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治疗的最好状态能到什么程度?

帕金森治疗的最好状态能到什么程度?,第1张

 帕金森的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帕金森效果显著

近年来,研究证实了海洋生物药通过保护黑质细胞、提高神经递质含量、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低兴奋性毒性等作用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并且有些海洋生物药对减少和预防服用左旋多巴等西药副作用也发挥了一定疗效,甚至已经开始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入探讨海洋生物药作用机制。这些都说明海洋中医药(如:脑康宁胶囊)治疗帕金森病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临床观察,而是越来越重视实验研究,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基因学角度去研究其疗效。

早期运用中药

中期中西结合

晚期综合疗法

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帕金森病协作组副组长兼秘书长赵国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帕金森病可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而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期来进行中药方面的治疗。

早期:已经出现帕金森病症状,但时间比较短,症状比较轻,一般不影响生活、社交和工作,分级在10~15级者。由于帕金森病的自然病程漫长,因此,建议早期首选中医中药(如:脑康宁胶囊)治疗,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明了中药在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方面的显著效果,中药又很少产生耐药性。

中期:帕金森病的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已经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进入需要治疗阶段,分级在2~3级者。这时的患者将要面临“三大威胁”:失业、丧失处理家庭、经济和社会事物能力,丧失处理日常生活能力。中药已难以满足患者治疗的需求,此时选用西药虽然具有针对性强、起效快等优势,但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耐药性将带来的隐患是不可避免的。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如:脑康宁胶囊)对减少西药比如美多巴用量是可能的,同时中药(如:脑康宁胶囊)对抗帕金森病的西药有减毒增效作用。所以,此阶段治疗主张是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起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作用。

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已经很严重,分级在4~5级者。此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亦愈来愈重,残疾、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地折磨着帕金森病患者的肉体和心灵。这时,除了外科手术以外,帕金森病的晚期治疗应该是多途径综合治疗。如中医中药(如:脑康宁胶囊)可以有效地改善许多非运动症状;西药控释剂可以延长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使患者适当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心理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定势,而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护理能够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理疗、功能锻炼等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4)帕金森病(综合症)患者的康复锻炼[1]  1、放松和呼吸锻炼:

找一个安静的地点,放暗灯光,将身体尽可能舒服地仰卧。闭上眼睛,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并想象气向上到达了头顶,在呼气时腹部放松,并想象气从头顶顺流而下,经过背部到达脚底,并想象放松全身肌肉

如此反复练习5-15分钟。

还可以取坐位,背靠椅背,全身放松,将两手放于胸前做深呼吸。

2、面部动作锻炼:

帕金森病患者的特殊面容是“面具脸”,是由于面部肌肉僵硬,导致面部表情呆板,因此做一些面部动作的锻炼是必要的。皱眉动作:尽量皱眉,然后用力展眉,反复数次。用力睁闭眼 鼓腮锻炼:首先用力将腮鼓起,随之尽量将两腮吸入。露齿和吹哨动作,尽量将牙齿露出,继之作吹口哨的动作。

对着镜子,让面部表现出微笑、大笑、露齿而笑、撅嘴、吹口哨、鼓腮等。

3、头颈部的锻炼:

帕金森病患者的颈部往往呈前倾姿势,非常僵硬,许多人以为是颈椎病造成的。如果不注意颈部的运动和康复,容易加重姿势异常,表现为驼背日益严重。下面介绍一套颈部康复的方法。但要注意,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多伴有程度不同的颈椎病。因此,在进行下述锻炼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动作幅度,运动时动作要缓慢轻柔。头向后仰,双眼注视天花板约5秒钟,上下运动:然后头向下,下颌尽量触及胸部。左右转动:头面部向右转并向右后看大约5秒钟,然后同样的动作向左转。面部反复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转,并试着用下颌触及肩部。左右摆动:头部缓慢地向左右肩部侧靠,尽量用耳朵去触到肩膀。

前后运动:下颌前伸保持5秒钟,然后内收5秒钟。

4、躯干的锻炼:

侧弯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曲,右上肢向上伸直,掌心向内,躯干向左侧弯,来回数次;然后左侧重复。转体运动: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双上肢屈肘平端于胸前,向右后转体两次,动作要富有弹性。然后反方向重复。

腹肌锻炼:

平躺在地板上或床上,两膝关节分别曲向胸部,持续数秒钟。然后双侧同时做这个动作。平躺在地板上或床上,双手抱住双膝,慢慢地将头部伸向两膝关节。腰背肌的锻炼:俯卧,腹部伸展,腿与骨盆紧贴地板或床,用手臂上撑维持10秒钟。俯卧,手臂和双腿同时高举离地维持10秒钟,然后放松。反复多次。5、上肢及肩部的锻炼:两肩尽量向耳朵方向耸起,然后尽量使两肩下垂。伸直手臂,高举过头并向后保持10秒钟。双手向下在背后扣住,往后拉5秒钟。反复多次。手臂置于头顶上,肘关节弯曲,用双手分别抓住对侧的肘部,身体轮换向两侧弯曲。

6、手部的锻炼:

帕金森病人的手部关节众多,容易受肌肉僵直的影响。患者的手往往呈一种奇特屈曲的姿势,掌指关节屈曲,导致手掌展开困难;而其它手指间的小关节伸直,又使手掌握拳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该经常伸直掌指关节,展平手掌,可以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搬压,防止掌指关节畸形。还可以将手心放在桌面上,尽量使手指接触桌面,反复练习手指分开和合并的动作。为防止手指关节的畸形,可反复练习握拳和伸指的动作。

7、下肢的锻炼:

双腿稍分开站立,双膝微屈,向下弯腰,双手尽量触地。左手扶墙,右手抓住右脚向后拉维持数秒钟,然后换对侧下肢重复。“印度式盘坐”:双脚掌相对,将膝部靠向地板,维持并重复。

双脚呈“V”型坐下,头先后分别靠向右腿、双脚之间和左腿,每个位置维持5-10秒钟。

8、步态锻炼:

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步态障碍,轻者表现为拖步,走路抬不起脚,同时上肢不摆臂,没有协同动作。严重者表现为小碎步前冲、转弯和过门坎困难。步态锻炼时要求患者双眼直视前方,身体直立,起步时足尖要尽量抬高,先足跟着地再足尖着地,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上肢尽量在行走时作前后摆动。其关键是要抬高脚和跨步要大。锻炼时最好有其他人在场,可以随时提醒和改正异常的姿势。

病人在起步和行进中,常常会出现“僵冻现象”出现,脚步迈不开,就象粘在地上了一样。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首先将足跟着地,全身直立站好。在获得平衡之后,再开始步行,必须切记行走时先以足跟着地,足趾背屈,然后足尖着地。在脚的前方每一步的位置摆放一块高10-15公分的障碍物,做脚跨越障碍物的行走锻炼。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在家里不可能摆放一堆障碍物,因此借助“L”型拐杖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9、平衡运动的锻炼:

帕金森病病人表现出姿势反射的障碍,行走时快步前冲,遇到障碍物或病人突然停步的时容易跌倒,通过平衡锻炼能改善注重症状。双足分开25-30公分,向左右、前后移动重心,并保持平衡。躯干和骨盆左右旋转,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的摆动,对平衡姿势、缓解肌张力有良好的作用。

10、语言障碍的训练:

患者常常因为语言障碍而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讲话,而越不讲话,又会导致语言功能更加退化。和家人长期的没有语言交流,加上帕金森病患者的表情缺乏,常常造成患者和亲属情感上的交流障碍和隔阂。因此,患者必须经常进行语言的功能训练。

乳腺增生除了乳腺自身的疼痛之外,还会产生放射痛:连带肩背部及腋窝、胸胁等其它部位的疼痛。

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的病因相同:是内分泌失调,或是体内雌激素分泌高造成的。中医认为是易躁易怒易忧,思想压力大,多愁善感,焦虑上火,肝火太盛,肝脾之气淤结而成。这与西医不矛盾,肝火太盛必然影响内分泌等。

乳腺疾病往往伴随月经不调、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溢液、便秘等症状。

平时要注意别吃辛辣的,以及油炸的、烧烤的,这些属燥热类的食品。还要戒烟酒,调节情绪,生气上火对这病不利。别吃蜂王浆、激素喂养的动物肉,因内含雌激素成分。年轻女性还不要吃避孕药,避免人工流,因为那样会导致体内雌激素紊乱。

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因大豆中含有异黄酮,异黄酮既能代替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蛋白的结合从而发挥雌激素作用,又能干扰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蛋白的结合,发挥抗雌激素作用,这主要取决于人体内的激素状况:异黄酮对低雌激素者,发挥雌激素活性;对高雌激素者,发挥抗雌激素作用。

乳腺疾病看似是不大的病,但至今医院中及药厂生产的药物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中药可充分考虑。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块、炎症的中药丸来治。只要找对了药则是会者不难。笔者因工作关系,深知中药的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及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只单纯手术切除结节、疙瘩的话,因病根尚在,治标不治本,复发率很高。

目录 1 概述 2 疾病名称 3 英文名称 4 痉挛性收缩的别名 5 分类 6 ICD号 7 流行病学 8 痉挛性斜颈的病因 9 发病机制 10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表现 101 旋转型 102 后仰型 103 前屈型 104 侧挛型 11 痉挛性斜颈的并发症 12 实验室检查 13 辅助检查 131 肌电图检查 132 局部阻滞试验 133 脊柱X线片 134 CT检查 14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 15 鉴别诊断 151 癔症性斜颈 152 感染性斜颈 153 迟发性运动障碍 154 先天性斜颈 155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 16 痉挛性斜颈的治疗 161 药物治疗 162 外科治疗 1621 适应证和禁忌证 1622 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 1623 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1624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 1625 三联手术 1626 选择性颈后伸肌切除术 1627 其他手术 17 预后 18 痉挛性斜颈的预防 19 相关药品 附: 1 痉挛性收缩相关药物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痉挛性斜颈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痉挛性斜颈 已经自动替换为 痉挛性收缩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痉挛性收缩是一种累及颈部区域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性倾斜,1792年Wepter首先报道此病。曾经有作者认为此病可能是扭转痉挛或手足徐动症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是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首发症状。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而给予相应的治疗。1952年后Foix用立体定向的方法成功地制作出该病的动物模型,结束了该病是精神疾病的错误理论,确立了它是一种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是一种独立的器质性疾病。然而精神因素如焦虑、反应性抑郁症等对此病的症状轻重起著一定的调整作用,情绪的冲动甚至是此病加速发展的一个因素。临床上诊断和治疗要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和肌电图检查进行区分。

痉挛性收缩常发生于30~50岁的成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数起病缓慢,少数骤然起病,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颈部的浅深肌肉均可受累,而且每一位病人其受累的肌肉以及受累的程度各不一样,但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头颈夹肌的收缩最容易表现出来。

痉挛性收缩的治疗,应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当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或保守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时,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至今尚处于发展阶段,尚无标准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建立在对痉挛肌群的认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外科治疗方式中,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最为流行,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和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仍在被某些医生选用。国内陈信康教授倡导的三联手术和选择性颈后伸肌切断术,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国内广泛应用。

2 疾病名称

痉挛性收缩

3 英文名称

spa odic torticollis

4 痉挛性收缩的别名

rotatory tic;spa odic contraction;痉挛性斜颈;旋转性抽搐

5 分类

1神经外科 > 功能性疾病 > 锥体外系疾病

2神经内科 > 运动障碍疾病

6 ICD号

G243

7 流行病学

痉挛性收缩常发生于30~50岁的成人,男女同样受累,女性稍多见。尚无确切的发病率统计。

8 痉挛性收缩的病因

痉挛性收缩确切原因不清楚。长期认为本病系椎体外系疾病。有大量证据认为,纹状体功能障碍是本病的原因。文献中曾发现纹状体区出血和AVM的病人有此症状。中脑损害也可能和本病有关。这一现象可以从解剖环路上得到解释:中脑的Cajal间质核是连接中脑、丘脑、皮质和纹状体环路的起点。精神因素对本病的症状发作影响很大,但显然不是本病的原因。前庭系统是颈部肌肉的主要脉冲区,头部位置的空间感知取决于前庭系统和颈部的本体传入,而本体的传入是由颈部肌肉和肌腱的肌梭传入来完成的。所以认为在本病中,前庭和颈部的本体信号处于不对称状态,使这些病人有一种异常的颈部空间感知,前庭功能异常也可能是本病的机制之一。最近也注意到遗传因素和本病有关。某一类型的肌张力障碍在一个家庭中有多人发病。有时病人可能同时伴有睑痉挛、面肌痉挛和书写痉挛等其他形式的肌张力障碍,甚至发现此病也可能和基因异常有关。根据著名的Jena理论,至少在水平型痉挛性收缩中,后颅窝行走的副神经受异常走行血管的压迫,副神经的长期受压使局部产生脱髓鞘病变,使离心神经纤维之间发生短路。压迫血管大多为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及其分支等。此类病人可有下列特点:当病人头部处于休息状态时,由于健侧副神经的活动减弱,而病侧副神经由于反复的短路活动,使双侧副神经的活动失衡加重,导致颈部异常活动反而加重。已有临床实践证明这一理论。

9 发病机制

痉挛性收缩是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只累及区域性肌肉,而且是成年起病的肌张力障碍,病理改变至今不明。仅有少数痉挛性收缩可在其基底节区发现有一明确的痫灶。Tarlov报道1例后仰型斜颈,出现双侧壳核及未定带有腔隙形成;1例痉挛性收缩和舞蹈样手足徐动症病人出现双侧尾状核和苍白球区域内的神经节细胞丢失。也有一些学者报道痉挛性收缩没有结构性改变。

10 痉挛性收缩的临床表现

痉挛性收缩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数起病缓慢,少数骤然起病。颈部的浅深肌肉均可受累,而且每一位病人其受累的肌肉以及受累的程度各不一样,但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头颈夹肌的收缩最容易表现出来。根据颈部肌肉受累的范围及受累的程度主次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种:

101 旋转型

旋转型表现为头绕身体纵轴向一侧作痉挛性或阵挛性旋转。

102 后仰型

后仰型表现为头向背部作痉挛或阵挛性后仰,颏、面仰天,颈椎呈弓状前突。

103 前屈型

前屈型表现为头向胸部作痉挛或阵挛性前屈。

104 侧挛型

侧挛型表现为头偏离身体纵轴向左或向右作痉挛或阵挛性侧屈,重症病人其耳、颞部与肩部逼近或贴紧,并常伴随同侧肩膀向上抬举现象,缩短了耳与肩膀的距离。

多数痉挛性收缩病人的肌肉收缩频率大于10次/s,表现为头强直在一个方向,称为痉挛性;少数病人肌肉收缩频率少于10次/s,表现为头向一个方向抽动,称为阵挛性。

痉挛性收缩起病多甚缓慢,但亦有骤然急起者,特别是癔症性者。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易表现出症状。

单独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引起头向对侧旋转,颈部则向对侧屈曲。一侧胸锁乳突肌合并对侧斜方肌和颈夹肌同时收缩时,则头向对侧旋转并固定于此位置,不伴有头颈向收缩肌侧屈曲。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时,则头部向前屈曲,称“颈前倾”。两侧颈夹肌及斜方肌同时收缩时,则头部向后过伸,称“颈后倾”。

痉挛性收缩与其他锥体外系疾病一样,临床表现在早晨起床时较轻,紧张、冲动,或劳动、行走时或各种身体器官受到 时症状加重,当头部得到支持(如头部靠在椅背上或平卧)时或安静时症状减轻,入睡后症状消失。痉挛的频度因人而异。反射及感觉均正常。清醒时患者常用手自行扶正头部,症状逐渐明显时,患者往往因随意运动、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发生障碍而影响情绪。颈肌的不随意运动早期可甚轻微而被忽视,随后则日益严重,最后则必须用极大力量,才能把向一侧扭转的头部扳回原位。长期的头部异常运动,可以表现受累肌肉不同程度的增粗肥厚,对侧各拮抗肌肉处于弛张、废用状态,以至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轻型患者可无肌痛,重症患者常有严重肌痛。少数病人还伴有震颤,偶有病人出现发音,吞咽障碍。

11 痉挛性收缩的并发症

痉挛性收缩患者为了补偿颈的异常位置,眼球常做相反方面偏斜,以便视线与 协调。

12 实验室检查

一般脑脊液,血、尿常规检查均属正常。

13 辅助检查 131 肌电图检查

常规描记的肌肉有双侧胸锁乳突肌和双侧头夹肌,可以应用单极电极。应记录病人在静止状态(通常是坐位)和头部作随意运动状态下的肌电活动。了解哪些肌肉的活动是活跃的,哪些肌肉处于抑制状态,属于后者这些肌肉的支配神经不能被切断。

132 局部阻滞试验

阻滞应在肌电图的监测下完成。注射点应选在电 该肌肉时,发生最大收缩的部位,每条肌肉注10%利多卡因5~10ml即可。即使阻滞是不完全的,它也能帮助我们预测该肌肉在其支配神经被切断后,可能会出现的效果。

133 脊柱X线片

脊柱X线片可见脊柱形态方向改变,如侧弯,前屈,后仰或扭转现象,偶可见颈椎小关节半脱位,

134 CT检查

对于复杂类型的痉挛性收缩,可以作颈部CT水平扫描,扫描范围自枕外粗隆至颈7锥体平面,扫描方式为连续薄层扫描。CT片上可以测量左右两侧同肌肉的周径,加以比较,列出肥大肌肉的名称和侧别,协助发现受累肌肉的范围,以便选择性肌肉切除术。颅脑CT、MRI常无明显异常改变。

14 痉挛性收缩的诊断

痉挛性收缩的诊断比较容易,明确其受累肌肉比较困难。依据它有特定的临床表现,颈肌痉挛或阵挛使头偏向一侧,神经系统检查(包括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功能、感觉等)均在正常范围内。由于长期肌肉痉挛,受累肌肉常有异常坚实和肥大。头颅CT及脑电图多无异常发现。根据症状即可做出痉挛性收缩诊断。再结合触诊和上述肌电图描记,局部阻滞和颈部肌肉的表现等,对病人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临床诊断分型和受累肌肉列表,再制订治疗方案。

15 鉴别诊断 151 癔症性斜颈

癔症性斜颈的临床特征为骤然起病,常因精神创伤而诱发,症状变化多,在情绪安定或接受暗示后症状可缓解,往往在无人注意时,头位自然复正。

152 感染性斜颈

感染性斜颈罕见,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症状,临床表现与痉挛性收缩相似,但发作时间短,持续数分钟或半小时,一般3~10天症状即可完全消失。

153 迟发性运动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于长期服用某种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主要表现为口、面、颈部肌肉不自主运动,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而自愈。

154 先天性斜颈

先天性斜颈患者为小儿,多在产前即形成,主要表现为胸锁乳突肌挛缩,不肥大,无阵挛。

155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

痉挛性收缩可以为全身肌张力障碍的初始表现,也可以为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一部分。根据疾病的转归和症状的广泛性可以与其区别。

16 痉挛性收缩的治疗

痉挛性收缩的治疗,应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当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或保守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时,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至今尚处于发展阶段,尚无标准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建立在对痉挛肌群的认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外科治疗方式中,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最为流行,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和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仍在被某些医生选用。国内陈信康教授倡导的三联手术和选择性颈后伸肌切断术,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国内广泛应用。

161 药物治疗

(1)痉挛性收缩的药物治疗可用镇静剂如安定、抗胆堿能药物如苯海索(三己芬迪)等,以上药物在大剂量应用时,可使痉挛性收缩获得某些缓解,副作用也明显。另外,长期进行物理疗法、感觉性生物反馈疗法对某些轻症病例有效,可能使轻度痉挛性收缩的症状得到某些改善。

(2)已证明颈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A toxin , BTXA)安全有效,是药物治疗痉挛性收缩的一个重大突破。方法是选择胸锁乳突肌、颈夹肌、斜方肌三对肌肉中4块肌肉,每块肌肉选择2~8个注射点,一次总剂量不超过55U,每次疗效可持续1~3个月,显效率达50%~90%,重复注射有效。副作用轻,有时有疲劳感或周身不适,偶有一过性吞咽困难、颈无力等,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慎用或禁用。多数病例经过肉毒素肌内注射治疗,可以获得3~4个月的明显缓解,其中有些病人产生抗肉毒素抗体而逐渐对此治疗无效。也有一些病人,对肉毒素治疗毫无反应。另外有些病人很难维持此项治疗。

在EMG的监测引导下。正确地认定引起头位异常姿势和运动的肌肉,并准确地注射是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临床上所见的相似的异常姿势可以是不同的肌肉与拮抗肌肉共同收缩组合的结果。大多数病例EMG的异常发现要较临床发现复杂与广泛的多。故而,选择受累肌肉在用BTXA治疗痉挛性收缩上就变得尤为重要。

Jankovic等报道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患者中有71%有主观的改善,效果持续平均112周,平均总剂量为244U。副作用有:颈部无力、疲劳、不适、吞咽困难等。吞咽困难可能由于毒素弥散到吞咽肌肉所致。由于使用的剂量较大,有125%的患者可产生抗体;也有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注射后发生臂丛神经病变的报道。

(3)痉挛性收缩病因不同,但都是γ运动系统功能障碍所致。有人用普鲁卡因或甘油酚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局部注射,阻断γ运动神经元冲动传递治疗痉挛性收缩。Poemnyi等观察44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1例,部分改善者28例,总有效率886%,扭转痉挛伴痉挛性收缩无效。

162 外科治疗 1621 (1)适应证和禁忌证

①药物治疗,主要是肉毒素注射治疗,不再有满意的效果,或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肉毒素治疗无效后4个月才可考虑手术。

②病程1年以上,最好为3年以上,临床症状不再进展。

③肌张力障碍的症状局限在颈部,至少是以颈部症状为主。

④最佳的手术指征是旋转型,侧挛型和头双侧后仰型。前两者适合作三联手术,后一种适合作枕下肌群选择性切断术。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对于旋转型或其合并轻度前屈或后仰,效果最满意。

⑤前屈型病人如果经1%利多卡因封闭双侧胸锁乳突肌后能改善症状者,可考虑做双侧副神经切断术或双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术。但是,前屈型斜颈多累及颈前深部肌群,手术效果不佳。有过手术史,存在有纤维化症或关节病,手术效果差。

1622 (2)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

该术式首先由Cushing和Mckenzie设计,作为一种单侧入路对颈部后组肌群进行支配神经切断的疗法。该术式切断颈1、颈2、颈3和部分颈4的前根。后来在Dandy的倡导下,改为作双侧,目的是想通过彻底治疗得到更好的效果,然而过多切断前支的副作用很明显,如颈部无力和吞咽困难等。该术式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作为是痉挛性收缩的主要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在已很难想像切断颈1、颈2前根在治疗痉挛性收缩中有何意义,因为颈1、颈2前根支配喉部管理吞咽动作的肌肉,与颈后肌群毫无瓜葛。另外颈4和颈5后支的主要分支的切断对颈后肌群的去神经是很重要的,保留拮抗肌的功能对术后恢复正常运动也是很有用的,因而此术式已很少应用。

1623 (3)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该术式由Freckman(1981)首先报道,Freckman等人认为痉挛性收缩病人的症状与副神经根血管压迫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相同,血管的异常冲动可能通过副神经根的交通支传递给颈部脊部经根,使颈肌产生异常兴奋。仅有少数作者报道该术式可以缓解痉挛性斜颈。

1624 (4)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

开始于1978年,目前已成为治疗痉挛性收缩的一种成功的手术方式,经多年的改良,此术式针对性强,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在国际上已成为多数神经外科中心治疗痉挛性收缩的惟一的外科手术方式。其成功的原因是,它仅切除了那些产生头部异常运动肌肉的支配神经,因此术前对参与异常运动肌肉的辨认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定异常运动的类型,必须确定与之相关的肌肉群。术前通过密切的临床检查,结合肌电图描记,局部阻滞,颈段CT薄层扫描以及肉毒素治疗史,可以大致确定参与异常运动的肌肉,术中对受累肌肉及其支配的脊神经的辨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的目的是去除异常运动,同时保留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颈部运动功能,这就要求要切断所有支配引起异常运动肌肉的神经分支,术中单极电阈值 是术中确定支配某肌肉的神经的关键,任何相关的支配神经的遗漏都将导致部分或全部异常运动的术后再发。另外,过多的切断神经,将致使颈部运动受限,应该避免。颈1、颈2的前支是惟一支配喉前肌群的神经,应妥善加以保护,仅需切断颈1、颈2、颈3的后支。

1625 (5)三联手术

三联手术的组成包括一侧脊神经后支(1~6)切除术,头、颈夹肌(或肩胛提肌)切断术和对侧副神经切除术,适用于旋转型和侧挛型痉挛性收缩,由国内陈信康教授倡导,并广泛应用临床。手术步骤中的颈1~6后支切除术及副神经切除术,与上述选择性周围神经切除术相似,增加了头、颈夹肌(或肩胛提肌)切除术。

1626 (6)选择性颈后伸肌切除术

该术式主要用于治疗头双侧后仰型痉挛性收缩,它是痉挛性收缩中起步较晚、最困难的一型。双侧脊神经后支切除术,效果不理想。由于术式为选择性的切断痉挛肌群,保留了非痉挛肌肉,故手术后异常运动消失,而头部正常运动和后仰伸功能保留。无头位不稳及垂头现象。这可能是因为术后双侧枕下短肌群(颈1~2)、双侧头最长肌(颈1~8)、双侧颈最长肌(颈1~8)、双侧肩胛提肌(颈3~5)以及双侧胸锁乳突肌(副神经)等重建颈部新的伸屈平衡。另外,已经切断的肌肉仍有神经支配,在维护颈椎关节稳定和颈部外形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627 (7)其他手术

①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痉挛性收缩的效果也不够理想,脑深部核团的定向毁损治疗痉挛性收缩,目前尚无肯定的结论。靶点可选在苍白球、丘脑腹外侧核、ForelH、丘脑中央中核等处,一般的经验是ForelH和丘脑腹外侧核的Voa、Vop效果较好。如果痉挛性收缩临床体征超过颈肌范围,选择立体定向手术较好。

②目前,国内外对痉挛性收缩,应用慢性脊髓 或慢性丘脑 也能获得暂时性效果,如1978年Gildenberg曾介绍在颈1~2平面脊髓侧柱上装置一 器,用80~100Hz进行 ,曾风行一时,1988年Gootz否定了这种方法。Bertrand将 电极通过定向植入法,装置在丘脑腹外侧核(Voi、Vc) 频率在75~150Hz也达到一定的效果。

17 预后

痉挛性收缩为一种缓慢起病,进展缓慢的疾病,多数病人经过数年的病情演变,临床症状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或自动缓解,少数病人(约5%)有自发性痊愈,痉挛性收缩本身不会致死。由于头颈部异常运动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也给病人造成精神上的压力,晚期还可产生肌痛。

18 痉挛性收缩的预防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痉挛性收缩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9 相关药品

利多卡因、苯海索、屈平、普鲁卡因、甘油

痉挛性收缩相关药物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药理毒理本品为典型的M胆堿受体阻滞剂。除一般的抗M胆堿作用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氯化琥珀胆堿注射液

减慢,也可出现如节性心律和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组胺释放出现支气管痉挛或过敏性休克。剂量超过1g,易

氯化琥珀胆堿注射液

减慢,也可出现如节性心律和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组胺释放出现支气管痉挛或过敏性休克。剂量超过1g,易

氯化琥珀胆堿注射液

减慢,也可出现如节性心律和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组胺释放出现支气管痉挛或过敏性休克。剂量超过1g,易

硫酸阿托品片

一、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二、饮食上要控制能量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量,多汔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

1、水果可以吃:香蕉、桔子、苹果,因为含有丰富的钾,对高血压也有控制作用。

2、蔬菜可以多吃:芹菜、木耳、洋葱、海带、紫菜、西红柿均适合高血压的人群。

3、注意少吃肥肉、腌制食物,少盐,清淡饮食。中医民间秘方;

4、当然最经典的是芹菜 传统医药认为,芹菜性凉、清热利水,可解毒消肿、降压、消渴。是降压的最好食物。常喝芹素茶,芹素茶就是用由高浓缩芹菜提取物同绿茶配伍而成。其纤维部分被剃除,保留了有效的降压成份,适用于高血压效果更显著,含有多种降压物质,能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三、注意事项

1、忌情绪激动 ,忌过度疲劳 ,忌饮食过饱。

2、忌贪杯暴饮 ,忌血压骤降,忌大便秘结。

四、治疗方案

每个患者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案。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降压药有ACEI/ARB类(如普利,沙坦),β受体阻滞剂(如洛尔),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低平)还有利尿剂。可以到医院的心内科就诊,让大夫根据病情特点调整合适的降压药。

希望采纳。

应力求查明病因,予以根治。 

1.一般治疗

注意皮肤卫生,生活力求规律。避免搔抓、热水烫洗,避免饮酒,喝浓茶及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伴系统性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患神经衰弱患者,可适当选用镇静、催眠剂。 

2.全身治疗

(1) 抗组胺药物:为一线药物,可选用各种H1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也可联用;钙剂、维生素C等可增强抗组胺药物的疗效。

(2) 盐酸普鲁卡冈静脉封闭:普鲁卡因溶于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10天为一疗程;严重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有效,但作用持续时间短(仅几小时)并可引起低血压。长期使用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需注意引起接触过敏的可能。

(3) 性激素:常用于老年患者,男性患者用丙酸睾酮每周2次肌注,或甲基睾酮口服;女性患者可用已烯雌酚,分2次口服,或黄体酮肌注。生殖系统肿瘤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忌刚或慎用。

(4) 其他:胆汁淤积患者注射纳洛酮有效,无效时可用阿米替林。 

3.局部治疗

(1) 外用药物:如酚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或霜剂;女阴瘙痒病或肛门瘙痒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目前最常见的外用 草本霜,每日3~5次,治疗彻底。

(2) 局部封闭疗法:用苯海拉明25mg加适量普鲁卡因皮损处皮下浸润注射,隔日一次;亦可用曲安西龙或地塞米松加适量普鲁卡因在皮损处皮下作封闭,每周1—2次。外用中药卫肤霜,安全、无刺激, 弥补了激素类药物的弊端。

问题一:过敏反应的类型有哪些 (1)I型过敏反应,也叫做速发型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休克等;(2)II型过敏反应,又称为细胞毒性型过敏反应,如溶血性贫血、白血球减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小板减少症等;(3)III型过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过敏反应,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IV型过敏反应,也就是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慢性结核菌感染等。

问题二:过敏有哪些症状? ? 一、换季性皮肤敏感 有些人每到季节转换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问题:发干、瘙痒、脱皮、起红斑等。皮肤敏感与干性皮肤有关,也和环境、气候、年龄、食物、化妆品有关。易过敏的人更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摄取,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鱼虾、牛羊肉和油腻、甜食及 性食物。 出现面部皮肤过敏症状后,要立即停用任何化妆品,对皮肤进行观察和保养护理。在此期间,不要用太热的水洗脸,以避免 皮肤,同时注意防晒。 二、化妆品过敏 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会引发皮肤过敏,对皮肤细胞产生 ,使皮肤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导致过敏。若由于化妆品使用不当引起皮肤过敏,不能随意使用治疗一般皮肤病的药膏,否则,会引起皮肤粗糙,起色斑,加重皮肤疾病。 三、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成人常见的皮肤过敏现象,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如情绪激动、工作过度紧张、忧愁焦虑等,剧烈瘙痒为本病特点,多在搔抓后皮肤变厚,但界限清楚,无鳞屑。早期呈淡红色,以后局部有色素沉着,好发于颈周、肘后、臀部及小腿侧。 四、桃花癣 是一种皮肤过敏反应,脸上会冒出一些淡红色、圆形小红斑,痒痒的,还有点脱皮,由于常发生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故称之为“桃花癣”。 这种皮肤病在春季起病,夏秋后消退,主要面部皮肤过敏症状是脸上有一片片发白或淡红色的圆形或卵圆形斑片,表面有细小鳞屑附着,有时会出现瘙痒。多见于面部,亦可见于上臂、颈和肩部等处。 面部皮肤过敏症状的主要好发于过敏体质的人群。另外,一些外在因素,如风吹日晒、维生素不足、消化不良以及乱用激素药物等,也会加重面部皮肤过敏症状的。

凤膜反岷掳垠村乾传兀祖男冀曦双蕊巳楫邝衣

问题三:皮肤过敏有什么症状?谁能帮我详细描述一下? 面部皮肤出现过敏的现象说明肌肤属于敏感的体质,对外界的环境和 没有抵抗力,平时可以早晚用温水洗脸,不要经常用手触碰肌肤,保持毛巾枕巾等的清洁,在饮食上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外出的时候注意肌肤的保暖和防晒,不要长时间的熬夜或者是吸烟喝酒,对肌肤的伤害都是很大的,建议使用纯植物天然的脱敏护肤品护理肌肤,能够为肌肤补充水分和养分。

问题四:过敏会导致什么 过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Allergy),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当人体接触某些特殊的过敏原所发生的异常反应,发作较急促,多在1~10min后出现,但也有在几日后出现的。其可由多种物质引起,包括异种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某些动物蛋白(鸡蛋、羊肉、鸡、鱼、虾、蟹等),细菌,病毒,寄生虫,动物毛皮,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及尘螨,以及油漆、染料、化学品、塑料、化学纤维和药物等,甚至淀粉也可导致过敏,以上这些物质均称为过敏原。过敏反应的程度与过敏原的数量并不呈正比,即症状的出现或严重程度与数量没有关系。

过敏原可以 人体B细胞产生一种物质,在医学上称作免疫球蛋白E(IgE),它与人体自身的肥大细胞和血清中的嗜碱细胞的Fc受体结合而变为致敏细胞。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毛细血管周围,当人们一旦再次接触这种过敏原,则过敏原与致敏细胞上的抗体结合,损伤细胞膜,使细胞脱颗粒,并释放出颗粒内的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活性物质。

组胺是过敏反应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中。由于抗原抗体反应或接触某些物质和物理 时,组胺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与各种靶细胞中的特异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即人们常说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腺体分泌增多,在症状上常可见到皮肤红肿、皮疹、荨麻疹、瘙痒、斑块,或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胃肠痉挛或水肿。在皮肤上的表现常称为皮疹、荨麻疹、神经过敏性水肿、湿疹;在胃肠道可见胃肠痉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呼吸道常见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全身症状可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水肿脉弱;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629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