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

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第1张

原指两条鱼因泉水干涸,被迫相互呵气,以口沫濡湿对方来保持湿润。它们不禁怀念昔日在江湖中互不相识,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多指在尘世中忘却彼此,不通音讯。亦多见于情感散文中,指放下对某种情感过于执着的追求,彼此放手。

出处:“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本文是《庄子》一书中的一篇,《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达于道之人”。

扩展资料:

相忘于江湖的后人启发:

相濡以沫,因为需要,有些是因为物质需要,有些是因为精神需要。相濡以沫,仿若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如此之“紧”,但只要适应了也可以感到幸福;相忘于江湖,为了自由,一个人的自由并不轻松,俩个人的自由来之不易,更多人的自由难上加难,所有人的自由只是个乌托邦。如何取舍,这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面临的抉择

通过这个故事,想传达的意思是:与其要人民在”天下无道“、黑暗混乱的日子里,彼此共度时艰守望相助,倒不如活在“天下有道”的世界里,大家各自互不相干的平静生活。

一、解读课程标准

  何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以往称为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于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而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课程质量有重要影响。

  新的课程标准坚持了旧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三维目标、课程理念、继承传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书法教育、注重理解,强调运用、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体现语文发展的时代特点。

  课标规定的语文课程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课标要求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在阅读中落实新课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潜入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时代、经验、阅历、个性的差异,所以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文本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借助文本传递给学生正确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信息,对教材的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正确理解语言文字,摸准情感基调,把握分寸尺度。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比如,在引导学生品读"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这一段文字时,通过了设计有创意的读法,分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读中体会到骆驼的吃态怎么样?骆驼吃得怎么样?从而去感悟骆驼的悠闲自得。

  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品析"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一片段时,设计了一个填空:()地打。引导学生抓住所填入的形容词来感悟人物的年龄、阅历、职务不一样,表达的词语也就不一样。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满腔怒火"这个"火"字我们不仅读出了枪膛里喷出的火星,更要读出战士们心中的怒火,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所含蕴的哲理和所表现的情感,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也就落实了课标规定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要求。

  巢宗祺说过:"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三、在朗读中体现新课标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1-9年的级朗读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触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例如,在《在大海中永生》第一段可以这样指导:第一句:"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飞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低低地"表明飞机飞行的高度很低、"缓缓地"表明飞机飞行的速度很慢。"低低"、"缓缓"这两个词,为全文定下了悲痛的感情基调,烘托了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不舍之情。第二句:"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衷心爱戴"应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和爱戴中。让学生在朗读中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四、在合作中体现新课标。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思,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在教学《推敲》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推敲》的故事情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字里行间里作者未写出来的未尽之意,为了之情,以及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和不言之意。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我们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内容及要求,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出发,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的新天地,让学生的聪慧与灵感在课堂天地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算算已经六年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没有多少留恋的东西时隔六年之后反而常常想起。不知道你的房子买在了哪一座城市,也许是我常去的那里?不知道你们幸福吗,或者已经有小孩了吧——当了爸爸的你还会那样嘻嘻哈哈恣意而为吗?还会想起,六年前的高考,六年前的悲欢,还有,六年前的我吗?

 每次听到那首歌,我都会一震,虽然已经很久了,但我还是不知疲倦地回想,然而又徒劳无功地放弃,那些故事我自己都有些厌烦了,但是还是日复一日地,日复一日地假设。

 朋友说你们在同学聚会的时候肆无忌惮地秀恩爱,几乎有些旁若无人。“你真应该去,你去了就不会这样,多少收敛一些。”她有些不平地说。“我去有什么用,我去也不能不让人家恋爱啊”,我为朋友的稚气笑了。“你去肯定管用的,如果喜欢一个人就会在乎她的感受,而且他肯定真心喜欢过你——喜欢是有惯性的。”

 说起来场面有些搞笑,两个二十六七的单身女青年,被人目为待嫁剩女,居然还在口口声声地说“喜欢”——所谓的喜欢,也许只是遥远记忆里的青春吧。

 她又问“哎,说实话,如果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他吗?”我习惯性地摇摇头——好像高三的一年我们都在形成一种习惯了,你习惯追求,我习惯拒绝,只是太小看了这种习惯,时过境迁,这样长久也戒不掉的习惯还真是让人坐立不安。

 然而突然有些动摇了,茶余饭后一瞬间的动摇,消失在慵懒的午后,消失在熙熙攘攘的快餐店,消失在更加成熟的打败了荷尔蒙作用的理性之下——如果回到从前,我应该还是会拒绝,但是,好像从来没有告诉过你,我并不后悔440的青春。

 你问我,“后悔认识我吗?”这一场上演了284天的闹剧以这样的结果收尾还真是新颖别致。

 距高考284天前,我把一封信揉成一团,指着在臭水沟里慵懒地翻了个身的猪语无伦次地说,“如果他是这头猪,我真想把他杀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说出这么让人不寒而栗的话,眼角的泪水一定让人觉得受了什么委屈——那一天,你通过朋友传达了对我的好感。

 那一年,是老师口中另我们谈之色变的高三,开学之初,老师就谆谆教诲:不要早恋——早恋会让你分心,分了心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找不到好对象,孩子没有好的教育机会,考好大学的几会又失去了大半——这份严制世袭的严重后果对于还没有经历过失恋的我们显然是不敢想象的灭顶之灾。我对老师的描述常常感同身受地自我激励,想要考一所好大学,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弟弟妹妹起到正面的教导作用,深感责任的重大,但是,怕什么来什么,一个月后,来了复读的你。

 在一个有些内向的乖乖女来说,你显然是一个不良少年——你总是嬉皮笑脸地捉弄女生,还和一群社会青年保持亲密关系,第二年了学习还是勉强不考倒数第一,我还有几次看到你躲在角落里抽烟。对于这样的另类,我只能在心里愤愤不平的同时还要保持距离,也很坦然地觉得我们之间不会有什么关系——毕竟,我自己也是一个比较让人省心的丑小鸭角色。

 第一次考试我就考出了不错的成绩,远远地把第二名甩出三十几分的距离。各个老师都很看好我,尤其英语老师,她甚至撺掇我报了我从来不报希望的英语竞赛,抱着交差的心理,我度过了昏昏沉沉的两个小时。考试结束后班里还在上课,于是我们便站在阳台等。

 参加竞赛的一共是三个人,一个是硬被老师逼着去抓住隐约可见的获奖希望的我;一个是英语徘徊在及格线,而且大部分都在线下悬着的小刘——她追求的是各种能引发英语电石火光的学习兴趣的却调皮地藏匿至今的导火索;而你,可能只是为了逃避两节课,毕竟考试不像课堂规定的不准睡觉,而你对分数,也是无与伦比的淡薄。

 我一心盼着下课,实在受不了和你这样的危险分子有什么接触,我只想安安稳稳地度过我的高三,不想因为和你太惯去防范让人防不胜防的捉弄。

 气氛有些尴尬,小刘是一个小女生,她仰着头听完你的话题又转头听我的另一个话题,我显然不会退让,你也不明白我莫名而来的敌意,只有小刘周旋在我们之间,也因为有小刘在,我们终于不至于因为不得不讲一句话而打起来。

 终于下课了,我匆匆忙忙地走进教室,以为那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共处,却没有想到,三天之后,小刘带来了你的“情书”,也就出现了距高考284天的那个场景。

 我回去把信“公之于众”,弟弟妹妹开着玩笑,妈妈则如临大敌地防微杜渐。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如果有什么事要发生,我又怎么会把信拿回来?更何况,他就是我一早说起的那个混混。

 然而被人喜欢总归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我像往常一样低着头面无表情地走进教室,却格外留意了一下那个当时还让人感觉并不紧迫而很富足的数字——284,这是我跟高考的距离。

 之所以这么坦然,另一个原因是他在信里写道:我知道你是好学生,你放心,我不会干扰你,我会好好学习,把你当成榜样,等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就好了。

 他显然高估了他对这个只是“第一次和说话我脸红了”的女生的感情,我却没有高估他的耐力——也许一个月,也许一周,甚至三天他就会丢到一边。

 我以为我的判断错了,他抱来一大摞书,好多都是去年的复习资料,除了写着他歪歪扭扭的名字就几乎是崭新的了。他埋头苦学,上课回答问题最大声的也是他,在他的声波里,我听到了他的注视——同学都回头看呢,我可不想被人发现。

 但是一个礼拜以后,他就把学习忘到了脑后,那一堆书因为碍事,被塞到桌子地下,大家打扫卫生的时候你洒一点水,他扫起一掊泥,几天下来就显出了落魄的形态,进而被前几天还给了它们无比的宠爱的主人扔到了垃圾桶。

 你看,他放弃了,这就是混混的爱情,也许我只不过是很多分之一,也许不到毕业他就会忘记。我继续着自己的轨迹,心里对他更加不屑。

 他也继续了他嘻嘻哈哈的生活——既然不好好学习,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补习,好多同学因为他考不好,或者即使没有那么严重,分数多少还是会打折扣。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四个人——三个女孩,一个男孩。他们组成了一个班级之外的群体,每天凑在一起讲着大家不懂的笑话,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回家。不知道怎么地,我跟那几个女生关系渐渐亲密起来,她们还是不错的,完全是和他在一起所不同的样子——都是他带的吧。

 由于我的同桌要考艺术,每个月都要去市里的舞蹈班学习,在班里待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几天。那个时候老师尤其喜欢同学们和同桌“交流讨论”,一会大家在一起就讨论出来一锅粥,我一个人冷冷清清,加上性格内向,每次的交流就是玩手指。

 她们几个像是约好了一样,轮流着来和我坐同桌,我对天降下来一般的友谊受宠若惊,她们却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前边太挤了”,“我同桌脚臭”,“和变态同桌吵架了”…她们和同桌轮流着和同桌闹别扭,结果就是我身边的座位总是有人。

 那么久我却没有想到,这件事原来和她有着什么联系。

 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一个月不到,大家就都知道了他情感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女主角,是只想安心学习的我。

 我不理不睬,他就声东击西,总会找一些和我有关的事做;我坚持消极防御,他就曲线救国,把我周围的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都处成莫逆;我鸡蛋里挑骨头,他就练就了一副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厚脸皮…

 他总是为我做各种各样的事而不告诉你,却会耍心机通过你周围的人传达到我耳朵里;英语老师总爱叫我上黑板做题,他就故意说我写的看不清,把老师问烦了就会让我告诉他,同学心知肚明地哄笑;把我遇到的每一件事都记下来,有一天我的心情很好,随便画了一个图案,他在日记里小题大做地写了满满一页——“她画的是什么,叶子?心脏?她是不是知道我在她身后。”

 他说要送我一件礼物,我爱答不理的样子,其实等大家走后都会偷偷看他放在桌子上的日记本,有感动也有搞笑——这成了我每天的一个习惯。

 不知不觉间我的矜持似乎土崩瓦解,我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可以和他听同一个笑话而笑到肚子疼,一天看不到他就忐忑不安的地步。

 老师的预言似乎在我的身上成了真。我的成绩一落千丈,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已经跌到了第九名,老师找我谈话,父母苦口婆心——我也随着成绩跌醒了。

 那段时间我陷到了深深的焦虑里,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感觉到力不从心,成绩像一滩找到安逸的死水,停留在不断响着警报声的警戒线。我问他,既然不好好学习,为什么要补习,是跟我有仇吗?我每天郁郁寡欢,开始失眠,每天到凌晨三四点还睡不着,白天却没有精神。严重的失眠让我开始了自残,有时候把手割得血呼啦差又突然醒悟,触电一样把刀子扔进垃圾桶。后来在给别人讲这一段往事的时候,还总是会讲起一个很戏剧性的事件——有一个女生知道后,为我扔掉的小刀感到可惜,有一天偷偷把我叫到一边说,你以后能不能不要再扔了,给我行吗?

 大家听了哈哈一笑,并不知道,其实我当时还不止一次地产生自杀的念头。现在回忆那段时光,总觉得小题大做,但是仍旧忍不住感喟——有些事情,即使痛苦,即使愚蠢,也会被拿来一次次回忆,一次次咀嚼,因为,那是青春独一无二的印记。

 妈妈问我是不是跟他有关系,她带着无望的语气给我讲我是多么地少不更事,给我讲疲于奔波的父亲,给我讲这么多年求学的不易,给我讲过去,讲未来,我的现在却仍旧死灰沉沉。我却一直没有承认会和他有关系,那像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倔强,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抵触什么,即使我每天都在为失眠哭泣,每天都在为成绩焦心,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些没有比承认这个更加懦弱和不应该的事了。

 他坚持每天给我发短信,在我几乎已经自暴自弃的时候,他很认真地和我谈了一次话,他说,“你看啊,语文110,数学110,英语学的好,可以考120,理综学的不好,努力一点考240总没问题吧,这样加起来就是580”他在纸上划拉着,不禁露出笑容,仿佛分数已经到手了。“即使发挥失常,减去三十分的折损,那就是550——550!一本都能报好一点的学校了!”

 我看了看这些平凡无奇的数字,也跟着觉得考一本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忽然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

 他又说“明天开始我陪着你学习——如果,你不嫌弃的话”他忖度似的看着我,我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他的厚脸皮自动接收为前者。然后,他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规划了我们的逆袭计划,最后约定,明天早晨一起跑步——顺便我教他背单词,他教我头疼了好久的电磁感应。

 “等考上大学就好了。”他说。

 第二天我到了操场他已经等在那里了,冻的瑟瑟发抖,等了很久的样子。

 我们断断续续地就着冷风讲了给彼此讲题,被一阵一阵的寒风乱七八糟地刮走。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不靠谱的决定的时候(也许一会儿会肚子疼),天上忽然下起了雨,雨当然在这个季节并不稀罕,但是,你留意过吗,有时候天气会又下雨又下雪。

 我第一次见这种天气的时候,除了觉得浪漫和美丽之外,还有一种宿命式的惊叹——那是因为在前一天,也就是我们制定学习计划的晚自习,间歇他问我最喜欢什么天气,告诉我自己最喜欢又下雨又下雪的天气,我少见多怪,说哪里会有这种天气,一定是你编的吧。

 他显然没有实力安排这样一个巧合,那么一定是命中注定了,至于注定的是什么,雨雪里也没有落下来答案,但是我却隐隐约约觉得,我们之间,真的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甜言蜜语也许不会全部是假的;他对我的好,或许也有几分发自本心。

 距高考三个月,他因为有关系,被爸爸安排到去优等班里学习。走的那天下午,我发现自己的桌壳里塞满了零食,费了很多力气才全部取出来。一张纸条掉在了地上,他用仍旧歪歪扭扭的字说道:这是我家冰箱里最后的吃的,我全拿来了,(笑脸),本来想让你慢点吃等我回来,可是保质期快到了,还是赶紧吃吧。

 我看着笑了,却又坚持还给了他。

 第一个没有被他打扰的下午,我竟然有些不习惯。发现有好多时光都是在骂他,躲他,是在他的起哄和注视中度过的。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闷闷地不说话,妹妹问起他的情况,我觉得很悲伤,不知道为什么,隐隐约约有一种好事多磨的不如意,准备强作精神跟她说话,却忽然痛哭起来,怎么都止不住,最后索性蹲在路边大哭了一场。

 第二天他就回来班里,拿着一上午做的笔记,他们班都是比较好的老师,他认认真真地把老师讲的重点都记了下来,语文作文,数学解题技巧,还有物理电磁那一部分着重划出来。最后一页画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卡通形象的各种表情,很励志地引出了一个大大的“550”。

 直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回忆,我仍旧记得我当时的骄傲,我像一个穿了水晶鞋的灰姑娘,被各种注目围绕,平静的毕业班里,有一大半的活动都是他为了和我接触而组织的。他叫我们出去吃饭,被收买了的'同学都来做我的工作,最后却悻悻地带着除了我之外的所有人去了。他约大家过中秋节,在寒冬的广场嬉闹拍相片,最后定格在我们之间的还是我僵硬的和他合不拢嘴的脸。他在我来时的路上等我,如果不是同学,我都不知道原来他每天在偷偷地跟着我,却从来没有说过一次。

 高考如约而至,我们不仅没有实现550的宏图大志,反而离得更远了。

 本来不敢面度,拖着迟迟没有查分,他死缠烂打地查出来发了过来——440。

 “已经很好了,你看看我,才三百六十分。”他安慰我。

 我本来是为自己的成绩感到悲哀的,但是听他一说,却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我戏谑他,“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啊?还要补习一年吗?”

 他见我不难过了,对自己的成绩倒是很无所谓,“不了,本来也是被我爸逼的,再来一年还得下降。”

 从那以后我就拒绝见他了,回想这一年的事,总是觉得像是开了一个玩笑。我在爸爸因为我不理想的成绩而病重的压力下,突然成熟了很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复读。而他,因为有优渥的家庭条件,上了一所三本院校。

 再见到他的时候是暑假结束,他拿着郭敬明刚出版的《最小说》和一个益达瓶子来找我,这一次是他一个人来的,也许知道会见最后一面,他也没有骑着风驰电掣的摩托,而是骑了一辆自行车。

 发短信约我说,“我不会打扰你了,见最后一面吧。”

 我跟他见了面,这一次,是真的希望可以结束这件事。

 他说“知道你喜欢看书,又不知道喜欢哪一类型的,不过,应该不会喜欢那些你爱我我爱你的东西吧,听说这本书最近挺火,送你。”他把书递过来,“还有,这是平安夜跟大家要的硬币,本来准备买个苹果给你,但是怕你不要——做个纪念吧。”

 2008年的暑假,刚洗完的衣服在滴滴答答地落着水滴,刚倒掉的污水晶亮地向前流着;同院租客的外孙醒了,外婆不知道他们是饿了还是渴了,为什么哭的这么凶;街边的小卖部还没有拆,湛蓝的天空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儿飞过;我的手上还沾着刚刚洗衣服的肥皂沫子,书被他塞在臂弯里。他说,你收下吧,我真的不会再来打扰你了。如果没有我,你本来是个好学生的。

 他的话触动了我,我眼圈忽然红了,记忆里,那是他唯一的认真,他却说他一直都是认真的——想要好好学习,让自己配的上你;想要做个上进的人,让你的眼神不要总是从他的头顶飘过;想要不打扰你,等到上了大学就好了…

 2009年9月,我上了大学,但是,却是一个人。我想起那个炎热的下午,一点都没有夏日该有的聒噪。

 他说他马上就要开学了,我脸上做着计划中的冷漠表情,眼泪却流了下来。那个下午,惟一一次——我哭了,他却走了。背影里多了一些东西,现在回望的时候,才知道这些让我感觉陌生的,叫做成长。

 我追了上去,还是坚持要把东西还给他,他无奈地接过书,却怎么也不收硬币,他说,这些都是给你的,对别人没有意义——就当留个纪念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怎么说也在同学一年。

 我没有再说什么。

 他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那你后悔认识我吗?”眼睛里的紧张,恐怕是怎样重要的考试都不会有的。我笑笑,想要轻松一点的气氛,我说“不会啊,很多事情都是命里注定的。”他黯然不语,我接着说,“说不定是要让我考一个很高的分数,一年不够。”

 单车摇摇晃晃,三点钟的街道依然很安静,我看着你渐渐远去,然后转弯。

 也许他觉得我还是那个在乎分数甚于一切的乖乖女,对于我们的对话,他的解读应该是:我是她命里的不应该,她终于等到别开的这一天,可以安安静静学习了。

 但是我想说的却是:你是我命里注定的缘分,很多的事情以后可以做,很多事情一辈子只能有一次。

 他走的那一天像是又想通了一样,发着满是错别字的短息,说我在你家门前的树洞里放了一点东西,都是送你送剩下的。我要走了,这一次真的不会再打扰你了——一直都说到做不到,这次来真的了,哈哈,相信你的,550,等你的好消息!

 门前果然有一个树洞,里边放着我喜欢的明星的明信片——之前他送了好多,可能是做了长远的战斗打算,和书店老板批发的吧。几块青色的石头,他之前告诉我是在一次旅行中捡的化石,我让他别打扰我学习,匆匆之间看到了上面的鱼骨纹理,现在看看,哪里是什么化石,上面画着萌萌的鸭子,画着丑丑的鬼脸,一只失落的番茄,还有一个调皮的洋葱。

 2009年10月,小刘来看我,我才知道他有女朋友了。我不相信会是那个女孩,她对我说过,不要喜欢他,因为她就真的很不喜欢。小刘进一步隐晦地提示我,似乎那个冬天,那个她和他肩并肩拍照真的是傻傻地笑的很开心的样子;那个夏天,坐在他摩托车后面穿越大街小巷来找我的也是她;他找来做我临时同桌次数最多的也是她。

 我对小刘说,“相识一场,应该高兴。”在我们一起听过的歌声里,回忆甚嚣尘上。我想起我在他面前扔掉你送的东西;想起虽然他央求如果要骂就骂你“脸皮厚”仍旧蛮恨地骂他“不要脸”;想起他到我班里来看我,我把他晾在大家惊异的目光里,不管他在窗户外怎么叫都不出去;想起我高考完他给我打电话我毫不犹豫地挂断…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如果不在乎失去,为什么还会哭一整晚?为什么还要保留他送的东西?为什么要日复一日地想起?

 可是,如果在乎,为什么还是要抵制,还是要放开,即使重来一次也不悔改?

 也许我只是习惯了他的好,也许我只是喜欢他的喜欢,也许这样才会真正的成全我,成全我们——你知道的,年少时光如梦,总是短暂而又美好。

 只是,对于结了婚也应该生了子的你,我竟然没有机会解释——即使重来一次,如果任我选择,我仍旧会选440的青春,因为这个青春里有你,而从此以后,我却再也没有遇到。

卤水中加鸡肉,鸡肉中的蛋白质能够增加卤水的鲜香味,让卤水味道变得更纯净。在卤水中加入豆浆,而卤水中的钙离子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会慢慢形成固体。之后再反复几次,就能将杂质取净。

卤水经反复使用后汤汁会变得比较浓稠,虽经过滤,但还需用干净的动物血液与清水混合后,徐徐加入到烧沸的卤水中,这便是利用蛋白质的吸附和凝固作用,吸去卤水中的杂质,但需注意,每锅卤水清扫的次数不能过多,以免卤水失去鲜香味。

扩展资料:

卤水使用:

1、凡动物性原料在卤制前均需先做氽水处理,否则原料直接下锅后,会导致卤水急剧减少,从而造成菜品口味过咸。

2、一锅上好的卤水,应经常卤制鲜味较浓的动物性原料,这样才能增加卤水的鲜香味。

3、猪肉和鸡、鸭、鹅、兔这类鲜香味较浓的原料,应与异味较重的牛、羊肉及各种动物“下水”如肥肠,原料分开使用卤水,以保证卤水和卤制菜品的质量。

4、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卤水的色泽、香味、咸度以及汤汁是否充足等,一旦发现某方面有所减少应及时补上。

-卤水

                        人民网-卤水加豆浆 手套撕黄喉:解读这些舌尖上的秘密

秋茶古诗词七首,看看唐朝,宋朝人如何喝茶,有何讲究?

秋凉正是胃口大好,适合进补的时候,但往往会因为油腻,而伤了胃口,懂得生活的主妇往往会泡上一杯浓茶,说,喝了助消化,也果然,一两盏热茶下肚,感觉人会清爽很多。

又微凉时候,往往白开水,淡而无味,人们会自然想喝点茶水,虽然菊花茶,茉莉茶,桂花茶芬芳可爱,但是很多人还是愿意泡上一杯绿茶和红茶。

秋冬有贵客来临的时候,往往落座之后,主人会拿出上好的茶叶,等到客人饮上一两口,气定神闲,然后开始谈工作,谈友谊,间或说说这茶叶的产地和成色。若客人喜欢,主人是不会吝啬的,临走时,有完整的就送完整的,没有完整包装的,半盒子茶叶也是心意。

茶是这么的普遍,但是又这么神奇。

那么最早是谁发明的茶呢?

这还真说不清楚。上古之人,努力在草本中获得食物和药物,如同菊花的采食,是和这片土地的人们共生。有人说是黄帝发现的菊花,有人说是炎帝发现的茶叶,实际都是上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利用植物草本的经验。因为茶叶那新鲜的嫩叶,无疑是上古人们食品的来源,而在这过程中发现它利于消化,清理肠胃,芬芳口气,也实属正常。所以很多人直接滑到神农氏所发现,这也是对的。因为神农氏是上古劳动人们智慧的一个象征。

上古之人对于草木的认识实在是精深,许多植物虽然苦,经过辨别和分析,认为对人体无害且有益处,这是非常难得的。包括很多中草药,都非常的苦,茶也有苦的。但是就这么倔强执着地流传了下来。

实际在唐朝陆羽之前,茶已经广泛流行,是重要的生活物质。所以茶叶不是陆羽发明的,煎茶也不是陆羽发明的,他只是总结和提炼升华了茶叶的制作饮用方法。

因为他写《茶经》的时候,写到43个州的茶叶最好,还有十几个州,他没有来得及品尝。也就是说他所在的早唐时代,茶叶已经是常见的各州府都有的地方特产,其中上好的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陆羽之前,太宗皇帝嫁文成公主,嫁妆里就有大量中土的茶叶。

和陆羽时代并不久远的白居易,写下著名的琵琶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琵琶行》

这证明在唐朝,茶叶的利润客观,而琵琶女是嫁给了富豪,因为秋天天气转凉,所以丈夫离开家,继续他的茶叶买卖。浮梁就在江西,而白居易是在浔阳江上遇到的琵琶女,那么可以知道这个家庭不止拥有一条船。唐朝相比前朝更便捷的水陆交通,让每个地方的特产,经过商人的手,出深山,运往其他地方。

那么商人买卖茶叶,在秋天,是秋天买卖春天收上的存货还是新茶呢?实际应该两者都有。

实际这种买卖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可以上溯到汉朝。只是那时茶叶叫做”荼“或者”槚“。

这些商人和陆羽并行,商人交易茶叶,而陆羽则集大成地总结着唐朝旺盛的茶叶文化。

“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唐朝《九日与陆处士羽饮 茶 》皎然

这是第一首和陆羽相关,也可能是流传最早的关于茶的诗。

因为或者有人之前写过,但是名声不大,这些诗湮灭了。

很有意思的是陆羽在茶经谈到的多是春茶,但这个比他小两岁的和尚,留下的诗,却是关于秋天喝茶的。在重阳节的僧院,那篱笆上开满了菊花。

世人多在此时饮用菊花酒,谁能像我们这样静静品着茶香?

这真是一种傲娇和凡尔赛。因为菊花实在是到处都有,平凡人家大可以篱笆野外揪上几朵,经济实用酿在酒水里,而茶叶则高贵小众些,要经过采集,干燥,运输,经过商人的手到达百姓手中,有财力的买好的,无财力的买差的干脆不买。

但是皎然和陆羽不一样,靠山吃山,或者此时有新鲜的秋茶,大家吃茶爱尖尖,经过烘焙碾压,煮着泛着绿沫子的茶叶汤,吃着糕点,或者在茶叶汤里,加上碎米,盐,生姜,新鲜的红枣,熬成秋天绿莹莹的粥米,暖胃又清爽。

他们当然傲娇。因为皇帝虽然有茶叶,未必有这样的闲情。

比如唐玄宗的重阳节比陆羽和皎然要辛苦得多,因为他要率领群臣登高,去慰问宫里的老人,要做全民的表率。就是茶叶端在他面前,那是流程,不是生活滋味。

那么关于唐朝人如何吃茶呢?煎茶是什么鬼?

喝茶在唐朝其实和喝药差不多,所以叫做煎茶,和煎药程序相近。但是药不是人人喜欢,而茶却很多人热爱,因为此时茶是可以制作成半流质的食品。

一,关于新鲜的茶叶尖,向来是可吃的,这点毋庸置疑。在茶山上的人揪几把嫩叶炒,应该是正常的。但是因为经济发达生活好,嫩叶的苦涩味也有点重,也不容易析出茶叶的营养。所以这种做法不流行。

二,新鲜的茶叶在采集下来后,保鲜防腐是必须的。有的地方采取蒸,有的地方采取炒,是为了压榨出叶子中的水分,和破坏叶子表面的保护层,让茶叶迅速脱水减低涩味。作为商品的茶叶会压制成砖或者饼状,在通风的地方干燥,并且包装,并打上产地标签。

三,获得茶叶团茶叶砖的人,使用前,会用文火慢慢烤干茶叶残留的水分,使茶叶散开,更加干燥,然后用石碾或者木碾,碾碎成粉末状。当然这花钱买的都是精华,所以一定要干净要节约。

四,然后将粉末倒进煎茶的容器,用干净的泉水,文火煮沸。

五,根据自己口味,可以加生姜,盐,枣,甚至碎米,青菜。

六,几个人围在一起,这样的时光极其有诗情画意,也热闹,比喝酒安静,类似清谈,但是茶汤的暖和气氛会让秋冬的相处更加和谐绵长,因为类似边煮糊糊,边说话。

七,暖胃,消食,提神,爽心,去燥,减肥,静心。

这茶叶是唐朝的咖啡啊,越喝滋味越长。

那么这里可以看到,茶叶在唐朝,就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艺术,当然这艺术的把握有高有低,作为家常解油腻,你大可以直接用叶子煮水喝,但是作为一道社交食品,那就可以无限发挥了。

却唐朝的茶饮,是连沫带水,慢慢喝,从保健的效果来看,这肯定是最好的,都吃到肚子里去了。但是这也是一种可以发扬的慢生活。

日本的茶道,倒是学到了固执的精华。

”尚俭经营少,居闲意思长。

秋茶莫夜饮,新自作松浆。“ 唐朝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张籍比陆羽晚生30年,这里同样是在中秋和朋友一起在闲居喝茶。这里也出现了秋茶,可以理解为唐朝每个年节,茶是一种通行的待客之道,可能是春天的茶放到秋天。

所以,他说,我们今天晚上不喝茶,我这里有新作的松树的汁液,更加养生。

那么实际唐朝人最爱饮夜茶,这和现代人,茶水喝多了伤胃是两码事。

因为你看看那用茶末调出的,是五花八门的茶粥,算是清爽的宵夜吧。

倒是当代人,夜晚不要抱着茶水喝,小心真的伤了肠胃,和失眠。

在这点上,我觉得现在喝茶,还是要从古老的传统中找到良方。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这是李清照秋天的诗,这是仲秋到晚秋时节,月亮已经有圆转亏,一轮残月照着寂寞的房间。

李清照刚刚病好,闲来无事,用豆蔻煮水,却说了一句,莫分茶。

豆蔻煮水,这是补寒病之虚,但是节日里往往在一起会朋友热闹,品茶,显然在这里这种朋友喝茶的热闹是没有的。

只有枕上的诗书和门口寂静飘香的桂花。

那么分茶是什么意思,让她念念不不忘?陆游有名句”晴窗细乳戏分茶“,难道是闺蜜和朋友一起去数茶叶梗子不成,那多无趣。

原来这是宋朝人比唐朝人更在喝茶中创造的一种游戏。

当然集体活动最有氛围。

唐朝不是像熬粥一样煮茶吗?

到了宋朝,有所变化。碾茶成粉末状,这个程序是不改动的。

但是不再是煮,而是将茶末用温水调开,再用沸水一碗碗冲注,那么通常是用的所谓半透明的兔毫盏,当沸水进入茶末时,会瞬间翻滚成各种泡沫花纹,等一段时间才会沉淀安静下去,那么在最初喝茶的时候,就是看见每个碗里都有不同的花纹变化。

因为茶叶沫子非常细,所以带着半乳状的泡沫花。对于清谈和美食的朋友,茶就在眼前,如此精良的茶具,如此和煦的友谊,怎么不让人愉快,一种小小的生活细节的品质和浪漫。

当然这个茶里,肯定也会根据各人的需求,加点什么。

那么呈现出的花纹色彩也就不一样了吧,我曾经看到有人在咖啡奶茶表面用汤匙做画,让人视觉欣喜,口味更好。

李清照说,喝着苦药,没有人来分茶,带着落寞病秋的感伤。

”先将荼醾薰酒,却采枸杞烹茶。

子谓人非土木,贤知吾岂匏瓜。“ 宋朝白玉蟾谢叶文思惠茶酒》

秋天枸杞成熟,加在茶末里,当然养肝明目。所以现在人们往往也会在茶水里加上秋天的菊花枸杞。不过宋朝人的茶,可不是清汤寡水,半流质的饮料,半药膳的功劳。

”蚤年学屠龙,适用固疏阔。

广文困齑盐,烹茶对秋月。“黄庭坚 《林为之送笔戏赠》

喝茶相当煮粥,所以朋友们一起,在秋月的月夜喝茶粥,实在是快乐事。

一口一口,温热回甘,端着茶杯,举头看明月,有朋友说,我再给你温点新的过来,比酒养胃,许多家国大事,就在沉思酝酿间,一一定神解决。然后铺开宣纸,做首好诗,很雅,很愉快,很君子。当然酒和茶比,就实在俗气多了。

”中秋月了又黄花,卯后新醅午后茶。

别没工夫谭不二,文殊休更问毗耶。“ 范成大《寄题西湖并送净慈显老三绝·中秋月了又黄花》

已经是晚秋重阳节,写给僧人的诗这么有雅气,你们不用喝酒,下午喝着热热的茶粥。

这下午茶可不是大英帝国的发明,宋朝人的下午,只要有闲,自然也泡在茶里。比起英国一口红茶一点甜点,我相信中国人下午茶,茶里的内容多,茶外的内容也多。

那么茶是如何变成冲泡的茶水呢?

一是,茶叶的烘焙技术越来越高,茶叶在热水中就可以析出芬芳和有效物质。

二是,茶叶普及,生活的节奏加快,普通人卖茶叶,一是形成的待客礼仪,进门有茶,二是茶水的确是生活中解饮食油腻的上品。

三是,生活的提高,人们更注重茶叶的观赏和社交价值,形成了对冲泡茶叶,色香味的审美。茶粥就分开了,粥是粥,茶是茶。

不过也很有意思,现在的许多食品和化妆品中都使用了茶,恰恰是用现代的方法萃取的茶末,这一点,唐宋饮茶的方式并没有在当代绝迹,比如现在流行的抹茶食品和含着茶叶的化妆品,饮料。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关于茶的小心得。比如有人会用重新发好的毛尖,加入菜肴,有人甚至会用茶水泡饭,要的就是那茶,特殊的口感和芬芳。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469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