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出现了第三个人,夫妻还能和好如初吗?

婚姻出现了第三个人,夫妻还能和好如初吗?,第1张

一段出过轨的婚姻很难和好如初的,就像一面镜子打破了,就算粘回去,还是会有裂痕。

裂痕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是心理创伤,哪怕表面上看起来没事人一样,一旦因为某件事,某句话,某个东西,刺激到你,勾起你被出轨这件事,就跟针扎了一样,那种痛苦只有你自己能体会。

就《蜗居》的宋太一样,为什么得知宋思明有了海藻后,不是立即离婚,而是找海藻退出。

刚开始宋太还是很有胜算的,后来发现直接去找海藻劝退,根本没有作用,只会把宋思明往海藻身边推。

宋太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开始提出离婚,但宋思明又不肯离,夫妻一直这样僵持着。直到后来宋思明出事,宋太首先想到的还是保护他,而不是自己受到了伤害和背叛,宋太真是个贤惠的女人。

但宋思明对她说的那番话,有点像“托孤”的意味,宋太显然不答应,心中抑制不住怒火,对宋思明又爱又恨,想离又舍不得,非常纠结和痛苦。

但又有人问了,既然这么痛苦,为什么当初不离婚呢?

问得好,其实遭遇配偶背叛后,为什么不离婚,可以归结为三方面原因:

第一:你想尝试一下自己的忍耐程度,看看自己能不能真的跨过去这个坎

很多人,尤其是女人,被另一半伤害之后,她们最先想到的是忍,认为只要自己忍一忍,原谅丈夫,他就不会再犯,这个家就会依然完整,这段婚姻还能继续走下去。

就像宋太一样,她最先想到的就是先忍一忍,把海藻赶走,维护自己的婚姻。

她这么做,不仅是在考验自己能不能真的跨过去这个坎,也是在考验男人还会不会犯错。然而事实上,很多男人有了开端,就会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有种破罐破摔的感觉。不是都说出轨只有0和n的区别吗?就是这个原因。

很显然后面宋思明对海藻动了情,他在海藻身上看到了希望,宋太的心再一次被打击。

第二:你还爱着他,放不下这段感情,舍不得放手

毕竟多年的感情了,哪能一下子说放手就放手,说放下就能放下,说白了你还爱着他,舍不得离开他。

因为你还爱着他,舍不得他,但又担心他会继续犯错,所以你就会用“情感控制” 的方式对他进行控制、要挟、勒索和折磨。

这件事就成了他的污点和把柄,只要男人在往后的生活里,不顺着你,不服从你,或者和你吵架了,惹你不开心了,你就拿这件事来羞辱他、威胁他、惩罚他,在情感上对他进行伤害、贬损和否定。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两败俱伤,并不是真正处理婚姻关系的方式,带来的结果只会让夫妻关系更紧张,更不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没有离婚,若干年后突然离婚的原因。外人以为你们都好好的,没吵没闹,夫妻关系不是挺好的吗,怎么一声招呼不打就离婚呢。

就是因为出轨方承受不了来自配偶的“情感勒索”、道德绑架。

第三:因为你处于弱势,经济不独立,又舍不得孩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

这就涉及到经济问题了。放眼望去,遭遇丈夫背叛,勇于离婚的女人,大多数是经济独立的,她们有自己的收入,养得起自己,也养得起孩子,有离婚的资本,所以并不担心离婚后的生活没法保证。

比如《三十而已》顾佳,她自己经营茶园,虽然前期没有利润,还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但她好歹有自己的事业,她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将它做好。

凭借这份自信,她就有勇气离婚。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舍不得孩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这不管有钱还是没钱的女人都会顾虑,毕竟父爱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夫妻俩离婚的时候不是关系闹得差到老死不相往来,离婚后,父亲都有权利去看望儿女,作为母亲也能考虑儿女的情感需要。一般经济独立,条件比较好的女性,知识水平高,想得更周全,会选择和丈夫离婚,分开住后,还会共同抚养孩子。

而经济不独立的女人,离开了男人就活不下去了,只能忍气吞声,甚至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继续维持这段受气的婚姻。

所以说,要多久能跨过心理这个坎,因人而异,有些人根本不想忍,无法原谅,直接离婚;有些人首先想到的是忍耐,不断说服自己翻篇,忘掉。越是提醒自己,反而越忘不掉,越是痛苦。

不管你属于哪种类型的女人,我都建议从现在开始,保持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独立。或许你现在还放不下,舍不得他,还爱他,突然某一天,你忽然发觉自己想要结束一段婚姻时,你还有笑着离开的资本。

-end-

会!

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如果父母在离婚以后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那么孩子一定会受伤。比如离婚后,父母还在战斗,拿孩子做人质,彼此攻击、冷战……那么孩子一定受伤。

但如果父母还能合作,那么孩子就不会有很多伤害。

那么不离婚对孩子就没有伤害?

错了,很多孩子长大了都会对父母说一句话:如果你们离婚了,我会轻松很多。

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一句:当年如果不是为了你,我们早离婚了。

这后面潜台词是什么:你欠了我一生的幸福,你以后要还。

这就是很多妈宝男中招的地方。

这样的父母,他们首先以为保护孩子不受伤才是负责的父母,其实,你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吗?父母最大的责任是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负责,而不是无底线无原则地为别人牺牲。

你希望你的孩子在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像你一样一辈子郁郁寡欢地为他的孩子牺牲一辈子吗?

大多数父母都会摇头,那么你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三观呢?

这是负责吗?

结论是,很多夫妻因为不能接受离婚的伤害,就拿孩子来说事,因为一生婚姻的幸福没了,就把毕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为自己而活,这样其实就是一种情感勒索,让孩子承担自己不能担当的结果。

其他六句话,大家可以自行分析。

但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清楚:

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边界不清,责任不明。

我们需要有如下几个基本的责任观:“心之助”

1 最大的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照顾别人,推己及人,自己都不爱,就是最大的不负责,由此我们会试图让他人承担起照顾自己的责任,这就变成了情感操控。

2 一个负责的人,是可以识别那些情感操控的套路的:这些套路包括我刚才举的常见四种责任操控:

1)洗脑逻辑:美化不负责(情感剥削)

2)诈骗逻辑:虚化权利,虚假责任,看上去似乎让你免责,其实是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和绝大多数的网络诈骗没有区别。

3)强买强卖逻辑:责任的道德绑架,先给你下定义,你要接受这个定义,就拿这个定义来绑架你,让你乖乖被剥削。

替罪羊逻辑:责任的转移:那孩子说事儿,找情感的替罪羊,让他人为你承担责任,然后你还美化自己的情感勒索。

《都挺好》里的“作爸”苏大强,的确是让我大开眼界。仅仅第一集的亮相,这个苏爸爸就已经让人感觉到了,满屏的“作”气。

大哥明哲和妹妹明玉讨论着父亲要去谁家养老。苏大强就躺在沙发上,头枕在大儿子腿上,面无表情,病恹恹的。

老宅子,小儿子明成家,女儿明玉家,挨个被他否了。问他要去哪,就可怜兮兮地一句,我哪知道啊。

再问,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提议,把我送养老院吧。显然这不是他的本意,但是苏大强就是不说自己想去哪。

明玉憋不住了,一句话点破,爸是想跟大哥去美国。

当明哲答应他可以去美国后,苏老头一下来了精神,直接坐了起来,麻溜的穿鞋,下楼。

我为什么说苏大强“作”呢?——心里明明有主意,我就是不直接说。你不答应我,我就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让你们觉得都欠我的。

还不止于这些。追过剧的都知道,为了达成目的,苏老头啥手段都用过,离家出走、跳河自杀、绝食抗议……

为了剧情好看,的确是夸张了一点。但是,类似于苏大强的“作”人,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

他们所有或疯狂或可笑的言行里,都有一句共同的潜台词,“你要是在乎我,你就得顺着我。”他们在碰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苏明哲的一句口头禅就是,“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谈的”!很多人可能也和他的想法一样,认为这是沟通不到位造成的。

错!这真的不是简单的沟通不良,而是赤裸裸的勒索,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首次提出,并且她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书名就是《情感勒索》。

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畅销书作家,也是美国颇受欢迎的演说家和媒体人。她是婚姻关系、恋爱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

苏珊·福沃德在心理学领域的著作颇丰,《恨女人的男人们和爱他们的女人》与《原生家庭》曾经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名榜首。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动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会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勒索我们,如果我们不照他们的要求做,就有苦头吃了。

人际关系里,一方提需求,另一方同意或者拒绝,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当遭遇拒绝的一方,完全坚持己见,然后试图向对方 施压 ,并用 威胁 的手段逼迫对方 屈服 ,情感勒索就发生了。

而且,情感勒索都不是偶然的、一次性行为,而是一个一而三,再而三的过程。

《都挺好》里的苏大强,不正是沿着这个“脚本”,一步一步地,要求儿女事事都照办的吗?去美国、买房子、请保姆、结婚……

我常常一边追剧一边感慨,为什么要这么“戏精”呢,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好吗?虎毒还不食子呢,怎么能有这么自私的人呢?

其实,我们偶尔都会玩一玩有话不直说的把戏,这是一种亲密的默契感,也是生活的小情趣。

譬如,上周我想吃披萨,就对先生说“你不是很喜欢吃披萨的吗,好像很久都没有吃了呢”,而不是直接要求“我们去吃披萨吧”。随后的晚餐时间,先生就和我去了披萨店就餐。

不直截了当表达需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让自己不那么咄咄逼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被拒绝的尴尬。

但是,当这种操控他人的行为,逐渐由无关紧要的小事情蔓延到意义重大的决定,而且必须事事有求必应,并且伤害到他人的尊严和人格时,控制就越界变成了情感勒索。

苏大强的“作”,不仅仅是自私自利,还有他不能接受拒绝的玻璃心。

情感勒索者会在内心无限放大被拒绝的能量,认为被人拒绝,就意味着“输”,意味着别人不关心他,不在乎他……总之,被拒绝,就是世界末日来了。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如果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严重缺失,一次微不足道的拒绝,也会被他定性成人生巨大的、不可跨越的挫折。

这种被放大的恐惧感,其实是过去的经历对当下思维的禁锢。

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幼小的婴儿,如果不依赖他人,就活不下来。

这种生存的恐惧感,这种婴儿式的思考路径,会伴随我们一生。

有的人心理和生理是同步发育成熟的,成人长大以后,他们就学会了正确应对这种恐惧感,

而每一个情感勒索者都是拒绝长大的孩子,他们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不依赖他人,独自生活,独自解决问题。

苏大强一“作”,儿女就屈服,尤其是大儿子苏明哲,动不动就是,“我是苏家老大,这事我得管。”

苏明哲为了安抚父亲,背着妻子给苏大强办签证;回国后不和妻子商量,就一口应承独自出资给苏大强买房子;买房子的钱不够了,就逼着妻子汇款,并以借高利贷相威胁……

有时候,隔着屏幕,我都狠不得给苏明哲一拳。不过就是个“不”字,有那么难说出口吗?

阻止苏明哲说“不”的,是他内心过度的 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

每个人的恐惧感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害怕被抛弃;害怕没人关心;害怕亲密关系的丧失,希望被人重视和认可,是每个人正常的情感需求。

可是,如果我们把他人的认同、赞美作为自我价值的 唯一 评判标准,时刻需要来自他人源源不断的认可,就会成为“追逐认可者” 。

追逐认可者不能忍受任何一点点的否定,这种恐惧,就是对情感勒索的邀请。

成年人的行为,一定要遵循某种价值观,责任感就是其中之一 。责任感会明确地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而罪恶感是与责任感紧密相连的,它会起到一种预警作用。 我们相信,一旦有罪恶感,就意味着我们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责任感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责任感的界限,也就是责任和义务是要对等和平衡的 。

过分强调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却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当责任感超越了自尊与自我关怀,我们就会处于失衡的状态,这就给了情感勒索趁虚而入的机会。

罪恶感也很容易出错,常常会反应过度。 面对情感勒索者的反复指责,我们的信念产生动摇,进而相信自己是真的伤害了对方。

苏明哲的恐惧就是,生怕别人说他没出息。

当年拼命的读书,要去美国留学,是为了获得他人认可,如今老婆孩子饭都要吃不上了,也要打肿脸冲胖子,更是如此。

苏明哲的责任感和罪恶感也远远超过了他应该承担的范围。

他以“苏家当家人”自居,一切问题都扛在肩上,就连苏大强的坏心情,他都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就怕有人指责他“不孝”。

由此可见,苏大强的“作”,和苏明哲的“委曲求全”,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

这就是《情感勒索》里总结的:情感勒索是双人舞,不是独角戏。

受害者其实也是情感勒索的主动参与者。“主动参与”的含义是,你允许了这样的事情发生,甚至,你也没有意识到对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都挺好》的大结局确实皆大欢喜,苏大强洗白了,苏明哲觉悟了,苏明成改邪归正了,苏明玉与原生家庭和解了,一家人和谐美满。

只是,我们都明白,现实并没有这样云淡风轻,岁月静好。摆脱情感勒索,重建亲密关系,并不容易。

生活里的“苏大强们”并不会“良心发现”,而那些“苏明哲们”,也没有能力“一夜顿悟”。

《情感勒索》的作者苏珊博士的建议是,当我们遭遇情感勒索的时候,使用SOS策略,改变勒索者的节奏,不再我们习惯性地屈服。

所谓的SOS策略,就是最简单的3个步骤: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和制定策略(STRATEGIZE)。

首先,停下来,什么也别做,告诉对方,“我需要想一想”。 一方面,为自己争取更多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从压力现场开,也可以空间上有利于情绪平复,理性思考。

其实很多时候,苏明哲只需要说一句,“我得回去和非非(妻子)商量一下”,就可以避免很多的矛盾和困境,他却每次都不假思索,先答应了再说。

然后,冷眼观察,冷静思考。 第一,观察勒索者的需求,提出需求的方式,以及你没有马上妥协时他的反应。第二,想想自己的反应:你对情感勒索者的要求有什么看法?你内心的感觉如何?你的引爆点在哪里?也就是你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

冷静观察还包含重要的一步,就是审视勒索者的要求。大部分的要求不外乎这3种形态:无关紧要的、不牵扯重要问题但是影响自己的完整性、人生重大决定。

无关紧要的需求,可以妥协,但不能是“自动”反应模式,必须是你思考后的决定。当然,这也是练习拒绝的绝好机会。

后两种需求,则需要仔细分析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再做定夺。

最后,用非防御性的策略,勇敢地告诉勒索者,你不再妥协的决定。

什么是非防御性沟通呢?就是不解释、不抱怨、不辩论白。

双方发生矛盾,常常都针锋相对地为自己辩护。非防御性沟通就是退后一步,放弃对抗。

最不具防御性的一句话就是,你绝对没错,尽管你可能不这么想。

比如,苏大强威胁儿子,“苏明哲,你再不回来,我就去死!”苏明哲就可以回答,“爸,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冷静冷静,我们再谈。”

苏大强骂苏明哲“不孝”,苏明哲可以说,“爸,很抱歉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总之,非防御性沟通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去说服对方认可你、理解你,原谅你;克制吵架的冲动,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只说自己不再妥协屈服的决定。

终结情感勒索更重要的步骤,是要学会驾驭情绪,彻底冲破负面情绪对自己的思考和行为的掌控。

情绪没有对错,需要被宣泄,但是,行为可以有多种选择的,绝对不是勒索者所说的非此即彼。

恐惧感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危险,可是恐惧感也往往来自于我们假想出来的危险。训练自己在遭遇不顺时,不往最坏的方向想,可以减少恐惧感。

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成就,会让你重建自信,不再害怕不被他人认可。

愤怒只是诸多情绪中的一种。他人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愤怒,我们可以选择是否接受他人情绪的影响。所以,对方的愤怒不是我们让步的理由。

解除责任感和罪恶感的束缚,要牢牢记住一句话——凭什么?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段关系,值得我们出健康和幸福的代价。

就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我们在遭遇情感勒索的同时,也可能在勒索他人。

每个人都需要自我反思。当恐惧感和挫败感来袭的时候,我们是否希望通过控制他人的行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都挺好》剧终了,我们的生活却还还要继续。

无论你曾是“苏明哲”,还是“苏大强”,只要你愿意改变,一切就都有可能。

只要你坚信,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你自己;所有问题的答案也都在自己身上。

《情感勒索》告诉我们,首先成为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拥有真正的亲密关系:夫妻、父母子女、朋友、同事……

    二十多岁的女儿不听话,父母不要太担心,现在的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傻,他们也很有头脑和意见,有时候不听父母的话并不奇怪。但如果孩子太叛逆,父母还是要教育一点的。

女儿叛逆怎么办:

    1、20岁已经是成年人了,家长要注意这一点。虽然是自己的孩子,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大人之间的交流应该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不可能让20岁的孩子凡事听父母的话。

    2、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逐渐退出孩子的生活,孩子长大成人后,只有在孩子明确表示需要父母帮助时,父母才干预孩子的生活,让亲子关系是健康的。孩子们应该在年轻时接受教育,而不是在他们成年后仍然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服从。说白了,如果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父母再去指导孩子的可能性不大。

    3、有些父母习惯于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养大孩子,孩子就应该“孝顺”。只要孩子的想法和做事不顺心,就觉得孩子“不孝”“不听话”“叛逆”,这样的父母不把孩子当孩子,而只是把孩子当成奴隶他自己。

    4、如果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却仍像孩子一样任性,甚至不断陷入困境,父母劝告,尽力帮助,但仍不见起色,那就只能学会放手。毕竟,成年人应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担后果和责任,不应该让父母背锅。父母只有把孩子看成与自己平等的成年人,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5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在变,养育方式自然要进步。作为家长,您有责任主动吸收教育中的新知识。在传统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大多使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责骂和惩罚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手段。新知识可以帮助家长走出自己的成长经历,及时调整教育观念。

    6、耐心听孩子讲。如果父母生气,面对不听话的孩子,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责骂。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尽量多点耐心,问问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当父母的心思一直放在理解孩子的想法上,并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有道理的,同时也释放了很多负面情绪。

    7、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做了正确的或好的,让他知道他应该这样做,并鼓励他这样做。表扬不能夸大其词,尤其要避免在大家面前做出不恰当的表扬。当孩子做错事或做坏事时,提出批评和批评,甚至严厉批评,采取纪律措施,让他吸取教训,但批评也应该是事实。

自恋型父母与子女的互动

如果自恋型父母有多个子女,一般会有一个完美的子女和替罪羊子女,这会引起兄弟姐妹间的摩擦和嫉妒

完美的孩子,是自恋型父母的延伸,他们什么都没做错,甚至是一点点成就都能让父母赞赏备至。

作为替罪羊的孩子,得为家里所有的问题负责,替罪羊怎么做都不对,做什么好的都忽略。

这种不同对待方式将引起争执,而这样又为父母提供了介入调停,控制全局的机会

自恋型父母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一定所有父母都有,但非常常见

自恋型父母无法产生同理心,也不知道如何建立有意义的关系,由于他们对掌控的个人需要,他们根本不会顾忌他人的需求,这使得他们无法理解满足子女的情感和生活需求

自恋型父母拥有子女的所有成功,在他们心中,他们为子女牺牲了一切,孩子必须表现的满足或者超出他们预期,因此成就归父母,他是个了不起的足球运动员,这是我的基因,我也是个不错的运动员

自恋型父母必须控制一切,不论发生什么都得是他们控制,即使控制子女如何感受行动,如何做决定,这会使成年子女对自己想要的和不想的产生迷惑,而且永远学不会自己独立,自己做决定

自恋型父母会对子女进行情感勒索,自恋型父母在子女按照他们所想行动时,对子女和蔼可亲,然而一旦子女有一点不顺从,他们立刻狂怒残忍,这种我爱你,所以请你走开的态度使子女产生不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依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55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