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回避型依恋?

什么叫回避型依恋?,第1张

这种人格的人,对待感情她们经常会感到矛盾,既渴望独立又渴望依恋,既害怕被抛弃也害怕被控制,在关系中的表现总是摇摆不定,若即若离,让人摸不准。

他们一方面非常渴望得到爱和回应,而且一旦陷入爱情之中,也会对他的另一半深深的沉迷,但是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一旦自己追求的对象积极回应,向自己表达感情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排斥和不安,当关系过于紧密的时候,有的时候甚至是关系一旦确定,他们就想要逃离,想要淡化这个紧密的连接,比如会跟身边其他朋友或关系对象说:「我们的关系其实还没有那么认真」;「其实我也没有那么喜欢 ta」。

他们内在的声音会说:「你不需要任何人。」「不要投入太多感情,不然你只会感到失望。」女人会告诫自己说:「你们男人都一样靠不住」「你们男人都是自私的」,而男人也会暗暗的提醒自己:「女人总是试图诱惑你,你不要轻易相信她,被她控制住。」

即使亲密关系的对象有完全正当的情感需求,回避型依恋人格也会感到对方要求太多,总是无理取闹,并且会说「生活中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呢,怎么能让感情的事情消耗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呢?」,即使自己认为关系发展顺利的时候,内心依然会常常产生的一个对白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保护自己,别在关系中受伤。」

        依恋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发展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来的。Bowlby最著名和持久的研究就是研究初生婴儿与他的照料者的依附模式。他从观察中发现和归纳出Attachment Theory。该理论认为婴儿出于安全需要把依恋对象当做安全基地。依恋理论认为,我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中心是否有一个安全基地。正如前面所说,人们都有依附的需要,这个可以依附的对象必须是可以信任的并且能够提供给我们支持和保护的重要他人。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这个安全基地更多地是由妈妈来承担的。

        Bowlby认为:婴儿出生到6个月大的时候处于前依恋阶段,对应信任与怀疑的发展矛盾;6个月大到8个月大的阶段处于依恋正在形成阶段;8个月大到18个月大的时候处于清楚的依恋关系建立时期;18个月大到2岁,婴儿与母亲互动的双向依恋风格形成。Bowlby的学生Mary Ainsworth为其理论作后续研究和测试,并提出了“陌生人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这一研究范式。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母亲带婴儿进入实验场所,这是一个陌生环境,实验者作为陌生人出现在实验场所里,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动,片刻后母亲独自离开,由婴儿单独与实验者相处,由实验者观察婴儿的表现,再片刻后母亲返回。实验者记录这个过程中婴儿 从始至终的行为和情绪表现情况。这个测验给婴儿提供了三种潜在的难以适应的情景:陌生环境(实验场所)、与亲人分离和与陌生人相处,通过测验来研究婴儿在这几种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的探索行为、分离焦虑反应和依恋行为等。

       由此得出三种依恋关系:安全型关系、焦虑-矛盾型关系(又叫做抗拒型依恋)、回避型关系。

   1、安全型关系(securely attached)。

        实验当中婴儿以母亲为安全基地愉快玩耍,根据母亲和陌生人的交谈情况作为社会参照决定对陌生人态度。母亲离开后哭泣,母亲回来后立刻得到安抚。

        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关心、负责。体验到这种依恋的婴儿知道妈妈的负责和亲切,甚至妈妈不在时也这样想。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

       2、焦虑-矛盾型关系又叫做抗拒型依恋(insecurely attached:ambivalent)。

        实验当中婴儿和母亲不怎么交流,第三片段中和陌生人相处较好,第八片段母亲回来的时候开始哭泣,严重的捶打母亲。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婴儿在妈妈离开后很焦虑,一分离就大哭。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环境。

    3、回避型关系(insecurely attached:avoidant)。

      实验当中婴儿一直和母亲保持距离,即便母亲离开和回来也没有哭泣和欢喜的表现。这种关系中的妈妈对孩子也不很负责。孩子则对妈妈疏远、冷漠。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不焦虑,母亲回来也不特别高兴。

        后来研究者又提出了第四种依恋关系:混合型依恋关系。实验中孩子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哭泣和恼怒。这种依恋关系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多也最难干预和改变。

       Bowlby认为在个体和依恋对象的实际交往中形成了个体和依恋对象之间的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IWMs),它是对早期依恋经验的内部表征。内部工作模式最初是基于年幼儿童对依恋对象的行为的预期而建立的,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儿童自身、依恋对象、对各种关系经验的解释,以及如何与他人交往的决策规则等内容极为广泛的表征。内部工作模式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一个是依恋对象,指的是当婴儿需要时看护者是否是可得的、敏感的和有反应的;另一个是婴儿自身,指的是婴儿认为自我是否有价值或值得关爱和看护。

        分离焦虑

        我们每个人在8-9个月大的时候都会有分离焦虑,虽然本质上是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能够辨别危险,代表了孩子记忆力的发展,与孩子处在感知运动阶段,客体永存性相关,但是很多家长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们撕心裂肺的哭声是以为母亲离开了就永远的离开了。小孩子的分别,从来都像永别。

        当然安全型依恋关系对孩子的成长相对更有益,这样的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比较容易实现满足。但是每种依恋关系也都有利有弊,具体要分情境对待。

        其实我就是回避型依恋关系。我的亲子依赖关系最初不是和母亲建立的,是和我的外婆。在我妈妈看来,我可能更独立自主,很多事情也就放手让我自己处理、面对和承担。这对以后个体的性格气质都会有影响。当我们面对一个人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的时候,我们应该常常想,他和我一样小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亲子依恋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深远,但依恋关系不仅仅只有一段,依恋对象也不只是母亲,可能是父亲、亲人、朋友、恋人。虽然模式容易受最初影响,而且是动态可以改变的。

     “你的依恋影响你恋爱了吗”

        到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为止,依恋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儿童研究领域,直到 1987年,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家们的加入,才使得依恋的研究拓展到了成人阶段,典型的标志是 Hazan和 Shaver发表了一篇题为《浪漫的爱可以看成是依恋过程》的论文。他们认为 Ainsworth等人提出的三种依恋类型同样也能应用到成人的恋爱过程中。因此,他们在 Ainsworth等人对婴儿依恋模式描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自我报告量表。在这个测量中,受测者要求从三个有关依恋类型的描述中挑选一个最能够 反映他们在恋爱中经常有的感觉和想法。如安全型的描述以信任对方,喜欢保持亲近为特征,而回避型的描述是缺乏信任,喜欢跟对方保持情感上的距离,焦虑型的依恋类型的典型特征是对恋人的情感效用性缺乏信息,有一种强烈的、而又不太满意的与对方亲近愿望。

        鲍尔比认为,婴儿会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 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值得信赖的。然而,如果孩子的依恋需要没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                “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迎。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觉得 他可爱。”

     个体早期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在建立亲密关系的行为中起主导作用。婴儿的母亲或者养护者有不同的对待婴儿的方式, 比如对婴儿的需求的敏感与否,忽视与否等,都会在无形中在婴儿的心理产生某种影响。婴儿每天就是在与养护者的这种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对成人的预期,这种预期渐渐发展为一种“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型内化了对依恋对象和自己以及两者关系的内在表征,最后转变为一种无意识、自动化的运作。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 就具有了很强的保持自我稳定的倾向,并且会在行为主体(婴儿)的潜意识中起作用。这种行为模式将对儿童的各种社会人际关系(如母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 系等)都产生影响,更会对其成年以后的人际关系和婚恋关系都产生长期的影响。所以说,“内部工作模式”,其实质是儿童对自我、重要他人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种稳定认知。这种“内部工作模式”主要以无意识方式运行,并且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永久,它决定着儿童的行为方式,并成为未来人际关系的参照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倾向于用己有的“内部工作模式”去理解新的信息,早期经验就是这样对个体日后的发展起作用的,它会引导个体去思考自己应该得到何种对待和关注、 给他人怎样的信任和支持、对他人的需要给以怎样的关注,以及在亲密关系中的交往策略等。并且会投射到其他与其发生亲密关系的人身上的。

     婴儿一岁时的依恋状态对其后期人际模式有非常大的影响。安全型的男孩长大后心理健康水平要比其他类型的男孩高。婴儿期的孩子们在成年后更善于交往,也能体会到更大的情绪强度,也会被别人评价为更积极、更阳光。此外,成人的浪漫关系与在婴儿期所发展的依恋风格有关(Fraley & Spieker, 2003)。由此可见,依恋风格是多么的重要。

(内容源自心理咨询讲师王林齐课程资料整理,仅为个人学习使用)

依恋探究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我们个人发展的关系。在关系和个人发展上,我们更专注于哪一个是因人而异的。

非常重要。

依恋理论之父BOWLBY提出人的依恋是具有生物基础的进化需求。

———— 选自 David jWallin 《Attachment in Psychotherapy》

生物基础的进化需求,就是人类为了让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会有吃饭和繁衍等基本生理需求,同样依恋也如此。在远古时代,因为个人的力量非常弱小,大家需要联合起来,用集体的力量一块儿去抵御野兽、获取食物,个体在人群里会觉得安全、舒服,而少数独来独往的人很容易死掉,因此群居者的基因得以保存下来,所以依恋也是一种生物本能需要,即使有人会选择不婚,也只是没有走入一段在法律上承认的关系。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受过挫折的人,如果选择再也不进入任何关系的话,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择偶观,比如颜值高、学历高、经济条件相当等,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理想型和真正找到的人往往不大一样呢?因为我们总是会喜欢上特定的人,这就是与我们的依恋机制相关。依恋表现在我们的性格、相处方式、成长经历等方面。

如:《流星花园》中杉菜和道明寺的相爱就有一定的心理基础。

道明寺的特点:情绪不稳定、暴躁、积极主动的追求杉菜;

杉菜的特点:固执、倔强、冷淡,总是逃避道明寺的追求。

这就是因为她们有着不同的依恋机制。

注释:

焦虑程度 :对伴侣的爱意和恋爱关系,所秉持的关注度和投入度。(如《奇葩说》的辩题,你会不顾一切和伴侣去大城市吗?焦虑程度更高的人往往会选择去)

回避程度 :你对亲密关系的舒适程度。(和伴侣的亲密关系近一点让你舒服,还是远一点有更多个人空间好呢?)

存在于我们的大脑

职责:追踪和监测我们依恋对象的安全性和存在感

内部逻辑:

科学基础奉上:社交线索实验(将三种依恋风格的人集中起来,同时观看屏幕上人脸的情绪变化,感觉到变化的人拍下按钮。最后统计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做出的反应速度。焦虑型反应最快,非常敏感,安全型次之,回避型最慢。但是回避型在注意力分散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如戴上耳机听着音乐回答,反应速度却变快了,这说明回避型在没有太多理性压抑自己时,会自然流露出对他人的需求)

(1)焦  虑  型

举例:

●日常相处——如伴侣长时间不回复信息

●焦虑依恋风格——过度敏感(看中关系,忽略个人发展)。

●依恋机制激活——对方是不是不喜欢我了,都不想理我了,不行我得联系上对方,和对方拉近关系,要不然我俩凉了咋办!需要伴侣表明他别无二心,关系绝对可靠。

这种亲密关系受到一点威胁就会影响情绪。过度敏感,想马上做出行为表现,就是典型的焦虑型。但是仔细想一下,我们每个人处于焦虑状态时都会有类似反应。

●防御策略——伴侣在脑中挥之不去,习惯只记得对方优点(我不能让对方离开我)。高估、崇拜伴侣,坚信“非他不可”,不开心也不放手(除了对方之外,我再也找不到更好的,不开心也不能放手,不能放弃好男人),除非重新产生联系,焦虑感才会消失。

这样的人很容易变成情感劣势者,总在受伤后习惯为对方找借口。

●防御行为——1 频繁联系对方 (为了让焦虑感消失);2 计分策略 (计算对方多长时间没理我,打了多少个电话。一般人有焦虑感时也会有这个反应);3 退缩行为 (再等你有什么用,你都不会理我,于是害怕了,很受伤,出现退缩行为);4 故意表现出敌意 ,或假装忙碌、欺骗(如果对方回复了,焦虑型不会马上表现出内心的快乐,而是表现出与心理相反的反应,比如说我已经不想你了,咱俩分了吧,以分手为威胁,很多女生习惯这种方法。),让对方吃醋(这男生追了我好几年呢,以为是无意说的,其实是想让对方吃醋),想以退为进(说了分手对方还是追我,那才是真爱。)

如道明寺经常联系不上杉菜,就觉得杉菜不在意自己,不喜欢自己,而不会想杉菜有可能在忙,于是情绪激动,忍不住回忆和杉菜的往事,觉得杉菜很可爱很特别,认为自己别无选择,于是继续疯狂联系,终于见到对方后又会故意表示出高冷、敌意的态度,所以两人总是以欢喜冤家的状态相处。

(2) 回避型

●日常生活——相亲中的相处

●回避依恋风格——压抑感受与需求(把关系和个人发展相对立)。

●依恋机制激活和防御策略—— 1混淆“自我依靠”与真正独立。 表现的冷淡,拒人于千里之外。我要避免自己沉溺于感情,感情会耽误了自己更好的独立与发展。认为还是单身好,时间宝贵应该专注于工作(其实是害怕亲密关系中的自我会过于沉溺,会变成难以摆脱感情的焦虑型,即使内心渴望关系,还是选择压抑)

真正的独立是我需要这段关系,但是我也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在关系中有清晰的心理界限;

2 以偏概全 。伴侣总是很普通。习惯于看对方缺点多于优点,相处以指责、贬低为主。3 平淡即无聊 。感情处于激情期时无法控制自我,当感情归于平淡时,自我回归控制,又想要回避感情,所以习惯给自己找借口来挑伴侣的错,说平淡即是无聊,想推拒伴侣。

●激活行为——1 不表达明确的态度。 拒绝和伴侣约会、沟通,认为人不能太感情。(晚婚、恐婚、不婚)保持神秘来捍卫自己的独立(永远不说自己的秘密,有时只是小事,只是通过保留秘密认为给自己心理留空间,认为这样就是和对方没有那么好);2 只看到对方缺点而看不到对方优点 。认为自己和谁都处不好;3 不可能的恋爱 。理想型偶像、婚外恋,无法真正在一起,沉迷于远距离关系;4 发展顺利时,突然拉远关系 。顺利时反而难过,故意拉远距离;5 抗拒身体接触 。虽然心理上渴望亲密,却又想要时时刻刻保持距离。

杉菜收到表白时第一反应是拒绝,压抑自己,感觉私人空间被占用。对方都是缺点,喜欢不可能在一起的花泽类,知道花泽类心里喜欢别人,还是被吸引。但是当杉菜有机会和花泽类谈恋爱时,却反而不喜欢了,对方越靠近越是逃。

(3) 安全型

●安全依恋风格——接纳感受与需求,认为关系和个人发展都很重要。

●依恋机制激活和缓冲策略——1 倾向选择令自己愉悦的伴侣 (不喜欢相爱相杀);2 相信世界上能和自己幸福在一起的潜在伴侣有很多 ;3 将伴侣的幸福视为己任 ;4 不会一味外归因或者内归因 。

●缓冲行为——1 调整心态,解决冲突。 让自己情绪平稳后再去解决问题,让对方舒服也让自己舒服;2 期待有效沟通 ;3 拒绝使用感情把戏 。我是什么样就怎么样,不会拐弯抹角,不会PUA,直接表达需求,欺骗、压榨的成分少;4 容易宽恕他人 ;5 不抗拒亲密,也不刻意划界限 ;6 能接受身体和情感的合二为一。

更多是后天养成的。奉上科学基础:陌生情境实验

注释:1父母在讨论自己的依恋体验方式时和婴儿在情境试验中表现出的依恋具有不可否认的相似性。因此我们推断: 父母的状态对婴儿的安全感,以及后期成人依恋的形成有着很强烈的影响。 2。影响人不一定是父母,任何直接抚养人都成立,因为0-1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建立的关系并不是自己和父母,而是世界对自己的态度,父母象征的是世界,孩子区分不出抚养人。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孩子记不住,但是会进入潜意识。

接下来详细的说一下抚养人是怎样影响孩子依恋风格形成的。

(1)焦虑型依恋的养成

注释:1婴儿自立能力很弱,需要通过哭的方式传递生理和心理需求,如果母亲对孩子的哭不敏感,总是延迟满足,婴儿便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知道哭有没有用,对母亲没有信任感,也不相信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

2尝过母亲在时的甜头,有奶喝,有拥抱,当母亲不在时就什么都没有了,恐惧自己的死亡,所以无法接受母亲离开,非常重视母亲是否在场,以至于把自己过得开不开心归因于母亲在不在场,不发展自己能力,认为发展自己的能力有什么用呢,我去探索有什么用,我能不能活下去都在母亲的一念之差,她愿不愿意满足我,会不会离开我,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有没有安全感都在于你在不在我身边,而不是靠我自己的努力。

(2)回避型依恋养成

注释:1婴儿认为哭基本没作用,只能靠自己;

2知道别人无法帮助自己,所以只靠自己的时候,就不管情绪,感情,只一心努力工作,看起来满足上进,其实是不真实的,只是为了适应别人对自己的毫不在意。

(3)安全型依恋养成

注释:母亲在儿童 需要的时候 给予关怀与安慰,敏感,接纳,婴儿认为是靠自己的能力获得母亲的关注的,“我需要的时候世界就会给我”

(4)矛盾性混乱型

注释:父母即是安全基地,又是危险来源,是靠近还是远离呢?

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想想自己的依恋风格吧。

依恋风格就像十二星座对人的描述一样,没有好坏之分,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魅力,只是不同的风格会有些伤害行为需要改善,所以 需要改变的不是依恋类型,而是相应的有害的防御行为 。

注释:因为依恋风格的改变是很难的,依恋风格是和家人相处了十几年形成的结果,不仅是形成时间过长,而且需要个人觉悟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改变才有可能。如焦虑型女孩在家中做全职太太,如果不去独立赚钱,不改变生活状态,就很难改变依恋类型。

怎样重塑依恋风格?

接纳自己的依恋风格,从依恋机制入手,减少防御行为,接下来进行分别讲解:

(1)焦虑型依恋重塑

注释:1焦虑型对感情的需求度很大,那就去找一个和自己同样需求很大的伴侣,不要和回避型的人相处了,即不要和明知不合适的人相处,否则只会越来越怀疑自己。(对焦虑型的人来说,很容易被回避型的人所吸引,就像道明寺会被杉菜吸引。因为回避型的人和你拉近了距离后就忽然想回避,拉远后又想回来,容易给焦虑型人较大的情绪波动,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大,感觉强烈,会误以为为爱痛苦,情绪波动大就是真爱,而不认为在一起开心才是爱。)

那么怎样辨别回避型依恋型人呢?

●不给你明确信息:对你的案首,以及对你们未来的承诺

●一直对理想恋情抱有幻想,非常渴望遇见一个“完美”恋人

●忽视你的快乐,抱怨你太敏感、太粘人、太矫情,嫌弃你提出的要求太麻烦,从而置之不理

●对你向法官一样铁面无私,不在意你传达的信息

2 如果发现自己的伴侣就是回避型该怎么办呢?制定防御机制记录表:

(2)回避型依恋重塑

注释:1回避型保持理性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和对方拉远关系,所以别专注工作,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才会放下心房;2用学习一项新技能等不太亲密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3化解冲突五原则:

基于对方的幸福着想;

坚持关注问题本身,就事论事,避免冲突扩大(不要一吵架就说你人不行);

愿意包容对方;有效沟通双方的感受和需求。

(3)安全型如何更好的谈恋爱

积极回应;不要过多干预;及时鼓励;识别自己的情绪:维持自己的安全思维模式(不要被焦虑或回避型带偏)

卷首依恋测试1

你了解自己的依恋风格吗 1

卷首依恋测试2 2

你了解恋人的依恋风格吗 5

本书导读走出感情泥泞,迎来爱情新天地 14

第Ⅰ章初遇依恋,爱情原来是这么回事 17

为什么我越想靠近,他越是远离?让依恋新科学带你揭开爱情面纱,转角遇见真爱!

第1 节突破感情迷雾,让爱拨云见日 18

为什么她越靠近,他越远离 20

原来都是依恋风格决定的 22

用全新视野看待身边的爱情 24

不同的依恋基因决定不同的依恋风格 26

依恋理论适用于每一个人 28

知己知彼,方能享受爱情 31

第2 节依赖不是一件坏事情 33

看似完美的情侣真的和谐吗 34

流行爱情观念就正确吗 36

我们都需要依恋,确信对方不离不弃 37

恋爱就是要亲密,而不是彼此独立 39

依恋让我们的内心更强大 41

找一个对的人依赖吧 44

第Ⅱ章识别我和TA的依恋风格 47

我们的依恋风格是什么,会合拍吗?让依恋心理学为你扫除疑虑,谈一场明明白白的恋爱!

第3 节我究竟是哪种依恋风格 48

依然不确定自己的依恋风格吗 49

成人依恋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51

第4 节抽丝剥茧,确定TA 的依恋风格 53

TA 是我的Mr/sRight 吗 54

五条“黄金法则”,瞬间敲定恋人风格 55

恋爱热身|你能判断出他们的依恋风格吗 58

第Ⅲ章三种依恋风,找到适合你的另一半 65

千差万别的恋爱表象之下,藏着何种依恋秘密?解析最真实的依恋风格,你能找到真正适合你的另一半!

第5 节敏感脆弱的焦虑型恋人 66

别让你的敏感伤到自己 67

陷入焦灼猜疑,一切情境皆险景 71

你不接电话,我也假装不在乎 73

享受恋爱过山车,小心遇上不该爱的人 76

流行恋爱指南只会让你吸引错的人 79

也许风平浪静才是你需要的爱情 80

恋爱锦囊| 做真实的自己,吸引真正合适的人 82

第6 节自由而孤独的回避型恋人 89

独行侠的潇洒与落寞 90

他们真的不需要感情吗 92

明明需要亲密,却拼命压抑 94

自我与偏见让他们更孤独 96

不擅长觉察恋人感受,但转变仍有可能 98

触不到的恋人: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100

回避型恋人有药可救吗 102

恋爱锦囊| 从今天开始,正视你的内心 103

第7 节忠诚可靠的安全型恋人 105

安全型恋人的“泡菜效应” 106

他们不一定出众,却一定最包容 107

不容易被发现的绝世好情人 109

安全型恋人的优秀品质来自哪里 111

本能选择可以带给自己幸福的恋人 113

安全型恋人就不会遇上感情问题吗 115

生活中的安全型恋人 117

恋爱锦囊| 遭遇感情触礁时,请相信自己 118

第Ⅳ章欢喜冤家,重遇幸福的自己 119

我们是亲密伴侣,还是亲密“敌人”? 用依恋理论找到恋爱症结,在爱情路上重遇幸福的自己!

第8 节为什么靠得越近,反而离爱越远 120

当“焦虑”遇上“回避”,感情好像跷跷板 121

相爱容易,相处难 125

第9 节琴瑟和鸣只是一种奢望吗 128

幸福恋情,从营造安全感开始 129

重整你的“情感模式” 131

难以逾越的鸿沟 142

为爱妥协,只为有限的亲密感吗 144

第10 节和亲密“敌人”说再见 147

为了你的幸福,错爱要勇敢告别 149

她要的只是亲密,他却只想保持距离 153

最亲近的人,怎能伤害我最深 155

为什么放手总是这么难 157

看透彻了,心就会晴朗 159

分手锦囊|一切终将过去,明天会更好161

第Ⅴ章爱,要浪漫也要经营 163

为何TA 还是不懂我的心,有冲突了怎么办?向爱情经营高手安全型恋人取经,让爱来得再亲密一些!

第11 节有效沟通,让TA 明白你的心164

向恋人表达你的情感需求 165

表白你的心,你也会看到TA 的真心 167

给焦虑型人士:大胆说出来,才知道合不合适 169

给回避型人士:及时安抚恋人,走出感情困境 173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有效沟通 175

制定你自己的恋爱沟通法则 176

恋爱热身|亲爱的,咱们好好沟通一下吧 179

第12 节化干戈为玉帛,让爱吵不散 183

“越吵越亲密”的艺术 184

学习安全型恋人的“吵架公约” 185

敏感问题,说还是不说 190

关于吵架,你需要知道的那点事 193

恋爱热身| 冲突来了,谁是谁非你能分辨吗 196

后记

抛弃错误爱情观,找到真爱 203

致谢 207

附录1 三种依恋风格的主要特质 209

附录2 常见的焦虑型思想、情绪和行为一览表 210

附录3 常见的回避型思想、情绪和行为一览表 212

附录4 三种依恋风格的行为模式 214

在感情中依恋人格分四类你是哪一类

在感情中依恋人格分四类你是哪一类,每一种依恋类型在恋爱中都有各自的恋爱风格,我们很需要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另一半在恋爱中的人格到底是怎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感情中依恋人格分四类你是哪一类1

根据一个人的焦虑程度和回避程度的强弱,我们可以将依恋型人格分为4种:安全型、回避型、痴迷型、恐惧型。

所谓焦虑程度,即是当面对一个难题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悲观多一些还是平静多一些;回避程度,指面对一个难题时,我们本能产生的要逃避的程度是多少。根据排列组合,即可得到以下4种依恋人格:

焦虑程度低+回避程度低=安全型人格

焦虑程度高+回避程度低=痴迷型人格

焦虑程度低+回避程度低=回避型人格

焦虑程度高+回避程度高=恐惧型人格

第一、安全型人格: 大概50%-60%。是4种人格中最适合做恋人关系的,是最理想的状态。

第二、痴迷型人格: 极度恐惧害怕,当在开始一段恋情时候,会快速和另一半进入状态,但是缺点就是他们总是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

第三、回避型人格: 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反应冷漠,人性格独立,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不依赖他人,拒绝和他人靠近,讨厌亲密关系,他们就是所谓的渣男和渣女。

第四、恐惧型人格: 人群中占比约4%。他们面对一段恋情的时候,常常伴随着很高的焦虑感,害怕另一半离开他们,但是当另一半试图亲近他们时,他们又表现出极强的排斥,冷漠对方,这样的心理是很矛盾的。

安全型人格适合和另一个安全型人格交往;回避型人格和痴迷型人格往往会相互吸引,相爱相杀,相互折磨,爱并痛苦着,一个是疯狂逃避,另一个则是疯狂追赶;最后,如果是倾向于恐惧型依恋人格的人,是很不健康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其他3种依恋人格的人交往,结果大都会不满意。

当然,心理学家只是将上述依恋型人格分为4个区间(没有绝对化),并不代表我们每个人可以对号入座,为自己贴上这样或者那样的标签,我们内心的那个自己,远比当下的心理学理论要复杂的多。看心理学书籍、文章,并不是在里面找寻答案得出结论,好给自己套上一个所谓心理学名词,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行为套上了枷锁。

最后:其实是哪一类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学家:为了自己,为了以后你要爱的那个人。

在感情中依恋人格分四类你是哪一类2

1、 主要有四种依恋类型:全依恋、回避型、痴恋型以及破裂型

全依恋: 他们的需求在小时候被完全满足,就会觉得人们都很善良并且值得信任,觉得自己值得被爱。

回避型: 这类人的童年被父母忽视,你觉得别人不好,但觉得自己很积极并且只相信自己。

痴恋型: 痴恋型也叫矛盾型,你的需求没有被试试满足,你开始过于重视爱并且怀疑自己的价值。

破裂型: 破裂型是指孩子在混乱和暴力的家庭中长大,这些人一般都很受伤变得情感麻木,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这也叫做不安依恋。

2、依恋类型对生活的五种影响

1、感情

破裂依恋的人难以维持有意义的感情,因为他们会将童年不健康的模式延续到长大,寻找相似点是人类的本能,哪怕那个相似点是消极的,毕竟相似点就意味着舒适;回避型会犹豫与人亲近并且在长期承诺上有问题,担心被抛弃,他们会和对象保持距离,好在被抛弃前离开;相反,痴恋型人会极度渴望亲密关系,他们会紧紧贴在对象身边,依附在上面,由于不信任别人,他们会容易嫉妒、控制。

2、亲近的朋友关系

全依恋的人更加友善外向,很容易就能交上朋友;回避型的人则倾自己呆着,不和亲友走太近;矛盾型对于拒绝异常敏感,他们很容易变成老好人,渴望社会认可和被受欢迎。

3、伴侣

不论亲子关系是不是很糟糕,我们会倾向于找到与父母类似的伴侣。回避型会找到容易忽视感情需求的那类人,焦虑矛盾则喜欢感情上不满足的伴侣,让自己成为全身心投入感情的人,实际上研究显示,回避和破解型更容易陷入含有暴力的感情。

4、养育后代

功能失调的家庭留下的伤痕是很难愈合的,能够很好地调解情绪的人,背后一般都有健康的家庭;回避型的人会长成情感距离很远的父母,不知如何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他们会过于强调独立和自足,告诉孩子没有人会一直帮你;同时,矛盾型的父母最可能打压孩子,他们控制欲强、严格、过于强势。

5、世界观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教会我们值得被如何对待,期待别人如何对待我们。全依恋的人们外向,因为他们长大时就相信人的善良,他们可以轻松与人交往,自如面对亲密关系;回避型会很小心周围的人,充满怀疑,他们认为世界可能是一个冰冷且严苟的`世界;矛盾型觉得问题都是再自己,太粘人、自找麻烦、没有自尊等等,不断的寻求确认。

你的童年以及和父母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你,决定了你的想法,以及你对他人的态度。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你并不需要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你必须从自我入手,接受自己的缺点,且同时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你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你也不是一无是处。当你遇到一件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后,你可以多给自己加加油,比如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的,其他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一定也可以。当你多感受过几次,自己以为会失败但是却成功的事情之后,你的紧张焦虑感就会慢慢消失。袒露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别人并不会因此看低你,反而会觉得你很有勇气,你也会收到他人的认可和赞同。

1、什么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人格和焦虑依恋型人格一样,是一种特殊的依恋型人格,当然也是一种异常的人格类型。可以“望文生义”地说,回避型依恋人格就是具有回避型人格特征的依恋型人格。回避和依恋这两种表现特征看似矛盾的人格重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是回避依恋型人格。这类人往往也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既想依恋自己亲近的人,但是,依恋,又会带来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最后又只能通过回避的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但回避又会让他们非常没有安全感,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回避依恋型人格者非常的难受,甚至会出现其他的精神障碍或者人格异常。

2、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

(1)依恋特征:回避型依恋人格者往往对自己身边亲近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有着非常依恋的心理特征,回避型依恋人格者十分敏感,如果他们感受到自己被亲近的人稍微忽视,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和痛苦心里。他们渴望能和自己亲近的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但这往往是不现实的。如果他们和自己亲近的人稍稍分离。很容易面临情绪崩溃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他们不能正确地解决自己内心中的这种情感和人格问题,久而久之,产生的后果也可能会比较严重。

(2)回避特征:虽然回避型依恋人格者,恨不得每时每刻都粘着自己亲近的人。但因为他们内心极度敏感,一点小小的隔离变会让他们非常的痛苦。但是他们处理这种痛苦的方式却是赌气和回避。盲目地认为只要自己一言不发,沉默不语就会引起对方的注意,从而使对方关注自己。有时候这些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大多数时候,回避型依恋人格者只能独自承受回避带来的更大的痛苦。

3、回避型依恋人格怎么改善

(1)经常陪伴: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最主要的特点还是依恋。所以在日常相处中,如果他把你当作最亲近的人,你一定要多多地陪伴他。让他能够印证自己内心的想法,觉得你是一个真正能够依靠的人。给他鼓励、陪伴,让他在日常相处中建立起安全感。

(2)注意关注他的情绪:在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回避型依恋人格好友的情绪。因为他们非常的敏感,一些小事可能就会引起他们内心的,一定要多花一份心思来关注他们的情绪,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陪伴和安慰,渐渐让他走出回避依恋型的心理状态。

4、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测试

回避型依恋人格者存在长期的人际交往的困难。而且还有因为这种人格而发展出更多异常人格,甚至是精神疾病的风险。我们可以通过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进行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检验,在其中的D:抑郁、Pt:精神衰弱量表中都能发现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异常特征。

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PDQ-4+ 人格障碍测试直接测出依赖型人格或回避型人格障碍。结合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也是很容易检测出回避依恋型人格的。当然,这些都只能作为前期自我检测的参考,对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仍需要及时去大型医院进行检验。

判断恋人是否回避型依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察恋人的行为表现:回避型依恋的人通常不喜欢亲密的行为,如拥抱、手牵手等,也不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果恋人总是回避和你交流感受,不喜欢亲密的行为,那么他可能是回避型依恋。

2:观察恋人的情感表达:回避型依恋的人在情感表达上往往比较困难,他们不喜欢表现自己的情感,对于喜怒哀乐都不太容易表露出来。如果恋人对你的关系比较淡漠,或者总是回避和你建立深层的情感关系,那么他可能是回避型依恋。

3:观察恋人的态度和行为是否一致:回避型依恋的人可能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和行为,例如他们可能会渴望亲密关系,但又害怕被伤害,因此会采取回避的行为。如果恋人的态度和行为存在矛盾,那么他可能是回避型依恋。

4:观察恋人的过去经历:回避型依恋通常与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例如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支持,或者曾经遭受过感情上的伤害。如果恋人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他可能更容易成为回避型依恋。

总之,判断恋人是否回避型依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建议在观察恋人的行为和情感表达的同时,了解他的过去经历和内心感受。如果你对恋人是否回避型依恋有疑虑,可以与他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87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