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第1张

脑卒中的恢复时间取决于病变的大小、部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通常脑梗死病灶或脑出血量较小时,并且不再重要的功能区,表现为轻偏瘫,致残不明显时,治疗时间多为发病后10~14天。大部分通过积极的血管再通治疗可以恢复较好。但如果脑梗死的面积或脑出血量较大时,并且是在重要的功能区,偏瘫较严重,致残明显,则患者度过了7~23天的脑水肿期后,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后期通过康复训练,脑梗恢复期指半年内。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通常半年都也能明显的恢复。但如果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则病情迁延反复,可能遗留后遗症,甚至因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出血等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都有可能。

一、体育锻炼的益处:

心肺系统:是指在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心肺系统负责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到组织,同时把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体育锻炼时,骨骼肌代谢增强,需氧量大增,机体通过调节,使心肺系统活动加强以满足运动的需要。

体育锻炼时心肺系统功能的变化:

a) 循环系统:

为了满足体育锻炼时对氧的需求,运动肌肉的血流量会增加,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增加是心输出量增加和血液再分配的结果。

血液再分配是指运动时内脏血流减少,而运动肌肉却血流增加;心输出量的增加可包括心率的加快和每搏输出量的增加。

b) 呼吸系统:

运动时,身体呼吸频率加快,以摄入更多的氧和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人体运输和利用氧的效率提高,长期的运动能提高人体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统功能。1、预防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及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据报道,在美国每死去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心血管病患者,在我国,死于心血管病的人亦居首位。大量研究表明,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发生的危险性。

2、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呼吸过程加深,会吸进更多的O2,排出更多的CO2,从而使得肺活量增大,残气量减少,肺功能增强。经常锻炼的人由于身体适应能力较强,其呼吸显得平稳、深沉、匀和,频率也较慢,平均每分钟呼吸6~8次,而不锻炼的人平均每分钟呼吸12~15次。

3、提高消化系统功能:体育锻炼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得整个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另外,体育锻炼还会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胰腺的功能,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和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

4、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人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协调活动,坚持锻炼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常表现为机体灵活、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这正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壮的表现。

5、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是人的血糖水平很高,如果病人不加控制,还会引起许多其他健康问题,如视力减退和肾亏等。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由于能控制血糖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个体产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有实验发现,运动30min可使血糖减少12%~16%。因为体育锻炼能提高葡萄糖进入肌细胞的速度,并增加运动的肌细胞对糖的摄取量。这种良性反应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Ⅰ型)效果维持时间不长,但对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Ⅱ型)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体育锻炼的良性反应。由此可见,用体育锻炼来控制血糖,并延长运动后的良性反应,是件有益的事情。

6、预防骨裂:骨质疏松会引起骨裂,骨裂在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均会发生,在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中比较普遍。

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骨质密度和骨的强度达到预防骨裂之目的。当然,体育锻炼对于骨质疏松病人也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7、保持身体活动的能力:人类老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身体活动能力的逐步衰退,尤其是60岁后,身体活动能力的退步尤为明显。事实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使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退化减慢。

8、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型:过分肥胖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容易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寿命缩短。如果一个人的皮下脂肪超过正常标准的15%~25%,那么,他的死亡危险率会增至30%。由于体育锻炼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关节柔韧性,故可以控制体重,改善体型和外表。

9、减缓心理应激: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人的心理应激。应激是对外部环境的一种身心反应,来自我们中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生活等等,体育锻炼则可使人忘却烦恼,心理放松。

10、延年益寿二、人体运动时能量的供应

1、运动时的直接能源

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源是来自体内一种特殊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肌肉活动时,肌肉中的ATP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同时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缩。但是人体肌肉内ATP含量甚微,只能供极短时间消耗,因此肌肉要持续运动,就需及时补充ATP。2、人体运动中的三大供能系统:

①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

磷酸肌酸(CP)是贮存在肌细胞内的另一种高能磷化物。当ATP分解释放能量后,CP立刻分解放能以补充ATP的再合成,由于这一过程十分迅速,不需要氧气,也不产生乳酸,因此,生理学上将它与ATP一道合称为非乳酸系统,又称磷酸原系统。ATP-CP供能系统单独供能的话,大概能维持75秒的时间,时间比较短的剧烈运动如举重、投掷等一般就是动用这个系统供能的;

②乳酸系统(无氧酵解系统):

当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能量消耗不仅量大且速度快,有氧供能不足。而ATP-CP大量消耗时,糖的无氧酵解便开始参与供能。当氧供应不足的程度为氧化供能需要量的2倍以及肌肉中ATP-CP被消耗的量约为原储备量50%左右时,为了迅速再合成ATP以保证持续运动的能力,骨骼肌中的糖原便大量无氧分解,乳酸开始生成。糖无氧酵解系统是400m、800m、1500m跑,100m、200m游泳的主要供能系统。乳酸系统是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再合成生成ATP的能量系统。如果乳酸系统单独供能的话,大概能持续33秒的时间。其最终产物是乳酸,所以称乳酸能系统。1 mol的葡萄糖或糖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可净生成2-3molATP。其过程也是不需要氧的,生成的乳酸可导致疲劳。该系统是1 min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的运动的物质基础。如200 m跑、100 m游泳等。

③有氧氧化系统:

虽然在糖酵解作用中,能迅速释放能量并且不需要氧,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再合成ATP的量是相当少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使ADP再合成ATP。这种有氧氧化供能过程,称为有氧氧化系统。有氧氧化系统是糖、脂肪、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其产物当然就是二氧化碳、水和ATP了。

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特点:(1)体内95%的ATP均来自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作用,是ATP生成的主要途径,是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供能系统。(2)糖的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比糖酵解生成的ATP数量大19倍,因此比糖酵解产生的能量多,且比脂肪消耗的能量少,是体内最经济的能量供应系统。(3) 有氧供能系统的能量物质来源广阔、种类多、储备量大,是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4)有氧氧化过程复杂、供能速度慢,脂肪的氧化供能因耗氧量大,受氧利用率的影响,只有在运动强度低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被大量利用。所以有氧供能系统是耐力运动项目的主要供能来源。(5)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时,最大输出功率比其他两个系统均低。

所以想要减肥的运动者要遵循长时间小强度的原则,这是由于小强度运动时,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获取能量,使脂肪消耗得快。运动强度增大,脂肪消耗的比例反而相应减少。因此,轻松平缓、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或心率维持在100-124次/分的长时间运动最有利于减肥。运动时间至少要在30min以上,这是因为在进行有氧运动时,首先动用的是人体内储存的糖元来释放能量,在运动30分钟后,便开始由糖元释放能量向脂肪释放能量转化,大约运动一小时后,运动所需的能量以脂肪供能为主。总之,想要达到全身减肥的目的,就应做心率每分钟在120-160次的低中强度,长时间(1小时以上)耐力性有氧代谢全身运动。例如,健身操、慢长跑、脚踏车、长距离长时间的游泳等。三、几种运动方式:

人体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转动——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支点,肌肉收缩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与调节下完成了人体随意活动。

影响人体平衡稳定性的力学因素:(1)支撑面(2)重心高度(3)体重,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即I=Δp

(一)、跑步

人体自然的跑动是一切身体运动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对跑步的意义和作用虽然进行了多种论述,但无不认为它是人体进行全面发展、全面锻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增强人们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并且通过跑的锻炼培养意志。

跑步被称为有氧代谢运动之王,它是周身的全面运动,而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锻炼效果。有氧健身跑的技术要求不高,不需要专门的用具和场地,只要有平整的道路和较清洁的空气就能够进行锻炼。今天,跑步已成为国内外千百万人参加的群众健身运动,深受人们欢迎,被人们视为最好的健身方法,“最完美的健身运动”。

(1)跑步可以保护心脏,增强心肺功能

心脏是人体易衰老的重要器官,心脏的功能正常对其它内脏器官功能有直接的影响。医学上认为,保持健康先要保持心脏功能。中年人易得缺血性心脏病,因冠状动脉堵塞而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至心肌梗塞。进行跑步锻炼可使冠状动脉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长期跑步锻炼人的冠状动脉不会因年龄而变窄,保证有足够的血液供给心肌,从而可以预防各种心脏病,保持良好的心脏功能。

(2)促进血液循环

跑步是一项全身性运动,能够加速周身血液循环,调整全身血液分布,消除淤血现象。通过下肢运动,推动人体向前移动的同时,有力地驱使静脉血回流心脏,减少下肢静脉和盆腔淤血,预防静脉内血栓形成。

(3)改善脑功能,增进神经系统功能

跑步可以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有益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消除脑力劳动的疲劳,预防神经衰弱。它还能提高脑部供氧,从而改善脑功能、让思维更具活力。对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调剂情绪、振作精神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4)增加骨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5)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

跑步尤其是中长距离跑步,是机体消耗脂肪的有效途径,可使体内糖元素大量分解,减少脂肪存积。这对预防冠心病、糖尿病和胆囊炎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如中长跑这样的有氧代谢运动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与分解,从而起到预防如动脉硬化这类的疾病。而对于那些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而体重不足的体弱者,适量的跑步就能活跃新陈代谢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增进食欲,起到了适当增加体重的作用。可见跑步是控制体重、防止超重和治疗肥胖的极好方法。

(6)其他

跑步还可以调节人体内部平衡,调剂情绪,振作精神,改善物质代谢,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脂水平,胆固醇水平。

为了使跑步健身达到最佳效果,在健身过程中医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自我监督是健身跑爱好者在跑步健身过程中,对自己健康状态和生理功能变化进行的观察和记录。其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主观感觉有一般感觉、锻炼心情、不良感觉、排汗量、睡眠及食欲等。客观检查有安静时脉搏、锻炼后的即刻脉搏、体重、血压等。其中以脉搏较为方便可靠。运动要取得效果,就要有强度上的控制,这可以通过心率反应出来。运动时,心率要提高到最高和最低的安全心率范围内。如心率达不到最低心率,说明运动量太小,运动强度不够,需要加大和提高;如果超过最高心率,说明运动强度太大,需要降低。最高和最低心率可通过以下公式推算出:

安全心率=220-年龄数;最低心率=安全心率×60%;最高心率=安全心率×90%;。

另外,在进行跑步运动之前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检测,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的运动者在运动中更要注意对运动强度和时间的控制。运动时的衣着装备也要复合运动要求。如要穿着运动服、跑鞋等。

假如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自我监督的客观检查就可以由跑步机来帮您完成了。在室内进行跑步健身还能避免运动受天气、场地和交通等外因影响。

有些跑步运动者担心跑步在减肥的同时会让腿变粗,这是无需担心的,只要做好了运动后的身体放松整理活动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个问题。放松整理活动有很多种,如:跑完步后仰卧,先把腿抬高与地面成90度角,单腿收回,然后再换另一条腿,这样模拟骑脚踏车的动作,反复做10--15分钟(频率不需要太快),有助于腿部血液回流,避免了腿部因代谢物滞留而肿胀或变粗。

(二)、骑脚踏车:

和跑步、游泳一样,骑脚踏车是最能改善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它是异侧支配运动,两腿交替蹬能同时开发左、右脑功能,防止早衰及偏废。由于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骑车会消耗大量的热量,塑型和减肥就靠它喽。此外,骑自行车还能刺激人体雌激素或雄激素的分泌,有助于人体的性功能。

进行脚踏车运动时也要注意强度和时间的控制,方法也同跑步相差无几,运动时要注意自我医务监督。

现在科技的进步,健身房里也有了健身车。健身车是通过模拟自行车运动,根据配备的电子仪表的显示来调整锻炼者的锻炼强度,来达到健身健美的目的,它对运动者运动的强度和时间甚至运动者的心率和消耗的卡路里都有显示,直观的反应了锻炼的效果,健身车的出现也消除了对脚踏车受天气和交通等的影响,方便又科学。

(三)、划船

身材偏瘦的人,肩胛骨突出,看起来很不美观。这是由于后背上部的肌肉过于孱弱造成的,同时,含胸驼背等不良姿势,以及脊椎伤痛等病也都与背肌力量不足有关。划船这项健身运动最锻炼的就是背部、腰臀部、腹部和胸部肌肉的力量了。

由于划船是项比较受条件限制的运动,许多人都不能体验参加这项有益的体育运动,现在健身房里的划船机让划船运动不再只出现在水上。划船机是形象,真实,准确地模拟划船运动的运动器材,使用其健身可以充分锻炼人体的胸肌,背肌,臀部肌肉群,腰肌,腹肌等肌肉组织。

没有训练基础的朋友,可以尝试“坐姿划船”这个动作,即坐在器械前,双脚踏在踏板上,腰背部挺直,上身稍微后倾,双手握住把柄;收缩背部带动双肘拉向身体后方,感觉肩胛骨从两侧向脊柱靠拢;然后慢慢还原到开始姿势,如此连续做12次。隔天练习一次,每次2—3组,每组12—15次。一般健身房都有这种器械,小区里的简易健身器械也可做类似的锻炼。如果你是健身房的常客,那应请教练帮助制定一套背部训练计划。它一般包括向后拉、向下拉以及使上身由前倾到挺直的多种动作,还应该辅以拉力器、杠铃、哑铃等不同的器械进行训练。注意先掌握正确的动作标准,然后逐渐增加负重。

(四)、台阶运动

台阶运动是较方便的一种运动健身方式,它对心肺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对腿部、髋部、腰腹部等部位以及身体协调能力也都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但是在进行台阶运动时也要注意量的控制,尤其是中老年人。锻炼时最好采取强度渐进的方式,这样可避免一些有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因强度过大而产生头晕、气喘、心悸等不良反应,使锻炼达到反效果。强度评定还是依照心率评定。

另外,因为上台阶时膝关节屈曲度在130-150度之间,这是膝盖骨负担最重、最容易引起“膝前痛”的角度,所以在进行台阶运动时不能盲目大强度锻炼,要注意对膝关节的保护。

现在健身房也有了踏步机,就是模拟登台阶运动设计的,可以直观反应健身者的运动情况,有些踏步机甚至可以制定完成的目标,促使运动者坚持一定的运动量。

在台阶运动后也要注意对身体的放松整理活动,可参照跑步后放松方法。

(五)椭圆机运动

椭圆机是一款特殊的帮助全身运动的器械,它可以促进人体心肺功能,是一项结合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运动,从运动过程中训练人体协调性的减压全身运动,也是全身性关节运动锻炼最好的形式。

进行椭圆机运动,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减轻运动中对膝关节的负荷,使健身运动更加安全。

椭圆机上的功能可以帮助运动者进行客观医务监督,包括运动速度、运动路程、运动者心率、卡路里消耗等的显示,可以让运动者轻松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六)无氧器械锻炼

许多男士甚至包括女士对身材有更高追求,如对某部分肌肉想要加强,就会去健身房或家里进行无氧锻炼,如用蝴蝶机锻炼胸肌、用二头肌练习器锻炼肱二头肌等。

在进行无氧器械锻炼时,要先了解各器械的着重锻炼部位,最好是在健身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的锻炼,要想效果明显还要在饮食方面配合,如在膳食中摄入更多的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的增长。最后,在以上所有运动后都要进行身体放松整理活动,运动后的整理活动,也叫结束活动,它对消除疲劳,促进体力的恢复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在运动实践中,有些人由于对结束活动意义认识不清,所以对结束活动重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

体育运动使人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并不是随着运动的停止而马上消失的。例如人体在激烈的运动时,能量消耗是很大的,需要摄取大量的氧,但是许多运动项目,无论呼吸如何加强,也不能满足运动时对氧的需要,所以剧烈活动时肌肉常常是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尤其是内脏器官在运动停止后还要继续工作,以弥补运动时短缺的氧。突然停止运动而不做整理活动;这不仅会影响氧的补充,而且会影响静脉血的回流,继而影响心输送量,造成一时性的脑贫血、血压降低等不良现象。所以整理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整理活动一般应包括深呼吸运动及比较缓和的运动,量不可过大,要使肌肉主动放松,使身体逐步恢复到安静状态。例如在中长跑以后可仰卧在垫子上,将双腿举起抖动,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改善血液的供给,这对于消除疲劳有积极意义。还可以通过慢走、洗热水澡、推拿按摩、睡眠等来调整身体运动后代谢产物的排出。

1,物理治疗,目前,常用于脑血管病康复的PT主要有电疗和运动疗法,其中前者常用于肌电生物反馈和功能性静电纺丝。

2,职业治辽,根据患者的需求,包括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有目的的工作活动被用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功能训练。

3,言语治疗,脑血管病康复主要用于治疗失语症,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恢复其沟通功能,为重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国内外文献报道,ST可以显着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治疗开始越早,效果越好。通过对言语功能的评价,明确了失语症的类型和程度,综合运用相关的治疗方法,侧重于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训练。

脑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中医说法,由于脑细胞的复杂性,经过治疗可能还会遗留一些后遗症。 但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步行或者自理的能力。那么康复治疗主要分为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日常生活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肢体康复训练也就是说急性期将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位,这种情况也一定要在病人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再就是作业疗法,在自体功能恢复的基础上进行作业疗法,使其尽可能回到社会参加一定的工作,包括保持和扩大生活能力,增强肌力和肌肉的耐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里面还包括语言疗法,采用口型法让患者示范口型,让其观察每一个音的口型变化,纠正错误口型进行正确的发音等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训练应由简而繁,由室内到室外逐步的扩大。

目的

观察等速肌力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41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试验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加用等速肌力训练结果

训练后试验组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积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膝关节伸屈肌峰力矩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有明显改善

目的:研究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均给予神经促通技术及有氧运动训练;a组配合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即屈肘角速度为210°/s,伸肘角速度为60°/

s,10个肘屈伸动作为一轮,每日3~4轮,每周3次治疗前后使用biodex

ⅲ等速仪检测2组患者肘屈伸的各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各生物力学指标2组均有改善,a组明显优于b组(p<005);fma积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组高于b组(均p<005);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2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可作为偏瘫患者上肢肌力训练的备选方法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PT):包括运动疗法和电疗法,前者包括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恢复大脑对瘫痪肢体的运动控制能力)2作业治疗(OT):针对患者脑卒中后患者所出现的功能障碍,以及其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设计和选择某些有目的的活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训练。3言语治疗(ST):针对构音障碍和失语症的患者,综合性的应用一对一或刺激促进的方法,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恢复其交流功能,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4吞咽功能训练:采用美国进口VitalStim吞咽功能治疗仪结合各种刺激,用于因非机械性损伤而引起的吞咽障碍,可对喉部肌肉进行重新训练并进行功能性刺激从而使咽部肌肉正常收缩。5心理治疗:通过言行、音乐或生物反馈的方法,对脑卒中后出现心理、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鼓励其建立、巩固与疾病相抗衡的积极心理。康复治疗基本原则:1选择合适的康复时机。2康复评定贯穿与脑卒中的治疗的全过程。3康复治疗计划是建立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有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制定,并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和完善。4康复治疗主语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其家属的配合,并在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5采用综合康复治疗。15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

脑卒中(俗称中风)

突发且进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

功能恢复及预防复发是日常照护的重点

急性期应尽早用药或手术,并重视二级预防

尽早治疗、治疗后尽早康复对预后非常重要

脑卒中( stroke)俗称中风 ,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岀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岀血、脑室岀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脑卒中指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或致死。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75%-90%,出血性卒中只占10-25%。

脑卒中( stroke)俗称中风。

包括 缺血性脑卒中 (又称为脑梗死) 和 岀血性脑卒中 (包括脑实质岀血、脑室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两种。

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同时,一天内发病的高峰通常是临近中午的一段时间,需要格外引起注意。

流行病学

—— 发病率

缺血性脑卒中:

1 男高于女,男性和女性卒中发病率分别为212/10万和170/10万;

2 地域差异: 北高南低;

3 城市高于农村;

4 脑梗死后1个月死亡率33%-52%,3个月内死亡率90%-96%。

出血性脑卒中:12-15/10万。

—— 发病趋势

1 发病率逐年升高,由1993年的040%上升至2013年的123%;

2 发病平均年龄逐年降低,平均年龄为63岁

3 我国急性卒中患者第1年复发率达177%,5年累积复发率>30%。

—— 好发人群

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病,同时肥胖人群和糖尿病人群也属于好发人群。

疾病类型

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 每一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三种亚型。

——缺 血性脑卒中

一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 reversible ischem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RND): 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但在3周内可完全恢复。

二进展性卒中 ( prognosⅳ ve stroke,PS): 脑缺血症状逐渐发展和加重,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有梗死灶存在。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

三完全性卒中 ( complete stroke): 脑缺血症状发展迅速,发病后数分钟至小时内达到高峰。

—— 出血性脑卒中

一、脑实质出血, 按部位可分为:

1基底节区出血:

(1)壳核出血;

(2)尾状核头出血。

2丘脑出血。

3脑叶出血:

(1)额叶出血;

(2)顶叶出血;

(3)颞叶出血;

(4)枕叶出血。

4脑干出血

(1)脑桥出血;

(2)中脑出血;

(3)延髓出血。

5垂体出血。

6小脑出血。

二、自发性脑室出血:  是指血液破入脑室系统,临床常见的脑血管出血疾病,多继发于自发性脑岀血、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

三、蛛网膜下腔岀血:  患者常在体力劳动或激动时发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可伴恶心、呕吐、癫痫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甚至很快死亡。少数表现不典型且头痛不严重的病例,容易导致延误诊断。

并发症

脑卒中的并发症较多,临床上常见的为以下9个并发症:

—— 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发病率高,具体数据暂无报道。可以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降颅压,必要时开颅减压。

—— 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发病率约为85%-30%,通过停用致岀血药物,停用抗栓(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等致岀血药可以预防。

—— 癫痫

发病率早期约2%-3%,晚期约3%-66%。可以对症抗癫痫治疗,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孤立发作一次或急性期痫性发作控制后,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卒中后2-3个月再发的癫痫,建议按癫痫常规治疗进行长期药物治疗。

—— 肺炎

发病率约55%,通过早期处理吞咽困难,避免误吸可以预防,发生肺炎后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 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

在出现尿失禁的患者中(约占总体的40%-60%),约29%的患者发生尿潴留。预防方式: 尿失禁者避免留置尿管,尿潴留者应测定膀胱残余尿。可配合物理按摩、针灸等方法促进恢复排尿功能; 必要时可间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有尿路感染者根据病情决定抗感染治疗。

——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发病率约2%,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可以预防。

—— 压疮

卧床患者易出现压疮,因此患者的日常护理非常重要,陪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勤翻身和清洁身体,预防压疮

—— 营养障碍

约50%的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可使用营养风险筛査量表(如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必要时给予补液和营养支持。提倡肠内营养支持。

—— 卒中后情感障碍

应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注意卒中后焦虑与抑郁症状,必要时请心理专科医师协助诊治。对有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应该行相应干预治疗。

脑卒中早期认知功能训练

因为病情严重,难以完全康复,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负性心理,严重者还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导致脑神经功能恢复受到影响,不利于患者认知功能与身心健康的恢复。

因此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除了要训练肢体功能,还要加强认知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治疗满意。

认知功能训练应早期介入

脑卒中康复理论认为,大脑具有可塑性及能够进行功能重组,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可做出适应性改变,受损的神经细胞发生轴突再生、树突“发芽”,重新建立神经联络通路;而其他正常的神经组织可发挥代偿作用。

所以脑卒中后患者可自行恢复部分功能, 并于1~3个月内恢复至最大限度 ,3个月后常由于各种继发性功能障碍导致恢复速度减缓,故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

运动再学习方案 (motorre learning programme,MRP)则是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对患者而言)或再训练(对治疗师而言)的过程。 患者主动参与反复再学习、再训练,可以开发大脑功能重组和适应性的潜能,并且学习训练进行得越早,脑潜能被开发的效率越高。

常规康复训练

被动运动:教会患者及家属按摩肌肉、关节运动的方法,嘱患者使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运动,并协助摆放正确姿势位置

     主动运动 :指导患者集中力量放在患肢上,进行收缩和抬起运动,告诉患者不要急于一时,耐心训练。

     躯干肌肉训练 :床上翻身等内容,要注意患侧体位姿势。

平衡训练 :包括坐位平衡和站立平衡练习,适当的进行有效练习。

走路及上下楼梯训练 :如图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穿脱衣物、进食、上厕所等。

早期认知功能训练

训练注意力 :通过朗读文字、视觉跟踪、删除一段文字中的某个汉字或一串数字中的某个数字等方法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时间最好为 20 min/ 次。 

训练定向力 :引导患者说出所在地点、今天的日期、闭眼叙述房内物体摆设、区分方向等。

训练记忆力 :向患者读出一串字母或数字,要求其复述,朗读文章后要求患者总结主要人物和事件,晚上说出白天发送的事,使用旧物品与照片引导患者深入回忆。

训练协调力 :通过折纸、套圈、滚筒、拧螺丝帽、捡豆子等小游戏训练患者的肢体配合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 :依次向患者说出若干个词语,要求其说出其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并补充另一次类别相同的词,将任意两个词语连成一句话或一段话,讲一个小故事等。

训练语言能力 :鼓励患者朗读故事、报纸并复述,向患者展示几个词语或一幅有趣的,鼓励其自编故事。

训练计算力 :由简到难地为患者出计算题,或者玩拼图、比大小等游戏。

训练感知能力: 在患者的患侧放置物品,观察是否能产生刺激。若患者有失忆症,则采用实物、加以训练,帮助其恢复记忆。

在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展有针对性的认知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能力等,能使患者对自己疾病有更清楚的认识。

及时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康复的信心,正确理解治疗师的指导语,能充分发挥“运动想象”疗法的治疗作用,从而促进其运动功能的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的进行。

黄力平(1972 — ) 男子体操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武汉市人。1983年8月入选湖北省体操队。1993年5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与队友合作获男子体操团体冠军;8月,在第七届全运会上,获男子体操全能、单杠、双杠3项冠军,是湖北队获男子体操团体冠军主力。1994年4月,在澳大利亚第二十七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获男子双杠冠军;10月,在广岛第十二届亚洲运动会上,获男子体操全能、单杠2项亚军和双杠冠军,是中国队获男子体操团体冠军主力;1993年来连续4年被评为“湖北省十佳运动员”、1993年又被评为“第七届全运会十名最佳运动员”、“全国体操十佳运动员”,荣获“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1994年被《新体育》杂志社、中央电视台体育部评为“世界十佳运动员”。 [编辑本段]天津体育学院教授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62年1月

  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运动康复

  个人简况:

  1978年进入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1983年毕业后到张家口医学院任教,1986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生理学专业读硕士,毕业后到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工作,主要从事神经病康复、心肌梗死康复和老年病康复工作。2002年调入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从事运动康复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和运动与大众健身。曾经作过的研究: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训练;脑卒中康复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调查;脑卒中偏瘫的康复医疗;急性心肌梗死2周康复程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脑磁图研究脑卒中康复治疗机制;有氧运动对饮食性高脂血症老年大鼠血清瘦素、血脂状况、血清蛋白、肝肾组织形态学以及肝脏载脂蛋白mRNA含量的影响等。

  任职情况:

  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

  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果:

  目前参加国家“十五攻关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研究”协作组。

  承担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已结题申报科技成果。

  既往在脑卒中偏瘫康复医疗方面做了些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658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