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写篇形势政策论文?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两千字以内~~

谁能帮我写篇形势政策论文?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两千字以内~~,第1张

  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中国,农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是,20世纪的百年史如是,现在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依然如是。

  然而,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和百余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农民始终遭受着最深重的剥削,被压迫在最底层。解放之前,农民食不果腹,衣难蔽体,农村经济一片萧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回顾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农民曾面临两次重大机遇。

  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彻底废除了旧土地制度,将约7亿亩土地分给了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连续9年的大丰收使“一穷二白”的农村经济“旧貌换新颜”。

  另一次则是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改革。这是农民挑战贫穷与饥饿的一场自发式变革,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中央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创造和意愿,大力推广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使亿万农民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正如庄户人自己说的“地联产,产连心,庄稼成了亲儿孙,一天不管不放心”。

  “实现大包干,一年吃饱饭”,广大农民的干劲像火山一样迸发,全国粮食连续6年大幅度增产,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跃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黄金期。

  然而,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重心转向城市,加之城乡二元体制的严重束缚和粮棉价格下跌等原因,“卖粮难”、“增收难”、“就业难”横亘在广大农民面前,成为一道道难关。而农民负担又不断加重,“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当时“三农”问题的真实写照。

  “三农”问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近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坚持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连续3年出台指导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一桩桩重农举措初见成效。粮食连续几年保持稳定增产,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55元,增长幅度摆脱了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破解“三农”难题可谓渐入佳境。

  先期启动的农村税费改革为减轻农民负担提供了制度保障,老百姓欢欣鼓舞。随之而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把一次重大机遇推到了9亿农民面前。专家们指出,新农村建设标志着中国的投资重点转向农村,这将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战略新提升”。

  站在全局高度加以审视,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我们在这一时期要实现的宏伟目标。我国的现实国情是,13亿人口中9亿是农民。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前不久所强调的那样:“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行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农村支持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工业,侧重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去年我国GDP达到1823万亿元,人均GDP已超过1700美元,二、三产业在GDP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

  在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从总体上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容易忽略“三农”问题、导致社会各类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很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在这一关键时期,要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问题,否则将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

  专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重申的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方针一以贯之的,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也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途径。

  把坚持“统筹”和“多予”作为第一政策选择,把开展全民创业作为第一动力,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第一目标,安徽省将重点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在示范村镇统筹规划、培育主导产业,着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优化政策环境,取消限制农民创业的政策规定,激发农民创业热情。

  围绕建设道路交通网、供排水网、电力输送网、信息传输网及新型能源等工程,将重点强化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实施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完善农村电网、邮政、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并发展循环农业。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项重点。据悉,各地将落实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加强示范村镇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乡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并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着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制定村规民约,推进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此外还将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并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维护农民利益。

两村民为宅基地吵架,村治保主任调解不了怎么办?村民建房要向乡镇街道申请领取《农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指定的宅基地上建房,有面积楼层的规定,你在规定的区域内建房是合法的。

你如果在自己审批的宅基地上建房,没有占领邻居地基,侵犯居邻居利益,邻居无权干涉你,如果邻居横行霸道阻止你建房,你可以向村里反映,村治保主任处理不了,你可以打110电话报警,向乡镇派出所反映,司法机关介入后一定会到现场进行处理的。

如果你违规建房,占用了邻居面积,建筑超高影响了别人采光,这就是你的过错,邻居有权阻止你建房。2015年5月中旬,我村月塘组村民李小平在宅基地上建房,《城乡建设规划许可证》上面规定两层楼房东南西北面积一百平分米,高度不超过12米,而李小平建房超了1尺,邻居王大民说李小平占了他家的水沟,村里治保主任前来处理,两家针尖对麦芒大动干戈。李小平五十岁他把六十七岁的王大民打成重伤,报警后派出所前来处理,要求李小平帮助治疗,住院一个月花去医药费五千元,如果两人在建房时发生矛盾,村治保主任处理不了,向乡镇派出所司法所反映,问题就会迎忍而解,不会发生打架斗殴的流血事件。

古代安庆桐城籍张英在京城当宰相,家母在家扩建宅院,占用吴家三尺地基,吴家不依,两家争执不休,张母写了一封家书委托他人送给京城当官的儿子。张英见母亲以势欺人,张英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接到儿子回信深受感动,宅院缩小了三尺,吴府见状也让了三尺,这样就有了六尺的巷子,两家和邻居出行都方便了。在农村建房邻居之间互相协调解决, 社会 就会安宁和谐。

拍下证据,实在解决不了就一级一级的来,村保主任管不了,就找上一级。相对来说现在的 社会 还是讲事实,讲道理的。

针对所问说点个人意见与众友交流,互动: 一,在乡下农村,村民间由宅地,地界,通水,采光,通行等等,时有发生斗嘴,呕气。 坊间有言“远亲不如近邻”,足见邻居关系胜过远亲。农民朋友一旦与近邻发生纠纷,扯皮的事,一是要理智,二是要克制,三是要法制。 二,现在社区也好,小区小好,政府为促进 社会 和谐,安宁,均设有民间矛盾调解中心,只要不涉及刑事案件,都可以就近调处,化解。 三,发问,俩人有了冲突,村上处理不了,任何一方可以向乡,镇司法所反映,投诉,请求帮助解决。 由上,我认为,冤家宜解,不宜结,凡事,得绕人处且绕人。有些事,虽说理赢了,可情没了。 有了纠纷,双方本着和为贵的姿态,分清是非,以理服人。同时,各自多做自我批评,有什么大不了事让彼此窝火,闹心。 古人有和气生财之说。 当下,我们生活的现实,人人都累,个个不易,有些事,争到底,也未必是最好的结局。 史书上关于“六尺巷” 的故事或许对我们有镜鉴意义。

说实话,农民思想有些落后,多数农民是比较自私的,爱贪小便宜,为芝麻点利益而争抢。农村土地没有合法而明确的分界,加上年头久,胡搅蛮缠的人更是居多。乡村执法也没那么公正,关系至上,流于形式。大事化小,要尽快息事宁人的话,弱势的一方,只能作出一点让步了,争下去也会比较被动,一直拖着解决不了。

摆事实讲道理是第一要务,不听劝只能依法办事,以不发生恶劣后果为前提。

宅基地纠纷是很常见的问题,这个必须有个在当地有说服力的人,两边调解,各方让出一步,避免人员吵架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宅基地纠纷经常是使用权问题和相邻问题。

年轻人现在回农村并不被农村的父母及长辈看好,反而认为年纪轻轻不在外面闯荡,回到农村是一种没有出息的表象,我想很多有回农村发展的年轻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批评与教育,那么年轻人回农村真的有那么不堪吗?背后都隐藏着哪些负面影响呢?

虽然说农村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但这个机会要想把握并取得成功也并非一路坦途。我自己也曾经属于想回农村发展的有志青年,可我的想法一一被家乡的老人及亲朋否定,认为我所谓的那些养殖、种植项目都是不会成功的,要是能够成功前面的几代人都做了,还能等到我。当时,我还是选择了一边工作一边尝试的做了农村土鸡养殖这个项目,我当时从选种到最后的销售方式等等都是亲自参与,其实干下来虽然很辛苦,但也有成就感,赚钱不多,但也算实践了,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我的事业如果踏踏实实继续干的话,应该就会成为今天头条平台上的很多拍短视频展示自己养殖土鸡的账号一样了,但后来由于精力有限,就没有继续做了。

年轻人回农村干事也好,生活也罢,在常人看来都是比较反常的,属于逆大流而动的一类人,村民们对此的流言蜚语那是少不了的,同时如果没有成家,那么这个媳妇基本上也是无望了,因为农村父母基本上不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没有工作且在农村生活的人。

其实,现在有很年轻人,把农村生活拍成了短视频,体现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让农村的一切更真实的呈现在城市人群或者有离乡之愁的人们眼前,通过短视频获取收益,有的还销售家乡的农产品,也算另外一种成功,这其中做的比较成功的年轻人有很多,在头条的平台上就有许多。如果这份事业是自己喜欢的,那么为此回农村生活有何妨呢?生活就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不必在意过多他人的议论,等你成功了,一切都不攻自破,头条号农村四哥就是这样一部创业奋斗史。

为什么有的情侣不吵架?

为什么有的情侣不吵架?

我们总说恋人之间总有磕磕碰碰。的确,有矛盾很正常,但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难道只能是吵架吗?我不这么认为。很多情侣不吵架不代表没有矛盾,只是他们有比吵架更好的解决事情的方法。

1他们会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

当你发脾气的时候,你可以说任何恶意的话,事后道歉。可是偏偏这些恶意的话又伤人,有时候就算是一千个道歉也改变不了已经说过的事实。所以,有些情侣并不争吵,而是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2不要为不必要的事情争吵。

感情稳定,生活健康的情侣,你会发现两个人的情商都很好!他们不会因为大事吵架,因为真的没必要。为什么要为可以通过良好沟通解决的事情争吵?而且,健康的关系需要适当的包容对方的缺点。

3每次吵架都是学习。

吵架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有些情侣很珍惜吵架的机会。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方案。慢慢的,他们对所有的问题都有了一致的解决方法,那么自然就没有争吵了!

4他们从不触碰对方的底线。

吵架的时候,为了赢,不能不触碰对方的底线。但你知道那是底线,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激起矛盾。所以夫妻吵架一定不要挑战底线。

5他们都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任何人都会犯错,尤其是在争论中,用言语攻击对方是最容易的。所以当双方冷静下来的时候,一定要为自己的语言道歉。现在不是争论谁对谁错的时候,但是你伤害了一个人。如果你伤害了人而不自我反省,只会越走越远。

6永远不要翻旧账。

每次吵架之后,冲突一定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他们不会去翻旧账,因为那些旧账已经不是账了。

第一,农村社会发生结构性变迁,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封闭保守的社会格局被打破,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思想价值观念逐步转变,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利益需求日益多元,各种利益诉求不断出现。特别是随着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中的新型社会矛盾的逐步凸显,群众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参与和监督村级事务管理的愿望日趋强烈。

因此,新时代如何找到各阶层利益的最佳契合点,帮助、引导农民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保障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难点。

第二,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日趋复杂突出,化解难度较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由以家庭和邻里矛盾为主,逐渐转变为涉及宅基地、土地承包、项目征地、林地收益等经济纠纷为主。另外,还出现了由于干群关系紧张、政策宣传执行不到位等导致的群众与政府相关部门、单位间的矛盾纠纷,村民选举纠纷、医疗纠纷、环境保护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等新型矛盾纠纷不断,甚至存在大量的群体性矛盾冲突。

总之,农村社会矛盾呈现出民事纠纷、行政纠纷、轻微刑事纠纷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复杂情况。面对这些矛盾纠纷,政府虽已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但与群众的迫切需求还存在距离。

第三,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农村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而市场经济使农村社会人员流动相对活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机会。当

前我国部分基层干部受“官本位”思想影响,职责认识比较模糊,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足,习惯于通过会议、行政命令、下发文件等方式推动工作,工作职能的转变跟不上形势要求。

对待群众,有些基层干部延续单向的管理模式,把农民当作管控的对象,而非服务的对象;有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不实、感情用事、处事不公,破坏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精英人口的流失使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弱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净流出加剧,这其中包括大量的农村精英。大量农村人口“离土又离乡”,只剩下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导致农村社会治理人才短缺、社会治理主体弱化。农民群众在农村事务中“失语”,是现阶段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

扩展资料:

解决农村问题的方案:

1首先,要积极构建社会矛盾舆情汇集预防和警示平台。

当前,农村社会阶层、社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和复杂。因此,要实现农村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需要多部门的协调作战、提早介入,密切关注收集社会矛盾舆情,及时对收集到的社会舆情进行分析和归纳,坚持从抓早、抓小、抓苗头入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在问题及矛盾激化之前,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综合信息平台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高效精准地掌握舆情信息,及时抓住矛盾的根源和症结,高效率解决农村社会矛盾以及问题。

2其次,要积极拓展农民利益表达渠道。

当前,农民利益多元化日益凸显,因此,要坚持协同和参与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公平、合理、有组织的农民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不断构建多层面的政民沟通渠道,搭建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对话平台,促进农民利益诉求理性化、法治化、组织化,使群众诉求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3解决农村社会治理问题,需要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

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服务水平,首先要推行电子村务。要积极推进农村链接政府专网,公开惠农政策、惠农资金、惠民项目、基层组织、三资管理、平安建设等内容,并涵盖农村人口基础信息、矛盾纠纷化解、辖区综合管理三大子系统,将地理信息、人口基础信息、农户基础信息(房、地、林权及生产生活资料)全部纳入信息管理范畴,实现全方位、动态式社会服务进村入户。

4其次要集成电子学务。

开设农事农情、农技信息、专家咨询、致富典型等频道,引导农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民对接多元信息,跨越农技推广的“最后一道坎”,使农民可以及时捕捉种养信息、致富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

5最后要拓展电子商务。

开设农资直购、网上商城、农产品销售、一站式缴费、物流配送等基础频道,以精品果园“QQ农场”、生态食品“网络促销”为样本,建立农产品互联网销售等电子商务体系。

当前我们至少面临着六大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第一大压力就是面临着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压力。在价格上顶破天花板,这个情况我们可能会长期面对,农民对现在的农产品价格是不满意的,他有理由不满意,因为农民的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但是不考虑别的,不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仅仅从国际市场的价格来看,再往上提高国内农产品的价格,无非是对国际市场打开更大的门,这是一大压力。

第二大压力就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挑战。农业生产成本在快速的上升,特别是生产性的服务费用的支出,年均增幅达到8%到9%,以这样一种速度增长,当然对农产品成本的上涨推动力很大。这两重压力,相当于天花板在往下压,地板在往上升,于是中间的空间就越来越小,这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第三大压力就是中国是WTO成员国的挑战。WTO成员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受到WTO规则的约束,我们在入世之初,经过激烈的谈判承诺,中国农业微量许可的补贴政策是85%,这个85%是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对农业的全部补贴不能超过农业生产总值的85%,这是一个含义。第二个含义是对敏感农产品的补贴,粮棉油糖这些被定为敏感农产品,对这些敏感农产品的补贴,每一个农产品的补贴数量不能超过这个品种自身生产总值的85%。坦率的说,我们在谷物方面,大豆方面的补贴,按照WTO规则的算法,基本上已经到达这个85%的边缘,我们对棉花的补贴,甚至已经超出了棉花生产总值85%的上限。最近美国的棉商棉农又在纠集其他国家的棉商棉农,准备向WTO起诉我们对棉花的补贴突破界限。那么也就是说,国家有能力想给农民更多的补贴,但是WTO规则限制,很难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6917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