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痹十法”与方药(下)

“治痹十法”与方药(下),第1张

商宪敏教授“治痹十法” :散风宣痹法、祛寒通痹法、除湿蠲痹法、清热散痹法、化痰散结法、活血祛瘀法、健脾益气法、补肾壮骨法、养肝补血法、通经活络法。

散风宣痹法、祛寒通痹法、除湿蠲痹法: “治痹十法”与方药(上)

清热散痹法、化痰散结法、活血祛瘀法: “治痹十法”与方药(中)@中医康康

健脾益气法、补肾壮骨法、养肝补血法、通经活络法,如下:

07 健脾益气法

1 概念 健脾益气法,即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补气药来扶助正气、强壮身体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

2 治疗特点 诸痹患者,凡脾虚气亏、肢体麻木,均应辅以此法治疗。着痹在治疗时,虽以除湿蠲痹为主,也要适当配合健脾益气以治其本。此即“脾运湿邪自去,气旺顽麻可除”,因麻属气虚,木属血亏、气虚气滞,气滞血瘀,经脉痹阻,则关节疼痛、肢体麻木。久痹肌肉萎缩者,需重用健脾益气药。痹证兼见痰核、瘰块者,也可酌情配用此法治疗。

3 临床表现 面色萎黄少泽,尪羸肉脱,神疲乏力,纳少迟消,便溏泄泻,或见肢体关节肿胀,沉重麻木,痰核瘰块,肌肉萎缩失用。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生化之源,脾主四肢,又主肌肉,若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化生精微,则气血乏源,形体失养,而见面色萎黄少泽,尪羸肉脱,神疲乏力,纳少迟消,便溏泄泻,肌肉枯萎而致肢体功能减弱。

脾虚不能健运,则水湿、痰浊内生,流注四肢关节、经络,而见肢体关节肿胀、沉重麻木、痰核瘰块。

脾虚失运则停湿生痰,精失所散,肺因之而虚,肺虚则卫外不同,外易感邪,内外合邪,病势倍增。

同时,脾虚不能奉养先天,久之又致肾虚,终成先后天俱虚亏。

脉象软弱,舌胖质淡,有齿痕均为脾虚之征,苔白或水滑为内停痰湿之象。

4 常用方剂 (1)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剤局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剤局方》):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桔梗、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

5 常用中药 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茯苓

6 注意事项与说明

(1)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均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黄芪、白术甘温,补气健脾;党参,甘草、茯苓甘平,补中益气。

又白术燥湿利水,茯苓淡渗利湿,甘草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诸药,所以临证时应根据病情选用适宜药物配伍应用。

如体虚常易感冒者,用生黄芪配白术以益气固表;气虚血亏,肢体麻木者,用炙黄芪配当归以补气生血;脾弱气虚,肌肉萎缩者,重用黄芪,伍用党参;痰湿重者,用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甘草与党参、白术、熟地、当归同用,可缓和其滋补之力,使补益作用缓慢而持久;与芍药合用,即为芍药甘草汤,可柔肝、缓急、止痛;与温热药附子同用,可缓其热,以防伤阴;与清热药石膏、知母同用,可缓其寒,以防伤胃。

总之, 甘草也是治疗痹证常用的一味药。

(2)在治疗痹证时,要注意辨别虚实标本,凡邪实标急者,纵有脾虚,亦要缓补,以防“闭门留寇”而加重病情;如实邪虽盛,邪去未尽,而脾气已伤,可在祛邪之中,佐以健脾益气;

如邪去正衰,症状稳定,病情缓和,可大胆补气扶正,久久投之,缓缓收功。

(3) 在用健脾益气之品时,为防止因“虚不受补”而出现气滞胸闷、腹胀纳呆等症状,应少佐理气药,如陈皮、砂仁之类。

08 补肾壮骨法

1 概念 补肾壮骨法即用具有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强壮筋骨作用的药物来补肾壮骨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

2 治疗特点 该法主要以治疗尪痹及诸痹缠绵、久病伤肾、形体虚衰,筋骨失养者。

3 临床表现 体质柔弱,病程较长,筋骨关节疼痛、变形。偏于肾阳虚者,可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膝酸冷无力,五更泄泻,男子阳痿、滑精,女子宫寒不孕、月经衍期、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两尺尤弱。

偏于肾阴虚者,可见形体羸瘦、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入夜尤甚,或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数。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寄元阴元阳。

元阳即肾阳,又称命门之火,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形体、蒸化水液,促进人身之生殖发育。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气化无权,而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乃肾之府,肾阳不足则腰膝酸冷无力,肾阳虚衰,不能温养中土,运化失常,则致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尤盛之五更时,腹痛肠鸣而作泻。

肾阳虚,精关不固,则男子阳痿滑精;肾阳虚,宫寒气滞血凝,则女子不孕、月经衍期、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尺弱均为肾阳虚衰之征。

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肾阴又称肾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能滋润形体脏腑,充养骨髓。若肾阴不足,精不能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形体羸瘦、腰膝酸软,髓海不充,脑失濡养则眩晕耳鸣;精血不能上荣于目,则视物模糊;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则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肾阴虚,精少,不能化血,则经少经闭;肾阴亏虚,虚火内生,扰动精室,故男子遗精。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数均系真阴枯涸,虚火内生之象。

4 常用方剂 肾气丸(《金匮要略》):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枸杞子、菟丝子、肉桂、附子、当归、鹿角胶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

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肾气丸、右归丸均有温补肾阳的作用,肾气丸兼能化气行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而右归丸纯补无泻,重在温补肾阳,兼益精血,即前人所谓“扶阳以配阴”之法。

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此三方均有滋补肝肾之功。

六味地黄丸为补阴的主要方剂,不仅能滋补肝肾,且能补益脾阴,为三阴并补之方。左归丸为纯甘壮水之剂,滋补力量较六味地丸为大,用于精血亏损、津液不足之证,而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之力雄。

5 常用中药 地黄、山茱萸、补骨脂、骨碎补、*羊藿、肉苁蓉、狗脊、续断、桑寄生

6 注意事项与说明

(1)熟地、山茱萸性微温,长于滋补肝肾之阴。肉苁蓉性温,桑寄生性平,两药为平补之剂。桑寄生补肝肾而祛风湿、强筋骨。肉苁蓉补肾助阳,兼能润肠通便。补骨脂、骨碎补、续断、狗脊、*羊藿性温而补肾阳,其中骨碎补、续断能活血通脉,骨碎补能祛骨风,*羊藿、狗脊能祛风湿,*羊藿能强筋骨,狗脊能壮腰膝。

(2) 痛痹、尪痹患者出现肾虚的症状及筋骨变形时可用补肾壮骨法。由于这些患者素日阳虚阴盛,又以感受风寒湿邪中之阴邪为主,故临床所见以肾阳虚为多。

在补肾时当以温补肾阳为主。但还需注意阴阳互根、阴生阳长的相互关系,切不可妄用、过用温补药,而应阴中求阳,于补阳之中,兼顾补阴。且补阳之药每多辛燥,容易燥伤肾阴,故要阴阳兼顾, 即甘温补肾阳的药物与甘润补肾阴的药物同用, 如景岳所说:“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当尪痹患者在疾病某一时期表现以肾阴虚为主证时,由于其本为阳虚阴盛,故施治中切勿一味滋阴,而要阳中求阴,适当配伍补肾阳的药。

(3) 大多数尪痹患者常见肾虚寒实证, 临床表现为:腰膝酸痛,两腿无力,喜暖怕凉,关节疼痛、肿胀,僵挛变形,晨起关节发僵发皱,筋短骨重,肢体屈伸不利,舌苔白,脉沉尽弱, 此乃肾虚为本,寒盛为标,补肾是治疗尪痹的重要治则。但还有一部分尪痹患者在不同阶段出现肾虚标热之证,

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大,僵挛变形,屈伸不利,或局部灼热,皮色发红,喜将患肢放置被外或敷贴凉处,但久放之后又觉疼痛加重,仍欲着被喜暖,可伴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溲黄便涩等全身症状,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而腻,脉滑数或兼沉兼细,尺脉多沉小。

此系邪气郁久化热,本虚标实,初看似热痹,但与热痹不尽相同,治疗应根据正邪的虚实多寡,在补肾的基础上配伍清热除湿,而不能孤投清热除湿通痹之剂。

(4)有的患者需补肾阳,而又兼阴伤,阴虚有热,不宜纯补阳者,或久服补剂,虑其助火化热, 应在补肾之剂中佐入知母、黄柏,取其苦以坚肾、寒以除热之意,以减少燥热之弊。

09 养肝补血法

1 概念 养肝补血法即用具有养肝补血作用的药物来养血濡筋,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

2 治疗特点 治疗平素血虚,复又感邪而患痹证者,或久痹不已,日久气虚血亏而肝血不足者。

3 临床表现 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耳鸣,眼目干涩,视物模糊,心悸失眠,肢体麻木,筋脉挛急,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经闭。舌质淡,脉细。

《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由脾胃水谷之精微所生化,行于脉中,周流全身,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对人体各部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即《难经·十二难》所谓“血主濡之”。

《素问·五脏生成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摄”。《灵枢·本脏》“血和则……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肝主藏血,肝血不足,阴液不能上承,头目失于濡养则面色萎黄、口唇苍白、头晕耳鸣、眼目干涩、视物模糊。

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血虚,四肢经筋不得濡润,则甲床苍白、肢麻筋挛;血虚,血海空虚则经少经闭,月经量少而色淡。舌淡脉细均为血虚之征。肝肾同源,肝阴与肾阴互相资生,盛则同盛,衰则同衰,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而肝阴不足,亦使肾阴亏虚。

4 常用方剂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黄芪、当归

5 常用中药 熟地、当归、白药、川芎、阿胶

6 注意事项与说明

(1) 熟地味甘微温,养血生精,滋补肝肾,是最常用的滋阴补血药, 辅以当归,补血养肝,佐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四药合用,共奏补血和血之效,从而血充脉通,使营血调和、气血畅通。当归性温主动,能补血活血,通经活络,白芍微寒主静,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故寒痹宜用当归,热痹宜用白芍,由于肝血不足、筋骨失荣,而见肢体拘急、屈伸不利者,可用芍药配甘草、伸筋草。

(2)熟地性黏腻,常腻膈有碍消化,故久服熟地者,宜用砂仁拌熟地,或佐以少量砂仁。凡脾胃虚弱者,应配伍健脾和中助消化之品,以免伤脾碍胃。凡痰湿中阻,脘腹胀满、纳少便溏者,不宜用熟地等滋腻补血药,应先健脾和胃、化痰利湿,再行养肝补血,以扶正或正邪兼顾。

(3)前人谓:“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气能生血”。 故应用补血药时,常配伍补气药,如党参、黄芪之类以益气生血,增强补血效果。 尤其是气虚血虚患者,治当补气生血,使阳生阴长、气固血充, 重用黄芪为主药, 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辅以当归,养血和营,两药相配,能补气生血。

10 通经活络法

1 概念 通经活络法即用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药物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

2 治疗特点 不论致成痹证的原因是风、寒、湿、热之邪,还是痰浊、瘀血阻滞,或伴气、血、阴、阳之虚,都必有血脉痹阻不行,故任何痹证的治疗,除需针对病因,治以散风、驱寒、除湿、清热、化痰、活血祛瘀等法,还应辅以通经活络。

3 临床表现 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麻木。

4 常用中药 秦艽、豨莶草、络石藤、金银藤、松节、伸筋草、木瓜、海风藤、千年健、透骨草、姜黄、鸡血藤、桑枝、海桐皮、穿山龙、老鹳草。

5 注意事项与说明

(1) 根据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麻木的特点、部位来选择合适的通经活络药,由于这些药在方剂组成中一般是佐使药,起辅助治疗作用,故只介绍常用药,而无代表方剂。

(2)秦艽、络石藤性微寒,豨莶草、金银藤性寒,多用于热痹。四药均有祛风湿、通经活络作用。 豨莶草入肝肾,祛风湿,生用苦寒,蒸制后甘温,兼益肝肾,去肝肾之风。 金银藤清经络中风湿热邪而止痛。

(3)松节、伸筋草、木瓜、海风藤、千年健、透骨草性温,祛风湿、通经络。多用于风寒湿痹。 松节、透骨草止痛效果较好。伸筋草、木瓜舒筋活络,木瓜兼能化湿和胃。千年健祛风湿、健筋骨,且止胃痛,故痹证而有胃痛者宜用之。 姜黄、鸡血藤温通经络而活血, 姜黄外散风寒,内行气血,长于治上肢痹痛。鸡血藤行气补血,用于血虚血瘀之关节疼痛,手足麻木尤佳。

(4)桑枝、海桐皮、穿山龙、老鹳草性平,均能祛风湿通经络。 穿山龙舒筋活血而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桑枝、老鹳草可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麻木。

(5) 根据疼痛、麻木部位选用适宜引经药。上肢部位以肩肘为主,可选羌活、川芎、姜黄、桂枝、桑枝;下肢部位以膝踝为主,可选牛膝、木瓜;颈项部位,可选葛根;腰脊部位,可选桑寄生、杜仲、狗脊、老鹳草;全身可选鸡血藤、海桐皮。

# 健康 一夏# # 健康 明星计划#

由颈部过度旋转扭曲造成的,称为颈部扭伤。

落枕是由于睡眠时姿势不正确,受凉所致。落枕也属于颈部扭伤。

颈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组织水肿、出血和肌痉挛。由于损伤反复发作,引起组织粘连,则可形成颈部陈伤。

治疗:用活血散、接骨散外敷治疗,效果最好。陈伤加推拿按摩,药酒、舒筋药水外擦。

昼夜温差加大,患有风湿疾病的老年朋友你们身体还吃得消吗?大大彭收集了五份民间常用的风湿外用药酒配方,希望能给你们助力,有用没用大大彭没有一一亲自测试,只泡了水蛭土鳖虫酒以及五加皮沉香酒,但是;如果不去尝试那风湿骨病是万万不会痊愈的,身体健康才是万福金安,各位大爷、大伯、大妈、大娘、大婶赶紧的泡起来!方便实用,比跑医院可是实在多了。久病成医,自给自足,养老钱也得花在刀刃上,能省则省!

眼镜王酒

配方:眼镜王蛇,金龟,杜仲,当归,杞子各10g,蜜糖,冰糖各100g,香圆米1000g,纯净水1000g。圆米加纯净水经发酵蒸馏酿酒。加龟,蛇浸6个月后加各药浸渍。最后融入冰糖,蜜糖。早晚空腹饮30克。

功效:滋阴补肾,驱风湿,强筋骨,延年益寿。用于肝肾不足,风湿侵扰等症。

黄芪川椒酒

配方:黄芪20g,独活10g,防风10g,炙甘草10g,川椒10g,制附子10g,白术10g,牛膝10g,川芎10g,细辛5g,炮干姜12g,当归9g,桂枝9g,葛根6g,秦艽6g,制乌头6g,山茱萸6g,生大黄3g,白酒2000g。将上述药物共研成粗末,浸泡于酒内,7天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10g。

功效:补气活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适用于气血不足、风寒所致的关节痹痛、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等症。阴虚火旺者忌服。

三乌牛膝酒

配方:生川乌、生草乌、乌梅、牛膝、大青叶各15克,金银花10克,白酒500~1500毫升。将前6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过滤去渣,备用。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祛风除湿、消炎解毒、温经止痛。主治半身不遂、类风湿性关节炎(肢体变形,活动受限者佳)。若无生二乌,可用熟二乌代,但剂量加倍。上述剂量匆过量,口唇麻木者可减量服之。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水蛭土鳖虫酒

配方:当归、川芎、白芷、熟地、杜仲、川牛膝、香附、羌活、独活、寻骨风、木瓜、桂枝、革拨、干地龙、云茯苓、红枣各15克,水蛭、土鳖虫、三七参、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全蝎、蝉蜕各9克,枸杞子5克,马钱子(制)4。5克,乌梢蛇30克,蜈蚣16克,白酒1000毫升。将前28味共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功效:追风活络、和血止痛。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顽痹日久、关节变形、肿大、屈伸不利、疼痛不止等症)。用治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者,效果亦佳。但痹证初起或热痹忌服。

五加皮沉香酒

配方:半枫荷、五加皮、阴香皮、首乌、千斤拔、当归各1500克,桔红皮,熟川乌、牛膝各1000克,50~60度糖波酒。(榨蔗糖的糖液蒸出的酒)50千克。将前9味切片,置瓷缸内,加入糖波酒,密盖,浸泡2~3周(夏季可减少几天,冬季可增加几天),过滤去渣,即得。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止疼痛。主治类风湿性脊椎炎、腰肌劳损及关节扭伤等症。

如果觉得配齐药材有困难,操作起来太麻烦,那么简单快捷的方法也不是没有,(大大彭为了配全水蛭土鳖虫酒的各味药材可是颇费了些功夫的,累得够呛!)当!当!当!懒人福音-解脱神酒!荟萃98味中草药材,毕竟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统统不是问题,功效各位自己体会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讲到“白发”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大都是老年人。

中医认为啊,我们的头发和肝肾功能密切相关。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肝血亏虚,发失滋养,自生白发;肾藏精,其华为发,肾精不足,形于外者,而见白发。

此外,肾又为前人称为“先天之本”,说的是我们日常的行为活动,一点一滴的都在慢慢损耗着我们的肾气。所以,这也是人上了年纪头发慢慢花白的原因之一——先天得损。

是故,老年人群当补肝益肾以补先天为先。

然而,白发并非局限于老年人群,我们常讲“少年白头”,你去看好多学生族,才豆蔻年华,头上就清晰可见丝丝白发,更有甚者黑白分明。少年白头,不仅给人以少年老成的感觉,同样也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和烦恼。

那少年白头也是先天不足所致吗?

当然不是,小孩子就像是八九点钟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满满。然而,少年白头的主要原因,正是落在了这“阳气满满”之上,小孩子阳气充足,容易蒸腾体内的气血津液,久而久之,肝肾精血遭到亏损,同样难以上荣于头,而滋养我们的毛发。

因此,少年白头者,当滋阴凉血为主。

此外啊,我们常讲好多人为生计操碎了心,“一夜白头”。

你去看,如今好多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学习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加不完的班,干不完的活,每天手机响起就提醒吊胆,就怕甲方又提出什么新的诉求。

中医认为,肝气郁滞,过克脾土,脾伤而致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同样也是早生华发的原因之一。

因此,工作压力大、情志抑郁者宜疏肝解郁,以解脾土之困。

然而,不论是老年人也好,小孩子也罢,亦或是为生计疲于奔命的人,白发早生,说到底,主要还是肝肾精血亏损所致。

因此,治疗白发的大方向还是补肝肾、养精血。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补肝益肾、阴阳双补、兼可 清热的方子——首乌延寿丹,出自《医方类聚》。

首乌延寿丹:制首乌、女贞子、墨旱莲、生地黄、桑椹、黑芝麻、牛膝、菟丝子、杜仲、豨莶草、忍冬藤、霜桑叶、金樱子。

制首乌 ,即何首乌以黑豆为辅料,或炖或蒸炮制后而得。

制首乌味甘、涩,性温,入肝、肾经,不燥不腻,

是故,制首乌长于补肝肾、益精血,其涩性兼具收敛之性,而可收敛人体精气,实为滋补之良药,尤为治疗须发早白、早衰之要药。

女贞子、墨旱莲两味药材均入肝、肾经,能补肝肾之阴,阴血充足,须发自然得以濡养,常常相须为用,为治疗须发早白之常用药。

然, 墨旱莲 味酸、且寒性大,一来能收涩体内的阴液,二来功可凉血热。

女贞子 虽养阴之力不及墨旱莲,但其作用平和,兼可清退虚热。

生地黄 甘寒质润,主入肝经血分,为清热凉血之要药,既善凉血热,又可养阴生津。

桑葚、黑芝麻均能滋阴补血,两者性质平和,作用缓慢,为药食两用之佳品。

其中, 黑芝麻 富含脂肪油,功兼润肠通便,一些体虚多病、久病的便秘人群尤善食用;

桑葚 性寒,既能养阴,又可清热,可助女贞子、墨旱莲、生地凉血热。

牛膝 放在这里,主要有两个作用,

其一,牛膝味甘酸,入肝、肾经,善补肝肾精血,肝肾精血充足,须发自然得到濡养;

其二,牛膝有个非常特别的功效——引血下行,将上热之血往下引,颠顶无血热蒸腾,滋养须发的精血自然充足。

滋补完阴液后,再加一点温阳药。

可能有人要问,养阴的方子里为何要加温阳药?

中医认为,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是故,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在滋阴的方子里加一点温阳药,是为了让滋阴之效更甚。 前人有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 泉源 不竭。"就是这么个道理。

因此,这里用到了菟丝子、杜仲两味温肾阳的药材。

其中, 菟丝子 为甘温的药材,入肝、肾、脾经。

既能补肾助阳以化阴液,

又能助女贞子、墨旱莲共奏滋养肾阴之效,

菟丝子不燥不滞,实为平补阴阳之良药。

杜仲 甘温,入肝、肾经,

既善温补肾阳,又兼可补肝肾而益精血。

豨莶草、忍冬藤、霜桑叶均为苦寒的药材,用在这里,主要是清泄里热而起凉血之效。

然, 豨莶草 同时还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多用于风湿痹痛、筋骨屈伸不利者;

忍冬藤 ,又名银花藤,善通利经络,多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霜桑叶 ,即经过打霜过的桑叶,清热解毒之功更甚,同时还兼具清肝明目的功效。

最后,再用一味金樱子,

金樱子 味酸涩,像一张大网一样,收敛固涩住我们体内的津液。

全方阴中寓阳,具生发之性,补精血中兼祛邪舒络,正邪并顾。临床应用以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为辨证要点。

然,方无常方,量无常量,

若是气血不足者,可酌加人参、当归。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人参,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众所周知,人参皂苷是人参的有效成分之一,其中,单糖人参皂苷rh2虽只占人参万分之一,但每日补充含量162%吸收利用率好,小分子易吸收,功效明确不易上火。

如果真上火了咋办?再加用点金银花即可。

若是肝肾不足、阴虚阳亢、风阳上扰者,可加用天麻、钩藤、牡蛎;

若是精血虚弱、心神不宁者,宜加用酸枣仁、远志;

若是小便夜间增多者,当酌加芡实、五倍子。

此外,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还须慎用之。

痹证是指以肌肉、关节、筋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发生红、肿、热、痛为特征的病症,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等疾患。

根据感邪和临床表现之不同,本病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三种主要类型。

行痹以感受风邪为主,主症为肌肉、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痛痹以感受寒邪为主,主症为肌肉、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筋脉拘急,不可屈伸;着痹以感受湿邪为主,因湿性凝滞,主症为肌肉、关节重着疼痛,头身困重。

值得指出,风寒湿邪常相兼为患,使病情复杂化;同时风寒湿邪均可化热,出现关节红肿、热、痛,伴见发热,日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通常称作热痹。又痹证日久,病邪入络,以致瘀血夹痰浊阻滞经络,可出现关节变形,舌质紫黯,脉涩等症状。

方一组成干姜65克,干辣椒25克,乌头20克,木瓜30克。

用法将上药同置锅内,加水2 000毫升,煮30~40分钟,取药液趁热熏洗患处,并用毛巾蘸药汁热敷之。每日早晚各1次,5~10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适应证痹证,尤以寒邪偏胜的疼痛为宜。

说明干姜性辛热,能去风,通四肢关节;乌头、干辣椒均为辛热走窜、散寒温经之品;木瓜祛风化湿,舒利筋脉。合而能收良好的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效,故宜于痛痹。

方二组成秦艽、川芎、丝瓜络、羌活、独活、木瓜、桂枝各30克,伸筋草、补骨脂、牛膝各50克,当归、透骨草各60克,落得打15克,红花1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30分钟,滤液,去渣,浸浴,或浸洗局部。

功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通利关节。

适应证痹证(偏于湿盛)。

说明方中秦艽、羌活、独活、透骨草、落得打、木瓜祛风胜湿,加当归、川芎、红花、牛膝养血活血,桂枝温经散寒,伸筋草、丝瓜络通络。诸药合用,故适用于着痹者。

方三组成生石膏、威灵仙各30克,生甘草、桂枝各10克,知母25克,桑枝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清热和络,疏风化湿。

适应证风湿病活动期,关节红肿痛者(热痹)。

说明方中用石膏、知母清热,桂枝疏风散邪,威灵仙、桑枝化湿和络,生甘草调和诸药,有清热和络、疏风化湿功效。

方四组成乌头(与绿豆衣先煎30分钟)、桂枝、制附片、独活、羌活、大麦各10克,甘草2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或局部浸浴,每日1次。

功用辛温散寒,祛风化湿。

适应证风湿关节痛、畏寒、肢冷者(痛痹)。

说明乌头大辛大热,功能祛风逐寒,但其性峻烈而有毒,故先与清热解毒的绿豆衣同煎,以制其毒性,桂枝、制附片温经散寒,羌活、独活祛风胜湿,甘草、大麦调和诸药。

方五组成秦艽、防己、独活、豨莶草、木瓜各10克,青风藤30克,细辛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祛风通络,散寒利湿。

适应证风湿关节痛明显者。

说明方中秦艽、防己、独活、青风藤、稀莶草祛风通络,木瓜化湿理气,细辛散寒。诸药合用,祛风通络,散寒利湿,故对风寒湿三邪阻滞所致的关节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方六组成独活、羌活、牛膝、千年健、杜仲、枸杞子、当归各10克,丹参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祛风通络,补益肝肾。

适应证风湿病下元虚寒,腿脚乏力,畏寒者。

说明方中独活、羌活祛风除湿,当归、丹参、牛膝养血活血,配伍杜仲、枸杞子、千年健以扶正祛邪。

方七组成露蜂房、浮萍、茵芋、附子各60克,川椒30克。

用法将上药细锉,以水适量煎煮30分钟左右,去渣,用药液浸泡洗浴手脚,每日1次。

功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舒筋止痛。

适应证风寒湿痹,手足疼痛。

说明露蜂房功能祛风攻毒,浮萍、茵芋祛风胜湿,附子、川椒温经散寒。诸药相伍合用,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舒筋止痛功效,故对风寒湿痹者有效。

方八组成椒目、川乌头、细辛、干姜、肉桂各10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取100克水煮30分钟,滤去渣,保温避风处洗患处,每日用1或2次。

功用温经,散寒,止痛。

适应证腰膝冷痛之寒湿痹痛。

说明方中椒目、川乌头、细辛、干姜祛风散寒,肉桂温经通络。诸药合用,温经散寒之力较强,故适用于寒邪偏胜所致的痛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424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