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稻草人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子:小张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王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小王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2,错误归因
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张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张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3,诉诸情感
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
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张在饭店看到小王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张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4,从论证到结论
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张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小张犯了从论证导出结论的谬误。
批判性思维“⼗⼤谬误”之诉诸情感的谬误(愤怒、负疚)
⽂ | AMusicCancri
笔记
⼤家都知道过度的情感会导致很多谬误,⽐如愤怒、恐惧(通过语⾔或武⼒的恐吓)、同情、嫉妒、负疚感等。⾸先指出情感不等同于谬误,我们都有表达情感的权利,我们想说的是“诉诸情感”的谬误就是借助情感产⽣的谬误。例如,“不转不是中国⼈”,“抵制⽇货就砸国内店的车”、“使⽤恐吓,不转⼗次就什么什么的”、“家长们使⽤负疚感进⾏操纵,我让你这样是由于我爱你”。
诉诸愤怒的谬误
1把愤怒情绪当成产⽣愤怒的理由,要知道情绪只是表达,不能作为证据,你要确定出让你愤怒的真正原因,⽽不是⽆限扩⼤你的愤怒。
2使⽤煽动性语⾔使得⼈们愤怒导致谬误。下⽂举例将“同性恋婚姻”等同于⾃家房内私事,因为后者是⼈们共⽤的平等权利所以前者也是。
3有些愤怒源⾃有些难题⽆法解决,他们通过找替罪⽺的⽅式解决问题。
源⾃负疚感的“论证”
引起某⼈的负疚感以促使他付诸某种⾏动或决策是否该做某事,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谬误:使⼈负疚(guilt trip)。
原⽂
诉诸情感的谬误
本章中我们先讨论诉诸情感的谬误,接着讨论并⾮直接诉诸情感但影响⼈们⼼理的⼏种谬误。
我们并不认为所有激发情感的表达都是谬误、误导或者不好的表达。其实,完成艰巨的任务都离不开情感的⽀配和⼒量。
下⽂将要提到相关的唤醒情感与⽆关的诉诸情感之间的区分。
源⾃愤怒的“论证”
我们不否认⼈有愤怒的权利。我们也并不是要把“愤怒”界定为谬误,愤怒并不等于谬误,有的时候愤怒完全是合适的。尽管如此,当我们⽣⽓、⽓愤以致愤怒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变得不合逻辑。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
第⼀个表现:在实际并没有理由时误以为已经获悉了愤怒的理由。不能仅仅因为某事令⼈愤怒就认为它不正确,即使愤怒者是我们⾃⼰也不例外。⼈们很容易误把愤怒的情绪当成引起愤怒的对象的证据。但愤怒⼀种情绪,并不是任何事情的证据。
愤怒导致不合逻辑的第⼆个表现在于:有⼀件事所引起的愤怒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另⼀个⽆关事件的评价。如果我们对某个诋毁者的动机愤慨,我们必须记住,批评者的动机和批评本⾝之恰当与否是相互独⽴的,纵然动机不纯,也不排除所提的批评是正确的。同理,纵然⼀个做了让我们恼⽕的事,我们既不能以此为理由低估这个⼈的其他⽅⾯,也不能以此为理由低估其他⼈。
源⾃愤怒的“论证”有煽动性语⾔(或思想)加某种“结论”组成。它在考虑问题时⽤愤怒替代了理由和判断。它是煽动者所偏爱的策略。假定所讨论的问题是“同性恋婚姻是否可以合法”。左派的煽动者或许会愤怒地渲染道:“⼼胸下载的原教旨主义者竟然要对⼈们在⾃⼰卧室⾥可以做些什么进⾏强制规定”--故意以这样的⾔辞让⼈怒⽕中烧,但其实这与所讨论的同性恋婚姻话题并⽆ 关联。另⼀⽅⾯,保守派的煽动者或许会影射同性恋者在要求“特权”。没有⼈希望别⼈享有特权,当我们听说⼈“要求”特权时,我们的⼼情就不会平静。但是,要求得到其他⼈所享有的权利,并不是在要求特权,⽽是
当我们听说⼈“要求”特权时,我们的⼼情就不会平静。但是,要求得到其他⼈所享有的权利,并不是在要求特权,⽽是在要求平等的权利。
源⾃愤怒的“论证”的⼀个特别危险的⼦类就是寻找替罪⽺(scapegoating)--因⾯临的困难⽽责备特定的群体或个体(如乔治·布什或贝拉克·奥巴马)。曾于1968年参加总统竞选的亚拉巴马州前州长乔治·华莱⼠再⼀次“州权论坛”(该论坛
是“⽩⼈⾄上”的代名词)上说过,只要激起年长的南⽅男⼦们对北⽅民权⼯作者的愤怒,就可以让这些南⽅⼈做出任何事情来。
基于愤怒的“论证”是如此常见,以⾄于他在我们所列的⼗⼤谬误中“榜上有名”。频繁出现源⾃愤怒的论证的确令⼈遗憾。历史不断表明,愤怒是观察世界的⼀个糟糕镜头。在愤怒中采⽤的办法,极少是明智的。
源⾃负疚感的“论证”
“负疚感”也能起⼲扰思维的作⽤。“你怎么能不邀请珍妮弗参加你的婚礼呢?他绝不会这样对你,你知道她肯定很伤⼼。”这⾥的评论就是要引起对珍妮弗的歉意,更有甚者,是要唤起⼀种负疚感。引起某⼈的负疚感以促使他付诸某种⾏动或决策是否该做某事,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谬误:使⼈负疚(guilt trip)。家长们在不愿(或⽆法)向孩⼦解释清楚该不该做某事时,有时就会运⽤这种策略。当然,如果孩⼦故意做错事,他应该有负疚感,但并不能因为让孩⼦有负疚感,就说明他做了错事。
| 读乐乐不如众乐乐|
给⽣活找点乐
欢迎添加个⼈微信号(AMusicCancri)交流互动
长按,识别⼆维码,即可关注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批判性思维“十大谬误”之诉诸情感的谬误(愤怒、负疚)
批判性思维“⼗⼤谬误”之诉诸情感的谬误(愤怒、负疚)
⽂ | AMusicCancri
笔记
⼤家都知道过度的情感会导致很多谬误,⽐如愤怒、恐惧(通过语⾔或武⼒的恐吓)、同情、嫉妒、负疚感等。⾸先指出情感不等同于谬误,我们都有表达情感的权利,我们想说的是“诉诸情感”的谬误就是借助情感产⽣的谬误。例如,“不转不是中国⼈”,“抵制⽇货就砸国内店的车”、“使⽤恐吓,不转⼗次就什么什么的”、“家长们使⽤负疚感进⾏操纵,我让你这样是由于我爱你”。
第 1 页
诉诸愤怒的谬误
1把愤怒情绪当成产⽣愤怒的理由,要知道情绪只是表达,不能作为证据,你要确定出让你愤怒的真正原因,⽽不是⽆限扩⼤你的愤怒。
2使⽤煽动性语⾔使得⼈们愤怒导致谬误。下⽂举例将“同性恋婚姻”等同于⾃家房内私事,因为后者是⼈们共⽤的平等权利所以前者也是。
3有些愤怒源⾃有些难题⽆法解决,他们通过找替罪⽺的⽅式解决问题。
源⾃负疚感的“论证”
第 2 页
引起某⼈的负疚感以促使他付诸某种⾏动或决策是否该做某事,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谬误:使⼈负疚(guilt trip)。
原⽂
诉诸情感的谬误
本章中我们先讨论诉诸情感的谬误,接着讨论并⾮直接诉诸情感但影响⼈们⼼理的⼏种谬误。
我们并不认为所有激发情感的表达都是谬误、误导或者不好的表达。其实,完成艰巨的任务都离不开情感的⽀配和⼒量。
下⽂将要提到相关的唤醒情感与⽆关的诉诸情感之间的区分。
第 3 页
源⾃愤怒的“论证”
我们不否认⼈有愤怒的权利。我们也并不是要把“愤怒”界定为谬误,愤怒并不等于谬误,有的时候愤怒完全是合适的。尽管如此,当我们⽣⽓、⽓愤以致愤怒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变得不合逻辑。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
第⼀个表现:在实际并没有理由时误以为已经获悉了愤怒的理由。不能仅仅因为某事令⼈愤怒就认为它不正确,即使愤怒者是我们⾃⼰也不例外。⼈们很容易误把愤怒的情绪当成引起愤怒的对象的证据。但愤怒⼀种情绪,并不是任何事情的证据。
第 4 页
愤怒导致不合逻辑的第⼆个表现在于:有⼀件事所引起的愤怒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另⼀个⽆关事件的评价。如果我们对某个诋毁者的动机愤慨,我们必须记住,批评者的动机和批评本⾝之恰当与否是相互独⽴的,纵然动机不纯,也不排除所提的批评是正确的。同理,纵然⼀个做了让我们恼⽕的事,我们既不能以此为理由低估这个⼈的其他⽅⾯,也不能以此为理由低估其他⼈。
源⾃愤怒的“论证”有煽动性语⾔(或思想)加某种“结论”组成。它在考虑问题时⽤愤怒替代了理由和判断。它是煽动者所偏爱的策略。假定所讨论的问题是“同性恋婚姻是否可以合法”。左派的煽动者或许会愤怒地渲染道:“⼼胸下载的原教旨主义者竟然要对⼈们在⾃⼰卧室⾥可以做些什么进⾏强制规定”--故意以这样的⾔辞让⼈怒⽕中烧,但其实这与所讨论的同性恋婚姻话题并⽆ 关联。另⼀⽅⾯,保守派的煽动者或许会影射同性恋者在要求“特权”。没有⼈希望别⼈享有特权,当我们听说⼈“要求”特权时,我们的⼼情就不会平静。但是,要求得到其他⼈所享有的权利,并不是在要求特权,⽽是
第 5 页
当我们听说⼈“要求”特权时,我们的⼼情就不会平静。但是,要求得到其他⼈所享有的权利,并不是在要求特权,⽽是在要求平等的权利。
源⾃愤怒的“论证”的⼀个特别危险的⼦类就是寻找替罪⽺(scapegoating)--因⾯临的困难⽽责备特定的群体或个体(如乔治·布什或贝拉克·奥巴马)。曾于1968年参加总统竞选的亚拉巴马州前州长乔治·华莱⼠再⼀次“州权论坛”(该论坛
是“⽩⼈⾄上”的代名词)上说过,只要激起年长的南⽅男⼦们对北⽅民权⼯作者的愤怒,就可以让这些南⽅⼈做出任何事情来。
第 6 页
基于愤怒的“论证”是如此常见,以⾄于他在我们所列的⼗⼤谬误中“榜上有名”。频繁出现源⾃愤怒的论证的确令⼈遗憾。历史不断表明,愤怒是观察世界的⼀个糟糕镜头。在愤怒中采⽤的办法,极少是明智的。
源⾃负疚感的“论证”
“负疚感”也能起⼲扰思维的作⽤。“你怎么能不邀请珍妮弗参加你的婚礼呢?他绝不会这样对你,你知道她肯定很伤⼼。”这⾥的评论就是要引起对珍妮弗的歉意,更有甚者,是要唤起⼀种负疚感。引起某⼈的负疚感以促使他付诸某种⾏动或决策是否该做某事,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谬误:使⼈负疚(guilt trip)。家长们在不愿(或⽆法)向孩⼦解释清楚该不该做某事时,有时就会运⽤这种策略。当然,如果孩⼦故意做错事,他应该有负疚感,但并不能因为让孩⼦有负疚感,就说明他做了错事。
客观证明也需要诉诸情感来影响他人不对。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主观的证明与客观证明不同,主观证明通常需要诉诸情感。通过观察、测量或试验获得的并且能被验证的,与客观事物有关的或与客观论证体系要素的存在和实施有关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记录或事实陈述。
辩论,指把对人进行考查后所作的鉴定加以认真分析。 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
一般的辩论并不可能出一个绝对的结论,与其说是道理的判断,不如说是语言技巧的把玩。
所以辩论过程中,就是用各种方法使对方不合理。有几种在论证中严重错误的方法却是辩论的不二法门。如下:
人身攻击:攻击信息来源者本人,而非其信息。
诉诸无知:主张某个命题是正确的,只是因为没有人证明它是错误的。
诉诸怜悯:诉诸人的同情心,要求得到特殊待遇。
诉诸群众:诉诸群体情感,要求个人与群体保持一致。比方说:“人人都这么想”,或“这
是常识”。
肯定后件:如果a,那么b;存在b;因此a也存在。这是不正确的做法,这种论证忽略了其他
的可能性。
窃取论点(循环论证):暗中将你的结论用作前提。比方说这么一个论证:“上帝是存在的
,因为《圣经》中有记载,而我知道《圣经》是正确的,因为那毕竟是上帝写的!”
复合问题: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使人们无论同意还是不同意,都不得不承认你希望证明的另
一观点。比方说:“你能否从你的良心而不是你的钱包出发,来为这项事业捐款?”这种提
问方式其实没有提出问题,因为它不提供真正的选择。
否定前件:如果a,那么b;a不存在;因此b也不存在。这种论证同样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
模棱两可:在论证的过程中,将一个词语的某个含义偷换为该词语的另一个含义。
假两难推理:给出的选择没有做到互斥穷尽。
诱导性语言:光煽情去了。
不当结论:这个结论同之前的逻辑推理毫无关系。
以偏概全:例证过少。
劝导性定义:在定义概念的时候没有做到中立,而是带有感情倾向性。
井里放毒:没等论证开始,就先用诱导性语言加以诋毁。比如“一个更加不容易发现的例子
:”、“没有一个敏感的人会认为”、“五毛(五美分)会这么想:”
错置因果:仅仅因为两件事相关,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件事之后,就认为前一件事导致了后
一件事的发生。
扯开话题
稻草人谬误:讽刺对立观点,将之夸大到不合理的限度,再去打这个自己竖起来的靶子。
定义不同、使用场景不同。
1、定义不同:诉诸情感是指在表达观点或做出决策时,使用情感或感性因素来影响他人的看法或决策。主观臆断是指在表达观点或做出决策时,基于个人主观判断而非客观事实。
2、使用场景不同:诉诸情感通常用于营销、政治演说等领域,而主观臆断则可能出现在各种决策中,包括个人和组织的决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