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

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第1张

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

 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发展阶段,如果在该阶段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发展,这个人会在生活上出现一些问题,那么你知道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有哪些吗。

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1

  第一阶段:0至1 岁信任与不信任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需要他。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1、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及极度害怕被遗弃的表现;

 2、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

 3、需要别人照顾;

 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展示偏执狂症的倾向,如暴饮暴食,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第二阶段:2至3 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如果有家长支持及受到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及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若孩子在这成长阶段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会产生害羞及惭愧的感觉。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5、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第三阶段:4至5岁主动性与内疚

 1、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2、发展出主动性。

 如果在这阶段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及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如果在这阶段,家长不支持他,反而因他作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会秘密地做。

 1、害怕犯错;

 2、感到无助及内疚;

 3、只懂得安慰别人;

 4、回避风险;

 5、隐瞒错误。

 6、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

 7、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

 8、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

 9、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第四阶段:6至11岁勤勉与自卑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及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1、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2、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3、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4、凡事要求完美;

 5、经常拖延及耽搁;

 6、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第五阶段:12至21岁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

  青春期:

 1、找出他自己怎样去适合这世界;

 2、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

 3、界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

 4、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5、找出人生应怎样过

 若这阶段容许他去探索他自己的梦想及感觉、改变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长及身边的成人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1、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2、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3、不能订立人生目标;

 4、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5、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6、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2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 发展的连续性和年龄的阶段性婴儿心理发展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不可中断,且该心理过程会呈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和其他阶段不同,具有代表性。

  2、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按照顺序发展,无法跳跃,每一阶段都有代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会轻易变化,相对稳定。然而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个体发展成熟度在变化,造成了各阶段心理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这也体现了心理发展的可塑性。

  3、婴儿心理发展的基础性 。婴儿心理发展时期是儿童成熟心理时期的基础阶段,发展速度快。婴儿从呀呀学语到简单词汇,从观望到认识再到理解,从理解到记忆、兴趣、情感。这个阶段是婴儿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为儿童成熟期的心理发展做铺垫。一旦这个阶段没有被重视,那么会影响到婴儿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婴儿心理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1、断奶。断 奶是每个婴儿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大事,采取合适的办法是很重要的。不合适的断奶方式会给婴儿心理留下阴影,会造成婴儿厌食、哭闹、夜惊。专家建议,可以在断奶前几个月慢慢带着粥、饭等食物,给婴儿一个适应过程,切忌突然断奶。

  2、控制训练要循序渐进 。婴儿逐渐长大,大小便需要自我控制。这个过程需要慢慢训练,不能对婴儿过分训斥和埋怨,更不要打骂婴儿。对婴儿的训练不要过早,因为婴儿的脑子发育程度不同以及对自身的控制力也有差异,但是差不多两岁半开始训练比较合适。

  3、不要吓唬婴儿。 婴儿的心理很脆弱,家长不能吓唬婴儿,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婴儿在经过吓唬之后心理会留下阴影,以后再触碰相同的物体或者听到相同的话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性格也会变成胆小怕事。

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3

  1、注意的发展:

 婴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

 新生儿的无意注意表现为外界各种强烈的刺激都可引起新生儿的注意;

 3个月能短暂地集中注意人脸、声音和色彩鲜艳的玩具等;

 5~6个月的婴儿能短时间集中地注意一个事物;

 1岁时有意注意开始萌芽;

 2~3岁时有意注意时间逐渐延长,但注意容易分散或转移;

 5~6岁时已能独立地控制自己的注意。

  2、记忆的发展

 儿童出生后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开始的标志。

 生后2周的新生儿出现哺乳姿势的条件反射是最早的记忆;

 3~4个月开始出现对人与物的认知;

 5~6个月的婴儿已能再认妈妈;

 1岁内的婴儿只有再认而无重现;

 婴幼儿时期记忆的特点是记忆的时间短,内容少,易记忆带有欢乐、愤怒、恐惧等情绪的事情,机械性记忆为主。

  3、思维的发展

 3岁前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与客观物体及行动分不开,不能脱离人、物和行动来主动思考,若活动对象或动作转移,儿童的思维也随之转移。

 学龄前期儿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引起的联想来进行思维,如学妈妈喂自己吃饭的形象给娃娃喂饭。在后期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有了一定的发展。

 6岁以后——逐渐学会了综合、分析、分类、比较、抽象等思维方法,使思维具有目的性、灵活性和判断性,是思维过程中的质变,而出现了抽象概念思维。

语言作为人类 社会 交往的必要工具,家长们都非常重视,笔者针对15个月左右儿童的语言和 情感 需求做了一些总结。

15-16个月的宝宝应该能试着说出一些词语了,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之理解能力仍有明显的差距。他能说几个词或用两个单字组成一个短句,而且能对应身体部位说出名称,甚至家长给出的三项指令他能完成其中两项,这些都是宝宝理解力发展的表现,理解能力则是建立在孩子的认知之上。

正常情况下,15-16个月的宝宝除爸爸妈妈外应该能说3个单字了,但有些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可能要到18-20个月才能具备这种能力。宝宝迟迟不说话,家长多少会有些担心,与其独自纠结,不妨进行一个“自我诊断”,判断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原因。

1 判断孩子听力有无问题。 通常,宝宝在刚出生后,医生会进行一次听力筛查来判断宝宝的听觉系统有无异常。如果未接受过该项检查,家长也可自行判断。比如,在背后喊宝宝的名字,看他是否回头,或给宝宝下达指令看他能否完成。

2 判断宝贝发声器官有无异常。 先天发声器官缺损、畸形,或舌系带过短也会导致宝宝迟迟不能说话,这种情况最好由专业医生确诊。舌系带过短的宝宝,家长可掀开舌头自行观察,而存在发声器官问题的宝宝平常可能连叽叽咕咕的婴儿语言都无法发出,这也是一种参考线索。

3 判断智力是否发育迟缓。 宝宝智力发育迟缓会有明显的行动迟钝现象,而且,语言理解能力也无法达到同龄宝宝的水平,可能无法完成家长的指令。

4 遗传因素。 父母可询问自己的长辈,了解自己小时候说话时间早晚问题。

5 语言环境不佳。 平时生活环境过于单调,宝宝接触语言的机会少,或家里人多嘴杂、方言土语满屋飞,都降低了宝宝学习语言的机会,使宝宝出现说话迟的现象。

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幼儿平时的辅食是否添加的过于精细,过份精细的辅食也会导致儿童口肌发育迟缓,导致语言迟缓,发音不准等。

解决完这些问题,还要解决孩子的认知问题,为2岁开始孩子的语言爆发期打下基础,身体上的问题没有了,内在输入就是关键,一个孩子认识足够多的东西,理解并知道词汇,才能够把词语组合,并表达出来,我们需要让孩子认知更多的东西。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较于前几个月开始变长,能更久地专注于某项活动。而且,宝宝可以把对物体形状、大小和空间、因果等这些概念和关系的理解融入到他正进行的活动和 游戏 中,比如,宝宝在澡盆洗澡,他会挥舞双臂用手掌拍打水面看水花四溅,像妈妈那样用洗澡海绵擦洗自己的手脚,还会用小手挤出小黄鸭肚子里的水,等等,在整个 游戏 和生活过程中,多互动,增加表达需求的过程,也有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15-16个月的宝宝 情感 发育进展体现在 情感 的延伸上,他会把关爱、拥抱、亲吻传递给别人,甚至延伸到对玩具、私有物品的态度上,如拥抱亲吻玩具或对玩具发脾气表示不满。这一年龄段的宝宝可能会呈现出陌生人疑虑,害怕陌生人的示好或接触,而且可能会表现出对妈妈等某位家庭成员的偏爱。在这个年龄中,亲子互动的上课形式就能很好的给到孩子安全感,和能力认知的提升。因为对于没有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孩子,在没有平行 游戏 和合作 游戏 前,必须要给到安全的环境,安全的人,和少部分的能够交流的群体,进行1对1,并在老师和家长引导下进行一对多的演示交流。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用科学的 育儿 观, 健康 的养育方式,和良好的家庭环境,陪伴幼儿 健康 成长。

这种差异可能与孩子不同的依恋类型有关。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最初的的一种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母亲看护是良好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鲍尔比观察到,被分离的婴儿会以极端的方式(如哭喊、紧抓不放、疯狂地寻找)力图抵抗与父母的分离或靠近不见了的父母。他认为这些行为可能具有生物进化意义,但他并没有揭示出儿童依恋行为的个体差异。

心理学家艾斯沃斯采用陌生情境法,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儿童日常生活的典型情境,观察儿童在此情境中的反应,来研究不同婴儿与母亲的关系类型。

在这种陌生情境中,他对12个月大的婴儿和它们的父母进行实验,系统地安排婴儿与父母的分离和重聚。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1母子同时进入一个陌生的房间,房内有很多玩具,母亲坐在一旁,孩子自由玩耍。(3分钟)

2陌生人进入,起初沉默不语,然后(1分钟)与母亲交谈,再过1分钟,陌生人走进婴儿,与其游戏(1分钟)

3母亲离开,陌生人与婴儿在一起活动(3分钟)

4母亲返回,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第一次返回,3分钟)

5母亲离开,孩子单独留在室内(3分钟)

6陌生人进行房间,与婴儿一起活动(3分钟)

7母亲再次返回,重新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3分钟)

实验者通过观察儿童对玩具的摆弄行为、儿童的表情和其他情绪反应(如啼哭等),以及儿童与陌生人交往的倾向,将婴儿依恋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安全型依恋 (secure attachment)

安全型儿童

母亲在场时,通常以母亲作为“安全基地”,以母亲为中心主动去探索环境,并不是总依偎在母亲身旁,只通过偶尔的靠近或眼神注视与母亲交流,母亲在场时,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

当母亲离开时,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接触,将其作为“避风港湾”,易被安抚。约占65%~70%。

安全型儿童的母亲

对孩子很敏感。她们能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喂食,对喂食的时间、速度和方式等都非常敏感。

对孩子有较多的反应:她们在孩子哭时会去安慰、“回答”孩子的问题,在孩子看着他们时会对孩子说话。

母亲允许适宜于孩子年龄阶段的自主和探索。亲近具有灵活性:儿童和母亲各自独立活动,并不时进行随意交流。

母亲喜欢喝孩子有亲密的接触,能和孩子在互动中获得乐趣。

(二) 回避型依恋 (avoidantattachment)

回避型儿童

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泣,母亲返回时,他们不太高兴并设法回避母亲。

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经常有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

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为“无依恋婴儿”,约占20%。

回避型儿童的母亲

回避型儿童的母亲易发怒,有的对孩子缺乏耐心,当孩子干扰自己的计划和活动时生孩子气或怨恨孩子,

她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羞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她们紧张、不安、缺乏自信,她们和孩子间的距离常引起孩子的愤怒。

母亲似乎对儿童的接触尝试做出消极的反应:当儿童悲哀时,母亲退缩。

(三) 焦虑—矛盾型依恋 (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焦虑-矛盾型儿童

在母亲离开之前就显得很警惕,开始焦虑,紧张地关注母亲的行为,生怕母亲离开,因此不能尽兴地玩游戏。

母亲离开后他们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后,他们的行为很矛盾:一方面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又以尖叫踢打来拒绝。当母亲亲近他时,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朝母亲这里看。

这样的儿童很少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    “反抗型依恋”,约占10%~15%。

焦虑-矛盾型儿童的母亲

母亲似乎致力于抚育任务,但经常在情感上对孩子不可亲近。

母亲常常误解孩子的信号,对孩子的反应更多地依赖于自己当时的心情,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在这三种依恋类型中,回避型与焦虑-矛盾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婴儿对母亲的依恋类型既具有明显的稳定性,但同时,在家庭环境经历较大变化,母亲与婴儿的交往发生较大转变时,也可能发生变化。安全型可以转变为不安全型,或者不安全型可以转变为安全型。

婴儿依恋的性质 最根本取决于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 。依恋并不仅仅是母亲使婴儿的需要(包括食物、水、温暖、舒适)得到满足,也不单纯取决于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间的长短。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社会性交往过程中, 母亲对婴儿所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 和 其对婴儿是否关心 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果母亲能够非常关心婴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听取婴儿的信号,并能正确地理解,作出及时、恰当、抚爱的反应,婴儿就能发展对母亲的信任和亲近,形成安全型依恋。

依恋对儿童的影响

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1大脑发育

目前的神经心理研究也显示,母亲看护对婴儿的情绪和心理有重要的影响,而婴儿的情绪经历在大脑发展阶段不成比例地存储并且在右半球加工。因此, 依恋关系会影响婴儿大脑右半球的成熟。 并且,母亲看护可以增加兴奋性氨基酸(N-methyl -D-aspartate,NMDA)受体水平,提高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和增加婴儿大脑突触, 这对大脑皮层的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Schore, 2001)。

2学业成就

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一项最全面的长期研究,发现 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与孩子日后的学业成就密切相关。 他们研究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况下,婴儿对父母依恋的模式与程度是影响孩子日后学术成就最明显的因素。

3人际交往

婴儿与父母和照顾者之间健康的关系,是孩子一生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婴儿中,安全型儿童通常调适最为良好,即它们较有韧性,与同伴关系良好、招人喜爱,而不安全型儿童可能存在与同伴的交往困难,可能表现出攻击性,或者退缩行为。

4成年后亲密关系

早期的依恋经验也会影响我们对于伴侣的选择,或者说是对于以后婚恋关系中依恋类型的选择。我们会倾向于寻求与早期依恋经验相同的依恋模式,即与父母的依恋类型相似的或者跟自己的依恋关系有关的个体建立亲密关系。即在婴儿时期因为父母的照顾方式培养出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的人,总是会下意识地找到那些会让他们重复体验不安全依恋感觉的人。所以,糟糕的恋爱经历往往会一再重复。

参考文献:

AN Schore,(2001) Theeffects of early relational trauma on right brain development, affect regulation, and infant mental health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22 (1-2) :201–269

孩子几乎生下来几个月就有了简单情感。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情感也越来越复杂了。在婴儿时期,只有高兴、不高兴等单纯反应而已。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集体生活的增多,喜怒哀乐等比较细致的情感也发达起来。到了5岁,情感几乎与大人无异。同时,一到这个年龄,胡吵乱闹、烦躁、恐惧等情绪就少了许多,相对来说安稳多了。

心理学中,依恋就是宝宝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照料者之间情感的纽带关系。

安全型依恋关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提出的。艾恩斯•沃斯通过设计陌生情境技术,专门用以研究依恋类型,

具体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通过观察多个宝宝的表现,研究者把妈妈宝宝之间的依恋行为分为3种: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抵抗型

第一种焦虑—回避型, 这种类型的宝宝约占20%, 妈妈离开时,他们并不会表现出紧张和忧虑,妈妈回来,他们也不会理会,表现出忽视和闪躲等行为对于他们来讲,接受妈妈的安慰和陌生人的安慰没有区别。

第二种安全型约占70%,最初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安全型的宝宝会很愉快地玩耍;有陌生人出现,他们会有些警惕,但是不会烦躁不安。当把宝宝留给陌生人时,他们会停止玩耍寻找母亲,会哭闹。当妈妈返回的时候,他们会表现的更亲热,热情地和妈妈进行各种互动,亲亲、抱抱,情绪很容易被安抚。

第三种焦虑—抗拒型的宝宝约占10%,这个类型的宝宝表现出很强的分离焦虑。当与妈妈分离的时候,抗拒型宝宝会感到强烈不安,哭闹不止,难以安抚,当妈妈再次回来时,他们一方面会主动试图去接触妈妈,但是又会对妈妈的安慰行为表示出抗拒甚至发怒。

小宝宝有各种需求,他饿了、尿了、拉了,他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及时理解孩子哭的原因或需要并给与回应,宝宝就能和父母建立起情感依恋。

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哭闹没有反应,甚至经常性地打骂、斥责孩子,孩子就会形成回避型依恋,他把自己蜷缩起来规避伤害。

如果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养育存在不同的观点,或者情绪多变,一会亲热孩子,一会冷落他,或者经常性地更换看护者,孩子就会建立起焦虑型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影响很大。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家长试图通过上情商课来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其实后天的培养对情商的影响十分有限,情商的塑造大部分来自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自信、安全,很容易建立起一种成熟的交往能力,在与别人的交往交流中游刃有余,更加积极。在青春期,安全依恋的孩子往往比较少出现逃学、打架等叛逆行为,因为他们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焦虑—抗拒型依恋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在社交中经常表现出害羞、焦虑等情绪,经常担心其他人不喜欢自己。有时会会莫名其妙大哭大闹,这是焦虑内化以后表现出来的行为,因为他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关注,求得父母关注。

焦虑—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常常对身边的人和事比较冷漠,情绪比较波澜不惊,但是内心却十分敏感多疑,似乎是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其实内心充满了需求。外化以后行为问题比较多,比如说打骂父母、攻击伙伴、欺负弱小。他们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差。

在这三种关系中,安全型依恋是最健康最正常的。安全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比较自信,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去探索外部世界的,所以他会更加自信地跟人交往,很少害羞,他也能会学会如何去爱别人。

从心理学上讲, 0到3岁是宝宝跟父母建立紧密的依恋关系的重要阶段。

如果说这个阶段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他就不会跟父母建立起安全性依恋关系。等孩子长大以后,孩子也不会跟父母太亲密。而且这样的孩子容易叛逆。所以,父母千万不要错过孩子依恋关系关键期。

关注孩子的需要及时予以回应。

依恋关系的建立,需要父母关注孩子的各种情感表达。婴幼儿经常会用哭闹来表达需求,父母应该抛开手机抛开电视,关注孩子的需求。孩子是饿了还是渴了,孩子该睡觉了吗?如果能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孩子就会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

反之,如果父母总是有意无意的忽视孩子的哭诉,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建立起不安全的依恋。

多陪伴孩子。要经常审视自己是不是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没有人能替代父母的陪伴,所以要在孩子安全依恋关系建立关键期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

孩子对父母情绪的感应十分敏感,父母高兴开心,孩子也会跟着轻松愉快,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做好情绪管理,避免将负面情绪过多的传染给孩子。

正视孩子的哭闹。当孩子通过哭闹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不要厌烦,对于孩子的需求,正确的能满足的事情,尽量及时满足。

如果是不合理或者能力之外的事情,要坚决地告诉他:爸爸妈妈做不到。然后通过讲道理、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避免孩子哭闹。

采用正确的分离方式。在幼儿园门口,经常看到很多父母把孩子放下,自己偷偷溜走。还有的父母一步三回头,一把鼻涕一把泪,这种错误的离别方式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如果要离开,应该事先让孩子知晓,并告诉自己什么时候会回来,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回来并和孩子打招呼:妈妈回来啦!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哭闹不理解,可是几次以后,他的小脑袋里就会形成一个模糊的概念:妈妈要暂时离开,但是很快就会回来的。慢慢地他即使不舍得妈妈离开,也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美国一所大学的少儿发育研究生所专家通过对174名孩子长达6年的跟踪考察,得出结论: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况下,婴儿对父母的依恋模式与程度是孩子日后学术成就最明显的因素。

无疑,相对于焦虑—回避型和焦虑—抗拒型,安全型依恋关系是孩子一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影响孩子学业和事业成就的积极因素。

2-3岁幼儿年龄特点 身体发展: 1. 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各部分技能有待发展。 2-3岁幼儿身体的各方面较柔嫩,骨骼继续骨化,具有弹性大、易弯曲的特点,表现出耐性差,puma golf,易疲劳,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2. 动作发展迅速,手眼动作协调,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2岁以后幼儿的生长速度加快,运动器官逐渐成熟,运动技能不断发展,各种动作逐渐协调。认知发展: 1. 言语活动积极发展,具备初步听说能力该阶段是孩子积极的言语发展阶段,3岁的孩子能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保证其具备基本生活所需的口语理解与表达的基本言语交流功能。 2. 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 2-3岁的孩子心智机能已基本形成,但不是“缩小的成人”,具有自身的特点,孤心,他们的思维在行动中进行,而不会想好了再行动。社会性发展: 1. 自我意识初步萌芽并发展,出现人生“第一反抗期”,paul smith men。 2-3岁孩子个性稳定的气质特征已明显定型,性格倾向初步显露。能意识并区分身体各部分,能把自己与外界、他人区别开来,开始掌握运用“我”,独立意识增强,凡是坚持自己做。 2. 情绪与情感体验促进社会性行为的初步发展 2-3岁孩子感情的社会联结的建立,

不要过于纠结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839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