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统失调有些表现

儿童感统失调有些表现,第1张

儿童感统失调有些表现

 儿童感统失调有些表现,儿童感统失调指的是小孩子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疾病状态,其实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通过训练是可以治愈。家长一定要及时治疗,下面分享儿童感统失调有些表现

儿童感统失调有些表现1

  1、触觉问题

 躲避接触——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讨厌被触摸——讨厌理发、洗澡、 刷牙 ,不喜欢 绘画 、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爱打架——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2、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握笔姿势不当,端坐、阅读、写字时姿势不正确;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头部 运动 时,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

 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象的细微差别;逃避或害怕运动,运动中主要用眼睛协调动作;

  3、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 积木 ;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儿童感统失调有些表现2

  1、前庭功能失衡

 表现为自控能力差,好动不安,上课或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下课时到处乱跑,爱招惹别人,有攻击行为,平衡能力差,走路爱摔跤。

  2、本体感失调

 动作不协调、反应迟缓、手脚笨拙,做手工、涂色、剪纸等精细动作总是做不好;跳绳、拍球、滑滚轴总也学不会;写作业时,速度特别慢,边写边玩,写字不工整;计划性、条理性、自理能力差,所以事事爱依赖家长。

  3、触觉防御过度

 不喜欢被别人触摸,这些孩子小的时候不喜欢剃头、剪指甲,脾气暴躁、任性,吃手咬指甲、害怕陌生环境,不合群、胆小、退缩、交往不良。

  4、视知觉障碍

 喜欢看电视但却无法流利阅读,经常丢字漏字、写字慢不工整、笔画颠倒、抄错题、写错数、计算经常出错。

  5、听知觉障碍

 语言表达差,不能完整叙述一件事情,词汇贫乏,组词、造句、作文困难等。

智力障碍儿童情感特点 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且调节能力差。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体验长期处于低级阶段,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责任感等产生晚、发展慢。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情感由于自我中心主义和社会性联系狭窄、不深刻的缘故,常常变换迅速,很不稳定。但有时候又表现为情绪情感的固着现象,行为刻板,缺乏应变能力。

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情绪比较消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认识活动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较常人要多,他们逐渐的就会丧失自信,对从事的工作缺乏成功的期望,甚至事情尚未开始,就觉得无法成功放弃自己的努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个性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不足。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一般较差,在家里大多不会主动做家务,在学校里大多不会主动完成作业。他们不善于支配自己的动作,不会按照比较远的目标去行动。

智力障碍儿童有不可遏止的冲动性。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部的刺激常不能很好地辨认理解和做出合理的反应,以至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很原始的反应,以冲动的、瞬时的行为来回答。

智力障碍儿童易受暗示和固执。智力障碍儿童在接受别人的影响时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况,一方面是易受暗示,另一方面又是脾气固执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觉迟钝、缓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极为贫乏,往往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智障儿童对抽象概念,如颜色、形状、数等,很难真正学会,往往是靠形成的条件反射、记忆来学的,想象力不丰富。如果把他们认识的东西换了个位置,就难以辨认。

6、比较容易兴奋

智障儿童多动、一刻也不停,而且行为无组织;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这两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差。

7、意志力差

遇见很小的困难都会哭或者去找老师,他们没有办法独自努力去做有难度的学习,如折一个飞镖,在白纸中间贴一个剪好的苹果图形等,毫无毅力。

8、情绪变化快

他们一会儿会嚎啕大哭,马上又破涕为笑,容易被一件事情引起不相对应的情绪反应。

9、独立生活能力差

有些家长心疼宝贝,不舍得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四五岁的轻度、中度智力落后的儿童,许多都不会自己用勺吃饭、穿脱衣物、去厕所大小便等。

10、有一定的好奇心

对陌生人感兴趣,很容易趋近,喜欢围着客人;对没玩过的东西,如手机、小电筒等拿着摆弄个没完,爱不释手。

11、刻板的行为和语言

喜欢爬楼梯,并经常这样做,一旦别的小朋友一来玩,他就嚷嚷着,或者把别的小朋友推走;有的会讲一点话的儿童,就总是说某一句话,如你走开等。

12、喜欢音乐

一听歌曲,就情不自禁地听和靠近,甚至手舞足蹈。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会有以下表现: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摔倒、原地打圈晕眩、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任性兴奋好动、粘人、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爱挑剔、语言发展迟缓等。

视觉感不良: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顺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常把数或字写颠倒。

听觉感不良:表现为把别人的话当“耳旁风”,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赖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过分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个人表现缺乏自信、消极退缩。

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本体感失调: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缺乏自信、脾气暴躁、粗心大意、挫折感很多等。

动作协调不良:走路容易摔倒,不会系鞋带、扣钮扣、用筷子,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等精细动作。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孩子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哪怕他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

书上有一句话引起了妈妈的重视:对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正,有效的时机是12岁以前,而且年龄越小越有效。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及其他十二位儿童专家共同认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造成:

A、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1)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2)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3)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B、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父母太忙碌,辅导少,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就直接学走路,产生前庭平衡失调;

(4)父母或保姆不让孩子玩土,玩沙怕弄脏,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5)过早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父母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感

做个测试,看看你的孩子有没有“感觉统合失调”

以下测试题,回答为“经常这样”的计2分,“有时这样”的计1分,“从不这样”的计0分。

1、孩子打羽毛球时经常接漏球,自述明明看到球的来路,但拍子挥过去却落了空。

2、不敢玩秋千,不是失足从秋千上坠落,就是使尽全力也荡不起来。

3、花很多时间学不会跳大绳,跳大绳的队列一到你孩子这里就中断了。

4、从小不敢在马路牙子上练平衡,把孩子抱到马路牙子上他就哇哇大哭。

5、爱哭,怕见生人,在街上遇到陌生人问路经常会害怕。

6、幼儿园老师反映孩子的参与性不强,譬如大家都在学新的韵律操,惟独你家孩子呆立不动,受了批评也不反驳。回家来偶尔高兴了,却能将韵律操回忆起来,当然,跳得生涩无比。

7、写作业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笔或少一笔;形近字(如视与祝)经常弄混。

8、学习拼音困难,经常把d看成b,把q看成p。

9、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

10、阅读吃力,必须用手指逐行逐字地协助阅读。

11、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或者在四则运算中漏掉一个“计算项”。

12、做作业极其磨蹭,同一项作业费时约为同龄伙伴的两倍以上。

13、多动,常常不能自主地去与周围同学打交道。认识到错误后,下回还会故态复萌。

14、性格暴躁、偏执,达不到目的时,会以在地上打滚、吞食玩具部件等危险方式逼迫父母就范。

15、特别胆小,躲避跟老师同学打招呼,实在躲避不过去了,礼貌用语也说得很含糊不清。

以上15个选项全部完成后,计算一下您的孩子得了多少分:

0-5分:基本上没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但请回忆一下父母是否在工作方面倾注太多,致使孩子放学后的户外活动减少缺乏丰富的有情感交流的运动,是感统失调比率逐年上升的起因之一,不可不防。

5-15分:已经有明显的感统失调状况,可依据感觉统合训练专家的意见,在家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果孩子寄放在老人家中,父母应尽快把孩子接到身边来,一方面,老人没有做训练的体能,另一方面,父母的爱和抚触,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和失调之苦重新找回“我不比别人差”的信心的保障之一。

16分以上:感统失调的状况已非家庭力量所能解决,必须有更多的感统训练器械、模式和专业培训人员加入到孩子的治疗计划中来,父母需要一周两到三次,带孩子到训练基地去,根据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建议,选择三到四项训练项目,让孩子寓教于乐。每次训练一小时,坚持三个月后可初见成效。如果希望孩子的治疗效果得到巩固和加强,家中的感统游戏仍需每天坚持,费时二三十分钟即可。

预防感觉统合失调从胎教开始

判断孩子是否感统失调,方法非常简单。人的感觉统合系统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与运动觉等。一般来说,视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阅读时常出现跳行、题目经常抄错等视觉上的错误,在生活中还经常丢三落四;听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则多数表现为把老师、家长的话当耳边风,同时这些儿童记忆力差;触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心里总有担惊受怕的感觉,表现为好动、不安、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甚至怕理发、打针;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做事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易将鞋穿反,晕车、无法把握方向。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多数不会跳绳、跑步动作不协调和容忍受挫、缺乏自信、笨手笨脚甚至口吃。此外,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表达困难等。大脑的学习有赖于身体感觉的输入,学习后的大脑则发挥其指挥身体及感官的能力。

您好,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由于生活环境发生的巨大改变,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的比例也越来越多,大多是由于以下原因:

1胎位不正所产生的固有平衡失调;

2活动空间不足,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调;

3早产或剖腹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

4祖父母要求太多或放纵,太早机能性认知学习;

5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6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7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致使前庭平衡觉失调;

8家庭环境影响会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希望以上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

1如果您的孩子是剖腹产,就要注意了

剖腹产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缺乏生命中第一次触觉和本体感的体验和学习,这种体验的缺乏虽然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商,但却容易让孩子产生情绪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脚笨拙等问题。剖腹产的孩子适应和协调能力差,经过后天的锻炼可以弥补一定的缺陷。孩子出生之后,随着时间的变化,让孩子多翻身、打滚、爬行等,孩子的协调能力就不至于过于迟缓。如果您的孩子是剖腹产就更应该鼓励孩子多动,而不是限制过多,如果很不幸您限制他了,那么孩子上学了,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把字写工整,就不能埋怨得孩子,更不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冤枉啊!

(转自金色雨林孩子注意力训练的好地方)

2集中注意力的敏感期被打扰

请父母们回忆一下,在孩子0到6岁的这个期间,有没有以下情况出现:穿的干干净净的小孩,一看到土或者沙子,就乐颠颠地跑过去,一屁股坐在那,专心致志地玩起来,这时家长走过来,一边把孩子抱起,一边训斥孩子:“多脏啊,怎么坐地上了!不许玩土,太不卫生了,会得病!”孩子在专心致志地玩,换一句话说,孩子在注意力很集中地做一件事,被父母粗暴地打断了,一而再,再而三打扰孩子,敏感期过去了,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集中注意力了,找不到集中注意力的感觉了。

(转自金色雨林孩子注意力训练的好地方)

3父母对孩子的限制过多

父母一般都喜欢乖而且听话的孩子,乖、听话的孩子父母省心啊,孩子老老实实坐在那,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好啊!很不幸的是,父母越希望孩子乖、听话,孩子越叛逆的厉害。为什么啊?困惑!父母想想,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像木偶人呢?又有哪个孩子喜欢做木偶人呢!

孩子最初就是靠自己的身体和感觉来学习认识这个世界的。孩子好动,正是孩子受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的内因驱动的,像这样的想法被父母无情地依靠压迫或威胁,惩罚或奖励等手段打压了,孩子在家里不能表达自己的这些愿望,那只好去学校表达了。于是老师和父母又给孩子贴上了多动和不集中注意力的标签。乱贴标签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大误区。

这又是为什么呢?人的意识通常被潜意识控制着(不包括觉醒者),而潜意识只接受暗示。如果接受到的暗示是: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潜意识会调动所有意识实现这个目标,相反,如果接到暗示你是一个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那么潜意识也会调动所有意识实现这个目标。

(转自金色雨林孩子注意力训练的好地方)

老师和父母千百次的暗示后果是什么呢?强化孩子记住了我是一个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所以,父母们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成长是有过程的,犯错也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没必要大惊小怪。

4情绪的问题

家长通常会因为学习不好,不听话,不好好写作业等原因把和孩子的关系搞得一团糟。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呢?孩子感受到的是有条件的爱,我必须表现好,不然我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好事,可是孩子的心里背负这样的沉重的负担,而且这负担是和学习无关的,孩子在看书时忧虑这个问题,写字时也忧虑,考试时就更紧张和害怕了,请问父母们,这样的状态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忘我的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吗?家长把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把不良情绪带到学校,带着这样的情绪孩子自然不会把全部精力放到学习上了。爱孩子就要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永远不会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患得患失,让孩子放下这个大包袱,轻装上阵。

(转自金色雨林孩子注意力训练的好地方)

5分清楚哪些事是孩子的,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学习到底是谁的事呢?我问过几个小学生,好几个小学生的回答都是:“我学习是为了妈妈!为了让她高兴!”学习到底是谁的事呢?父母有没有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呢?我有一次发现儿子的作文有这样一句话: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答爸爸妈妈。我马上告诉孩子:学习是你的事,你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学习,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我们,我们不需要你报答,我们一直爱你,永远爱你。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这一点是绝对马虎不得的。如果学习是为了父母,孩子就失去了做好自己的机会,觉得自己是为父母而活。没有做自己不会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而且有了相应的代价,我考好了,你要奖励我,因为我是为你考的好成绩。学习的动机就出现问题了。经常有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作业问题呕心沥血,这是毫不夸张的。上了一天的班,还要陪孩子写作业到深夜,孩子写不好不听话,还要生气,最关键的是,孩子不但不领情还满怀怨恨,和父母对抗。父母们几乎欲哭无泪了,如果我说这还是父母的错,就有一点残酷了,可这是事实啊。父母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写作业是自己的事,上学还是自己的事。举个例子,孩子早上赖床,怎么办?父母要做的,不是比孩子还着急,去当消防员,在事故发生的初期就立马去消灭它,而是任凭事故的发生,任凭他迟到。我孩子在一年级时,迟到一次,不但没吃早饭还被老师罚站一节课,从此再没赖过床。父母不要怕孩子受这些小挫折,孩子犯了错接受自然惩罚,是成长的道路上必须要走的弯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另外,接受自然惩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怨恨家长,不影响亲子关系。既然学习是自己的事,就完全交给孩子自己处理,不要陪孩子写作业,孩子在家写作业能自觉完成,去了学校当然也一样自觉,习惯了;孩子在家里是由父母监督完成的作业,去了学校,老师一转眼就溜号了,也是习惯了。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啊。孩子没学会管理自己,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是父母们没有给孩子学习管理自己培养好习惯的机会。父母为什么要做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呢?是因为恐惧。害怕孩子做不到,做不好。这样的恐惧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你不行,你没能力管好自己,你必须被我管,我比你强多了。这样的负暗示经过无数次的强化后果怎样呢?培养了一个没能力没自信的孩子。

(转自金色雨林孩子注意力训练的好地方)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很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第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父母和孩子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只有建立了和谐的亲子关系,才会在父母和孩子的心与心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父母的思想才能通过这座桥梁与孩子分享,如果没有了沟通的桥梁,父母只能隔岸观火,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所以任何破坏沟通桥梁的做法都是失败的做法。让幸福快乐伴随孩子前行。

感统失调造成原因:

一、生理原因即先天性的。

1、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2、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3、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二、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即后天性的。

1、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4、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5、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6、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扩展资料:

感统失调分类训练方法:

1、前庭平衡训练:

可以采用一些玩具器械,帮助孩子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和前庭平衡觉健全。如玩一玩滚圆筒、平衡脚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滑梯、晃动独木桥、平衡台等游戏。

2、视觉感训练:

首先要控制孩子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避免干扰视觉发展。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玩吹泡泡、放风筝、游戏棒等游戏,让孩子多一些训练,帮助加强眼部肌肉的控制,提供视觉和前庭觉的整合练习。

3、听觉感训练:

孩子的听觉太弱,受不了太大的声音。如果家长经常大声责备孩子,会造成孩子形成自我保护,养成拒绝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因此,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音调。另外,经常和孩子开展听觉专注力的训练,如玩一玩听声音找动物、听声音找乐器的游戏。

参考资料:

-感统失调

虽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疾病,但感觉系统的不健全发育会影响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家长需要了解,感统失调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触觉、视觉、听觉、本体觉和前庭觉。通过观察孩子平常的行为,或者做感统测评,了解孩子可能哪方面感觉系统存在问题,再针对性的经常做一些家庭感统训练方法。

家庭中的感统训练,以家长为主导,以孩子为中心,利用家庭中的生活用品、自制的活动器械,通过一起做游戏训练孩子的各种感统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训练要保证孩子的安全。

目前,很多家长对小孩的感统能力相关问题了解不多,或者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原因,家庭环境原因等各种客观原因不能在家进行系统、长期的训练,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专业的感统训练机构进行训练。一般来说,专业的感统训练会更具有针对性,训练效果更有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1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