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妈妈不能理解,会拒绝孩子把依恋物走哪带到哪的行为,甚至会直接做丢弃。因为她们担心孩子会因此变得更加没出息,但粗暴干涉的对孩子的情感分离又一次重伤。 其实依恋物出现具有它特殊的意义:当孩子对环境感觉适应不良时,会靠依恋物来帮助自己缓解焦虑和恐惧。通过依恋物来调整情绪,稳定心境。
很多宝妈对于这样的场景一定非常的熟悉,那就是自家的宝贝不管在哪里玩儿,手里都会拎着一个玩具,这个玩具的具体分类是没有局限的,可能是毛绒娃娃,也可能是一个卡通娃娃等,只要让他感觉很舒服的一切都可以,如果一旦被拿走,就会让他们感觉到不安。
闺蜜家的孩子涛涛就是一个典型的恋物宝宝,闺蜜从孩子半岁之后就去了职场,让宝宝和家里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过周岁的时候,闺蜜把我们都喊到一起给孩子过周岁,当时就发现孩子有一个习惯,就是走到哪里手里都要抱着一个小熊。
有时候小熊掉到地上脏了,涛涛不管它是否干净直接捡起来继续抱着。闺蜜见状,要把小熊拿走去洗洗,孩子硬是不让,还哭闹着不要让妈妈拿走。后来听涛涛的爷爷奶奶说,自从孩子的妈妈出去上班后的这个小熊就一直陪着他,睡觉时候要抱着,吃饭时候要看着,反正不许别人碰,自己也不放手。
看着涛涛这种习惯,闺蜜可愁坏了,要是个小女孩儿每天抱着小熊还说的过去,可涛涛是个男孩子,这也太女生气了。其实涛涛就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宝宝,虽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很安逸,但终究替代不了父母给的爱。
涛涛之所以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小熊,这种表现已经很明显表达了他把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了小熊的身上。
孩子恋物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并且这种恋物的感觉是从半岁到一岁半期间最为明显,因此,父母在这个期间如果没有和孩子培养好感情,孩子就会经常哭闹,或者对某件东西产生严重的依赖感。因此想要和孩子培养好感情,就要先了解清楚孩子恋物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依恋“安抚物”?
1容易掌控
相对于和父母相处来说,安抚物似乎更加的稳定,更加容易受掌控。当宝宝在遇到不开心,或者外界伤害时都会习惯性的用安抚物来找回心理的安全感。
2渴望被触碰
很多的宝宝都非常喜欢粘着家长,都希望被父母亲亲抱抱,其实这是一种渴望被大人接触的本能。当大人不满足宝宝需求的时候,安抚物就会派上用场,代替父母来满足自己。而很多的布娃娃都是比较柔软的,这种感觉比妈妈抱还要舒服,因此就会让宝宝产生恋物感。
3缺乏安全感
随着宝宝渐渐的长大,父母陪伴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尤其是进入幼儿园以后,初次面对陌生环境的情况下,宝宝的内心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这种情况下,宝宝随手的安抚物就起到了可以缓解宝宝紧张的心情的作用,能够代替家长,对宝宝进行一定程度的安抚。
安抚物短时间内使用可以给宝宝带来一定的安全感,可以缓解宝宝内心的恐惧,但如果长时间使用危害还是很大的。
孩子的依恋“安抚物”行为,给他带来什么影响
1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问题
凡事都要适量,有些宝宝的安抚物不仅起不到帮助孩子的作用,反而还会影响发育。比如,安抚奶嘴,这个安抚物确实会对宝宝小时候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长期使用,会影响到语言的发育,严重的还会影响到牙齿是否整齐的问题。
2卫生问题很难注意
大多数的宝宝对一些毛绒玩具是没有抵抗力的,有些孩子由于太喜欢这些玩具,甚至不愿意让家长去触碰,清洗,这就给细菌营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给宝宝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3会影响到孩子内心的情感
有些宝宝或许是因为太喜欢某件玩具,甚至会达到连玩具的气味,细节都会顾及到位的程度,如果这件玩具一旦丢失或者被损坏掉,这对孩子孩子的心理打击是很有一定伤害的,严重的还会引发幼儿抑郁症的情况。
自己的宝宝出现这种恋物的情况,很多家长都是不为所动的,认为这种情况长大后就好了。其实不然,作为父母,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因此,父母还是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孩子摆脱这种坏习惯。
父母如何帮孩子戒掉依恋“安抚物”行为?
1给孩子尽可能多的陪伴
不管怎么说,孩子出现这种恋物的习惯,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父母的陪伴不够。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
因此在平时,父母要尽可能的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的成长,参与他们成长的过程。可以多陪宝宝做做亲子游戏,陪宝宝说说话,看看故事书等。让宝宝慢慢的产生爱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就会转移目标。
2多带宝宝认识一些新朋友
宝宝只对一种玩具“情有独钟”的原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孩子身边的朋友太少,导致在他的认知里世界就只有玩具和大人,再者大人如果不好好和孩子沟通,只是呆呆的照看他的安全,孩子肯定会把自己的精神寄托转移到自己的玩具上。
因此,父母平时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或者朋友家进行玩耍,多给孩子交一些同龄的朋友,这样孩子既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还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渐渐的孩子就会感受到友谊的快乐,慢慢的就会忘掉安抚物。
3给孩子买一些适龄的玩具
孩子都喜欢玩具,如果孩子的玩具过少,也会容易出现恋物的情况。因此,父母在平时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适龄的玩具,男生可以买一些益智的玩具,女生可以买一些卡通的玩具,当然要按照宝宝的喜好来安排。家长还可以陪宝宝一起玩儿,在和宝宝玩的过程中,父母就会发现宝宝的兴趣爱好,从而寻更合适宝宝的玩具。
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因此为了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请家长不要因为自己繁忙而找各种理由忽视孩子,多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无忧无虑的成长。
今日话题讨论:您家孩子出现过这种恋物的情况么?您是怎样帮助孩子戒掉的呢?欢迎分享。
回避型依恋的杀手锏—情感隔离策略
当我们遇到自己难以解决并会使我们陷入焦虑的事情时,使用情感隔离,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获得一种“置身事外”的解脱感。
情感和观念分开,对事情只有观念,没有情感为的是在坎坷的境遇中,避免陷入痛苦的漩涡
这是情感隔离的成因和作用。
被隔离的情感被不会消失,只不过是一个缓冲的中介而已。
过度使用情感隔离的话,就会养成逃避的习惯没有办法进入亲密关系。
体会不到自己的情绪,也无法体会到别人的情绪就是所谓的没有共情能力。
儿童依恋父母怎么办
儿童依恋父母怎么办,有些孩子可以说是非常依恋自己的妈妈,不敢妈妈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可以说是寸步不离,让妈妈什么事情也做不了。那么儿童依恋父母怎么办呢?
儿童依恋父母怎么办1宝宝在幼儿时期对于妈妈爸爸有很强的依恋感情,这不仅影响到了宝宝上幼儿园同时也会对他的自立成长有影响。父母可以尽量的做一些特别的游戏,来减轻孩子的这种依恋情感。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照料者母子依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第一招:经常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 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玩玩具或游戏中时,妈妈可以像躲猫猫一样地轻手轻脚地出现的孩子身边,让孩子感觉妈妈一直都在,这样他就能更安心地自己玩耍了。接着,你再悄悄地离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习惯妈妈的短暂分离。
第二招:给孩子在家里找一个独立的游戏空间。 建议家长在家里腾出一个小房间,作为孩子的“游戏间”。如果家里腾不出一个房间,那就建立一个“儿童游戏角”。总之,这是孩子的“领地”,把属于他的玩具、小桌子、小椅子、图画书、画笔等都集中到这里,让他意识到这是他的游戏场地,在这里,他可以尽情的玩耍。平时,你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地玩,你只在暗地里帮助他、留意他。
第三招: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当孩子情绪烦躁、特别“依恋”你时,你可以带他为外出走走,沿路多认一些自然的事物,以此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安抚他的情绪,扩大他的`视野。
第四招:做事前,专心陪孩子玩一段时间。 在你准备做饭或者是干其他的家务之前,不妨和孩子单独地专心玩上半个小时,游戏时你要一心一意、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做后,他就不会老缠着你,让你没有办法做其他事情了。
第五招:让孩子陪你一起做家务。 你在做家务时,可以让孩子坐在地板上,给他一块抹布、几个塑料盘子或碗,让他帮忙擦拭这些碗、盘;你在清扫房间时,不妨让他帮你启动吸尘器开关。当你在忙碌时,只要分配给孩子一个相应的“小任务”,让他有事可做,他就不会显得那么粘人了,而且还能让他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呢。
儿童依恋父母怎么办2儿童依恋父母怎么办
第1招:给孩子一个独立游戏的空间。
建议你在家里腾出一个小房间,作为孩子的“游戏间”。如果家里腾不出一间小屋,那就建立一个“儿童游戏角”。总之,这是孩子的“领地”,把属于他的玩具、小桌子、小椅子、图画书、画笔等等都集中到这个“领地”,让他意识到这是他的游戏场地,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地玩。平时,你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地玩,你只在暗地里注意他。
第2招:经常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
当孩子注意力集中地玩玩具或游戏时,妈妈可以像躲猫猫一样轻手轻脚地出现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感觉妈妈一直都在,这样他就能更安心地玩了。接着,你再悄悄地离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习惯母亲的短暂分离。
第3招:多带他出去走走。
当孩子情绪烦躁、特别“依恋”你时,你可以带他外出走走,沿路指指点点,以此转移他的注意力、安抚他的情绪,并扩大他的视野。
第4招:做事前,专心陪孩子玩一段时间。
在你准备做饭或做重要的事情之前,不妨和孩子一对一地玩上半小时,游戏时你要一心一意、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做后,他就不会老缠着你,让你做不了事了。
第5招:让孩子陪你做家务。
你在操持家务时,不妨让孩子坐在地板上,给他一块抹布、几个塑料盘子或碗,让他帮忙擦拭这些碗、盘;你在清扫房间时,不妨让他帮你启动吸尘器开关。当你在忙碌时,只要分配给孩子一个相应的“小任务”,让他有事可做,他就不会显得那么粘人了,而且还能让他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