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来说,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是一件相当愉快的事情,他们特别喜欢跑跑跳跳,到处发现一些新鲜的事物,但因为孩子的平衡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也总会出现栽跟头的现象。
而多数家长在看到孩子摔倒之后,看见他们倒在地上哇哇大哭时,便会感到心急如焚、手足无措。
昨天,晴晴带着刚学会走路的甯甯去找外婆,打算一起去隔壁商场吃饭。而在前往隔壁商场吃饭的路途中,路过了一块大草皮,晴晴便把甯甯从婴儿车上放下来,让他自己走。
小家伙走起来有模有样的,不一会儿功夫就走到我们前面好几米的地方。外婆刚想夸孩子走得特别稳时,就见甯甯一不小心地便趴在了地上,外婆心慌地想过去扶宝贝孙子,却被晴晴给一把拉住了,说“让他自己来。”
看着孩子哭得特别委屈,外婆看得特别心疼,又想着不好去插手女儿管教孩子。
面对孩子在摔倒之后,到底该不该扶起来?想必不同家长都会采取不一样的选择,然而这些方法对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家长不能不知道!
01孩子摔倒该不该扶?家长不一样的选择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指责绊倒孩子的障碍物
孩子在玩耍过程中难免都会被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给绊倒,而往往家长在看到孩子摔倒后,那些绊倒孩子的障碍物,比如桌子、椅子、沙发等,都会成了“背锅侠”。
多数家长都会当着孩子的面去打桌子、踢椅子并大声地说“都怪你!都怪你!把我家乖宝贝给摔疼了!”
针对这种做法专家表示,对孩子来说确实能够有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让孩子短暂的忘记疼痛,但是家长这样的行为只会养成孩子推卸责任的坏习性,未来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总会有千万个理由来把自己的行为给推卸的一干二净,这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心疼的马上把孩子抱起来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摔倒之后,就好似怕孩子会摔碎般,便会以光速的速度赶到孩子面前,一把把孩子往怀里抱,一边安慰孩子一边说,“宝贝乖、宝贝不哭。”
对此,专家表示,家长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孩子养成事事依赖的坏习惯,孩子也会有“天塌下来还有家长顶着”的观念,间接造成孩子在独立方面较差。
任由孩子哭闹,家长也不理会
孩子在耍玩的过程中,难免都会有磕碰,当孩子摔倒之后,有很多家长都会想着多大点事儿,便任由孩子哭闹,认为等到孩子哭够了就不会哭了,自己也会站起来,这样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坚强、勇敢。
对此,专家表示这种置之不理的做法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可是一种不小的伤害。当孩子摔倒之后,哭闹是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当家长来到孩子的身边,孩子心中就会有满满的安全感,从而获取勇敢。当孩子心被家长的关心、陪伴的爱给充实了,才会形成一种坚强的力量。
如若让孩子感受到孤立无援,就会致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变得敏感、自卑而脆弱。
现今多数家长在面对孩子摔倒之后,常常会使用这几种方法,但不管是哪种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当家长在面对需要受帮助的孩子时,请要在第一时间内,适时地给予鼓励与安慰,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02面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请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和安慰在你眼中,孩子常常是喜欢探索、具有创造力;喜爱与他人分享的、具有合作力,而身为家长的你,针对孩子向来都是支持、接纳与安慰,那么,相信你和孩子的关系是和谐的。
你很了解孩子的世界,你的鼓励与指引都会让孩子信任你、依赖你,因为你尊重他、愿意去相信他,这种身心愉悦的情感联结,便是亲密无间的,也是安全的依恋关系。
为什么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就给予孩子鼓励与安慰呢?其实这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对孩子建立安全依恋模式,要知道,孩子对家长的依恋,是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关键。
经研究发现,18个月大的依恋模式,是可以预测孩子18岁以后的依恋型态,或者可说早期的重要环境,是能够影响到孩子大脑的发育,其中又以3岁以前的影响最为明显。
何谓依恋?
指的是人与人缔结紧密关系的能力。
依恋的最初形式就是与母亲的关系,而后在长期的人际互动中逐渐成型,依恋形式对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拥有稳定型依恋的孩子安全感会更加充足,能够放心向外探索、发展认知、行为等其他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就是更加自信、大胆、耐挫力更强;而依恋障碍的孩子常常缺乏勇气与自我肯定,抗压能力差了,遇到不顺心的事很容易就会变崩溃,产生自我怀疑。
想要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父母可以从什么地方开始准备?下面让我们看看从什么地方开始:
一:给予孩子充分地关注父母需要敏感正确地识别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尤其是6个月以内,当孩子需要你时立即回应,让孩子知道你的关心,孩子需要不断地被安慰才能感到很安全,才能建立起对你的信任,建立起情感联结。如果不是父母带养,其他带养人也要做到这一点。
二: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即使妈妈白天需要上班,下班后和休息日要作为主要带养人,回应满足孩子的需求,同孩子玩耍、讲故事、照顾日常生活。父亲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养育过程,父母共同陪伴孩子成长。
三:爱抚、触摸孩子,关注孩子的发育阶段研究表明经常得到爱抚、触摸并抱着的孩子往往较少烦恼。对稍大一点的孩子,当他面临生活中的小危机时,一个爱的拥抱就可以帮到他。关注孩子的发育阶段。给孩子做适合发育阶段的活动,同孩子说话、唱歌、听音乐,同孩子一起玩耍,多接触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使亲子时光过得丰富多彩。
孩子是否同母亲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以及将来人际交往基本态度的形成。 亲子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是0-3岁。安全型亲子依恋建立的基础是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孩子的需求得到关注和满足后,将信任父母,觉得自己是被爱的,在亲子互动中也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建立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需要和谐的家庭氛围,需要全家人的共同努力。
想要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那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从哪方面去入手呢?
我总结了三点:
一、自主感: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行为可以自己决定,做父母的不要过多的去限制孩子的行为,把句子里的不要、不行变成可以。
二、成就感:让孩子觉得他能做到,生活中当孩子独立完成了一件事或学会了一项技能,我们不要吝啬赞美,竖起我们的大拇指多夸夸孩子,多对孩子说你真棒,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
三、归属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多给孩子一些关心,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在乎他的。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那就不用担心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了。
01家庭中爱的联结
家庭中爱的联结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链接、关系和心理健康对于孩子成长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每天工作和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建立一个温暖的家庭是父母的首要责任,而一个温暖的家,最重要的一点是成员之间能有效地沟通,通过沟通建立爱的联结,而爱的联结往往与幸福人生体验是相通的。
朋友A,母亲逼着她相亲,因为父母从来不会与女儿很好地沟通,导致女儿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最终不但不能赴约相亲,反而阻断了交流。这就是爱的断裂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父母能和女儿平心静气地讨论孩子个人情感上的困惑,给予恰当的支持和理解,并心平气和地接纳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现实,就会达成联结,因为孩子的未来完全可以由她自己去处理。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需要的是“交流感受”,通过沟通感受,我们不是给孩子营造一个“你必须听我的”的关系模式,而是能动沟通,感受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感受。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孩子不是父母一生的最爱,他人也不是,健康的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夫妻关系最重要。因为不论我们如何敬爱父母,他们终将离开我们,不论我们如何爱儿女,他们也终究离开我们,而夫妻才是真正相互陪伴的人。对于迟早都是分离的爱,最好尽早学会放手,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铭记这一条,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最爱的是对方,不是孩子,也不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
而链接,不是让孩子听父母的话,做符合父母头脑想象中的人,而是真正地有能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TA的,无论TA做任何选择,无论TA走到哪里,父母的爱都和TA在一起,TA能够坚定而无畏地按照TA自己的能力处理问题。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拥有真正的力量。当你教会孩子TA择偶的标准是为TA自己而选择的时候,TA也会清楚TA真正想选择什么样伴侣。
02爱的联结缺失表现
孩子一出生,就与外界开始建立关系。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堆积木,这都是加强联结的表现方式,让孩子有温暖的感受。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帮助TA讨论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和困惑,父母无条件的爱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这份温暖和信任会让孩子逐步成长,并与家庭以外的环境和他人建立链接。孩子幼小时,父母在夜间睡前陪TA读书,这是思维上的联结;骑自行车,打乒乓球,习练乐器等是技能的联结;讨论学习,应对人际困惑,师生之间发生冲突等都是社会技能的联结。
比如,留守儿童近年来成了社会的一大难题,这些孩子常年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与老人或亲戚共同生活,很多父母从外地务工回来后发现孩子和自己很难交流。一些孩子成为问题儿童,与不良少年一起变成惯偷犯,个别孩子因迷恋网游,为了钱财成为杀人犯,更有令人发指的小女孩被寄养在亲戚家成为常年性侵的对象。这些孩子都是因为与父母常年在情感上断裂,所以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健康的教育是不可能通过别人完成的,所以家庭爱的联结中,父母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并拥有幸福感的源头。
案例:两个孩子在学校中发生了冲突。B孩子因嫉妒C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把C的书藏起来并销毁。B孩子的行为事后受到了老师的批评,B孩子回家给父亲说同学C因为学习好太傲气,经常羞辱TA所以才销毁了对方的书。因此B父亲认为老师批评孩子有失公平,冲到学校指责老师处理不公。C母亲在校方召集家委会公开处理此事时,面对B父亲的道歉,坚持不接受和解,因为她认为B父亲道歉不够真诚。其实,她忽略了一点,就是自己的孩子虽然学习好,但在言行上也是有问题的。
这个案例中,双方父母和学校虽然都重视这件事,并共同参与了事情的处理,但因C母亲并未真心听取校方的建议和B父亲的道歉有失真诚而没有达成有效的合解。而这些联结产生的问题其实都是在原生家庭教育中产生的。
爱的联结和一般的教育的区别是,它更多的是陪伴,有情感的关注,有对话和讨论,有知识的传递,有对知识的认同或者不认同,甚至有对痛苦和纠结的忍耐,重要的是陪伴和互动的过程,很多问题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来自于家庭中对爱联结的缺失。
一位老总的孩子独自在美国读书,有一年母亲去看他,当母亲到了美国后,却发现儿子根本就不见她,一打电话儿子就切断。父母在国内都是很能赚钱的人物,在孩子刚入高中时就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孩子去了以后,由于人生地不熟,遇到困难也不会克服,加上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还在叛逆期,他才会做出不与父母联系的行为,甚至在母亲不远万里来到学校后,还让母亲空欢喜一场。孩子出国七年,父母始终没有主动调整自己和孩子的联结方式,而是坚信孩子在国外能够自我独立成长,数年后孩子回国,不但事业平平,在情感上依然不愿和父母沟通,也没有热情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情趣,这其实就是爱的断裂的表现。多年以后母亲提起此事,直言后悔孩子教育的失败。很多父母虽然能给孩子物质上支持,却无法给孩子好的情感联结。
03学习爱的联结方法
如何加强爱的联结,这里最需要的是父母爱的勇气和智慧,以下是建立联结的方法。
1、爱的联结需要反思和自我觉察。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不能太高,因为在对孩子要求过高的背后,其实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不接纳。一些父母因为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往往会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孩子身上,这会让孩子活的很不快乐,所以家长对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情绪模式进行反思和自我调节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重建自我内在联结的过程。
2、身体的联结。拥抱,拍打等都是简单有效的身体链接方法。以前我是不拥抱父母的,后来通过学习,每次和孩子离开父母家时,都会抱抱父母,这会消除彼此的隔离感,而且孩子的拥抱更让父母感到温暖,隔代亲可以消融很多的家庭问题。所以拥抱带来的亲密关系链接非常有效。身体的联结还包括游泳,打球,骑自行车,跑步,这都是很好的方式。
3、多做一些仪式感强的家庭活动。每年春节、孩子生日时照一张全家福。每年孩子寒署假提前安排行程,通过出游和孩子建立良好沟通,促进亲子间的沟通和情感联结都非常好。
4、游戏。和孩子一起猜迷语,拼图,组装智能玩具,户外放风筝,适当地打游戏都可以在游戏中和孩子通过互动建立爱的联结。
5、共同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有联结能力的家庭在遇到困难时,一样要承受痛苦,但是因为父母陪伴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案例一: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了回家不敢说。父母从别人口中得知了此事的第一反应是告到校方领导处要求严肃处理,让老师离职。细分析一下老师的出发点是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恨铁不成钢而动的手。老师打人的方式肯定是错误的,也该受到的应有的惩罚。但是如果孩子家庭中有着良好的联结氛围,孩子回家可以畅通无阻地与父母交流,学校发生的事情就很好沟通了。父母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孩子反思,你为什么会被打,然后理性地和孩子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第一时间冲到学校指责老师。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和父母分离的教育,帮助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如果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能学会面对暴力时大声向对方提出抗议或还击:“我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今后能通过努力来提升自己,你没有权力打我”。当孩子能这样表达自己时,老师很可能是会为孩子的勇气和胆识所震撼!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让孩子不再被打,关键一点还需要父母帮助TA提升自我技能,提升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从身体和心灵上真正地强大起来,TA今后才有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上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一味地由父母出面解决问题,往往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所以,让孩子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提升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来说非常重要。
案例二:上大学期间的孩子想拥有一部好的手机,父母可以建议让孩子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用自己的劳动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所有家庭中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因为有一次成功体验后,孩子可以反复更多地去做,TA会更乐于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做循环往复的思考或不劳而获地从父母那里获取。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帮助TA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精神联结,对TA学会坚强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是非常有益的。所以,阳光的父母会给孩子阳光正向的联结教育,而一个自暴自弃的父亲和一个不顾家的女人组合的家庭,会让孩子不由自主地模仿父母的生活方式,TA们成人后也往往会在生活中处处失败。成熟的父母就是要学习努力地释放原生家庭的不幸,不再重复原生家庭伤害的事情,在父母改变的过程中,孩子也会越来越好,孩子逐步转变的过程,也会让父母随之变的更好。所以,教育就是一场从家庭出发的爱的修行,父母的学习和改变最为重要。
文|小淘气鬼日记
我女儿和儿子两个人相差一岁,我没有来得及问一下女儿的意见老二就已经来临。对于弟弟的到来,女儿也是似懂非懂,随着两个孩子年龄的增长,女儿只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上多了一个玩伴,两个孩子相伴了三年,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很深。
很多人因为二胎的到来,把大宝推给奶奶带或者是给姥姥带。我没有这样做,尽管二宝出生了,我依然把大宝带在自己的身边,我唯一后悔的就是坐月子的前20天让大宝跟着奶奶睡觉。不是因为奶奶带的不好,而是,我看到女儿看我的眼神变得陌生了,我很心疼她,也很自责。所以,月子没有做完就让女儿继续跟着自己睡觉。
怀二胎时,女儿一直在我身边没有离开过,我会给她讲一讲肚子里的小宝宝,胎动时会让她摸一摸,当她感受到我肚子里的小脚踢到她的手时会很开心的笑。
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女儿很好奇的跑过来,我让她拉拉弟弟的手,女儿充满好奇的看着这个小小的人一直笑。我告诉她:“这就是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
我之前的一位同事,她前年准备要二胎,但是,好一段时间,她家女儿都不愿意她要二胎。她家女儿5岁了,害怕自己的弟弟或妹妹给自己争抢玩具、零食。尽管后来同意了,但是,在妈妈怀孕后还是会时不时的担心这些问题。
其实,这是很多想要二胎的家庭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怀孕期间让大宝与胎儿建立“ 情感 联结”
1、带着大宝去买二宝需要的东西
在怀孕期间,宝妈可以带着大宝去超市购买二宝出生时需要准备的东西,让大宝帮忙挑选,这样,在小宝出生后,如果看到自己挑选的东西被小宝使用,那么,大宝心理会有一种小小的自豪感,这样也会增加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
我在怀孕的时候带着女儿去给弟弟选小包被,让女儿帮忙挑选了一个,到现在拿出来用的时候,女儿还得意的说这是她给弟弟选的。
2、告诉大宝,小宝想要快点见到自己的姐姐(哥哥)
我怀孕的时候,会给女儿读绘本,讲故事,听儿歌,讲一讲肚子里的小宝宝。告诉女儿肚子里的小宝宝想要快点见到自己的姐姐,想要和姐姐一起玩。女儿总是问我:“妈妈,肚子里的小娃娃什么时候出来和我玩”。
3、让大宝抚摸一下自己的肚子
怀孕后,很多家长不敢让大宝动自己的肚子,其实,这样会让大宝感到失落,失望,然后会想弟弟(妹妹)还没有出生,妈妈都开始不爱我了,会让大宝在二宝没有出生时就对二宝产生了一种讨厌的心理。出生后自然不会对二宝好了,相反的还会动手打二宝。
宝妈可以在自己怀孕的时候让大宝轻轻的摸一摸自己的肚子,特别是胎动的时候,让大宝摸一摸,与胎儿也是一种很好的互动。他们对于妈妈肚子里的小家伙产生一种好奇,想要快点见到宝宝。 我们可以告诉大宝妈妈肚子里的宝宝能听见她唱歌、说话,给宝宝讲话多,宝宝出生后会听出姐姐(哥哥)的声音。
4、让大宝帮忙给二宝取乳名
让大宝给二宝取小名,是对大宝的一种肯定。如果采纳了,会让大宝心里上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也会为此感到自豪,从而促进大宝与二宝的感情。
在怀孕的时候,只要身体允许,就要抽空陪陪大宝,不要因为怀孕了,老二出生了,就把大宝推给家里的老人带。 即使要分开,也要给大宝一个适应的时间,让大宝慢慢的接受,千万不可强行让与大宝分离,这样不仅会造成大宝心理上的安全感的缺失,还会让大宝有被抛弃的感觉,导致大宝的性格发生变化,比如变得内向、胆小、敏感等。
1、让大宝与新生儿有互动
出于对新生儿的保护,很多家长会让大宝离新生儿宝宝远一点,因为他们害怕大宝会伤害到新生儿。这样做只会让大宝感到失落,对小宝产生敌意。
劳拉·马卡姆在《平和式教养法》一书中写道:“婴儿头部散发出信息激素,当我们吸入后,就会爱上小家伙,产生保护欲。老大拥抱老小的次数越多,就会越有保护欲”。
所以,让大宝与新生儿有互动,会让大宝爱上小宝,增加两个孩子之间的 情感 联结。
2、改变大宝的习惯要循序渐进
突然转换照顾的对象,孩子一时间很难接受,所以,在转换接送对象的时候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还有平时生活中一直是妈妈照顾,突然转换了照顾对象,也会让孩子产生影响。
3、不强迫大宝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有些宝妈会让大宝帮忙照顾二宝,尽管大宝很不愿意,或者是大宝在专注自己的事情的时候让他帮忙照顾二宝,或者是帮忙拿东西。我们要知道,大宝也是一个孩子,他也是爱玩的。当我们想让大宝帮忙时,大宝如果不愿意,我们再另外想办法,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对大宝讲话。
4、不把注意力都放在小宝身上
家里添了新成员,全家的注意力都会放在二宝身上,不再向以前一样先满足自己的要求,所以,大宝会受到打击。
我儿子出生后,我老公没有在身边,但是,我婆婆和公公每天都会带着女儿玩,我也会趁小宝睡觉的时候也会带着女儿玩。我婆婆和公公就说,别因为小的让大的难过。
在南希·萨马林《尽力爱每个人》一书中写道:“你可以做到尽力爱每个孩子,这意味着你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所以他们不会羡慕别人的带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需要被重视,所以,尽力抽出时间陪陪大宝,如果自己实在抽不开身,就让孩子第二亲近的人帮忙照顾一下。
1、第一次见面时互相赠送礼物
之前,看到林宥嘉发布了一条微博:
想让大宝对小宝表现出好感,在大宝和小宝初次见面的时候互相赠送礼物,爸爸妈妈可以代替小宝买一件礼物以小宝的名义送给大宝。爸爸可以带着大宝去买一件礼物送给小宝。当大宝看到弟弟或妹妹玩着自己送她们的礼物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可以帮助建立两个孩子的感情。
2、多在二宝面前赞美大宝
不管是肚子里的胎儿还是已经出生的二宝,我们都可以故意的讲给大宝听,比如,给二宝说:“宝宝,你看哥哥(姐姐)帮你拿的奶瓶,你有一位疼你爱你的好哥哥(姐姐)”。
我在给儿子换尿布的时候,会让女儿帮忙拿一块尿布,女儿很乐意的跑过去拿过来,然后,我会告诉儿子:“姐姐帮你拿的尿布,你有一个这么爱你的姐姐真好”。女儿很愿意听我夸她,所以,每次都很乐意的帮助我。
3、鼓励孩子们一起玩
很多时候,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会出现分歧,比如我女儿和儿子,每天都会出现各自玩各自的 游戏 时间,当然,这些时间我也不会去打扰他们。
但是,我会鼓励他们在一起玩一种 游戏 ,因为两个人玩一种 游戏 会让两个孩子产生互动,交流,共享时光能够为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打下基础。当然,有时候两个孩子会因为这个 游戏 而出现矛盾,但是,没有关系,这也是相处的一部分。
尽管我们不是完美的妈妈,但是,我们要做到尽力的爱每一个孩子,不让孩子感受到失落,多用言语肢体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这样,孩子在相处的时候也会感觉到妈妈是公平的,自然也不会因为缺少妈妈的爱而攻击、嫉妒对方。
从半岁乃至一岁半,是宝宝与你形成巩固的亲子依恋关系的敏感期。满足宝宝的基本需求母亲要尽可能地自己带宝宝,用母乳喂养,满怀爱意地回应宝宝的情感需求。父母随时注意到孩子的身心需求,例如饥饿、疲倦、害怕、孤单,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满足,对于孩子的依附需求及行为都能有耐心地回馈反应,让宝宝感到在自己需要时有 人能给与满足、照顾、体贴,从而感到温暖、安全和对他人的充分信任。如此,孩子便能顺利完成这个阶段的情绪发展任务,在生活中充分发展出独立自主的行为模式。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宝宝六七个月的时侯有一个“亲子依恋”的形成过程,而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很难形成“亲子依恋”,这将阻碍儿童将来社会关系模式的形成。因此,在满足宝宝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父母还要用微笑使他感受到安全,用怀抱使他体验到温暖,用细语慢慢引发他对世界的探索,使他顺利获得对亲人的信任感,与亲人逐渐建立一种稳定的情感关系——安全型依恋。你不要长期离开自己的孩子,而且,只要宝宝乐意,你就要给孩子以更多的爱抚、帮助和鼓励,无论是充满感情的言语表达还是搂抱、亲吻等身体的接触。要知道,这时的宝宝是一个爱的“消费者”,只有及时而充分地享受母爱,他才能与你建立起积极而牢固的依恋关系,才能建立起对他所降生的这个世界的信任。同时,你还要尽量拓宽他的接触面,让他在陌生环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注意给宝宝应有的父爱父亲不仅关心、体贴辛劳的妻子,还和宝宝一起玩,鼓励宝宝地爬行、探索,不仅有利于宝宝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还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动作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有积极的促进 作用。 假如父母频繁更换照顾者、或是照顾态度不一致,或不能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饿了没人喂、哭了没人抱,这样的孩子往往就没有办法顺利建立对人的信任和安全感,部分孩子可能会过于害怕分离情境,对新环境的适应有较高的焦虑及其情绪困难,表现出过分依恋父母的粘人行为。让宝宝知道环境的限制培养宝宝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孩子为了有识别地体验信任感,必须有相当程度的不信任感体验。孩子在半岁以后动作发展很快,爬行、站立、走路,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这个阶段,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却不懂得环境的深浅,很容易出危险。父母可以先教孩子学习哪些事情可以做,然后过渡到让他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使其知道环境对其行为的限制,最终适应环境的限制。如此一来,他知道了信任是对于特定的人和环境,而对陌生环境和人必须要有适度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确保其安全不可或缺的因素。让孩子过有规律的生活生活有规律会给孩子带来稳定感与安全感。特别是孩子每日的生活作息时间应保持相对固定,这样可以使他习惯每天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做相同的事情,并能知道下一个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