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理论解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认知失调理论解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第1张

认知失调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主要关注人们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当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会引发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被称为认知失调。

具体来说,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体会感到心理上的紧张和不适。为了消除这种紧张感,个体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减少这种认知失调。这些方式包括改变自己的态度、行为或者认知,以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保持一致。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很健康,但是他的行为却是不健康的(比如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他可能会感到认知失调。为了减少这种失调,他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开始采取更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或者改变自己的态度,比如认为吃高热量食物也是可以接受的。

总的来说,认知失调理论强调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并解释了当两者不一致时个体会如何应对。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都是靠语言来传播的,通过对方的言语表达我们意会其深意,并加以理解,转换成自己的想法和对方达成一致的意见,进而共同协促进整件事情是发展。这是语言在我们身边起到的最基本的作用和推动力。

例如:你认识一个人或某一事物,你知道这个人的为人、性格或是事物结构等等,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然后受其刺激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乐、思等)这就是情感,最后你对这个人或事物有目的、有计划的追求这种行为心理过程就是意志的表现。

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

情绪认知理论

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证明,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这个结论并不否定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作用。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1、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

2、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有复习焦虑问题的中学生,他是由他的姨妈介绍的。她姨妈是一位佛子,我们关系很好,当得知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后,她将他的外甥的问题介绍给了我。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是老师和学生公认的刻苦大于天份的好学生,但近期性情大变,开始迷恋于网络游戏。父母也是偶然之间发现的,稍加劝阻但却激起了他极大的反应,且发现他每天总是死气沉沉闷闷不乐。由于他是独子而且一直很听话,同时性格很固执脾气又很大,搞得父母想管又不敢管,非常的担忧。

我让姨妈专门安排了一个时间跟他交流,尽量使他感觉比较自然而不会心存戒备。我跟他聊了一些网络游戏的话题,发现他对此并不感兴趣,我又跟他谈到了心理学在学生时代以及学习方面的应用,他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看得出来,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请我为他解除困难。通过他的叙述,我大致的了解了他的情况:他自小学习都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但自打上了高中(重点校)以后,他感觉学习越来越吃力,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总是有很多的题不会,成绩虽然一直还不错,但是属于一种逐渐倒退的情况。他想了很多办法,也加强了学习强度加长了学习时间,但还是收效甚微,自己一直有挫败感。

近半年来,他感觉理科科目越来越难,自己不会得越来越多,想办法提高成绩也不见效,搞得自己欲哭无泪,但这些又不能和别人讲只能憋在心里。每次到考试复习的时候,他一翻开书就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一想到考试一旦考到自己就会考得很惨,他渐渐的变得很紧张,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想法继续努力复习,但是继续努力的结果只会发现更多不会的知识点。随着挫败感越来越重,他变得无法专心的看书,后来干脆就用自己卧室里的电脑玩网络游戏。虽然他玩游戏,但心里很内疚,也不想玩游戏,但是这样就不用面对书本。当父母劝阻的时候,心里反而会更难受,他也知道这不对,但原因又不好跟他们讲,只能跟父母发火。

通过他的叙述,很显然的是在复习的认知过程中出了问题。通过分析和排除,我发现他的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无意识中错误地认为考试的时候会考他所有不会的知识点,从而将会是自己在考试中一败涂地。在认知疗法的理论体系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患者本身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寻找错误认知并对症施治,这是认知施治者的主要工作。当我指出他的错误认知,他有些不明所以,考虑了一下还是认同了我的观点。

我问他:关于你的老师出考卷,有三种可能:一,所有的考题都是你所掌握的;二,所有的考题都是你没有掌握的;三,老师按照由易到难的阶次安排考卷,大部分你已经掌握,小部分可能你还没有掌握。这三种情况,哪一种更现实?

他讲:当然是第三种情况最现实。

我接着分析:关于你的复习,也三种可能:一、所有你已经掌握的复习内容,老师都不会考;二,所有你没有掌握的复习内容,老师都会考到;三,不管你是否掌握复习内容,老师都可能随机的考到,能否考到你在考试之前基本无法预知。这三种情况,哪一种更现实?

他回答:当然第三种情况最现实。

我接着问他:那么,如果一个知识点,你没有掌握,是否老师一定会考呢?

他回答:不一定,只能说有可能考到。

那么如果这个知识点,老师恰恰考到了,你会考零分吗?

不会,只能说这道题我不会,我无法得到这道题的分数,但这不影响其它我会的考题。

很好,我在这总结一下:老师只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有规律的由易至难的安排考卷。你的复习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能掌握的部分,但这些不会一定在考卷中出现,即使出现也只是这个考点失分,不会影响其它考题。只要你能安心的复习,随着一个一个的考点被掌握,你会离好成绩越来越近,所以安心复习时最好的复习策略。对于我的总结,你认同吗?

我当然认同。我明白了,我之前对于不会的知识点的担忧太重了,我会按你说的去好好复习的。

这时候刚好到了晚饭时间,他就跟父母一起告辞了。过了一段时间,听他姨妈讲,那次谈话之后,他恢复了以前的学习状态,而且还主动的每天增加了一些体育锻炼(我给他的建议),他的妈妈带话说很感谢我。

当今的社会,年轻人在未就业之前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这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客观的讲,这和我们当今社会的教育体制就业体制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也和老师家长的不良教育引导有关。这方面,老师和家长真的应该提高自身的心理知识的水平,否则很难批养出心理健康的下一代。

——我在跟随上师在内地弘法期间,遇到了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人,我利用自己一知半解的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也有不少的成功案例。如今挑选一些典型的例子写出来,希望对有类似心理问题的人有些帮助,也希望大众多关注心理健康,会对改善自己和亲友的生活状态有很大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306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