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这5种精神操控,远离情感虐待!

识别这5种精神操控,远离情感虐待!,第1张

南方周末的一篇《不寒而栗的爱情:北大自杀女生的聊天记录》,自发文后,就惊爆了朋友圈,引发了新一波的婚恋恐慌。

许多女孩发现,遇人不淑,原来不仅伤心,还有可能要命。

其实,不是爱情会伤人,而是有太多以爱为名的人渣们,利用女性的善,人性的弱,操纵感情,玩弄女人,抽筋剥皮,谋求私利。

所以,想要爱情之路走的平顺,认出这群披着羊皮的狼,看穿他们常玩的技俩,非常重要。

首先,理解什么是操纵?

所谓操纵, 是指一个控制欲强的人,试图通过间接策略,改变另一个人的感觉,信仰和行为,用欺骗、胁迫甚至伤害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操纵与许多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包括边缘性人格障碍、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成瘾、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自恋等。

但并不是所有操纵者,都是源于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一个操纵者,最终的目的是谋求财富,那他就是故意操纵者,而如果控制欲只限于情侣之间的变态互动,不涉及利益诈骗,那么这只能表明操纵者本身,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

研究心理操控的咨询师,乔治·西蒙博士认为: 心理操纵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男人会利用感情,女人会利用情感。

也就是说,男人通过玩弄感情来达到目的,所以,他们会看到女人对羞耻的敏感,这种羞耻包含,被视为一个不好的人,对伴侣不忠的女人,不再圣洁的女性。男人利用女人在这方面的羞耻敏感,作为控制女人的武器。

这些特性,在包丽的案例中,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渣男仅仅抓住她不是处女这一点,就能动用心理催眠和耻辱暗示,让她经受羞耻心的折磨,自觉低人一等。

而女人们,她们通常利用情感,用受伤或示弱的方式,试图软化和动摇伴侣,唤起男性的关注和呵护,以达到控制自己处境,掌握伴侣行动的目的。

因此,一定程度上来看,心理操纵,无论男女都有可能会用,只是利用方式不同,动机不同而已。

对于那些无意操纵者而言,他们的操纵行为,是一种内心投射 ,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是如此认为的,所以,他们会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并通过过分的防御性机制,来逃避自己的责任,转移问题的焦点,造成对伴侣的情感伤害。

在这样的操纵者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如履薄冰,没有任何安全感,但这种操纵者本身,可能并不是完全出于恶意,而是因为深层次的情绪失调,加之应对亲密关系的技能不足,导致他们通过攻击,而不是拥抱,通过指责而不是认同,通过伤害而不是呵护,来将自身的不满和困惑,投射在另一半身边。

比如包丽的男友,他对女友的伤害,不是源于对利益的追逐和骗取,而是自身人格缺陷施于的。

遇到这样的男人,他会将内心的不满足,永远投射在女孩身上,让对方不堪重负,直至抑郁自杀。

雷尼·希尔曾写过一首诗,来表达对这种操纵者的憎恶和同情:

其实,无论是无意操纵,还是有意操纵,对于被害者而言,差别都不太大,要么伤心,要么伤钱,要么伤心又伤钱。

如果你担心自己被操纵,检查一下对方使用的策略,通过观察对方的手段和作为,就能简单判断对方是否在操纵你。

操纵的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负面操纵: 操纵者通过持续的批评、诋毁、羞辱、社会排斥、敌对威胁等手段,对被操纵者进行心理操控。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那些深陷家暴漩涡中,而无法逃离和自救的女人们,她们即便身体自由,心灵却被家暴者禁锢和控制,因为她们无论做什么,都被视为不合格,总是被批评,久而久之,这种洗脑会内化为自我认知,使得她们自觉远离人群,自认为被打是合理的。

积极操纵: 操纵者通过虚假的友谊,虚伪的奉承,以及无法兑现的承诺,满足被操纵者的虚荣心,实现对操控对象的掌控。

这一点在家庭关系中,很常见,比如日剧《坡道上的家》,丈夫不断通过积极暗示,让妻子以为自己很擅长处理家务活,又通过消极暗示,迫使妻子远离工作,长此以往,妻子只能被丈夫束缚于家庭之内,而无法实现个人追求。

欺骗和阴谋: 操纵者擅长撒谎,谙熟人性,用欺骗的方式,制造借口,指责和逃避自己的责任,以达到压榨控制另一方的目的。

莎士比亚在著作《奥赛罗》中,将这种心理操纵术,运用到了极致。里面的坏人,通过含沙射影和巧妙的环境安排,诱使奥赛罗产生怀疑,然后相信妻子的不忠。同时,操纵者也利用奥赛罗天性里的不安全感,让他陷入非理性的嫉妒和愤怒,如此,不用自己动手,就完成了一场杀戮。

战略无助: 操纵者扮演弱者,利用人性的善良,引诱对方释放同情心,做出让步,进而走进操纵者的陷进,实现长期情感操控。

这可以说是PUV高手们,常常会用的一种套路,打造一个弱者的人设,制造一个痛苦的过往,扮演一个深沉的角色,激发女人的同情心和母性,让女人自愿为他沉沦,奉献,掏心掏肺。

敌意和虐待: 操纵者以欺凌,恐吓,身体和精神,以及情感的虐待,实现对被操纵对象身心的碾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典型的例子是,那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们,她们在经历极度的恐怖,遭受严重的身心虐待之后,开始认同虐待者,并自愿受其驱使,无怨无悔。

这种操纵的心理学原理是:操纵者先给对方制造极大的压力和焦虑,然后突然释放这种压力,经历了突然的情绪波动之后,被操纵者痛苦解除,个人的防御机制也随之崩塌,因此容易做出不理性的举动。

在人类操纵历史上,煤气灯效应,是心理操纵的极致运用。

这个词,源于1944年的**《煤气灯》,在这部**中,一个丈夫为了彻底击溃妻子,试图让她质疑所眼见的现实,从而相信自己疯了。

煤气灯效应, 是一种持续操纵和洗脑的形式,会导致受害者怀疑自己,最终失去自己的感知、身份和自我价值感

因为操控者,通过持续的诽谤性陈述和指控,公然的谎言或夸大事实,让受害者质疑自己判断的正确性、自我感觉、对现实的感知以及情感的有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煤气点燃会导致受害者,失去信任自己记忆、经历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失去理智。

比如电视剧《辣妈正传》中,杂志社的领导李木子,在发现丈夫和一个女人暧昧不清时,通过偷偷转移东西和篡改事实,让丈夫对自己的记忆产生怀疑,从而身心俱疲,而她当初就是通过这一招,击溃竞争对手的。

在我们这个充斥着虚假信息、另类事实、分裂和自恋的当代社会,煤气灯效应,经常被用在商业、政治、媒体、工作场所和个人关系中。

煤气灯是一种心理暴力。

它遵循的准则是:如果你经常重复一个谎言,它就会被接受为真理。

所以,操纵者最初需要构建一个慢性谎言,通过持续输出,来洗脑、攻击、贬低、和剥夺受害者的权力。

煤气灯效应中的操纵者,被称为是打火机。

打火机所发出的一切指控,不是建立在事实、证据、客观性的基础上,而是恶意的诽谤,但是日久天长,这种诽谤会内化为受害者的自我认知。

比如北大女孩包丽,最初面对男友关于非处女的攻击,还会反驳,为自己辩解,时间一长,男友每天将非处女,作为女性不洁的象征时,会让她因为自我内化,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煤气灯效应,是一种长久心理战,在这场战役中,打火机会压制受害者的异议,引发受害者的不安全情结,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自我价值感,产生困惑,焦虑,羞愧。

比如一个出生农村的女孩,在一种普遍重男轻女的环境中,她一直认为自己比弟弟差很多,哪怕她遭受了很多来自父母的情感虐待,也依然陷入一种对家人的负罪情绪中,直到多年后逃离家庭,才慢慢恢复自信。

而且,除了持久,煤气灯效应的关键策略是,打火机会时刻保持攻击状态,一旦受害者有所反驳,就会招致加倍的控诉,以绝对的控制权,主宰着受害者。

部分运用煤气灯效应的操纵者,还会在战略上,将受害者从亲朋身边孤立出来,运用煽动性的策略,如[我们对他们]、[分而治之]、[孤立和控制]、[敌人无处不在]和[我是你唯一的希望]等,将受害者永久攥着手心里。

虽然操纵很可怕,但心理操纵却无所不在。

我们所热爱的权谋剧,宫斗剧,那些胜利者们,往往就是通过对人性的洞察,实现心理操纵,完成谋害和杀戮。

而在当今商业时代,心理操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营销。

营销是基于人性洞察,所延展的具有欺骗性,蛊惑性和操纵性的商业行为,这种认知已经达成共识,但是高级的营销,总是巧妙的让人心甘情愿被算计。

所以,当营销避无可避时,营销界有个新的理论出现: 消费者有责任自我教育,他们有责任做出更好的购买决定。

这种情况,像极了我们当下的现状。

当PUV大行其道时,很多人希望法律可以有效制裁,但遗憾的是,除非涉及金钱诈骗,大部分心理操纵者们,给受害者带来的身心伤害,根本不可能得到任何法律惩罚。

比如包丽案中,即便她的男友对她实施了,显而易见的煤气灯操纵,但她的自杀行为都是自发的,法律如果制裁,才会显得不合法,因为没有可以贯彻执行的具体标准,就会让法律丧失权威和公平性,且显得没有正常边界。

所以,就像营销具有合法性一样,法律无法界定的心理操纵,情感虐待,也需要来自当事人的自我觉醒,自我教育,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拯救。

因为,心理操纵无处不在。

有一句名言是,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会如何利用你,看看那些离你最近的人。

你最亲密的朋友,家人,孩子,都有可能是操纵者。

你的父母,会利用你的孝心和负疚心,操纵你的情感和生活,甚至事业选择。

你的孩子,会利用你的责任心和对她深切的爱,通过哭闹,自我伤害,不断逼迫你就范。

可以说,操纵是一种生存机制,以应对充满挑战或竞争的环境,尤其是当一个人缺乏相对权力和控制力时,病理性的操纵,就会经常在家庭和两性关系中出现。

而且,我们的整个社会规范,都是鼓励狡猾、诡计多端、讨价还价、利用人类弱点、倡导马基雅维利式的自私,崇拜权谋胜利者的,这种情况下,心理操纵无处不在,个人避无可避。

只是,有原则的人,将它变成了自我保护的竞争本能,无原则的人,将它变成了一种病态的剥削和压榨,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心理操纵变成了精神虐待,情感伤害。

所以,比起谴责,你最实际的做法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一个强大却不会操纵他人,伤害他人的人。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被操纵,但操纵者们在实施心理操纵之前,其实是有选择性的。

心理专家经过研究发现,擅长心理操纵的人,通常会把目标对准,具有某些特定人格特质的人,比如:

讨好型人格,极度渴望被喜欢被认可

自卑型人格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依赖性人格的人,即便痛苦也害怕分离

天真,无知,幼稚,缺乏社会经验的人

害怕愤怒,悲伤和其他负面情绪的人

从小在父母严格管控中长大的孩子

极度孤独,以至于缺乏警惕性的人

冲动,贪婪,唯物主义或追求财富声名的人

当遭遇操控者时,我们一方面需要识别对方的操纵策略,另外一方面,要通过努力,走出心理操纵。

因为,你越早察觉,越早逃离,就越容易逃出去。

具体来说,受害者可以坚持以下策略:

1识别问题。无论操纵者说什么,做什么,你都需要识别出,对方真正想要什么;

2从歪曲中找出真相。这很困难,但是当你产生疑问时,可以通过写日记,以及和第三者聊天的方式,更加客观中立的去看待处境。

3进行精神锻炼,鼓励思维方式的拓展。当遭遇不公时,不妨跳出来,和自己保持距离,客观看待眼前问题,分析处境。

4给自己放弃的权利,允许自己糟糕。他们说你不好,你不一定非要证明自己,以求得到认可,你可以选择放弃,达不到某个人的标准,并不一定是你的问题。

5允许自己感受所有的感受,同时接纳和尊重自己的所有感受。当你产生不适情绪时,你可以追踪自己的情绪,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可以简单粗暴的解决,比如说,既然这段关系让我不开心,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又有什么重要呢,反正不开心的关系,我不要。

最后,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大致分为两类人:

一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往往伤害别人;

一类是以别人为中心的人,他们往往被伤害;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做一个,不主动伤害别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百度

很多时候,情感操控者并不一定只使用一种手法,他们会混合使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控制他人的目的。

情感操控者虽然大多比较聪明,但却几乎都对自己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简单的来说,他们表象自恋,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

内在却自卑,无法认同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没有存在的意义。

这样的人,在试图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去操控别人。只有在他人完全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他们才会觉得安全。这其中的逻辑是:“我是个如此不讨人喜欢的人没有人会因为真正喜欢我这个人才跟我在一起所以唯一能够让他们留在我身边的方法就是,我通过感情(或者金钱,或者其他方式)来控制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控制欲强的人,内心极端自卑的缘故。

由内心的自卑,对自我价值的否认导致不安全感,从而导致万事都要控制的需求。这是一种很悲惨的恶性循环。

在恋爱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经历,其中情感操控就是最让人受不了的一种。这样的人他们就仗着自己的弱势,利用别人对自己的喜欢操控对方,让对方为自己做一些事情。

我认为这样的人太可恨,他们根本不懂感情,和这样的人谈恋爱也是非常难受的,情侣之间有矛盾有争吵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样的人他们往往会抓住对方的软肋,借题发挥,用感情去操控对方,所以这样的情侣之间出现了问题,一般都会把错误归结到一个人身上。而恋爱中的人在犯了错之后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哄对方开心,这样就达到了他一开始的目的,慢慢的,人们就会形成思维定式,无论什么时候出现问题,都会觉得是自己的错,所以在恋爱中我们必须擦亮眼睛,分清到底是爱还是感情操控。

首先,保持清醒的头脑。都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负,所以在面对这一窘境的时候,更应该强迫自己保持理性,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恋爱中的一方会以为了两个人更好的在一起的理由,去强迫对方对坏事,这个时候对方失去了判断力,也就按对方的说法来做。真正相爱的人都会为对方考虑,不会让对方做这么冒险的事,所以一定要保持理性,对事物有一定的判断力。

其次,看清对方的人品。恋爱中最怕的就是遇到人渣,所以在两个人在一起之前,必须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相处起来才会彼此信任,否则即便是在一起了,也不会真正的幸福。

原因:

1 长时间的接触和相处,促使你对女友闺蜜产生了好感,进而产生了喜欢的情感。

2 觉得女友闺蜜比女友更适合自己。

3 自己和女友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因此在不愉快中寻求心理上的寄托。

建议:

1 真正考虑清楚你的情感。首先,你需要认真思考你对于女友和闺蜜的感情。这是个严肃的问题,需要思考清楚。有可能你不是真的爱闺蜜,而只是一时对闺蜜的好感。这时需要认真和女友沟通,侧重点在于解决你和女友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

2 不要让感情泛滥。在认识到自己产生了对闺蜜的情感后,第一时间需要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让它泛滥。可以远离女友的闺蜜,或是减少和闺蜜的接触等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感。

3 尊重女友的感受。如果你认为和闺蜜在一起更适合自己,那么需要考虑到女友的感受,并且在考虑这个问题时需要慎重。如果你真的爱上了闺蜜,那么需要在和女友沟通后,采取决断的措施,尽量避免伤害女友的感受。

4 坦诚沟通。无论你是否真的爱上了闺蜜,都需要和女友坦诚沟通。可以尝试和女友谈谈你的感受,同时也询问女友对于你们之间的关系和问题有何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充分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感受,同时也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建立共识。

总结: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需要考虑到双方的感受。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要冷静思考,充分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多与对方沟通。如果你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女友的闺蜜,考虑到对方的感受,采取决断的措施,以减少对女友和闺蜜的伤害。

大家都听说过余秀华最近的事情吧。他的小男朋友就是一个喜欢情感操纵的人。今天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些人的特征。

01持续贬低自己

经常说消极的自我陈述,不仅会让你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信仰,而且还会让操纵者有可乘之机。当你强调你对个人错误的看法时,你就把它们带到你思想的前沿——以及与你有关系的任何人的脑海。煤气灯效应的施害者一直在寻找你的弱点。他们想知道如何利用你的弱点,以及如何利用它们让你质疑现实。你是否害怕失败或担心给别人留下负面印象施害者会斥责你的这些恐惧,并以此为筹码,让你相信健康的行为(比如设定边界或者拒绝别人)反而会让这些恐惧成为现实。他们有无数种方式可以操纵你,而利用消极的自我信念来对付你只是这些方法的其中之一,让一个人待在消极的自我信念中是交出控制权的捷径。

02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几乎没有事物或人是完全好的或完全坏的。当你陷入非黑即白的认知偏差时,即倾向于以极端的或绝对的方式看待一切,你就失去了理解周围世界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的能力。那些想要控制你的人,擅长运用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种思维来影响你的观点,尤其是在重要的事情上。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相信他们永远是对的,永远动机良好,永远不会故意伤害任何人。一旦你认同了他们“永远都是好的”这样的信念,那么你就很容易认为任何质疑他们的人都是坏人。这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会帮助他们孤立你和疏远你,当你的直觉质疑他们的行为时,你会感到内疚和困惑。

03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当你感觉你做的任何“错误”举动都会在别人身上引发消极和可怕的行为的时候,你应该给自己敲响警钟了。施害者是操纵你每一个想法和行为的高手,甚至可以操纵你与他们交流时使用的语气。如果你发现自己害怕挑战别人的想法、假设或行为,尤其是一想到挑战他们,你就感到内疚,而且担心他们会以某种方式猜出你有这种感觉,那么很有可能你是在怂恿别人控制你。施害者喜欢让受害者们紧张不安,并让他们保持这样的状态。

我们经常听到“情感操控”这个词,或者叫情感勒索、情感绑架。

心理学里叫做“煤气灯操纵法”,是指操控者刻意扭曲事实,使被操控者怀疑自己的情感操纵。

那我们怎么能避免被操控呢?

①认清自己

在评价自我时,坚定自己立场是最主要的。别人的评价只起到片面的辅助作用哦。

②规划和掌管自己生活

不妨养成记录日常琐碎、行程安排的习惯,把生活的主动权交回给自己,避免过于依赖他人,陷入被操控漩涡。

③找回支持你的人

真正关心你的人的支持,是帮你远离操控关系的重要资源。把你的情况和感受分享给他们,相信他们会帮你找回真实的自己~

操纵男女情感的心理操纵术

1识破男子汉硬壳下的那颗脆弱的心。

2从男人的场面话里听门道。

3学名人示爱,让她情不自禁的心动。

4爱要开口,锁住芳心。

5利用异性效应,让男人听话。

6揣摩男人心思,把话说尽心。

7抓住说话线索,同陌生男人成为朋友。

8温柔,女人智取男人最好的方法。

9对付想当英雄的男人,你就要小鸟依人。

10女为悦己者容的背后。

11想让女人动情,千万别提丑字。

12倾听,男人了解女人的必修课。

13听懂女人的话外音,不做他眼中的木头。

14掌握女人言谈的韵律,才能赢得芳心。

15女人冷时,你就要主动。

16爱到深处,不妨“趁火打劫”。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可见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对人产生终身的影响。

缺爱:从成因上可以分为“情感忽视型”、“情感虐待型”和“情感混乱型”。情感忽视型指的是父母对孩子关爱太少,容易让孩子通过讨好来获得爱,觉得自己不配被爱,渐渐发展为依赖类型中的焦虑型。情感虐待型指的是孩子的父母惯用打骂和贬低的方式教育孩子,这容易让孩子开始自我否定,对他人抱有敌意和惧意,发展为依恋类型中的隔离型。情感混乱型指的是父母自身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常常给孩子造成巨大创伤,事后又极力弥补或者道歉。容易让孩子辨别不出好坏情绪,发展为依恋类型中的混乱型。

指责:经常指责别人的人,往往看到的是别人的错误、缺点和不足,并且会把结果的糟糕和自己不好的感受,都归结给对方。指责是一个代际传承的问题,喜欢指责别人的人,往往有个喜欢指责他们的父母,在他们的父母看来,他们没有优点,不应该犯错,在“都是你不好、都是你的错、都是因为你”的批评中长大。因此,他们非但不会变得宽容理解,反而会内化他们的父母的形象,在内心塑造一个无比严厉的批评者,对自己和对他人都十分挑剔。被指责长大的人活成了他们父母的模样,用指责来诱导他人,来验证早年经验的正确性。如果你想要改善和这类人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受其潜意识诱导,而要在他每一次指责的时候肯定他。

双方的关系越亲密,就越容易发生情感操控的情况。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操纵,指的是运用情感成为伤害对方的武器,支配、胁迫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目的得以达成。这样的缺乏边界的情感关系,会让人变得窒息,英子最后得抑郁症也证实了这一点。这是原生家庭带给你的枷锁,让你以为世界就是这样,就像柏拉图的洞穴理论般,当你见识过其他框架的样子,便自然而然改变了。

缺爱的人什么时候能够变得不缺爱,很多人以为靠的是自爱。其实,只有当他被无条件地爱过,才能变得不缺爱。缺爱的人在见识到爱之后,并不能意识到这就是爱,因为他以前没有见过。最终,只有靠失去的代价来明白,自己已经拥有过爱了。此时,他治好了缺爱,可是也很有可能失去那份爱了。

我们想要完全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最初的样子,想要打破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即使是负面影响,也无异于是连根拔起。对原生家庭的认知是了解很多问题的源头,并不是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学会对自己负责,这样才能拥有改变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747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