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雨学习分享第429天(20220626星期日)
我们需要与我们的孩子连接,而不是不断的纠正他们。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连接,而不是纠正。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因为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而被爱。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做自己,他们可能就会出现负面的行为、心理问题和反社会倾向,甚至犯罪。
我们与孩子连接严重断裂可能发生在简单的事情上,就在几秒钟之内。孩子就能从与我们的互动中探知我们真实想法。例如当孩子放学回到家还没有放下书包,很多家长就会劈头盖脸的提出很多问题,“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考试表现的如何?在学校里有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
他们认为这样就是和孩子在进行连接。实际上,他们却是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意愿和标准强加给孩子,根据他们的喜好引导谈话的方向。孩子很可能没有心情向父母汇报他们在学校的情况,因为他们在学校很累了,一点儿也不想在放学后再回答另外一个成年人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是放松心情。
如果孩子回答说“我现在不想谈这些,我太累了。” 那么家长就可能会表现的非常失望,从而与孩子的感受失去连接。家长觉得自己被孩子怠慢,这种想法完全是出于出自臆测,因为他们忽视了孩子的需求,只希望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孩子即将放学回到家的时候,我们要在情感上做好迎接他们的准备,给他们放松身体和心情的空间,让他们决定是否与我们交谈,允许他们设定谈话的基调,而我们只需要作为一个倾听者。我们要微笑着开门,无论他们是否对我们微笑和拥抱。不管孩子的情绪如何,他们都需要感到自己被父母全然的接纳。换句话说,孩子是导演,回家之后,他们有权要求父母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东西。作为父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回家后是多么需要放松和休息。尽管我们很想知道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游戏的情况,但此时并不是合适的询问时机,除非孩子主动开口他们。我们只需要给他们温暖的欢迎,随着他们的心情做出回应。不妨等孩子恢复了精力,适应了家里的环境。我们在温和地询问他们一天的情况,此时他们很可能愿意开口。但是我们也不必心急,要等待真实联结展开的时机。作为家长,我们更容易重视精神联系,并想用它代替情感联系,这通常就认为交谈是最好的方式。我们认为通过谈话就可以与孩子产生连接。然而,我们往往会用语言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不是倾听孩子的需要。
因此,我们首先要放空思想,进入一种全然静默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与孩子的情绪协调一致,让孩子觉察到真实的自我,我们要接纳他们的感受。让自己进入舒适自在的静默状态,使父母与孩子产生连接的前提。
老年人相亲,最看重的是内心的默契和共同的价值观。虽然年龄增长会带来身体的衰老和外貌的变化,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因素并不是他们选择伴侣时的决定性因素。他们更注重与对方的情感连接和共同生活的基础。
首先,老年人相亲最看重的是内心的默契。他们希望找到一个能够理解自己、与自己有共鸣的伴侣。年龄的增长使得他们更加珍视平淡而温馨的生活,不再追求浮华和物质,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支持。因此,与对方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以及相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建立更为稳固的关系。
其次,老年人相亲最看重的是共同的价值观。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于人生的看法和追求会发生变化。老年人希望找到一个和自己有相似生活观念的伴侣,能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他们希望能够在对方身上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如家庭观念、对孩子和孙辈的教育方式、对事业和财务管理的态度等等。这些共同的价值观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和谐地相处,并共同创造美好的晚年生活。
除了内心的默契和共同的价值观,老年人在相亲过程中也会关注对方的健康状况和家庭背景。健康是老年人能够享受晚年生活的基础,因此他们会关心对方是否有慢性疾病或者身体上的不适。同时,他们也会关注对方的家庭背景,包括子女的情况、是否有共同的经济基础等等。这些方面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判断对方是否适合共同度过晚年,并在未来的生活中给予彼此支持和关爱。
综上所述,老年人相亲最看重的是内心的默契和共同的价值观。他们追求一种能够心灵契合、相互理解的关系,希望与伴侣共同度过晚年的美好时光。这种默契和共同价值观的匹配度,能够为他们的感情提供坚实的基础,并让他们在晚年中找到彼此的依靠和幸福。
前面我们讲了亲密关系中不良的沟通方式,讲的是怎么解决问题。可亲密关系不只是解决问题,还有培养感情。
接下来我们讲两种增进感情的沟通方式:
一种是创造两个人的情感联结,另一种是增加两个人的情感储备。
本篇来讲, 怎么创造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结。
有些夫妻吵得很激烈。当一方最终说出“其实我还是爱我老婆的”或者“我还是爱我老公的”时候,他的伴侣会忽然变成另一种神情,脸上会开始有神采。
说“爱”是很难的。
当你承认自己在心里需要对方、依赖对方、承认对方重要的时候,也就给了对方伤害你的权利。
有时候,你宁愿提醒自己那个人不重要,也不愿意说自己其实很需要他。
可是,承认自己需要对方,是彼此产生联结的开始。
这确实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失控,因为你不知道别人会怎么反应。而这种失控,又强化了人对关系的怕。
对爱的渴望,让人想靠近亲密关系;而对被抛弃的恐惧,又让人想远离亲密关系。
当亲密关系中的一方对关系感觉到安全的时候,对爱的渴望让人想要向对方敞开心扉,寻求联结。
相反,当亲密关系让人感觉到不安时,内心的怕就会让人陷入到防御的状态,封闭自己,以免再次受伤。
那些争吵的夫妻,他们有很多消极的沟通方式,这些争吵都会导致联结的中断。
可 在亲密关系中,不能以真实的情绪和面目示人是一件很累人的事,这个难度不亚于在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当卧底。
很多人以为,脆弱是没用的东西,是弱小的表现。可是 在关系里,能够袒露脆弱的人,反而是最勇敢的人。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去面对那种“对方如何回应我和接纳我”的不确定。
不仅如此, 在亲密关系中,脆弱是联结的信号,它代表了信任和接纳。
有个女性在讲述自己对另一半的幻想时说:
“我希望他在外面英勇杀敌,像个盖世英雄,回到家能够跟我讲讲他的害怕,到我这里疗伤。”
其实这也是每个人对家的幻想。 在外人面前,你需要表现得坚强,可是在家里,你需要表现得真实。
那什么是依恋关系中的脆弱呢?比如这些话:
“我很孤独。”
“我很想你。”
“当你怎么样的时候,我很怕你离开。”
“那天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我觉得你不再爱我了。”
“我在你面前自卑极了。”等等。
当然,每个人表达这些脆弱的说法都不太一样。但是,当你能够把这些脆弱说出来的时候,你就已经准备好跟对方讲真心话了,你已经准备好了跟对方联结。
可以说, 判断两个人有多亲密,是由在多大程度上,他们能够分享彼此的脆弱来决定的。
有个朋友,他妈妈总是会唠叨,可爸爸几乎从来不还嘴不生气。有时候实在被唠叨烦了,也就嘟囔几句了事。
有天他就问爸爸:“妈妈每天这么说你,你怎么受得了。”
他爸爸却说:“你别看你妈妈这人表面强势,她其实特胆小。她一紧张,就要开始唠叨了。我早就看出她胆小了,所以每次都让着她。”
能看到妈妈强势和唠叨背后的脆弱,就是这个爸爸的高明之处,也是他们夫妻一直很恩爱的秘诀。
如果你学习了前面的篇章,就知道这是一种典型的追逃的沟通模式:《为什么TA总是越来越沉默?》而幸好这个爸爸做的很优秀。
很多人不习惯直接提出需求,却习惯躲在抱怨的背后,指责对方不懂自己的心思,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个朋友跟我分享她的经验:
“以前我过节过生日,想让老公送礼物给我,但我总是不说,想等着老公自己觉悟。但是他每次都没什么表示,我就很生气。后来我慢慢学乖了,每次过节之前,我都会跟他说:喂,我过几天要过生日了,我还缺块表,你是不是要表示表示?然后老公就会笑笑,到时候就会帮我买。有时候不仅买我要求的,他还会买点别的,我就会更高兴。”
我就问她:“人家都是觉得老公主动送礼物才浪漫,你要求来的,不会觉得少了点味道吗?”
她说:“不会的。我要求了,他会记得、会答应,这就是在意我。”
像“要礼物”这些需要还是容易表达的,有些跟依恋相关的需要,就非常难表达。因为它太重要,人们太害怕被拒绝了,以至于很多人会提前摆出防备的姿态,来应对可能的拒绝。
前面文章中讲过一个例子,说的是妻子抱怨老公各种事情。可是当我说:“你真正需要的,是不是让老公多陪陪你?你为什么不能直接跟他说呢?”这个时候,这位妻子就变得非常扭捏。
因为怕被拒绝,所以很多人选择用抱怨,包装自己的需要。
另一些需要很难说出口,是因为它背后有人对关系更深的纠结。
《相爱相亲》里有一段情节是:丈夫给妻子买了一辆车,丈夫说退休之后带着妻子走天涯。
妻子坐在新车里,最开始还不相信。后来回忆起了他们的过往,妻子说:“我昨天做梦,梦见一个男人的脸,我怎么认也认不出来。后来我想起来了,那是年轻时候的你。”
说完妻子就开始哭,丈夫就在旁边乐。
妻子说:“你每次都这样,我越难过,你越开心。”
丈夫说:“你在乎我,我当然开心了。”
然后,妻子说:“以后不许让王太太坐这辆车!”
**里这个丈夫是驾校司机,王太太是丈夫的学员,也是隔壁邻居,比妻子要年轻漂亮,所以妻子一直都很在意。
可是 这种妒忌也是一种需要,需要的是确认丈夫只对自己一个人好。但这也是很难说出来的。
你看,妻子表达这个需要之前,用了那么长的铺垫,妻子要很确信丈夫是在意自己的才可以。可是, 如果把难以开口的需要埋在心里不说,或者借用其他容易说的事情来表达,都无法有效地创造彼此的联结。
有时候, 我赞同夫妻从他们的纠纷中跳出来,把不良的沟通方式当作两人共同的敌人。我建议他们给不良的沟通模式取一个名字,讲讲这种沟通模式是怎么危害了他们的感情。
这样,夫妻就有一种站在一起,同仇敌忾的感觉。一旦他们能把沟通模式当作外在于他们的敌人,那他们就能够相互配合解决问题,这反而能够增加他们的联结。
什么时候,你感觉到你的伴侣和你是有联结的?
当时你们做了什么?
下篇,我们讲讲怎么沟通,可以增加伴侣的情感储备。
一;持续跟对方联系,
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存在,你重视它,我们都知道人都有依赖性,没有得到的东西都不会在意,但是对于得到的东西你一下子让她割舍那会很不习惯,所以当你养成一个坏习惯是非常可怕的,同样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也是很好的。
我们每天都去找女生聊天,持续聊了一个礼拜,突然有一天你不在聊天了,那么她肯定会来找你聊天。因为你在整个过程建立了联系感,这种联系感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连接,当他有一天这种联系感不见了,他就会感觉不舒服。
第二;就是我们要跟对方产生共鸣
我们不管交朋友谈恋的时候能跟我们迅速聊上话题并且三观一致的人,我们都很快信任他并且很快打破谈话的僵局。
金句
1在你触及头脑之前,必须先触及心灵。
2用另一个人的眼睛去看,用另一个人的耳朵去听,用另一个人的心去感受。目前对我来说,这是对我们所说的“社会情感”可以接受的一种定义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情感联结,就是学生们相信学校里的大人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并将它们作为个体来关爱,也就是说为了取得成功,学生们需要感觉到他们在学校里有归属。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之前,首先要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让他在学校中有归属感,相信老师是爱着他的,这样,老师的纠正才不会变成在“找麻烦”。
在班级活动中,应该怎样与学生建立情感连接呢?
班上有个孩子,每天都特别喜欢跟我分享他的事情,比如他得到了一份新的玩具,比如数学老师表扬他了等等。通常情况下都会跟他聊一聊,谈一谈他的感受,但有时候可能比较忙,就会比较敷衍地回答:“好的老师知道了,你先回座位好吗?”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敷衍让那个小男生觉得有些失落,下次他告诉我的时候,要积极的回应他才行。
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些集体出游的活动,孩子们带上零食互相分享,一路上互相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每次出行回来都非常开心,感觉彼此的关系有拉近了一步。
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画画,喜欢到什么程度呢?经常会一不小心就偷偷地画起来,凡是他经手的课本,练习册,本子,上面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花、小鸟、卡通等的图案,每当他走神在本子上画起来的时候,我都会走过去说:“哇,你画得真好看呀,等下课了再教教老师怎么画好不好呀?”然后他就会收回注意力,认真听课,等下课了再跟我讨论各种卡通图案该怎么画。不过我的画画水平至今仍没有什么提升。
除了以上介绍的三种比较普遍适用的方法,还有增强幽默感,追求改善而不是追求完美等等,但是所有的技巧都是死的,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来运用技巧才能有所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