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南宫敬叔一起到洛阳去观光见到了大思想家老子孔子是如何看待老子的呢

孔子和南宫敬叔一起到洛阳去观光见到了大思想家老子孔子是如何看待老子的呢,第1张

孔子和南宫敬叔一起到洛阳去观光,见到了大思想家老子孔子像对待朋友看待老子的。

扩展资料:

南宫敬叔做了孔子的弟子以后,曾向鲁昭公建议派他和孔子一块到周的京城洛阳去观光。鲁昭公答应了,便给他们一辆车子、两匹马,还派了一个仆人,打发他们到洛阳去。

好学的孔子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历史悠久的京城洛阳有丰富的文化宝藏,而且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里。老子这时担任保管文物的工作,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院院长。

老子听说孔子来了,便套上车,到郊外去迎接,又叫他的僮仆把路打扫干净。孔子也依照当时的礼节,从自己车上下来,把作为见面礼的大雁捧着,送给了老子。

老子比孔子年纪大得多,经验阅历也丰富得多,他所接触的文物史料也远比孔子这时所已接触到的广博得多。因此,这一次会见,对孔子是极其有益的。这时孔子还在壮年,在求知和修养方面,积极和热情有余,但是还不免有些急躁、粗枝大叶,仿佛还需要更阔大的胸襟,需要在精神内容上更加丰富一些,还需要从更高的眼界对自己所已经获得的学识技能加一番审量。而在这些方面,老子恰是有资格对孔子有所助益的。从老子方面来说,他似乎缺乏孔子那样的积极和热情,好像缺少什么朝气似的,但是和孔子的精神凑合起来,却就可以构成一种宝贵的东西了。老子和孔子都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其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会见是灿烂的古代文化史上饶有意义的一页。

孔子向老子请教了很多东西。甚至就是孔子所熟悉的礼数方面,也证明老子比他懂得多。例如出丧的时候逢见日食怎么办,小孩子死了该葬到近处还是远处,国家有丧事的时候不避战争对不对,战争的时候应该把已死的国王的牌位带着还是不带,等等,老子都根据事实和情理给孔子作了明确的解答。老子也深深器重像孔子这样一个虚心求知的人。

孔子在洛阳住了几天,要离开了。老子依依不舍地给他送行,并且根据自己的处世态度,告诉他道:“我听说,有钱的人给人送行的时候是送钱,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给人送行的时候是赠几句话。我没有钱,姑且冒充一下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送你几句话吧。第一,你所钻研的,多半是古人的东西。可是古人已经死了,连骨头也烂了,不过剩下那么几句话。你不能把那些话看得太死。第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生得是时候呢,固然应该出门坐坐车,阔绰一下;如果生得不是时候,只要过得去,也就算了。第三,我听说有句老话,会做买卖的都不把东西摆在外面,有极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朴实的。你应该去掉骄傲,去掉很多的贪恋,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这对你都是有好处的。一切事不要太任自己的性,这样在家庭也不合适,在朝廷也不合适。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话了。”

孔子深深地玩味了老子的叮嘱,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洛阳。孔子回到鲁国,见到自己的弟子,还不住地赞美老子说:“鸟,我知道它会飞,可是会飞的还常被人射下来。鱼,我知道它会游水,可是会游水的还常被人钓起来。兽,我知道它会走,可是会走的还常落了网。只有一种东西,我们不能控制它,它爱云里来就云里来,它爱风里去就风里去,它爱上天就上天,这就是传说中的龙。我没法捉摸老子这个人,老子就像龙一样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耳熟能详的句子出自《论语·学而篇》。作为《论语》全书的开篇,第一章第一句讲的便是学习的重要性,这或许也是孔子的弟子们对老师的第一印象。

孔子一生最大的乐趣便是在于学习和教学。纵观《论语》,关于孔子好学的章句俯仰皆是。比如《为政篇》里提到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公冶长篇》里提到的“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述而篇》里提到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等等。

即使学识渊博如孔子,他却也从不认为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世上没有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人,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与研究才会懂得那么多的道理的。于是有学者认为,《学而》篇作为《论语》诸篇之首,便是要强调“学习”是根本,可谓用心良苦。

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最普遍的一种解读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可是对于现在的学生们来说,面对书山题海、无休止的各种补课,这真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么?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应该是学习的态度出了问题。

“学而时习之”关键在于主动,是我要学习,而非你来学习。正如《周易·蒙卦》卦辞所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是老师求学生来学习,是学生主动找老师学习,这才是学习的态度。而现在恰恰相反,试想,如果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约束,没有升学就业的压力,有几个孩子能够做到因好学而主动学习?孔子说,有忠信如他未有好学如他。现代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恐怕远不及古人。

观今宜鉴古,我们来讲一则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以期共勉。

欧阳修是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读了许多古圣先贤的名篇,其中尤其钟情于唐朝散文大家韩愈的文章。据说在欧阳修未成名时,有一次,他在废书箱礼找到几份韩愈的遗稿,从此废寝忘食,刻苦勤勉,并且发誓赶上韩愈。

欧阳修塑像

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欧阳修不但习得了韩愈的优点,并且通过自己的认真创作与提倡,让唐朝以来的古文运动得以在宋代开花结果,建立了平易流畅、切中实用的文章风格。

欧阳修虽是一代文宗,但是在作文时,仍虚心向人讨教,从不骄傲自恃。有一次,欧阳修与谢希深、尹师鲁三人各写了一篇题材相同的文章。结果,谢文约七百字、欧文五百字、尹文只有三百八十多字,结构严密,叙议完备,语言精炼。欧阳修拜读后,甘拜下风。晚饭后,他便提了酒亲自到尹家拜访与请

  作文相信大家都写过吧,写作文可以防止我们忘记某件重要的事情。由于积累不多,许多人都不太喜欢写作文,为了写好作文我们要多加阅读别人的佳作。那么一篇优秀的作文究竟该怎么写呢?我为了满足您的需要,整理了“与孔子进行一场时空对话作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供您参考。

与孔子进行一场时空对话作文(通用5篇)篇一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孔子的故事》的书,觉得他的做法有点令我吃惊,于是我决定与他进行一次谈话。

  不知在何时,我已坐在年迈的孔子的家中,我坐在桌子的一旁,孔子坐在对面,七十岁的孔子此时刚刚经历完十四年的奔波,脸上的沧桑和深邃的眼神已经告诉了我他对于自己浪费精力的懊悔与对世俗的看法。

  我开始发问了:“孔夫子,请问您为何在五十五岁时决心已定,准备离开鲁国呢?“

  孔子咧开嘴巴,用手撸着胡子仰天长啸,这笑如不细品,则听起来像是遇到了乐事的开怀之笑,但你细品,就会听出一股悲痛而又不想使外人知道的忏悔,接着他便说道:“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整个中原成为炼狱,百姓流离失所。我只想奔走诸国,游说君主,以礼治国,以仁治国。这一走就是十四年哇!

  “哦,原来如此,那您为什么却仍在七十岁时归鲁呢?”我再次发问。

  “哎,各国君主们目光短浅,只知攻城掠地,我的志向不能伸展呢!而且这一路我和我的弟子们也狼狈不堪,从这个国家逃到另一个国家,难呀!最终我看准时机才回到暂时太平的鲁国想专心育人啊!”孔夫子摇摇头,脸上浮起一丝苦笑,但眼神中却透露着坚毅。

  “原来如此,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夫子,我有点理解您了!”我微笑,孔夫子也莞尔一笑。

  听着孔夫子的回答,我细细地琢磨着孔子坎坷的一生,但我同时也想着:求学路不也是如此吗?孔夫子的治国理想虽然高妙,却得不到诸侯支持,不免落败;如果在学习的路上没有人在后面支持你,你也永远只有自己,那么刚学会走路的蹒跚的思想不就会被一阵风吹倒、重重地摔在地上了吗?但他仍在那个位置上,他还能够爬起来,向前行,并多了些不会摔倒的经验,直至成功。那么没人支持的孩子他的坎坷虽然也不会停,但他依然会直面人生,一路前行,直到他想出办法来解决并奇迹般的成功。

  我站起来,与孔子握手告别。前路茫茫又怎么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呢。”

与孔子进行一场时空对话作文(通用5篇)篇二

  孔子是我国远代的伟人,他的博大思想,影响举世无双。影响最大的一次是1988年一月,一批诺贝尔奖得奖者,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人类如何面向21世纪”讨论会上,瑞士1970年诺贝尔物理奖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关于孔子评价的一段语言。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的世界,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的博大思想对于我们人类生存的启示。

  如果我要跟孔子对话,大家肯定会迷惑不解:孔子是一个思想非常高深的人啊!如果要和这样一个伟人对话,是多么的困难啊!可是,我却认为不一定如此,孔子说的一些话有些不一定会让人迷惑不解,而是很容易理解却不容易弄懂孔子的主要思想点,这才是孔子说的话的理解的难点。比如,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果不理解这句话的人,会把这句话当成一杯白开水,而理解这句话的人,则会把这句话当作生命的源泉。我是这样理解孔子先生的“学而时习之”这一句话的`含义的:

  “学”就是指学习,“习”则是指反复练习。学完了以后又反复练习,含义有多么的深刻啊!我们“自己学习”,然后又“反复练习”,就会不断的进步,而进步又是另一个阶段的复习,你看,多自然!多奇妙!

  所以说,孔子先生说的话虽然容易理解,但仔细一悟,却能够悟出许多使人震惊的含义,谈到这里时,你还会认为孔子先生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枯燥吗?

  孔子曾经说过:“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实也是有的吧!”如果是我与孔子对话,我会毫不犹豫的回孔子一句:“一个人小时候小学不好好读而没有考上中学是有的吧!一个人考上中学而又没有好好读又没有考上大学也是有的吧!”这两句话的差别并不大,但只要仔细一观察,会发现这两句话想要表达出的意思是相同的,而两句话的例子却截然不同。我之所以要回这一句话给孔子是从孔子的话中知道了他所要说的道理,然后再结合实际,就组成了这样的一句话。所以,不要以为对方是一个伟人而就不敢当面与他对话,要鼓足自己的勇气,用尽自己的智慧,与一代的伟人对话。

  其实,我觉得,与一代的伟人对话,自己应该更感到骄傲,因为自己有这样的机会!话虽如此,但岁月不可能会倒流。孔子老先生,你是我们全中国的骄傲,是我们21世纪中智慧中的启示人!如果没有了你的启示,我们的生活将变的多么的枯燥……

与孔子进行一场时空对话作文(通用5篇)篇三

  明天就要上第10课《论语》十则,为了做好预习工作,我用时光机把远在2000多年前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请来了。为了方便,我称他为孔先生。

  “孔先生,真不好意思,这么晚了还把您给请来。”

  “哪里,哪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嘛。”

  “孔先生,请坐。”

  “你先请。”

  “孔先生,今天请您来,是想请教几个问题。我听别人说,您的徒弟-子路曾经问过您:‘有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您让他去请教他的父兄。然而,您的另一徒弟冉有也问过同样的问题,您却叫他马上实行,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听了孔子的解释,我连忙拍手叫好。

  我又问孔子:“孔先生,您为什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一个当惯了教师的人,往往容易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架子,有时甚至不知道的也冒充知道。但作为一个教育家,应该对求知抱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所以,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的。”

  孔子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他说:“光是学习,不去思考,就得不到什么;光是思考,不去学习,也是白费精神。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只管想来想去,但是没有什么收获,不如实实在在的学习有益处。”

  请教完了这几个问题,我把孔子送走了。

  听了这番教导,我实在是受益匪浅。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

与孔子进行一场时空对话作文(通用5篇)篇四

  一天,景春兴冲冲地找到孟子,一开口,就问孟子:“先生,像公孙衍、张仪这种人,他们一发怒,天下的诸侯都害怕。他们情绪平和,在家呆着,天下就太平无事,难道他们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孟子很生气:“他们怎么算是大丈夫呢?你难道没有学过礼吗?”听老师这么一说,景春一下子蔫了。

  孟子继续说道:“男子成年行加冠礼,父亲训导他,告诉他该怎么做。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结婚后,一定要恭敬、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做生活的准则。”

  景春是个聪明人,他听出了孟子是在讽刺公孙衍和张仪,只知道顺从帝王依附帝王不敢违背帝王的意志,像女子一般。

  “那怎样才算是大丈夫呢?”景春有些迷茫。

  孟子义正词严地说:“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当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实现理想的时候,和老百姓一起踏着正道前行,实现不了理想的时候,就独自行走在这条路上。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景春若有所悟:“这样看来,真正称得上大丈夫的,老师您算一个,以前的孔子也算一个,老子、墨子大概也算吧。”

  孟子轻轻点了点头。

与孔子进行一场时空对话作文(通用5篇)篇五

  夜静悄悄的,风在不停地吹,雨这时也在滴滴答答地下个不停。我在那呢我这时正在床上美美地做着梦呢!

  就在那一瞬间,一个龙卷风把我给卷进了时光隧道,我在隧道里不停地旋转着,过了一会儿后我就掉进了一个时光圈……当我醒来时,我发现有一个人坐在我的旁边。于是我就问他:“你是谁”

  孔子:“吾乃孔子也。”

  我:“哦,你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大圣人——孔子吗,我可以问你一些问题吗”

  孔子:“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要我懂的,我一定会回答你的。”

  我:“孔先生,你的原名为什么叫孔丘而现在又叫孔子”

  孔子:“是这样的,在我还未出生的时候,我母亲她就常去尼丘山为我祈祷。而在我刚出生的时候,我的头顶中间又是凹下去的,像尼丘山一样。我的家人都觉得我跟尼丘山有缘,于是就为我起了孔丘这个名字。”

  我:“为什么你又叫孔子”

  孔子:“孔子这个名字是学生尊敬老师,才称呼我为孔子。”

  我:“关于你名字的事我已经懂了,但是我不明白你的知识为什么这么渊博”

  孔子:“温故而知新嘛。只要你常复习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那么你就能对它有了一个新体会,并且能牢记它。还有学习不是靠一天就能学完的,正所谓学海无涯,所以知识是靠一点一滴来积累的。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那么你所拥有的的知识才会渊博、丰富。”

  我:“我们不聊学习了,我们聊君子。你觉得怎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推加给别人做。还有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要有广大的胸襟,为人处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大方。我觉得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这个称呼。”

  我:“哦,原来君子是要具备这样的品质的。我也要学习这些优秀品质,将来成为一名君子。”

  孔子:“祝你成功。”

  我:“谢谢,孔先生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您。”

  孔子:“问吧。”

  我:“你有很多学生是吧”

  孔子:“是的。”

  我:“你的学生们都很聪明、都很优秀。为什么他们还要跟你学习例如颜回这么守信用、这么优秀。为什么还要跟你学习”

  孔子:“人无完人啊,世界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颜回虽然信用好,但是他这个人不会变通,很古板,所以他才来跟我学习如何变通的。”

  我:“噢,我明白了,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一些缺点的。谢谢您孔先生,再见。”

  突然一个龙卷风又把我卷入了现实里。当我再次醒来时,我便明白了这只是一个梦,但是是一个启发了我一生的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12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