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角度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
一种是有精神问题,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出现被害妄想有些患者易出现激惹烦躁情绪,表现为被害型、钟情型、嫉妒型妄想的患者可能产生暴力行为,对抗、投诉行为。会在某些情况下突然发作。
一种是双向 情感 障碍,躁狂期的发作。躁狂症以 情感 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主要的症状就是攻击性增高,冲动性消费,性亢奋等等,由于双向 情感 障碍人是被情绪所控制,因此,一旦情绪来临的时候,来访者本身是无法控制住愤怒的。
一种是自恋型人格出现自恋式暴怒,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科胡特认为,全能自恋,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是 “ 神 ” ,一动念头,外部世界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予回应;如果外部世界不按自己的意愿运转,“神”就会变成“魔”,恨不得毁了外部世界,这就是自恋性暴怒。在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型人格身上会经常出现。
还有一种是为了逃避某些责任,出现失控行为,精神分析中,有时也称之为退行行为,及暂时性的进入一种非理性状态,这在这种状态中,他们可能有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他们对自己也无需解释自己的行为,此状态及失去控制,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补偿及需要接受他人的照顾。
还有一些,比如精神分析认为强迫型人格,在外部世界表现得彬彬有礼,但内心充满了压力和愤怒,羞耻,他们容易转向亲密关系的父母,配偶,子女,发泄出愤怒,心理防御机制中称为移置,也就是俗称的迁怒行为,也会出现所谓的无端愤怒。
边缘性人格障碍,也会出现无端愤怒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无法体会到别人的 情感 与情绪,当自我认知被伤害时,就会出现愤怒,在临床上边缘性人格障碍,对于心理咨询师也会万般挑剔,常会攻击心理咨询师,不能够理解她,惯常使用哭泣和斥责。
另外一些则是因为病理性症状导致的,比如说自闭症,高智商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 不受控制的变化会引起他们的无端愤怒,主要表现在打破他们封闭世界的时候,会引起极端剧烈的反抗,
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多发生于11岁以下儿童,这是一种愤怒的委婉的反应,故意不听老师或者家长的话。
多动症和抽动症,也有这种问题的,但准度的是由病症引发的,病症消除以后,症状也会消除。
基本而言,应该都有所解释了,如果有遗漏,可以在下面评论。
所谓的无端愤怒,来自于心理受重拙,伤心极透,嫉恶如仇,人格尊严受辱,忍无可忍,情绪失控,恼羞爆发无端愤怒,气势汹汹。或是精神分裂失调,忘我境界,逍遥法外,精神浑噩无常,其无端愤怒是一种茫然无知,眼神疯狰狞。
一般人若底线被踩,人格尊严受到严重辱没,心理上很不好受,人有血性,心理使然有不舒服不爽的反应,情绪澎涨,肝火冒盛,义愤填膺,大脑神经受冲击,心理上重创有反射危机,踏出红线,无端愤怒,只身不顾,虎视眈眈,准备反击。大概有这种心理剌激流程反应状态,促使无瑞愤怒的情境态势仇视对弈。
如何从心理的角度去详细了解无端愤怒是如何发生的,本人不是专业之作,乐在参议,有不符逻辑之处,请多多包涵,多多指教,诚意拜师赐教。
“无端的愤怒” 从字面来理解这个词,就是没有缘故的就使自己感到很愤怒。
我们常会听到,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然也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愤怒了。为什么在别人,和你自己看来,本不需要让你去愤怒的一件事,而你却愤怒了呢?这其中的一个缘故便是直觉的因素。
直觉
他是指不以人类控制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它是基于自身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方式,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日常的状态。是我们过往学习、锻炼、和经验积累的产物。
我们的思维一部分是受控制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动化的,这些自动化的思维就是直觉。
在看似无缘无故的一种状态下,或许其中的某一个点,触及到了你过往的某种经历,和累积的经验中有让你感到愤怒的因素。你的那部分自动化的思维就被打开了,不受主观控制,全由着直觉来控制,因此也就愤怒起来了。
这就需要从有意识的训练和提高自己的直觉入手。
所谓”无端的愤怒”是相对而言的。
就像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严格讲,从来没有”无端的愤怒”。愤怒作为人”七情六欲”中”七情”之一,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愤怒代表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对人或者某种事物强烈不满的心理表现。所以,有不满可能会有愤怒的表达,我们在 社会 中生存,”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随时都会遇到让人不愉快的人和事,从愤怒的词义理解,是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某种目的的行动收到挫折时引起的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但随着 社会 的发展,人与人接触更为广泛,所了解到的事也趋于多元,所以愤怒又表现为对 社会 现象以及他人遭遇甚至无关自身事项的极度反感。从这一层面上分析,导致人愤怒的起因很是比较多的。但我们知道,愤怒是需要场合的,也就是一定的情境下,遇到导致愤怒的人和事物,刚好引起了他的极度反感,他就会爆发,以愤怒来表达此时的情绪。但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些事一些人的时候,由于某些方面不符合我们的某种标准,会让我们很反感,可是并没有达到让我们愤怒的程度或级别,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会表现的很明显,有些人会表现的若无其事,但可以肯定的是,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情绪,只是没有表现愤怒而已,难道就会过去了吗?!从心理学角度说,不会的,已经在心里累积,这样的事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某一天某一个场合面对某一个人或事物愤怒起来,可外人会觉得不就是一个小事嘛,何必呢?!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无端的愤怒”。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无端的愤怒是不良情绪的累积,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有”引子”,哪怕很小很小,都会成为愤怒的导火索,都会觉得是”无端的愤怒”!
哪有什么“无端的愤怒”啊,只不过是在外人看来,因为他不够了解你以及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所以会觉得这种愤怒是无中生有。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的,导火索在什么位置只有当事人能知道。旁观者只看到了事情燃烧到了一个极点,就自以为是的认为这件事不应该存在,这种情绪不应该出现和生发。
是因为一些相同或相似因素的愤怒积攒在一起,导致瞬间的爆发,任何事情的积累都是十分可怕的,有的是好结果,有的是坏影响!就像时间的累积,带来了年老色衰和城府深沉。总是在做同一个动作的人体器官会受到伤害甚至改变了形态,总是说同一句口头禅会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拥有口头语的人。一直在反复读一本书,你会发现,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是涉及到这本书的任何方面的问题都会让你对答如流,这就是累积的重要作用。
厚积而薄发是另一种累积
说到底,这所谓的“无端的愤怒”,就是情绪的厚积而薄发!
哪有什么“无端的愤怒”啊!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只有蓄谋己久!特别是愤怒!
是因为在心里已经积压了很久,碰到这个人或这件事马上就像导火索一样一触即发,立马点燃了。
愤怒是有原因有背景的,就像爱一个人一样不会无缘无故,而是有原因。
并且愤怒是不轻易爆发出来的,肯定是别人长期涉及到了他的利益,他才爆出来。
如果不是外部刺激个自我思维,突然发怒,就不是心理问题,而是器质性问题,例如,中毒,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化学沾染,器官疾病,声光电干扰,生物毒素,气味,神经类病变,寄生虫,病毒感染,腺体分泌异常,女性的更年期,月经不调等都会导致你描述的,莫名其妙发怒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无端的愤怒来自于人的一个幻想。当然在心里想像一些不好的或者说不美好的事情,在心态上就会产生一种愤怒。
而这种愤怒来自于你身边的环境,你身边的环境会影响到你的心情和思维的,嗯,延续方式。人的思维来自于大脑的幻想。各种情绪的延伸便来自于内心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决定你的情绪的变化。
哪有无来由的心情变化呢?!
愤怒是人的一种本能情感,但是,愤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愤怒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种,即直接表现为愤怒的情绪和通过语言、文字等间接表现出来的愤怒情绪,还有就是通过肢体动作直接表现出来的愤怒情绪,这三种表现形式都可以说是愤怒的表现形式愤怒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种:1直接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这是愤怒表现形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当人们感受到愤怒时,常会表现为直接表现为愤怒的情绪如果一个人的愤怒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话,那么这个人的情绪会变得越来越激动,越来越愤怒,甚至会出现暴跳如雷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在愤怒时,还会出现面红耳赤、呼吸急促、手足冰冷等表现
不是,一方面是自己的原因,一方面是别人的原因。自己的原因愤怒或许是觉得无能或许是悔恨,而别人的则是没有照着你的预期,使你情感上没达到满足。不是万能的,愤怒是人的七情六欲之一,没有人可以避免。照你这样说,人类也有高兴的时候,人类的一切高兴,本质上都源于自己的能力吗?举个例子,有个人在路上走着,捡了一百块钱,他很高兴,但这是他自己的能力吗?有个人在路上走着,后面有人突然抢了他的包,他很愤怒,但这是他的无能吗?再比如你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让自己愤怒的事情,这是你的无能吗?有些事情我们根本无法避免,如果所有的愤怒都是自己的原因,那么世界上的愤怒就太少了。
容易愤怒的人,内心有很深的创伤。我的父亲也是个容易愤怒的人。我小的时候很害怕他,因为常常不明就里地就会激怒到他。他和我妈妈吵架,当时很小的我因为害怕只能躲在房间外面哭,而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出来看到我在哭,会冲我生很大的气:哭,就知道哭,没出息的家伙!我的弟弟小时候骑车出去玩,有一次把车子给别的小朋友骑,自己跟在后面跑。我父亲看到了,捏紧的拳头恨不得砸在窗户上,冲我们嚷:你们看航航,瞧他那没出息的样子!很多年后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愤怒,愤怒的外壳下包裹的是内心的悲伤、挫败感和深深的自卑感,是他对于自己没有成就一番事业的痛恨和遗憾(所以常常见不得我们“没出息”)。
在心理学角度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
一种是有精神问题,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出现被害妄想有些患者易出现激惹烦躁情绪,表现为被害型、钟情型、嫉妒型妄想的患者可能产生暴力行为,对抗、投诉行为。会在某些情况下突然发作。
一种是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期的发作。躁狂症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主要的症状就是攻击性增高,冲动性消费,性亢奋等等,由于双向情感障碍人是被情绪所控制,因此,一旦情绪来临的时候,来访者本身是无法控制住愤怒的。
一种是自恋型人格出现自恋式暴怒,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科胡特认为,全能自恋,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是 “ 神 ” ,一动念头,外部世界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予回应;如果外部世界不按自己的意愿运转,“神”就会变成“魔”,恨不得毁了外部世界,这就是自恋性暴怒。在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型人格身上会经常出现。
还有一种是为了逃避某些责任,出现失控行为,精神分析中,有时也称之为退行行为,及暂时性的进入一种非理性状态,这在这种状态中,他们可能有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他们对自己也无需解释自己的行为,此状态及失去控制,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补偿及需要接受他人的照顾。
还有一些,比如精神分析认为强迫型人格,在外部世界表现得彬彬有礼,但内心充满了压力和愤怒,羞耻,他们容易转向亲密关系的父母,配偶,子女,发泄出愤怒,心理防御机制中称为移置,也就是俗称的迁怒行为,也会出现所谓的无端愤怒。
边缘性人格障碍,也会出现无端愤怒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无法体会到别人的情感与情绪,当自我认知被伤害时,就会出现愤怒,在临床上边缘性人格障碍,对于心理咨询师也会万般挑剔,常会攻击心理咨询师,不能够理解她,惯常使用哭泣和斥责。
另外一些则是因为病理性症状导致的,比如说自闭症,高智商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 不受控制的变化会引起他们的无端愤怒,主要表现在打破他们封闭世界的时候,会引起极端剧烈的反抗,
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多发生于11岁以下儿童,这是一种愤怒的委婉的反应,故意不听老师或者家长的话。
多动症和抽动症,也有这种问题的,但准度的是由病症引发的,病症消除以后,症状也会消除。
愤怒的来源
让我们从头谈起。愤怒是人类九种基本感受之一,它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愤怒最早在婴儿阶段就可以被观察到。它可以表现为“大发雷霆”,伴随着脸涨红,破口大骂,眼睛瞪圆。而在婴儿的脸上,愤怒的表情更加微妙,他们的眉毛下弯,眼睛眯成一条缝,下巴收紧。
再一次强调,愤怒是一个量的问题:而这种强调如何能帮到我们去更好地理解呢?想想一个婴儿或者一个小孩,当她饥饿、疲倦或者生病时,会发生什么?她会变得烦闷、暴躁、愤怒。而这就是过量的痛苦。
或者想象一下你绊了一跤。首先,袭来的感受是疼痛,你感到很难受,而当痛感继续增加时,你就会愤怒。由于“太痛苦”引起了暴躁或者愤怒,也是这个道理,诱因都是遭受了过多的压力或刺激。我们用来表达从痛苦转变成愤怒的词语包括暴躁、焦急、烦闷、恼怒。
因此,愤怒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你认为一切会顺风顺水的进行着,但当风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会把你逼迫到怒不可遏。而也许任何单独的问题都是容易解决的,但是当所有的问题堆积在一起就会导致愤怒。
愤怒被认为是“传染性的情感”,一个人的愤怒会传递给另一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因为别人的愤怒会增强你难过的程度。想一想路怒症,一辆车在你的后面频按喇叭。这样不断增加的刺激就好比一场遇袭、一次攻击或者其他不好的体验。为什么会传染?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说,大概是因为其他人的愤怒带来的强烈刺激,会迫使你调动痛苦和愤怒来应对潜在的威胁。
2
愤怒和症状
在精神病理学上以及人们的日常人际关系中,愤怒这种情绪通常是被忽视或误解的。在病理学中,认为愤怒的背后是一系列的症状。例如,大多数人从小到大的教养是说:愤怒是一种被禁止和可怕的情感。他们可能会发展出一些强迫症状,比如,反复检查门锁、灯等等。临床工作者告诉我们对愤怒的恐惧和失控通常都是这些强迫症状背后真正的原因。
愤怒在人们出现或多或少的偏执倾向(即感觉别人会伤害或阻扰他们)时,充当了重要角色。而这种确信别人会设法去伤害自己的想法好像来源于两个地方,既“外界”和“内在”:也就是外界的现实或者内心的感受。所谓“外界”是指,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期是长时间受到身体虐待或语言辱骂的受害者,又或者是一个由于战争创伤造成过度警觉的老兵,这些创伤模式会潜藏在大脑中并创造出小心谨慎的性格和对伤害的恐惧。这些人成天小心翼翼。对他们来说挑战可能在于如何适应当下其实已经转好的现实环境。
至于“内在”,一个人内心所感受到的愤怒可以被“投射”(归咎)在其他人身上,特别我们不承认乃至禁止愤怒的时候就会发生投射。换言之,好像一个人在说:“我没有生你的气,是你在生我的气。”这是一种逆转。投射是非常重要的应对机制。出于投射,孩子们会说他们害怕躲在床底下或者柜子里的怪物。愤怒的人在投射什么?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愤怒投射在了外界人或事上。噩梦、害怕怪物、其他方面的“偏执”——许多都是基于人类内心的愤怒被投射到外界,所呈现出来的东西。
为什么愤怒需要被归咎在其他方面呢?通常是因为人们被教化,认为愤怒是不可接受的或者应当被禁止的,以及认为愤怒太激烈、太可怕了。我们需要回到愤怒的起源——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感受,是紧急求助信号,也是对于过度刺激的反应。如果人们禁止这种感受,不去表达它,那么出于害怕,我们会将愤怒投射到外界他人的身上。人们可以通过教孩子识别愤怒,并允许他们表达内心的愤怒来有效地帮助孩子和他们的父母。
3
“自恋创伤”
愤怒的其他重要方面和精神病理学都涉及到了“自恋创伤”,即打击某人的自我感和自尊。当一个人感受到伤害,或者被批评、羞辱、贬低时,这类的刺激会导致悲伤。Bob Dylan在《时代在改变》一书中写到:“我很容易受伤,我并不想向众人展示我的伤疤。你可能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对被伤的人来说)接下来的一分钟就像是永远那么长。”
如果存在太多的批评、攻击或辱骂,会发生什么?让我们回忆一下上面提到的基本观点:悲痛过度之后就会转变成愤怒。这就是所谓的导致愤怒的“自恋创伤”。比如?想想“路怒症”,刺耳的鸣笛声,就像被别人批评或辱骂了一样,最终导致了愤怒。
或者再想想一个牙牙学语的三岁孩子对父母说:“我恨你你真坏!”许多父母就会把它当成批评,因为他们自己小时候感到生气和愤怒时也会说相同的话。按照这个逻辑,受到“批评”的父母就会去打骂自己的孩子。而正如我们之后会探讨的,父母需要从孩子的话语背后,翻译出孩子的感受,来明白是那些痛苦引发了暴怒。
“学习”的过程也充斥着自恋创伤。
学习意味着你之前并不知道这个东西——无知本身也会引起自恋创伤。
而创伤可能来自外界——“这你都不知道?”或者“所以现在你知道了吧”或者任何实质意义的说教或者教导;
创伤也可能来自于内心——来自于你自己——“我真是太蠢了,竟然不知道这个”或者“我不懂这个”。
教育本身,或向别人展示如何做某件事,都隐含着潜在的自恋创伤——即有些东西是其他人不知道的。这就是为什么最好的老师和心理治疗师都是那些能够缓和学习过程的人:他们帮助别人学习新的东西,而不诱发在学习中常常伴随的羞耻感、恐惧和悲伤。
根据进化的理论,自恋创伤以及随之而来的愤怒似乎是兼具益处和坏处。假设一个人遭到语言或身体上的攻击、批评和辱骂,而由此引发的愤怒促使肾上腺素以及其他生理表征处于激活状态,从而能够调动这个人去防御或者是逃离这种情境。但另一方面,在当下这个更注重心理层面的世界,如果因为被批评而激起了太多的暴怒,或者因为学习而唤起了太多的痛苦和抵触感,则又似乎是适得其反的。
4
处理愤怒——认识和处理愤怒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记住愤怒是对过度刺激的一种基本的生理反应。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感到愤怒。这是大脑设定的程序,就像同样设定好奇心这个程序一样。因此,任何认为愤怒应当被禁止或者应当被抑制的说法都是误导。再一次强调,许多时候我们没办法不感到愤怒。
重点#1:由此可见,首要的是建立一种“我们可以愤怒”的内心自由——愤怒是一种正当的感受,我们不要掩盖和压抑它。是的,我们有时会对亲密的人感到愤怒,甚至有更为凶暴的感受,盼着他们“消失不见”。人类的亲密关系总是充满着矛盾情绪——积极和消极情绪都指向同一个人。这是精神分析的一项重要发现,我们的感受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拥有积极的情感,也拥有消极的情感,对立的两种感受可以被同时唤起。
孩子通常会用非常原始的方式表达愤怒——“我恨你!我希望你死掉!”这就是孩子的方式,他们开始学习语言,并用语言表达愤怒。但是我们正在越过自己的体验。再一次强调,首要的是建立内在的自由,容许成年人或孩子体验他们内心的愤怒感,并尽可能不去抑制它。
重点#2:第二步是对愤怒的表达。婴幼儿表达愤怒的方式很单纯:大吼大叫或咬牙切齿,脸红,皱眉,挤眼。这是过度悲痛或愤怒时的身体反应。而即使是一个愤怒的成年人有意识地控制他对愤怒的表达,你也能看到类似的身体特征(尽管程度轻微一些)。
上面是愤怒的非语言性表达。当然,还有其他非语言性的表达方式:肢体冲突,打架,喊叫,有时还有其他行为,比如:偷东西,撒谎,欺凌。
然而,处理愤怒最关键的方法在于语言表达。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目的都是帮助他们将愤怒以及过度悲痛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也称作为解释或者感受命名。因此,我们可以对正在生气的小孩说:“你在生气,好像有什么事情伤害到了你,或者也许你感到难过不安。让我们来聊聊这件事。”而重要的是给感受命名,如:“悲伤”,“生气”,“恼怒”。
用语言表达感受,相当于将身体和情绪承受的过度悲痛或愤怒的象征意义地编码出来。当情绪情感可以用语言表达或被象征性地编码时,大脑便更能够管理行为。语言化的过程及其显著的治疗效果被运用在所有的心理治疗当中。而将感受转化为语言也有助于张力管理。
如同精神分析师Anny Katan提到的:
“语言化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它反过来有助于现实检验如果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感受,他将学会推迟行动。”(1961)。
这种张力管理以及将感受语言化的能力会显著提高一个人处理关系的能力。掌握这个能力的人知道他们自己的感受,并选择在适当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可以免于遭受行为失控带来的苦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