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灯效应,又称认知否定,煤气灯效应是一种心理操控和洗脑的手段,通过长期将虚假、或欺骗性的话语灌输给受害者。
一、煤气灯效应会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质疑自己的认知、记忆和精神状态,最终达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为
煤气灯效应是一种慢性心理中毒,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感虐待形式。
1、比如:如果你对自己的看法是来自周围人的评价;你的父母数落你的穿着工作、朋友还有交往对象,你却反思也许他们的意见是对的;
而且自己也会很难做出简单的决定,并且经常自我怀疑,这不是因为你还够好,而是你无意识地被操控了。
2、操控者通过长期将虚假和欺骗性的话语灌输给受害者,从而使受害者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和精神状态,最后达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为。
二、煤气灯效应会长期蓄意、有目的地对被害者进行精神打压,有意无意的扭曲受害者的认知。
长此以往,会使得受害者自己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是属于一种极其危险的情感虐待形式。
1、煤气灯效应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受害者往往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对自我认知程度相对较低,且内心缺乏关爱、渴望被关注。
三、煤气灯效应并不是单方面的,其中一个人是煤气灯操纵者,需要扮演一个凡事都正确的角色,这样才能保持身份认知,以便传播困惑和怀疑。
另一个人是被操纵者,他总让操纵者来定义现实世界,并把对方过度理想化,为了能让这段关系继续,不惜怀疑自己。
个人觉得复婚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两个人在一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世界上那么多的人偏偏就和他/她在一起,并且组建了属于彼此的家庭。生活中总是难免会磕磕绊绊,但是夫妻之间都是床头吵架床位和的,有时候难免一时冲动就决定离婚。所以复婚对于两个人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娜是一个很任性的姑娘,因为家里面就这么一个孩子,所以从小就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视如珍珠。小娜也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女人,第一次恋爱就遇到一个特别帅气的男孩子,这个男孩子积极上进,长相也很好,最重要的是热爱运动,身材高大,和小娜在一起真的是比较般配。
这个男孩子对小娜也是很喜欢,虽然小娜并不是特别漂亮的女生,但是十分自信,对于自己的幸福也有一套理论,和这个小男孩聊起来也是十分投缘,两个人很快就开始了同居生活,不到半年的时间,小娜就怀孕了,两个人顺理成章地奉子成婚了。
可是婚后的生活小娜并不满意,除了孩子每一天就是吃饭吃饭,生活过得好像枯燥又无聊,一次无意的机会,她竟然迷上了打游戏,还是那种可以结婚生孩子之类的游戏,她是新手,可是有人带她,是一个头像十分帅气的男人,还说要娶她做老婆之类的,当然是游戏里面的。可是小娜很久没有被甜言蜜语灌输,现在突然有个人每一天都在电脑的那一端和你说着情话,自然心中小鹿乱撞,有感觉了。
可是面对生活中勤劳付出的丈夫,小娜却是没有什么感觉,渐渐两个人还有了一些误解和矛盾,小娜的丈夫为了多赚点钱养家,给小娜和孩子更好的生活,于是很拼命在工作,经常需要加班和应酬,而小娜呢,觉得对方真的很不在乎自己,竟然半夜半夜不回家,心里面很生气。这些生气和郁闷她统统都告诉了游戏里面,那个一直说着甜言蜜语的男人。
而那个男人,也一直在安慰小娜,还说换做是他,一定不会让小娜伤心之类的话。小娜信以为真,竟然觉得还有一个人爱自己,顿时之前的自信都回来了。结婚之后,除了和给自己带孩子的婆婆相处最多,就是和现在的游戏中的好友了,既然有人这样说,小娜自然又来了信心,觉得不应该这样过。
于是就在某一天和自己的丈夫说,要离婚,不想继续过这样的生活,孩子可以给婆婆带,而自己要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她的丈夫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自己真的好爱小娜,可是为什么她却要这样对待自己呢?两个人辩论了半天,丈夫始终拗不过小娜。这样重复争吵和理论了好些天之后,小娜依旧是一根筋,丈夫没有办法,就和小娜把婚离了。
开始那些天,小娜真的觉得是重获新生一样,虽然自己的父母不同意,但是依旧接她回家,而丈夫还给了她十万块钱,作为分手费也好,还承诺孩子的抚养费不需要她出一一分钱,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她再考虑一下,是否可以复婚。小娜摇摇头,觉得不想重复那样简单枯燥的生活,她要自由。
可是自由也是有相应条件的,离婚后的她立马告诉了游戏里面的男人,那个男人也立马要求见面,任性的小娜就答应了。两个人见面之后,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不过小娜一直瞒着家里面,也没有告诉自己的前夫。
后来的相处中,小娜却发现,这个游戏里面无所不能的男人,生活中却是既懒惰又没钱还脾气不好的渣男,因为他好色,同时脚踩好几只船,被小娜发现后还觉得没有什么,说小娜是离婚没有人要的二手女人等等难听的话。
小娜真的是好难过,怎么会这样呢?她开始想念自己的孩子,想念把自己照顾的很好的婆婆,还想念那个一直宽容自己的前夫。可是她不敢去找他们,害怕,觉得没有脸面。她后悔了,她不再见那个渣男,也不见任何人,就呆在家里面,发呆。
妈妈看到她这样,心里面很着急,就偷偷联系了小娜的前夫,没有想到,这都一年的时间了,他竟然还没有和任何人相亲或者见面,一心就是工作和照顾孩子,作为前丈母娘,看到这样的前女婿,心里面是既高兴又难过。她将小娜的现在的情况都和他说了之后,他说:“妈,我还是想复婚。”
在妈妈的穿针引线下,小娜和前夫复婚了,小娜也不和之前那样任性和不体贴人了,她知道她今后要如何面对家庭和婚姻,怎么照顾老人和孩子,最重要的是她要怎么好好爱自己的丈夫。
人都会犯错,但是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的话,我想任何一个后悔的人都会抓住机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幸福、快乐,小娜是这样,很多人都是这样。所以复婚,意义重大,如果还有感情,一定要复婚。
一、对你期待过高,你的伴侣对你抱有过高的期待,希望你完美无瑕,事事都能达到他的期望,当你没能达到他的期望时,他会表现得极其失望,即使你只是犯了一个小错,他也会表现得很不开心,甚至责怪你,人人都会犯错,作为最亲密的伴侣,更应该给予你更多的支持和包容,而不是让你感觉犯错误很糟糕,人无完人,我们都是在错误和失败中成长。
二、言语心理,或情感虐待,虐待,不仅表现为身体上的虐待,还有我们最常见的言语,心理和情感上的虐待,如果你的另一半总是用言语打击你,伤害你,说你很蠢。拿你的缺点和短处说事,或因没有做好一件小事,而一直责怪贬低你,这也算是一种虐待,你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她,她伤害了你的感情,以后不能再这样做,这是你的底线,否则你会选择离开。
三、索取多于付出,任何关系都是相互的。亲密关系也一样,只有一个人单方面努力和付出是不行的,另一方也要有一定的回应,这回应不只是约会或者吃饭、送礼物,还包括倾听,陪伴以及解决问题,帮助出主意,支持对方的观点等,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才能建立起双方的信任感,和深层次的链接,如果一方只是一味地索取,而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经营着的感情,那么这段关系,是不会持久的,当另一方感到疲惫,没有信心走下去时,就是这段关系结束的时候。
四、谨小慎微地生活,如果和对方生活在一起,让你感到胆战心惊,做任何事情都谨小慎微,那么,你一定处于一段有害的关系中,倒不是因为你害怕她伤害你,而是在他身边,你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她都可能会对你失望,甚至发火,不知道哪里会触到他的点,从而引发。对你的责怪、批评,在他面前总是要小心翼翼,你无法做真实的自己。
以上都是不健康的恋爱行为。
如果你与那些在自恋、虐待中幸存下来的人一起学习、工作或生活时,你可能会发现他们都经历过一种毁灭性的情感虐待,也称之为“煤气灯效应”。
简单来说,煤气灯效应是指对受害者施加的情感虐待和操控,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无法逃脱。
由英格丽·褒曼和查尔斯·博耶主演的**《煤气灯下》 (1944) 改编自 1938 年的一部戏剧,“煤气灯效应”一词即源于该剧。在**中,褒曼饰演的角色爱上了她的另一半,后者由博耶饰演,他是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有着典型的自恋迹象。博耶饰演的角色在一场旋风般的浪漫之后就催促英格丽德结婚,她还没来得及考虑追求者向她求爱的速度和精明程度。
很快,这对夫妇结婚并搬进了伦敦的一座公寓中。博耶慢慢地对她施加了一种阴险的情感虐待,这让伯格曼怀疑她是否失去了理智,认为俘虏她的人拥有无所不能的力量。
博耶每天晚上都会把他们公寓里的煤气灯调暗,而伯格曼却不知道她的伴侣在和她玩心理游戏。博耶每晚都溜到楼上的阁楼,营造一种不安和洗脑的气氛。当伯格曼质疑博耶是否看到闪烁的灯光时,他否认对此类事件有任何了解,并逐渐暗示和影射伯格曼一定是“疯了”或“看到了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伯格曼认为她正在失去理智,因为她依赖博耶作为她通向现实的窗口。
这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情感虐待如何慢慢地蔓延到一个原本健康、无辜的目标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压倒和吞噬被虐待者的现实感、自信和个人力量。
在这个时代,煤气灯效应可以简单地通过施虐者否认对目标的现实确认而存在。受虐者可能是恋爱对象、家庭成员或同事。
通常,这种对现实的验证或确认的缺乏是一个缓慢或阴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目标人物逐渐开始怀疑他(她)对现实的感觉。最初,受虐者可能会质疑他(她)是否误解了情况,并且通常认为施虐者更了解情况并且对情况有更高的理解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虐者的自尊也会被剥夺,直到他(她)意识到他(她)被剥夺了对所爱之人的信任和忠诚。
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在他的实践中,他看到许多人在家庭、爱情或工作关系中遭受过这种虐待。心理治疗有助于治愈这种形式的创伤。
通常,治愈过程中包括允许受虐者尽可能详细地讲述他(她)的故事,这样这个人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他(她)的创伤,并有能力降低在这种虐待关系中压迫性上升的认知失调。
正如荣教授之前关于认知失调的文章中提到的——当一个人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时,就会出现这种混乱的心态,其结果是巨大的焦虑,其中可能包括强迫性思维、惊恐发作和抑郁症。
认知失调可能是煤气灯效应的情感虐待策略的结果之一。褒曼的性格在她心中认为,她的爱人博耶对褒曼怀有最好的意图,并保护她免受她自己瓦解的思想的伤害。她心里慢慢升起怀疑,她的爱人可能别有用心。博耶的性格可能是反社会/自恋的恐惧让伯格曼陷入了一种暂停的否认状态,她进一步压抑了自己的现实情况,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和明显的焦虑和抑郁。
在知道如何支持自恋虐待幸存者的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人们可以慢慢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并更好地生活。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掌握创伤有助于综合事实,甚至是由煤气灯效应和认知失调引起的矛盾和混乱的事实/情绪。
在一位富有同情心、不加评判的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受虐者会学习或重新学习如何相信他或她对虐待历史的看法,从而加强个人释放创伤和任何相关焦虑的能力。
除了哀悼失去虐待关系之外,提高应对焦虑和抑郁的应对技巧也很重要。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