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心理伤害,才是毁掉人生的最大伤害

《情感勒索》:心理伤害,才是毁掉人生的最大伤害,第1张

生活中有一种来自亲朋好友的伤害,轻则让我们产生恐惧感和罪恶感,重则毁掉我们的幸福,这种伤害就是情感勒索

如果有这些现象,你就是遇到了情感勒索。情感勒索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提出的。她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案例,阐述了情感勒索形成的原因,对我们的伤害,以及如何做出改变,摆脱情感勒索的心理伤害。

情感勒索者并非有意要勒索我们,而是想要操控受害者,凡事按自己的方式来做,这样就牺牲了受害者的利益。如果我们对情感勒索者让步,就会掉入情感摸索的陷阱,背负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情感勒索对我们最大的伤害,是破坏自我完整性,降低自尊和幸福感。

如果我们和情感勒索者断绝来往,是不是就可以远离情感勒索?作者苏珊·福沃德认为只有一些特例需要断绝来往,在亲密关系中出现情感勒索,并不是说就要和亲朋好友绝交,而是,我们要用更加坦诚的态度,机智的策略去面对,改变行为模式,让所有的亲密关系都能更加稳固。

《情感勒索》的作者苏珊·福沃德从事心理治疗已经超过了45年,治疗了好几千人。情感勒索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情感勒索到底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伤害?如何摆脱情感勒索我们来看书中的主要内容。

一、让你日子不好过的情感勒索者

情感勒索者分为: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引诱者四种,书中有一个举例。

丽兹和迈克尔因为浪漫的相遇而结婚,婚后一年,丽兹生了一对双胞胎,做了全职主妇。当孩子长大上学后,丽兹提出想重新出去工作,但是,每次都被迈克尔以孩子小的理由拒绝。丽兹提出离婚,迈克尔也不同意,他说:“只要一离婚,你什么东西都拿不到,你永远都见不到孩子。”

这个例子中,迈克尔就是情感勒索中一个典型的施暴者。在丽兹眼中,体贴、负责的迈克尔变成了一个暴君,曾经的浪漫爱情消失得无隐无踪。丽兹束手无策,除了对迈克尔的恨,没有别的办法。

迈克尔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丽兹造成了多么大的心理伤害。丽兹与迈克尔相处很难,如果不顺从,就要冒着违背迈克尔的风险,如果顺从,自己心里会又气又恼,气的是没有胆量违抗,恼的是不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丽兹和迈克尔最后怎样?在后面的应对策略中会给出答案。

情感勒索者通常都是我们身边关系亲密的亲朋好友。如果你不照着他们说的去做,他们就马上翻脸。如果你违背他们的意愿,他们就给你贴上自私、冷漠、忘恩负义的标签。总之,如果你不顺从,他们便不会让你的日子好过。

二、看不见的心理伤害才是最大的伤害

情感勒索不会对我们的生命造成危险,但是会剥夺我们的精神资产——自我完整性(integrity)。自我完整性反映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愿意做什么,有什么原则。

高度的自我完整性表现在:我坚守自己的立场;我不让恐惧主宰生活;我敢跟伤害我的人据理力争;我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不会让他人插手;我遵守对自己的承诺;我不会背叛他人。

很多人都明白什么事可以,什么事不能做,但是在情感勒索的压力下,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很难,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选择屈服、妥协,这样就丧失了自我完整性。

首先,是对自尊的影响

自尊是对自我价值感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概念有50%是天生的,有50%是后天习得的。我们原本是想用妥协的方式,换取更加安全、稳定的亲密关系,但是妥协之后,我们更容易受到情感勒索者摆布,降低自尊感。

因为我们用他们的标准来决定自己的生活,衡量自身的价值,为了得到他们的肯定,去迎合他们的标准,放弃了自己的原则,从而作出了违反自我认知的行为,这样就降低了自尊。而且,每次这样的妥协都会让我们陷入,从被勒索到低自尊的恶性循环。

其次,是对幸福感的损害

在情感勒索的压力下,受害者往往有苦说不出,无法宣泄心中的恐惧、内疚,而这些情绪会损坏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

心理上不健康表现在精神上不乐观,产生抑郁、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难以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生理上的不健康表现在疾病上。疾病不一定都是消极情绪引起的,但是消极情绪会引起人体内分泌失调。

人在压力过大的状况下,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分泌会上升,这些激素会破坏免疫细胞的平衡。我国的中医上就有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的说法。历史上有伍子胥过韶关,一夜之间急白了头的故事,这些都说明情绪对人的健康是有影响的。

再次,是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情感勒索中存在一个悖论,就是情感勒索者勒索越多,我们付出的时间、精力、感情就越少。这是因为,我们不愿在情感勒索者的压力下屈服,不想满足他们的愿望,于是,我们就变成了吝啬情感的小气鬼。

我们能信任别人,是因为我们相信对方心怀善意。如果我们受到情感勒索,就会感到这段关系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为了操控我们,漠视了我们的感受,对我们毫不留情。所以,我们会处处提防,不再相信他们会顾及我们的感受,这样就自然无法与他们坦然相处,原本的亲密关系就产生了隔阂。

比如,我们不再与情感勒索者谈论自己的规划、理想,因为情感勒索者会嘲笑、打击我们;也不会向他们倾诉自己的悲伤、恐惧,因为情感勒索者会以此要挟我们。

保持自我完整性是一个孤独的过程,要让自己接受原先无法接受的行为或观念,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出极大的调整。

三、摆脱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才会维护自我完整性

恐惧感

恐惧感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恐惧感让我们警惕周围的危险,维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恐惧感也可以是后天经历了危险产生的,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情感勒索中产生的恐惧有:对愤怒的恐惧;对不被认可的恐惧;被遗弃的恐惧。

前面提到的丽兹就对迈克尔的愤怒就感到恐惧,丽兹虽然不会担心迈克尔并会打她,但是,丽兹却感到恐惧,他不敢离婚,也不敢出去工作,婚姻越来越糟糕。

其实,那些大吼大叫的情感勒索者都是情绪上的懦夫,他们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才会向别人施加压力来证明自己的强大,而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向别人大吼大叫的。

要克服对愤怒的恐惧,就要用更有利、更自信的态度去应对,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我们可以在争吵中离开,警告对方:别闹了;住口。丽兹就是在作者苏珊的建议下,提醒迈克尔不准大吼大叫,克服了恐惧。

责任感

我们从小给父母和学校教育,要有责任感,不能自私自利。但是如果我们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最后才考虑自己,在这种信念下产生过度的责任感,就促使了情感勒索者得逞,对我们造成心理伤害。

要改变这种行为模式,就要从改变我们的信念开始。首先写下别人对我们的期望,比如:我要放下手头的一切去帮助他们;只要他们有需要,我就随叫随到;不管自己感觉如何,都要花时间倾听他们的问题;我总会想办法为他们解决问题。

写完后,每个句子前面全部加上“凭什么”三个字,然后思考:凭什么别人的需求比自己的重要?凭什么要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满足别人的吹毛求疵?他们明明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凭什么要我去?

如果你是能力强大的人,能够满足别人的期望,当然件好事。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工作、生活都力不从心,还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满足别人的需求,这就是强人所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合理的付出,不要透支自己。

罪恶感

正常情况下,如果我们做了违法的、伤害别人的事情、都会产生一种罪恶感。而情感勒索者善于推卸责任,将问题全部推给受害者,让受害者产生一种罪恶感。比如:我现在心情不好,这都是你的错;我生病了,这都是你造成的。

其实,如果受害者的行为不是出于恶意,没有给对方造成实质性的伤害,那么这种罪恶感就是不合理的。情感勒索者贴在受害者身上的各种标签,比如:自私、吝啬、顽固等,都是他们的个人观点,根本就不是事实。

我们可以采用“退回寄件人”的方法,就是将所有的罪恶感全部写下来,装在一个“罪恶盒”里,写上“退回寄件人”。一个星期以后烧掉,扔进垃圾桶。这种仪式感能够让我们在潜意识上消除罪恶感。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想象力对抗罪恶感”,就是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将事情用童话的形式写下来。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对亲密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看清事物的本质,倾听内心真实的感受,从而解除罪恶感。

四、采用SOS策略,和情感勒索者斗智斗勇

SOS 策略是指三个步骤: 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制定策略(strategize)。

步骤一、停下来

对于情感勒索者的要求,我们不必立即回应,使用拖延话术,用拖延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越是复杂的事情,越需要拖延时间。使用拖延话术是为了争取时间考虑问题。

我们可以说:我现在不能给你任何答案,我需要一些时间思考;这件事非同小可,我不能轻易下决定,让我想一想;我不想现在就做决定。

如果你实在是感到焦虑不安,可以找借口走开,说:我要喝水;我要上厕所。

当我们受到情感勒索时,压力会让我们无法正常思考,只要我们和情感勒索者有了一段距离,才会平复激动的情绪,恢复更理性的判断。

步骤二、冷静观察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当我们受到情感勒索时,容易在压力的影响下,被牵着鼻子走。如果我们化身为旁观者,就会发现 情感勒索中的要求有三种类型。

无关紧要的要求

比如:买什么;到哪里去。对这种要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出让步,或者提出自己的条件让对方答应。

影响自我完整性的要求

这种要求会违反我们的是非观念,行为准则,甚至影响我们的自尊,所以,对这种要求,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立场,不能妥协。

重大人生决定的要求

比如对婚恋关系、亲子关系、工作的决定,可以先宣泄自己的情绪,再仔细分析利弊,最后做出选择。

步骤三、巧用四种策略

非防御性沟通

面对情感勒索时,我们不要立即反驳,不要让气氛变得紧张,不要激怒他们。我们要用非防御性方式去沟通。

我们可以说:对不起,让你这么生气;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的想法值得考虑;你平静下来我们再谈这件事。

前面提到的丽兹最后在作者苏珊的帮助下,给迈克尔写了一封信,坦诚诉说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并向迈克尔提出了几点要求和自己的希望。最后,迈克尔竟然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他们的婚姻又回到了最初幸福的模样。

化敌为友

当情感勒索陷入僵局时,我们不妨转换思路,抱着求知欲和愿意学习的态度,邀请对方一同解决问题,这一招很凑效,因为人类的本性决定了,他一旦参与了你的决策过程,就愿意帮助你实现这个决定。

比如,我们可以说: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一点对你这么重要?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这么生气?我想知道,你能不能帮我找到一种方法?我想知道我们要如何做得更好?

条件交换

条件交换的好处:首先,是打破了僵局,改变了一个人承受压力的状况;其次,是创造了双赢的局面,双方都能获得想要的东西避免了,冲突和争执。

当我们受到情感勒索时,会感到气愤,不公平。当我们提出条件交换时,就能从对方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消除了被对方伤害的感觉,也消除了心中的怨气。

运用幽默

使用幽默和情感勒索者沟通,可以使气氛变得轻松,避免互相指责和攻击。

《情感勒索》中的婚恋、亲子关系问题,不只是沟通的问题,而是双方力量的较量。要有力量去抗衡,就要做出改变,只有下决心做出改变,才会走出情感勒索的阴影。

改变很难,但是当你摆脱了内心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用自我肯定的方式来面对情感勒索时,你就会发现一个和从前不一样的我,你会发现,做真实的自己,生活会更美好。 

《无条件养育》的主题并非局限于管教,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它告诉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以及如何看待并感受他们。《无条件养育》旨在帮助你与自己的最强直觉重新“通电”,重新确认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你穿上睡衣,做完所有家务,孩子们的拌嘴都安静下来以后,《无条件养育》会让你重新思考你的亲子关系的基础设想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无条件养育》会提供一些实用性建议,以取代我们有时为规范孩子行为、逼迫他们成功而禁不住使用的传统养育技巧。我认为这些建议会为家长创造一个不错的机会,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很好的人——我是说,真正意义上的。

《无条件养育》建议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赏罚教育,这样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现在父母面对教养问题,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及口耳相传的一些“好办法”,但都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尖叫的继续尖叫,狂吼的依然狂吼。作者说这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表面的行为本身,我们只看到孩子是否符合我们的期待,符合就奖励,不符合就处罚修正,这都是有条件的爱。《无条件养育》中作者提出我们必须要放弃这种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情感勒索教养法。作者坚定地提出父母要无条件养育。

情感勒索存在于各种亲密关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恋人或夫妻之间、亲密朋友之间以及上司和下属之间等等,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也不是三岁小孩子,却为何如此容易深陷其中,为何要与勒索共舞?

其实在我看来,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愿意,是我们不得已,我们在恋爱的时候总是要求的过多,然而自己付出的却很少,我们都是自私的,从来不用他人考虑,没只想着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却不想着他人,能不能这样,人人之间是平等的,爱情里面没有对和错,谁也不能要求谁去干什么要共同去做。

也许女人之间总有一个定义,就是男的就该挣钱养家,女的就应该享受,男人心中也有一个定义,就是女人就应该好好的持家,把家庭给照顾好,照顾好自己的父母,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女人就应该上得了天堂,下得了厨房,也许有些时候我们就应该互帮互助,互相友爱,才能有得了共同。

亲子关系过分亲密,可能会让孩子没出息,请远离哪几个养娃误区?

一、亲子关系中有什么养儿错误观念?

1把孩子当成属于自己祖产

许多父母都存在着这样的心态,他把孩子当成属于自己一件附属品,这就导致这些人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具备操控孩子人生的权利。无处不在控制欲在亲子关系中常常让孩子感觉压抑感想逃离。

2缺乏对孩子个人隐私尊重

当父母们没有将孩子当成是一个和自己公平个体的去看待时,父母们便会可选择性忽略对孩子应该有的重视。孩子慢慢长大,她们渴望得到父母认知和重视,这一点在亲子关系中尤其非常值得父母们引起重视,而实际上,大部分家长却对于此事熟视无睹。

3给与孩子过度维护

许多家长文化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非常容易进到爱太满认知误区,这也使得父母们见不得孩子犯错误,因此过度维护的教学方式就会被父母青睐。尽管拥有父母的庇佑,孩子的确能少犯错误,能少面对困境,可是父母的庇佑终归是有边界的,过度维护反而会让孩子愈发地依靠父母,这种婚姻关系反倒会损害孩子。

二、过度亲密的关系亲子关系会让孩子导致什么危害?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樱子是一名成绩很好的尖子生,但这并没讨到妈妈的欢喜。樱子的母亲是一名单身妈妈,可以这么说闺女是她的一切。可是这一份甘愿牺牲奉献的爱里面,但也掺杂着对孩子的情感勒索。

1让孩子不断压抑感自身

父母们在亲子关系中塑造了一种过度亲密感,这也使得他们对孩子的身上增加的控制欲更为明目张胆。显而易见这无处不在操纵,让孩子迫不得已不断让步,挑选压抑感自身。这对孩子心智发展趋势来说是一个消极而负面的危害。

2破坏孩子心里的归属感

过度亲密的关系亲子关系让孩子偶尔就需要承受了来源于父母的情感勒索和语言暴力,这也使得孩子的心里缺乏自我表达的归属感。孩子为了能收益父母的牺牲奉献,迫不得已作出讨好讨好的姿势。

3防碍了孩子背上的自觉性发展趋势

过度亲密的关系亲子关系让孩子更为取决于父母的支持,这也使得孩子背上的认知发展受限制,过度依赖的心态防碍着孩子的身上自觉性的高速发展,让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门外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人从出生到死亡,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一生都在玩一个游戏——找自己。

你是否经常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你是否总是觉得不快乐?你是否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别担心,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困惑而是大部分人的困惑,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2019年读了几本不错的心理学书籍,真诚地介绍给有需要的人。

这本书我读过两遍,如果说只推荐一本2019年读过的好书,那我必推这一本。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通过哲人与青年对话的形式,运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观点,深入浅出地解答了人的一生逃不开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为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说认为, 人生有三大课题:交友、工作和爱。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想法千差万别,与他人不断发生交互的过程中,烦恼产生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阿德勒提出“课题分离”的主张。所谓“课题分离”,就是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 对别人课题的干涉和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

消除烦恼的第一步就是课题分离。一方面,不是自己的课题不要瞎操心。另一方面,不要让别人对自己的课题指手画脚。

《边界意识》一书分析了情绪如何产生,如何区分人与狼,如何维护自己的边界,总结了10个树立边界意识的招数帮助解决人际关系中边界不清的问题。

情绪不等于情绪表达。不正确的情绪表达,如情绪勒索、道德绑架,本质上就是一种越界。 人际交往中越界时常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搞不清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在哪里。

赖宇凡认为, 边界就是我们的情绪。 人们可以随意评价他人的情绪或边界,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定义他人的情绪或边界。

边界被侵犯常见的场景是遇到父母、上司等排序比我们高的人。这时我们应该如何守住自己的边界?有效的沟通是关键,要告诉别人你的边界在哪里,进而坚持和肯定自己的边界。

“情感勒索”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首先定义的。她认为, 利用亲密关系迫使我们让步的行为就是情感勒索。

苏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根据亲子关系、婚姻、职场中的案例,从情感勒索过程、分类、背后的原因以及常用伎俩入手,教读者们如何科学、理性地了解情感勒索以及如何正确应对情感勒索,防止个人的自我完整性遭到破坏。

情感勒索者善于运用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制造迷雾,通过重现恐惧记忆,不断考验他人的责任,引起他人自责三种途径掩盖自己的真实动机,实现向受害者施加压力,并最终达到目标。

避免陷入情感勒索漩涡的核心是提高自我认知,消除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这三个情感键。现实思考法、照亮黑洞、做自己的守护天使、罪恶盒等方法都能够帮我们提高自我认知,做好自己。

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爱的艺术》这本书里讨论的爱是很宽泛的爱,不仅只包括男女之爱。人是生而孤独的,如何克服孤独感是我们一出生就要面对的问题。弗洛姆认为,通过爱与他人产生联结就可以对抗孤独。

爱本身是一种积极的行为,由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组成。那么怎么去实践呢?弗洛姆认为, 爱是一门艺术,是可以习得的。

学会一门艺术需要哪些步骤呢?弗洛姆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理论、进行实践以及成为这个领域行家的目标。

《爱的艺术》以此为主线,通过明确对爱应有的态度、关于爱的理论、爱的现状以及爱的实践四个篇章进行了论述。尽管成书很早,但真的是一本值得读的经典之作。

我想要一个苹果,你却给了我一车梨。这大概是婚恋中最常见的问题了。归根结底,还是每个人表达爱以及接受爱的方式不同。

盖瑞·查普曼博士从事了12年的婚姻辅导,发现: 使一个人感觉到被爱的事物,并不一定能让另一个人感觉到被爱。

《爱的五种语言》一书中,通过大量案例,阐述了表达爱的五种方式: 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及身体的接触, 教人们如何用对的方式去爱另一半。具体来说就是,

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比喻是爱的箱子。 每个人都渴望被关心、被爱,这种需求就像是一个箱子。 当箱子被填满时,人能感受到爱,他的需求被满足了。反之,当箱子未满甚至是空的时候,人心中那种被爱的需求未得到满足,不满不断加剧之后,最终关系会走向破裂。

世界上有完美的母女关系吗?五百田达成和樱场江利子在《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这本书中,从恋爱、结婚、工作、家庭四个角度出发,围绕分析母女冲突的根源,如何与母亲相处,揭开了母女关系和谐的相处之道。

在东方文化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羁绊颇深,母女关系间的冲突甚至会令人感到窒息。这本书给出了平衡母女间的关系的三个方法:

- 抛弃母亲

- 作为一个成年人与母亲和解

- 组建自己的家庭

母女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而我们始终无法左右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因此人际关系的核心始终只是自己。 作为女性,要觅得幸福,不是向外求取,而是活出自我。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居高不下的离婚率、频发的未成年人轻生事件,在我看来就是家庭不幸的缩影。那么,究竟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家庭稳定呢?《热锅上的家庭》成书于1978年,是家庭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厚厚的一本书围绕布莱斯一家的真实个案,揭露了家庭问题背后的三个心理真相。

-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 家庭问题的核心是婚姻关系。

- 原生家庭中的问题会延伸到新的家庭中。

《热锅上的家庭》一书中指出, 家庭犹如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家人之间的作用力此消彼长,每个人都在使劲,每个人都有份。

因此,透过孩子的问题去发现家庭中的问题,避免使孩子成为夫妻关系不和谐的“替罪羊”,同时阻断原生家庭中存在的不良行为模式,能够促进家庭的和谐。这一结果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做出改变。

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自己的《当尼采哭泣》一书中提到:“所谓心理学,就是用艰深晦涩的说法,来解释生活中简单的道理。” 

之所以喜欢看心理学的书在于它能够引导我去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中获得成长。2020年的自我探索之旅就要来了,我满怀期待。

你好,我很高兴你想要提前明白一些道理,这说明你是一个有智慧和远见的人。我为你感到骄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95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