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爱看书的花花晨
2005版**《傲慢与偏见》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伊丽莎白的表哥柯利斯向她求婚,被她当场拒绝。母亲为此恼怒,因为柯利斯即将继承一大笔遗产,所以伊丽莎白和他结婚,将会衣食无忧,一家人也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母亲觉得女儿肯定是“疯了”。为了命令伊丽莎白接受求婚,把父亲也搬来,并且威胁她:如果不接受柯利斯,一大家人就会陷入贫穷,责备女儿自私,怎么能不管全家人的死活?母亲还使出了杀手锏:如再不答应求婚,今后和伊丽莎白不再说话!
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这种情景。其实不仅**中会有,现实生活中越是和我们亲近的人,诸如此类的场景也会轮番上演。比如下面这些情况:
如果你要去工作,我们就一刀两断;
如果你不答应我的条件,我的遗嘱上就不会有你的名字;
如果你要跟我离婚,你就别想见到孩子;
别跟我吵,我要得抑郁症了;
当这些话从我们亲近的人口中讲出来时,杀伤力十足。它们给我们的身心带来压力,造成心理负担。不答应,担心身边人的受伤;答应吧,又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让人进退两难 。
别着急,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情感勒索”,并为此写了一本《情感勒索》的书,为你带来摆脱情感桎梏的良药。
一、什么是情感勒索?
我们先来聊一聊什么是情感勒索。我相信一提到“勒索”这个词,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绑匪穷凶恶极威胁人质的场面,他们让人感到恐惧 。
“情感勒索”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提出的观点,当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会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勒索我们时,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那么我们就有苦头吃了。
作者苏珊·福沃德,从事心理治疗已经超过了45年,治愈了几千人,堪称心理学界的大V。她将几十年来遇到的各类情感问题,写进了《情感勒索》。
在《情感勒索》这本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案例,阐述了情感勒索形成的原因,什么样的人群容易成为情感勒索者,以及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情感勒索时,如何摆脱给我们造成的心理伤害。
情感勒索者,真是想要伤害我们吗?不一定。 他们本质上想要操控我们,如果我们对情感勒索者让步,就会掉入他们的陷阱,让我们背负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就像戴了人生沉重的十字枷锁。
如果我们和情感勒索者断绝来往,是不是就可以远离情感勒索?作者苏珊·福沃德认为只有一些特例需要断绝来往,在亲密关系中出现情感勒索, 并不是说就要和亲朋好友绝交,而是,我们要用更加坦诚的态度,机智的策略去面对,改变行为模式,让所有的亲密关系都能更加稳固。
二、发生情感勒索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书中的一个例子:
丽兹和迈克尔因为浪漫的相遇而结婚,婚后一年,丽兹生了一对双胞胎,做了全职主妇。当孩子长大上学后,丽兹提出想重新出去工作,但是,每次都被迈克尔以孩子小的理由拒绝。丽兹提出离婚,迈克尔也不同意, 他说:“只要一离婚,你什么东西都拿不到,你永远都见不到孩子。”
在丽兹眼中,体贴、负责的迈克尔变成了一个暴君,曾经的浪漫爱情消失得无影无踪。丽兹作为一个无经济能力的家庭主妇,根本就是束手无策,除了对迈克尔的恨,没有别的办法。
正如尼采所说: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情感勒索者通常都是我们身边关系亲密的亲朋好友。如果你不照着他们说的去做,他们就马上翻脸。
如果你违背他们的意愿,他们就给你贴上自私、冷漠、忘恩负义的标签。总之,如果你不顺从,他们便不会让你的日子好过。
那么生活中什么样的人群,更容易扮演情感勒索者的角色呢?苏珊把情感勒索者分为四类,分别是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引诱者。我们来看一下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施暴者 :总是清楚得让人知道他们的具体需求,这类人有可能当场发泄他们的情绪,或者是一言不发,但随时都会把怒气撒在我们身上。
自虐者 :他们会将所有威胁内化,向受害者强调,如果对方不让步,他们会对自己做出某种举动。比如常见的自残、自暴自弃等,目的是想引起对方的注意。
悲情者 :喜欢强扣罪名,让别人产生负罪感。
引诱者 :是四种情感勒索者中最不易发现的。他们承诺受害者金钱、事业、爱情,喜欢打一棍再扔个甜枣吃,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案例:新一季的《爸爸去哪儿》开播,杨烁在节目里对儿子的说话方式,引起巨大争议。
在选房子时,杨雨辰想选5号,杨烁想选1号。杨雨辰解释说5是他的幸运数字,所以他最终还是选了5号房。可不巧的是,5号房在最远海拔最高的地方,而1号距离最近。
这时杨烁脸都黑了,在走去房子的路上,杨烁一直在冷嘲热讽:“5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你要选5号,棒棒的”而儿子杨雨辰一直默默地低着头。最后儿子抵挡不住爸爸的“情感勒索”,眼里含着泪说:下次选1号房。
杨烁就是典型的情感施暴者,他把对儿子选房的不满,直接发泄出来,并且利用父亲的角色,向儿子施压,可怜的小雨辰最终向他妥协。
苏珊告诉我们,这些情感勒索者之所以屡屡得手,一次又一次在矛盾中占上风,主要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受害者的弱点,它们就是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
1、恐惧感
恐惧感是我们人类本能的一部分,恐惧感让我们警惕周围的危险,维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恐惧感也可以是后天经历了危险产生的,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情感勒索中产生的恐惧有:对愤怒的恐惧;对不被认可的恐惧;被遗弃的恐惧 。
前面提到的丽兹,就对迈克尔的愤怒感到恐惧,丽兹虽然不会担心迈克尔会打她,但是丽兹却感到恐惧,她不敢离婚,也不敢出去工作,婚姻状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其实,那些大吼大叫的情感勒索者,大部分都是情绪上的懦夫,是纸老虎。他们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才会向别人施加压力来证明自己的强大。
2、责任感
“融四岁,能让梨”,父母从小教育我们要有责任感,不能自私自利。 但是如果我们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最后才考虑自己,在这种信念下产生过度的责任感,就促使了情感勒索者得逞,对我们造成心理伤害。
**《芳华》的男主人公刘峰,就属于过度有责任感的人。他腰部受伤后不能跳舞,变成一颗螺丝钉:修舞台灯光、亲自为新婚的同志打沙发;吃饺子专门盛坏的,别人不愿干的活,他都大包大揽了。
3、罪恶感
如果我们做了违法的、伤害别人的事情、都会产生一种罪恶感。而情感勒索者善于推卸责任,将问题全部推给受害者,名副其实的甩锅侠,让受害者产生一种罪恶感。
比如:我现在心情不好,这些都是你的错;
我淋雨生病了,因为你没来接我,这都是你造成的。
其实,如果受害者的行为不是出于恶意,没有给对方造成实质性的伤害,那么这种罪恶感就是不合理的。 情感勒索者贴在受害者身上的各种标签,比如:自私、吝啬、顽固等,都是他们的个人观点,根本就不是事实。
三、面对情感勒索者,我们应该怎么办?3个步骤4个策略,冲出迷雾
既然情感勒索者带给我们生活和工作上诸多麻烦,是时候该终结噩梦了! 我们必须要对勒索者采取行动,不能任由他们的小伎俩再次得逞。光是空想没有一点用处,重要的要去行动。
作者苏珊在文中提到SOS策略是指三个步骤: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制定策略(strategize)。
步骤一、停下来
对于情感勒索者的要求,我们不必立即回应,使用拖延话术, 用拖延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越是复杂的事情,越需要拖延时间。
你可以说:我现在不能给你任何答案,我需要一些时间思考;
这件事非同小可,我不能轻易下决定,让我想一想;
如果你实在是感到焦虑不安,可以找借口走开,说:我要喝水;我要上厕所。
当我们受到情感勒索时,压力会让我们无法正常思考,只要我们和情感勒索者有了一段距离,才会平复激动的情绪,恢复更理性的判断。
步骤二、冷静观察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受到情感勒索时,容易在压力的影响下,被牵着鼻子走。如果我们化身为旁观者,就会发现 情感勒索中的要求有三种类型。
类型1:无关紧要的要求
比如:对方要求我们买什么;或需要到哪里去。对这种要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出让步,或者提出自己的条件让对方答应。
类型2:影响自我完整性的要求
这种要求会违反我们的是非观念,甚至影响我们的自尊,所以对这种要求,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立场,不能妥协。可以在心里试问自己几个问题:
比如:这个决定是否会影响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是否能做回自己,不对他人唯命是从?
类型3:重大人生决定的要求
面对重要的婚恋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工作的决定时,可以先宣泄自己的情绪,再仔细分析利弊,最后做出选择。
步骤三、巧用四种策略
第一,非防御性沟通
面对情感勒索时,我们不要立即反驳,不要让气氛变得紧张,不要激怒他们。我们要用非防御性方式去沟通。
我们可以说:对不起,让你这么生气;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你的想法值得考虑;你平静下来我们再谈这件事,好吗?
前面提到的丽兹,最后在作者苏珊的帮助下,给迈克尔写了一封信,坦诚诉说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并向迈克尔提出了几点要求和自己的希望。最后,迈克尔竟然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他们的婚姻又回到了最初幸福的模样。
第二,化敌为友
当情感勒索陷入僵局时,我们不妨转换思路,抱着求知欲和愿意学习的态度,邀请对方一同解决问题。 这一招很有效,因为人类的本性决定了,他一旦参与了你的决策过程,就愿意帮助你实现这个决定。
比如,我们可以说: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一点对你这么重要?
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这么生气?我想知道我们要如何做得更好?
第三,条件交换
条件交换的好处:首先,是打破了僵局,改变了一个人承受压力的状况;其次,是创造了双赢的局面,双方都能获得想要的东西避免了冲突和争执。
当我们受到情感勒索时,会感到气愤,不公平。当我们提出条件交换时,就能从对方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消除了被对方伤害的感觉,也消除了心中的怨气。
第四,运用幽默
使用幽默和情感勒索者沟通,可以使气氛变得轻松,避免互相指责和攻击。 用幽默来和情感勒索者沟通,会让双方都会感到放松,能体会到舒服的交谈方式才是最佳策略。
总结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所以当我们面对情感勒索时,要大胆说NO!而且我们发现《情感勒索》中的婚恋、亲子关系问题, 不是单纯的沟通不良问题,而是双方力量的较劲。我们要有力量去抗衡,就要做出改变,只有下决心做出改变,才会走出情感勒索的阴影。
改变很难,但是当你摆脱了内心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用自我肯定的方式,来面对情感勒索时,你就会发现一个和从前不一样的我。
爱需要勇气,改变更需要勇气,这本《情感勒索》会给你带来新生的力量,令你往后余生,岁月无恙,活得更加自在快乐。
写在前面前段时间看了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 从小懂事乖巧的孩子,为何深陷原生家庭之苦? 》觉得挺不错的,所以又看了她写的《情感勒索》。
1
“别离开我,要不然我会活不下去”。
“你要是敢跟那小子在一起,就永远也别踏进家门”。
“你再不按照我说的做,我们就断绝父子关系”。
当你听到这些句子,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样的对话时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让我们觉得不舒服,却又不得不屈服,事后想想又很生气,仿佛自己的人生被别人操控了。
这些司空见惯的语言,其实是一种“情感勒索”。
你一定会问什么是“情感勒索”?当我们想到“勒索”时,脑海中会浮现那些扣押人质来勒索钱财的坏人。可是,说出这些话的人,是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是跟我们生活了几十年的人。难道他们也会“勒索”我们?
有句话叫做“最爱的人伤我最深”。有些时候,我们最关心、最深爱、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最大,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对我们进行“情感勒索”。因为他们最了解我们,很清楚如何利用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情感勒索”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最新提出的。
苏珊是《情感勒索》的作者,也是《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执迷:学会正常地爱与被爱》等书的作者。
她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经常出现在媒体访谈节目中,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谈话节目长达6年,并在美国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诊疗中心。她的作品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2
什么是情感勒索呢?
苏珊说:“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动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我们身边的亲朋友好会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勒索我们,我们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就有苦头吃。”
所有的勒索的中心都是最基本的威胁、恐吓,比如:“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去做,你肯定会不好过。”
你是否曾经被情感勒索?你可以看下自己是否曾经面临以下的一些困境。
如果你不照着做,他们便威胁要你的日子难过。
如果你不顺从,他们便威胁要你的日子难过。
不论你付出多少,他们总是要求更多。
他们通常都假设你一定会让步。
当你不让步时,他们就会说你是自私。邪恶、贪婪、忘恩负义的人。
作者说,以上任何一项的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已经受到情感勒索的折磨了。
仔细想想,我们看的电视剧中,经常出现“情感勒索”的场景。
父母会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这门亲事你要是不答应,我就没你这个儿子。”或者是“你要是敢跟那个小子交往,就永远别跨进这个家门。”或者是:“毕业后回老家工作,你要不回来,我和你爸该怎么活下去?”
女朋友/妻子会对男朋友/老公进行情感勒索:“你再这样,我就跟你断绝关系/分手!”或者“你要是爱我,就应该……”等等。
3
情感勒索者,看似千差万别,作者苏珊说,情感勒索者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和引诱者。
第一种:施暴者。
通常他们会直截了当地威胁:“如果你回去工作,我们就一刀两断。”“如果你要跟我离婚,你就再也别想见孩子。”“如果你不能加班,就别想升职。”这些话的杀伤力都很大,而且通常都能奏效,如果反抗,我们很清楚自己的下场会是什么。
第二种:自虐者。
自虐者会警告我们,如果不照着要求去做,他们会非常沮丧,甚至无法活下去。他们会做出一些举动,把生活搞得一塌糊涂,甚至伤害自己。“别跟我吵了,我要得抑郁症了。”“如果你不照做,我就不吃饭,不睡觉,不喝水,不吃药,我要毁掉自己。”“你敢离开我,我就自杀”。这些都是自虐者可能使用的威胁方式。
第三种:悲情者。
有些悲情者会表现出自己的苦处,要求对方完全顺从自己的心意。他们虽然不会威胁伤害任何人,但他们会暗示我们如果不照做,他们将受苦,错就全在你。悲情者通常会有高超的演技,他们不说自己为什么受苦,而是会表现出沮丧、沉默,甚至眼中含着泪水的样子,让对方让步,满足自己的要求。
第四种:引诱者。
苏珊说,引诱者是四种情感勒索者中最不容易被发觉的。引诱者通常会先对我们发出正面的信息,并承诺一些关于爱、钱财或事业升迁的要求,然后再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的要求,就什么也拿不到。到最后,我们才发现,他们不过是在勒索我们。他们会说:“我会帮助你,只要你……”“我会清楚你事业上的障碍,只要你……”。
认清四种勒索的类型,我们就可以对号入座。有些时候,我们不仅要识别出他人对自己的勒索,还要意识到自己也会对他人进行情感勒索。
不要以为“情感勒索”离自己很远,或者觉得自己绝对不会是一个“情感勒索”者。仔细回想,也许我们或多或少都不自觉扮演过“情感勒索”的角色。有时候我们被他人进行情感勒索,有时候,我们自己也是情感勒索者,让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承受着情感勒索的痛苦。
我现在回忆起大学时的恋爱,那时候年轻不懂事,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就不自觉地用“情感勒索”的方式要挟对方,要对方服软,或者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一些事情。如果不这么做,就要闹“分手”。其实,那个时候的自己,不自觉地扮演了“情感勒索”的角色。
对照情感勒索的四种类型,那时候,我应该是扮演了“施暴者”和“悲情者”的角色来进行情感勒索。
4
我们为什么会被情感勒索?
一个巴掌拍不响,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被情感勒索,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尤其是一些人,喜欢扮演受害者角色,就更容易被情感勒索。就像有句话说的:“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当对方发现情感勒索的方式很奏效,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内心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是导致我们被勒索的原因。而情感勒索者正是利用这三种情绪,让受害者顺从自己的意志。
第一,恐惧感。
情感勒索者利用对我们的恐惧的了解,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知道我们害怕什么,会对什么精神紧张,曾经哪些经历会引起我们的恐惧情绪。比如说,被抛弃的恐惧,被排挤的恐惧,对愤怒的恐惧等等。
第二,责任感。
成年人是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情感勒索者会不断强调自己付出了什么,应该如何回报,并用一些社会传统来强调。比如:“孝顺的女儿就应该多陪陪母亲。”“我为这个家做牛做马,付出这么多,你就不能听我的话吗?”“我是你上司,我说的都是对的。”等等。
有些人特别有责任感,总是把别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自己的需求。这样的人,更容易被情感勒索。
第三,罪恶感。
只要我们是有良知的人,罪恶感的规范变无处不在。很多时候,虽然不是自己的错,但也会把错归咎到自己身上,产生罪恶感。情感勒索者很容易利用我们的罪恶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我现在心情很糟糕,你都不陪我。”(潜台词:我心情不好都是你的错。你不陪我,就是对我不好。)“我身体不好,不要惹我生气。”(潜台词:只要让我生气了,就是你的错。)当然这些还只是很简单的案例。
这三种情绪有时候是单独产生的,有时候是三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
正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让我们很容易被情感勒索。尤其是,很多情感勒索者是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人,也是最了解我们的人,因此很容易知道我们的软肋。
苏珊的《情感勒索》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第二部分,介绍了走出情感勒索的方法。因为篇幅关系,第二部分的内容会另外写一篇文章来说明。
走出情感勒索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自己正在被情感勒索,才能采用一些方法来应对。情感勒索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被情感勒索了,因此了解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勒索,对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亲密的朋友关系,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会造成不健康的关系。我们识别情感勒索,用正确的方式应对,不是为了讨伐我们最亲密的人,而是用一种更加健康、平等、互相尊重的方式来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
- THE END -
第17期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正在报名中《 第17期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开始报名啦,赶紧上车哦~ 》,想要从零开始写作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哦。10月份因为个人原因要停开一期,所以赶紧上车,赶上9月份的这一期哦!
弘丹,《从零开始学写作》、《时间的格局》作者,领英专栏作者,终身写作者,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创始人,青橙学院创始人,带领2000+人从零开始写作。
弘丹的新书《从零开始学写作》当当热卖中,如果喜欢弘丹的文章,欢迎 点击链接购买新书 , 点击链接购买《时间的格局: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 。可以多买几本送朋友哦~
1歌词别在说我们都太自我想要的想说的都不同做一个假动作说你要离开我不想在分分合合情感勒索别在说不必解释什么语代保留是你的阴谋你给我的温柔占满我的生活我还以为你只牵我的手就别爱我忘了我的温柔挂掉电话的那一刻我有多么舍不得十指紧叩却叩不住天长地久你说的承诺我丢进漩涡就别爱我假装我很洒脱原来我为爱努力着跟自己说你爱我为爱执着第三还是选择自由静静的放开手别在说不必解释什么语代保留是你的阴谋你给我的温柔占满我的生活我还以为你只牵我的手徐若瑄徐若瑄就别爱我假装我很洒脱原来我为爱努力着跟自己说你爱我为爱执着第三还是选择自由静静的放开手我做着不动把自己放空我删除所有不和你联络就别爱我忘了我的温柔挂掉电话的那一刻我有多么舍不得十指紧叩却叩不住天长地久你说的承诺我丢进漩涡就别爱我假装我很洒脱原来我为爱努力着跟自己说你爱我为爱执着第三还是选择自由静静的放开手慢慢说出口谢谢你曾经爱我 《别爱我》是徐若瑄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专辑《Vivi and》当中。
过年,本该是件开心的事,可是我在大年初三那天却被迫躲进了图书馆,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咱家的应酬太多,我妈是个爱脸面的人,但凡有客人来,一律笑脸相迎,可是你这热情就换来个遭罪啊,七十多岁的人,天天围着厨房转,一天休息没有。
我就和老妈说:“你年纪大了,做不了就都去外面吃,也花不了多少钱。”可老妈说:“亲戚们来了,怎么能让人家去外面吃,都是自家人去外面吃多不合适。”
我回想起来,大概每次有亲戚们来了,好像都说的是一句话,“别到外面吃,浪费钱,就在家里吃个便饭。”
言下之意就是,“你要是把我当亲人看,就得在家吃,否则就是把我当外人看。”
因此,我妈就算是累倒在厨房,也是绝对不会拒绝对方的。但我内心非常清楚,老妈是真的很累,但她确不知道如何拒绝。
我多劝她几句,说我请大家出去吃好了,谁料到她却怼起我,那一股子怨气直接转向撒到了我的身上。
好吧,我惹不起,总该躲得起吧!好端端的年味,硬是被自家人给搅了局。
或许,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疑问,
“我又没法说出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我总是没法表明在自己的立场呢?”
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感觉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掌控,有些人就是能在情感上轻易地控制我们,让我们时常觉得挫败感。
在这类毫无胜算的情境中,我们会发现这类控制者的身份却恰恰是与我们存在亲密关系的人。
他们可能是父母、兄弟或是朋友、事业合伙人等等,可能我们在生活中的其他部分非常成功,但是在这类人面前,我们就像孙悟空被困在如来佛的手掌心一般,怎么也翻不过去。
如果是这样,那即使我们内心已经很不快乐,很难受了,还要在亲密关系面前让步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了《情感勒索》这本书,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也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和脱口秀节目的演讲家,她在诸多心理和医疗机构担任过咨询师。
在本书中,福沃德正式提出了“情感勒索”的概念,光从这个词便可看出西方人在研究心理方面真的是比咱们中国人要更加直白,并且一针见血。
它是控制行动中的一种最有利的形式,对方往往非常了解我们,知道我们的弱点,所以一旦无法达成某些目的,他们就会利用亲密关系迫使我们让步。
按说“勒索”这类词属于明显的贬义词,用在我们最亲近的人身上真是有些唐突了,可是事实上,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杀伤力才是最大的。
但是我们往往都被情感的表面所掩盖,忽视其背后的真相。
书中告诉我们情感勒索产生的原因,正是勒索者们抓住了受害者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的关系中无法自拔。
即使我们在这种关系中一再退让,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它,面对它,学会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本书来揭开情感勒索的真相吧!
01 哪种勒索形态会让你中招?
在所有情感勒索的语言中,把要求搬上台面绝对是一项必备要素。但是,每一种勒索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都是不尽相同的。
书中做了四种形态的分析:
第一种:施暴者。 出现这种形态的人比较多,也是我们最容易辨别的一种勒索状态。因为只要我们一不顺从,他们马上就会怒发冲冠。
有的人可能会直截了当发表不满,语气带着威胁,这属于“积极的施暴者”。还有一种是低头生闷气,则属于“消极施暴者”。
不管是哪一种,他们追求的都是一边倒的关系,不管你想什么,需要什么,施暴者根本置之不理。
惯用话术通常是这样的:
“你再不好好做作业,我就把你的玩具甩出去。”
“如果你再不找个男朋友,你就别想回家过年。”
“如果你要跟那个女人结婚,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
“如果你再不去上班,你以后都别想上班。”
上述这些语言,是不是听起来都很吓人,如果我们反抗的话,就很清楚自己的下场会是什么。
由此给我们的第一反应,这类人的典型代表会是自己的父母,如果说什么人能把那些事业成功的大人变成小孩?答案一定是“父母”。
孩子通常会顺从父母,不敢违背,父母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运用这股强大的影响力,向孩子施压。
脾气不好的父母也许就会运用威胁的语言,脾气好的父母则会运用生闷气的方式,以冷暴力让你心生不安。
无论我们是大人还是孩子,在那些都是“为你好”的人面前,你只能是束手就擒。
第二种:自虐者。 我们小时候或许都有过幼稚的自虐行为,比如对父母大喊:“你要是不让我出去玩,我就坐在地上不起来。”
有时候,我们在公园里也常常看到,有小孩子因为买玩具的需求不被满足时,真是可以大哭大闹到家长们无所适从,怎么哄都没有用。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不仅仅是孩子,成人同样也会一些沮丧的方式,把生活弄得一塌糊涂。
歇斯底里、充满被害妄想的人格特质,就是这类自虐者的基本特征。
他们常常极度渴望以来,常会黏着身边的人,让他们主宰自己的生活是很麻烦的。
他们一旦转而使用情感勒索的手段,就会把之前所有惹麻烦的举动归咎于你。
归根到底,自虐者的人就是有办法让对方觉得:“我应该为所有的事负责”。
前段时间不是出现过一名中学生因为学校老师给他剃了个光头,就跳楼自杀的事件吗?
到了这类终极自虐的情况发生时,也许我们再想去挽回,就真是很难了。
第三种:悲情者。 悲情者通常会给人这个印象:一名苦着脸的女性独坐在一件阴暗的房间里,痴痴地等和孩子打电话来。
等孩子终于打电话来时,她会这样说:“我怎么了?你问我怎么了?你们都不打电话来,也没有人来看我。我看你们连自己的妈都忘了。我非要倒在家里,你们才会来看我!”
悲情者在不顺心的时候,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要求对方完全顺从他的心意,他们不会威胁伤害任何人,相反,他会暗示我们如果不照做,他们将受苦,错就全在你了。
还有些人不能如愿的时候,常会表现得沮丧、沉默,甚至眼中还含有泪水,但就是不说出真正的原因。
就像书中说到的这个案例,帕蒂是一位43岁的公务员,她的丈夫乔就是这样一位悲情者,丈夫从来不告诉自己要什么,一旦不顺从他,就用世界上最哀伤的眼睛看着帕蒂。
有一次,乔又不开心了,帕蒂花了一个多小时和他交谈,才知道因为没有买一台乔想要用的电脑。当帕蒂告诉乔,想买就去买吧!对方拉长的脸立马神采飞扬起来。
这类现代“祥林嫂”相信咱们也没有少遇见吧!
第四种:引诱者。 引诱者是四种情感勒索中最不易被发觉的。
他们会先对我们发出正面的信息,并允诺一切关于爱、钱财或事业升迁的要求,这就有点像胡罗卜加大棒的方式一样,如果不顺从他们的要求,我们就什么也拿不到。
书中说到的是一名叫作“珍”的离异女子,小时候因和姐姐之间有矛盾,导致与家庭成员逐渐疏远,终于有一天姐姐打了个电话,却是希望她出一千美元参加一次“家庭聚餐”。
对于这个久久缺失亲情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很难抵抗的。但事实上,你根本不可能用金钱买到家人间的亲密关系。
当然,在咱们中国,这样的引诱者还真不少,最常见的就是酒席上那些劝酒的人。我相信很多女士们都不大喜欢应酬,尤其是是酒桌上的文化。
可是现在咱们女人都“半边天”了,喝酒这事也不能落下啊,于是,我们也被迫加入了这种迫不得已的酒局中。
记得年前的一次聚餐,领导就开口说,酒桌上见人品,酒桌上看出实力,这话一出,谁还敢不往上冲呢?
说实在的,以上每种情感勒索都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影响,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当然也不能把他们当作洪水猛兽般看待,毕竟这些人通常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一分子,也许一起并非恶意,只是着眼于自己的利益罢了。
我们并不想把勒索者的标签放在他们身上,所以才更需要我们认真审视,认真对待。
02 情感勒索是对自我完整性的破坏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项非常宝贵的资产,它就是自我完整性,自我完整性反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我们用以辨别是非的中枢,它反映了我们的身份、信念、我们愿意做什么,有什么原则。
但是,当我们开始向情感勒索屈服退让,那么我们就会逐渐遗忘了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每一次的退让,就让我们一点一滴地丧失了自我完整性,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是对自尊的影响。 如果只是在一些小事上让步,你大可不必如此严厉地批判自己。大部分人都了解,低头做出妥协也是常有的事。
咱们中国人都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这句话说的是“退一步”不是让你“退一万步”,如果你掉入了不断妥协的模式,甚至答应对自己有害的要求,那一定会损坏你的自我认知。
就算要让步也应该有所谓的底线,超过这个底线,就违反了你的原则和信仰。
就像前面说到的,我们被迫上了酒桌,拿起了酒杯,你本就没有什么酒量,却要去冲锋陷阵,那人们就会觉得你喝过酒,既然这次喝过,那再来几次也无妨。
那么接下来,你也许就要面临的是再也无法推脱的酒局,你若拒绝,对方反而觉得你不地道,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你会逐渐对自己失望。
这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我们需要对自己负责。
其次,是对幸福感的损害。 情感勒索常常让人陷入突如其来,有苦说不出来的窘境。
大部分受害者都压抑这些不快的感受,却导致它们以被压抑的形式浮现出来,比如抑郁、焦虑、暴饮暴食、头疼等一系列生理和情绪表现。
期末考试结束,孩子又没考好,我知道她也不好受,就没有当着家人的面批评她,但是我依然以一种更加压抑的方式和她说:“哎,你没考好,我就不说你了。不过你妈妈可惨了,得天天被你们班主任盯着汇报寒假学习安排了。”
后来,我发现这段时间孩子的眉毛怎么老不对劲,她老是不自然地抠着那里,说那里痒,一直停不下来,导致眉毛都缺了一块,然后就是情绪失控,突然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不能不承认,孩子的心中已经焦虑万分,可我这当妈的还浑然不觉。
作者也认为,随着情感勒索而来的压力和紧张,在其他宣泄出口被堵塞或关闭的情况下,将会通过生理病症显现出来。
所以,任何人都不要忽略了这种情绪压力,尤其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
还有,就是牺牲他人,安抚勒索者。 我们都知道想情感勒索退让或屈服,等于放弃了自我完整性,但我们却忽略了一点,在安抚情感勒索者或是避免冲突的同时,我们也牺牲了我们关心的其他人。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被情感勒索者要求在关心的两个人之间作出痛苦抉择的情况。“看你是要孩子还是要我”就是一个很普遍的例子,很多夫妻在二人世界被打扰后,就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再就是在父母离婚之后,如果双方没有好聚好散的话,就会发生这种状况:“如果你再和你爸爸说话,就不要再来找我,我的遗产也没有你的份,我是不会再跟你说话的。”
这真是一个痛苦的两难困境,无论选择了哪一边,另一边都会受到伤害,加深了我们本已深重的罪恶感和自责。
就像大年初三被逼进图书馆的我,被老妈一顿呵斥,为了不在家人面前碍眼,只能灰溜溜地逃走,可实际上,老妈心里一定也不好受,为了招待人家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却赶到外面去了。这种亲人间的互相伤害,真的有必要吗?
最后就是对关系的影响。 情感勒索让任何亲密关系都不再安全可靠,所谓的“安全”,指的是善意及信任——这两个要素让我们可以无顾忌地想别人展露内心,但如果这些要素,剩下的只是一段浮于表面的关系,缺乏情绪上的坦诚,我们便无法在对方前表现真实的自己。
当一段关系不再安全,我们会变得对情感勒索者处处提防,我们不再相信他们还会关心我们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显然会逐渐丧失,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还可能导致更加无法想象的结果。
前不久,新闻报道的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将刀砍向了自己亲生母亲,之后还能泰然处之的神态让人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很多人也表示对此事无法理解。
但实际上,从情感勒索的角度来看待这段夭折的母子关系,也许就能够理解了。
当一段关系已不再稳固、亲密时,我们就会开始以各种方式粉饰太平,我们不高兴,却假装自己很快乐;我们觉得情况不好,却谎称一切都好;即使很兴奋,我们也会压抑自己的情绪;我们会假装爱着那些压迫我们的人,即使我们爱的那个人早已消失。
于是,以前的关怀与亲密之舞都会变成一场假面舞会,让双方越来越多地隐藏起最真实的自我。
03 终结情感勒索最有效的方法
一个男人在路上开车,忽然看见有个女人蹲在路边,他想她是遇上麻烦了,就停下车,问她发生什么事了。
对方说,在找她的钥匙。男人帮她找了半天,忽然想起问她,钥匙是掉在哪里?结果女人说,掉在两公里外了。
男人不解地问:“那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找?”女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我比较熟,而且灯也比较亮啊!”
可能大家都会有这样的误区,以为要解决问题,只要从熟悉的行为中逐一梳理,就能找到出路。
所以,针对情感勒索的处理方式,很多人会默认地选择妥协,因为这样可以耳根清净,但如果一直坚持这样的回应方式,我们便永远找不到终结它的关键。
好在这本书会通过以下的四大策略帮助大家找到应对情感勒索的正确方式。
策略一:非防御性沟通
有些人总是通过吼叫、生闷气、装受害者、威胁或指责等方式来达成目标,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利用各种方式来回应他们,就像筑城墙一样,隔绝他们这些行为在我们心中引起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
当然我们的行为方式如果充满防御性,语言充满火药味,那只会让气氛更加紧张。
书中建议我们先别试着改变他人,而是先改变自己的口吻。
比如类似这样的表达:
“对不起,让你这么生气。”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你的想法值得深思。”
“真的吗?”
“你哭泣是没有用的,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来聊聊。”
策略二:化敌为友
当关系陷入僵局时,可以邀请对方一同解决问题以此转移谈话方向,往往是很有效的一招。
一旦你想对方请求帮助、建议或是信息,可能会发现从未想到的可能性,他们一旦参与了你的决策过程,会更乐意帮助你实现这个决定。
通过以下问题就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矛盾,缓解彼此紧张的关系:
“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一点对你这么重要?”
“你能不能提供一些建议,好让我们来解决问题?”
“我想知道,如果会怎么样”
“我想知道你能不能帮我找到一种方法来”
像这样和对方一起展开猜想能够激发出想象力,甚至还会让人产生好奇心理,人们不喜欢被攻击,但往往乐于帮助人解决问题。
在倾听对方的回答后,我们可以一同找出解决之道,这是将被动变为了主动。
策略三:条件交换
当你希望对方改变行为时,你也要改变自己。还是拿小孩子来说,都喜欢做一些类似交易的游戏,比如拿自己的两本漫画书去换对方的另一本书,或是拿好吃的糖果换对方的某个玩具,也就是放弃某些东西来换取等值的物品。
这种“条件交换”策略对情感勒索的最大作用在于,它排除了“改变的压力必须落在一个人肩上”,相反,在条件交换中,没有付出就没有获得,因此,没有人会是输家。
书中提到一对夫妻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丈夫因为妻子日渐庞大的体重而产生了厌烦心理,认为妻子的样子实在是无法忍受,而对方也从不做出改变,两人逐渐变得关系紧张,日常生活都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之后,两人达成共识,进行了条件交换,妻子开始进行减肥训练,丈夫每天下班回家后花半小时陪妻子说话,以重建双方关系。
虽然,妻子没有在一日之间就减肥成功,丈夫也没有立刻变为体贴的爱人,但这种进步打破了二人之间的僵局,最终得以修复关系。
策略四:运用幽默
在一段基本良好的关系中,幽默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帮你抒发对对方行为的感想。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对方总是看到你的一张笑脸,就算有情绪也会暂停一下的。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讲得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的夫人是一位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往往当众给这位著名的思想家难堪。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同几位学生讨论某个学术问题时,他的夫人不知何故,忽然叫骂起来,震撼了整个课堂。
后来,他的夫人又提起一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了过去,致使他全身湿透。
当学生们感到十分尴尬而又不知所措时,只见苏格拉抵诙谐地笑了起来,并且幽默地说: “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的。”
虽然只是一句简短的话,既淡化了矛盾,化解了危机,又不至于让自己很尴尬,而且夫人的怒气出现了“阴转多云”到“多云转晴”的良性变化。
幽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默契,使用幽默来和情感勒索者沟通可以让双方都感到放松,如果我们平时就是幽默的人,那它就不失为一种表达自我的好方法,就算不能次次都有用,但一定会大幅减轻你的恐惧感。
改变,诚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以上的策略必须花上一段时间,也要付出不少努力去反复练习,如果我们不想再受到情感上的伤害,我们都需要给自己和对方多一点时间。
当我们能够了解到情感勒索的真相,开始拒绝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时,相信美好的感觉就会来了。从前占据心中的困窘和自责,必将被一种自信和尊严取代。
它就是自我的存在感,它就是自我的完整性,它曾经消失过,但是现在我们需要重新找回它。
受害者有罪论更多的表达的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感觉;而道德绑架则更多是人们对日常事务的普遍认知。
受害者有罪论是一个值得批判的论调。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所谓的"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的情况下才成立。 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
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扩展资料:
道德绑架案例:
1、刘福成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而向国内六位富豪求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被求助的富豪中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
付出从来都是心甘情愿
付出从来都是心甘情愿,付出,从来都是主动的,没人会强求你,等同于自己心甘情愿,至于能得到的是对方回报你的爱或是厌恶的驱赶,都该是你预料中的事。愿你的付出从来都是心甘情愿。
付出从来都是心甘情愿1离是不是新的开始,在一切都没有开始的时候其实大家都不知道,我们知道的太单纯,就像知道春天草会发芽,夏天会有花开。过于复杂的东西,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分辨,比如为什么最初的喜欢会许诺永远,后来的分开却绝口不提曾经的海誓山盟。也许我们知道自己的天性,知道那些来的快速也离开的迅速的热情。
最开始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笑也看着心生欢喜,靠近都觉得开心得不得了,那些小雀跃和小庆幸,也许是年轻岁月里的馈赠,也许是一切的开始没有太多的奢望,所以一点点的收获都觉得快乐的不得了。后来,知道的多了懂得的也渐渐多起来,贪心也开始不停歇地多起来,快乐的感觉反而越来越少了。
太多的人开始憧憬婚姻的原因变成了人生的必经之路,那些由喜欢开始的爱情无疾而终,许许多多的人开始不停地证明爱情终究会变作亲情,那些美好的、热情的曾经,刹那被柴米油盐变成了温吞死水。生活少了心动也少了浪漫,多了争吵和不耐烦,于是两个人仿佛只是为了凑在一起而凑在一起,为了生活而生活。
青春逝去的时候不是因为年龄过去了,而是因为心底认为自己已经“上了年纪”。感官的迟钝更多的是心态的变化,不在觉得必要就不会轻易感动。可那样美好嘚嘚曾经,还是会偶尔想起然后笑起来不是吗?后来的我们对于爱情,放下的原因大概是不在允许自己天真。我的一切付出都是一场心甘情愿,我对此绝口不提,是对自己最后的宽容
付出从来都是心甘情愿2白落梅说:“人生本来就没有相欠。别人对你付出,是因为别人欢喜;你对别人付出,是因为自己甘愿。”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带着不甘的情绪在付出。
当父母不愿买孩子喜欢的玩具,孩子便撒泼打滚,父母只好买下;
当孩子不听从父母的安排、不按父母规划的节奏生活学习,父母便指责孩子,甚至扬言断绝关系时,孩子只好违心听从;
当朋友向你提出过分要求而你不愿应承,他(她)便说要跟你绝交时,你只好委屈答应;
当恋人以分手为代价让你满足他(她)的要求时,即使你并不情愿也还是委屈自己满足了对方……
苏珊·福沃德把这些你不情愿但又在付出的情形称之为“情感勒索”。情感勒索是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和我们亲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它们,它们就会惩罚我们。
在情感勒索的关系中,我们以自己的需要为代价,去关注别人的需要。通过对别人的让步,我们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短暂的安全假象,使我们得以栖身其中聊以自 慰。
拨开重重迷雾,走近情感勒索
在我们的印象中,“勒索”是一个令人害怕的词汇,与“勒索”有关的事情让我们恐惧。因为,于我们而言,它是强势的、有威力和破坏力的。但很多时候,它却产生于一种良好、积极的关系中。
情感勒索在超出我们理解力之上的重重浓雾中滋长,就像机身下层层的白云。当堕入情感勒索的泥沼中时,一团情感雾气包裹着我们,使我们失去了对勒索者的行为进行清楚地思考的能力。
这样,情感勒索便会不知不觉地降临在我们身上,悄悄地从一种能够接受的正常行为逐渐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最初会产生一种刺痛的感觉,而后会蔓延并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知道别人最好的一面是什么样子,那么当出现问题时,我们就会让记忆中的积极体验掩盖住不安的感觉。
生活中,情感勒索者总是以我们的意愿、健康和快乐为代价,不断地利用操纵的手段来迫使我们妥协,满足他们的要求。
一般来说,情感勒索者与被勒索者之间会经历要求、抗拒、压力、威胁、屈服、重复六个阶段,这也是情感勒索的主要症状。情感勒索者常以惩罚者、自我惩罚者、受害者、诱惑者四种面孔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勒索方式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勒索者会把它们混合起来,或者使用不止一种形式的勒索。然而,无论哪种形式的勒索都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伤害。而且,勒索者与被勒索者的身份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随时可能互换角色。
对于一个情感勒索者来说,拥有你的信任不重要、保持公正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你可以满足他(她)所有的`期待和要求。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认为当别人爱我们时,我们也应该去爱对方。不然,就是我们的错。
情感勒索者正是抓住了我们这样的心理,所以,当我们不能满足他们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内疚。内疚是勒索者的杀手锏。
情感勒索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它却剥夺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真诚。当我们违背了自己的意志,也就失去了引导人生的力量。于是,我们开始随波逐流。
心动不如行动,走出情感勒索
当我们被勒索太久,当我们被压抑太久,当我们活得不再像自己,我们便觉得整个人生都坠入了黑暗当中。于是,我们想要改变,我们需要自救,我们谋求出路。
决心是你对自己的承诺,而信守这个承诺是有价值的。在你决心从情感勒索中解放自己的那一刻开始,你的生活就已经在慢慢改变了。
一旦你不再像以前那样担心,不再那么害怕被恐惧、责任和负疚感所操纵,你就会发现你可以做的选择有很多。你可以决定亲近谁、对他人承担多少责任、如何按你的真实想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当你在和勒索者打交道之前,有一些事情需要你做。
第一件事情就是和自己签一份合同,合同中列出你对自己的承诺。这个合同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就是要把你的意愿转变成可见的形式并帮助你理清自己的思绪。
第二件事情是学会并练习说一个强有力的申明——我能承受得起。当勒索者向你施加压力时,这个强有力的申明能让你保持情绪稳定。如果能正确使用,它便会成为你抵御情感勒索时最具强有力的武器之一。
当你感觉快要陷入情感勒索的压力之中时,发出一个SOS 即停下来(stop)、观察(observe)和谋划(strategize)的信号。
停下来,便是当被勒索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什么都不做,给自己点时间思考,试着远离压力。这听起来很容易,但其实很有挑战性,尤其是在面对勒索者施加的强大压力时。虽然很难,但要继续坚持。
观察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勒索就如同一幕戏剧,一旦你抽身其外,你就使自己处于了一个搜集信息的位置,而信息可以帮助你决定如何应对勒索者。保持这种观察,直到你开始把你的信念、感觉和行为联系在一起。
谋划,便是你可以客观看待勒索者的需求,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是妥协或是抵抗。当勒索者用喊叫、威胁和指责等方法来实现他们的意图时,我们最佳的应对方式,就是消除勒索者的行为所激起的恐惧、责任和负疚感。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为自己寻找出路。
小结
愿你所有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而不是迫不得已。
当你成为别人情感勒索的目标时,你是有选择的。
既然我们能把有效的工具交给勒索者,我们也能把它们拿走,或者让它们变得毫无用处。
拨开迷雾、终结情感勒索,正常和均衡的生活就会回归。你的情感和自我形象中曾充斥的困惑和自责也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自信和自尊。
付出从来都是心甘情愿3感情,是一种无法计量的东西
我们往往可以看出,在一段感情中,谁的付出多一些,谁的付出少一些。
但是,具体多多少,少多少,要多少才可以填平,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量。
很多人说,人情账难还,在爱情中同样如此。如同一对相恋的男女,爱到深处不分你我,但最终分开时,却满是怨恨。
因为,总有一方认为自己付出的多,但是,没有得到自己预期的回报。于是,便认为对方欺骗了自己的感情,要让对方尝还。
只是,如果单单是物质上的尚可以分得清,也可以还。
如果是情感上的,付出在了对方身上,要如何才能要回来呢?
其实,不得不说,无论一段感情最终的结果如何,至少两个人都从中得到过快乐,曾经的所有付出都是心甘情愿的,所以,并没有谁亏欠了谁。
今生你会遇见谁,爱上谁,其实早已命中注定。
你想遇到什么样的人,必需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同样的高度时,人与人才得以相见。
你能吸引什么样的人,其实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可以成为恋人,是因为对方的某一处深深地吸引了你,所以,才会有这种现象,一个人会爱上的人,往往有一些相似的模样。
所以,不要感叹命运的不公平,不要感叹为什么自己遇不到更好的人。其实,每个人的层级,都决定了他能看到的高度,能攀谈的人是什么模样。
与其感叹自己总是遇到不值得的人,让自己一次在感情中受伤,不如先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其实,每段感情中,我们投入时,都会认为这是今生所爱,所以会忘我的付出,一切看起来不计回报。
最终,要分开时,才发现自己是一直在苦苦等着回报的。
爱情,不是算计,如果理智横行霸道,情感便无处可依了。
如果,在一段感情中,我们在遇到决定时,总是会把一条条的利害关系算进去,生怕自己会吃亏,那样,爱情便不会开花结果。
与只懂算计的人恋爱时,你会感觉他的周围都绕着一层厚厚的甲,冰冷无情。无论你们如何热恋,如何相拥,你都无法真正靠近他的心。
他的心一直处于防备的状态,他总在计较着公平,所以,爱情无法得到滋养。
诚然,我们要时刻保护着自己不受伤害,但是,如果爱情里没有被点燃的时刻,一切平淡乏味,像久经沙场的老将一般,难免会对不起我们热情洋溢的内心。
有的人,生怕自己付出的多了,有一天失去的时候,会一无所有,他们小心地维护着自己的情感,仿佛那是一件稀有的物品,失去了便再也不要拥有。
爱情的路上,我们不妨大胆一些,因为旧的走的,总会有新的填补进来。
每个人的情感都不是一个固定计量的物件,会有一个具体的拥有值,会有散尽的一天。感情在我们的内心,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而生出别样的味道。
所以,对待爱情,我们不妨大胆一些,遇到想爱的人,便认真去爱。即使痛过,失去了,那些伤最终也会在岁月中结痂,生出美丽的瘢痕来。
而这些情中的伤,最终会让我们在情感中长大,变得成熟稳重,变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变得珍惜当下,不悲过往。
结语:
爱情中,并不存在着谁亏欠了谁,付出的一方在付出时,便希望对方可以收下并感受到。
两个人只有爱与不爱,合适与不合适,有时候错过了,便是一辈子的事情。总有一些人,来过我们的生命,他并不能陪我们一生,他只是来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情感勒索者的类型 第一种:施暴者 通常他们会直截了当地威胁:“如果你回去工作,我们就一刀两断。”“如果你要跟我离婚,你就再也别想见孩子。”“如果你不能加班,就别想升职。” 这些话的杀伤力都很大,而且通常都能奏效,如果反抗,我们很清楚自己的下场会是什么。 第二种:自虐者 自虐者会警告我们,如果不照着要求去做,他们会非常沮丧,甚至无法活下去。他们会做出一些举动,把生活搞得一塌糊涂,甚至伤害自己。 “别跟我吵了,我要得抑郁症了。”“如果你不照做,我就不吃饭,不睡觉,不喝水,不吃药,我要毁掉自己。”“你敢离开我,我就自杀”。这些都是自虐者可能使用的威胁方式。 第三种:悲情者 有些悲情者会表现出自己的苦处,要求对方完全顺从自己的心意。他们虽然不会威胁伤害任何人,但他们会暗示我们如果不照做,他们将受苦,错就全在你。 悲情者通常会有高超的演技,他们不说自己为什么受苦,而是会表现出沮丧、沉默,甚至眼中含着泪水的样子,让对方让步,满足自己的要求。 第四种:引诱者 引诱者是四种情感勒索者中最不容易被发觉的。 引诱者通常会先对我们发出正面的信息,并承诺一些关于爱、钱财或事业升迁的要求,然后再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的要求,就什么也拿不到。 到最后,我们才发现,他们不过是在勒索我们。他们会说:“我会帮助你,只要你……”“我会清楚你事业上的障碍,只要你……”。 有些时候,我们不仅要识别出他人对自己的勒索,还要意识到自己也会对他人进行情感勒索。 不要以为“情感勒索”离自己很远,或者觉得自己绝对不会是一个“情感勒索”者。仔细回想,也许我们或多或少都不自觉扮演过“情感勒索”的角色。 有时候我们被他人进行情感勒索,有时候,我们自己也是情感勒索者,让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承受着情感勒索的痛苦,这种常见于不懂正确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的情侣和夫妻之间。 比如我们吵架闹脾气的时候就不自觉地用“情感勒索”的方式要挟对方,要对方服软,或者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一些事情。 常见语句就是“如果你不xxx,那么我们就分手/离婚。”我们很清楚,我们之所以会说这样的话,就是笃定了对方不会跟我们分手/离婚,我们的筹码就是对方的爱。 情感勒索者的类型2 情感渣男的表现 1、不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 时代现在已经不同,走在大街上到处是身光颈靓的人,无论是西装还是休闲装,很少看到周身脏兮兮的人了。但这不说明什么,公众场所大声喧哗,旅游区走累了的随地而坐且脱鞋,当众挖鼻孔,濞鼻涕,音乐厅、**院里打电话,随手扔垃圾、公车上不给老人让座等。 2、常动手打女人 家暴是衡量男人是否渣的重要标准,他们往往会在打过之后,想尽一切办法哄你开心,但要知道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如果一味的容忍,只会让其变本加厉。 3、大男子主义 “渣男”拥有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要求女方完全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稍有不顺,就会大发雷霆,不给对方丝毫的尊重,生气起来简直活脱脱就是“小孩子”的表现。 4、缺乏明确人生目标混日子 从一个男人的言谈举止和对事业的追求中可以透露出一个男人是不是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是不是把家庭幸福纳入到了他的人生规划之中。因此,女人在谈恋爱时别太在意男人是否能够时刻陪在自己的身边,要知道,经常能够在家陪在老婆身边的男人往往都是碌碌无为的事业无成者,因为,历史经验证明,没有男人辉煌的事业,就不可能会有小家庭的幸福生活。 5、欺善怕恶 如今网络上风云突起,到处看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出现大恶大凶之事,他们会掂量,去出头会不会有风险。寻找比较安全的地带,扯开嗓门喊几句,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如果出现比较弱势者,哗的一下,群情汹涌地全部站出来表示正义了。他们知道,对这些弱势表达什么都是安全的,说什么都不会有事,而真正需要男人们为之努力,改变的丑恶,因其风险,就禁声。美其名为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务者也太多了点。 6、自尊和自卑共存 男人我相信是世界上最要面子的人了,哪怕里子都坏完了,面子也要硬撑着。给他面子是最重要的'事,私低下对他有意见或不满都行,只要有旁人,他们的面子就吹弹得破了。这就导致了自尊和自卑共存的局面,面子有时真是不行硬撑着说行的,没有足够的底气,自卑严重的更看重面子。有错不认,有失误左顾而言其他,开不得玩笑,不会自嘲,面子完整了,再说别的。特别是在夫妻关系上,回家那怕是跪搓板的角色,在外那是一定要摆足丈夫款的。 7、唯利是图 “渣男”在婚姻面前,常常摆出一副“狐狸”般的双面模样,看到有钱家的菇凉,就会想办法接触,然后在获取到自己的利益后,狠狠的将对方甩开,这种“渣男”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8、花心大萝卜 这是“渣男”表现中最鲜明的特征,也是让女人最容易脱口而出骂其“渣男”的。如果一个男人在恋爱时候就表现出不专一,同时和多个女人有暧昧,一定不要相信其爱你一辈子的鬼话,因为那都是在放屁。 9、对自己父母和长辈不孝顺 男人的骨子里通常把孝顺看得远比自己的事业重要许多,只是大多会在“忠孝不能两全”的痛苦中挣扎,就算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也大多会考虑在经济上让父母双亲生活无忧。然而,假如你在谈恋爱时察觉到他跟自己的父母很不热情,甚至是冷淡以对,你千万别高兴也别期望他会对你的父母更好,要知道,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对别人的父母孝顺?
许多人认为,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问题来了,当我们讨论“情感支持”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呢?
我想,情感支持不同于别的支持,就是这种支持不是建立在单纯的理性和证据链上的,如果你是因为我说的有道理,逻辑严密而支持我,那这种支持不叫情感支持。因此,情感支持包含着一种超越(狭义的)逻辑之上的支持,一种近乎无条件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对另一个人本身的信任。婴儿什么都做不了,但妈妈看到婴儿就想要去支持他,反馈他的情感,婴儿感到了妈妈的信任也会更加敢于探索和学习。
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信任。信任别人其实是需要以信任自己为前提的,但在外人看来这与过度依赖的表面差别好像不大。在普通人看来,如果某甲完全相信某乙,完全配合乙的决策,那么,很容易产生“甲支持乙肯定是因为甲太不独立、太没主见了,所以才会永远不直接地反对乙”的想法。
“人是社会的动物”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这两句话怎么可能都是真的呢?对于正常人来说,同时认同这两个观念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太不可思议了。
毕竟,对于习惯从“人是动物”的角度来进行自我定位的人来说,“世界”是外在于“我”的,“人心隔肚皮”,所有外在于“我”的身体的东西都是“非我”,怎么能有人狂妄到认为“世界”内在于我。
但对于具体的人来说,这世界确实是经由“我思”及“我感”才“存在起来”的。譬如楼下的清洁工大叔,如果我不曾对之投之以情感,并因为这一情感关切而展开层层剖析,那么,在我未来的回忆中,这位大叔便从未在我的世界存在过。
即使曾经短暂地存在于我的世界,但如果我不曾用语言将之详细叙述,那么,对于未曾关切过这个特定个体的人来说,他也算是从未存在过。
从另一个角度,当我从关切楼下这位具体的大叔到反思清洁工群体乃至更大的农民工群体或世界上林林总总的各式体力劳动者,我的世界便越来越丰富起来。我既能时时以一个“读书人”的视角去感受世界,也能以一个“苦力”的视角去感受世界,推而广之,当我关心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个体,由此关心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群体,甚至是一只狗狗,一只猫咪,一只小仓鼠,我感受世界、诠释世界的方式将越来越少地受限于我的小小的有限的女性身体。
每次当我对一个“非我”投以关切,我都将自我的边界打碎,将曾经陌生的“他者”纳入到我的世界中来,纳入到我的自我概念中来。所以我不仅为我所在的“生于农村的女孩”发声,我也为生活优渥的女孩发声,我不仅为女人发声,也为男人发声,不仅为年轻人发声,也为老人、孩子以及种种与我看起来不同的人甚至动物发声。
我的边界是我认知的边界,那个边界让我知道我还有许多“暂时不知”,但那些“暂时不知”的,也是我关切的,也是我想要将之在我的世界确立起来的。
我的情感没有边界,因为我知道我理解世界、爱世界的方式,就是我确立自我、爱自己的方式。
我为了更好地爱自己而去爱这世界上的一切,爱一切我熟知的及暂时陌生的。
“敞开心扉去爱”不必然导致自我边界的破碎,反而,更可能导致“我”的边界的扩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