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分求教: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及阅读题、能说会道

200分求教: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及阅读题、能说会道,第1张

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基础知识。(038)

1 看拼音写词语。(008)

zhāo pái mí máng

( ) ( )

yí dòng mǐn ruì

( )( )

méng lóng wéi gān

( ) ( )

zhuàng liè háo mài

( )

2 照样子,各写三个词语。(009)

动静: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葡萄灰: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光十色: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将词语与它们的正确解释用线连起来。(006)

(1)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惊涛骇浪

(2)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 脱口而出

(3)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惊天动地

4 照样子,改句子。(006)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按照学过的内容填空。(009)

(1)《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写的是邱少云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事迹。

(2)《挑山工》一课中“我”的“不解之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山风雪路》一课中的老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二 阅读能力。(060)

(一)记忆积累(012)

先按要求写出课文原文,再按要求填空。

(1)偏坐金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我们_________________。我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014)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 这段话选自课文《 》。(002)

2 这段话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___________________。(006)

3 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006)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森林是绿色的宝库(016)

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绿色宝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一亩森林每天生产的氧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冲刷干净,林地需要577万年,草地要82万年,耕地是26年,裸(luǒ)地只要18年。森林能涵养水源,树冠就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雨量,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假如没有森林,地球将会有450万个物种灭绝,洪水将泛滥,沙漠将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大大恶化,因此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 根据短文内容,任选下面一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004)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只要……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对的画“√”,错的画“×”。(006)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 )

(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假设说明的方法。( )

(3)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 )

3 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___”画出来。(002)

4 森林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概括地写出来。(0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购买上帝的男孩(018)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有的说没有,有的嫌他在捣乱,都不爱搭理他。

天快黑了,第29家商店的店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笑眯眯地问男孩:“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叔叔帕特普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就会好的。

老人听完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邦迪喜出望外 将饮料抱在怀里 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 一进病房 他就开心地嚷道 叔叔 我把上帝买回来了 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普鲁进行会诊。他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普鲁的病。

帕特普鲁出院时,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请来的。他原来是某公司的董事长,退休后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帕特普鲁听后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不在,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普鲁接到了老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了救您,他拿着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002)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003)

3 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002)

4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06)

5 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为什么?(005)

试题答案

一 基础知识。(038)

1 看拼音写词语。(008)

zhāo pái mí máng

( 招 牌) ( 迷 茫 )

yí dòng mǐn ruì

(移 动 ) ( 敏 锐)

méng lóng wéi gān

( 朦 胧 ) ( 桅 杆 )

zhuàng liè háo mài

( 壮 烈 豪 迈 )

2 照样子,各写三个词语。(009)

动静:开关 彼此 上下

葡萄灰:茄子紫 梨黄 草绿

五光十色:千奇百怪 成千上万 五颜六色

3 将词语与它们的正确解释用线连起来。(006)

一连三,二连一,三连二

4 照样子,改句子。(006)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怎么能不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呢?

5 按照学过的内容填空。(009)

(1)《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写的是邱少云同志在我军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挑山工》一课中“我”的“不解之谜”指的是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走的速度却并不比游人慢。

(3)《深山风雪路》一课中的老吕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人。

二 阅读能力。(060)

(一)记忆积累(012)

先按要求写出课文原文,再按要求填空。

(1)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2)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周总理。

(二)(014)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 这段话选自课文《白杨》。(002)

2 这段话中写了风沙、雨雪、干旱、洪水。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地震、泥石流。(006)

3 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006)

(1)高大挺秀 (2)生命力强 (3)适应力强

(三)森林是绿色的宝库(016)

(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绿色宝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一亩森林每天生产的氧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冲刷干净,林地需要577万年,草地要82万年,耕地是26年,裸(luǒ)地只要18年。森林能涵养水源,树冠就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雨量,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假如没有森林,地球将会有450万个物种灭绝,洪水将泛滥,沙漠将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大大恶化,因此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 根据短文内容,任选下面一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004)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只要……就

小红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体育成绩也特别棒。

2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对的画“√”,错的画“×”。(006)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

(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假设说明的方法。(×)

(3)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

3 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___”画出来。(002)

4 森林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概括地写出来。(004)

答:森林的作用有制造氧气、吸收有害物质,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没有森林就会物种灭绝、洪水泛滥、沙漠扩大,生存环境恶化。

(四)购买上帝的男孩(018)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有的说没有,有的嫌他在捣乱,都不爱搭理他。

天快黑了,第29家商店的店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笑眯眯地问男孩:“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叔叔帕特普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就会好的。

老人听完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普鲁进行会诊。他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普鲁的病。

帕特普鲁出院时,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请来的。他原来是某公司的董事长,退休后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帕特普鲁听后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不在,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普鲁接到了老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了救您,他拿着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002)

喜出望外:因为意外的惊喜而感到高兴。

2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003)

3 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002)

4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叔叔的病很重,很难治好。

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吃了能治病的奇妙东西。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人们的爱心。(006)

5 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为什么?(005)

答:文中的小男孩拿着1美元硬币到处去买上帝和那个老人出钱救了邦迪的叔叔而不图感谢让我感动,因为他们能说明人们都是有爱心的。

祝你成功!!!!!!!!!!!

回答者:Happy★崇拜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19 17:13

五年级下学期

一、拼音,填字词:(5分)

fu kou niang zao shu wan yan

( )盖 日( ) ( ) 饶( ) ( )

huo fu jian

迷( )奔( ) 关( )

二、用下面的字各组成两个词语(4分)

范( ) ( ) 蔑( )( )

凯( ) ( ) 屠( )( )

三、填空:(19分)

1、“秉”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秉”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如下几种:①拿着;②掌握;③古代计量单位;④姓氏。在“秉烛夜游”中应取第( )种解释;在“秉公执法”中,应取第( )种解释。(4分)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8分)

时期 时代 战斗 战争

“狼牙山大战”是抗日( )( )的一次( )。

显然 果然 居然

让大家猜对了,这份试题( )侧重了考察我们的能力。

3、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4分)

①植物 树 ( )桃树 ②书籍( )语文课本 小学语文课本

4、把句子中的错别字勾出来改在括号内:(3分)

红军战士靠艰定的意志争服了一坐坐高山。( )

四、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分)

五、读句子回答问题(4分)

1、“我们既要学习好,又要身体好”和“我们不但要学习好,而且要身体好”两句话,用了不同的关联词语,意思就不一样了。请分析一下:

第一句强调了什么?

第二句强调了什么?

2、分析“山上的映山红比盆栽的精神”和“雷锋的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前进”两句话中的“精神”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2分)

六、用修改符号改病句:(6分)

1、在水族馆里,我看见了各种动物。

2、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参加了捐献活动,甚至班长也参加了。

3、我看过《小学生报》、《儿童文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等许多报刊。

七、请用“成熟”造两个句子(4分)

1、说明庄稼的生长:

2、说明人的成长:

八、阅读(一)(16分)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向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卢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这段话主要讲了卢定桥( )特点。是从( )、(

)、( )三个方面来具体介绍的。(4分)

2、有同学将这段话分成了三层,有两种分法:

A ①第一句-第三句; B ①第一句-第三句;

②第四句; ②第四句-第五句;

③第五句-第六句。 ③第六句。

哪种分法是错的?为什么(3分)

3、“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并不是真的想让红军“飞过来”,实际的意思是:(2分)

4、细读段中划线的句子,联系第一二句想一想哪几个词对表达句子的意思起了强调的作用?(3分)

阅读(二)(13分)

自然界的一些植物,为了在大自然中生存和繁衍下去,常常用伪装的形式来保护自己。

在非洲南部的荒漠中,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草——龟甲草,它的茎缩成半圆球,表面长着龟甲般的花纹,粗略一看,好像一只乌龟壳。龟甲草的名字就是这样的来的。当荒漠中的雨季来临时,空气湿润,龟甲草粗短的茎顶会很快长出细长的枝条,枝条上生长出茂密的叶子来,还能很快的开花、结果、繁衍后代。可是雨季一过,旱季来临时,它那繁茂的枝叶就会枯的枯、死的死,只剩下仿佛龟甲的短茎,看上去像死了,其实,它是进入休眠状态。龟甲草的这种特殊生存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形成的。

在我国的喜马拉雅山中,还生长着一种奇草,叶子像眼镜蛇在昂首远望,藏族人民叫它“毒蛇草”。它为什么伪装成眼镜蛇的模样呢?这是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它可以用这种形式蒙混过吃草动物的眼睛,让它们以为自己是毒蛇,而不被吃掉。在非洲也有类似的伪装巧妙的草——生石花。它的模样长的像石头,以蒙骗动物,避免被食草动物吃掉,可以保存自己的生命。

1、短文共三段话,是围绕那一段的意思来写的?(2分)

2、短文为说明上面的意思举了( )、( )和( )

的例子。(3分)

3、在划线处填写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它们的关系。(5分)

生石花

食草动物 伪装巧妙的草

4、龟甲草长成那种模样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环境?(3分)

九、习作:

双休日或节假日,我们可能全家到外边游玩,也可能全家到地理劳动。那件事让你感到有趣或有意义?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

 《挑山工》讲的是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四年级语文 《挑山工》教案及 反思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 句子 ,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 组词 。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小学四年级语文《挑山工》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理解课文

 1带着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

 2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折尺形的登山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3《挑山工》教学设计

 3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浮现出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着。

 4与同桌讨论: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发表有创意的见解。

 5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说一说通过朗读课文,你对挑山工有哪些深入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讨论其含着的意思。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意见,不要忽略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意见。

 2组织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争论、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准确。

 (1) “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 从课文中找出挑山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联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

 (2) 联系前面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3质疑。

 三、积累拓展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板书设计:

 13挑山工

 路程多一倍 时间却不多

 脚踏实地

 奋力登攀

  小学四年级语文《挑山工》反思

 《挑山工》是冯骥才写的一篇 文章 ,是一篇传统课文。课文讲的是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通过本课教学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我先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多次反复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营造自主、互动、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课一开始,我就先用激励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检查自学、讨论情况,从而引导课文的中心部分,然后从重点语句入手辐射全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自主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每读一部分,教师均让学生自主探究:你读懂了什么

《挑山工》是一篇老课文,以前放在六年级学习,北师大版教材把它放到了四年级下册,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摒弃以前逐段分析讲解的做法,力求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创设了当导游的情境,让学生自觉自愿接触文本,从而达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充分的体现。

本课是放在《快与慢》这一主题单元里的,于是使学生感悟快与慢的辩证关系便成为本课一大难点。而这一难点的突破必须在语言环境中去体会,不可生硬地讲解。我设计了句式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达到顿悟的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通过学生自己当导游的活动,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以及快与慢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听说过“挑山工”这个名字吗?(听说过的学生介绍情况,其他的同学可提问)

你们看,他们就是挑山工。(播放课件“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情景”)

此时,你想说什么?(学生随意发言,可以提问,可以评论)

〔点评:“挑山工”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用鲜活的形象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著名的作家冯骥才还写有一篇名为《挑山工》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不大为人熟知的人们。

二、学生自学课文

1�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画出你认为是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标注。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3�小组交流。

〔点评: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应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理解教材〕

三 、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课文

1� 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读文。

今天,有一个旅游团要登泰山,他们不了解“挑山工”,一定会提出不少问题。你们要向游客介绍挑山工,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还要认真解答。怎么样,谁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点评:创设情境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十分关键,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自然会认真地与文本接触〕

2�根据学生意愿分成“导游团”和“旅游团”。(每组有不同任务)

导游团:细读课文,根据文中的内容设计导游词。

旅游团:细读课文,根据文中的内容准备问题。

〔点评: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

3�学生就近分成小组练习。(每组内有导游1~2名,游客若干)

教师巡视并参与谈话。

预设导游词提纲:

挑山工是怎样一群人?

他们挑物上山有什么特点?

预设旅游者提出的问题:

(1)挑山工走的路线为什么是折尺形?

(2)挑山工们为什么身材矮小?

(3)挑山工为什么看着走得很慢,但常常跑到我们前头?

(导游词和问题不必是教师预设好的,学生可自由发挥,但教师要调控的是学生是否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4�班级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讨论问题(3)。当导游回答不清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读书,边读书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点评:在生生互动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步步走向深入〕

5�句式练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挑山工的话。

你们走得快,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走得慢,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通过句式练习使学生了解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来确定回答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差异〕

6�评选最佳导游。

根据口头表达能力、对课文的理解、态度等方面评价。

四、 回到文本,总结升华

1�教师总结学生活动情况。

2�思考讨论。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联系上文,说说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

3�迁移拓展。

出示课文插图:如果这就是挂在作者书桌前的画,你在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4 交流学生写下的感受。

〔点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与挑山工直接对话,又一次深化理解课文主题并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挑山工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像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挑山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挑山工》课文内容及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挑山工》课文内容: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像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挑山工》课文解析:

 这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

 本课写“我”在登泰山时碰到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又悄悄地走在前头去了。从挑山工的行动上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用一个词语“挑山工”作标题,表明本文以写人为主。“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夫”的一种,本文指往山上、山下为别人挑货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挑山工》课文结构分析:

 文章共7个自然段,先介绍泰山的挑山工,提出一个疑问,再写“我”对挑山工的观察,解决疑问;最后写“我”的感悟。依这样的思路去划分,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在泰山上有许多的挑山工,他们挑着重担,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是,奇怪的是他们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一段是“设疑”。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我”用亲眼所见的事实,证实挑山工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又通过与挑山工谈话,弄清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作者详细地记叙了他所观察的一个挑山工的形象,以及“我”与“他”的登山“比赛”,证实他登山的速度确实不慢。作者带着疑问去攀谈,了解到其中的奥秘,解开疑团。这一段是“解疑”。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从挑山工的形象与话语中受到启发教育。这一段是“感悟”。

 《挑山工》语意理解: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这句话写出“我”观察挑山工的地点。“随处”一词点明挑山工十分普通,并非有超凡体力与能力的超人。“泰山”,山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以北。长200千米,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泰山突兀峻拔,雄伟壮丽。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均在此封禅,祭告天地。许多文人墨客也来泰山览胜,留下精美诗篇与题刻。泰山是“五岳之首”,“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泰山与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为我国著名的五大名山,称“五岳”。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这4句话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挑山工挑货登山时的主要特点。第1句描述挑山工挑货登山的姿态,作者抓住两只胳膊的分工与动作,写出其协调的美;第2、3句描述挑山工挑货上山的步行方向,作者用“折尺”作比,形象地写出曲折向上的特点,又细致地描写了在折尺线路上行走的特点;第4句科学地分析这样登山的优越性:方便、省力。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这两句用比较法,写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行为态度与效果的差别,用游人衬托挑山工登山之“神”,进一步证明他们的速度不慢。第1句列举了游人登山的不同兴致,但都以“游”和“玩”为目的,心情轻松,没有重负,不必着力赶路,可以尽情地观览、赏玩;再对比写挑山工,在游客“游”与“玩”中已经走到前边去了。前文写游客曾“从他们身边走过”,这里写他们又从游客身边追过,而且是游客玩兴正浓,毫无觉察情况下追过,这使游人惊诧不已,“认为他们像仙人,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饱览”,看个够。“题句”,游览时为留纪念而写的语句。“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仙人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腾,本文写挑山工原本落在游客身后,现在却突然赶到前边,于是“我”联想到仙人腾云驾雾。作者借这个联想形容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之“快”,情态之“隐”。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样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要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这是一位挑山工解释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共5句话。第1、2句把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走法作比较,游人很“随便”,挑山工却步步踩实,不能耽误。前者无时间限制,重玩乐;后者要把握时间,重坚持。两相比较,其本质差异就十分鲜明了。第3、4句解释走法不同的原因。“要那样”,这是一种假设,“那样”,指游客边走边玩的走法。“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指出这种走法的结果,即要拖很长时间,无法完成送货上山的任务,自然得不到“脚费”,另外,货担沉重,拖的时间越长,消耗体力越大。所以必须“一个劲儿往前走”,这是完成任务、达到成功的最好办法。这段话道出挑山工速度不慢的两个秘诀:步步踏实,持续前行。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这两句话写出“我”观察挑山工之后的感悟。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或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解释“我”画的画所表现的内容。“我”为挑山工精神所感动,并从中悟出哲理,因此,产生画画儿的冲动,我画的画正是表现挑山工的形象———挑山工的精神。这幅画是“有感而作”,是对挑山工“认定目标,不怕重压,步步踏实,不断攀登”的精神的礼赞。第2句中的“它”,字面看指“画”,背后意思指挑山工的精神。“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表明让挑山工精神永远激励自己去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需要它”,是解释“一直挂”的原因,要干事业没有明确目标不行,没有踏实作风不行,没有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劲头不行,所以,应把挑山工精神学来做为前进动力。“我”“需要它”,别人也“需要它”,每一个干事业的人都需要它。

 《挑山工》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挑山工》这篇课文,没上以前,很是担心,这是一篇经常被别人那去做课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很难讲,要深挖的东西太多了,我也不想太多,大致看了一下课文,不管它了,边上边看吧!

 结果效果还行,我是这样做的:

 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读三次课文,并且按老师的要求,读第一次:大声读出来,一边读一边划出好词和生词及不会读的词语,因为要左脑右脑交替使用(我告诉他们左脑管语言,右脑管思维,如果你两件事情都能做好算你左脑右脑都好使,),这可要本领,啊呀依,开始了,然后我请了几个同学又将这些词语写下来,读一读;

 然后我告诉他们,读第二遍要带着问题读,我要他们读了一次课后的题目,思考:“我们”使指谁,“你们”又是指谁,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要他们采取默读的方式再读课文,好的,他们读得很认真,也可以看出他们很认真地思考,我看时间差不多了,马上说,开始讨论了再说,(我觉得自己在这里处理得很好,先说出任务,明确目的,然后给足时间思考,再进行讨论,不会造成他们乱说的现象。)他们很高兴,因为都有的说,接着我让他们自己将答案写在了黑板上,(近来我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写板书,这样他们既很高兴,我有“懒”了一下,何乐而不为?)这部分解决得很好。

 最后,我告诉他们读第三次了,我提出:你认为文中哪些段落最重要,我们再来读一读,他们都一致认为挑山工说的那段话重要,于是他们大声的读了起来,我问:“你们读到了什么?”他们纷纷说挑山工和游客的最大区别就是游客是停停走走,而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我又问这告诉我们什么呢?他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真好,这篇课文的中心也解决了。

 唉,这篇文章的教学总算完成了,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老是这样,上课前是一片空白的,我一边上课一边设计,这样真的感觉很好,这或许是一种教育机智,为什么在公开课中,我的这些就没了呢?

 一点不奇怪,那时我尊重的是听课的人。

 如何不去在乎别人的评价,这是很多老师要做的!

 是不是在强调生本的同时,也要强调如何关注师本!

 拓展内容: 教材理解

 一、作者简介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原籍浙江省慈溪县,生于天津。他从小就喜爱美术球类活动和文学。1961年于天津塘沽第一中学毕业后,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工作,并在地方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字,美术方面的评论文章及国画作品。1973年开始整理有关义和团运动的史。1974年调到天津市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国画和文艺理论。1977年后在中因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在天津的文化局专业创作反。

 二、时代背景

 八十年代初,作者冯骥才亲自到我国有名的风景胜地泰山游览,见到平凡的挑山工的工作情况,引起了联想,写下这篇散文,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相关资料

 1冯骥才的代表作有:冯骥才散文集《珍珠鸟》,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宝兴于1977年全著)《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神鞭》《三寸金莲》《斗寒图》《啊》,短篇小说《正义的感召》。

 2.冯骥才的写作风格:作家对民俗非常了解,文笔对准市井村民,雅俗共赏。他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体验生活再创作是他的准则。可以说是一位通俗小说家。在作者笔下,无论怀人记事,还是山水寄情或者谈文说艺……都显得情真辞美,意趣清雅,以内容哲理、知识、激情于一炉之魅力,撩人心情。作品的技巧姻熟,笔法潇洒,且注重从民族精神气质中挖掘情绪,因此,读来更觉得味道隽永而意义深长。

 3.《挑山工》一文的出处:《挑山工》一文选自冯骥才散文集《珍珠鸟》泰山旧日见闻之二,在选编时对原文有改动。(后面附有原文)

 4.“挑山工”职业的由来:挑山工,大概自古就有。山头那里千年古刹所用的一切建筑材料,都是从山下运上来的。被誉为“五岳之首”的泰山,自有其巍巍而不可征服的威势。从山根直至极项处,一条道儿,全是高高的石头台阶,简直就是一架直上直

 下约万丈天梯。挑山工们肩挑着百十斤的重物,从山下直挑到烟云缭绕,鸟儿都难得飞得上去的山顶,其工作非凡的艰辛。挑山工,有的是泰山脚下的村民,他们因势利导,一边耕种,一边利用农闲在山上。山下干些与旅游有关的营生,有的家就没在山顶,白天家中的男人给山上的国营招待所运送食品为生计。清晨他们拿着绳子,扁担带着晨风晓露下山去,后晌随着一片暮云夕阳,把货物挑上山来。星光烁烁时,家家都开夜店,留宿游客。现在挑山工的业务范围很广,不仅挑食品,挑日用品,而且挑人。游人乐得尝鲜,他们收入也增加了。

 5.游览常识:游览泰山,一般从泰安城内的岱庙出发,可分东路、中路和西路登山,经中天门,三个“十八盘”和南天门,最终可达到它的顶峰——玉皇顶。从1980年5月起,泰山游览路正式通车,游人从山脚乘公共汽车可直达中天门。本文作者在登泰山时,走的是东路。

 6.课文中提到的几处地方简介。

 (1)回马岭:从泰山南麓岱宗坊)顶着盘山道拾级而上,到壶天阁稍北的地方,就是回马岭。这里古代又称石关,相传唐玄宗来泰山致祭时,骑马登临到此,因山势险峻,盘路越来越陡,马不能再行,只得返回,因此立下“回马岭”的牌坊。也有说回马者是宋真宗,汉武帝的,但都缺乏实证。

 (Z)五松亭:据司马迁《史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炫耀他的丰功伟业,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他登上皇帝位的第三年(公元前19年),决定由邹峄山直泰山封禅。不巧途中遇到暴雨,只好到松树下避雨。因此树护驾有功,便封为“五大夫”(秦代爵位的第九级“五松”即“五大夫松”的简称,并非五棵松树。这棵松树已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被山洪冲毁。清代雍正8年(公元1730年)丁皂,依据唐代人的误传补种了五棵松,现在成活三棵。树旁建亭五间,所以名“五松亭”。亭重建于1956年,里面有石桌木椅。可供游人小憩。五松亭西侧,有一株巨松从石罅中伸出,好像在向游人招手,这就是泰山有名的“迎客松”,又叫“望人松”。

 (3)极预:又称“玉皇顶”“天柱峰”,宋代还曾称“太平顶”。它是泰山的主峰,也是古代帝王登封之所。顶上建有“玉皇殿”,殿墙上有“泰山极顶”的砖刻。院内有数石突起。并用石栏相围,这就是有名的泰山极顶石。泰山海拔1545米就是以这极项石为

 最高点计算的,玉皇殿左右有“观日亭”、“望河亭”东西相对,在这里极目远眺,可以仰视日出东海,俯视日落黄河,气象万千,蔚为壮观。

 (4)泰山十八盘:有石阶约一千六百级,山顶为南天门。

(1)近义词

拘束(拘谨、约束) 体味(体会) 包蕴(包含、蕴含) 晃悠(晃荡)

(2)反义词

拘束(洒脱) 沉甸甸(轻飘飘) 憨厚(狡诈) 朴素(华丽)

(3)解词

挑山工:泰山地区挑货上山的工人。

题句:题,写上。本课指古人为留念而凿刻在石壁上的诗句。

流连:玩乐时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哲理:人生的根本原理,本课指挑山工的话说出了很深刻的道理。

拘束:本课指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也指对人的言行加以不必要的限制,

过分地进行约束。

包蕴:包含。

晃悠:晃荡,摇摆不定。本课指身子不稳,走路像要跌倒的样子。

诵读:诵,发出声音的读。大声地念诗词、文章。体味:仔细体会。课文中指琢磨,思索。

黑黝黝:黝,黑色。同黑油油,黑得发亮,或指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极顶:极,最高的。顶,山顶,极顶,山最高的顶端,本课指泰山的山顶,又称玉皇顶。

平衡:使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不晃动,也作在数量、质量上双方相等或相抵销。

意味深长:含着的意思耐心寻味,值得很好地琢磨、体会。

心悦诚服:悦,愉快。诚,真心。从心眼里佩服。

憨厚:朴实厚道。

(4)中心意思:

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我们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736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