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久坐腰疼怎么缓解

司机久坐腰疼怎么缓解,第1张

司机久坐腰疼怎么缓解

 司机久坐腰疼怎么缓解,开车久了腰疼怎么办,想必是司机们关注的话题,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可能会因为驾驶时间过于长而导致身体发生一些状况,以下分享司机久坐腰疼怎么缓解

司机久坐腰疼怎么缓解1

  1、纠正坐姿

 在车内,司机们常常放松自己,把身体整个窝进椅子里,使得脊柱成了C形。这种不良姿势会过度拉扯下背部的韧带,且压迫到附近脊柱的神经,造成背痛。要尽量把臀部往后移,让脊椎稳稳地落在髋关节上,下背打直,养成习惯就成自然。或坐在椅子上,在下背部垫上3寸厚的小靠枕。

 驾车健康坐姿是应随时注意脊柱保持和缓的S形曲线。驾车时的正确的坐姿应该把座位前提,坐垫适当地移向方向盘,使方向盘尽量靠近胸前,同时膝关节屈曲,并使之超过髋关节的高度,这样的姿势,即使出车时间长一些,也不容易引起腰痛

  2、避免久坐

 驾车时身体长时间处于呆板僵硬状态,很容易就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腰痛也往往也容易发生,那么你就需要方避免长时间坐着,每隔1个小时如能够下车,不妨停车下地活动下筋骨。在堵车等灯时何不打开车内的舒缓的音乐,坐正身体,挺胸收腹,抓紧时间做做保健操。

  3、热敷腰阳关

 长途驾车出行的人经常会出现腰酸背痛的症状,这是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驾驶或者坐椅背部倾斜的角度不合适等所致。采用中医推拿等方法可缓解此类不适,比如按摩腰阳关穴。

 顾名思义,腰阳关穴位于腰部,在背部后正中线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是治疗腰部疾病的常用穴位。自驾游归来腰部不适者可趴在床上,用热毛巾在腰阳关的位置热敷20~30分钟。亦可让亲友帮忙按摩腰阳关穴,每次按揉3~10分钟,有助于改善腰部疼痛的症状。

  4、饮食治疗

 腰痛吃富含维生素C食物较好。其次是补充维生素B6、B1、B12、维生素D、叶酸等脂溶性维生素,防止缺乏,应适当吃些米糠、麸皮、胡萝卜、鱼肝油、酵母、新鲜水果和蔬菜。

 腰痛吃富含无机盐食物较好。无机盐中以钙的摄人量最为引入注目。每天补充钙不能少于1克,而黄豆含钙量较高,推荐多吃豆制品,因每500克的豆腐,含钙量在11-15克之间,仅此一项,就可维持每日钙的`摄入量。

 猪腰或羊腰1对,黑豆100克、茴香3克、生姜9克。共煮熟,吃腰子和豆,喝汤,可常食。

 乌龟肉250克、核桃仁100克。共煮熟服。用于慢性虚劳腰痛。

 桑寄生20克、猪骨250克。同煮汤。一般腰痛均可食。

  5、做按摩推拿

 按摩能刺激肌肉及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同时还舒缓肌肉和神经,帮助骨髓和肌肉吸收养料和维生素。有针对性的推拿和矫正还可以重塑轻盈的体态,改善肌肉紧绷或痉挛。

司机久坐腰疼怎么缓解2

  1、注意座椅坐姿

 开车时,座位与方向盘的高度不协调将会引起腰背痛。所以买车一定要注意座椅是否良好,是否能使背部获得良好的支撑。

 要保持座椅向前移在一个合适的倾斜角度上,使膝盖能高过臀部,同时右脚不能完全伸展才是正确位置。假期开长途车时,要适当变换座椅的形态。

 相信坐姿对于养生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必再多说了,正确的开车坐姿应该把座位前提,坐垫适当地移向方向盘,使方向盘尽量靠近胸前,同时膝关节屈曲,并使之超过髋关节的高度。

 这样的姿势,即使出车时间长一些,也不容易引起腰痛。建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驾驶员可在下背部垫上2~3寸厚的小靠枕。

  2、堵车等灯做操

 我有一次坐公交车遇到塞车,就看到司机大叔抓紧时间站起来,做了套广播体操,顿时觉得大叔好可爱啊,这就是司机养生的小妙招了,既可以纾解烦闷的心情,还可以锻炼身体,活动气氛,真心倡导。

 提醒,大家出门前请先查询路况信息,避免拥堵。如遇爆堵,可听听抒情音乐,坐正身体,挺胸收腹,抓紧时间做做保健操,你若是不好意思站起来,坐着耸动耸动双肩也是可以的,只要别像雕像一样不动就行。

  开车久了腰疼怎么办

 1、采用中医推拿等方法可缓解不适,比如按摩腰阳关穴。

 2、多吃维生素和纤维素。要适当喝些牛奶,多食米糠、麸皮、胡萝卜等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

 3、按摩能刺激肌肉及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同时还舒缓肌肉和神经,帮助骨髓和肌肉吸收养料和维生素。

 跪在床上,然后用自己两手的拇指还有食指中节部位在脚后跟上方跟腱部位进行拿捏,捏的时候可以稍微用力些,常常这样捏能缓解腰疼症状。

 4、目前倒走是比较受认可的缓解开车腰疼的方法。

 姿势不当者多重心靠前,倒走时能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脊柱的过度弯曲,只是倒走不容易坚持,也不太安全。倒走时要选择安全的场地,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效果最好。

 找个平整的地方倒退走,走的时候尽量不要让膝盖弯曲,腰部放松,两手握拳,用四指手指包住拇指,走的时候手臂自然摆动。每次逆行大约100到200步,每天走2到3次。

 5、鉴于一般私家车相对狭小的内部空间,以及行车时身体、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建议最多连续行驶不要超过两小时,每隔一小时休息10分钟,下车散步、活动腰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放松腰背部肌肉,有效减少腰痛的发生率。

司机久坐腰疼怎么缓解3

  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

 1、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

 2、适当功能锻炼,如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张力失调。

 3、理疗、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

 4、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及舒筋活血的中药。

 5、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6、手术治疗,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施行手术治疗。

 治疗腰肌劳损关键在于锻炼腰背部肌肉,而锻炼腰背部肌肉最值得推荐的方法就是“大雁式”。采取俯卧位,去枕,然后用力挺胸抬头,双手双脚向空中伸展,犹如大雁在飞。锻炼时,单独一次抬起动作要持续5秒钟,然后放松肌肉,休息3—5秒,此为一个周期。每天早晚各锻炼一次,每次做30个周期,长久坚持,就能起到不错的缓解作用。

 此外,仰卧床上,去枕,头部用力向后顶床,抬起肩部的动作也能对腰背部肌肉起到锻炼作用。此方法还对感觉颈部肌肉不适的人有好处。此外,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锻炼之余,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物理治疗也可以增强治疗效果。目前存在较多的理疗方式,包括电磁、超声波、红外线、激光等,它们通过声、光、电、热等作用于人体,起到疏筋活络的作用。

 一天1次,持续10—14天为一个疗程。慢性腰肌劳损为慢性病,常常恢复较慢,不必操之过急。娄教授强调,对于腰背痛,最关键在于平时的坐姿,一定要在僵坐一小时后换一个姿势。同时,可以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垫为腰部缓解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运动护理

  1、腰部前屈后伸运动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手叉腰,作好预备姿势。然后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后伸各四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这是腰肌劳损康复训练中最有效的方法。

  2、腰部回旋运动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手叉腰,作好预备姿势。腰部作顺时针及道时针方向旋转各一次,然后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顺、逆交替回旋各八次。

  3、拱桥式

 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五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头后部为支点进行练习。反复锻炼20~40次,可以促进腰肌劳损的康复。

  4、飞燕式

 俯卧床上,双臂放干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反复锻炼20~40次。

1 腹部推拿手法

点揉气海,关元,中极等穴,每穴约1分钟,以得气为度,然后用摩法顺时针方向摩小腹,时间约6-8分钟。

气海: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2 腰背部推拿手法

按揉脾俞,肝俞,肾俞等穴,每穴约1分钟。以得气为度。

肝俞: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 下肢部推拿手法

双拇指按揉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穴,每穴约1分钟,以酸胀为度。

三阴交:四指并拢,小指靠在内踝尖上,食指上缘平行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就是。

太溪: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太冲:足背第一,第二脚趾间向上推,感觉一凹陷处就是。

4 血热型月经不调推拿

1用拇指按揉大敦,行间,隐白,解溪,三阴交,血海等穴,每穴操作约1分钟,以得气为度。

隐白: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大敦: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行间: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溪:足背与小腿交结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足背两条肌腱之间。

三阴交:四指并拢,小指靠在内踝尖上,食指上缘平行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处就是。

血海:屈膝,手掌五指向上握住膝盖,拇指与其他四指呈45°,拇指指尖处即为血海。

2按揉肝俞,胃俞,大肠俞,操作3-5分钟。

肝俞: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病人常表现为坐骨神经痛—一侧腰部疼痛,经臀部向大腿后方放射,直到小腿和足部,有时还有麻木感,咳嗽时加重。下腰部正中线离开脊柱棘突旁边约1.5厘米的部位可有压痛,有时向下肢放射。此外,在下肢的后方,如臀横纹中点、大腿后侧中点、胭窝部、小腿肚正中等坐骨神经走行的途径上也常有压痛点。正常人平卧床上,可将下肢抬高到90度角、没有任何痛苦;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下肢抬高因腰、臀部疼痛受到限制。腰突出症的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膨出、突出、脱出。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所有种类的腰痛症状,认为是椎体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刺激了椎体周围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有椎间隙变窄的变化,可引起腰椎小关节错位和关节囊损害,关节囊中感觉神经末梢受刺激而引起了腰深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常有腰骶部疼痛症状,疼痛较深,疼痛可轻可重。轻的久坐后才产生症状;重者痛不可忍,卧床不起,稍动就痛,翻身极为困难。卧床休息后腰痛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有的病人数日或数周后出现下肢症状。一般1/6-1/5病人只有腰痛症状而不出现下肢症状,也有只有下肢症状而无腰痛症状的。腿痛症状的程度差异很大,如有的早期就出现了小腿和足部麻木不适;有的一开始就是一侧下肢疼痛并伴有麻困症状;有的只有下肢的困胀症状,不久出现另一侧症状,一侧重一侧轻或原来的一侧症状消失。上部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表现为股前侧的股神经痛症状,下部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表现为股后侧的坐骨神经痛症状。有的病人腰腿痛症状同时存在;也有出现下肢症状后腰痛症状减轻或消失。下肢症状常与走、站有关,有的病人表现为持续性痛麻,症状重者影响行走活动,严重者下肢瘫痪。一般有三种疗法,分别是手术疗法、保守疗法和微创疗法。保守的传统疗法,主要包括针灸、按摩、牵引等,对初次发病者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但大多数患者会再次复发。外科手术开刀可以解决椎间盘疾病的相关问题,但手术创伤与可能出现的手术意外、手术后遗症以及恢复时间长。而微创技术则以创口小、痛苦小、治疗便捷、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经济负担低等显著优势,逐渐占据了椎间盘治疗的主流,比如“后路椎间盘镜”就是属于微创疗法。中老年人,手术疗法风险太大,对身体的伤害也较大,而保守治疗往往不能治本,微创疗法安全有效,可谓是中老年人治疗椎间盘突出的首选疗法。 对于保守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术后的病人应该注意:一: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二: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避免着凉和贪食生冷之物, 平时加强腰背部的保护 。三: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有利了腰椎的恢复。四: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注意劳动姿势, 避免长久弯腰和过度负重,以免加速椎间盘的病变 。五: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六: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

1 为啥拔罐不能拔腰和肾

正确操作的话,可以拔腰部。

拔罐是用罐具操作,燃烧其内部的空气造成负压后吸附在体表的中医疗法,其拔罐位置十分讲究,一般在背部等肉多的部位进行,像是腰两侧肉较少的人则不宜拔罐,同时要避开身体的重要脏器,以免危及健康,像是肾脏、心脏等部位就不宜拔罐,另外对于孕妇以及经期妇女来说,腰腹部也是不宜拔罐的,否则会影响胎儿和自身健康。

除开上述不当操作外,人的腰背部是最适宜拔罐的,其肌肉平坦紧凑,各脏腑之俞穴皆在背腰,而且奇经八脉之督脉在背正中的脊椎线上,在此部位拔罐既不影响人们的工作休息,又能减少治疗时的疼痛,还可刺激到背腰对应的脏腑区域,如肝区、肺区、脾区、肾区、胃区等,对保健治疗效果非常好,是日常拔罐的首选区域。

2 腰部拔血罐的危害

不正当的腰部拔罐可带来以下健康危害:

1、可能造成皮肤组织损伤

部分人较瘦的情况下,其腰部肉少,骨骼突出,如果在此处拔罐,不仅罐具无法牢牢地吸附在体表,而且还会影响肌肤的血液循环,危及皮肤组织和内部脏器,出现肌肤损伤和脏器不适的问题。

2、可能加重身体不适

对于本身腰部有伤情的患者或正处于经期的女性来说,若是此时在腰部拔罐,可使局部组织充血,加重身体不适。

3 腰部拔罐位置 1、腰阳关祛寒除湿

位置:腰部,后正中线第4腰椎下凹陷中。

功效:祛寒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腰骶部风湿痛,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慢性肠炎。

位置:腰部,后正中线第4腰椎下凹陷中。 功效:祛寒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腰骶部风湿痛,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慢性肠炎。

2、命门穴温补肾阳

位置:俯卧,腰部后正中线第2腰椎下凹陷中取穴。

功效:温补肾阳,舒筋通络。

主治:肾虚遗尿,白带,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破伤风,疝气,痔疮,耳鸣,失眠。

3、腰眼穴补肾壮腰

位置:腰部,第四腰椎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功效:补肾壮腰。

主治:腹痛,腰痛,尿频,遗尿,消渴等。

4、大肠俞穴理气化滞

位置:腰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功效:疏调肠腑、理气化滞。

主治:腰痛,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阑尾炎,肠出血,坐骨神经痛,遗尿等。

4 腰部拔罐多久合适

10分钟为宜。

拔罐时患者取俯卧位,选择大小适中的火罐或真空罐,吸拔于腰部压痛点,如留罐的话,从上罐到起罐的停留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为宜,不可时间过长,否则容易损伤肌肤,导致疼痛或起泡。另外拔罐也不宜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拔,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红肿、破损,需等上一次拔罐的罐印消除后再拔罐才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86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