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峰
易峰,原名吉跃峰,1964年生,山西运城人。字顺腾,号龙居散人,又号易园,老吉,明_斋,得乐斋,素泠书屋等。师从郭石夫,石齐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易峰花鸟画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荣宝斋画院教授;中国画艺术创作院导师;运城学院美术与工艺设计系特聘教授;《中国书画》杂志社画院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书画院画家;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文名:易峰
别名:吉跃峰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西运城
出生日期:1964年
职业:画家
主要成就:最具学术与升值潜力的百位画家
代表作品:《当代名家·易峰写意花鸟》《名家名扇·易峰花鸟扇面精品》
人物简介
易峰,原名吉跃峰,1964年生,山西运城人。字顺腾,号龙居散人,又号易园,老吉,明_斋,得乐斋,素泠书屋等。师从郭石夫,石齐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易峰花鸟画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荣宝斋画院教授;中国画艺术创作院导师;运城学院美术与工艺设计系特聘教授;《中国书画》杂志社画院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书画院画家;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荣宝斋画院及国内外画廊山东文轩画廊等鑫家专业机构和国示友人收藏。
主要著作
出版《当代名家技法图例经典·易峰》,《名家扇面·易峰》、《当代名家花鸟画库·易峰卷》、《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易峰》、《中国当代名家精品集系列》等。
代表作品
《奇香不逐枝头老》1999年,自藏。
《故园秋意浓》2003年,中国美协。
艺术年表
2001年参加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
2003年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全国当代花鸟画大展。
2004年参加中法文化年“中国风情”当代名家邀请展,中国美协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水墨心象”中国画名家邀请
展,同年获中国画大家展铜奖。
2005年《故园秋意浓》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青展。
2005年《春风忆风萧》参加《第五届秦皇岛之夏;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05年参加“金桂杭州”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展、“光与水默”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06年4月参加“第二届食品文化节”暨“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漯河),参加“水墨雅集”中国画名家七人邀请展(威
海),参加“水墨河东”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运城),参加“2006水墨亮宝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西安)。
2006年参加“经典水墨2006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无锡)
2007年被评为“最具学术与升值潜力的百位画家”
2007年12月在惠州举办“易峰花鸟画作品展”
2007年参加“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北京荣宝斋画院)
2007年12月参加“经典水墨—中国画名家扇面展”(无锡)
2007年5月与好友史端生,杨光汉到景德镇采风,体验生活
2008年6月山西省文联,中国黄河电视台《走近书画》栏目拍摄专题片《著名花鸟画家易峰的精神世界》
2008年6月18日参加“2008长白行—中国画名家邀请展”(长春)
2008年9月24日参加“相约白山走进江源—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白山)
2008年5月28日“借花娱目—易峰中国花鸟画作品展”巡回展在家乡运城举办
2008年6月到湖北神家架采风写生
2008年12月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与市场潜力的(花鸟)画家”
2008年参加“威海画院建院二十周年名家邀请展”(威海)
2009年3月17日“借花娱目--易峰花鸟画作品展”巡回展在广州佛山举行。
2009年4月10日参加“时代精神—纪念湖社成立五十周年全国中国画名家提名展”
2009年4月18日参加“非断裂后焊接—60后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09年参加“09当代名家水墨六人全国巡展”(赵俊生,高卉民,张志民,赵卫,周士钢,易峰)
2009年7月4日应新疆伊犁天马之乡昭苏县政府邀请赴西域采风写生,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作品
2009年7月18日参加“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邀请展”(北京中国国家画院)2009年9月1日参加“盛世
丹青—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提名展”(潍坊)
2009年9月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古典美学
2009年10月携同夫人,小女与好友杨光汉到宜兴采风,与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合作紫沙壶
2009年11月9日参加“中国长城文化万里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0年4月同好友袁大川到河南神灵寨采风写生,得野兰花数株,甚是喜爱
2010年6月13日同朋友一行到辽宁盘锦红海滩采风写生(老圃,岳黔山,明赞,易峰,范治斌,徐光聚,李水
歌,黄丹)
作品欣赏
作品:
《猎狐》、《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白象家族》、《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一只猎雕的遭遇》、《和乌鸦做邻居》、《野犬女皇》、《鸟奴》、《混血豺王》、《雪豹悲歌》、《暮色》、《天命》。
还有《狼国女王》、《沈石溪动物小说自选集》、《圣火--沈石溪获奖作品集》、《老鹿王哈克》《残狼灰满》、《象王泪》、《红奶羊》、《保姆蟒》、《疯羊血顶儿》、《混血豺王》《野猪囚犯》《沈石溪动物故事系列》。
除此之外《沈石溪动物小说文集》、《狼妻》、《牧羊犬阿甲》、《豺狼拥抱》、《当保姆的蟒蛇》、《鸟奴》、《沈石溪动物小说获奖作品集》、《雪豹悲歌》、《狼王梦》、《白天鹅红珊瑚》。
扩展资料:
沈石溪的作品特征
1、严格按动物特征来规范所描写角色的行为;
2、沉入动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把握住让读者可信的动物心理特点;
3、作品中的动物主角不应当是类型化的而应当是个性化的,应着力反映动物主角个别的性格命运;
4、作品思想内涵应是艺术折射而不应当是类比或象征人类社会的某些习俗。
-沈石溪
#二年级#导语《我爱的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1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爱的故乡的杨梅》教案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读本课9个生字;描写其中6个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贪婪”、“细腻”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8个。2、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的。3、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杨梅树的句子,选择喜升伏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能简单地说说喜欢的理由。4、体会孙陵作者喜欢杨梅,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杨梅图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吗?你知道杨梅生长在哪儿吗?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故乡的杨梅。3、出示课题:41我爱故乡的杨梅4、齐读课题(注意读好“爱《club5gescn/article/693721html》
《clubwshdkswcn/article/465702html》
《clubschzlccn/article/231047html》
《clubkm88qycn/article/258107html》
《clubt2wmcn/article/420716html》
威尔海姆·理察·华格纳,1813年5月22日生于萨克森王国莱比锡,德国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
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威尔海姆·理察·华格纳 外文名 :Wilhelm Richard Wagner 国籍 :德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萨克森王国莱比锡 出生日期 :1813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 :1883年2月13日 职业 :作曲家 毕业院校 :莱比锡大学 主要成就 :德国歌剧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将浪漫主义歌剧推至巅峰 代表作品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 逝世地 :义大利王国威尼斯 类别 :浪漫主义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华格纳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小官吏家庭,出世6个月,在警察局当职员的父亲就去世了。幼年喜爱文学、戏剧、绘画。1831年在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并学习作曲理论。他母亲不久改嫁给一个演员兼剧作家。不久全家就搬到继父工作的德勒斯登。华格纳在继父关照下,受到了最初的艺术薰陶,他对戏剧和音乐十分感兴趣。1827年,全家又迁回莱比锡。在莱比锡布商大厦剧院,他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深受感动。1831年,他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作曲,一年后,他创作了贝多芬风格的《C大调交响曲》。 青年时期的华格纳 1832年,经他哥哥介绍,到维尔茨堡任合唱指挥。同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剧作品《仙女》。之后,他又先后在马格德堡和柯尼斯堡担任音乐指挥。 1833年起,先后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歌剧院任指挥和音乐指导。丰富的演出实践对其歌剧创作和歌剧改革思想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1836年第一次结婚,次年前往当时俄国的里加任一家歌剧院的音乐指挥。1839年因为债务,乘船逃往伦敦。1840年至1841年在巴黎度过。1842年返回德国德勒斯登,任萨克森王国宫廷乐队指挥。 1842年,德勒斯登歌剧院上演其歌剧《黎恩济》获成功,被任命为该院指挥。后受巴枯宁影响,参加资产阶级革命。事败后流亡瑞士,转向妥协,信奉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1849年在德勒斯登参加五月起义,失败后被通缉,此后12年在巴黎等地流亡。在巴黎期间,认识了李斯特,后来娶了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为妻。1861年通缉令解除后,回到德国,住在威斯巴登的布里希镇。 1864年应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之召,返慕尼黑。1870年代为实践其歌剧改革的主张,在拜罗伊特自建歌剧院,上演其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他所作歌剧还有《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歌唱大师》、《帕西法尔》等。主张歌剧改革应以福州为题材,戏剧与音乐须组成有机的整体,交响乐式的发展是戏剧表现的主要手段。他运用不间断的音乐结构的主导动机手法、半音和声体系和配器效果,丰富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力,对欧洲专业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1865年开始,得到了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赞助。 1883年2月13日,在前往威尼斯避寒旅行期间,因心肌梗塞病死于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宫中。 华格纳的儿子齐格弗里德·华格纳也是作曲家。 逝世 1879年以后,因为健康关系华格纳连续四个冬天都是在义大利度过的。1881年春,华格纳赴柏林参加《诸神黄昏》的公演, 在一片喝彩声中他突然脸色苍白,急忙退入休息室。一阵阵的心脏剧痛威胁着他的生命。华格纳顽强地活下来了,但从此健康状况日益下降。1882年,华格纳重返拜罗伊特,在那里参加了《帕西法尔》的首演,在最后一场演出中他还亲临指挥。随后,华格纳又回到威尼斯休养,终因心脏病复发,医治无效,于1883年2月13日死于威尼斯。 华格纳的遗体经慕尼黑运往拜罗伊特。2月16日下午二时,运有华格纳及其家属的专车从慕尼黑开出,沿途每一个车站都有无数的人汇集在那里默默祈祷。晚上,在慕尼黑车站上,有数千名华格纳的崇拜者,手持火炬在等待,当车子开出站时,数百面吊旗垂下。奏出华格纳的巨作《诸神的黄昏》中的葬礼进行曲。当列车抵达拜罗伊特时,巨大的哀哭声淹没了整个车站。每一户人家门前都拴了黑色吊旗,街灯也包上了布。一支巨大的送葬行列从街道上缓缓而过。华格纳死去的讯息很快传向全世界,吊辞从四面八方飞来。威尔第得知噩耗后悲痛万分,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悲!悲!悲!华格纳死了!!!大人物已消失,在文化史上留下伟大痕迹的那个名字!!!”雕刻家奥克斯达用石膏为死者拓取了遗容。华格纳的妻子柯西玛肝肠寸断,剪下一柬金发放到灵柩中永陪丈夫。 主要作品 仙女(Die Feen 1833-34,首演于1888年) 禁恋(Das Liebesverbot oder Die Novize von Palermo 1834-36,首演于1836年) 黎恩济(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 1837-40,首演于1842年) 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aender,1843) 汤豪舍(Tannhaeuser,1845) 罗恩格林(Lohengrin,1850) 崔斯坦和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1865) 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1868) 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1876) 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1854) 女武神(Die Walküre,1856) 齐格弗里德(Siegfried,1871) 诸神的黄昏(Goetterdaemmerung,1874) 帕西法尔(Parsifal,1882) 管弦乐改编 格鲁克歌剧《依菲格尼亚在陶里德》序曲 重新配器 C大调交响曲 浮士德序曲 5首魏森东克的歌 人物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华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多年来,华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莉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拯救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华格纳的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各种艺术。尤其是**艺术受到华格纳的启发最多。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为华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以及纳粹的原因,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国内从不上演华格纳的作品,不过这些年来稍有松动。 理察·华格纳 在华格纳生活的时代,德国人普遍认为德语不够雅致,宫廷内外盛行义大利与法国的歌剧,偏重音乐技巧上的华丽而忽视戏剧的内容。华格纳提出“乐剧”的口号,提倡以音乐跟戏剧并重为目的来创作歌剧,建议作曲家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并认为歌剧的题材应只适宜于音乐处理。他将过去只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的管弦乐队的地位提升到了极致,使其成为统一全剧的支柱。另一明显的改革在于他乐剧中的主导动机。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代,作曲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主导动机。但华格纳不同于他们,他系统的运用主导动机,并通过复调来组合几个主导动机。可以说,由极端集中的情节编制出的主导动机之网覆盖全剧,使文字语言与音乐语言完美的结合,是一种精确而单纯的潜台词。除此之外,他的乐剧中几乎没有分曲,铜管乐的运用更加自由灵活,感情的意义由乐队以旋律及和声的方式表达,人声声部浮动于管弦乐流的表面,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华格纳的歌剧改革主要开始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歌剧1865年在慕尼黑的演出标志著西方世界音乐语言中一种新方言的开始,调性体系开始瓦解的标志。从此以后,“华格纳风格”成了歌剧或一般音乐中“先进”及非传统的代义词。为了实现自己在歌剧改革方面的理想,并将这一切呈现于世人,华格纳特地筹建了拜罗伊特音乐节演出自己的作品。而这个音乐节到现在一直都吸引著世界音乐爱好者的眼光。 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华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很多人在听华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无可否认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华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枯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勒斯登的革命。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华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的雅利安种族主义理论。晚年的时候,华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华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尼采与叔本华的关系决裂后,又因为华格纳还是叔本华的信徒,所以尼采也就与他的友谊自然而然的决裂了。 1878年1月3日,华格纳将《帕西法尔》赠送给尼采,尼采写了最后一封信给华格纳,并回赠自己的新书《人性,太人性的》。1888年,尼采写作《华格纳事件》和《尼采反对华格纳》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对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一直是华格纳最重要的支持者和保护人,华格纳有多部作品是献给他的。而路德维希二世也是华格纳狂热的崇拜者。他以华格纳歌剧的内容为主题,修建了宫殿新天鹅堡,其内部有齐格弗里德屠龙的金像,描绘《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故事的挂毯,以《汤豪舍》故事设计的山洞和节日大厅,而且他计画将这一城堡作为礼物献给华格纳,当作歌剧《帕西法尔》的背景。他资助了华格纳修建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并且作为贵宾出席了开幕演出。 艺术成就 ① 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Das Musikdrama)。 ② 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③ 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 ④ 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 ,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一些卓有建树的舞蹈理论家和优秀舞蹈剧作品及表演艺术家。
舞蹈理论家有维甘诺、卡洛·布拉西斯和泰奥菲勒·戈蒂埃。维甘诺(1769—1821)是诺维尔的学生,曾任意大利斯卡拉剧院以及维也纳、威尼斯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歌剧舞剧院的芭蕾大师。他曾为实现诺维尔舞蹈艺术的统一形式和情节表现的理论进行过多方探索,他发展、丰富了哑剧的舞蹈表现形式,创作出一种新的舞蹈剧。他以雕塑的手法塑造群体的舞蹈造型,为芭蕾艺术的发展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布拉西斯(1787—1878)也是接受了诺维尔思想影响的一位意大利舞蹈家,他还是一位有名的雕刻家。他曾在1830年出版了一部名叫《舞蹈法典》的书,还有一些舞蹈图像,图像上有一些民族民间舞蹈。布拉西斯要求学生要按照芭蕾法则进行形体训练,了解芭蕾技巧的机械力学,研究人物舞蹈、哑剧舞蹈等。布拉西斯是19世纪的舞蹈教育家,他促使芭蕾艺术向浪漫主义芭蕾艺术方面发展。戈蒂埃(1811—1872)是法国著名诗人、艺术评论家。他撰写了大量文章评论当时的优秀舞蹈家和优秀舞蹈作品,还对舞蹈的审美特性和舞蹈技术进行研讨,推动了浪漫主义芭蕾舞艺术向纵深发展。戈蒂埃不仅是权威的舞蹈评论家,还是杰出的舞蹈编剧家。他曾写过《吉赛尔》《帕凯列塔》《沙恭达罗》等舞剧剧本。其中他撰写的《吉赛尔》成为欧洲芭蕾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戈蒂埃读了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论德意志》一书,书中介绍婚前身亡的女鬼维丽丝的故事,她们“在婚前死去,不甘于坟墓里的寂寞,在她们的死去的心灵中,在她们的死去的腿脚中还燃烧着那股生时未曾得到满足的对舞蹈的激情。于是她们半夜从坟墓爬出来,成群结队地走上大路,碰到她们的年轻人就会倒霉!他必须陪她们跳舞,她们疯狂地拥抱他,他不停地跟她们跳舞,连口气也喘不了,直到倒地死去”。戈蒂埃根据这段传说,又与雨果诗集中一首《幽灵》短诗中描述的西班牙少女狂舞的形象相结合,写下了《吉赛尔》舞剧。
邹顺华
邹顺华,字天赠,号杭川愚者,1984年生于福建上杭,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自考系,获学士学位,公益书画家,现为中国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华国礼书画院院士,国家钓鱼台中华国礼中心特邀书画名家,国家一级书画家,国礼大师。作品被编入中华国礼“绿画中国”书画大赛作品选集、中国书画家365、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等台历中。
中文名:邹顺华
别名:字天赠,号杭川愚者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福建上杭
出生日期:1984年9月
职业:书画家
毕业院校:北京联合大学
主要成就:作品被编入中华国礼“绿画中国”书画大赛作品选集等
代表作品:炫彩虾趣、万山绿遍、山高水长聘鸟音等
职称:研究员
人物经历
其自幼喜欢书画,以临习颜体、柳体、王体为主,尤其受父亲人物画和写意山水的影响,进而学习国画。大学时期开始精研创意水粉画、汉隶书法以及近现代名家如李可染、张大千、徐悲鸿、吴冠中、齐白石、傅抱石、石鲁等的国画艺术,并在继承各大家画风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化他技为己艺。近些年来在陈公波老师等的影响下,善于集几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尤其擅长写意山水瀑布、群鸟老树、炫彩游虾、圣人菩萨等。群鸟游虾,善于用基本形态来表现它们的动作神态,生动形象,完全出于内心的思想表现;山水瀑布古拙灵动,大气大胆,具有鲜明的特性,圣人菩萨与神龙虾趣相结合,创意十足,颇具特色。独创的绿画山水,在继承李可染大师万山红遍的基础上,破红出绿,颇具生机与童话色彩。汉隶书法在继承曹全碑文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又有了自己的新发展,善于大写四字横幅,工整刚正。总之邹顺华的艺术风格具有激情创作,创意破惯,洒脱飘逸,随性随意,由心而发,心性通灵的特性,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人物介绍
1984年生于福建上杭,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自考系,获学士学位。
2013年12月3日成为钓鱼台中华国礼中心特邀书画名家。
2014年1月10日作品入围中华国礼“绿画中国”书画大赛365强。
2014年3月28日被中国国画研究院聘为研究员,成为本院院士。
2014年4月14日因无偿捐赠书画作品给下肢瘫痪者熊良源公开在微博上拍卖就医治病,被凤凰资讯网、凯里新闻网、贵阳网、贵州都市报等网站报道。
个人作品
《炫彩虾趣》、《万山绿遍》、《山高水长聘鸟音》等。
自我风格《炫彩虾趣》映日荷塘,神龙贺彩。
《万山绿遍》《山高水长聘鸟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