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隔离,并不是人格,而是一种心理防御。
也就说,普通人在产生应激反应的时候,经常会用理智压抑情绪的方式,来隔离感情。
它虽然能隔离掉不好的事情,但代价也很大,如果长期使用这种防御机制,就会形成回避机制。
不光回避型依恋,经常使用情感隔离这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作为普通人,在面对人生中重大事故,也容易用这种防御,防止自己受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重度隔离以后,感觉就是
1、没有任何喜欢的东西、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
2丧失了爱一个人的能力
3感觉被一个透明的罩子罩了起来,能看见外面的一切,却感受不到
4感受不到开心,只剩难过和绝望。现在连绝望都没了,只有受到很大的刺激,才会有一闪而过的感受。
5没有任何情感,行尸走肉的活着,那怕是很在意的人死别,也没有任何悲伤,但身体本能的发冷
6只剩下了本能,麻木出了新境界,偶尔哭一哭,却一点悲伤的感觉都没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
哭。那种感觉就是一个自己站在对面,平静的看着另一个自己
7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懒得出门,懒得动弹
8有种做梦的不真实感(个别时候怀疑自己在梦里)
9记忆力下降的厉害,记不住任何事,以前发生的事几乎全忘(你能记住在梦里发生了什么吗)
回避型依恋”与“回避型人格”两种也是不同的。
很多人把精神分析中的回避型人格(以及DSM-5上的回避型人格障碍) 跟 依恋理论中的回避型依恋混为一谈了,甚至还造出了“回避型依恋人格”这样不伦不类的词。
二者完全是两个维度。
回避型人格,怕的是“不如人”或“被人瞧不起”,所以回避可能对自己做出低评价的人与场合。
回避型依恋,回避的是亲密关系,是怕自己的自主权被伴侣妨碍。
因为名字过于相似,所以导致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甚至,还有一些心理学从业者,也没有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经常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对于回避型吐槽的话题,不用多想,指的一定是回避型依恋。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把一个爱的人给推开。
而回避型人格,则是不愿意与人打交道。
害羞跟别人交往,喜欢宅在家里。
进入亲密关系的时候,不存在把爱的人推开这样的行为。
相反,会特别依恋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家人。
你好,我在高三下学期时曾遭遇校园暴力,患上了重度抑郁,我每天回到教室都感觉很压抑,有些人骂我,上课的时候小声的骂,下课的时候一堆人聚在一起讲我的坏话,有时是故意讲大声让我听到。回到宿舍舍友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以前有很多话可以聊,现在讲话阴阳怪气的,变着花样内涵我。每天晚上都失眠,第二天没有精神,导致我上课时经常分神,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也下降了很多。当时非常焦虑,快高考了但是我的学习状态非常差,整个人处于崩溃的边缘。然后我就请假回家休整了几天,等我再次回到校园时,骂我的人变多了,理由也千奇百怪,甚至我以前经常一起玩的朋友也疏远我了。他们把我一些抑郁症躯体化的症状总结为我犯贱的证据,在那时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手抖,身体抖,他们说我缺爱,渴望怀抱。我口干舌燥,经常习惯性的咽口水,他们说我色。虽然我在那之后喝水的次数变多了,但是喉咙还是很干,很痒。我感觉呼吸困难,喘不上来气,所以呼吸声有点重,他们就会以一种怪异的眼光看着我。有次我和老师说我想吐,头痛想回宿舍休息,等我第二天回到教室时就听到有人说我贱人就是矫情。走在路上都会有不认识的人在经过我旁边时小声骂我,但是没有讲名字那种,有次我去质问他们为什么骂我,他们会笑眯眯的说我们不是骂你,我们在聊天,哎呀我们有点大大咧咧的,就是习惯这样讲,你是不是太敏感了,我们没有在讲你呀。等我转身要走时就听见背后传来一声:呸,贱人。
我整个人变得非常敏感,我觉得学校变成了一个很恐怖的地方,我就又去向老师申请回家调整。在家里感觉非常累,嗜睡,一睡就是一整天,不想吃东西,在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非常消瘦。然后我和我姐还有我非常要好的朋友说了这件事,他们就建议我去医院检查,知道自己得了重度抑郁时,我非常恨那些人,也很恨我自己。我朋友他们就一直在安慰我。有次我一个朋友放假时就来找我出去玩,出到外面散心,一天下来之后,我感觉以前压在心里的负担减轻了,感觉很轻松。然后我在家配合医生吃药,早上起床会跳几分钟的绳,开始在网上买花种子种花,种草莓……在网上找学习唱歌的视频学习唱歌。多去做能使我快乐的事情。傍晚的时候我也会走出家门散步,避开人多的地方,我很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
当我再次回到学校时,面对他们的骂声,我感觉自己已经不太在意了,我的注意力回到了我自己的身上。也不理会周遭的那些声音,只专注我自己的事情。
遇到过不去的坎就给自己一些时间调整调整,可以向你的家人或者最好的朋友倾诉你的烦恼,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像我一样种种花也可以,多去运动,去跑步或者跳绳……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把目光放回自己身上,多读点书或者看看一些优质的纪录片,提升自己。人活一次,不是为了要取悦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有意义,不要让别人灭了你眼里的光。
患了抑郁症很多年,觉得很难加入正常的社交活动这是正常的事情。这时候的我们就应该改变自己,如果你不改变的话,你的社交依旧是很困难的,所以很难融入到一些集体活动当中。
如今的社会,抑郁症是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因为人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也大,导致了很多人患有抑郁症。尤其是明星们,他们抑郁症的人群是非常的多,患有抑郁症就很少跟别人接触,导致了自己的社交圈子是特别的狭窄。
这时候的我们就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自己就要更应该尝试着改变。如果我们不改变的话,这样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会让自己依旧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很难加入正常社交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尝试着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对别人真诚,别人也会对我们真诚。抑郁症就是很少跟别人交流才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跟别人交流。
交流是特别的重要,不管是抑郁症患者还是正常的人群,一定要懂得跟别人交流,只有这样你的社交圈子才会变得正常。有的人就是不懂得跟别人交流才会变成这个样子,你想要加入正常的社交活动,就应该学会交流。
其实抑郁症患者他们的内心是很自卑的,而且内心也受到过伤害,他们对别人不敢敞开心怀,才会变成这样子。所以说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懂得敞开心怀,这样别人就会跟我们相处,别人也会为我们敞开心魂,这是彼此的。
我们一定要懂得改变自己,有的人就是不懂得改变,才会觉得自己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自己的社交变得越来越困难。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尝试着去改变,只有在我们的改变中,我们才会变得更好。
自闭还是自得其乐?宅男宅女心理大揭秘
对于我们来说活,宅在家里似乎成了现今的一种流行,如果不是由于工作原因的话,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猫在家中哪也不去,甚至有的人会拒绝去上班,直接呆家里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这种“避世”的行为是否健康,它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宅人的心理健康。
1、宅式生活,天才的标志?
“猫宅”是指一些人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画、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还每天不断寻找新的资料加以牢记,希望把想知道的事情尽量记入脑中,也不会主动去接触其他的事物。因此,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且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没有意义,每天过着很满足的生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猫宅族”会寻找某种特别事物作为媒介从而辅助封闭自己。很多时“猫宅”会被认为是难与异性相处,对人欠缺普遍应有的态度,不懂适应社会。因此,很多人会把拥有以上特征的人误认成“宅式生活”。
顾城,这个日后的天才诗人,小时候却很自闭。他的父亲顾工曾这样描述:他的墙头总是涂满了诗,还有许多用漫画笔法画的小人小狗小猪。他可以半个月都不出门,在屋里描绘他想象的世界。
周杰伦据说也是宅男的代表。这个红透大江南北的歌星,说起自己不演戏的时候,最喜欢几天足不出户,猫在家里打游戏,上网等,过着典型的宅男生活。
难道,宅男宅女就是天才的标志吗?
2、宅男VS干物女:心理幼儿还是幻想强迫症?
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家方刚看来,宅男现象其实不仅是舶来品,在中国也不少。但最初创造这个词却来自岛国日本。那时,日本经济高度繁荣,但人际关系淡漠,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更多以家庭为单位,单打独拼。这让许多日本年轻人,产生了种依赖家庭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去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宁愿退缩在一方狭小的天地里。
宅男现象一出现,社会便众说纷纭。在日本,它经常和负面新闻联系在一起,日本发生过许多女生失踪遭到杀害的例子,最后侦破多数是宅男所为。
如果说宅男匪夷所思,那么宅女则被另一个流行的名词“干物女”所取代了。干物女让心理学家们忧心忡忡的是,在本应该恋爱的年纪里,她们好像对男人绝缘。除了工作,每天下班后早早回家,不交际,守着阿猫阿狗,或者独自在家做美容,过着波澜不惊的“宅女”生活。
心理学说,人从一出世起,便渴望回到永恒,回到母亲的子宫中,好像那里才是安全的,温暖的。而一个健康人,要做的便是摆脱这种心理退化倾向,勇敢地剪脱自己和母亲的心理脐带,长大,像老鹰一样去面对社会生活的风雨。
确实,社会生活常常让人感觉伤害。上司的脸色,同事的竞争,地铁里被人一次不小心的踩踏,都可能让人感觉郁闷。处江湖之高,不如退回到庙堂之远,于是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
于是,回家。
3、宅式心理自助
一则经典的寓言是这样说的:小鹰和小鸡同时学飞翔。小鹰一次次被妈妈带到高岗上,战胜了无数次的恐惧后,当它终于飞翔蓝天时,它发现了广阔蓝天的美妙。而小鸡因为害怕,不敢飞翔,因此一辈子只能在地下觅食。
这或许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命运分野——飞翔,勇敢地走出去,才能面对更高的一览无遗的天空。
怎样起飞?
第一步,先找到问题的答案。你为何成为宅男宅女?是因为天性自闭,还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比如害怕社会激烈竞争,比如成了啃老族,比如沉缅于网络中?
如果说因为天性自闭,在心理学家李子勋看来,自闭常常缘于自卑,但是自卑有时比起自信更能产生力量。他在自己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分析到,那些自卑的人更容易自省。而自信的人更容易狂妄自大。要紧的其实不是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不接纳。因为与自己的身体,与自己的不足“为敌”,所以产生焦虑和紧张,产生剧烈的内心冲突,这才是一种有害的力量。
所以,重要的是接纳自己,既接纳优点,也接纳缺点。没有人是完美的。当你能够做到与自己身上的一切和睦共处时,你才会坦然地走出自闭,才会坦然地去面对他人。
用达尔文的丛林法则来说,人们总是弱肉强食,但有些人始终可以在人际关系中长袖善舞。而那些因为害怕社会的激烈竞争而选择“宅样生活”的宅男宅女,则需要反思自己的幼儿情结。
在《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中,卡耐基提出的方案是: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微笑,哪怕在接一个不知名的电话时,相信对方能够感受到你的笑容,坦诚,有问题主动沟通。
除了人际沟通障碍以外,因为感情受挫,和异性交往困难等,也是导致宅男和宅女产生的主要原因。2001年,女性网站推出网上养个“虚拟宠物男人”,只要你参加这种活动领养个宠物男人,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听你的话,就像蔡明的小品《机器人》中的机器人一样,满足你的一切愿望。
据说这项游戏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网络为宅男的这种追求完美情结提供了方便。性,可以用网络解决;爱人,可以借和陌生永不见面的网友替代。是的,这看似完美了,但是追求完美往往意识不到现实的差距。恰合相反,尊重现实的不完美,理解现实中的两性关系具有的局限性,才能以更务实的态度去把握感情。
4、宅男宅女,消极变积极
宅男宅女的生活,在心理学家看来。有违健康,但是,并不是一无是处。
一位宅男常期沉溺于网络游戏,有一天居然自己可以开发游戏,写软件等。他的天才被一家风险投资商发现,为他专门成立了公司。现在,他的资产早已经超过千万元。
宅男宅女们,涌现了大量IT天才,艺术家,漫画家,当然,还有黑客。这还是应了那句话:专注产生力量。
因为目前这个世界。太嘈杂了,你常常听不见自己内心的声音。你被各种灯光十色,繁华所吸引。但是宅男宅女们,反倒缩小在宁静的天地里,更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所以,在更多的心理学家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宅男宅女们都需要心理咨询和求助,关键是,宅男宅女们,在他们的宅样生活里,到底在干什么?
如果他一味地沉湎于色情幻想;
如果他一味地沉溺于杀人游戏;
如果他天天和虚拟世界的人聊天打发时光;
如果他的清洁工作越来越邋遢;
那么这样的宅样生活恐怕急需纠正和疏导。
但是,如果宅男宅女们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写作,绘画,研究等,而自觉地选择了一种减少社交的生活,旁人恰巧要给予掌声和鼓励。在这个时代,因为浮躁,能够坐下来潜心去做一件事情的人并不多,所以,宅男宅女们的这种生活,不但并非不正常,反倒衬托出了我们这些天天觥筹交错,在乱花丛中渐渐迷失的现代人的不正常。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想了解你自己是否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可以通过以下五个心理亚健康的表现来进行判断,如果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建议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保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一下心理辅导。
心理亚健康状态表现:
1、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老是忘记很多事情,在进行学习工作时,容易走神,无法集中自己的精力?其实这些都是心理亚健康的一种表现,它在提醒你,你的状态已经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要注意调整!
2、思维缓慢、反应迟钝。
如果发现自己想问题时有些困难,与人交流时,脑海中偶尔“短路”大脑的反应变慢,与人交谈时,总会慢上半拍时,那么就说明你是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了。
3、长时间的不良情绪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现不良情绪,一般来说都能自我调整,但是如果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无法自我调整,那么这时就需要注意了,如果不及时的注意心理保健,有可能就会恶化,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4、不自信,安全感不够
如果你发现最近越来越不自信,总是对未来优虑,喜欢独处,回避社会,那么你就要小心了!
预防十字方针
⒈“平心”,即平衡心理、平静心态、平稳情绪;
⒉“减压”,即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压力;
⒊“顺钟”,即顺应好生物钟,调整好休息和睡眠;
⒋“增免”,通过有氧代谢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
⒌“改良”,即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源头上堵住亚健康状态发生。
首先要去找专业的就诊 然后身边的亲朋好友要充分给与理解和关心 让他有安全感温馨感 有什么不开心的要及时疏导他说出来表达出来发泄出来 不可以憋在心里 只有在家人和的全力配合下 才能早日康复 祝健康:)
夏日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也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它通常发生在夏季,当气温升高时,会引起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夏季情感障碍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夏日恐惧症的病因可能与气温升高、湿度增加、光线增强、社交压力增加等因素有关。此外,一些人可能会有遗传因素或生物化学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夏季情感障碍的风险。
缓解夏日恐惧症的方法包括:
1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感到情绪问题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和工作,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良好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
3 减少社交压力:夏季是社交活动频繁的季节,但是过度社交可能会增加情绪问题的风险。建议适当减少社交活动,保持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4 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家里或办公室里使用空调或电扇可以帮助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此外,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和穿着透气的衣服也可以帮助缓解夏季情感障碍。
5 学习放松技巧:学习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
预防夏日恐惧症的措施包括: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良好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预防夏季情感障碍。
2 注意环境因素:在夏季,注意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避免过度暴露在阳光下。
3 寻求支持:如果你有家庭或朋友的支持,可以帮助减轻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4 学习应对技巧:学习应对技巧,如积极思考、放松技巧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可以帮助预防夏季情感障碍。
总之,夏日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但是通过寻求专业帮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应对技巧,可以缓解和预防该病。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钟摆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