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牧歌采风纪实——草之恋歌

田园牧歌采风纪实——草之恋歌,第1张

常听人们说,生活不应该只是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5月30日,当在作协微信群里看到去酒泉田园牧歌采风的消息 ,内心里不由一振,心说太好了,终于可以抛开琐事出去走一走了,终于可以见到久违的文友了,终于可以去看看远方了。

5月31号清晨,披着霞光,伴着鸟鸣,我们一行四人坐着火车驶向酒泉。

中午两点半,我们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酒泉。在金豪泰酒店报道时,见到了酒泉作协主席王新军。这是我第二次见到王主席,非常高兴,也很意外。原来他已经从玉门调到酒泉工作了。

第一次见他还是2013年6月23日在玉门开笔会的时候见到的。时光荏苒,转眼已经四年过去了。

王主席风采依旧,笑容温暖而明亮。

傍晚有一场盛大的接风洗尘宴,和酒泉的文朋诗友相会,说不尽的感动与感慨。

第二天,也就是6月1日。

天朗气清,天公作美,正是出游的好日子。

清晨,我们一行30多人坐着大巴驶向金塔的田园牧歌生产基地。一路上欢声笑语,看不尽的大漠风光,聊不完的文坛趣事,说不完的人生往事……

田园牧歌草业集团所在地是金塔 ,是万亩苜蓿优质生产示范基地。想想都非常壮观,那里应该是满眼的绿,看不到边的绿吧。

虽然敦煌离金塔不是很远,但是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去金塔。

行驶了大约一个小时,我们从美丽的金塔小县城穿城而过,又继续行驶了一段时间。终于到了田园牧歌生产基地生地湾。

田园牧歌草业集团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王正孝为我们讲解了公司发展情况以及苜蓿种植情况。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果然是大片大片的绿地,望不到边的绿,这是我见过的最美最广袤的绿地。那一刻,天高地阔 ;那一刻,天蓝地秀;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如同一束行走在天地间的紫花苜蓿。

我听到小伙伴们的啧啧称赞,也听到了自己内心的惊讶。没有想到在这里会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所在。

微风轻拂,绿色的波浪在涌动。紫色苜蓿的小花在阳光中绽露出笑脸。好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大家都知道苜蓿,知道紫花苜蓿,也知道苜蓿一般只有三瓣叶子。可能大家不知道,苜蓿又被称为“牧草之王”,又叫四叶草,传说是夏娃从天国伊甸园带到大地的种子。谁得到四瓣叶子的苜蓿就会给谁带来幸福。

当我正沉浸在无边的想象中的时候,一个小伙伴惊讶的喊道,我找到四叶苜蓿了,我找到四叶苜蓿了。

大家都围过去看,果然是四叶苜蓿。

哇,太棒了。我看看,我看看。大家都抢着看,我却掏出了手机,我要留下四叶苜蓿的俏丽的倩影,也要留下此刻的心绪。

因了祁连雪水的灌溉,这里的紫花苜蓿长势良好,葳蕤生姿。那无边无际的绿,如同在大地上铺了一张巨大的毯子,千丝万线织就天地大美。这里不仅生产绿色的牧草,这里还生产中国奶业的希望,这里也生产绿色的诗歌。

我蹲下身来,抚摸着绿色的海浪。似乎闻到了土地的芬芳 ,伸手采一束紫花苜蓿,宛如触摸到了那个古老的传说。

在这里我们也见到了一个奇怪的机器,如同巨龙,在不停的喷水。后来才知道那是进口的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喷灌机。从小在农村泥巴里玩大的,我才知道原来灌水也可以是这样的。

施肥,播种,喷灌,收割,打捆全部是大型的农业机械在操作。完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走遍田野几乎看不到几个工作人员。

而且,所有的苜蓿种子全部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优质品种。长出的牧草,是绿色的,无污染的,天然的有机牧草。

记得作协主席王新军说:田园牧歌为中国奶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牧草,所以中国的鲜奶是值得信任的。

回味着主席的话,我的心里似乎想了很多,也似乎看到了蓬勃发展的中国奶业的广阔前景。

我们缓缓地行走在地埂边,聊着看着欣赏着,还三五成群的合影,生地湾留下了我们最灿烂的笑容。

在这里我还见到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许多报刊上网络上熟悉的名字,现在也变成了亲切的朋友,就走在身边且谈笑风生。这样的相遇无疑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深情的遇见。

大诗人倪长禄,像一个顽皮的少年,带着苜蓿草编制的草帽,行走在绿色的波浪之中。

女作家于小燕,二十年前我就知道她,只是这次才第一次见面。她非常认真,一直在向

田园牧歌公司的技术人员问长问短。

漂亮知性的北方作家杂志社编辑杜艳,身轻如燕。在乡间的大道上跳的那样高,被定格在一张照片中。

和我们同行的农民作家边振基,时而和主席王新军在合影,时而开玩笑说,临泽来的美女作家小何像他的女儿。

天是那么的蓝,地是那么的绿。无边的风景,哪里看到完哟,我多么希望有一个神奇的魔法口袋,把这所有的美景都收在一起,拿回家再一点一点打开慢慢欣赏。

当我们齐声喊出“苜蓿“的时候,当我们集体合影落幕的时候,当我们坐上大巴恋恋不舍离开的时候,当我回头再看那一片绿色的时候,我竟然发现,我虽然离开了,可是我的心却留在了那片广袤的绿草地上。

随后我们又乘车去了金塔有名的鸳鸯池。看到了碧蓝碧蓝的水,如同看到了日夜思念的亲人。

爱死了,这一湾粼粼碧水。

第二天我们又去参观了酒泉故事创意产业园。在那里再次见到主席王新军,我们聆听了主席创办酒泉文学馆原意。

坐在文学馆内,灯光柔和,环境舒适。我的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归属感,我知道这就是我们文学爱好者的家园,是我们精神的归宿。以后来酒泉,就如同回家了。多好!

每个人的生命中最珍贵的都是那么一段静谧的书香时光。那时,我的心中升起幸福的感觉,宛如我也找到了传说中的四叶草。

感谢田园牧歌牧草公司,感谢酒泉作协,我们这些远在敦煌的文学爱好者才有了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采风之旅。

真的,不虚此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984年元旦,东北沈阳市。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将一张明信片投入路旁的邮筒里。卡片上的字迹清秀,总共不足200字,像是一首诗,更像是一段歌词。

这年的3月中旬,年轻人被请到了中央电视台。原来,他那张明信片上的作品参加《话说长江》的歌词征集,从4583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被选中了,但那时他本人对这一切还一无所知。24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内,《话说长江》专题音乐会的主持人陈铎和虹云走到台前,神秘地说:“可以告诉大家,现在主题歌的词作者就在演播室里,就在你们之中。不过,到此时此刻为止,他自己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中选了呢!”陈铎和虹云在众人急切的目光里,不紧不慢地向观众席走去。他们在一个身穿军装的年轻人面前停了下来,说:“词作者就是这位年轻的军人——胡宏伟同志!做一下自我介绍吧!”刹那间,照相机、录音话筒、录像机都凑了过来。

胡宏伟显然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脸涨得通红。就在刚才,他还以为,这次电视台邀请他来是让他来捧场的。他甚至猜测,获奖的应该是某某名家,或者是某某居住在长江边上的人。他腼腆地说了一句:“我是沈阳军区歌舞团的创作员。”虹云笑了,把话筒递到他的嘴边:“胡宏伟同志,大家肯定都想知道,您此时此刻有些什么感想?”“我没什么准备,突如其来呵。我现在的心情,打个比方吧,就像一条刚刚走出山谷的小溪,来到大江边。这里的大江不是指别的什么,就是在座的老前辈和年轻的同行,以及此刻正坐在电视机前和我们一同观看晚会的千千万万的观众。”

就在这一天后,随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动人歌声,胡宏伟的名字也为亿万国人所熟知。

胡宏伟的作品在这次征集活动中荣获了最佳创作奖。一些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按照通常歌曲的创作顺序,都是先写词再作曲,而这次则正好相反,创作难度颇大。而胡宏伟的这件作品虚实相间,充满诗情画意,与《话说长江》主题歌优美的旋律完全吻合,令人赞叹。评委称赞,歌词作者眼中的长江变成了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条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相交融的河流,一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充满着无穷活力的河流,歌唱了各族儿女对长江的深情,歌唱了历史长河与它的青春活力,很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许多人甚至都想了解一下,胡宏伟是何许人,跟长江到底有什么渊源?对此,胡宏伟说一切都缘于他和长江有一个“约会”。

那是1981年秋,胡宏伟去江南采风。坐着火车,行进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时,看到长江的宽广,看到翻滚的浪花,创作的激情猛烈地冲击着他的心扉。“当时,我想到了长江遥远的源头,想到了长江已奔流了千万年,心头涌上来两句词:‘你从雪山走来,你从历史走来。��偻�卤忝淮柿恕3そ��┐罅耍��拖裰谢�褡宓哪盖祝���耸来�谢����枰�喑さ氖��拍芮闼咦约憾运�陌�。 贝掖乙槐穑��晡扳耆蝗羰В�闹新�嵌晕按竽盖椎摹扒氛�敝�小

幸运的是,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话说长江》,胡宏伟成了节目的“铁杆”观众。通过这部电视片,胡宏伟对长江的了解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深刻,创作灵感也就如水流泉涌:“我记起片头的第一个画面是冰川滴下的水珠,之后是奔涌的江水,于是有了第一句‘你从雪山走来’;片尾中浩瀚的长江口,又让我想起了‘你向东海奔去’;还有长江三峡的落差造成江水汹涌澎湃,正是‘惊涛是你的气概’。”酝酿了两天后,胡宏伟一口气写下了两段共18句歌词。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长江之歌》不但迅速唱遍大江南北,更在海外华人间传唱不衰。而获奖后的胡宏伟更加痴情于创作,多年来,他的作品荣获全国、全军各种创作奖共200余次。前不久,他创作的《和谐花园》被定为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会歌,《你我他,快参加》成为惟一一首2008年奥运志愿者题材的获奖歌曲。他说,追赶时代的脚步,人就不会老,火热的生活是他不竭的创作动力和源泉。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歌曲《西风的话》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演唱《西风的话》2、通过聆听、模拟、音乐对比、和声训练,让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琴等。教学方法:听唱法、示范法、启发发、讲解法、探究法、练习法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把全班学生按异质分组法分为四个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集中围坐。一.“我是风”激趣导入1.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金色的秋天。2.模仿。听,秋风来了。“wu-”。风有不同程度和方式的表现,如果,是温柔的吹(p),强劲的吹(f),中弱的吹(mp),渐强地吹<,渐弱的吹>,向上吹↗,向下吹↘,我们一起来模仿。(启发学生通过此方式练声,并调动学生积极性)。3.模拟。风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谁来模仿一下风?温柔的风,强劲的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或者身体表现风的不同形象)4.那么,风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西风的话》,学习歌曲《西风的话》。师生共同认知学习目标。二.“望闻问切”四步法学习歌曲《西风的话》1.“望风”。初步感受歌曲,学习4/4拍相关知识技能。A.初听歌曲。思考:歌曲是几拍子的,速度、情绪情感又是怎样的?B.探究讨论。4/4拍子的强弱规律、指挥图示。如何用双手打出其强弱规律。2.“闻风”。复听歌曲,探究歌曲节奏特点,朗读有节奏的歌词。A.复听歌曲,随音乐划指挥图示或打拍子,观察歌曲的节奏特点,同时小声跟唱。B.探究歌曲的节奏特点。师生集体练习双手打节奏,朗读有节奏的歌词。C.设问:为什么简单而又规律的节奏写成的歌曲听来却不枯燥、不单一?3.“问风”。观察分析歌曲的旋律线。A.再听歌曲,用手随音高的变化划出旋律线,感受旋律的变化。B.课件展示旋律线。教师点拨,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大跳 ,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C.观察旋律,分析歌曲的创作方法:鱼咬尾。4.“切风”。自学基础上小组间互帮互助克服学习中的难点。A.随范唱音乐学唱歌曲,找出学习中的难点。B.各小组说出学习中的难点,其他组帮助解决。集体强化学习一字多音处、休止符处、力度记号处旋律。C.细听合唱部分的范唱,感受合唱的魅力,并进行二声部练习。一部分同学学唱二声部后,师弹一声部,生唱二声部,后反之进行。最后,教师指挥唱。D.通过变化演绎这首歌的拍子感受不同拍子的歌曲的特点。由慢速变为快速即变为二拍子、再变为三拍子。读改动后的节奏词,再随琴唱词感受。E.这么好听的歌曲,作曲家是谁呢?学生了解作曲家黄自。三、采风1.今天我们通过“望风、闻风、问风、切风”从不同方面更多的了解了《西风的话》这首歌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采风。用你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对歌曲的感受和了解,去尽兴的表现歌曲。我们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采风。希望组长能够让每个组员发挥其特长,并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和提高。请各小组尽快商量出自己的方案,抓紧排练,我们会逐一展示。2.小组活动,教师巡回点拨、指导。3.小组展示。4.学生谈感受。教师检测所学习的力度记号等知识,并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相信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是小学迈向初中的新阶段,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未定型。因为音乐与升学无关,所以学生只想在音乐课上休闲娱乐,不能真正从学习态度上、学习行为上做到学习音乐,也就基本不具备最基本的音乐常识。作为老师,因为班级多,每周课时又少,很难熟悉学生,也不好管理学生。为了能够把握好课堂,需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将学生分块编成四个组,留出足够的空间能随时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和开展活动。而每组通过选出负责人并采取竞争机制,让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效果分析1 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本节课中通过“望闻问切”步步深入,让学生不同要求的去感知歌曲,真正体现了“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审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立足学生的学情,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以音乐育人,以音乐美人,潜移默化感染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2.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知音乐,了解音乐,分析音乐,才能真正学习音乐。通过模仿、模拟、讨论、练习、对比、和声训练,种种不同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体验着音乐,学习着音乐。在这个过程和方法中,学生经历着音乐。3.学会歌曲、唱好歌曲一直是我们音乐课的追求。反复聆听的听唱法,自我学习的探究法,互相学习的练习法,都应该对学生的学唱有很大帮助。实践证明,学生学会了歌曲,但在学习了二声部旋律之后,音准不再准确,目标达成度有了既出人意料又是必然的下降。是两个声部的学生都在默默的互学导致也是学生还没真正的在熟知歌谱,没有在一定音高音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音乐素养所致。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绝非半年之功,路漫漫其修远兮。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共设计了三个课时完成。通过欣赏、演唱、演奏表现秋天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本节课主要围绕《西风的话》来教学。歌曲《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而生动的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兴趣。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的镜头,颂扬少年儿童的美好心灵。全曲共八句,歌曲节奏平稳、对称,结构自由、前两乐句为句首相同平行乐句,节奏前紧后松,给人宽广之感;旋律流畅,跌岩起伏,变化有致,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这首歌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本课通过歌曲的学习,初步感受和体验黄自代表作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感情和对美的感受,知道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西风的话》,并能通过聆听、模仿、和声训练、对比等方式对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和体会。本部分教学内容一课时,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评测练习1.按要求写出下面的符号或者含义。f mp 渐强 强

2.打出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并划出指挥图示。3.根据给出的歌词唱出接下来的两句歌词。你们可记得――――――――。―――――――,课后反思一节课上下来,由原来的忐忑不安,变成如释重负。有了属于自己的欣喜,有了属于自己的无奈,更有了属于自己的茅塞顿开。欣喜着,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都如愿以偿的完成,无奈着千万般方法设计无法一一在课堂上呈现,醒悟着课堂中的某一环节、某一个问题应该有更好的安排和解决。下面让我一一历数。1.教学设计。A.虽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目标也明确、具体、可行,同时体现了学科、年段及学生认知特点。但是,目标表述仍不全面和到位。如: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变为用所学过的力度记号有感情的背唱歌曲。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改为,喜爱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把情感培养提高到更高的境界。B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精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安排合理,容量适当,重难点清晰。但是早已准备好的流行版本的《西风的话》和器乐版本的《西风的话》却没有派上用场非常可惜。通过用流行歌曲去拉近学生与艺术歌曲、器乐曲的距离实在可行,如何加入,在哪个时间段加入,又将把学生引向何处,值得落实和推敲。C教学步骤清晰明了,“望闻问切采”皆是循序渐进。教学结构完整,方法多样,具有一定的的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但是学生的积极性仍不够,胆小、害羞困扰着学生,也折磨着老师。如果能更加深入的开展好小组合作竞争,会不会揭开了学生不积极的面纱,让老师看到学生真正的自我。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如何开展竞争,竞争的内容、方式、评价标准都要一一设计好。D.能够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或网络平台,以及直观教具等进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还应充分利用音乐器材,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让他们充分地接触音乐,熟悉进而懂得音乐。课件设计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紧跟教学环节,主动学习。但是课件的设计仍有小细节上的粗糙。同样是聆听歌曲,是展示歌谱,还是画面,还是空白,都要本着实效,以音乐为本体,以学生为本去设计。另外对于课件的制作要虚心好学,敢于想,才会想着问,才会最终实现心中所愿。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初中音乐_初中音乐7311西风的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演唱《西风的话》

2、通过聆听、模拟、音乐对比、和声训练,让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琴等。

摘要:中国山水画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细观每一时期的经典山水画作品,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均有不同的图式个性。图式作为山水画作品中可视的艺术形象,它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和生动的表现力,直接反映着艺术家对客观山水感性体验的表达。纵观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可以发现其作品图式与传统山水画的图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其作品图式特点主要以满幅构图和浓墨大板块结构为主,他在集传统与西方绘画的基础上追求着自己的图式个性,其西部山水画的构图特点与他本人的思想、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本文就对其进行探究并详细阐述这一联系。

关键词:周韶华 西部山水画 图式特点 情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周韶华多次西行,深入祖国的西部地区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实践与采风活动,并取得了斐然的艺术成就。通过观察他的西部山水画,可以发现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格调很独特,其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特点主要是以浓墨大板块结构和满幅构图为主,这同西方绘画的图式有着相似的地方。我们知道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善于把所要表现的客观物象转化成笔墨结构,并把表象程式化,然而西方绘画则善于将团块结构进行重新组合,以强化作品图式的张力结构,可以清楚的看出西画则是把表象形式化了。然而,通过观察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时,不难看出,他把这两者都调度到“气势”和“力度”的表现上,从而提炼了他的西部山水画图式。通过观察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一种不言而喻的势能感,他将力度视为西部山水画的魂魄,每观传统的山水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般的惬意;然而每每看到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时,会使你感知到的是山河湖海的呼唤、历史的呼唤和时代的呼唤,同时也是一位东方赤子的深情呼唤。那么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个性及情感表达具体有哪些呢,下文将给予详细论述。

1 满幅构图的图式特点

周韶华在表现西部山水时,大部分作品均采用了满幅构图的表现形式,通过观察这一类作品时总会给人以强有力的张力感和充实感,正如艺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对其所言,“仿佛雄关大笔不足以壮其骨,原色重染不足以现其情,冲破那纸的边沿也不足以张其力”。如作品《狂澜交响曲》、《雪域之灵》和《火洲图》等。作品《狂澜交响曲》采用了满幅构图,并且以写实的表现手法描绘了黄河壶口瀑布奔涌不息,激越飞扬而势不可挡的图式形态,作者借用西方绘画中的肌理手法来表现作品中激起的瀑布,斑斑勃勃并富有生动的表现力,远山则以淡墨渲染,营造出作品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整幅作品,近实远虚,使人看后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这幅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出作者借用黄河瀑布的奔涌不息来来表现人类生命力的顽强和自强不息的思想情感,尽管作品满幅构图且只有数尺大小,但是给观者传达出的信息是很丰富的。再如作品《火洲图》,该作品同样采用了满幅构图的表现形式,描绘了一队行旅驼队艰难的行走在无比炎热的火洲走廊上,整幅作品,气势恢宏。画面以红色为主,猛一看,好像一团烈火熊熊燃烧,山地间流出很窄的一道白并将驼队疏密得当的置入其中,可以发现驼队已经非常的精疲力尽了,但是却没有停下来。周韶华作为一名革命出身的艺术家,献身于革命和艺术事业对于他来说都是同等的重要,在这幅作品中,从侧面也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革命热情和生命精神。同时作者通过这样的图式和色调也为我们展现了西域之景的壮美。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作者以个性化的图式结构为我们展现了西部山水的形貌,同时也是基于对客观自然对象内在结构的提炼。西部地区因具有辽阔,苍茫的特点,作者以满幅构图的造型方式来表现之,使观者看后会立刻体悟到西部山水之大。从这些作品的思想意蕴深层次来讲,作者均采用这种充实的满幅构图为我们传递出正能量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浓墨大板块的图式特点

在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中,浓墨大板块可以说是又一图式特点,他花费了将近30年时间对其进行探索与完善。从他的西部山水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浓墨大板块结构是其画面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是各个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其构成样式和质量决定着作品的个性和质量。通过观察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中弄墨大板块结构的这类作品时,可以清晰的看出他的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有点类似于以小见大的篆刻艺术,在简洁、整体和单纯的图式结构中依稀可以看出所表达客观物象的丰富、充实和磅礴。如作品《征服大漠系列—战旱极》,该作品为典型的线面结合之作,细观该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大排刷以及浓墨画出的严谨大板块,用来支撑着画面的图式结构,随后在以毛笔勾出浓淡干湿和粗细疏密等不同质感的曲线,画面背景则以留白、蓝色和**来表现,为观者营造出了一个脍炙人心的图式结构,整幅作品大气磅礴、气势雄伟。周韶华这种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与他水墨画革新中的“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是吻合的,同时与他所追寻的“意象、结构象征、主体”等都归一了,并且与他的“大将气派”也相符合。从《征服大漠系列—战旱极》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人类在恶劣的环境下也不完全是无能为力的,通过工业革命是可以战胜干旱的,从这幅作品也可以看出人类在战胜干旱沙漠时所表现的超拔智慧。

通过以上分析论述可以看出,他的浓墨大板块结构图式融汇了西方表现主义因素,同时又传承着中国画“畅神”传统,这也证实了他所提倡的“隔代遗传,横向移植”艺术理论。

综上所述,周韶华的西部山水画图式个性有着极强的主观意识,并在其诸多的作品中形成稳定的艺术样式。其个人图式风格的形成与自身思想和人生经历等因素息息相关,这种因素直接促使他心理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深深地镌刻在周韶华西部山水画作品的图式之中,同时也强有力的表现了他个人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

参考文献

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周韶华著,大家之路—周韶华[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雪松,山水画专业,书法爱好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65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