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主一身血脉!四肢屈伸不利、筋骨疼痛,中医调养阳气舒筋活络

阳气主一身血脉!四肢屈伸不利、筋骨疼痛,中医调养阳气舒筋活络,第1张

筋伤病指由于各种外因或慢性劳损而导致筋之损伤的疾病,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性质的需要,筋伤病愈发普遍化及早龄化,长期以来带给人们极大苦痛,故此,以《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以阳气来调治筋伤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人体之阴随阳气生发而长,若阳亡则阴绝。阳气正常运转,则化气以营养周身;反之,化气不利,精血津液输布异常,痰浊、瘀血接连而生,筋肉不荣。此言 阳化气之功,阳性温热而动散,推动人体精、气、血、津液有序转换,维持脏腑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再有,《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即阴阳平秘之关键,在于阳气固密于外,阳固而阴守,邪之不可凑,形神乃能治。故而, 阳气者,温热而清明,具化气、固外之功。

阳气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易耗、易散,故在疾病防治中不可小视。

如《伤寒论》全书中,明确提到阳气损伤的条文约一半之多,阳气易散易耗,故不可误汗、误吐、误下以损人体之阳气。

《伤寒论》之法要,护阳、救阳是第一要务。 且有,医家李念莪:"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何由生,食何由化,与天之无日等矣。"肺气之宣降,心气之通明,脾胃之运化,肝气之疏达,肾脏之气化,及小肠分清泌浊之功等,皆赖于阳化气之功。迨"火神派"之代表郑钦安,更是重视阳气,临证注重扶阳、护阳,擅用姜、附、桂等辛热之品,屡建奇功,效如桴鼓。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历代医家对此解释不一,梳理发现,一者"阳气"作"卫气"讲,"精""柔"为卫气运行时"神""筋"的两种状态,如杨上善曰:"卫气之精,昼行六腑,夜行五脏,令五神清明,行四支及身,令筋柔弱也"。

一者指明阳气运养之功,并未言明"精""柔"二字的具体含义,如王冰云:"此明阳气之运养也。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另有,讲"精""柔"二字作阳气的两种状态,如张景岳曰:"神之灵通变化,阳气之精明也;筋之运动便利,阳气之柔和也";高世栻言:"精,精粹也。柔,柔和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精,而神无所养也……'阳气者,柔则养筋',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柔,则筋无所养也"。

高世栻将"精""柔"作为阳气的两种状态,"精"意为精粹,"柔"意为柔和,联系经文上下,阐述阳气"不精""不柔"则"筋""神"无所运养。再有,目前各版《内经选读》教材均以倒装句式解释,作:"阳气者,养神则神精,养筋则筋柔"。

尤在泾云:"阳之精,如日光明洞达,故养神;阳之柔,如春景和畅,故养筋。"故而,"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其中,"精"应意为清明,亦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此处之"精",为清明之意;"柔"意为柔和。

"精"与"柔"当为阳气的两种状态。阳气清明,则神受养;阳气柔和,则筋受养。 阳气在体内正常运行,不失清明之性,则精神爽慧;阳气不失柔和之态,具温煦之性,则化气、固外之功正常,气血相合,筋肉灵活。 明言阳气养神与养筋的作用,亦如王冰、张景岳等医家认为"此明阳气之运养也"。

《素问·五藏生成论》云:"诸筋者,皆属于节。"筋,即肌腱、椎间盘、关节囊、腱鞘、韧带、滑液囊、关节软骨等与骨紧密相连的软组织。《素问·痿论》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说明筋具有连属关节、主司运动的功效。

中医学认为筋伤病多因于外邪侵袭,表现为虚、痰、瘀等病机,出现颈项僵硬、腰腿疼痛、筋肉挛缩、肢体活动不利等症,治疗以补肝肾、祛痰瘀、通经络为大法,如椎动脉型颈椎病之治疗,临床医生多从虚、痰、瘀论治。

阳气性温热,具化气、固外之功,阳气旺,气血通,邪不凑,则筋肉灵活。张景岳云:"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阳性温热而动散,主司化气、固外,阳气足,体内精、气、血、津液有序转换,则痰浊、瘀血不能生,邪气不可凑,阳气一者可直接温养机体而固外,一者参与精、气、血、津液输布,以润养周身,如是则筋肉灵活;阴性静,太过则机体不得温运,体内气血津液等失于输布代谢,停滞体内,日久壅为湿痰、瘀血等,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气血不通,机体失于濡养,则见筋挛肉痿,活动不利。

故而,阳气不失温之性,则筋肉弛张自如,肢体运动灵活;反之,阳气不足或不通,失于化气、固外之功,邪气入侵,气留血滞,机体失养,则见四肢拘急挛缩、肌肉酸痛等。 由此,筋肉之灵活赖于阳气在体内的正常运行。

《诸病源候论·背偻候》云:"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气血调适,共相荣养也。"阳气正常运行,阴阳相合,气行血调,荣养筋肉,则筋肉灵活;反之,阳气不足或不通,则气血不合,筋肉不得荣养,以致筋肉挛缩、活动不利。

以上可说明,阳气对筋伤病的重要性,阳气足,筋骨强;阳气不足,筋骨容易损伤。所以,再此建议大家,一定要保护阳气、提升阳气,人才能有强健的体魄!

一、散风宣痹法

即用疏散风邪的方药来治疗由于风邪外袭,邪留肌表、经络所致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行痹。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窜痛为特点,可伴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脉象多浮,舌苔正常。常用方剂有防风汤,独活寄生汤。常用中药如虎骨、白花蛇、独活、羌活、防风。

二、祛寒通痹法

即用药性温热,能祛除寒邪的方药来治疗由于寒邪外袭,或素体阳虚、寒邪乘虚深入所致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痛痹。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剧痛,痛处固定为特点自觉局部发凉或触之冰冷,得温痛减,遇寒痛增。脉象多弦或紧或迟,舌体胖大,舌苔薄白或白润。常用方剂有乌头汤,麻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常用中药如桂枝、麻黄、附子乌头、细辛。

三、除湿蠲痹法

即用具有除湿作用的方药来治疗以湿邪为主所致之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著痹。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重着,痛有定处为特点。脉象濡缓或滑,舌胖有齿痕,苔白或白腻或水滑。常用方剂有薏苡仁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常用中药如薏苡仁、防已、苍术、威灵仙、萆解、蚕砂。

四、清热散痹法

即用除热燥湿、清热利湿、清热凉血方药来治疗热邪为主所致痹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热痹,当其它诸痹在邪郁化热时也可配合使用。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烦痛,局部红肿灼热为特点。痛处游走,痛不可及,尤如刀割,不能屈伸,得冷则舒。脉多滑数,舌质或红,舌苔黄或黄厚腻。常用方剂有白虎加桂枝汤,二妙散,三妙丸,宣痹汤。常用中药如生石膏、知母、苍术、黄柏、防已、薏苡仁、金银藤、生地、亦芍、丹皮。

五、化痰散结法

即用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方药来治疗痹证病人因痰湿流注经络、关节、四肢而出现的结节、囊肿及瘰块的方法,是一种辅助疗法。凡痹证病人出现皮下结节、事前肿及瘰块时均可配合应用此法。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关节周围或肢体伸侧出现皮下结节,或见关节周围囊肿或关节肿大畸形而成瘰块。脉象多滑,舌质或暗,舌苔白、白腻、水滑或黄。常用方剂有二陈汤。常用中药如半夏、茯苓、陈皮、南星、白芥子、白附子、贝母、僵蚕。

六、活血祛淤法

即用活血祛淤药来以治定痹证兼有血淤痰的结的方法。病人素有淤证,又罹患痹证,现久痹缠绵,气滞血淤,或痹证痰结,痰淤互阻者,皆可配合此法治疗。亦可用于淤血征象不明显,但痛痛较剧者。临床多见于病久不愈,关节肢体有明显疼痛,状若针刺,且部位固定,夜间痛甚。或夜间定时痛者。脉象沉涩,舌质暗、有淤斑或淤点,苔薄。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活络妙灵丹。常用中药如红花、桃仁、乳香、没药、地龙、牛膝、赤芍、穿山甲。

七、健脾益气法

即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药物来扶助正气,强壮身体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凡病痹证,脾虚气亏、肢体麻木者,即应辅此法;蓍痹患者,也应适当配合此法以治其本。久痹肌肉萎缩废用,伴脾虚气弱症状。脉象软弱,舌胖质淡,有齿痕,舌苔薄、白、白腻或水滑。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茯苓。

八、补肾壮骨法

即用具有温补肾阳,滋养肾阴,强壮筋骨作用的药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主要治疗素体肾虚,罹患痹证,缠绵不愈者,或久病伤肾,形体虚衰,筋骨失养者。临床表现为体质柔弱,病程较长,筋骨关节疼痛、变形、伴有肾阳虚或肾阴虚见证。肾阳虚者,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两尺尤弱。肾阴虚者,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数。常用方剂有肾气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知柏地黄丸。常用中药如地黄、山萸、补肾脂、骨碎补、*羊藿、肉苁蓉、狗脊、川断、桑寄生。

九、养肝补血法

即用具有养肝补血作用的药物来养血濡筋,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用于平素血虚,复又感邪而患痹证者,或久痹不已,日久气虚血亏而肝血不足者,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经脉挛急,伴肝血虚症状。脉细,舌质淡。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常用中药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何首乌。

十、通经活络法

即用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药物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不论何种痹证,除针对病因施治外,均应辅以通经活络法。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麻木为特点。常用中药:风湿热痹用秦艽、稀签草、络石藤、金银藤;风寒湿痹用松节。另外,根据疼痛、麻木部位可选用适宜引经药。上肢用羌活、川芎、姜黄、桂枝、桑枝、下肢用牛膝、木瓜、防已、木通;颈项用葛根;腰脊用寄生、狗脊、杜仲;全身用鸡血藤、金银藤。

1 山木与雁古文翻译

庄子漫步在山林之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伐木工在它旁边休息却不砍伐它。(庄子)问伐木工(不砍伐这棵树的)原因,(回答)说:“(因为它)没什么用。”庄子说:“这棵树因为没用而得以活够它的自然 寿命。”

庄子从山中出来,住在老朋友家。朋友很高兴,命童仆大雁作菜。童仆问道:“有一只会叫,有一只不会叫, 请问杀哪只?”主人说:“杀不能叫的。”

感想:凡事必须看清事物的本质,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知道看似矛盾,实际合理。人们取舍的基本条件就是:

利我!从这个故事看,很明显:对人有用的木材,砍!不能鸣叫以愉悦人的耳朵的大雁,杀!会鸣叫以愉悦人的大雁,

姑且留着让它为人们鸣叫。

2 文言文翻译 《庄子 山木》 急需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3 庄子的《山木》原文和译文

庄子行于山中”一则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①,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②。

竖子请曰③:“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④。无誉无訾⑤,一龙一蛇⑥,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⑦,浮游乎万物之祖⑧。物物而不物于物⑨,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⑩,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⑴,尊则议⑵,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⑶,其唯道德之乡乎注释 ①夫子:庄子。

②竖子:童仆。雁:鹅。

烹:读作“享”,进献,款待。按,古“亨”、“享”、“烹”三字同,往往混用。

③请:问。 ④乘:因循。

道德:自然之道。浮游:指游于虚无之中。

⑤訾(zǐ):诋毁。 ⑥龙、蛇:言其屈伸不定,随时变化。

⑦和:和顺。量:度,则。

⑧万物之祖:未始有物之先。 ⑨物物:主宰万物。

前一“物”字作动词用。不物于物:不役使于外物。

⑩伦:类。传:习俗,习惯。

⑴廉:指锋利。 ⑵议:非议。

⑶志:记。、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大树,它的枝叶非常茂盛,伐木人停在树旁却不去砍伐。

问他为什么不去砍伐,他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大树因为不够良木的材质,所以才能享尽天赋的寿命。”

庄子走出山区,在老朋友家歇息。老朋友很高兴,便叫童仆杀鹅来款待庄子。

童仆问道:“有一只鹅会叫,另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遇见的山中之树,因为材质不好而能够终享天年;现在主人家的鹅,却因为没有才能而被杀。

先生将要处于哪种情境呢?” 庄子笑着说:“我庄周将要处于有材和无材之间。不过处于有材和无材之间似乎妥当,其实不然,所以不能免于拖累。

若是顺应自然之道而游于虚无之境,那就大不一样了。那时,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谤,时隐时现犹如龙蛇一般,随时变化,而不偏执一端。

上上下下随意飞腾与潜伏,以顺应自然为法则,游心于万物产生之前的浑沌境界。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还会受到外物的拖累呢!这是神农和黄帝的处世法则。

若是万物的情况和人类的习俗就不是这样了,有了汇合就有分离,有了成功就有毁坏,锐利的将被挫折,尊贵的将被非议,有作为的人将要遭受亏损,有贤能的人将要遭人谋算,没出息的人就会遭受欺侮。谁又能得知荣辱福祸必然来临的原由呢!可悲啊,弟子们要记住,想要免于拖累,只有进入清静无为的大道境界了。”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一则原文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⑴,正緳系履而过魏王⑵。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⑶?”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⑷,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⑸,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⑹,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⑺。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⑻,危行侧视⑼,振动悼栗⑽,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⑾,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⑿,征也夫!”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一则注释 ⑴衣:穿。大布:粗布。

⑵正緳(xié)系履:谓用麻绳捆绑破鞋。正,借为“整”,整理。

緳,带子。履,鞋。

⑶惫:疲惫,困乏。 ⑷弊:破。

穿:穿孔。 ⑸柟、梓、豫章:三种端直良木。

⑹王长其间:在其间称王称长。 ⑺羿:即后羿,古代善射之人。

蓬蒙:即“逢蒙”,羿的弟子。眄睨(miǎnnì):斜视。

⑻柘(zhè)、棘、枳(zhǐ)、枸(gǒu):四种有刺的小树。 ⑼危行:小心行走,行动谨慎。

⑽振动:发抖。悼栗:因惧怕而战栗。

悼:惧。 ⑾急:紧。

柔:灵便。 ⑿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谏被纣王剖心而死。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一则译文 庄子穿着一件带补丁的粗布衣服,脚上穿的破鞋用麻绳绑着,去见魏王。魏王说:“先生如何这样的疲惫呢?” 庄子说:“是贫穷,不是疲惫。

士人有道德不能实行,这是疲惫;衣服破旧,鞋子穿孔,这是贫穷,不是疲惫,这就是所谓的生不逢时啊。你就没有见过那跳踯的猴子吗?当它们生活在柟、梓、豫章等大树之中的时候,攀援着树枝,心悦气盛,可以说是称王天下,即使善射的后羿、逢蒙也不敢小看它们。

等到它们落到了柘、棘、枳、枸等带刺的树丛中时,尽管小心谨慎,目不斜视,走起路来还是胆战心惊,这并不是因为筋骨受到了束缚而不灵活,这是因为所处情势不利,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啊!现在正处于昏君乱臣的治理下,想要不疲惫,怎么可能呢?在此社会中,像比干那样被剖心,不就是明证吗?” “庄子游于雕陵之樊”一则原文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⑴,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⑵,感周之颡⑶,而。

4 《庄子·山木》的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 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 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 ,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 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 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 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 、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 ,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

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 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 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 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 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 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 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 国。

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 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其生可乐,其死 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 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 为君车。”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 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 足。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 君者皆自崖而反。

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 有人,非见有于人也。

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 之国。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囗(左“忄”右“扁”音 bian3)心之人不怒。

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 ,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 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郭门之外。

三月而成上下之县 。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之设?”奢曰:“一之间无敢设 也。

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侗乎其无识,傥乎其怠疑。

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从其强梁,随其曲 傅,因其自穷。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涂者乎!”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 ?”曰:“然。”“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 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

其为鸟也,囗囗(左“羽”右“分 ”)囗囗(左“羽”右“失”),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 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 ,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 知以惊愚,修身以明囗(左“氵”右“于”),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 ,故不免也。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 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 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 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 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鸟兽 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囗(上“雨”下“乎”音hu4)曰:“吾再逐于鲁, 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 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hu4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 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 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 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 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 ,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异日,桑hu4又曰:“舜之将死, 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 劳。

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囗(“契”字以“糸”代“大”音xie2 )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 惫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 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 ,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 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 昏上乱。

5 庄子·山木的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1),舍于故人之家(2)。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3)。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4)?”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5),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6),无誉无訾(7),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8);一上一下(9),以和为量(10),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11),人伦之传(12),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13),尊则议(14),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15)!悲夫!弟子志之(16),其唯道德之乡乎(17)!” 。

6 《庄子·山木》的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 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 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 ,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 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 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 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 、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 ,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

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 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 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 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 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 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 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 国。

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 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其生可乐,其死 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 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 为君车。”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 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 足。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 君者皆自崖而反。

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 有人,非见有于人也。

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 之国。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囗(左“忄”右“扁”音 bian3)心之人不怒。

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 ,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 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郭门之外。

三月而成上下之县 。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之设?”奢曰:“一之间无敢设 也。

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侗乎其无识,傥乎其怠疑。

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从其强梁,随其曲 傅,因其自穷。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涂者乎!”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 ?”曰:“然。”“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 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

其为鸟也,囗囗(左“羽”右“分 ”)囗囗(左“羽”右“失”),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 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 ,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 知以惊愚,修身以明囗(左“氵”右“于”),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 ,故不免也。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 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 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 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 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鸟兽 不恶,而况人乎! 孔子问子桑囗(上“雨”下“乎”音hu4)曰:“吾再逐于鲁, 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 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hu4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 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 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 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 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 ,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 ,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异日,桑hu4又曰:“舜之将死, 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 劳。

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囗(“契”字以“糸”代“大”音xie2 )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 惫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 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 ,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 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 昏上乱。

7 结合庄子《山木》一文,谈谈道家的处世哲学

本篇仍主要是讨论处世之道。篇内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故事,希望找到一条

最佳途径,而其主要精神仍是虚己、无为。

全文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其为道德之乡乎”,写山木无用却能保全和雁不能鸣

因而被杀,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

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一部分对于揭示篇文题旨最为重要。第二部分至

“其孰能害之”,指出贪图权位必然引起争端,必然带来祸患,唯有“虚己”才能除患避

祸。第三部分至“而况有大涂者乎”,通过赋敛以造钟的故事讽喻不应拘滞于物,真正需要

的是顺任自然。第四部分至“而况人乎”,写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围,说明世途多艰,“削

迹捐势”、“不为功名”才是处世之道。第五部分至“固不待物”,通过孔子和桑雽的对

话,进一步提出缘形、率情的主张,即顺应自然去行动,遵从本性去纵情。第六部分至“此

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写庄子的贫困,原因却在于“今处昏上乱相之间”。第七部分至

“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通过孔子被围时的态度,说明圣人身处逆境也能安然顺应。第八

部分至“吾所以不庭也”,借庄子一系列所见喻指人世间总是在不停地争斗中。余下为第九

部分,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忘形的重要。

8 庄子山木翻译全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大树,它的枝叶非常茂盛,伐木人停在树旁却不去砍伐。

问他为什么不去砍伐,他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大树因为不够良木的材质,所以才能享尽天赋的寿命。”

庄子走出山区,在老朋友家歇息。老朋友很高兴,便叫童仆杀鹅来款待庄子。

童仆问道:“有一只鹅会叫,另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遇见的山中之树,因为材质不好而能够终享天年;现在主人家的鹅,却因为没有才能而被杀。

先生将要处于哪种情境呢?” 庄子笑着说:“我庄周将要处于有材和无材之间。不过处于有材和无材之间似乎妥当,其实不然,所以不能免于拖累。

若是顺应自然之道而游于虚无之境,那就大不一样了。那时,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谤,时隐时现犹如龙蛇一般,随时变化,而不偏执一端。

上上下下随意飞腾与潜伏,以顺应自然为法则,游心于万物产生之前的浑沌境界。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还会受到外物的拖累呢!这是神农和黄帝的处世法则。

若是万物的情况和人类的习俗就不是这样了,有了汇合就有分离,有了成功就有毁坏,锐利的将被挫折,尊贵的将被非议,有作为的人将要遭受亏损,有贤能的人将要遭人谋算,没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2623431出息的人就会遭受欺侮。谁又能得知荣辱福祸必然来临的原由呢!可悲啊,弟子们要记住,想要免于拖累,只有进入清静无为的大道境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271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