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敖包上祈祷话在酒杯中激荡情在月色中缠绵爱在毡房里流淌祝福在哈达上诉说恋歌在小河边欢唱信念在马背上锤炼收获在牧场上飘香啊 这浪漫草原我生命的摇篮啊 这浪漫草原我永远爱恋的地方啊 这浪漫草原生我养我的地方啊 这浪漫草原我永远眷恋的地方心在篝火旁放飞话在歌声中飞扬情在奶茶中沸腾爱在琴声中荡漾梦想在风暴中洗礼友情在真诚中闪光昨天在故事里留恋
今天在腾飞中辉煌
啊 这浪漫草原我生命的摇篮啊 这浪漫草原
我永远爱恋的地方
啊 这浪漫草原
生我养我的地方啊 这浪漫草原
我永远眷恋的地方
心在敖包上祈祷话在酒杯中激荡情在月色中缠绵爱在毡房里流淌祝福在哈达上诉说恋歌在小河边欢唱信念在马背上锤炼收获在牧场上飘香啊 这浪漫草原我生命的摇篮啊 这浪漫草原我永远爱恋的地方啊 这浪漫草原生我养我的地方啊 这浪漫草原我永远眷恋的地方啊 这浪漫草原我生命的摇篮啊 这浪漫草原我永远爱恋的地方
教学内容
人音版音乐教材二年级第四课
教材分析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动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和心灵沟通的过程。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了解蒙古族风情,增进民族间的团结及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附点音符的节奏,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的拍击节奏。
三、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轻快、优美的声音准确的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难点
感知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二)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筷子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快乐第一站——走进草原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欢乐音乐课,快乐在进行,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我是今天的音乐向导,由我带领的快乐团即将出发,你们看,谁来接咱们了,让我们骑上音乐的快马,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
师:从刚才视频中的人物服装、演唱风格、还有他们的方言特点,你能判断出我们今天的第一站到哪了吗?
生:……
师:看,这是我们中国地图,象一只美丽的大公鸡,图中红色圈注的地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就主要分布在这里。同学们你们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
生:……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内蒙古有美丽的草原,珍珠般的湖泊,草原上驰骋着勇敢的蒙古人,那里牛羊、马匹、成群,水草肥美,天高云白,一座座蒙古包就象天上的星星洒落在草原上。
设计意图:首先利用多媒体功能播放经典歌曲《吉祥三宝》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旅游的形式,教师化身导游,贯穿全课教学。声情并茂的介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仿佛将学生引领到了美丽的大草原,简短的设计让学生有了意犹未尽之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快乐第二站——欢乐那达慕 (体验模仿,加深了解)
师:蒙古人的生活多姿多彩,每年的7、8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热闹的那达慕盛会来庆祝他们的丰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这样隆重的盛会上,他们会有哪些主要活动呢?(简介蒙古“男儿三艺”,)
师:你想参加那达慕吗?让我们用音乐课上特有的方式来体验一番,谁能为图中活动配上动作和声音?
骑马 哒哒 哒哒
射箭 嗖﹒啪
摔跤 – 嘿 –
生:分3组练习,再进行合奏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在体验与模仿的活动中发现、探究、掌握了简单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使学生感受到了节奏就在我们身边,掌握了符点四分音符节奏的正确拍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本课歌曲的基本节奏,为学习新歌打下铺垫。
三、快乐第三站:歌唱草原 (学习新知,培养兴趣)
(一)整体聆听感受
1初听歌曲范唱。
师:我们学习了骑马、射箭、摔跤时的动作、和节奏要领,同学们表现的真出色,蒙古人最热情好客,来到了大草原,当然还要听听来自大草原的歌声啊,它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在歌声中你的脑海里会呈现怎样的画面呢?(播放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孩子们,大草原的'歌声美吗?赶快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听后的感受吧。
生:……
2二次聆听歌曲、为歌曲打节奏
师: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草原人的乐趣?好,那我们就把教室比作美丽、辽阔的大草原,现在你就是神气的小牧民,拿出我们课前自己制作的筷子为歌曲打打节奏。
师:结合简介筷子舞,指导学生敲击方式。
生:随音乐打节奏
3教师范唱
师:大家说当小牧民的感觉怎么样 草原的小伙伴说了,要想真正成为小牧民,还要会唱草原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歌曲。
4师生合作朗读歌词
师: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我们首先把歌词清晰流畅的朗读出来,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你们想不想用优美的声音来描绘美丽的草原,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有表情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学习聆听音乐的方法,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有效聆听音乐的习惯。在聆听的基础上对歌词进行有感情朗读,为更加准确的表现歌曲情绪做好准备。
(二)学唱歌曲
1 结合图形谱,跟琴用La哼唱歌曲旋律
师:同学们读的很有感情,优美的歌词加上旋律会更加美妙,下面请大家跟着琴声,用开口音“la”模唱旋律。
生:……
2视唱歌谱
师:加上歌谱试一试,在曲调的模唱中,你们觉得哪一乐句最难唱?
生:生模唱……
师:谁能当好小老师,帮助唱好这一句?
生:……(解决八度音程大跳、附点音符等难点)
师:你们真聪明,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师:我们完整的跟琴视唱歌谱,大家用你那双机灵的大眼睛,找找歌谱中有没有我们刚才学习“男儿三艺”中练习的节奏音型?
师:你们找到节奏型了吗?我们看看它都出现在哪句歌词上?(突出)
生:……
师:这些节奏的加入、圆滑线的使用使得歌曲一字多音,让我们感觉好像云彩、青青的草儿、小红马都随着音乐快乐的跳起来了。
3将歌词轻声带入演唱
师:学会了歌曲的旋律,下面请听汪老师为你们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生:……
4师生接龙演唱
师:请大家带着欢快、优美的情绪,用轻快、跳跃的声音跟导游来做个接龙游戏。
生:接龙演唱歌曲
5完整演唱
师:在刚才的练唱中,老师觉得你们就是蒙古族的小牧民,骑着马儿自由自在地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让我们跟着音乐伴奏完整的来一次。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唱得美美的,有的同学眼睛睁得亮亮的,让我们大家都像他们一样,用愉快、优美的声音来演唱,看看谁的表情最美啊,我们再来一遍。
生:……
6歌曲创编
师: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她们唱歌的时候一定会是有舞蹈等其他形式来表现的。老师这有三个蒙古包,里面都有不同的任务需要你们去完成的()
生:……
7快乐音乐会
生:小组合作对歌曲进行创作、表现。
设计意图:音乐学习需要重复,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对歌曲旋律进行反复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的把握歌曲情感内涵,采用接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内心演唱、学会倾听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习乐趣。
四、快乐第四站:告别大草原(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师:欣赏了你们的歌舞表演,老师很高兴。你们不仅唱得好听,会为歌曲伴奏,跳得也好看,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次快乐的草原之行眼看就要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呢?大家来谈一谈。
生:……
师:热爱音乐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像她们一样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最后让我们骑上草原的小骏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创编这一环节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自信心。并通过情感体验和肢体语言的融合互动引申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同学们在欣赏美、体验美的同时还创造了美,在愉快的表演中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
课型:综合课
一、教材分析:
是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于1952
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结业时的作品,这首词曲优美、热情歌颂草原新生活的抒情歌曲很受群众欢迎。
这首歌共四段歌词,第段歌词都由四句组成,作者描绘出了一幅覃原美景—蓝天、白云、……作者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热爱中国***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单乐段结构,上下两句基本上保持着相同的节奏,乐句的中间部分略有变化。上句(第1-8小节)由两个乐节组成,下句也由两个乐节组成,但一气呵成。
上句
Ⅹ 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
第一乐节 下句 第二乐节
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 ⅩⅩ|Ⅹ ⅩⅩ| Ⅹ—| Ⅹ—||
第一乐节 第二乐节
在旋律上采用五声羽调式写成。对上下两句的结音均用了调式主音—羽音。情绪变化也是鲜明的,歌曲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在感情上给人以开阔、明朗的鲜明印象。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2、教唱歌曲,培养学生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或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3、回忆民歌的体裁和形式。
4、讲授音乐知识,掌握五声调式(二)。
三、导学提纲:
① 大家想一下我们学过了那些地方的民歌。
② 介绍歌曲的体裁和形式?
③ 五声调式的其他调式?
四、导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族的歌曲,打开课本26页:(讲解歌曲背景1分钟)
(二)教学目标 :(2分钟)
1、 教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的旋律。
3、 学习乐理(五声调式的其他调式)
(三)、诊断性测试:(3分钟)
1、民歌的体裁和形式?
(四)、先学(25分钟)
1、组织教学:
1=C 2/4
师生问好:12 34 | 5 — | 15 63 | 54 32 | 1 — ||
师:同学 们 好!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2、节奏练习: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
3、视唱:(针对歌曲的旋律编成视唱曲进行学习)
A:6 66 |2·3 | 3 21 |6 —| 2·2 12| 3 53| 6—||
4、齐唱旋律:
A:分析歌曲的节拍。
B:跟琴哼唱歌曲的曲调,注意音程的距离。
C:针对旋律进行多次练习。
D:听磁带的范唱,生跟唱歌词。
E:多听,让学生大体上能唱下旋律和歌词。
(五)、后教:(15分钟)
1、对学生进行自学检查(采用独唱和齐唱的方法)。
2、针对学生演唱时的错误和不足对歌曲进行改正,让学生达到自己知道错在那里。
3、自己慢速范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歌词达到最终学会歌曲。
4、板书:
民歌的体裁: 视唱:
形式: 节奏:
五、教后体会:
学生自学的程度不是很好,以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力度。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草原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原教案 篇1第一课时
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二、检查习题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不要读成yu,“驰读chi,不要读成ci
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听完朗读后,(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练习
1、课后习题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2、查字典
3、比字组词
五、作业
1、课后练习题2。
2、用课后练习4的关联词造句。
第二课时
目的:
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
重点: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
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
2、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单击第一自然段前的录像)
〈三〉单击目录中的确良13课课题,出现草原画面,加深对草原风景的印象。
〈四〉思考讨论:
1、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
2、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
讨论:
(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
(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单击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
(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单击品句三和“渲染,中国画,翠^流”这三个词语。)
(4)“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单击品句4)
(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单击“流”这个词语。)
(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
(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击品句七和”回味“词语)。
〈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六〉、播放录音(单击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录音)
〈七〉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达标练习:
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单击第一段的析段)
四、作业:背诵第一段。
第三课时
目的:
1、理解课文后四段内容,受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2、领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进一步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一)指名读第二段。
(二)指导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可以分作三层。第一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三)思考、讨论: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
3、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1)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
(3)“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
(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三、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一)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
(3)结合这一段
草原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能感受和表现大草原美丽的风光。
2、感受优美恬静和快乐奔放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能与诗歌中草原的不同风景匹配。
3、能通过文学活动和美术作品来感知音乐,大胆创编各种合适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熟悉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朗诵诗歌。
2、绘画工具,录音机,配套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1、欣赏草原美景。出示图画并播放音乐,请幼儿安静地欣赏。
2、组织幼儿讨论画面与哪段音乐相似,与诗歌《美丽的草原》哪一段匹配。
3、启发有根据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符合音乐的力度、节奏。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即兴创编合十的动作表现音乐两遍:第一遍,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第二遍,在欢乐的草原上愉快地活动。
5、请幼儿自由选择主题:美丽的草原风光或欢乐的草原进行绘画活动,注意色彩、构图与音乐性质相符。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草原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草原教案 篇4教学内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教学目的:
1、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知识目标: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掌握其民歌特点,力求做到旋律连贯富有弹性
3、能力目标: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结合歌曲,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然流畅。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内蒙民歌《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阳》,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
2、内蒙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 具: 钢琴 教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
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带a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连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
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作品简析:
此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的旋律吸收了内蒙古民歌中的音调进行了再创作。歌词精炼,寓意深刻与曲调配合得天衣无缝,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辽阔,宽广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激情,表达了草原牧民对党和祖国的无比感激之情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
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伴以四度跳进,形成波浪式进行,句尾逐渐高涨,最后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长,显得特别舒展,开朗,把富饶辽阔的大草原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二乐句基本保持了第一乐句的主体材料而形成两个乐句相互对称的乐段,第二乐句旋律起伏较大,出现了全曲的高音6和最低音3遥相呼应,使歌曲的情绪显得格外开朗,充满激情,然后以平稳的旋律进行和肯定的语气结束全曲。而结束音正是全曲的主音6,它与第一乐句的结尾6音形成八度呼应,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把两个乐句紧密地连接起来。歌曲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又鲜明的内蒙古民歌音调,遇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艺术处理:
歌曲由两个大的乐句组成,且两个乐句都具有鲜明的内蒙民歌音调,舒展、开朗、悠长。演唱时可从结合平稳、均匀的气息,松弛自然的声音出发,充分展现出草原的富饶、优美、辽阔以及草原牧民爱祖国、爱党、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草原教案 篇5[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5
3解题。
(1)学习生字原。
①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2)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 (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2)图上有谁和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牧:教学牛字旁。
民的笔顺是 。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骏马:指名拼读音节jun。骏马指好马。
远处:指名拼读音节yuan chu。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u”是翘舌音。
远与运比较。
处与外比较。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处、远是左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 ,称为折文。
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①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7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 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
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 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3)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 涌 奔
牧民 跨 追
(2)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3)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2)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看录像,体会意境。
1录像内容:左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 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1)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 草原醒来 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 近处 远处
(2)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欢:结合教学又字旁,注意末捺改点。书写时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 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附板书:
5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赵曦鹏。
歌曲《浪漫的草原》,原唱歌手是赵曦鹏,这首歌被制作成大众健身舞蹈,广泛流行于网络、民间。
《浪漫的草原》这首歌曲主要表现了草原上牧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蕴涵着草原人民狂放不羁、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和浪漫情怀,类似的歌曲还有:《草原上的爱》、《爱唱歌的草原》、《鸿雁》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