亲子依恋?

这一类孩子对妈妈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妈妈走开时,没有忧虑表现;妈妈回来了往往不予理踩,有时也会欢迎,却很短暂。这类孩子实际上未形成对妈妈的依恋。

回避型人格爱情特征:缺乏安全感、不愿做出亲密行为、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1、缺乏安全感

在爱情中,如果缺乏安全感的话,其实有时候对于彼此都不是一件好事,回避型的人格在爱情中也是会缺乏安全感的对象,他们是会主动的去想象一些消极的事情,其实可能什么也没有发生,可能放大消极因素,自己可能不是很相信对方毫无理由的喜欢这样的自己,自我的认可度也是要低的。

2、不愿做出亲密行为

在一段关系中,做出亲密行为,可能是回避型依恋人格不会做出的事情,他们看上去是很独立的,且不会自己主动去表达自己的亲密,哪怕自己其实会很想要爱,但是实际上自己也是会主动逃避,渴望爱可是又拒绝被爱。在一段关系中,做出更多主动的行为的,往往是他们交往的对象。

3、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回避依恋型人格其实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其实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感的,感觉他对谁都是一样的,在爱情中,也是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在关系中,其实可能是不相信一段长久关系的存在的,和他人保持一定的界限感,自己也是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感。

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回避型依恋的人适合和什么人在一起》,受到读者们的反响还算不错。

所以我把这篇文章贴在这里,方便大家明确:回避型依恋人格大致是怎样的一种临床表现,以及回避型依恋人格最匹配的伴侣是怎样的。

回避型依恋的人适合和什么人在一起?

这篇文章我会接着聊下去,和各位深入地探讨一下《该如何与回避型依恋的人谈恋爱》。

接上一篇文章说道,根据我接触过的回避型依恋人格,其中大部分都是被『忠诚型哈士奇式伴侣』所治愈的。

很多小伙伴看完这篇文章,都在评论区里问过我许多问题。我可能没有做到及时的回复,但是我每一条都仔细的看过,并且把集中性的问题一一回答一下:

1、回避型依恋人格到底喜不喜欢黏人?

刚开始与回避型依恋人格相处时,其实她们非常排斥被人黏着。但是作为伴侣,你要清楚的是:她仅仅是排斥“黏”的这种行为,而非与你的亲密关系。

很真实地来讲,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内心防线是非常坚固的。她之所以排斥你,是在前期试探你有没有危险、以及你是不是一个一撩即走的人。她们渴望被爱,但是她们内心更恐惧被伤害。

因此面对你突如起来的热情,会让她们本能地选择逃避和抵触,从而外化出的厌恶、甚至语言上的让你“滚远点”。

所以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黏”,并非无时无刻地跟着对方,也非像一只舔狗一样围在她身边转。

所谓“黏”的真正核心,意味着要满足回避型依恋人格内心深处的两种迫切需求:

①关注感 ②示好的唯一性

要知道她们嘴上说的“滚远点”,其实内心的唯一顾虑是:你对她是否忠诚。回避型依恋人格前期交往,其实无时无刻地不再验证一件事儿“就算我这么糟糕,你还会爱我么?”

所以与回避型依恋的人谈恋爱,你首先需要非常有耐心,去软化对方的心理防线、建立两性的信任基础。在合适的时机“黏着”对方给予关注感,才能逐渐地让她接纳你的存在。

很残酷地说,在与回避型依恋的人前期相处中,你的面子和尊严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些许伤害,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儿。

但是从始至终,你只需要记住一件事:对方真正排斥的是一种陌生的行为,而非你。对方咒骂的只是一个她无法适应的事情,而非你。

说白了,脸皮厚一点,别把她咒骂的话放在心上。

她需要一个适应你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前期,你如果没有办法给予她充足的关注感和信任,那么她会无时无刻地不想着逃离,被别人误认为是“渣女/男”。

2、如何给予回避型依恋人格关注感,让她适应你的存在?

这里我们就该聊到“什么叫做合理时机的黏?”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做『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简而言之,是用伴侣喜欢的行为去强化她本来排斥的行为,从而达到让伴侣适应和习惯这种行为。

比如在恋爱初期,回避型依恋人格非常排斥“抱、牵手”等这样的亲密行为,如果你一味地黏着、逼迫她服从你的行为,她自然会产生厌烦、甚至是咒骂。

因为此时她对于关注感和亲密行为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不合时机的亲密行为,可能不会喜欢、但也谈不上排斥。但是对于回避型来说,没有需求感的亲密行为,会让她们感到抵触。

所以我们要在回避型依恋人格关注感丧失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她们的情感需求,让她们逐渐地适应这些亲密行为,强化对你的需求。

·比如人在早上起床和晚上即将入睡的时候,此时是关注感和安全感最低的时候。

那么你作为她的伴侣,可以不动声色的牵住她的手,然后认真地注视着她的眼睛,传递出“我一直都在的信号”。

当回避型依恋的人,渴望获得安全和关注感的时候,她不会抗拒、反而会默许你的行为。接着我们逐渐地从牵手过渡到拥抱、进而过渡到轻吻,让她逐渐地适应这个过程。

同样,当她想要独处的时候,你不必打扰到她,但是也不要离她太远。让她能够感受到你身体的热度,逐渐地去适应你的存在。

但是回避型依恋的人,真正需要独处的时间并不会太久,当她开始若有若无地瞥向你、或者无聊地刷手机时,再去做之前的“强化测试”,这样会出奇的有效。

因此作为她的伴侣,你需要具备一定的『情绪洞察能力』,去试探出她什么时候是孤独的、什么时候是需要关注的,当你能在她需求空白时,能满足她的期许、那么与回避型真正的亲密关系也就建成了。

3、如何治愈回避型依恋人格的行为缺陷?

先把结论写在开头:先把回避型的人当成一个孩子来陪伴,再尝试着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让她被需要。

之前我们提到过,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内心,其实都住着一个自卑的孩子。她真正需求的其实并不是一个向父母一样“俯冲的爱”,而是像一个亲密伙伴一样,能够陪她玩耍、给予她关注的爱。

所以当她面对伴侣的否定时,她会下意识地恐惧和自卑,同时会脑补出“你是不是嫌弃我不够好了、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等各种的画面,进而会选择一种逃避、自我否定的态度,让自己迅速撤离这一种关系。

对待这样“自卑的孩子”,我们要释放出的信号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做的更好。”

当回避型依恋人格,开始对你产生逃避、恐慌等负面情绪,你可以注视着她的眼睛,温柔地对她说一句“这不是你的错。”

这句话往往能够瞬间点亮她的自信心,当她感觉到你足够的温柔和耐心时,她才会下意识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且期待着“自己能做得更好,得到你的褒扬。”

·对待回避型人格的负面行为时,你要记住这两句话:①你已经做的很好了 ②这不是你的错。

当回避型人格内心的自卑,能够获取你的认可时,自然会亲密关系产生莫大的满足和依赖。

第二点,当回避型依恋人格适应、并且依赖上你的存在,那么这个时候适当收回你的“伙伴身份”,去向她释放出你“孩子的一面”。

在治愈情感需求丧失时,前期我们要释放出她内心渴望的需求,让她知道“自己内心缺少了什么”,而后期我们要让她主动地填补需求感,让她知道“原来给予别人关注感,也是十分美妙的。”

·前期当伙伴、后期会撒娇——是让逆转回避型依赖人格有效的方式之一。

男孩子们,不要认为“撒娇是女生的专利,其实会撒娇的男孩子,更加好命。”

在与回避型依恋人格后期相处时,当你需要陪伴、需要关注时,要向她等向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需求,让她给予你关注感和安全感。

大可不必拐弯抹角,直接对她说“我现在有点孤单了,你可以抱抱我么?”/“你可以陪陪我嘛?我真的很需要你。”

当回避型依恋人格满足了你的需求感时,不妨再加一句“有你在,真好。”

这会让她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以及被需要感,当她能够给予伴侣同等的关注和陪伴时,其实这也是自我治愈的一个过程。

当一个回避型依恋人格学会了接纳别人、同时也明白了如何接纳自己时,那么这个曾经充满戾气和咒骂的人,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把与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恋爱,当做是一场养成类的游戏来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耐心,你会发现这是一个虽然痛、但更快乐的过程。

所以你要学会做一只忠诚型哈士奇式伴侣,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治愈她的了。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表现有:

1、越喜欢,越远离

黄执中在《奇葩说》中曾说:“回避型人格,往往越喜欢一个人越不敢靠近"。在普通的人际交往中,他们都表现得很正常,甚至常常让人觉得沉稳克制,温柔友善。遇到喜欢的人,心中也会暗生欢喜,远远地关注着。

但是,当他们发现自己动了真感情,暗恋的人开始有回应,真的要确定关系时,反而会下意识地拒绝,将可能的对象推开,和对方保持距离,表现出毫不在意的样子。甚至开始躲避。

就像村上春树说的:哪里有人会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爱会消失的,人会离开的。所以与其遍体鳞伤,不如早点撤退。然后告诉自己不需要别人,把冷漠当作自我保护,不断给自己加“不要恋爱”的思想钢印。

明明很想被爱,但已经做好孤独终老的准备了。他们内心渴望一段美好的关系,只是假装不在意。回避的背后不是不爱,而是不敢。

2、不爱就没伤害

没有被爱过的人,遇到爱会紧张不安。心理学家金·巴塞罗缪认为,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主要取决于童年时期与母亲(或主要照顾者)的依恋风格。人天性就想靠近喜欢的人或东西,会需要对方的陪伴和关爱。

但如果成长过程中,自己的需要常常得不到反应,甚至被厌恶、不耐烦、不喜欢;得不到肯定、夸赞,甚至被贬低、打压;周围的环境常常是争吵的,冷漠的。这些会导致我们对自己的否定,以及对亲密关系的否定。

3、可以很决绝,也可以很深情

回避型依恋者不想爱,不敢爱,往往是因为不相信,不相信爱存在,不相信爱一直存在。但是当他们真正感觉到爱,真正相信一个人,认同一个人,也会坚定不移地付出全部身心。

对于回避型依恋者来说,接纳别人,更需要接纳自己。就像美剧《普通人》里康奈尔对玛丽安说的:“有些人对你很糟糕,不代表你就不值得被爱,依然有很多人爱你和关心你。”

4、对于亲密关系的需求程度极低,更需要自己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无论是在面对伴侣,还是在面对朋友、家人、同事,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总是会刻意跟周围的人保持不同程度的距离,别人在向他表示亲密的时候,心理和行为都是一个拒绝的态度。

回避型依恋的人,更注重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相当于一个秘密基地,不希望有任何人的侵犯和打扰。

不喜欢给身边的人添麻烦,所以他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环境中,你会发现他们从来不会求助于人,表面上来看,他们好像什么事都可以自己解决,但其实有时候真的只是张不开口而已。尤其是在亲密关系当中,他们常常会给伴侣一种错觉——”他好像真的不需要我。“

5、无法输出稳定的情绪价值

如果你是在跟一个回避型依恋的人处于一段亲密关系当中,你可能真的会感觉不到对方的爱意。比如说当你在难过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只会在一旁看着你,或者是躲避起来,回避你的负面情绪,但这是厌烦你,讨厌你吗?

其实并不是,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帮你疏导你的负面情绪,他不知道该怎么帮你解决。一个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他只有亲身经历过,或者是看见别人的经验,才知道如何去解决。

但是回避型依恋人格大多是因为在童年时期,情感需求没有得到回应而形成的,所以他们也不知道面对其他人的情感需求,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行为回应。

回避型依恋实际上是一种无依恋,即不对依恋对象形成依恋关系的一种依恋模式。

回避型依恋的人,对依恋对象表达出来的,更多的是“不在意,不在乎,反正我玩得很好,你影响不到我”,其实就是不想依恋对方、不需要依恋他人、通过无欲无求来达到某种平衡。在有些依恋理论中称其为疏离型依恋,其实这个名称更贴切一点。

这种回避型,更多地符合一种心理防御策略,让对方不要成为“对我很重要、能对我施加很大影响”的人,以此维护内心的平和,避免因为“关系”的不稳定或不可控,而使自己频繁陷入焦虑之中,所以被定位成“高回避-低焦虑依恋模式”。

表现

1、回避型依恋的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缺乏对生活兴趣和追求。

2、因为总是回避过多的亲密接触,他们显得似乎很独立。

3、他们在配偶的选择上往往与依恋型的人有缘分,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依恋型的人往往较为主动,从而缩短了由于他的冷漠和退缩造成的距离空间,使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得以建立。

4、回避型的人在恋爱初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但是一旦亲密关系确立之后,因为过多的亲近仍然是痛苦和恐惧的,他的冷漠退缩特点就会浮出水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2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