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教学实录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教学实录,第1张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教学实录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教学实录,欢迎大家参考!

 《春江花月夜》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老师:此时,我们聆听的正是《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伴着音乐,有请我们各位同学诵读这首《春江花月夜》!

生(全班)(悠扬、充满朝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女生(缱绻、委婉):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男生(真情、昂扬):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女生领读: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生(全班复沓):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老师:同学们读得实在是太美了,咱班的齐声朗读让人感觉简直是一种享受。

 赏析

老师: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一首诗歌的第一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给大家一点时间讨论一下。

(讨论约3分钟)

生1:我喜欢“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老师:为什么

生1:因为那个“霰”用得特别好,注释是“小雪珠”。

老师:这个雪珠有多小,什么色泽呢

生1:非常小,很细密,大概是白色的。

老师:同学们注意到“月照花林”了吗在日光的照耀下,花朵的色彩是怎样的

生集体:斑斓的,艳丽的。

老师:是啊,可是这样的月光下的花林是怎样的呢是娇艳无比的吗鲜亮的吗

生集体:不是,是朦胧的,梦幻的!

老师:花上就像附着着一层薄薄的“霰”,就是小雪珠,一下子把无形的月光写得有形了,似乎我们一伸手(老师做伸手动作)就能感觉到月光……

学生集体:落在手上。

老师:这个“霰”应该又怎样的触感呢

生1:凉的,轻的。

老师:月光能这样清凉凉地落在我们的手上,多么美啊。请看屏幕:

(投影)月光像细密、晶莹、圆润的雪珠一样从天而降,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动态中似乎都能让人触摸到她的清凉和柔和。白日里娇艳的花朵此时显得朦胧、温润欲滴,月光伴着花朵的清香已经沁入诗人的灵魂,诗人醉了……

学生:我喜欢“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老师:“霜”可以飞吗

学生:不能飞,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老师:这样写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流动的霜,就是流动的月光,很美。

老师:月光是流动的吗还是诗人把静止的月光写成了流动的呢

学生:诗人将月光写成了动态的流霜了。

老师:这是一种灵动的美!白沙为什么看不见呢

学生:因为月光皎洁,白色融为一体。

老师:“霜”是什么触感呢

学生:也是清凉凉的。

老师:这流动的`月光似乎可以牵动我们的衣袂。请看大屏幕。(投影)月色如飞霜,清凉凉扑面而来,轻轻地、柔柔地落满江面、大地还有诗人的全身,清新、皎洁而不失灵动,月光与沙洲上的白沙浑然一体,已经辨不出沙洲之白了。诗句营造了一个辽远、澄澈、空灵、纯洁、安静的氛围,让诗人沉醉、痴迷。

老师: 哪位同学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3: 我喜欢这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因为写出了天地间很纯洁的样子,没有尘土,很干净。

老师: 那为什么不写成“江天一色无尘土”呢

生1: 那个“纤”比较好。

老师: 为什么“纤”好呢“纤”是什么意思

生1: “纤”的意思是纤细,也就是说天地间一丝一毫的杂质都没有,特别纯净。

老师: 我觉得你讲得很有道理,是啊,天地之间毫无纤尘,只有什么与我相对啊,同学们

生集体:一轮孤月(月亮)。

老师:天地之间,唯有一轮明月与我相对,此时此刻,诗人怎能不和明月对话呢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诗人与明月的对话,也就是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学生(集体朗读):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老师: 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

学生: 最早在这江畔与月亮相遇的人是谁江月是哪一年开始普照大地的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是江月年年相似,一个样子。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什么人,只看见长江东流水。

老师:你说的真好,请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几句的感情,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下列诗句感情有何不同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老师:这几句诗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我请同学告诉我们。

学生:天地没有终极、没有尽头,人的生命就像早晨的霜。

老师:早晨的霜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太阳一出来就蒸发了,消失了

老师:说明人生很短暂。

学生:下一句相似的意思,人的生命就像尘土和露珠,只有天地空渺无尽。

老师:什么感情呢

学生:很消极的一种情绪,人活着很悲剧,因为生命太短暂了。

老师:请大家齐读这三句,品味一下这三句有什么不同。

学生(集体朗读):前两句明显更显悲愁。

老师:最后这一句是什么感情

学生:比较乐观,您看啊,这个人说人的生命可以代代相传,但是月亮是一样的。

老师:是啊,人的生命、人类的历史绵延无尽,人类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月亮、大自然是单一的,大自然和宇宙的永恒是单一的永恒,而人生代代是多样性的流动的永恒。尽管个体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类历史是永恒的流光溢彩啊!多么积极、多么动人的诗句啊!这里,我们不是说这些诗句孰好孰坏、孰优孰劣,他们都是一种美,只是不一样的美,在某种时候,阮籍、陈思王的诗句也能引起、或者更能引起你的共鸣,他们的诗作也堪称经典。只是今天,我们就来品一品这首青春的诗篇。请大家朗读诗歌的前两部分。

学生(集体朗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老师:下面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爱情故事

老师:你说的没错,笔锋一转,离人思乡、思妇怀人、情爱相思、永恒的话题……请一位同学深情朗读这一部分。

学生:(朗读)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老师:这一部分写了一种怎样的爱情

学生:诗人和自己妻子的爱情,通过这种方式写出来了,看似写别人,其实写自己。

学生:写了一种特别忧伤的爱情,特缠绵。

学生:反映社会现实吧,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分居是打仗造成的。

老师:你讲的有道理。这样,我们看看投影,这儿有两首诗,大家看一下两首诗里的感情有什么不一样

(投影)学生(集体朗读)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老师:先解释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看什么感情。

学生:此时不能听闻彼此的声音,愿意跟着月光照到你那。

老师:相望是什么意思

学生:都遥望着月亮。

老师:天涯海角共享一轮明月,我情愿随着月光来到你身边,陪伴你。另外一首呢(老师朗诵)

学生:很苍凉,很悲苦。

老师:同学们,《春江花月夜》中的感情是谁的有确定的人物吗

学生:没有。

老师: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故事,但是这首《江城子》写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是一种痛,是一种历经风雨、走过苍桑,阴阳两隔、生死永别的心底里的“痛”。而与此相比,《春江花月夜》中的爱情是一种甜蜜的思念、幸福的忧伤,是一种“青春式”的爱情,着重写一种“美”,而《江城子》着重写一种痛。

(投影)甜蜜的思念,幸福的忧伤,纯真的情爱。--美

这是一种青春式的忧伤和思念。

(投影)历经沧桑,辛酸愁苦,悲从中来。--痛

老师:由此可见,这首诗歌的景、情、意境各是怎样的呢

(投影)

景物:幽静空灵但清新柔美;

哲思:光阴易逝但人生无穷;

情感:相思愁苦但月可传情。

(投影)

尽管悲伤,仍然轻快

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哀而不伤,清新邈远

老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整首诗。

学生(集体朗读)

 结语

老师:(投影)

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

因为《春江花月夜》不再是愁苦的、悲戚的,也不再是清高的、孤傲的,更不再是艳俗的、绮靡的。而是以清新、隽永、健美的姿态迎来了大唐盛世的少年精神和青春胜景。最后给大家布置作业。

(投影)

了解初唐诗人及作品

刘希夷、张若虚、

陈子昂、“初唐四杰”

;

课堂类型:诵读型、跳板型群文阅读

上课时间:2019年4月10日下午第三节

上课班级:襄城县斌英中学八·5班

课堂实录:

一、课前热身

师:微信中流传着这样的言论:有没有文化、懂不懂中国文化要看你的言语系统中有没有这些句子:比如,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我们会说……

生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师:重回小学校园,你可能会感慨道:昔我往矣……

生杂: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恋爱中最美的表白: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生齐:与子偕老。

师:你喜欢一个人,短暂的分离就会让你思念绵绵:一日不见……

生杂:如隔三秋;如三月兮。

师:我们班同学有文化!这些唯美的语句来自于《诗经》。千百年来,《诗经》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我们言语的一部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近中国最古老最淳朴的吟唱。

(上课铃响起)

二、朗读诗歌,感受特点

师:我们先来了解《诗经》。请同学们共读。

(屏显)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叫做《诗》或《诗》三百。汉代时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个地方的民歌民谣,是《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生齐读)

师:这节课我们把两首诗放在一起,通过三个活动来学习:朗读、说读、比读。请同学看屏幕,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一起读。

(屏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生齐读)

师:《诗经》的诗句以四字为主,一般两字一顿。同学们把字音和节奏读得很好。注意诗歌中变红的字体有什么特点?

生:押韵。

师:这些押韵的字,朗读的时候要有一点拖音。比如:

(屏显)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生读)

师:《诗经》是先民们在劳作中的吟唱,是描述所见、抒发情感的歌曲。同学们在朗读中要体会情感,试着用声音来表现情感的变化。我们来一起诵读。

师:天清日暖,河水潺潺。绿洲上有雎鸠鸟你唱我和,文静美好的姑娘款款而来,小伙子禁不住吟唱……

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这勤劳的好姑娘,白天让我着迷,晚上让我思念,醒着睡着眼前都是她采荇菜的身影……

生诵: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师:采荇菜的好姑娘,如果我能追求到你,该有多么美好……

生诵: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时空流转,在一个凝露为霜的深秋清晨,郑国,我们省会郑州两千年前的所在地,一位青年在芦苇丛生的河边徘徊,他满怀渴望低低吟唱:

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师:太阳渐渐升起,照在这大片茂密的芦苇上,秋霜成露,渐干未干,我追寻的那个人儿,隔着秋水,若即若离……

生: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师:太阳越升越高,我缘着这一湾秋水上下求索,伊人却可望而不可即……

生: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师:大家读出了《诗》的美好。读了两首诗,你觉得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生:都采用了兴的手法。

师:关关雎鸠,蒹葭苍苍,由自然界中的物象引出要吟咏的内容,是“兴”的手法。以成双成对的雎鸠鸟来喻指君子与淑女,还有“比”的成分。

生:这两首诗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些诗句基本一致,只是变换了几个字词。

师:比、兴,重章叠句,这些是《诗经》的基本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你注意到了语言形式上的特点,真好!

生:都是四字一句,句子中用到很多叠词。

师:叠词的运用,让诗歌充满韵律之美。这两首诗出自《诗经》中的“风”,是人民口口相传的歌唱,多用叠词,使诗歌更适合吟唱。还有吗?从抒写的内容或者情感角度看看。

生:都是发生在水边的爱情故事。

师:最早的文明在大河之畔,古老的民族故事大多与河水有关。

生:这两首中都表现了主人公的品格。

生:都写了男子追求女子的过程。

生:都写了爱情。

师:古今中外,爱情是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对爱情的渴望和执著是人类的天性。《诗经》中有很多歌咏爱情的诗,这两首诗是其中最为出色的。那么《关雎》《蒹葭》描述了怎样的爱情呢?

三、说读诗歌,体悟情感

师:请同学们结合两首诗中具体的词句,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屏显)

这是_________的思慕

这是_________的追寻

师:老师给大家做个示范:“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这是寝之难安食之无味的思慕啊;再比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姑娘采摘荇菜的场景之外,有一双深情的注视的眼睛。这是默默注视、欲说还休的追寻。大家细细品味诗中的词句,也用这样的方式,说给同桌听听。好,说起来吧。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4分钟)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吧,注意结合具体的词句,先诵读再阐释。你的朗读就是最好的阐释。

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这是遭遇拒绝却依然满腔热情的思慕。

师:无论爱情,还是世间一切追求,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啊,都会有一些坎坷与曲折。

生:“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无法自拔的思慕。

师:爱情常常让人痴迷到忘掉自己。你读两个“悠哉”特别有感情,这是男青年夜不能寐的声声叹息吧。接着说。

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痴情执着的思慕。

师:即使可望而不可即,仍然不放弃。你把“伊人”拖长读,更体现出了思慕。

生:“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不畏艰辛的追寻。

师:读得不如说的好。要把“不畏艰辛”表现出来,可以读得连贯些,句子之间读紧凑。你再试试。

生再读。

生:“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是一种快乐的追寻。

师:这种快乐,也许是男子梦中的想象,也许是这场追寻结出的美好果实。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直白坦率的追求。

师:有爱就大声说出来,《诗经》时代的爱情是质朴明朗的。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先说鸟再表白,我觉得这是含蓄优雅的追寻。

师:这种优雅还体现到男女相处的方式上,“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么高雅的相处。因为优雅,所以圣洁。

生:“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是劳动中的思慕和追寻。

师:啊,你说得真好,先民们一边劳作,一边思慕心上人。他们的爱情,在劳作中发生,在劳作中加深。

生:“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女子总是不可亲近,这是忧伤无奈的追寻。

师:水有多长,他的追寻就有多长;水有多深,他的思慕就有多深。这追寻和思慕,对象可能是一个女子,也可能是理想、是目标。这追寻和思慕千百年来成为永恒的美好,不是因为追寻的结果,而是这追寻的过程。

(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板书:含蓄、质朴、热烈、优雅;艰难、执着、忧伤、永恒,最后连缀成草的形态。)

师:这就是《诗经》中的爱情,直白热烈,却也蕴藉深沉。记我所见,咏我所思。孔子评价说:

(屏显)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学生共读)

四、多层比读,深化认知

师:不论哪个时代,不论哪个国度,爱情是人类相同的情感。但是对爱情的表达,却是不尽相同的。《诗经》中的爱情是“参差荇菜……”

生接背: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希腊诗歌中的爱情这样表达:

(屏显,学生朗读)

当我看见你,我的嘴唇发不出声音,

我的舌头凝住了,一阵温柔的火,突然

从我的皮肤上溜过

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

我的耳朵被嗓音填塞,

我浑身流汗,全身都战栗,

我变得苍白,比草还无力,

好像我就要断了呼吸,

在我垂死之际。

师:《诗经》中的爱情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生接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师:俄罗斯诗歌中的爱情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我要从所有的时代……

(屏显,学生接读)

我要从所有的时代

从所有的黑夜那里

从所有金色的旗帜下

从所有的宝剑下夺回你

我要决一雌雄

把你带走

你要屏住呼吸

师:《诗经》中的爱情呵,温情脉脉、温文尔雅、温柔敦厚,不极端,不过火。《诗经》中有我们这个民族的品格:中庸之道。

(屏显,学生共读)

师:《诗经》的“风”中有许多诗篇都在吟唱爱情,但是,即使同在“诗经”时代,爱情的吟唱也绝不雷同。我们来读一读其中最精彩、最广为流传的两首,男生读《采葛》,女生读《子衿》:

(屏显)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学生分读)

师:如果要你给《关雎》《蒹葭》《采葛》《子衿》分一分类,建一个群,你觉得哪些可以组成一个群?可以从描述内容、抒发情感、结构形式、语言特点、描写方法或其他方面思考。

生:我觉得《关雎》《蒹葭》可以建一个群,因为都是写男主人公对女子的爱慕和追寻。

生:《子衿》和《采葛》可以组成一个群,这两首诗都用夸张的手法抒写思念之情。

生:《关雎》《蒹葭》《采葛》可以建一个群,都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做题目。

师:《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句诗或第一个词作题目。你的发现很独到哦,这三首都写到了大自然,写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生:《蒹葭》和《采葛》能建一个群,这两首重章叠句的手法更明显,整首诗只变换了几个词。

生:《蒹葭》和《子衿》相似,都有求而不得的忧伤惆怅。

生:《关雎》和《采葛》中的女主人公都是勤劳采摘,勤劳的农家女子。

师:勤劳的人儿最可爱,《诗经》里面有先民们的审美取向。这就是《诗经》啊,与自然同在,和劳动相融;这就是《诗经》中的爱情,深情而执着,优雅而节制。

(屏显,学生共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里的爱情与自然同在,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诗经》里的爱情和劳动相融,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诗经》里的爱情深情而执着,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里的爱情优雅又节制。

师:《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的血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诗经》中有民族的性格,有民族的审美,有民族为人处世的特点,《诗经》是最中国的吟唱。

(屏显)

乐而不*,哀而不伤。--孔子

“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梁启超

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李泽厚《论语今读》

千百年来,它就如盛开在彼岸的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只是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们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用朝圣的虔诚去倾听,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唱过的歌谣,我们前生无邪的记忆。---安意如《思无邪:诗三百》

(教师引读,学生共读)

师:作家丁立梅说:“捧读《诗经》,那些辗转悠扬的歌谣,沾着尘粒和草香,一路逶迤。我在它们里面,慢慢变得澄澈宁静,我见到了一颗颗初心。”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诗经》,聆听那最中国的吟唱,感受那澄澈宁静的美好吧!下课!

 教学实录是对课堂教学的记录和还原,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精彩古诗教学实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精彩古诗教学实录

 师:听,(课件出问题)好,没关系,老师准备的是一首送别的歌曲。

 (师唱送别。)

 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诗来。

 生:赠汪伦──。

 师:你觉得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吗?

 生:桃花潭尺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你觉得怎样能表现出情谊深。

 生读。

 师范读。

 生:我想起草的后四句。

 师:真好。还有吗?还有想起的古诗吗?

 生:我想起了《送友人》──

 师:同学们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的诗呢,古代交通不遍,所以写送词就成了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我们今天的课文古诗两首就安排了这样两首送别的古诗。打开书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看老师写课题,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人也要认认真真,如果同学愿意可以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孟第一笔注意是横撇。

 生书空。

 板书课题。

 师:自己读一读课题,看看从课题中能看出是送别诗吗?

 生:能。

 师:再看看题目告诉我们送的是哪些内容。

 生:是从黄鹤楼送走的。

 师:告诉我们送的地点。

 生:送孟浩然去杨州。

 师:送的目的地。

 生:送的孟浩然。

 师:黄鹤楼了解吗?说说看。

 生:三大名楼之一。

 生:我来补充一下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生:它分古楼和现楼。古楼是三十多米,现楼是五十多米。

 生:在武汉。

 师:知道了地点,而且在长江边上。百闻不如一见,一起去看一下。

 (课件出了问题。)

 师:不要紧,看来这天下名楼是一时看不见,没有关系,我们来说说广陵。

 生:广陵。

 师:是的,广陵天下三分明月夜。

 师:黄鹤楼也好,杨州也罢,我们所说的黄鹤楼就在长江与武汉的交口处。如果地理位置我们了解了,学习古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生:孟比李大十二岁。

 师:不仅仅是大了十二岁,而且名气也很大,李白当时还是新秀。

 生:孟浩然送了李白一幅画。

 师:古诗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能说说诗的意思?

 生:李白送孟浩然去杨州。

 师:下面我们从具体的诗句当中来看看李白送别好友时真挚的感情。读得时候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生自读。

 师:老师看你读得有滋有味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名读。

 师:真了不起,这么大一个场合他第一次读就都读准了,给他掌声。谁再读。

 生读。

 师:看来大家读得不错,一起来。

 生读。

 师:读准字音读通字句,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句中每一句话的意思都读明白了呢,下面同学们可以看看注释,问问同学查查资料,开始。

 生自学。

 师:你来说说。

 生说古诗大意。

 师:你再说。

 生2说古诗大意。

 师: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我不懂西辞。

 师:谁来帮帮他。

 生:西边的黄鹤楼。

 师:大家不妨看看图,黄鹤楼。

 生:我想知道诗有什么内涵。

 生:烟花的烟。

 生:天际流。

 师:真了不起,学贵有疑,这么多问题,我们着重来看烟花三月啦,天际流啦,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体会一下诗句的内涵。老师也有小小的问题,你们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这个故事。

 生:想。

 师:听完故事,对故人会有更深的理解,对诗句的理解也会更深。

 师讲故事。

  三、升:夜半钟声化愁眠

 师: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了。

 师:(擦去“月落”)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擦去“乌啼”)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

 师:(擦去“霜满天”)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清。

 师:(擦去“江枫”)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无。(擦去“渔火”)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

 师:(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擦去“对”)

 (形成如下板书)

 愁眠

 钟声

 师: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

 师: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在“钟声”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在“愁眠”下面画上三条波浪线)

 (最后形成如下板书)

 愁眠

 ~~~

 ~~~

 ~~~

 钟声

 ~~~

 ~~~

 ~~~

 师: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接着“张继啊张继”,写一写钟声的诉说。

 生:(随着音乐,想象写话)

 师:好!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生1:(朗读)张继啊张继,如果你无法入睡,如果你很孤单,就让我来陪伴你吧。(掌声)

 师:好一个知冷知热的钟声!(笑声)

 生2:(朗读)张继啊张继,人的一生有悲欢离合,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当你烦恼忧愁的时候,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呀。(掌声、笑声)

 师:知足常乐,心平气和。多么善解人意的钟声啊!

 生3:(朗读)张继啊张继,你的亲人在等着你回家,赶紧回去吧,赶紧回去吧!(笑声)

 师:家是你永远的港湾,家是你永远的温暖!这钟声有抚慰,这钟声有劝解。当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款款消失的时候,张继的愁眠之情也渐渐化去了。(擦去“钟声”和“愁眠”)

 四、转:月落时分听钟声

 师:孩子们,其实“愁眠”是人人会有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会伴随人的一生,也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李白的诗句)

 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杜甫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杜甫的诗句)

 师:因为愁眠,诗人张九龄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张九龄的诗句)

 师:也是因为愁眠,王安石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王安石的诗句)

 师:还是因为愁眠,苏轼苏东坡曾经这样写道——

 生:(齐读苏轼的诗句)

 师: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种景物连在了一起,这个景物就是——

 生1:明月。

 生2:明月。

 生3:明月。

 生4:明月。

 生5:明月。

 生6:明月。

 师: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那么,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寄托给了谁呢?

 (大屏幕出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张继的《枫桥夜泊》。

 生:(齐读《枫桥夜泊》)

 师:劝解张继这份愁眠的是——

 生:(齐答)钟声。

 师:抚慰张继这份心情的是——

 生:(齐答)钟声。

 师:温暖张继这颗心灵的,还是——

 生:(齐答)钟声。

 师:孩子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生:(齐读《枫桥夜泊》)

 五、合:钟声悠悠情满天

 师:于是,从张继之后,从《枫桥夜泊》之后,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听,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这温暖的钟声在陈小奇的笔下悠悠回荡——

 生:(齐读诗句)

 师:孩子们,这就是经典!(板书:经典)这就是文化!(板书:文化)

 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生:枫桥。

 师: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生:张继。

 师: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

 生:(齐答)《枫桥夜泊》。

 师: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

 生:(集体背诵《枫桥夜泊》)

 师: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热烈的掌声)

 最后板书:

 经典!    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6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