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心理学》:究竟是谁在操控你的人生?

《操纵心理学》:究竟是谁在操控你的人生?,第1张

北大女生被PUA致死事情刚被爆出那会儿,一些黑色涉及PUA培训的产业也浮出水面。

这引发了一场不小的恐慌。不少女孩担心自己会被伴侣洗脑,也有不少家长担心自己女儿中招。随后各种反PUA的“攻略”便开始网上盛行。

但是,不要以为学了那些攻略,就可以摆脱被精神操纵的命运。因为,操控几乎随处可见。对你事实精神操纵的人,除了伴侣,还有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朋友、甚至是你的亲人。对你实施操纵的人,有的人是有意的,有的是无意识。

同时,还有一个更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任何人,都有可能落入一位娴熟操纵者的圈套。操纵,是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屈服。

所以,不想被人操纵,那我们就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活在操纵里,那就要学会抵抗操纵,夺回人生的主导权。

说到这,大家是不是开始在担心自己是不是容易被操纵的人?我们该如何找出生活中对你实施操纵的人?如何抵抗操纵呢?

《操纵心理学》这本书对精神操纵做了非常全面的解析,关于精神操纵是如何实施,都有哪些手段和方式,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被操纵者,如何抵抗,如何成为难以攻克的目标等等这些问题,你都能从中找到答案。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本书的作者是哈丽雅特·B·布瑞克,她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博士,也是一位有着30年执业经验的临床心理医生。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去识别那些隐身在我们周围的“操纵者”,并且摆脱他们的纠缠,同时提升自己对操纵的“免疫”。

你是一个容易“上钩”的人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根据作者给出的项目表进行测试之外,我们还要弄清楚自己身上的哪些特征,会让我们容易被操纵者盯上。因为,远离操纵的前提,是离不开一个人对自身弱点的认知的。我们必须了解自身的弱点,才能够避免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示给那些在不停的寻找目标的人。

如何判断呢?

第一,是否有取悦他人的习惯与倾向,是否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是否很难拒绝他人。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这类人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的感受,会对他人怀有过度的责任感,他们常常抱着一种“牺牲小我,成全他人”的心态,容易把错误归因到自己身上,会因为拒绝别人而产生愧疚感。同时,他们往往非常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获得别人的认可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是否过分的害怕与他人产生冲突。

生活里,当两个人产生冲突时,我们少不了会听到这么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

是的,但是一个人如果过分的害怕与他人产生冲突。那么,他们为了避免怒气、冲突与对抗,就会选择一次又一次的退让,甚至让人觉得这种忍让毫无底线。

这样的人,会让操纵者觉得,他可以肆无忌惮的“恐吓”你,伤害你。

第三,是否对自我意识不清、对自己缺乏自信。

自我意识不清,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份,个性,需求等等,没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一个从小被要求顺从的人,就很容易造成自我意识不清。他们会表现得很乖巧,听话,很少有主见,因此也造成他们对自己非常缺乏自信。

具有以上这些特点的人,非常容易成为那些只关注自身感受的操纵者的“猎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于操纵者来说,这人不仅容易“上钩”,而且容易“控制”。

所以,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操纵是如何实施的?

很多人对操纵者如何实施操纵感到好奇,网上也有很多举例,但是其实很多都没有说到重点。这本书也给大家总结了操纵的两个驱动力和主要的六种手段。

两个驱动力:

一、收获(回报)。操纵者会承若给予一些珍贵收益或者回报。比如老板会承若给你升职,然后要求你加班。再比如北大包丽事件中,男友承若只要她做到某事,就一定娶她回家等等。

二、损失(逃避)。操纵者会用使你损失某些东西来威胁受害者。比如,老板会威胁不加班就辞退你,等等。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当承诺回报不奏效时,操纵者就会恼羞成怒,转向损失来威胁你,迫使你顺从。

作者说:操纵往往开始于承若回报,换来的却是丧失回报的威胁。

六种手段:

操纵会存在于各种关系中,但无论是哪种关系中的操纵,操纵者惯用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利用魅力——展现自己的魅力,来引诱受害者。比如知识渊博,有魅力,长得帅等等。

二、沉默以对——用冷暴力对待受害者,直至对方妥协或顺从。

三、胁迫。

四、讲道理。

五、倒退——以生气,发脾气,生闷气等方式,迫使对方对让。

六、贬低——贬低自己、博同情等。

操纵者常常会轮流用这六种手段,也就是一项无效时,就会转换另一种手段。

如何抵抗操纵?

操纵依赖被操纵者的屈服,而每一次屈服,都会强化操纵受害者付出的情感和代价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当你发现你自己身处于一段被操控的关系中,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做到果断而坚决的脱离这种关系的,因为这会加剧受害者内心的痛苦。

不过,作者在书中也给了一个抵抗操纵的七步法。

第一步,缓兵之计。

就是在操纵者要求你去做某事时,为自己留一点短暂时间(注意不是征求对方许可)。比如,去上厕所,喝个茶等等。然后利用这个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去思考对策。

第二步,坏掉的唱片。

不对操纵者解释你为什么需要拖延时间,就只是简单的拖延。

第三步,调整好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例如恐惧,内疚等等。

用深呼吸,放松身体,听音乐等方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尽可能的去适应面对恐惧、焦虑、愧疚等这些不适感。

第四步,贴标签。

给操纵者贴标签,利用A(行为)B(你的感受)C(可替代的行为)D(情绪)模型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而非指责。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明白你的感受。

第五步,让操纵失效。

勇敢的迈出脚步,告诉对方,他的手段再也起不来任何作用。

第六步,提出自己的要求条例。

这里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例如,要求划清界限,确立自己的边界等等。

第七步,协商。

在有必要时,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前提是对方不能够再操纵你。

在这里我只是简述一下七步法的步骤,如果你想真正脱离一份被操控的关系,还是要回到书里,去认真的学习和领会七步法的真正奥秘。

操纵者无处不在,操纵带来的往往是痛苦与折磨。当一个人深陷精神操纵中,仅凭自身的意志,很难逃离。有些人即使意识到自己被操纵,也很难与操纵者对抗。但值得欣慰的是,有很多人通过学习,成功的脱离操纵。作者在本书的结尾,也给出了五个成功的案例。

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主导权。

虽然分手了,但是有这种行为,说明还有复合的机会。

首先就是,虽然分手了,但是两个人没有争吵,只是特别温和的分手,并且保留了彼此的微信和电话号码,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彼此问候。

这种情况主要还是两个人的恋情,遇到了一些阻力,或者说彼此感觉到不合适,两个人还是有一定感情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有些矛盾缓和了,或者不存在了,两个人也许会重燃旧情,重温旧梦,重新在一起。

其次就是,外界的压力特别大,别人不看好,被迫分手了。但是自己仍然特别喜欢对方,仍然偷偷的和对方联系。

两个人差距特别大,包括经济方面的和环境方面的,双方的父母都不看好,朋友们也不支持,但是他们彼此特别的喜欢对方,感觉到就是自己想要找的人,在一块儿也是两情相悦,虽然周围的压力特别大,但是他们仍然在偷偷的联系。

这种情况就有复合的可能,两个人共同努力,最终还是感动了双方的父母或者亲朋好友,最终走到了一起。

最后就是,由于误会,而导致了分手,彼此虽然特别生气,但是仍然通过共同的朋友互通消息。

这种情况就有复合的可能和机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误会慢慢的就会消解,对方也会看到了自己的真心实意,慢慢的也就原谅了你,会有复合的可能。

当然,有时候有些误会,对对方的伤害特别大。例如,明明看到对方和一些异性特别的暧昧,但是当时确实是特殊原因,没有办法解释清楚,现在终于能够说清楚了,两个人也就慢慢的复合了。

能爱上一个人,能和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这是人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

PUA,全称“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讪艺术家”,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并不断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为,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人和其相关行为。

PUA的核心步骤为:价值观展示、情绪价值、打压、索取等。

目前以组织的形式快速发展,以网络课程、线下培训等的方式来教唆人进行诈骗,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会成为PUA的受害者。

防范PUA的方法为:肯定自我价值、设定情感底线、警惕恋爱流程过快、 警惕陌生环境遇到的陌生人、追求平等地位等。

一、PUA是什么意思?

PUA简单来说就是泡妞高手,把妹撩妹技能一流的一类人,单纯不谙世事的女生很容易陷入PUA男的圈套里。PUA,全称(Pick-up Artist),起初指的是一群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和不断自我完善情商的男性。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男女们。

字面上的解释,PUA指的是搭讪艺术家,但因为PUA文化的变迁和进步,PUA的定义已从简单的搭讪扩展到整个两性交往流程。发展为主要涉及:搭讪(初识)、吸引(互动)、建立联系,升级关系、直到发生亲密接触并确定两性关系的社交学说,PUA学是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所组成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

二、网络上的PUA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利用提前演练好的社交技巧进行自我包装以此来吸引女性,获得她们的好感,然后与她们之间快速的产生感情,最终发生关系。所以这种吸引女性的套路就被成为pua学,也就是泡学。在使用中,PUA一词也经常被当做PUA学的简称。

PUA曾经只是引导男性提升自信和了解社交技巧的方式。但随着这类套路的发展,PUA学的目的已经变成了“获得更多战利品”,变成了以作假、伪装、哄骗甚至陷害等方式,掌控并玩弄女性的一套理论,不仅力求与对方快速发生关系,还试图获取财物和车、房,甚至教唆对方自杀。

三、PUA男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对异性诱骗洗脑

PUA,全称是Pick-up Artist源于美国,后于本世纪初由韩国传至中国,字面上看,是搭讪艺术家,但是指用演练好的社交技巧和自我包装吸引女性,使她们快速与自己产生情感联系乃至发生关系的人。这种吸引女性的套路就被称为PUA学简称PUA。随着PUA一词的不断妖魔化。现在PUA说得好听一点是“撩妹达人”、“泡妞专家”,说的难听直白一点就是“爱情骗子”、“骗炮渣男”,是对异性诱骗洗脑!

四、PUA都有哪几种攻击类型呢?

第一类是最严重的攻击,即全面的否定你,从你的思想情感、行为选择、你的外形你的能力,在方方面面去否定你,

第二类是以某一个标签去否定你,比如包丽的男朋友以她“不是处女”来攻击她毫无价值,苏明玉、樊胜美以“她们是女孩”来否定他们的价值。

第三类是习惯性地否定你的想法和选择,说他的更好,让你要听他的。比如你想从一线城市回老家,但你父母说在一线城市更有前途,让你一定要留在那里。

第四类是否认你的感受和喜好。比如一名高三学生,有画画的爱好,但是母亲以高考为由,让他放弃自己的喜好。

第五类是否认你的形象。

如何预防PUA:

第一层防御:正确理清你和他人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历经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青春期以下),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有义务让所有人满意,青春期以下的儿童有这个信念很正常,但如果你已经到了成年还拥有这种想法,说明你的心理发展还停滞在儿童期。

第二个阶段(青春期)只为了自己爽,不顾他人感受。如果你到了成年期还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说明你的成长还停留在青春期,第三个阶段(成熟期):既能表达自己,又能关心他人,为自己负责,不为他人背负责任,也不要求他人为自己背责任。

在保护核心信念方面,我们要按这三个阶段来处理,如果对方正在伤害你的核心信念,你要明确地告诉对方:对方正在伤害你,你要制止他的行为,同时你要告诉对方,他是以爱的名义在伤害你。

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是我们教会的,我们一定要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上司、我们的伴侣,我们的朋友,而且要注意,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如果他还是不听的话,记得要远离他。

第二层防御方式:正确处理你和自己的关系。

首先你不要去攻击自己,任何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她们攻击我们一天顶多是一次或者几次,而我们是跟自己相处最多的那个人,所以别人可能一天打你一拳,但是你是有机会打你几十拳的那个。

如果你自己都不爱自己,你怎么来阻挡别人来糟践你呢?

其次我们要认可自己的差异性,我们是生命,生命就不可能是标准化的。就像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它们是不一样的。

不要立人设,也不要羡慕别人,接纳自己,认可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性。一个放弃了自身差异性而迎合大众的人,是没有自身魅力的。

一、什么是煤气灯效应

你说的这个是gaslighting吗?又称“煤气灯效应”,直译过来是“用煤气灯照你”,有种倒打一耙的意思。这是一种能造成伤害的心理施虐方式,通过故意让受害者怀疑自己对事件的记忆、怀疑自己对现实的感知、并最终让他们怀疑自己的理智,从而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

二、该词汇的来源

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剧作家帕特里克·汉密尔顿1938年创作的戏剧《煤气灯下》,后来分别在1940年和1944年被改编成**。主要讲了少女宝拉因为姑妈的意外身亡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青年安东为了谋取宝拉的遗产,先是向宝拉求爱确定关系,其后用尽各种方法企图把宝拉逼疯,将她送进精神病院,从而获得宝拉的巨额财产。

三、有关研究与现实

美国耶鲁大学的情商中心副主任、精神分析学家罗宾·斯特恩,曾出版过一本书叫《煤气灯效应:隐蔽的控制你生活》,书里说:“对方的目标就是说服你,说你记错了,你误解了,给你制造疑问,让你脆弱,这是一种让你的意识处于不稳定的手法。”

这听起来简直和现在所说的“PUA”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手法更加高明和隐晦。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现实生活中,“煤气灯效应”更多地存在于亲密关系中,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主要是一方为达到某种情感或目的,通过逐渐渗透而掌控另一方的情形。最近热搜“北大包丽”事件的女生包丽,可以说就是被此种行为所摧毁。

四、你有受到影响吗?

当你在遇到一段亲密关系时,觉得不对甚至开始怀疑自我,那你可能是遇到“煤气灯效应”了,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鉴渣虐渣,建议对照以下行为进行自测

1、心里明知道对方说的不对,并且价值观有问题,但说不出所以然

2、开始陷入自我怀疑,哪怕是以前相信的事情也开始莫名动摇,甚至怀疑自己记忆出错

3、感觉自己逐渐被对方牵着走,有时候明知是不对的事,却无力反驳

4、常在事情发生后,才发觉不对劲,意识到有问题,但为时已晚

5、原本自信开朗的一个人,变得不断自我怀疑,自信开始瓦解

当遇到以上情况,即使对方不是“煤气灯”,也建议你光速离开,毕竟这段感情,实在是对你不妙。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为题主提供小小的帮助,谢谢!

**《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张艺谋导演早期的作品,曾创下当时华语**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纪录,是部值得回味的**。影片与其说是讲述几个女人争风吃醋的故事,还不如说是在讲当时的封建教条桎梏下这几个女人的命运。

那些让人不解的生存法则:

陈家有个规矩 ,老爷晚上留宿哪个院,哪个院就点灯,丫头们就会伺候这个院的女主人捶脚,第二天这个院的女主人就可以向厨房点自己爱吃的菜,要是能天天捶上脚,那在陈家你能想怎样就怎样;要是几天捶不上脚,连下人的眼色都不一样了。看似简单的规矩,藏着的竟是几个女人在家里的地位象征及她们的生存法则。也是很能理解的,她们不用上班,不算计争宠,还能干嘛?

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女人们:

大太太,陈老爷的第一位夫人,年纪较大,看惯了那些勾心斗角,也许年轻时也参与过,或许是少了斗争的资本,现在已经看开了,日日诵经念佛。

二太太,卓云,生了个女儿,是个两面三刀的人,从颂莲刚嫁进门,就挑拨颂莲和三太太的关系。表面上对颂莲很好,背地里让雁儿做小人诅咒她。曾经还让人给三太太放堕胎药。她是这几个女人中,最厉害的一个。

三太太,梅珊(何赛飞饰演),有个儿子,之前是戏班的红旦。因为生了个儿子,又会唱戏,懂得在陈家的生存法则,自然会讨老爷欢心。但她既然知道规矩,还要去挑战权威——与高医生私通,最后被老爷给关到楼顶“死人屋”处决了。

四太太,颂莲(巩俐饰演),由于父亲去世,大学辍学,在继母劝说了三天后选择妥协——嫁个有钱人,成为了陈老爷的四太太。她开始是拒绝的,也是个单纯有脾气的姑娘,经历了新婚之夜丈夫去了三院过夜、亲见丈夫和丫环雁儿有一腿等一系列事情后,学会了算计,为了让老爷来屋里,假怀孕,被发现后封了灯。被封了灯就是意味着即将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后来她想学梅珊找个男人排解痛苦,以为大少爷是那个人,可惜赌错了。后来害死了雁儿,由于喝多了出卖并害死了三太太后,最终颂莲被逼疯了。

不露面却掌控者别人的命运:

陈老爷,整个影片中一直没有正面露脸过,主要是远景、声音和背影,这个男人就是封建教条的符号,决定着这几个女人的命运,点灯—灭灯—封灯,女人们活得像猫像狗,唯独不像人

家暴不只是“打“对家暴说“不”。

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施虐往往很难被察觉但造成的创伤却有可能伴随着我们一生。

一提到家暴,很多人都会以为殴打才是属于家暴。

其实不然。

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国内外立法以及被普遍认可的学界理论研究成果,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四种类型。

1)身体暴力是加害人通过殴打或捆绑受害人或限制受害人人身自由等使受害人产生恐惧的行为。

2)性暴力是加害人强迫受害人以其感到屈辱、恐惧、抵触的方式接受性行为,或残害受害人性器官等性侵犯行为。

3)经济控制是加害人通过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收支状况的严格控制,摧毁受害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以达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

4)精神暴力是加害人以侮辱、漫骂或者不予理踩、不给治病、不肯离婚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折磨,使受害人产生屈辱、恐惧、无价值感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

而冷暴力实质上也是一种精神暴力,在家庭暴力中居首。

专家认为,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在产生矛盾时,不通过交流等方式积极处理解决,而是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对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漠不关心,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

判断你是否遭遇了冷暴力:

ta经常忽略、轻视、不搭理你。

你和ta产生矛盾的时候,ta总是拒绝交流。

ta作为伴侣,对你的身体和情绪漠不关心。

你不是ta倾诉和寻求安慰的首选对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冷暴力变成长期的操控,就是一种精神虐待,这会让受虐方感到精神痛苦、自尊下降,产生自我怀疑并不断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长期的被排斥感和极力弥补的行为会让受虐者感到自己处于失控的糟糕境地,甚至陷入抑郁状态。

每个家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家庭冷暴力,如果严重了,对家庭的和谐生活有很大危害。

1)家庭冷暴力容易导致夫妻双方心理上的扭曲,一旦严重了,容易产生极端做法,在身体上可能会伤害自己,伤害对方,甚至伤及孩子。

2)夫妻双方的冷暴力,也容易使丈夫或者妻子产生外遇,致使家庭矛盾进一步加深。

3)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容易使孩子产生孤僻的性格致使孩子不能健康成长。

所以,为了自己健康的心理和和谐的家庭,要对冷暴力说“不”。

除了感情中常见的冷暴力,语言暴力也是一种家暴。

也许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是有时候伴侣之间的一些谈话方式,确实伤人!

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模式的著名博士马歇尔·卢森堡谈及到:言语上的指责、嘲笑、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做啊?也太蠢了吧!

看看人家多会打扮,你就不能学学吗?

你整天呆在家就做做饭,一点用都没有!

我知道了,你不要再罗嗦了!

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就是一种家暴,会让被家暴的一方心理受到严重伤害,丧失自信,丢失自己原本应有的人格魅力,夫妻之间慢慢变得冷漠、敌视。

语言暴力不止发生在伴侣之间,其实也发生在很多亲子之间。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能考94分,你怎么才刚上90?

数学没及格?真是让我们伤透了!

跳舞有什么用?就知道不切实际!

你以后能干嘛?长大了肯定一点用都没有!

在语言暴力中成长起来的,从小被灌输着这种打压式的教育,听之任之,慢慢地被“洗脑认为自己真的一无是处。等到成年后也习惯性地带着这种思维模式看待自己,缺乏自信心,陷入深深自我怀疑的怪圈,遇到问题第一感受是责备自己,遇到困难第一想法是自己不行。

他们心理长期处在不健康的状态下,难以被治愈。

殊不知,这也是家暴。

而因网暴自杀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不管是普通人、明星还是名人。

上海疫情初期,一名艾士让外卖员送饭给父亲,因路途遥远,女士额外给了外卖员200元红包,而被广大网友们说给太少了,进行一系列的网暴。最终艾士承担不了这些突如其来又汹涌骇人、冷若冰霜的语言暴力最终选择跳楼。

本来是一件值得宣传的美事,却因为语言暴力而丧失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多么讽刺的事!

我们,一定要对语言暴力说“不”。

通常和语言暴力一起爆发出来的还有情绪暴力。

情绪暴力是指通过自身的消极情绪传递给他人一种消极、抑郁、焦虑的情感,由此给对方造成某种压力或困扰,使对方无形中处于更低的位置。在这段感情中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不断地妥协,从而使对方产生自我价值的怀疑否定,丧失“自我感”。

檀长使用情绪暴力的人,总以一种不稳定的方式对待他们的伴侣,感情的好坏和冷热似乎取决于他们的心情。有的时候,他热情关心,很温暖;有的时候,他冷漠疏离不想搭理。

所以一方开始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通过感到被对方所需要的方式获得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惶惶不可终日,无法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大艾生包丽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男友牟林翰,在恋爱期间,多次对包丽进行侮辱,要求包丽为其纹身“牟林翰的狗”并录像,甚至要求包丽为其怀一个孩子,并将孩子打掉,留下病历单。在包丽提出分手时,牟林翰以自杀相威胁。

如此变态的心理,通过控制他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包丽在宾馆服药自杀,送医院救治期间就被宣布“脑死亡”。

这种长期有害的相处模式是一种慢性损耗和间接家暴虑待。

你是否身陷情绪暴力而不自知呢?通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你的付出总是不满足,觉得你做得不够好。

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你的感受。

会把负性情绪转移到身边的人身上。

情绪暴力同样会发生在亲子之间,父母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被孩子尽收眼底。

外界的“坏情绪”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潜在心理伤害,从而传递给孩子的一种消极、抑郁或焦虑的情感,并由此给孩子造成某种困扰或压力。

无独有偶,我们要对情绪暴力说“不”!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出家暴的创伤,进入健康的关系呢?

1不管是身体暴力,还是性暴力,我们都应该直接报警处理,俗话说“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2经济暴力应该寻求法律的援助,不要轻易掉入对方的陷阱。

3关于隐形家暴,我们可以首先尝试和对方认真地沟通,找到问题的源头,改变这种相处模式。

4明确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讨厌什么,梳理自己的内心。

5在遇到具体的事情时,你要能坚守你的底线,不能轻易被影响,被PUA。

6对方仍否定你的想法和感受的话,不给自己任何借口,坚决离开加害者,与对方保持距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106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