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有哪些治疗方法?,第1张

一般治疗:症状轻者进低脂、低蛋白流食;较重者应禁食,以减少胰腺分泌。严重者则须胃肠减压,减少胃酸以避免促进胰腺分泌。禁食及胃肠减压时,宜输入营养物质(如合成营养液)并根据胃肠减压及出液量补充水、电解质等,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药物治疗

1减少胰腺分泌:如阿托品1次0.3mg,1日3次;普鲁本辛次15mg,1日3次口服;胰高血糖素有抑制胰腺分泌的作用,剂量为1mg,间4~6/小时静脉给药一次。

2降低胰酶活性:抑肽酶每日8~12万u,溶于5%葡萄糖内静脉点滴。爱普尔2~4万u,每日2次静脉点滴。

3止痛:疼痛剧烈可用度冷丁50~100mg肌注,或吗啡加阿托品合用,以减轻腹痛。

4抗菌药物治疗:为预防和控制感染,常用庆大霉素8万u肌注,每日2次。氨苄青霉素6~8g/日,静点。

手术治疗: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

避免酗酒及暴饮暴食,积极治疗胆管疾病和蛔虫病,如上腹部外伤或手术损伤,必要时可早期应用抑制胰酶活性药物。

首先,狗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前者主要是因为狗狗突然摄食了大量油脂含量高的食物,比如有些狗狗在家里趁主人不注意时偷翻了垃圾桶里面的剩肉、蛋糕等油腻或口味很重的食物,这会导致急性的呕吐、吐血、便血等急性剧烈的症状。后者主要是由急性胰腺炎演变而来,且多发于中老年和较肥胖的狗狗,慢性胰腺炎相较于急性胰腺炎表现症状较缓,狗狗出现偶尔的呕吐,同时因为胰腺炎而无法正常消化食物会导致长期的软便。其次,肾衰竭以及中毒也会引起急性胰腺炎,腹部会表现剧烈的疼痛症状,除了表现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溶血、以及抽搐等。

神经炎是指狗狗神经出现的炎症。神经有包括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不同的神经受损,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相同。如果运动神经受损,那么肌肉的控制会出现问题,从而出现走路不稳等症状。如果是植物神经出现炎症,那么动物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会出现问题。

中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多由饮食失节,损伤肝 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传导失敏,腑气不通而致湿热蕴结中焦根据辨证分型论治。肝郁气滞型:以疏肝理气为主,药用柴胡15g,黄芪15g,玄胡15g,杭白芍15g,川楝15g,大黄(后下)15g;脾胃实热型:以清热化湿解毒为主,药用栀子15g,黄芪15g,丹皮15g,赤芍15g,木香15g,黄连3g,虎杖15g,连翘15g,玄胡15g,大黄15g;肝胆湿热型:清热解毒为主,药用龙胆草15g,木香15g,玄胡15g,白芍20g,茵陈30g,金钱草30g,连翘30g,栀子15g,大黄(后下)15g。以上中药均水煎后由胃管注入,并夹管1h,每天2次,重症每天2剂,10天为1疗程。患者腹胀减轻、大便通畅,则减少大黄用量。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炎症病变,使胰腺腺泡组织逐渐为纤维组织代替,造成胰腺功能的严重破坏,出现食物消化明显障碍。病人多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吃油腻食物后

无法入睡 抑郁症困扰 癫痫病治疗不再是神话!

聋哑耳鸣、头痛新疗法! 治好疤痕疙瘩成为梦中的她

上腹部饱胀不适、腹泻,并常因饮食减少而致体重逐渐下降。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腹痛”及“胁痛”的范畴。

慢性胰腺炎近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常见于暴饮暴食、过嗜厚味、酗酒过度者,也可因精神因素诱发,个别也有发病原因不明者。常是急性胰腺炎反复或持续慢性发作导致胰管梗阻,或慢性酒精中毒所致。

一、诊断要点

长期的消化不良,消瘦,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向背部、两胁、肩胛等处放射,常因饮酒、饱食或劳累而诱发。血、尿淀粉酶增高,大便中有脂肪球。上述症状排除了其它消化道疾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有选择性地拍胰腺X线片、B超检查和内分泌检查,可协助确诊。

二、辨证论治

1.肠胃积热

外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厚味,湿热食滞交阻,结聚于里,气机不和,腑气不通。临床症见腹部胀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恶心呕吐,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通里攻下。方用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黄芩12g,黄连6g,白芍12g,木香6g,银花30g,玄胡12g,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10g,厚朴12g。

2.肝胆湿热

外邪内侵或饮食不调,以致湿热蕴结于肝胆,使其失于疏泄条达。临床症见胃脘、两胁疼痛,厌食油腻,发热,恶心,身重倦怠或黄疸。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疏肝泄胆、清热利湿。方用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茵陈30g,生山栀15g,柴胡15g,黄芩12g,胡黄连10g,白芍12g,木香6g,生大黄(后下)10g,金钱草30g,苡仁30g,苍术10g,焦三仙各10g。

3.脾虚食滞

素体脾胃虚弱,复因暴饮暴食,脾运不及,肠胃受伤,食积停滞,气机失畅。临床症见脘闷纳呆,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泄泻,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黄肌瘦,倦怠乏力。舌淡胖,苔白,脉弱。治宜健脾化积,调畅气机。方用清胰汤合枳实化滞丸加减:焦白术20g,焦三仙各15g,茯苓20g,枳实10g,银花30g,黄芩10g,柴胡10g,泽泻20g,陈皮10g,苡仁30g,木香6g。

4.瘀血内结

久病入络,导致瘀血内结,气机不通。临床症见脘腹疼痛加剧,部位固定不移,脘腹或左胁下痞块,X线片或B超发现胰腺有钙化或囊肿形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香附10g,元胡15g,没药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蒲黄15g,五灵脂10g,柴胡10g,苡仁30g,黄芩10g,丹参30g。

三、典型病例

例1.赵某,女,52岁,2000年4月23日初诊。素体肥胖,5年前患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因反复发作于1999年6月17日行胆囊切除术,恢复正常后出院,半年后因劳累而渐觉脘腹作胀,中脘时有刺痛并引及左胁,进食油腻更甚,大便溏臭。2000年4月9日因上腹部疼痛加剧、恶心呕吐而住院。血清淀粉酶为229μ(西氏法),CT示胰头周围约4~5cm处影象模糊,诊断为慢性胰腺炎。经西医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要求中医治疗。

患者精神萎糜,面目虚浮,脘腹隐隐锥刺样疼痛,时轻时重,饮食难咽,脐上压痛明显,可触及质地中等之包块,舌苔白腻,边有明显齿印,两侧瘀斑显现,舌下瘀筋毕现,脉虚而涩,诊为正虚血瘀。目前急在扶正,先予扶脾和胃法。处方:炒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20g,姜半夏9g,干姜3g,佛手12g,炒麦芽15g。上方服6剂后胃纳渐开,脾运日强,脘胁刺痛稍减,舌苔白腻前部薄,舌边瘀斑仍在,脉濡,沉取则涩。此乃血府有瘀之象,治宜健脾益气合用血府逐瘀汤,服10余剂后疼痛消失,后随症施治月余,诸症悉平。

例2.陈某,男,35岁。2001年6月19日因暴饮暴食,于当晚约11时因急性腹痛急诊住院,西医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救治后,28日要求中医会诊。该患者面色萎黄,脘胁如刀割针刺样疼痛,进少量半流质食物亦腹胀欲吐,大便3~4日一行,量少且溏臭。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而有齿印,脉沉细。B超示胰头周围较模糊,诊为慢性胆囊炎兼有泥沙样结石。此乃暴食酗酒,湿热郁结于肝胆脾胃,升降失常。治以疏肝利胆缓下法。处方:茵陈30g,炒山栀12g,制大黄6g,黄芩12g,金钱草30g,柴胡9g,川楝子9g,姜半夏12g,竹茹10g,生甘草6g。上方服至第5剂后,泻下黑绿色泥水样大便,此后数天症状迅速消失。复查B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已不明显,胰头影像渐见清晰。后继用缓下、疏肝、健脾、养胃诸法辨证施治,2周后收效出院。嘱患者不要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及酗酒过度。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四、体会

本病病机常为虚实兼杂,但有所侧重。偏实者,肝胆湿热,胃失和降,治宜清肝利胆、和胃缓下,重在通腑,但收效则在柔肝健脾益胃法;偏虚者,脾馁肝横,气血瘀滞,治宜扶脾柔肝、益气祛瘀,收效在健脾柔肝、益气祛瘀法。现代研究也认为中药对于胰腺炎的治疗,能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大黄、黄连、黄芩、白芍能抑制胰酶活性;大黄、银花、连翘、黄芩、黄连、蒲公英除具有抗菌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大黄、丹皮、赤芍、延胡索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胰腺血液灌注量;大黄还具有明显的抑制疼痛作用,柴胡、木香、延胡索具有利胰作用。

养和饮食

1慢性胰腺炎一般采用高蛋白、低脂肪半流质或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其中限制脂肪摄入每日在20克以下:蛋白质每日可高达70克以上。

2选用富含维生素A、B族及C族的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制剂。

3少量多餐。

4不可食用刺激性食物。

四、家庭护理

1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控制饮食。

2家人应掌握慢性胰腺炎的饮食原则,以防诱发及加重病情,并依据饮食原则,家人应想方设法调配好食谱,防止体重下降、抵抗力降低和病情加重。

五、注意事项

1具备以下几种情况时,应及时送院手术治疗:(1)伴有剧烈顽固性疼痛经内科治疗无效者;(2)合并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病人,如合并胆道大结石,胆道狭窄,以及胰腺假性囊肿时;(3)病人在短期内消瘦明显并怀疑有胰腺癌变时:(4)慢性胰腺炎引起难以消退的黄疸。

2间歇期仍应严格掌握慢性胰腺炎的饮食原则,尤其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人心情高兴之时,以防诱发急性发作及加重病情。

六、预防常识 积极治疗胆道系统结石,预防胆道感染,平时切忌暴饮暴食,过量饮酒,过度疲劳;积极治疗可以并发胰腺炎的其它疾病如甲亢,营养不良,高脂血症等。

肩周炎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大多数为慢性发作,主要临床症状是肩关节周围的疼痛,这种疼痛一般跟天气有关,受风寒以后肩关节的疼痛便会加重,严重的肩周炎症状在夜间疼痛可能会更加剧烈。还会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会造成肩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都受到限制。

在治疗上局部可以外敷活血药物,搭配进行理疗,如艾灸等治疗。还可以进行局部的推拿。剧烈疼痛可以口服消炎药来止痛。若是经过这些治疗效果还是不好,可以再行局部封闭或是小针刀治疗,再严重的话就考虑手术。肩周炎的患者应该免受凉,活动量小,还应经常进行肩关节锻炼,免得症状加重。

肩周炎在治疗上可以考虑给予局部的外敷活血药物,还可以辅助理疗仪烤电、针刺、艾灸等治疗。如果经过上述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给予局部封闭或者小针刀治疗,再严重者可以考虑进行微创手术。肩周炎的患者应该注意避免肩部着凉,活动量不要大,要经常进行肩关节的活动,以防止粘连的症状进一步加重。

病原

主要病原目前尚未见有关该病病原的正式报道。川崎义一(1983)、张幼敏(1993)在描述该病时、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但从该菌广泛存在于池塘水体中,并在多种病症的病鳖中能分离到此菌的情况来看,很难给以确切的定论。台湾的余廷基(1985)还认为它是由一种霉菌所引起的。从该病发病急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来看,也有可能是由病毒引起。

症状

发病早期,少数鳖背甲上有白斑症状出现,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患病鳖有的颈部肿大,全身浮肿,脏器出血,但体表光滑。有的则是腹甲上有出血斑。早期病鳖因水肿导致运动迟钝,常浮出水面沿着池壁缓缓独游。有时静卧于食台或晒背台上不动,不摄食。到发病后期还可见到口、鼻流血。解剖病鳖,可见两种症状;一是鳃腺灰白糜烂,胃部和肠道有大块暗红色淤血。另一种是鳃腺糜烂程度较轻,呈红色,胃部和肠道呈纯白色的贫血状态,腹腔则积有大量的血水,肝呈点状充血。该病最显著的特征:一是脖子肿大,但不发红;二是胃肠道有凝固的血块或毫无血色。

流行

多流行于5~10月,水温25~30℃时。

防治方法

池塘泼洒终浓度大青叶20克/立方水与板兰根40克/立方水,水煎剂长期浸泡。病重的鳖采用注射复方大青叶和板兰根注射液,剂量为2毫升/千克鳖重,1日2针,然后将其浸入60克/立方水的大青叶、板兰根合剂(1:2)中。池塘泼洒“博灭”,同时投喂“强克103(鳖用)”。

投喂“神奇鳖康”也有效果。有时也可肌肉注射穿心莲注射液2毫升/千克体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98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