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产生原因,多与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如单亲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缺少同龄伙伴等。
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并不可怕,更不必以为得了不治之症。克服此症,关键在于找准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比如,有的心理医生从消除自恋者的“自我为中心”人手,让其把自己认为讨人厌烦的人格特征和别人的批评罗列下来,然后回忆童年往事,究其童年
时期性格形成的原因:在童年时表现为渴望得到父母的夸奖,一旦不能如愿,便会耍赖、捣蛋以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果患者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便会告诫自己必须改掉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幼稚行为,通过自己努力的工作,取得成绩,来获得别人的称赞。此外,采用精神治疗法一般也能取得较好疗效。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患者,帮助他们认识个人人格方面的缺陷,并树立起纠正的信心。他们一般能接受,而且处境越困难,其疗效越好。同时,应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人交往,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倘若患者能在生活中以助人为乐,“自恋型人格障碍”便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1、盲目自大
认为自己非常有才能,希望他人能注意到自己的优秀。
自恋的人特别爱吹嘘自己的能力,好像自己懂得他人不懂的事情。
他们通过夸大自己的才能,来博得他人的关注,
这会造成他们没有良好的、稳定的人际关系。
2、自我意识特别强烈
他们总是过高地评价自己,
面对他人给自己的评价不屑一顾,
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认为“只有我是对的,其余人都得听我的。”
他们总是说:“我觉得…”,从来不会考虑他人的想法。3、嫉妒心理严重
因为自恋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
所以当他们听到外界对其他人正向的评价以后,
他们会格外嫉妒那些人,
在他们的世界里,自己就是最厉害的人,不允许其他人比自己优秀,
这同样会影响人际关系。
4、共情能力缺乏
自恋的人是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
所以他们很难理解他人,
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同情心、共情能力都较弱。
当有人提出与他们相反意见的时候,他们无法客观地看待,
所以就会产生心理失衡。总之,自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但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人格障碍,
要想减少自恋的想法,
一定要形成良好的自我观。
自恋型人格的障碍
爱的朦胧期&贬地期
并非所有的精神病人都在监狱,
有些在公司会议室里,
有些在你身边。
刚开始的感情,也就是爱的朦胧期,质量型人格障碍会把你幻想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放进他的幻想世界里,幻想成你和他一起漂浮在他的梦里,会给你带来非常甜蜜的恋爱,比一般的恋爱更加甜蜜。
在爱的朦胧期,自恋者会把自己扮演的很完美,对于你也幻想着很完美,当朦胧期结束,也就是你的各种缺点开始暴露出来,自恋者会迅速的点出来,觉得你是有很多毛病的女孩,这个时候你才感觉到他对你的了解,可是对方已经开始考虑你的实际价值,所以你会经常听到“随便就好”“顺其自然就好”我们做朋友也很好,这类的表达,在这个时候自恋者已进入贬低期前段。
进入贬低期,你对他的爱是压力,你的关心是束缚,对方打压你的理由就是你对他太好,自恋者开始冷暴力就是从这个时候,在甩脾气的时候,对你的情绪没有任何在意,一切的沟通全都是来于谎言,自恋者从来就不会说真话。
你的反省,你的忍让,会让对方更加严重的情绪操控,人性的打压,当你的信心逐渐消失,你就会很清醒的看到自恋者的意气风发的模样,因为自恋者的安全感不是来源于自身, 而是来源于周围的无限认可,所以他们的目的就是操控你,让你能成他们的自信,供给者。
接受咨询中……
白话心理学之自恋型人格障碍
介绍自恋型人格障碍,不得不提一下科胡特和他的自体心理学。
精神分析理论技术的一种,源自海因兹·科胡特对自恋型人格疾患的研究,关注的是自体的发展及自体客体转移关系。自体心理学主张三极自体结构,以及正常自体是镜映、理想化和孪生需求的平衡。
自体心理学与客体关系理论两者同为自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以来,擅长且详细描述关于前语言现象的问题与处理的两个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曾说过,自恋型人格障碍是无法被咨询的,因为他无法跟咨询师建立移情关系。
理论很多很复杂,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学习充电,下面进行我的白话解析
先说说我们的两个小习惯吧。
1当你焦虑的时候你怎么处理,少不了的一种方式是抚摸自己的身体,包括抱紧双臂,不停的抚摸自己的双臂,挠头,抚摸自己的肚子等。伤心到痛苦的不能站里的时候,也是倾向于抱紧自己的身体蹲在地上。
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我们最原始的自我安慰的方式,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渴望父母的拥抱,和抚摸的时候,母亲恰好不在,我们无助的哭泣,还有就是取向于自己去抚摸安慰自己的身体(这就是自体心理学的部分理论依据)这种本能被我们记了下来。在没人安慰的和拥抱的时候,我们学会了自己抱自己。
2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有时候大家会发现,我们不知不觉的嘴里哼起了一首歌,而我们之所以哼起这首歌是因为刚刚走人从我们身边路过,恰好哼起了这首歌,之所以我们会有这种不自觉的行为是因为我们体内的镜像神经元,会让我们不自觉的开启模仿功能(镜像神经元是催眠的后门)。镜像神经元可以说是人类的基础,因为有镜像神经元,人们开始模仿学习,才有了文化的传承和积累。
而自恋型人格障碍就跟人的这两个特点有关系,一是小时候没有获得足够的大人的安抚和抱持他严重缺乏安全感,以至于不再从潜意识的层面就不自觉的不再相信任何人,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不再向任何人寻求支持,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安慰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抱持自己。加上第二就是镜像神经元缺失或是没有得到锻炼,所以再也同理和感受别人,这两个特点完美的造就了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永远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活在了自己的模式里。认为自己是一切,自己是主题,更加不会去同理和感受别人。(感觉就像是被封印了一样。所以说,自恋型人格障碍很自闭症有些相似)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1夸大,2理想化,3吞噬。
前两条大家可暂且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着重给大家解释一下第三条吧,举个例子。
大家一起参加聚会,其中一人姗姗来迟,大家等不及了,提前开始了聚会,但是聚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那个人过来了,他来后大发雷霆,指责了在场的所有人,说你们为什么不等我,你们这样我很生气,紧接着开始打砸聚会现场,等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居然笑着说,活动继续,大家都不解的看着他,他仍有说有笑,完全不顾及大家的感受,众人一脸窘态。
这个人的表现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吞噬的表现。他在用他的行为吞噬众人。
或是换一种话说,就是他把在场的每一位都当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认为大家就应该理解他。
再换一种说法就是他在找妈。他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妈妈的关爱,把身边所有的人都不自觉的当成了自己的的妈妈。而且从来不感受自己身边人的感受。
这也是吞噬的一种表现。
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我这里没有具体的案例,不过有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跟大家分享。明天见
2020年9月20日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这一类人群最主要特征是夸大,对于自我价值的夸大。但是这类人群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性格特征,也就是两极性,而且情绪出现明显不稳定。
在多数情况下,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在人前表现得是过分的自高自大,对于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到别人特别的关注,希望能够被别人仰视,会有很强的嫉妒心,这类人群情绪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表现在自卑。
自恋型人格注意事项
1、自恋型人格障碍(NPD)以复杂的主观体验为特征,包括夸张、愤怒、自我贬损、空虚或冷漠。
2、缺乏同理心是NPD的特征之一,恋爱关系一般较肤浅且难以维系。
3、常常损伤职业结局,并且常伴有其他共病。
4、认识内心状态的能力受损是NPD的特征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 -自恋型人格障碍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人很好相处,而有一些人可能要慢热一点,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变好,但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好像总是很难相处。
他们的行为很多时候令人无法理解,更谈不上认同。其实,可能并非是这个人性格不好或者脾气不好,而是存在人格心理障碍。
常见行为
他们是“无敌”般的存在,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成就都会无限被放大。
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发现,有些人总是对自己有迷信一般的自信,认为那些无法被客观评判的事情都是自己最优秀。
自信并不是有错,相反是很好的品质,但这不意味着盲目自信、夸大成就。 就像有的人因为把车停到了正确的车位,摆位很规范,就会认为自己是驾驶界的楷模并大肆宣传。
只能听取赞美他们的语言,任何意见和批评都会引来愤怒和反击。
任何小事情,都喜欢别人用很夸张的语言来赞美他们,百听不厌。当有人提出意见时,他们往往会认为这是一种攻击行为,并且奋力反驳、攻击对方。
这种攻击不是就事论事的反驳,而是针对提出意见的人进行攻击,不会有任何后悔的心态。
所有人都应该为我服务,以我为中心。
以剥削者的身份自居,理所当然地要求身边人为自己做很多事情,内心从不会有任何感恩。
这里不只是帮我带一瓶饮料这种小事,而是把自己分内事交给他人完成,得到奖励却与他人无关。
在任何一个集体中,这种人都很突出。他们不会简单粗暴地要求身边人为自己服务,而会利用社会道德、法律以及任何可以想到的规则,来要挟利用其他人。
嫉妒心非常的强,并且是双向的,会认为别人也在嫉妒自己。
嫉妒心每个人都会有,可往往只是一丝念头而已。但有些人的嫉妒心非常强,比如,她发现你的裙子比她的更贵时,你就会无端变成她攻击和挑衅的对象。
嫉妒的事情可大可小,然而,在他们身边不能有任何人、任何事情比他们更加优秀。他们也会觉得所有人都嫉妒自己,对身边人、事存在防御心态,怕自己太优秀其他人会进行伤害。
没有共情的能力,其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与他们无关。
没有共情的能力不是指对所有人和事都保持冷漠,而是他们有一套自己的道德标准,并且会用来标榜自己和衡量他人。
他们会说一些话让身边的人感觉自己也在理解和同情别人,且很有道理,但他们内心是无法理解和认同其他人感受的。简单的说就是,他们说的话都不会“走心”。
综合上述的行为,如果出现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中,说明他很有可能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或者是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形成原因
在我国,自恋型人格障碍人群比例大概是1%,形成原因大多和成长过程有关系。 家庭成员长期分离,或者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溺爱、过于粗暴的情况,都有可能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在一般的工作生活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个体不会与社会格格不入,相反,很多个体会很享受在社会生活的过程,因为他们需要社会对自己的认同。
他们极少会认知到自己有心理障碍,即便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也会拒绝承认。
当我们遇到的人有这样的行为,要尽量避免与之发生正面冲突,也不需要尝试深入沟通以求理解,因为对方是没有能力理解我们感受的。
他们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要学会拒绝,并且明确表示自己没有义务为他们做这些事情。
在两性相处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也会通过对方的爱来提升自己的优越感。他们一般会被喜欢赞美、表扬、崇拜自己的人,或是本身社会地位(金钱、地位、相貌)较高的人所吸引。
在他们的眼中,这段感情是自己的资源。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F 马斯特森的研究得出: 当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认为另一半不能给自己带来满足优越感的价值时,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对方。
该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以抛弃“自我中心”的观念为主,学习共情的能力,让个体明白“我被爱因为我爱”的道理,这个过程是复杂和反复的。
当我们发现身边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时候,不要试图直接帮助对方,因为只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完成,我们要尽量避免与之发生冲突,诱导对方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